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两汉往事-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妃窦漪房生二子——刘启、刘武。这几个人活蹦乱跳,比较健康。

    看来人只要活着就是资本。把排在前边的几个人熬死,那就轮着自己上位了。刘恒沾了此光,无独有偶,儿子刘启则全凭这点能耐而上位。有其父必有其子,看来真的很有道理。

    史料里没交代那四个小朋友的死因,可我一直认为,他们的死,应该有一些外力的干预。

    至于施加外力的人是谁,似乎并不难猜到。按照“受益优先”原则,窦漪房的嫌疑要大一些。从随后她的政治才能和手腕来看,神不知鬼不觉的灭掉几个刚会走路的小朋友,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事。

    实际上,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老娘一死,儿子们就失去了保护伞。在帝王之家,几岁的小朋友落到继母手中,若能过上好日子,那是值得商榷的事情。

    然而窦漪房在历史上声名比较好,我在此不着边际的揣摩,似乎是在给她抹黑,好像有些不太地道。但我并非在刻意给她抹黑,因为那几个人死的太蹊跷,明明是在给刘启腾路嘛。天下哪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揣测而已,做不得真的。希望这真的是一次巧合。

    不管怎么说,刘恒坐稳了皇位,刘启当上了太子,下一步该上位的似乎不难猜到。又一个影响西汉王朝走向的女人,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窦漪房,你该亮相了。
第十四章初登大宝—第四节 废除“连坐”
    不得不承认,刘恒是搞政治的老手,他无师自通地大搞特搞一番后,顺利即位,并牢牢掌控了军政大权,一个新的朝代拉开了序幕。

    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处事风格。刘恒的表现就很能证明这一点。

    总的来说,刘恒算是厚道人,他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很能体现他的性格。

    公元前180年十二月,坐上皇位仅两个月的刘恒下了一道诏令:废除一人有罪,妻室为奴、本家连坐。

    这看似一个很简单的举动,却饱藏着巨大的魄力,也彰显了他的仁慈。无论刘恒此举是为了稳固帝位,还是在收买人心,但都不能否认其功绩。

    “连坐”在当时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法令,开始于秦商鞅变法:一人有罪,全家坐之;一家有罪,邻伍坐之。

    可以说,这条法令,是大秦帝国“严刑峻法”的浓缩,甚至是支撑大秦帝国在战国七雄中异军突起,一统天下的基础。但也正是这条法令,既把大秦帝国引向了兴盛,也把它带向了衰亡。成也由此,败也由此。

    也许有人会反驳,这么一条扯淡的刑法,哪能给这么高的评价?为能弄明白这条法令的重要性,也为证明我没在胡扯,就让我们对它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任何东西能够存在,都有它的理由,有优点自然也会有弊端。法令也是如此,至于它的存在起到的作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那要看是不是适应形势的需要。此一时彼一时,同一件事,不同的形势下其意义也是不同的。

    在战国纷争之时,天下汹汹,百业废弛。当时的老百姓只是为生存而过活,顾不上讲什么爱岗敬业、精忠报国这些形而上的高级货。因此,哪个地方适宜生存,就往哪个地方跑,就算出国也在所不惜,并且当时出国谋生很简单,既不用办绿卡,也不需要暂住证,只要你来,热烈欢迎。如此一来,劳动力市场比较活跃,流动极其频繁。

    但对列国来说,劳动力就是实力的象征,因为当时既没有火箭导弹,更没有核武器,打仗全靠人多,老百姓要是跑完了,那仗也就不用再打了。因此,各诸侯国都想方设法在国内营造宜居环境,吸引劳动力。

    也就在这个背景下,秦国开始进行了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有很多鼓励农桑的条令,给劳动力提供了宜居环境。为了使法令有效推行,确保宜居环境,更为避免吸引来的劳动力再次跳槽,一条极其严格的法令相应而生——连坐。简单点说,就是欢迎你的到来,但来了你就别想在跑了,因为逃跑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商鞅的确够**,他挖空心思想的这一招效果还真的挺明显。

