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两汉往事-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夏侯婴老同志第一时间站出来,似乎让人费解。这个人已经蜗居了好多年,无论吕家怎么闹,他都安安生生的过日子,连个屁都没放过。现在莫名其妙地热闹起来,让人一时半会摸不清大小头。

    但认真回顾他以往的经历后,还是能窥见个中蹊跷。

    夏侯婴很能混,刘邦在世时,他很吃香;吕雉掌政时,他更吃香。吕雉对他很尊重,甚至把紧靠皇宫的宅第赏赐给他,还说了一句话:“离我更近。”简单点说,在吕雉心目中,夏侯婴算是绝对的嫡系。

    夏侯婴之所以能得到吕雉的优待,与那次搭救刘盈和刘乐有关,只因救了那两个人的命,吕雉才有掌政天下的机会,夏侯婴也才有惬意的日子。

    更为关键的是,夏侯婴这个人极其圆滑,很有眼色,能穿行于各方势力中,游刃有余。这些年来,他既没得罪吕家,也没和群臣生分,一直安安生生地过他的小日子。

    然而,现在需要做些事情了。如果再不表现一下,不站好位,以后的日子就该不好过了。因为他和刘邦有关系,和刘盈有关系,和吕家有关系,但和刘恒没分毫关系。这个状况,对他很不利。

    因此,他也在第一时间站了出来,下定决心去背这个黑锅,在刘恒面前争取一张长期饭票。

    俩人也真不是盖,二话不说就冲进了未央宫,拖着刘弘就走。

    可怜的刘弘哭着问:“拉我去哪?”

    夏侯婴老脸一横:“出去住!”

    事实上,这俩人也并没给他找到个合适的住处。因为在刘恒进宫的当晚,刘弘、刘朝、刘义、刘太这四兄弟,纷纷去极乐世界报到了。不得不说,这是一群可怜的孩子。

    古人经常说天命,人有的时候还真的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亲贵族,都是如此。就如这四个可怜孩子,卑躬屈膝的活着,也卑躬屈膝的死去,他们在这段历史中连个配角都算不上,但他们却被迫的参与其中。临死,连老爹到底是谁,都没有个定论。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赶走刘弘后,夏侯婴、刘兴居用天子法驾,至代邸把刘恒接进了宫。

    当晚,刘恒正式登基,史称汉孝文帝。

    西汉王朝一个新时**始了。
第十三章乱中求稳—第十二节刘恒进京(三
    刘恒的确没再捣鼓闲杂事,驱车向京城进发了。

    赶到渭桥后,群臣参拜,刘恒这次进京算是开了个好头。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个剧情过后,刘恒算是登了基,已然成了皇帝。事实并非如此,换个皇帝并不那么简单。

    群臣跪拜后,太尉周勃近前,提了这么个请求:希望单独进言。

    要说周勃的请求并不算过分,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整个大汉王朝的军事大权全部掌握在他一人手中,如果他有什么非分之想,这个阶段无疑是比较恰当的时机。然而,他没做任何过分的事情。

    新帝将立,如果不趁此机会表达一下自己这份赤诚忠心,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而此时,也正是周勃极其自傲的一段时间。应该说,他是有这个资本的。没有周勃的存在,老刘家就别指望在这次危机中化险为夷,刘恒也别指望当上皇帝。因此,在周勃自我感觉良好,滋生了一些“舍我其谁”的想法,甚至他认为刘恒应该对他感恩戴德,应该听他的话。

    实践证明,在领导的面前存有这种想法,是自找不痛快。从古至今,有很多牛人,就栽在这一点上。应该说,他们根本就没认清自己的身份。

    对于周勃的这个请求,刘恒并没产生什么不好的想法。虽然刘恒搞政治的水平还有些生涩,但并非所有人都是弱智,陪着身旁的宋昌就是个中老手。

    就在刘恒准备开口时,宋昌轻轻地拉了他一把,然后迈前一步,留下了他在史书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所言为公事,即公开言之;所言为私事,王者不受私情”。

