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两汉往事-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项羽叫他滚,韩信郁闷了。郁闷的韩信准备换个老板。现在天下除过项羽之外,还有两个人比较有实力。
一个就是田荣,但韩信思来想去还是放弃了。应该说田荣和项羽是一类人,都是二百五。要是自己不高兴,逮谁都敢砍。项羽砍领导,田荣也砍;项羽很勇猛,田荣也是。在相同类型的领导手下,肯定不会有什么建树。
第二人就是刘邦,应该说刘邦比田荣的实力更强。在关中已经十几万人,虽然项羽到咸阳后对他进行了剥夺,最后给他三万人去当汉王,但刘邦以往的老下属们还有好几万私自跟了过去,总计人数还是十几万。他的实力明显要比田荣强。更重要的是,这个人很随和。至少韩信现在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大家都这样说。
因此韩信不畏艰辛地奔刘邦而来。
韩信前脚刚走,范增坐不住了。项羽虽然看不起他,但范增却很重视。因为韩信曾经提的建议虽不被项羽采纳,但范增却很认可,他认为韩信是个人才。但范增对待人才的态度很特别,你不被重用,但也不能被别人用。因此范增派人随后追杀而来。
看大门不需要智商,可逃跑需要智商,韩信的智商无疑够用。他在几条路上七扭八歪乱窜一气,把追他的人弄的迷三道四,最终顺利跑到了刘邦的手下。
可到这里后,韩信失落了。到这混了一段时间,根本没见刘邦的面,因此他依然很郁闷。就在依然郁闷的期间,他干了一件事,但这件事在史书里只是“坐法当斩”四个字一笔带过。而我分析肯定是抢老百姓东西,甚至还杀了人,因为史书里记录的很清楚,“前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就刘邦“约法三章”的内容来看,要不是杀人放火应该不会沦落到这等地步。
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堂堂大将军会干出这等龌龊事?我个人认为这完全可能。刘邦刚入汉中,军队约束肯定不会太到位,而此时当兵的经过长年磨练,都已经从穷百姓转变成老兵痞,不趁机会抢一把发点小财简直对不起自己。而不幸的是,韩信现在也正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老兵痞,他离大将军的位置还远着那。因此韩信肯定和前边被砍的那十三个人干了件很不地道的事。
此时的韩信那个悔呀,看大门虽然没前途但能活命,跳槽过来不但没前途还不能活命。悔恨的韩信看着前边十三个人,每被咔嚓一个,心就会抽搐一次。就在他正准备成为主演,进入砍头剧情的时候,有个人出现了。
当然,通常在电影里我们见多了这种镜头,主角遇到这种情况,闭着眼睛不用动脑就会知道下边会发生什么事。
出现的这个人叫夏侯婴,我们前边提到过的,为了帮刘邦躲官司挨了无数闷棍,住了一年多监狱,这个人将在以后的剧情里占据很大戏份,并且我个人认为,他对刘家天下所起到的作用和我们新中国的一位元帅极为相似。
夏侯婴刚好路过刑场,韩信远远看到,连忙大叫,“汉王不想统一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呢?”
这一声吼起到了异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夏侯婴站住了,并且饶有兴致地跑过来看。这一看不打紧,夏侯婴发现了个美男子。既会说话,又长得英俊,最终救了自己的命。看到此,我明白为什么找工作要面试了。
最终,夏侯婴救了他,并把他推荐给了刘邦。可刘邦和韩信交谈后,刘邦对他并不感冒。韩信这次自我推销不太成功,但这次不太成功的推销却吸引了另外一个人——萧何。
萧何现在管后勤保障,实际就是丞相干的一滩活。萧何的重视,无疑是韩信这次推销的最大的成果。随后萧何找韩信谈了几次天,愈加欣赏。
可萧何赏识并不代表有出路,因为刘老大不认可。因此郁闷的韩信准备再次跳槽。
而事实上,自从刘邦向巴蜀去的路上开始,一直到进入汉中,他的手下就没消停的逃跑。因为跟他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河南籍、陕西籍、湖南籍……共同一个特点就是老家不在四川。我们跟谁都是混口饭,用不着跟着你跑这么远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混,因此不断有人开溜。今天跑一个,明天跑两个,刘邦又一次体味到当初押送犯人时的痛苦。
准备跳槽的韩信收拾完东西走了,萧何知道了。这位仁兄二话不说,也没给董事长打招呼,抬腿就去追。俩人上演了一部传颂千年的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我不想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只想说最终的结果是,萧何把韩信追回来。
萧何追回了韩信,前去见刘邦,刘邦既高兴又生气。因为当初萧何二话不说就跑了出去,因此有人来告诉刘邦,“萧何跑了。”萧何是自己嫡系,他都跑了自己还怎么混呀,因此刘邦恼怒异常。现在萧何有回来了,刘邦先是高兴,再就生气,张嘴就骂,“你为什么逃走?”
