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两汉往事-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个人愿意跟着他跑。因为逃跑也是种技术活,既能跑的彻底不被抓住,还得跑的有个着落,看来逃跑也是门学问。

    刘邦就是刘邦,关键时候大混混的本事就显露了出来。刘邦跑的有些彻底,县令给咱穿小鞋,看来官是当不成了,那就当匪吧。说干就干,刘邦深夜领着那十几个人抄小路跑到进了芒山(河南省永城市北部),当了土匪。从此干起了四处流浪、杀人越货、打架劫路的买卖。

    据说有一次,在四处逃窜的途中,一条大蛇拦住了去路,众人都不敢前进,刘邦刚喝了点酒胆气正壮,提着长剑就把蛇砍成了两段。接着继续前进,走了一段路,刘邦酒劲上来,躺在地上休息。过一会后边的人过来对刘邦说,他们看到路边有个老太婆痛哭说他的儿子被人杀了,问她原因,她说他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刚变成蛇被赤帝之子砍死了。刘邦一听高兴的不得了,认为自己是赤帝之子。

    白帝和赤帝都是古代深化故事里的人物。据传白帝叫少昊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西方天神;赤帝有人说是上古的炎帝,也有人说是祝融实在不易考证。但不管怎么说,刘邦认为自己是神人儿子,出身很不一般。

    每次在史书里看到这一节我就觉得好笑,刘邦为了自抬身价真可谓不择手段,很舍得下本钱。当初秦襄公突发奇想认为自己是白帝的子孙,等刘邦当皇帝后,把自己说成赤帝的子孙,大家一下就旗鼓相当了。并且当初自己砍了一条蛇,自己就把爹给改了,说成是另一条蛇的儿子。看来人只要一当皇帝还真不含糊,想叫谁当爹就让谁当爹,而且脸都不红一下。

    不管刘邦认谁当爹是他自己的事,眼前还得干他这份很有前途的土匪工作。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那个叫嬴政的猛人还没死,如果他要再活个二三十年,现在的史书里可能就没刘邦什么事了,就算多少有点事,也就一句话“刘邦是个土匪”。

    我说的都是假设,因为历史不能重改。用不了多长时间,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将彻底改变刘邦的命运。好了,根据剧情的发展刘邦还得当几年土匪,我们就不陪他打家劫舍、肯树皮骂娘了。
第一章 起点——(二)扬名
    如果不出意外,刘邦可能会背着村长的身份过完这一生。在那个年代,想当官不纯是考试就能解决,需要声名,更需要关系。

    刘邦那无赖的名声,在县里弄弄假、作作弊,混个小吏还凑合,到省里、到中央谋个一差半职那是扯淡。要说关系,刘邦就更甭想,不说八辈贫农,最少三辈没有问题,他爸也不叫“李刚”,硬拉乱扯也揪不上关系。现在的刘邦是没有太多想法的,当个亭长就很知足。

    人生有很多变数,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机会。对于刘邦来说,机会来了。

    山东单县的吕老头(吕公)在老家惹了仇家,怕挨黑砖,因与沛县县令关系不错,因此举家避仇,千里迢迢跑到沛县。

    老吕刚到沛县,就敲锣打鼓请客,并要求“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收礼都能标价,老吕这仇避的张扬。有饭局,能喝酒,那就去吧,不去也说不过去,因为县令那张老脸也摆在那里呢。

    刘邦现在也算是有头脸的人了,虽说是个穷光蛋,但有没有钱是一回事,喝不喝酒是另外一回事。钱,我没有;酒,我要喝。这一次,穷光蛋刘邦竟然喝出了名堂。

    提两腿跑到老吕家,站门口喊了一声“贺万钱”,迈腿就进,实际上一分也没给,因为身上根本就没钱,有钱谁还到处乱欠账。

    但这句话有人听得真切,那就是老吕。老吕不识底细,吃了一惊,出手就是一万,绝对是个大户。又见刘邦器宇轩昂,不知何方神圣,忙起身相迎,礼让上座。

    不过还是有人知道刘邦底细的,负责记账的萧何就是一位。看着老吕的黏糊劲,萧何笑了。本着对记账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还是提醒了老吕一句,“刘季固多大言。”

