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两汉往事-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上,此时的刘恒正准备找他们的麻烦,刘章的这种二球行为刚好满足了要求。因此,刘恒隔山差五会派人过去干一件事——申敕。总的来说,刘章这段日子,过的比较憋屈。

    刘章憋屈的日子也没过多长时间,两年后,刘恒对他烦不胜烦,最终派人暗示他自杀,万般无奈的刘章就这样走完短短的23年人生。

    刘章一死,刘兴居心里发毛了。两个哥哥先后嗝屁,下一个就轮着自己了。

    此时的刘恒却突然没了动作,好像根本就不认识刘兴居,对他不管不问。

    刘恒的态度让刘兴居一头雾水,他根本不明白刘恒准备干什么。

    应该说,此时的刘兴居表现的比较老实,规规矩矩,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走一步路。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而已,因为刘兴居在老实本分的伪装下,干了一件很不地道的事。

    实际上,这件事情大家很眼熟,当初那个叫陈豨的也这么搞过。说白了,他在暗地里和匈奴人有了来往,希望借外力来确保自己的位置。更夸张的是,在他和匈奴人建立了感情后,还派人去游说过小叔叔刘长。

    很多事情,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就刘兴居的行为,说他是在玩火,一点也不算过分。甚至说,匈奴人这次突然南下,与刘兴居是有莫大关系的。

    刘兴居的玩火行为,终于在汉匈大战后,逐渐暴露了出来。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十五章怀柔天下—第四节 匈奴叩边
    就在贾谊在长沙忧郁之时,另外一位老朋友不甘寂寞地蹦了出来。既然如此,我们不得不给他一些关注。这位老朋友就是匈奴单于冒顿。

    我已经好长时间没介绍这位老兄了,似乎这些年来他比较消停。但事实并非如此。前边介绍过,这位老兄不是个安生的主,他要是能老老实实在帐篷里待两天,那是极为稀罕的事。

    现在,他的这个毛病又犯了。

    冒顿的生命力极强,熬死了刘邦,骚扰了吕雉,现在又能腾出手来找刘恒的麻烦。这前前后后几十年,无论是对老年人的还是小朋友的,无论是对男人还是女人,他都很不客气,一点也不把自己当外人。

    自从白登之围后,他把工作重心放到了北方,平定楼兰、灭掉乌孙,把周边二十六国全部纳入匈奴的版图,使匈奴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当然,冒顿在漠北草原上横行无忌之时,也时不时会到汉朝的边界骚扰一下。要说这也很无奈,生活所迫嘛。

    匈奴人也是人,吃穿住用行,样样少不了。吃,有牛羊肉;穿,有牛羊皮;住,很简单,有帐篷;行,很方便,有马。

    可就是“用”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匈奴,得不到有效地解决,自己既不能生产,还不愿意求人。在经过并不复杂的考虑后,毫不费劲地想到了个不错的办法——抢。这真是一劳永逸的好办法,投资少,回报高,很痛快还来钱快。

    这个办法好归好,但存在一个弊端,弊端就是风险太大。

    汉朝,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是打家劫舍的理想场所,自然而然就成了关注对象。可汉朝除此之外还有一项:人口众多。这对匈奴人很不利。毕竟干起架来,人多欺负人少,天经地义。虽然自己跑的快,但人少啊,汉朝死那么万儿八千人并不怎么扎眼,可匈奴人死个万儿八千,那就有点伤元气。

    况且,这些年来汉朝把“和亲国策”也执行很到位,隔三差五会派人来慰问一番。虽然送来的东西不多,但也勉强够用。因此,冒顿在权衡利弊后,没对汉朝采取大规模行动。

    但这并不代表双方和睦相处,没一点摩擦,事实上,个别匈奴人还是很不自觉,时不时会跑过来踩踩点,顺手牵羊地带走一些东西。好在双方都还相对节制一些,没把事情做的太过火,留了一些余地。