    自从“连坐”这个办法推行后,秦国面貌焕然一新。

    首先是犯法的人少了,因为不得不少。可以试想,过去有人犯法,打110报警,还不一定能抓住。现在比较方便快捷,一个人犯法,无需翻箱倒柜地去找,直接把他全家逮来就是,纵然砍不了当事人,砍了他全家也是很过瘾的事情。更夸张的是,说不定还能捎带灭了他全村。

    如此一来,一个奇怪的景象出现了。父亲犯法,儿子第一个跑去告发;丈夫犯法,妻子第一个站出来举证……也就是说,如果有人犯法,可能连县太爷还没想起来去抓,就有人把他给扭送了过来。并且这些人还得磕头请罪,一点也不会产生领功请赏的想法,既节约财力物力,还不用承人情。

    违法乱纪的现象少了,居住环境也就好了,相应劳动力流入量也就多了。如此一来,“连坐”的第二个功效就体现出来了。

    搬到这里住很轻松,但想离开可就不是那回事了。如果你跑来住几天,感觉不服水土,想要离开,那就要认真想想了。道理其实很简单,“连坐”那个办法根本不允许你到处乱跑。

    你一个人跑了,那你全家人都得遭殃;一整家跑了,那全村陪着受难;要说全村跑了,那不好意思,方圆几十里的邻村都得替你买单。

    如此一来,大家一天到晚瞪着俩眼关注着身边的每个人,生怕他一不小心玩几天失踪,自己莫名其妙的遭殃。

    这个办法,不仅对普通老百姓有用,更对才子佳人、达官贵人有效。了解战国历史的人也许都清楚,东方六国跑来秦国谋生路的名人有很多,例如张仪、范睢等;而秦国之人跑出去谋生路的几乎没有。你要说,在秦朝有发展空间,去六国毫无前途,我认为那是扯淡,在秦国被埋没的大有人在。

    你看商老爷子弄的办法多好。我们现在一提到“连坐”两个字就深恶痛绝,殊不知商鞅在世时,这个办法把秦国的案件发生率降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还把避免了劳动力流失。现在我们各大院校设立人力资源专业,专门研究如何引进人才、如何留住人才,可几千年前的商老爷子只用两个字就解决了所有问题。人才!

    所以我说,“连坐”两个字把大秦帝国引向了兴盛。

    然而也同样是这两个字,把大秦帝国推进了无底深渊。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得拜嬴政、胡亥这对父子所赐。这爷俩都很有性格,把“严刑峻法”这四个字演绎到了极致。在以往,虽然搞连坐,还没到滥刑的地步,可这爷俩一个比一个狠,动不动就割鼻、砍手、看脚的。纵然如此还觉得不过瘾,只要一高兴或者一不高兴就要大面积杀人。久而久之,商鞅搞的这个办法变味了,变成了洪水猛兽。排斥异己用之,公报私仇用之。最终,这个曾推动大秦帝国走向兴盛的法令,成了令人嗤之以鼻的东西。

    经嬴政、胡亥父子俩胡搞八搞一通后,秦朝就这么完蛋了。

    西汉建国后,“连坐”依然是一条重要的法令。从刘邦时已经执行,应该说这无疑是一条祖制。然而,这条祖制并不符合汉初宽松政策的需要。

    汉初以养民为主,基本上不在进行大面积屠杀工作。无论在刘邦还是吕雉之手,很少采用这个办法。应该说,其威慑作用已远远大于实际效力。

    但它依然存在。它的存在无疑在很多人的脖子上悬了一把利刃,天知道会不会一不小心落到自己的头上,这让很多人不太适应。

    可令人不曾想到的是,即位只有两个月的刘恒把废除了。在位置不稳之时,就不惜违背祖制,废除这条法令,不得不承认他是有一些魄力的。而刘恒并没想过去证明自己的魄力,其完全出于他的一片仁心。

    可以说,这个举措,是“文景之治”的开篇之作。刘恒用他自己的方式,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朝代;也用自己的方式,推动西汉王朝走向新的辉煌。
第十四章初登大宝—第三节 掌控朝局(三)
    世界上的人有很多,痛苦的也不只有刘襄兄弟三个,那个审食其就是另外一个。

