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攻略-全本无错版-下(共2集)-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娘,我去看哥哥们的保证书写好了没有!”说着,就溜下炕,一溜烟地跑了。

    十一娘失笑。

    继而笑容渐渐褪去,思考起徐嗣诫的事来。

    先这样稳着吧!

    再过两个月就要过年了,到时候徐嗣诫拜了佟氏的牌位,有些事也就可以渐渐正视了。

    想到这里,她轻轻地叹了口气。

    从前她总是护着他,有些该做的事她装不知道的,大家不好驳了她的面子,也就跟着装聋作哑。现在需 
要开口交待的时候反而不知道该怎样说好。

    好在徐令宜帮着出了个主意。

    她心绪渐定,喝了几口茶。

    谨哥儿“蹬蹬蹬”地跑了进来。

    “娘,娘,娘。”他爬上炕,搂着十一娘的脖子小声地道,“我告诉您,四哥和五哥都不会写保证书! 
”一副告密的小样.“坐在那里发愁呢!”

    保证书……是她那个年代的玩意,让徐嗣谆和徐嗣诫写保证书,的确有点为难他们。不过,让他们自己 
折腾去。这么大了,什么事都要大人出面,以后想丢手就不容易了。

    十一娘笑着拍了拍儿子的小屁股:“去,找本书来,我们玩找字宝宝,。”

    谨哥儿高兴起来,大声说了句“好”,下炕找了本《幼学》来,窝到母亲怀里坐下。

    十一娘随手翻了一页,指了“荀氏兄弟,得八龙之佳誉”的“八”字。谨哥儿立刻指了下一句中“河东 
伯仲,有三凤之美名”的“三”字,然后大声念了出来。十一娘又指着“周公大义来亲”中的“大”念了出 
来,谨哥儿就是指了“亲”字念出来……两人一路翻下去,认了三十字,谨哥儿就有些坐不住了:“娘,我 
去看看哥哥们的保证书写好了没有?

    他在十一娘怀里挪来挪去的。

    这样认字毕竟有点枯燥,孩子又小,一般都坐不住。

    “好啊!”十一娘笑着放下了书。

    谨哥儿跑去了徐嗣谆的书房。不一会回来告诉十一娘:

    “四哥让王树去找赵先生了。让他问赵先生,保证书怎么写!”

    有压力就有动力,徐嗣谆和徐嗣诫终于开始想办法变通了。

    十一娘笑着点头,亲了亲儿子的小脸:“我们继续玩找字宝宝。”

    谨哥儿点头。

    母子俩又继续往下认字。

    直到快酉初时候,谨哥儿玩厌了找字宝宝的游戏,也玩厌了翻绳,丢沙包,跳百索,徐嗣谆和徐嗣诫这 
才姗姗来迟,交上了两份语句勉强算得上通顺的“保证书”。

    道歉贵在诚意。想必太夫人也不会太追究。

    十一娘带着孩子们去了太夫人那里。

太夫人看着保证书轻轻地叹了口气,只说了句“以后再不可这样了”,就让丫鬟们端了孩子们最喜欢吃的桂 
花糖、核桃酥。徐嗣谆大松了口气,帮谨哥儿挑芝麻多的核桃酥。

      徐嗣诫则坐在一旁的太师椅上,神色有些恍惚地坐在那里吃着雪花片,不像从前,就是一块很普通的 
白面馒头看上去都在吃着山珍海味般的笑眯眯,全神贯注。

      十一娘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如果他能因此而能认识到些什么,那也是值得的。

      想到花厅还有一大堆的事,十一娘坐了一会就起身告辞。

      太夫人留了几个孩子承欢膝下。

      等十一娘忙完的时候,已是掌灯时分。

      因为示下太晚,管事妈妈都没顾得上吃饭,急着把今天该做的事做完。徐府内院灯火通明,丫鬟、婆 
子走路都行色匆匆。

      徐令宜看着有点奇怪。

      十一娘做事一向麻利,怎么到这个时候内院的人还在忙。

      身边的小厮灯花察颜观色,忙低声道:“夫人下午酉初过后才开始示下,妈妈们都赶着把东西清理好 
了明天好御彩。”

      夫人越过侯爷把外院管事打了的事早就传遍了阖府上下。

      这毕竟是件僭越之事。接下来会怎样,谁也说不清楚。大家的眼睛都盯着徐令宜和十一娘。灯花的声 
音因此不仅低沉,而且还带着几份小心翼翼。

      虽然为了谨哥儿的事发了顿脾气,可十一娘并不是那种随心所欲、因己之私而不顾大局的人。明明知 
道今天的事很多,怎么会到了酉时才给妈妈们指示?

      徐令宜更觉得奇怪。

      待进了屋,看见十一娘正在吃饭。炕桌上只摆了四、五个小碟,旁边也没有服侍的人,显得有些冷清 


      “侯爷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她下炕服侍徐令宜更衣,“吃过饭没有?七姐夫他们都走了?”

      “吃过了。”徐令宜示意她继续吃饭,让秋雨喊了小丫鬟进来帮他更衣,“邵老太爷月底过七十大寿 
,仲然明天就要赶回去。朱安平和振兴约了去金翰林家拜访——金翰林的一个门生刚升了泉州知府。我们就 
先散了。”一面说一面去了净室,待净脸更衣出来,却看见十一娘端着碗坐在那里发呆。

      听到动静,她抬起头来,露出个笑容:“侯爷要不要加一点。”

      “不用了!”徐令宜坐到炕沿边,端起小丫鬟奉上的茶盅啜了一口,“你自己用吧!”