    刘恒继位后,冒顿又开始躁动不安了。说白了,他根本没把汉朝这个小皇帝放在眼里。因此,他准备试探一下刘恒,也试探一下汉朝的实力,好让自己的利益扩大化。

    就这样,匈奴人在单于冒顿的授意下,有了新的动作。

    汉文帝三年五月,匈奴右贤王率军万余,暗渡黄河,突袭上郡,杀戮抢劫无数……

    上郡失守的消息传到长安后,刘恒震怒。这么多年来,匈奴人时不时的骚扰已让刘恒的忍耐达到了极限,这一次,让刘恒坐不住了。

    刘恒虽然不是那种爱惹事的人,可绝不是受欺负的人,他这几年来的所作所为已向满朝文武说明了这一点。可当时通讯设备不是太发达,硬是把冒顿蒙在鼓里,一点也不了解刘兄弟的性格。

    这一次,他将对刘恒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刘恒准备动手了,然而一些人文臣却站出来反对,宣扬“和亲国策”的好处。

    刘恒咬着牙,耐着性子听完反对的声音后,说了这么一句话:实行“和亲”以来,我朝对匈奴甚厚,然其频繁侵塞抢掠,已然违背此约,不给以痛击难扬大汉之神威。

    当即下诏,调太原、安定等地骑兵八万五千人聚集高奴,着丞相灌婴即刻出发,亲率大军,与匈奴会战。

    下了这道诏令后,刘恒觉得还不够过瘾,当场宣布,自己移驾甘泉宫,亲督此战。

    灌婴的性格,我在前边讲过,这是个见树踢三脚的人,生来喜欢打架,一听说有仗大,两眼都直了。虽然现在年龄已然不小,但性格却没多大变化。更何况,当年他陪着刘邦在白登挨过打、丢过人,至今面子还没能拾回来,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机会,自然比较亢奋。

    灌婴得到这个命令后,扭头回家穿上盔甲就赶去了高奴。

    匈奴这次南下,主要目的是为试探虚实,可没想到刘恒较真了,不光把灌婴打发了过来,还搞了个亲自督战。如此一来,轮着冒顿坐不住了。

    冒顿已经当了三十五年单于,曾经的雄心勃勃已被岁月这把杀猪刀给消磨殆尽。虽然他时不时还会冲动一把,但如同梦遗,来去匆匆,现在的他根本没有挥师南下和汉朝一决雌雄的决心。

    闻得刘恒有了大举动,冒顿连忙派人命令右贤王退军。

    可这位右贤王不是个省油的灯,赖着不走,他要看看灌婴有多大能耐。

    要说右贤王的骄傲也不是毫无理由的,因为这个人极其彪悍,是那种不要命的角色,打起仗来毫不顾忌的身份,不管不顾硬着脑袋地搞冲锋。幸运的是,无论他如何横冲直撞,就是死不了。久而久之,他的这支部队成了匈奴骑兵中最为彪悍的一支,可以说,这是冒顿手下的王牌。更重要的是,汉朝的骑兵和匈奴人比起来根本不在一个档次。“王牌”部队对付不入流的杂牌军,似乎没有不战而逃的理由。

    然而,右贤王没想到的是,这次他吃了亏。之所以会吃亏,一则是因为自己太自负,二则是没认真研究对手。

    说来很巧,灌婴打起仗来比他更不要命。况且,灌老头是大汉骑兵的组建者,其一辈子带的都是骑兵。可以说,现今整个大汉王朝,能仅凭骑兵和匈奴一较雌雄的人,只有这一人。

    况且,灌婴手上有八万人,而右贤王只有万余人。右贤王要能不吃亏才是件怪事。

    灌婴赶到高奴后,立刻集合部队,兵分三路直扑右贤王。

    右贤王根本没想到灌婴会有这么快,刚准备搞冲锋,就被斜刺冲来的汉军搅乱了阵脚。右贤王丢人的左冲右突闹腾了一番后,留下几千匈奴人尸体,落荒而逃。这一次,他差点把自己的小命留到这里。

    仗打完了,下边就是谈判。

    汉匈之间,这几十年来难得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就这样草草收场。

    这一战,对汉匈双方而言,双方实力都没受到什么影响,可出人意料的是,就在汉匈重新回到谈判桌上之前,汉朝内部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因为有个人的命运却被这件事情彻底改写。这次行动成了一个试金石,让隐藏于水面底下的东西渐渐浮现了出来。
第十五章怀柔天下—第三节 贾谊论政(三
    贾谊灰溜溜地离开了京城,似乎在这场争论中他以完败告终。然而事情并没这么简单,因为贾谊前脚刚走,一些列侯就被赶去了封地,周勃就是其中之一。