    这句话,让周勃,以及群臣为之一振:刘恒这个人不简单。

    也是这句话,让刘恒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身份:我是来当皇帝的,不是跑来求施舍的,是人求于我,并非我求于人。

    至此,这个还未登上皇位的年轻人,开始了和群臣的博弈。

    周勃碰了个硬钉子,心里很不爽。但眼前的这个人,是自己和陈平千挑万选出来的,总不至于刚碰面就把人家赶回去吧?事已至此,他也无可奈何。

    不爽归不爽,正事还要干。周勃率领群臣,撩袍跪地,奉上玉玺,拜请刘恒入宫登基。

    对刘恒来说这是件好事,他的确也很高兴,因为他就是奔着那个位置来的。

    但刘恒并没有伸出手来。他深吸一口气,克制着激动的心情,深深一揖,说了这么一句口是心非的话:“我何德何能,敢有此念?”

    群臣再拜,刘恒再辞。双方在渭桥边僵持了半天。

    最终,刘恒提议:“至代邸议事”。

    刘恒这一步迈的太稳当了。遇到这种事情,通常情况下是需要谦让一点、克制一点,做一些表明文章,好让自己的帝位更合法一些。如果从这个层面来看,刘恒的谦让算是其上位前的必经之路。

    而事实上,刘恒此举却隐含着另外几重意思。

    不要忘了,皇宫内目前还住了一个人——刘弘。也就是说,群臣完全把刘弘撂到了一边,在宫外肆无忌惮地捣鼓。虽然刘弘没有实权,并且宫里已被陈平、周勃等人牢牢把控,刘弘也闹不出什么大事。但对刘恒来说,这个局面并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是对自己的名声不好。自己没头没脑的跑进去,那刘弘怎么办?无论是把他干掉还是赶走,这笔烂账都将记在自己的头上。若如此,那“篡逆”两个字将如影随形地陪着自己。刘恒没那么傻,千里迢迢跑来背黑锅。

    其次,陈平、周勃等人把持内宫,现今刘弘是个摆设,他刘恒莫名其妙进去后,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摆设?这还真是个未知数。可以断定的是,他不愿意步刘弘的后尘。

    第三,刚刚抵京,还没摸清宫里的实情,天晓得会不会有人搞出个夜半惊魂什么的,让自己站着进去,躺着出来。把自己的性命系于别人的手上,是刘恒不愿意看到的。

    第四,刘恒至今并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在支持他,有多少人会反对他,他的继位之路,还隐藏着什么风险。前边提到过,刘恒是那种“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在弄清楚实力布局之前,他是不愿意以身试险的。

    而简单的一句“代邸议事”,无疑将主动权抓到了自己的手中。因为“代邸”是什么地方?简单点说就是“代国驻京办事处”,直白点说那是刘恒地盘。在自己的地盘上说事,占据着主场优势,把握自然会大一些。

    在那里,他将把所有问题,一并解决。

    也在那里,他将以自己的方式,掌控群臣。

    刘恒的表演正式开始了。

    跟去代邸的人有很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功臣,代表人物有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大将军陈武、御史大夫张苍这些带头大哥。另一类是宗室,代表人物有宗正刘郢客、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琅琊王刘泽等等。

    群臣拥护自然很重要,应该说,他能够幸运登顶全靠这些人出力。而宗室也在第一时间站出来拥护,对刘恒来说,意义更大。

    宗室的这些人中,刘章、刘兴居我在前边提到过。当初,这兄弟俩被陈平忽悠的一愣一愣,最终他们出面把大哥刘襄骗回了老家。

    的确,在这次博弈之初,刘章、刘兴居是全力支持大哥的,并且也对大哥的称帝深信不疑。为此,他们做过很多努力。

    而随着刘泽那一句“立齐王,复为吕氏”后,原来支持刘襄的人,态度立马来一个180度大转弯,刘襄彻底被排除在备选名单之外。

    刘章、刘兴居从原来的领军人物,变成了孤家寡人。这个局面,让俩兄弟无比失落。而就在此时,陈平有一次展现了他忽悠水平:拥立刘恒继位,仍将兑现曾经的许诺。

    如此一来,这兄弟俩安静了下来。只要能“封王”,管他谁当皇帝。就算亲哥哥称帝,自己最多也就是个王爷。现在老哥称帝已然无望,既然如此,何不做个顺水人情?反正对自己也没多大损失。

