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犭昔-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长长的胡须下垂触地,会入地生根,长成小榕树。十年、几十年、几百年,一棵榕树竟能长成一片树林。榕树还有另外的奇妙之处。鸟雀吃了它的果实,飞向远方,榕树的种子随鸟粪排泄在屋顶瓦缝上,凭借一点点稀有的尘土和露水,种子竟能发芽生根,长成在高处随风招摇的“雀屎榕”。这样的播迁生存能力,也是榕树独有的特性。把榕树种在村口,这绝对不是随意的巧合。榕树下是村人聚会的地方,也是送别亲人远行的地方。以榕树来形容客家人安土重迁的双重性格,再恰切不过啦。
  世界上有希伯来族的以色列人,他们自称是上帝的子民,历尽千辛万苦去寻找上帝赐予的流着奶和蜜的土地。客家人是炎黄族的优秀子孙,他们从中原出发,千百年来,一直在迁移,定居,再迁移,一路上传播中原文化的种子,弘扬民族自强的精神。客家人中的赫赫大名,多若夜空繁星。这东方的客家人,与西方的犹太人一样,都是优秀民族的骄傲子孙啊。
  5.
  溪口区的区长兼区委书记谢恒福也是客家人的子孙。他有一个显赫的姓氏。上溯商周,太公姜子牙的一支后代受封中原谢地,从此,后人以地为姓。到了晋朝八王之乱,谢氏望族随司马朝廷渡江,成为东晋政权的中流砥柱。淝水之战一役,东晋名将谢安、谢石,谈笑用兵如神,以哀兵弱势,一举击破前秦王苻坚投鞭渡江的百万雄师,直杀得前秦人望风而溃,草木皆兵。这一战,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也是东晋王朝的奠基之战,从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两个半世纪的南北朝时代。谢姓不但有显赫的武功,还有文章千秋。举其显耀者,东晋诗人谢灵运,就是中国山水诗的写作始祖。
  

最后一只华南虎 第二章(3)
然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朝代更易,谢姓已由显赫归入平凡,后人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史诗般的人物。谢恒福区长这一家族,据族谱记载,也一再向南播迁。来到这南岭望海的海江山县,无法再往南啦。家族中有的支族已经走向海外,去了花旗金山。谢恒福安土观念浓厚,就在本乡本土扎根。
  当官的谢恒福,根本就是一个平凡人。年轻的时候,他从广州的岭南大学毕业,胸无大志,便回到家乡海江山县当教书先生。平庸的他在县城还混不到一份教职,只好到山区竹浪村教小学,小学就设在村里的伯公庙内。教书也是很辛苦的差事,尤其是薪水微薄,难于糊口。平时发薪水时,不付现银钞票,只发现货实物,权当果腹充饥。夏谷秋稻下来了,每月发三十斤新米。过了冬至到阴历年前后,是拔大个白萝卜的季节。这时,接连几个月,每月发一百二十斤水萝卜。天天吃盐水煮萝卜,连放屁都带萝卜的味道。日子过得既平淡又苦恼。可幸的是,竹浪村的弟子很肯学,村中的父老也很敬重谢先生。那个时候,带眼镜的人少之又少,眼镜本身就是学问高深的象征。竹浪村的村民对这个双目镶玻璃的教书先生必恭必敬,照顾有加。除了不能把谢先生的月工资从一百二十斤萝卜增加到一百三十斤之外,逢年过节,红白大事,都会请谢先生小酌一番,打打牙祭。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着,似乎平凡人的命运永远不会出现转机啦。
  一九四七年的某一天,谢恒福的表兄,也是他在岭南大学的学长,回乡里省亲。在谢家的祠堂里,表兄给他上了一堂课。表兄指着祠堂厚重的大门问:“你觉得这个门会垮掉吗?”
  “不会啦。”谢恒福摇摇头。“一百多年的祠堂门啦,结结实实的呀,怎么会垮掉呢?”