“我不敢逃走,我是去追逃走的人。”
“追谁?”
“韩信。”
刘邦这下生气了,“将领中天天跑那么多你不追,追韩信?你骗人。”
“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是独一无二的人才。大王如果只想称王汉中,那就可以不用韩信,如果决心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能与你共计大事的人了。”
萧何说的比较重,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史书中饶有兴致地把这个环节大讲特讲,萧何以全家性命担保韩信是个人才,要刘邦任命他为大将军。刘邦最终也斋戒了几天,很正式的任命韩信大将军称号等等,就是那很有名的典故——韩信拜将。
但我看过史书后,觉得此处疑点颇多,萧何追韩信可能是事实,任命韩信为大将军也一定是事实,但这两件事的联系绝对不是以此种形式发生的,任命韩信绝对不是此时发生的事情。
如果按史书记载,韩信此时任命为大将军的话,接着会发生两件大事,一件是“还定三秦”,另外一件是“彭城之战”,巧合的是,这两件大事的发生根本没有韩信什么事,最起码在史料里根本就没露一次脸。汉王在外边风餐露宿,抱着炸药包横冲直撞,而大将军却在一边纳闲乘凉似乎有些不可思议。最终只能说,司马迁说了假话。
从情理上说,韩信现在也不可能被拜为大将军。
如果把项羽比成一个集团公司,刘邦是另外一个集团公司,不可能一个集团公司的看门保安跳槽过来后就直接任命为市场开发的副总,除非脑子灌水或者是董事长的亲戚。
很明显刘邦脑子没有灌水,韩信也不是刘邦的亲戚,因此我认为韩信拜将不是此时发生的事情。直到那件事情发生,真正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才有机会真正登上舞台的中央,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件事情将在后边的故事中进行详解。
不管怎么说,韩信通过萧何的追回,抬高了身价,也最终留在了刘邦的身边,有了建议权,事实上他很快就提了一个很到位的建议。应该说他现在的职务是个谋士,说直白点就是和张良一样的角色,他和大将军这个称号还没沾边呢。
第五章 楚汉争锋—(二)兄弟反目
能闹腾的田荣称王了,会说话的陈余跑来了。
这位兄弟最近几个月来一直在郁闷,直到看到那份名单,郁闷转化成了怒火,熏烤着别人,也燃烧了自己。郁闷和怒火的起因,还得重从巨鹿大战说起。
当初,在巨鹿城外,经过项羽九次冲杀后,王离覆灭,赵歇、张耳终于走出了这座孤城,这两位兄弟受了几个月惊吓,终于见光了。
见光后的张耳四处感谢,亲热的把各路诸侯慰问了一遍,终于走到了陈余面前。
这一阵说了不少话,叫来不少人,终于把哥哥你从人群里给捞了出来,咱俩都没死,很值得庆幸,满心高兴的陈余准备去握张耳的手。手伸出半截,却停在了半空……
张耳的满面寒霜浇灭了陈余的热情。张耳问,“何以不肯相救?”
我干了这么多事,救你出来,你不但不感谢,竟然问这么一句?陈余有些恼火。
张耳没给他留下回答的时间,接着追问,“张黶和陈泽在哪?”