    因此,这哥俩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支持刘恒的洪流之中。

    至于那个琅琊王刘泽,就无需做太多介绍了。因为这个人早在吕家败亡前,就被送到京城里混日子,虽然有着诸侯王的称号,却没诸侯王的实力。对他来说,只要刘襄不当皇帝,其他人无所谓。

    在宗室人物中,那个刘郢客似乎要更关键一些。刘郢客的老爹是楚元王刘交,但这一点并不关键,关键点在于他的职务——宗正。

    “宗正”这个岗位并不是谁都能干的。这个职务从秦朝开始到东晋延续五百多年,主要负责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有关事务。在秦朝及西汉初期,主要负责皇帝亲族事务,相当于民间的“族长”。当然,能干上这个职务,必须是皇家成员。

    对皇家来说,这个职务是很牛气的。在当时,宗室亲贵如果犯法,在判刑前,可先向宗正申诉,宗正再上报皇帝,然后便可从轻处置。所以,想让自己犯法后少吃几天牢饭,少挨几天打,最好不要得罪这个人。要不然,吃不了兜着走。

    这个职务还有一项职责:掌管皇族的名籍,分辩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这个职责,对刘恒来说,简直太有用了。此时,只有这个人,最有资格辨别他和刘弘谁更适合当皇帝。之所以说这个人很关键,就在于此。
第十三章乱中求稳—第十一节刘恒进京(二)
    终于达出了结论,那就收拾行囊进京吧。刘恒应该表现的积极一点才符合情理。

    然而他依然没有动身,也没有回绝使者,而是四平八稳地坐了下来,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实际上,他在等一个人。

    这就是刘恒的长处。这个安静本分的年轻人,极能沉住气,完全是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实践证明,这种人很难对付。陈平、周勃挑来拣去找来了这么个人,不得不承认,他们真是独具慧眼。当然,这并非出于他们的本意。

    几天后,一个人返回代国。这个人就是薄昭。

    薄昭带回一个消息:可以进京,无需怀疑。

    刘恒笑了。好了,不用再犹豫了,动身吧。

    刘恒这次进京只带去了六个人,中尉宋昌在列。就这么几个人,将助刘恒顺利执掌整个王朝的大权。

    一行人马不停蹄跑到长安东北的高陵,却停下了脚步。

    到了这里,长安城那雄伟的宫殿映入眼帘,算是半条腿已经迈进了京城。

    刘恒停下了匆忙的脚步。

    他对眼前这个繁华的都市并不陌生。出生于此,在这里生活了八年。虽然在那八年里黯淡无光,但仍是他的故乡,他对这里有是感情的。

    后来被赶到鸟不拉屎的代地,一待就是十四年。在这十四年里,他安安分分地当他的代王,期间也回来过,但只是匆匆的过客。

    然而今天,他又回来了。此次归来,心情是复杂的。

    这次,不是故地重游、不是探寻故旧,而是以主人的身份荣归故里。这,让他兴奋。

    在兴奋之余,却有着一丝隐忧。

    就薄昭送回的消息来看,此行应该是安全的。然而,世事在有定论前,很难说是万无一失。更何况这次回归,并非靠自己实力争取来的,而是别人博弈的结果。说自己是个棋子,并不为过。

    刘恒不愿当一枚棋子,虽然他看似老实本分、性格温良,但流着刘邦的血脉,有着不屈服的信念。这一点上,他和刘邦很相似。

    能否顺利继位,能否稳住各路诸侯,能否掌控群臣,能否……这一切都是未知数。不要忘了,现在的京城里是有皇帝的,因为直到此时,刘弘依然在皇位上坐着。如果此时群臣倒戈,他刘恒本次进京就是没经皇帝准许的个人行为。通常情况下,诸侯王未经允许而随便游窜的行为,是和“造反”两个字联系在一起的。