    刘恒突然来这么一手,表明他的政治手腕已趋于成熟。至此,他开始完全按自己的套路出牌了,任何人的意见只会做个参考,并不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刘恒成熟是他自己的事,现在的贾谊还正提着两条腿往长沙跑。

    两年前,自信满满,赶赴长安。

    而如今,伤痕累累,潸然离京。

    少年通达显河南,

    博古论今震长安。

    身遭佞悻陷谄媚,

    无奈被贬走荆燕。

    这一切都太快了,快的让贾谊应接不暇。二十三岁的贾谊,跌到了人生的低谷。

    自古英才多磨难,

    从来明君亦平凡;

    吞冰啮雪淡荣辱,

    卷土重来或有缘。

    然而,贾谊没认识到这一点。他,还是太年轻,吃了那“天才”两个字的亏。由此看来,人出名太早并不见得是件好事。

    此时的贾谊无论如何也想不通。

    周勃、灌婴等人攻击自己也就罢了,毕竟人家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功臣宿将,为朝廷出过大力,有过大功,自己砸了人家的饭碗,这些人定然不会太甘心。

    而邓通竟然能左右自己的命运,让贾谊咽不下这口恶气。他何德何能?一个凭借姿色而上位的奸佞小人,竟能轻易的把自己的满腔抱负撕的稀烂。

    想不通也不能耽搁行程。一路南行,经过湘江,望着滔滔江水,思绪联翩,让他想起了一个人,一个百年前同样忧郁痛苦的人——屈原。

    在此,悲愤的贾谊写下了汉朝文学史上的千古名篇——《吊屈原赋》。

    其中有这么一句: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

    不同的经历,相似的心境,让贾谊的心情更为低落。

    身陷迷局思绪乱,

    空留湘水独盘旋。

    凭古吊今念大夫,

    满腹经纶亦怆然!

    抵达长沙,远离朝廷。按理说,自己不招人待见,应该多用点经历研究一下文学,少折腾点事。然而贾谊却精力充沛,完全以天下为己任,一有机会就要倒腾点事情出来。

    就在贾谊被贬的同一年,赶他离京的主要人物之一周勃犯事了。周勃被投进了大狱后,没几个人敢站出来为他鸣不平。这让他很郁闷。

    而令周勃不曾想到的是,站出来替他说话的,都是曾经的敌人,一个是袁盎,另外一个就是贾谊。周勃能享受这种待遇,真是三生有幸。

    关于袁盎的事情,我们留到随后介绍,在这一节只讲贾谊。

    远在千里之外的贾谊听说周勃被抓后,即刻上书,为周勃鸣不平。在奏章的最后还写了一句极其过火的话:君主应知礼仪廉耻。

    这份奏章送进京后,差点没把刘恒的肺气炸,拎起奏章扔出了门外。这完全在明目张胆地骂人。贾谊,你也太嚣张了!

    气急败坏的刘恒咬牙切齿地生了半天闷气后,扭头冲身边的人吼道:“仔细审案,要看看周勃有没有谋反。”

    这次进言,让很功臣宿将开始重新认知这个年轻人,也慢慢理解了这个年轻人,尤其是周勃。因为“以德报怨”这四个字完全可以概括他的行为。

    这个人,没有私仇,只有公义;非争个人名利,只为天下苍生。

    这,是很多人所不及的。从古至今,能有此心态的又有几人?