“俩人逼我以死践约,我就派他们率领五千人去试探秦军,结果全军覆没。”
陈余的回答很明显没使张耳相信,你都没战死,他们怎么能战死?在张耳心中,张黶和陈泽是被陈余杀死的。因此不断追问他俩的下落。
陈余愤怒了,“没想到你对我的怨恨这么深,难道你以为我稀罕这个将军的职位吗?”人一愤怒就容易冲动,陈余就冲动了。冲动的陈余解下印绶,扔到张耳面前,甩膀子出去了。冲动是魔鬼,冲动的代价会是无比巨大的,陈余这次冲动直接影响了他的命运。
见陈余如此冲动,也把张耳吓了一跳,愣在了当场。张耳身后的门客说话了,“上天给予的,若不接受,反而会遭受灾祸。请赶快收起来!”于是张耳便佩上印绶,收服了陈余的几个将领。
等陈余生完气回来后,天变了,张耳不但不谦让一下,竟然真的收了自己的兵权,这下真的愤怒了,带着几百名亲信,愤然离去。
爱的愈深,恨的愈深,经过此次闹腾,这两弟兄俩登上了擂台,开始了无休止的争斗,直到一方彻底缴械,方才终止。
随后张耳很聪明地跟着项羽进入关中旅游了一圈,拉近了和项羽的关系。在大封诸侯时,项羽专门把赵国土地分出一大片,封给了张耳,称为常山王。
听到这个消息后,陈余不满了。张耳当初什么也没干,整天在城里骂人,现在竟然混了个王,我辛辛苦苦忙活几个月,什么都没有。因此陈余打发一些门客跑去向项羽游说。
项羽喜欢查资料,翻看档案一看,陈余没有跟自己西游,因此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称王的提议,象征性地分给了他三个县,起了侯的名字。
这一下,彻底把陈余给惹恼了,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恼怒的陈余逢人就发牢骚,“我和张耳的功劳相等,现在张耳封王,却封了我个侯,项羽太不公平了。”可牢骚归牢骚,现在项羽一头独大,纵然再不满意也没招啊,自己那三个小县城根本就没几个兵。就在陈余挖空心思想招时,机会终于来了——田荣称王了。前边讲过田荣称王的经过,这个人现在无疑使项羽最大的敌人之一,之所以说是之一,因为还有一个更大的还没顾上介绍呢。
现在陈余顾不上排顺序,反正田荣称王给自己提供了个机会,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田荣刚称王没几天,陈余的使者来了,“项羽主宰天下不公,把他的将领分封到富庶地面,把原来的王全部移封到贫瘠的土地上。”这句话让田荣深有同感,也愤怒异常,大骂项羽。
就在田荣愤怒的档口,使者说出了此行的目的,“希望大王借陈余一支军队,陈将军情愿做您的屏障。”
为树立党羽,愤怒中的田荣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使者的请求,于是派了一支军队跑到了陈余面前。
有兵了,陈余马不停蹄直奔张耳而去。刚当上常山王的张耳根本就没想过有人会打自己的主意,陈余跑到城墙边时,张耳还没闹明白是怎么回事。这一次张耳大败。
被赶出家门的张耳没招了,四处游荡几天后,想跑去见项羽,但思来想去怕自己成为第二个田都,自己的领地都守不住,在项羽那里只有死。
就在张耳一筹莫展之时,一个人说话了,“不如去投刘邦。”
这让张耳想起曾经刘邦在自己家混饭的那些日子,因此这位仁兄义无反顾地的向汉中逃窜而去。
张耳走后,陈余将赵地全部收复回来,然后把赵歇迎了回来,重新称为赵王。而重回老家的赵歇也非常感激陈余,让陈余去当代王。
这一次,陈余是赢家,他用实际行动向项羽证明自己的实力。至此,这位仁兄也开始不遗余力地反抗项羽的行列之中。
这弟兄俩的故事告一段落,还有一位仁兄需要简单介绍一下。
这位仁兄就是彭越。当初刘邦经过昌邑时,曾帮这位兄弟出气,围着昌邑打了一阵,可闹来闹去毫无结果,最终刘邦改变策略,放弃攻打昌邑。而彭越是一根筋,为了能回家,就在昌邑城外住着,隔三差五去骚扰骚扰。直到项羽巨鹿大战结束,昌邑守军崩盘,彭越才得以顺利进城。
这位仁兄也比较能闹腾,从进入昌邑开始就没消停过,待得项羽进入关中,大封诸侯之时,彭越已有近万人马。可项羽的办事准则是,没跟我西游就不能称王,没来磕头就不能当小弟。因此彭越无所归属,成了无业游民,折腾几个月也没找到个组织,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四处晃荡。