  “你再仔细看看啦。”表兄把他领到祠堂门前,指着门脚的地方。果然,那地方已经出现腐朽霉烂。“事物表面看来结实,似乎没有变化。但它的内部是变化的啦,是运动的啦,是走向循环走向死亡的啦。因此,再结实的大门,总有一天,也会垮掉的啦。”
  这是谢恒福第一次接触到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认识到事物相对运动的理论。从此,他就记住了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名字。
  表兄在离乡回广州之前,把谢恒福带到豆荚江边,指着滔滔的江水说:“这不是一条不变的河流,而是一条运动着的天天都在发生变化的河流。人生也是这样的啦,变与不变,求变还是安于现状,就看你自己啦。”
  谢恒福确实有求变的萌动,也有求变的实际需要。起码,他希望把教学的地方从山区竹浪村转到县城,把每月薪资的一百二十斤萝卜换成月月三十斤大米。当然,能发真银现钱就最好啦。以自己的才干学识,要过这么落魄穷困的生活,社会确实对他不公啦。表兄说得对,求变还是安于现状,就看自己啦。于是,谢恒福开始参加一些危险的活动,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例如散播一些来自北方的消息啦,偷偷地把传单从街边人家的门缝里塞进去啦,诸如此类等等。
  有一天,谢恒福倒霉啦。同党中有一位仁兄行事不谨慎,他大热天出去塞传单,为遮盖形迹,竟穿一件长袍大褂衫。这位仁兄被人盯上啦,被抓进班房啦。他被皮带抽得肉疼,又害怕吃花生米【广东话,挨子弹,枪毙。】,就把谁谁谁,什么什么什么的,一五一十全说啦。不幸中有侥幸啦,使谢恒福得救的原因,正是他教书的地方在远离县城的竹浪村。听到了风声,他连夜土行孙遁入大山,加入了在大山里打游击战的粤中纵队,成为粤中纵队一个团部的文化教员。
  在山里的游击部队教文化,谢恒福当然期待翻天复地,盼望改朝换代。但他没有想到巨变来得那么快。一九四九年,林彪将军的大军南下广州,游击部队出了山啦。在谢恒福的生活中,不幸竟成了万幸,改变了的朝代也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最后一只华南虎 第二章(4)
打江山坐江山,南下的野战大军就地转业,成为统治地方的官员。像谢恒福这样有文化又有革命经历的地方干部,是少之又少的,也是极受重视培养的。很快,谢恒福被任命为溪口区的区长兼区委书记,是海江山县五个区的行政首长之一。
  海江山县的县长兼县委书记是一个北方佬,他是就地转业的王成刚团长。他治理本县以军人作风,雷厉风行,行之有效。他的方针一是要绝对听从服从上级指示,以小局服从大局,以局部服从全局。二是要下级绝对听从服从上级的指示,以小局服从大局,以局部服从全局。几年贯彻执行下来,海江山县出现一派史无前例的新气象。
  王县长也非常关心培养地方干部。因为这也是上级的指示,必须绝对服从,切实做好。他本人也意识到,强龙不压地头蛇,要治理好海江山县,正需要依靠像谢恒福这样的地方干部。在工作中,王县长对谢恒福耳提面命,委以重任。当然,也经常提醒他,注意革除小农意识,要去掉狭隘的的地方本土观念,要脚踏海江山,心念全中国。
  6.
  大清早,溪口区政府内已经冷冷清清。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到各村各乡的第一线督促工作去啦。在这大跃进的年代,所有的人都在跃进,没有人能够停下来。
  区政府里只有谢恒福区长留下来坐镇。区政府原来是一间山货行。区长的办公室兼会议室很简陋,是由山货行的仓库改建而成。一圈长桥凳围着一张大木桌子,区政府的工作就在上边讨论并做出决议。其实谢区长只是在大会议室的一个角落里办公。办公桌上有一部手摇电话机,用作与县政府和各区联系。
  谢区长面前,摊开了刚刚送来的最新一期《海江山县大跃进运动形势通报》,蜡版刻字油印的文件还散发着油墨香,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激动人心的气氛。
  “同志们,今年,海江山县要成为全省第一个水稻亩产超千斤县,粮食总产要达到五千万斤!
  同志们,今年,海江山县要成为全省第一个炼铁产量超千吨县。我们要用铁水红花向建国十周年献礼!
  同志们,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同志们,为了完成我们的战斗任务,全县上下已经一致行动起来,全部进入了战斗序列!
  同志们,我们收集废旧钢铁 的运动已经在全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我们绝不会放过一个角落,不会遗漏一颗铁钉!
  同志们,让我们向江南区江北区的干部群众学习,他们把家里多余的饭锅脸盆,多余的铁门铁窗都献出来了!
  同志们,让我们向崖海区的渔民同志学习,他们把多余的铁锚和鱼叉都捐出来了!