    也就是群臣的态度,决定着他这次旅游的性质。

    他需要考虑的事情真是太多了,这次一次豪赌,自己的性命就是压在赌桌上的筹码,要么是赢得天下,要么是血本无归。这不可能不让他心存隐忧。

    然而,人已经来了,也就没道理再原路返回,因为这场豪赌已在他动身的那一刻起已经开始。开弓没有回头箭,刘恒的退路并不多。

    这就是刘恒在高陵停下脚步的缘由。

    随然停下了脚步,但并不能什么事情也不干。因为这场豪赌已经开始,能否成为最大的赢家,关键看自己如何出牌。相信刘恒没搞过聚众赌博,更没去过赌场一试身手,但他却深谙此道。

    刘恒打出了自己手中的第一张牌——使宋昌先行进京,以观局势之变。

    这一手很关键。之所以关键,是因为这是攻守兼备的一步棋。

    宋昌先跑去京城晃荡一圈,既是踩点探虚实,更是向群臣表达一个信号——代王抵京。

    刘恒这步棋很高明。探虚实虽然很重要,但与给群臣信号比起来就要弱出很多。

    我如此说,也许有人会有意义,通常说“安全第一”,你为什么说“给信号”更重要?

    实际上,这两重意思相通的。

    可以试想。

    刘恒这次进京不是皇帝的诏令,而是群臣的邀请,这本身就隐藏着巨大风险。也就是说,自己能否顺利继位,就看群臣的态度。如果群臣得到自己抵京的消息而无动于衷,无疑朝廷有变;如果群臣出城迎接,则表明自己此举深得人心。

    如果没头没脑跑进去,那就没有了缓和余地。群臣出迎也就罢了;要是没一个出来和你见面,那就惨了,既掉了面子还得夹着尾巴走人,说不定还得把命留下。

    更深一层说,此举也是刘恒与群臣博弈的开始。

    毕竟我是你们请来的老大,那你们就乖乖地站出来拜码头,别指望我去向你们讨好。如果不给足我面子,那对不起,老子不伺候了,调头回家,咱们井水不犯河水,你们爱找谁找谁。

    一个小举动,刘恒动的心思可谓颇深。

    说白了,这就是政治。这位在穷山僻壤长大的年轻人,却是不折不扣的政治老手。仅他动的这番心思,就很清楚这是个什么样的人了。陈平、周勃等人挑来拣去找来这个人,够他们喝一壶了。不过对西汉王朝而言,这是一个幸运。。

    宋昌马不停蹄地跑进了京,他一口气跑到了长乐宫北的渭桥(秦始皇在渭水上架设的桥梁,连接渭水南北的长乐宫和咸阳宫。此桥在西汉都城长安之北)。

    到这里后,不用再跑了,因为陈平、周勃带领群臣已经等在了这里。应该说,这些人一直在关注着刘恒的行程,刘恒现今身居何处,他们无比清楚。

    说白了,他们对刘恒的行程,比刘恒本人还要重视,因为刘恒的态度是隐忧,而群臣则是焦急。说他们望穿秋水,一点也不算过分。

    之所以会有如此效果,关键原因还在于博弈本身,因为现在有很多人正瞪着两眼盯着朝廷。陈平、周勃等人的既得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关键环节就是让这位靠得住的年轻人,尽快登上皇位。应该说,他们的这个认识是不为过的。

    这个场景,让宋昌兴奋异常,立刻调转马头返回刘恒的身边,报告了这个消息。

    事情的走向均按预期发展着。当然,这并不代表没人提出疑义,但大局已定,刘恒的继位已经毫无悬念了。

    刘恒,你老老实实进京吧。
第十三章乱中求稳—第十节 刘恒进京(一)
    最终,群臣达成一直意见,拥立刘恒登基。

    方针是定了下来,但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群臣面临的问题就是各路诸侯王们。

    前段时间,刘襄一呼百应,各路诸侯有兵的出兵,有钱的出钱,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自助游。

    陈平、周勃灭掉吕家后,打着皇帝的旗号下发了一道诏令:罢兵归国。

    最终,鉴于灌婴威名,各路诸侯纷纷调头回家。

    然而,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