就在此时,田荣称王了。田荣称王后,在支持陈余的同时还没忘记把彭越也给拉拢了过来,发给他一个将军打印,撺掇他去攻打项羽。彭越是个一根筋,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你项羽不要我就听田荣的,田荣叫我打你我就打。就这样彭越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反对项羽的行列。
至此,项羽刚分封的天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混乱。
第五章 楚汉争锋—(一)五王毙命
十八路诸侯的名单确定了下来,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些人在册,有些人落榜;有些人需要挪窝,有些人还要争地。
在这份名单后面隐藏着重重危机,而项羽不愿意直面这些危机,他真的不适合搞政治。因为在他的词典里没有“平衡”两个字。搞政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搞平衡甚至需要打造个平衡,一旦找到了平衡点,很多纷乱复杂的局面将变得简单明了;如果刻意打破某种平衡,将会被那股洪流冲击的魂不守舍。
而项羽就不守常规,不愿意去挖空心思找平衡,他只愿意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只要我高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天王老子也得听我的,甚至会刻意去打破那个平衡。那份问题名单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也正因为这份问题名单使他的霸王之业逐渐走向了破灭。
更为不可思议的是,率先对这份名单提出异议并下手改动的,就是项羽自己。在他开了先例后,名单背后隐藏的问题,逐渐显露、扩大,最终演变成一场洪流……
项羽最先提出异议的一个人就是韩成,这个人早在项梁时期就被封为了韩王,并且在名单中,他是唯一一个职务和称号都没有变动的人。看到名单的那一刻,韩成是兴奋的。
当初张良忽悠了项梁,让他韩成白捡了个韩王,后来帮刘邦在河南闹了一阵,等刘邦带着张良走了,他却留了下来。因为他的称号是韩王,不适合也没必要到处乱跑,这个职务,他韩成已经非常满意,也没必要再闹腾,也没能力去闹腾。
刘邦走了,项羽来了。项老大来之后,韩成诚惶诚恐,殷勤伺候,最终让项老大基本满意。可就在项老大准备入关见刘邦时,他留了下来。因为在他的观念里觉得自己还是没必要跟着到处乱跑,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心里比较踏实。可这一次他错了,因为他的这一行为,被项羽排除在嫡系之外。
项羽大封天下时,看到韩成的名字,想起了他当初的殷勤,并且也没有合适人选去替代他,因此就把他保留了下来。项羽的这一行为让韩成很感激,事实上他没有感激几天。
就在名单公布后,项羽反悔了,觉得韩成好像没帮自己干过什么事,反而他的那个叫张良的嫡系,却在给刘邦做事。虽然现在和刘邦还没有撕破脸,但也不能不防他一手。因此项羽宣布,韩成无功,不能就国。
于是韩成无奈的离开了韩地,跟着项羽来到了彭城。刚到彭城,项羽就又一次发飙,废除他韩王称号,改为韩侯。
得到这个任命后,韩成很生气,私下里发了句牢骚。在项羽眼皮底下发牢骚,那简直是找死。就在他刚说完牢骚话还没来得及感慨,项羽的使者已经到了。因为彭城是项羽的老家,这里的所有人都是项羽的耳目,你的些许动静将会在第一时刻穿到项羽的耳朵里。韩成牢骚发完了,也把命给交代了。
从封王名单公布到韩成死,不到一个月时间。项羽这次草率的行为,为自己树了一个强敌,那就是张良。那位仁兄现在虽然跟着刘邦,却时刻不在关注着这个韩成。韩成一死,张良时刻不在刘邦耳朵边鼓吹项羽的坏话,也开始不遗余力的为破坏项羽霸王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