  同志们,让我们向连山区的农民同志学习,他们在短短的十天内,就伐木烧炭十万斤,炼铁的原料已经堆积如山!炼铁的燃料供应源源不断!
  同志们,让我们向溪口区的干部群众学习,他们把田里的土都挖起来建高炉了。一夜之间建起高炉五十座!,现在,全县的炼铁高炉已经有五百座!
  同志们,大跃进的年代,战天斗地的年代!是人间创造奇迹的年代!只有我们想不到的事情,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步伐一致,为实现伟大的目标而奋斗!”
  读完了这篇通报,谢区长的心口砰砰直跳,耳膜发聩欲聋。太激动人心啦,真让人热血沸腾。每次干部开会,王县长都会来一次战斗总动员式的报告,他铿锵有力的话语,气势磅礴的手势,一下子就能把干部们的积极性煽动起来啦。北方来的正规军干部,就是有真本事,不然,怎能打胜仗呢。
  上级总是正确的。一定要绝对听从服从,步步紧跟。可是这一次,谢区长的脚步慢了半拍,出现步调不一致啦。挖田取土建高炉的事,谢区长犹豫了几天,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挖了田取了土,怎么实现粮食亩产超千斤的目标呢?不管怎么样,谢区长到头来还是照着做啦。五十座高炉建起来啦,脚步还是慢了半拍啊。
  

最后一只华南虎 第二章(5)
7.
  读毕大跃进通报,接着还有一篇本县广播站记者写的通讯。《当代武松  连山伏虎》:
  “ 连山老林,山高林密。地老天荒沉睡了多少年!大跃进运动唤醒了深山老林,为新社会大炼钢铁的高潮贡献木炭。
  连山区的区长吕伟良率领干部群众入山伐木烧炭,行到一个茂密树林,突然,一只凶恶的大老虎跳了出来,猛吼了几声。同行的干部群众被吓得后退了几步。吕区长毫不胆怯,他曾经是一位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杀敌无数的部队营长。吕区长果断地组织群众暂时后撤。然后,他带领一个班的武装战士追寻虎踪,直捣虎穴。不到两个小时,胜利的消息传回来了。吕区长和战士们一举歼灭了大老虎一只,小老虎两只。放火烧了虎巢。
  这是人民的胜利。是大跃进运动中一个响亮的插曲。当代武松在我们干部群众中诞生了!在他们的英雄气概鼓舞下,连山区人民干劲倍增,伐木烧炭的数量翻了几翻,正向提前超额完成战斗任务的目标挺进。
  在这里,特别要提醒全县的干部群众注意,在伏虎战斗中,有一只狡猾的大老虎漏网逃脱了,现在不知去向。在深山工作的同志们务必要提高警惕,干部同志们要注意防范,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发现在逃的老虎,要坚决扑杀,根除虎患。”
  看到了这则通讯,谢区长沉思了一会儿。以前,在游击部队时就知道这一带山区偶尔出现虎踪。竹浪村的村民也传言,猎户黄牛牯就是进山打猎时碰上老虎被吃掉的啦。谢恒福区长年轻时,在岭南大学主修过自然科目,知道这南岭山脉一带还是华南虎活动的区域呢。课本上说,这个老虎种类的数量越来越少啦,比北方东北虎的数量还少还要珍贵呢。这些青年时代学的书本知识,对现在的工作可是一点帮助也没有啦。虎不犯人,人不犯虎。如果老虎跳出来,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那么,老虎就是敌人,就要坚决消灭它。
  8.
  谢区长心里有点烦。区里的工作不好做,千头万绪,左支右绌啊。建土高炉的事已经搞得很被动啦,为此挨了批评。高炉建好啦,要收集废旧钢铁,要烧炭,不然,怎么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呢。
  谢区长想到这里,办公桌上的电话机响啦。他抓起电话听筒,电线那头传来王成刚县长特有的军人口气。“是谢恒福同志吗?”
  “是。王县长请指示。”谢区长说。
  “你汇报一下溪口区大跃进工作的进度吧。”
  “工作正在按部就班,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五十座高炉已经建好,废旧钢铁原料正在收集,下一步就要组织烧炭工作。”
  “被动!被动!落后!落后!大大的落后了!”电话里的王县长提高了声调,换了斥责的语气。“我必须指出,溪口区是一个落后区。你工作的薄弱环节在于烧炭。作为一个指挥员,你应该是哪里的工作被动落后,你就出现在那里。我们的工作地点就是战场!”