    无论是怒骂还是褒扬,无论是误会还是理解,这对贾谊本人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

    对周勃来说,贾谊的这次进言并没有收到实际效果,因为刘恒不但没放了他,反而把他弄的更狼狈。然而,这一次看似不成功的进言,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至此以后,终刘恒一朝,对有功之臣,无论犯了多大事,都能免受牢狱之灾。

    不过也并不代表刘恒不杀人,只不过他杀人的方式比较隐晦一点罢了,简单点说就是逼其自杀。事实证明,这个办法还挺有效,神不知鬼不觉地灭掉对手,虽然宣传教育意义不强,但方便快捷,免得审来审去闹的满城风雨。

    但不管怎么说,贾谊这次进言,让自己交到了一些朋友,虽然这些朋友不怎么顶用,最起码少了一些敌视。然而下边这件事,那完全是在给自己树敌。

    第二年,贾谊经过长期调研后,呕心沥血地写了一篇文章——《谏铸钱疏》。这又一篇用词优美的文章,文章内容很长,但意思很简单:禁止私人铸钱。

    也许有人会惊诧,私人铸钱?有这等好事?事实上,纵贯整个古代史,这种事情层出不穷。更在很多时期,这种事情是合法行为。

    汉文帝在位时,有两个人拥有铸钱权。一个是吴王刘濞,这位老同志拥有豫章铜山;另外一个就是邓通,这位兄弟坐拥蜀郡严道铜山。

    秦始皇统一币值后,铜钱成为通用货币。但没有把全部铸币权都收归中央,授权一些大贵族铸币,在全国流通,这种行为受国家法律保护。

    秦亡以后,刘邦登上帝位,对秦朝制度稍加改动,就把大汉公司运作了起来。对货币的管理,没搞一点创新,完全照搬。

    当时,只要你有原材料,造钱似乎并不困难。别说政府允许,就算严令禁止也阻止不了这一行为,更何况当时又没有多少防伪技术。

    但有一点是通行的,那就是以重量决定货币面值,不像我们当前用的纸质货币,靠上边的符号来表示其“价值”。不过这也不算是太大的问题,毕竟是金属物件,统一起来似乎不太困难。

    然而,问题还是出现了,并且还很严重。

    贾谊一个搞文学的书生,竟然有抓经济的天赋,真是挺不容易。

    房屋能倒,桥梁能踏,多少血淋琳的教训告诉我们,黑心商们很猖獗,偷工减料现象很严重。

    私人铸钱,重量就大大缩水。朝廷造的钱既厚又重,标注个“半两”字样,虽然不一定准确,但误差不会太大。

    可私人铸钱就不敢恭维了,薄如榆钱,并且中间方口特大。缺德的是,这种缺斤少两的东西竟然也标注了“半两”的字样。

    好了,拿着这些东西去流通吧。

    可以想象,这种代表国家财富的东西将渐渐流进私人的口袋,留给市面上的都是那些薄且口大的东东。久而久之,国家的经济命脉也就掌控到了那些黑心商的手中。

    然而,贾谊辛辛苦苦写的论文送到刘恒面前后,被不屑一顾地扔到了一边。

    不得不承认,贾谊善于谋国而不善于谋身。邓通是皇帝的宠臣,铜山都是皇帝赏给人家的,你现在莫名其妙地要禁止私自采矿铸钱,明显是在和皇帝唱对台戏。

    还有那个刘濞,山高皇帝远的,想禁止哪有那么容易。更何况就在年前,刘恒儿子刘启刚干掉了刘濞的大儿子,目前的刘濞正在火头上,恨不得一时三刻起来造反。禁止刘老同志造钱?做梦的吧。

    贾谊这个建议,虽然对朝廷很有利,但刘恒不认可。不过还是有一些效果的,效果就是邓通更恨他了。

    邓通的办事效率很高,当即笼络一些人,上书弹劾贾谊。理由很简单:妖言惑众,诽谤朝政。

    邓通很清楚这个理由弄不死贾谊,但能恶心他一把也是挺不错的一件事。邓通的脑子转圈的确不慢,很快想起上一年贾谊骂皇帝的那句话,因此不失时机地说道:亵渎圣上,罪不容诛。

    大臣们这些明争暗斗,刘恒很清楚,他可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况且他在内心深处是非常欣赏贾谊的。刘恒微微一笑,说了句:上大夫严重了,贾生耿直忠诚,朕知矣。

    邓通的心里一惊,闭上了嘴。他明白,想置贾谊于死地,并没那么简单。弄不死你,也要压制着你。至此,贾谊的命运业已注定。

    刘恒并没去关注邓通的心理活动,而接着说了一段话:现有诽谤妖言之罪,群臣不敢畅所欲言,使朕不能听到自己的过失,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