    审老兄虽然人品有问题,能力也很欠缺,但不管怎么说,他也曾经快乐过。然而,现在的他却完全沉浸在痛苦之中。

    实际上,早在吕家败亡前,审食其的痛苦已经开始了。

    我在前边提到过,吕雉驾崩后,吕产、吕禄看不惯审食其,一度罢免了他的左丞相之职,仅给他保留一个“太傅”的岗位。这让审食其很郁闷。

    随后,审食其与陈平等人暗中联合,灭掉吕氏,重新夺回了左丞相一置。

    然而,审食其并没能在这个位置上待多长时间。刘恒即位后,又毫不客气的撤了他的职,并且连“太傅”也没给他留下,这让审老兄成了留居京城的闲散人员。

    身份的落差让他的心理有些失衡,因此很是痛苦。但现在的他实力不济,敢怒不敢言,连屁都不敢放一个,说他现在是落水狗,一点也不过分。因此,他只好小心翼翼、忍气吞声,以求能安度晚年。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双眼睛一直在紧紧的盯着他,并且不准备让他过好日子。盯着审食其的人是刘长。

    刘长的身世我在前边介绍过,他亲娘是赵姬,受张敖牵连而入狱。入狱后,其弟赵兼向审食其行贿,让审食其求吕雉出面说请。但吕雉出于妒忌,予以拒绝。

    后来,赵姬生下刘长,狱中自杀身亡。

    再后来,刘长成为吕雉养子,在娇生惯养中长大。

    刘长成人后,弄清楚了自己的身世,因此痛恨一些人。但刘长有点莫名其妙,他最痛恨不是吕雉,反而是在其中穿针引线的审食其。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刘恒即位后,刘长的嚣张性格又一次得到了发扬,他依仗自己是皇帝的弟弟,骄横跋扈,藐视朝廷,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瞎折腾,连朝廷法令在他面前都是一张废纸。

    纵然如此,刘恒也没去找他麻烦。不得不说,刘恒的肚量的确够大。

    然而,刘恒的宽容并没让刘长心存感激,反而却助长了他的嚣张。这为刘长最终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我一直认为,刘恒鼓励刘长的嚣张,是有意为之。对刘恒的皇位威胁最大的非刘长莫属,因为身份摆在那。与其控制刘长,让他老老实实地去收买人心,不如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其尽情展现自己的蛮横和无知。等到刘长把人得罪完了,刘恒的皇位也就稳固了。

    就刘长多年的表现来看,也的确符合这一点,因为他最终为自己的嚣张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文帝三年,刘长进京朝拜。这一次,他把自己的嚣张演绎到了极致。

    进京后,刘恒给予了他高规格的接待——同辇,也就是坐同一辆车。

    享受过这种待遇的人有很多,刘长也没什么可炫耀的。但刘长却因此举而亢奋了起来,一开口说话就暴露了他的无知。要说刘长也没说什么过分的话,主要问题集中在他对刘恒的称谓上。

    刘恒已在皇位上坐了三年,对他的称呼似乎只有一个——皇帝。然而刘长却颇有点创新精神,他对刘恒的称呼也是两个字——大兄。你也太随便了,真不把自己当外人。

    但刘恒还是容忍了他,任凭他在人前人后喊“大兄”。虽然一些人看不惯,但刘恒却一笑置之。

    这对刘长来说,意义却是重大的。因为刘恒的态度又一次鼓励了他,让他有些膨胀。最终,他做出了一件让令人瞠目的事情。

    事情是这样的。

    刘长在京城住了几天,喝了一点酒,心血来潮,又一次想到了审食其。因此,他准备做一些事情,解决掉这个问题。

    刘长解决问题的办法比较简单,很有点黑帮老大的意思。操起家伙,带上小弟,直奔审食其家里而去。

    审食其窝在家里已有三年了,过惯了消停日子,他还真没想到有人打他的主意。因此,刘长跑来后,审食其傻着脸迎了出来。

    审食其本准备上前套套近乎,没曾想刘长呲牙咧嘴地带着人冲了过来,并且二话不说,操家伙就刺。

    最终,满身窟窿的审食其倒在了血泊之中,结束了不太光彩的一生。

    刘长杀了人后,一点也不慌乱,反而进宫,在刘恒面前振振有辞地送给审食其三大罪:罪一,臣母无罪,审食其不争;罪二,戚姬母子无罪,审食其不争;罪三,吕家危刘氏,审食其不争。