    可老吕明显没认真分析萧何的言外之意,把仪表堂堂和那一万块钱联系在一起,初来乍到、不明就里的老吕开始琢磨刘邦的长相,越琢磨越敬重,连磕头拜把子的心都有。事后证明,老吕对相面这门学科研究的还是比较透彻的,水平已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地步,当个科学院院士应该还有些屈才。

    老吕琢磨是他自己的事,刘邦的目的就是混吃混喝,既然被请了进来,就毫不客气,一屁股坐到上座,嘻嘻哈哈、说说笑笑、大吃大喝。酒席将尽,老吕三番两次给刘邦使眼色挽留。刘邦是什么人呀?黑白通吃、大言不惭、地痞无赖一个,你不让走就不走呗,难不成还要管晚饭?

    客人都走后,老吕爬他脸上又是一阵端详,犹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老吕说的饶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的面相好,我愿把女儿嫁给你。

    刘邦一听,高兴的两眼放光。胡说一句话,白吃一顿饭,还顺便娶了个媳妇。也顾不得父母之命、媒约之言,既然人家寻着当老丈人,哪有回绝之理?虽然自己已有了个曹氏,但对他来说,这方面是多多益善。刚等老吕说完,刘邦就纳头便拜,认了丈人,定了亲事。

    刘邦走后,老吕的老婆不愿意,追着老吕问:“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因为前一阵县令帮自己的儿子提亲,老吕竟然一口回绝,没想到老吕今天吃错了药,一时激动竟然把女儿许配给了刘邦,因此他老婆满肚怨言。

    可老吕对自己的相面水平还是比较自负,硬是把大女儿吕雉嫁了过去。当然刘邦还是对得起吕雉的,考虑到吕家势大,回家后立马让吕雉做了正妻,先来报到的曹氏就对不起了,当个小妾应付一下了事。

    成功人士是需要有故事的,如果自己折腾不出来故事,就需要让别人帮你折腾。刘邦现在不成功,但有人帮他折腾故事。刘邦这次娶媳妇,就为沛县安定团结做出了贡献,因为沛县人民提供了谈资,在茶余饭后多了一项交流主题。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刘邦开始有些名气了,也有故事了。

    刘邦的故事很多,但很多一部分故事都很扯淡。史书上说什么刘邦喝醉后身上有龙了,刘邦所在之地上面常有云气了,还有过路老人给刘邦算命大贵了,以及前边说的刘邦他妈和大蛇交配了等等,这些东西基本可以定性——胡扯。这是刘邦当皇帝后自抬身价的故弄玄虚,要是有那么多奇异之处,老刘也不会挖空心思地给他起外号,嫂子也不需费力淘神地为他刮锅底。

    还有些书上写老吕认为刘邦是奇货可居,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怎么看刘邦也没法和赢异人做比较。虽然赢异人是个人质,但人家确确实实是秦王的儿子,只要有这个身份就有逐鹿中原的资本。可刘邦呢,八辈穷人,要领他去见胡亥,说这是他儿子,肯定话没说完都被砍了头。老吕明显没那么傻。

    但老吕同志还是很有眼光的。能看中刘邦,不光是他的面相,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份。

    这说来奇怪,一个混混有啥特别之处?但别忘了刘邦是个大混混,大混混通常有种本事,就是黑白通吃。刘邦无疑就拥有这个能力,虽只是个亭长,却能和各级官吏打成一片,和谁都能说上话,可以说在这白道上混的如鱼得水。并在**更是叱咤风云,这个地盘上的危险分子、地痞流氓见了他,还得排着对队喊他声“老大”。更关键是老吕本人也不是什么好鸟,自己是个富户,一把胡子了还能结仇家、搞搬迁,肯定也不是个老实安分的角色。一见到刘邦,那真是王八看绿豆——对眼了。

    况且老吕现也需要这种人。虽和县令关系不错,但那时当官的哪有个定数,嬴政喜欢砍人,继任的胡亥也不是个善茬,那时候也没几个娱乐项目,既没有电视、网络,也不能k歌、蹦迪,不杀个把人刺激刺激会有多无聊,这一下可苦了那些当官的,一不小心就会成为老大们娱乐项目中的主角。和县令走的太近,无疑是个风险,如果皇帝拿县令开涮,拖累了自己也不太划算。反正老吕没有两肋插刀的想法,有的话也只是把刀插到别人身上罢了。这一点,他和刘邦真是极为相似。