  “王县长,溪口区的林木资源有限,我们要先做计划啊。”
  “书生意气,贻误战机!等你做好了计划,敌人早就突围逃跑啦。你们溪口区的竹浪村不是有一片很好的树林吗?我命令你,立即赶往竹浪村,那里就是前线,你必须在那里坐镇督战!”
  “但是,王县长,竹浪村的婆髻山是当地群众的风水山林啊。”
  “什么风水山林!封建意识!狭隘本土地方观念作怪!不过,你先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但不能耽误大跃进的工作。我命令你,今天就出发去竹浪村。”
  “是!王县长,我坚决执行!”谢区长放下听筒。势在必行啦,没有一点推卸的余地啦。“张东北!”谢区长朝办公室外喊了一声。
  “有!”一个又黑又壮的大个高佬出现在办公室门口。“区长同志,请指示。”
  “准备一下,我们午饭后出发到竹浪村。”谢区长指示。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最后一只华南虎 第三章(1)
1.
  太阳还没有从婆髻山的后背爬上来,山村的天就亮啦。水秀和水鸭仔从山脚的一条小路走下来,他们要去竹浪溪的水埗头梳洗、玩水、洗衣服。
  他们行过村中一条巷口,行过一间屋脊高高翘起的大砖瓦屋。大屋的主人叫黄风墨,是村族中的长房长子,七世祖黄诗农仙逝后,黄风墨就是族长,又是村长。这黄风墨是个斗木佬【广东方言,木匠。】,好手艺,不但包揽了村里的活,这四邻八乡的人嫁女做梳妆台、大衣柜,都来找他。人家里要做个木盆锅盖,也都来找他。这好手艺为他赢了个执直中正的名号,叫作黄墨斗【木匠沾墨用来弹直线的工具叫作墨斗。】。
  巷口有一个人影闪了一下,又不见啦。
  水秀的发髻上斜插着牛角梳,身穿一件黑布大襟衫。乡里的已婚妇女统统穿这种黑布大襟衫,梳发髻。大襟衫剪裁简单,从腋下到下衣摆一溜搭连布扣,整件衫方方正正,形状如同一个当头罩下的黑布袋。这是当时妇女的时装,能遮裹得密密实实,丝毫不显腰身体形。然而,不管是什么样的衣服,那就看是穿在谁身上啦。只要是天姿丽色,那就像锥子放进了口袋,自然会锋芒显露。水秀穿着大襟衫,一颗美人头从黑布口袋中长出来,最突出之处是高高撑起的前胸,这一突出特点,足够让许多男人的目光穿透并打好多个问号,那后面,那里边,是什么样的东西呀?
  母子俩个沿着山路施施走来。要经过伯公庙和三岔路口的大榕树,才能到竹浪溪的水埗头。水秀斜端着大木盆,大木盆靠在腰胯上,整个人的身子是一个好看的三道弯。过了伯公庙,就是大榕树头啦。水秀和水鸭仔停下来,放下大木盆。
  2.
  大榕树站在三岔路口。村民们认为,举头三尺有神明,这话不假呀。三岔路口是神灵们经常路过聚会的地方。村民们每行至此,心中就充满敬畏。屏住息,扪心闭目,很可能会听到神灵们的叹息声呢。村民心中的神灵,并不是那些显赫的至高无上的神祗。村民心中的神灵,和凡夫俗子保持着很近的心灵距离,虽然看不见他们,摸不到他们,但能感觉到他们的存在啊。这些是什么神灵呢?神圣一类的,就是灶王爷啦、五谷仙啦、宅官地相啦、山神河妖啦。最爱的,就是那些仙逝的至爱亲朋啦,辈分高的有伯公祖啦、二世祖到七世祖啦。带霉气的又让人可怜的是那些怨死鬼啦,伸长舌头的是吊颈鬼啦,高高瘦瘦的是撑船淹死的竹篙鬼啦,晚上走路时,撒沙鬼会从背后追赶你啦,你必须吹口哨吓走他。神也罢,鬼也罢,他们都来过到过这个世界,都长住在人们的心中啊。
  大榕树站在三岔路口。树头下的泥土从来没有干过,而且还散发出阵阵酒香,那味道来自用木薯蒸制的一种劣等烧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