    总的来说一句话,审食其没去和吕雉争辩,所以该死。刘长竟然把这种无耻理论说的振振有辞,着实令人佩服。

    在吕雉折腾的这些年里,满朝文武都“不争”。现在大家都没事,偏偏审食其有麻烦。把私人恩怨说的冠冕堂皇,着实是一种水平。

    不管怎么说,审食其痛苦了几年,刘长不辞辛劳地替他解决了问题。他不再痛苦了,这也算是一种解脱吧。看来站位问题很重要。

    除了审食其外,还有一个人的结局是值得交代一笔的。

    这个人是张嫣。

    前边介绍过她,十二岁进宫成为刘盈的皇后,温柔娴淑,却一生无子,虽然有个养子刘恭,却被吕雉弄死。应该说,这是一个可怜的女人。

    这个女人在历史上留下的东西并不多,甚至连“太后”这个名份都没争到。也许有人疑惑,养子当上了皇帝,她为何没争到“太后”的名份?事实确实如此。刘盈驾崩后,吕雉临朝称制,仍称“皇太后”,张嫣则无缘这个名份,世称孝惠皇后。

    群臣灭掉吕家后,张嫣却活了下来。刘恒即位后,将她赶去了未央宫后一处极为幽静的院落——北宫。

    在这里,她无声无息地生活了十七年。公元前163年病逝,终年四十岁,与刘盈合葬于安陵。

    值得一提的是,张嫣死后,宫女们替她净身时惊奇地发现,张皇后依然冰清玉洁。消息不胫而走,天下臣民为表示对她的怜惜和缅怀,纷纷立庙,定时享祭,尊她为“花神”,其庙便称为“花神庙”。

    事实上,这个默默无闻的女人,对大汉天下是有功的。

    其一,劝汉惠帝废除挟书令。虽然刘盈在世未能成行,但这个建议,在吕雉临朝后得以实现。

    其二,劝太后勿诛功臣。陈平、周勃等人能够顺利的活命,张嫣是起到了一些作用的。

    其三,劝太后勿谋害代王刘恒。事实上,那次吕雉拟定刘恒搬家,张嫣是替他说过好话。虽然最终的功劳被陈平抢去,但张嫣的那份心意,他刘恒是应该感激的。

    其四,敛诸门钥,不放吕产进宫。也就是说,在吕产闹腾之前,坐镇宫内,严锁宫门,这就是为什么吕产在宫门外磨蹭半天而不得入内的缘由了。可以说,刘恒能够当上皇帝,张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无论是刘恒还是群臣,并没表示出多少谢意。文帝虽贤,但他对张嫣的态度,却不能不使人介然于怀。

    古圣后贤妃多矣,然容与德皆极美而幽废者,惟汉张皇后一人。

    除了这句话,我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语句来表达对她的这份缅怀。

    欢乐,发愁,或者是痛苦,都是个别人的心境而已。无论他们的这个心境持续了多长时间,都已被历史的潮流碾压成过往云烟,留下来的只有那一段段残断不全的过往琐事。对历史本身来说,他们都已经不再重要了。

    我之所以写了上边的这些东西,只是希望交代清楚几个关键人物的结局而已。好了,就此打住,让刘恒这位主角登场吧。
第十四章初登大宝—第二节 掌控朝局(二)
    有人欢乐,有人发愁,而还有一些人却是痛苦。

    在历朝历代有所作为的帝王中,刘恒无疑是比较温和、宽容的一位,并在他和其儿子的手中,开创了西汉王朝的第一个盛世。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好人,更是一个好皇帝。应该说,刘恒的继位,对普通百姓来说,绝对算是一件好事;但对一些人而言,却是他们痛苦的开始。

    最为痛苦的人非刘襄莫属。

    刘襄几个月来的经历,可以说是从天上到地下,从希望到绝望,费尽了心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