    并且老吕还有仇人,要对付仇人县令的本事很明显有些单薄,而刘邦这个混混明显要雄厚很多。因此老吕看中了刘邦,就这么简单。

    当然,对他刘邦来说,这个媳妇娶的成效颇丰,因为在沛县扬名了。人怕出名猪怕壮,刘邦这一出名,主动和他套近乎的人越来越多,也为他以后打群架事业培养了不少人脉。

    娶了媳妇,还整出了名声,刘邦这下赚大发了。
第一章 起点——(一)亮相
    战国末期,诸侯争霸已告一个段落。经过多年征伐,几经变迁,在秦王国几代雄主的推动下,逐渐走向兴盛,已渐入佳境,而其他诸侯却噤若寒蝉。

    公元前256年,秦昭王灭周,这个存在791年的王朝在几经兴衰后终归于沉寂。也在这一年,李冰主修的都江堰工程终于竣工,这个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鼻祖”的水利工程,至今仍泽被着那方沃土。

    就在这一年,上苍也许觉得这个世界还不够热闹,还需要在这个纷扰的氛围里再加上一些佐料,好让这个世界更加有味一些。

    沛丰邑(江苏丰县)农民刘老汉(刘太公)老婆生了第三个儿子——刘季,通俗点就是刘三。这是没办法的事,老刘也没上过几天学,就认那么几个字,连自己的名字都没弄明白,让他起个像样点的名字那是为难他。不过这个事情还是有人代劳的,代劳的人就是这个婴儿自己,当然这是多年以后的事情,名字起的很响亮、很魄力——刘邦。为记录方便,在以后的章节中统一叫他刘邦。

    翻翻史书,你会惊奇的发现,刘邦他爸是龙,跟老刘没啥关系。当然这是扯淡,真要是那样,相信老刘同志绝没有心甘情愿戴绿帽的高尚情操,早掐死他娘的龟孙了。

    家里添丁,老刘高兴的合不拢嘴,看着拱在老婆怀里的胖大小子全身舒坦。养儿子嘛,就如身上多了个虱子,一个是痒,多一个还是痒,反正也不用买奶粉、上幼儿园之类的,开销也不大。

    公元前221年,嬴政横扫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嬴政也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常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

    此时的刘邦业已三十五岁。随着这位仁兄年龄的递进式增长,也让他爹的脑袋呈螺旋式扩张。

    小刘和老刘完全是两种类型的人。老刘同志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稳稳当当过日子,实实在在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而小刘同志却不然,吃喝嫖赌混日子,打架斗殴耍流氓,确确实实一个地地道道的混混。最终老刘看不下去了,在经过认真分析和热烈讨论后,送给小刘同志一个响亮的称号——无赖。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但老刘同志却看走了眼,因为到最后,自己还积极主动、饶有兴趣地要为这个无赖扫马路。

    事实上不光老刘的眼光有问题,还有一个人的眼光更成问题,这个人就是他的大嫂。老刘对小刘是无奈,大嫂对小刘是讨厌。讨厌的理由很简单,白吃白喝,不光自己白吃白喝,还领一帮狐朋狗友结伴来白吃白喝。吃的次数多了,搞的大嫂也害怕了,见小刘进门,抓起勺子就去刮锅底。就这样频繁地刮、努力的刮,终于刮出了成绩,因为小刘不来了。

    总的来说,小刘同志是配的上这个称号的。一天到晚正经事没干一件,缺德事样样都有,喝喝酒、妈妈娘、打打架、斗斗殴,实实在在一个混混,彻头彻尾一个流氓。

    就这么一个人,史书里还大书特书了几个优点——仁而爱人、喜施、意豁,通俗点讲就是仁厚爱人、喜欢施舍、胸襟开阔。通常情况下,史书里边的东西可信度并不大,可这几个优点我却有点相信。

    对小刘来说,“胸襟开阔”应该不是个问题,像他这种吃完就睡觉、醒来就闹腾、闹完就喝酒、喝完就睡觉的家伙,胸襟想不开阔都不行,因为他的工作性质已经让他养成了这个良好的职业习惯。

    “喜欢施舍”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杀人放火、打架斗殴、赌博耍流氓的人通常有个共性——不在乎小钱。你看水浒传里那一百多个流氓,哪个不是一掷千金、挥金如土。脑袋别在裤腰带,见人就去掏钱袋,宋江同志就采取这么个便捷而有效的方式,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响亮的称号,还让自己混成了个老大。当然,刘邦混的时候,宋江还没投胎呢,我觉得宋江应该是刘邦的粉丝,但他没学会刘邦的本事,只是学了个皮毛。

    “仁厚爱人”就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了,一个流氓仁厚个屁,连他爹都受不了他,你要说他仁厚,老刘肯定第一个举手反对,并且刘邦后来的行为和这一条几乎没什么关系。就在准备定论这一条是在胡扯淡时,突然看见了四个字——休养生息。就是他的这个办法,让老百姓安安稳稳地过了上百年日子,这让我明白了,他的仁厚不是表现在个人生活习惯方面,而表现在为达到某个目标所采取的处事方式上的。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仁厚”这个技术手段还是有所贯彻,要不然也不可能成就以后的事业。

    小刘同志就这样操着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怀揣三个和身份不太相符的优点,干着这件让人愉快的工作,日复一日的努力着,终于在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实现了突破,取得了成效,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得以升华,也让自己的身份低位上了个台阶,成了个大混混。

    从小混混上升到大混混,虽然一字之差,效果可就翻了翻,甚至是翻了好几翻。小混混不爽,就得自己抡拳头干架,也可能被一群人追着打;大混混不爽,只需动动嘴皮,就会笼络一群小弟去砍人。

    刘邦就是个大混混,其混功着实了得。樊哙、刘贾、卢绾、夏侯婴等一帮人都是他的马仔,这帮马仔在后来的打群架事件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那个杀狗为业的樊哙,在外人面前好勇斗狠耍流氓,可在刘邦面前却是个规规矩矩好小弟,甚至到后来险些被弄歇菜,被折腾的没个人形还连屁都没放一个。这是后话,不过相信此时的刘邦肯定没少吃狗肉。

    还有萧何、曹参,两个明明是正儿八经的公务员,一个负责搞人事,一个负责抓犯人,和刘邦势不两立都不过分,可出人意外的是,这两位仁兄竟然和刘邦熟的很。还百般照顾,甚至到后来主动入伙,加入黑社会,甘当刘邦的小兄弟。不过现在的刘邦还的靠这两位仁兄照顾呢。就在刘混混四十来岁时,终于在萧何和曹参的帮助下,找到了个正式工作——亭长,成了大秦公司下辖下的一个村干部。

    这个身份是他的转折点,也是他传奇一生的起点。从这里出发,将站到舞台的中央,最终登上历史的巅峰。
上架感言
    终于上架了,编辑说需要有个感言,所以就写了。

    记得刚a签时,天天都在盼着上架,当时觉得如果能够上架,肯定会高兴的不得了。然而,真待上架时却没了那份感觉。不是不高兴,而是找不到了那份感觉,替而代之的是对自己文章那隐隐的一丝担忧。

    实话说,从开文到上架,这是一条漫长的扑街之路。曾经信誓旦旦,曾经濒临绝望,有过峰回路转,有过艰难盘行,经历过无数次申请签约后的被拒,经历过潜力签约时的彷徨,经历过a签时的喜悦……太久的扑街,到真正上架时,反而出奇的平静。

    也许这就是成长,也许自己毫无察觉吧。

    记得不止一个人对我说过:你来错地方了。

    说心里话,我真不知道所谓正确的地方在哪。人生没有所谓的正确和错误,有的只是所选的道路不同罢了。有的人走的是直径,有的人走的是弯道,可一旦你踏上了这条道路,只有咬着牙把它走完,若行至半路说拐回去重走,就算有心也没那份精力了。

    当时我告诉自己“既然之则安之”,就这样我留了下来,也坚持了下来。

    在这期间有很多人给我过莫大的帮助,以前的远征编辑,现在的三生编辑,还有很多很多书友,是在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下,让我一次又一次重拾信心。在这里,致以诚挚的感谢。

    临了,自己祝福一下:相信我会把这本书写的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