      十一娘“哦”了一声,没再说什么,低了头吃饭。

      屋子里一阵沉默。

      徐令宜很是纳闷。

      今天早上十一娘以雷霆手段处置了那些外院管事,虽然事出有因,但毕竟有些不妥。以她的性情,遇 
见自己应该有一番解释才是,怎么全然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他又想到刚才一路走来者到的情景……莫非这 
其中还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不成?

      徐令宜不由细细地打量十一娘。

      纂儿有些松散,有几缕头发不听话地垂在她的腮旁,垂着的眼睑,眼底有淡淡的青色,神色因此而显 
得有些疲惫。

      “十一娘!”他不由放轻了声音,伸手帮她把落在腮旁的发丝捋在耳后,“怎么了?”

      十一娘抬头,眼神显得有些迷茫,昏黄的灯光下,有种柔弱之美。

      “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徐令宜轻声地道,“我看你很累的样子!”

      十一娘正在想今天发生的事。

      又不是在家里唱戏,又不是跑出去偷偷的听戏,徐嗣谆和徐嗣诫不过是在屋里抄尺工谱,葛巾很快就 
把这件事告诉了太夫人。

      太夫人不仅立刻亲自前往淡泊斋,而且把徐嗣谆和徐嗣诫两人都训斥了一顿……葛巾怎么会知道太夫 
人在注意这些呢?显然是受了太夫人的叮嘱……而徐嗣谆虽然不排斥听戏,却也谈不上喜欢。那太夫人注意 
的就不是徐嗣谆,而是徐嗣诫了……这么多年了,太夫人对徐嗣诫的到来只当是多了双筷子,谈不上喜欢, 
却也称不上厌恶。平时赏赐的时候都不会落下他的一份,但也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太夫人的目光放在了徐嗣诫身上呢?是从那次三夫人长孙的满月酒之后呢?还是从徐嗣诫陪着几位夫人听戏 
开始的呢?

      她带着孩子们去赔礼,太夫人虽然轻描淡写地揭过了,可心里到底怎么想的?之后会不会找个其他的 
什么借口处置徐嗣诫?

      十一娘有点拿不定淮。

      猛地听到徐令宜喊她,她抬起头来,看见一双盛满关切的眸子。

      只顾想自己的事,把徐令宜给忘记了!

      十一娘歉意地笑了笑。

 第618章 探究(上)


  “想什么呢?想的那么出神?”徐令宜笑着问她。

      十一娘组织了一下语言,把今天下午发生的事告诉了他:“……我现在都有点盼过年了。这样有些话 
就可以慢慢跟他说了。免得像个定时炸弹似的,他那边有个风吹草动我就担心。”原来是为这些事!

      徐令宜觉得十一娘和太夫人都有点小题大做。但考虑到太夫人为此大发雷霆,十一娘也被闹得疲倦不 
堪,他柔声劝道:“欲速则不达。你暂且把这事放一放。总这样惦记着,没事也能整出个事来。何况谆哥儿 
和诫哥儿都不是那种顽皮的孩子,你苦口婆心地劝了他们一回,他们要是还不知道好歹,那这些年的书岂不 
是白读了?”

      这就是人们带说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吧!

      十一娘长长地透了口气。

      把话说出来,心情好多了。

      徐令宜看着她脸上有了浅浅的笑意,微微一笑,转移了话题:“谨哥儿呢?怎么没见他!”

      “娘留着在那边吃饭!”提到这个开心果,十一娘的脸上笑意盈盈,“我准备吃了饭去把他接回来! 


      “那就快吃饭吧!”徐令宜指了指炕桌上的小碗小碟,“饭菜都冷了。”说着,喊了小丫鬟进来,“ 
重新给夫人盛碗热饭过来!”

      “不用了!”十一娘忙道,“我已经吃饱了,再吃,晚上要睡不着了!”

      徐令宜掏出怀表来看了看。

      已经戌初过三刻,马上就要歇息了,吃多了不免要积食。遂不再说什么,待十一娘吃完了饭,两人一 
起去了太夫人那里。二夫人和徐令宽一家也在。

      看见徐令宜夫妻进门,太夫人道:“谕哥儿怎么还没有回来?眼看着要禁宵了!也不知道是不是遇到 
了什么事?”笑吟吟的,一点也看不出来下午曾发过那么大的脾气。

      “他们身边有侍卫处的人跟着,能有什么事啊?”徐令宜笑道,“多半是亲家留得诚,在那里多耽搁 
了些时辰!”

      太夫人点头,和十一娘商量:“你说,我们是后天请亲家来家里呢?还是过几天再请呢?”

      按习俗,新人成亲后,两亲家要正式宴请一次,一般女方的酒宴安排在男方的次日。之后婚礼就算正 
式结束。新娘子开始晨昏定省,伺候公婆,亲家之间也可以开始串门了。

      正式宴请一般安排在婚礼正期之后的第五天或是第九天、十二天。

      “我觉得后天比较好。”十一娘选了第五天,觉得这样可以表现一下男方迫切的心情,也表示了男方 
对女方的尊重,“娘觉得怎样?”

      “你拿主意就行了!”太夫人笑道,“我们就是想问清楚了到时候好大吃大喝一顿!”和十一娘打趣 


      大家都笑起来。

      小丫鬟进来凛道:“二少爷和二少奶奶回来了!”

      “哎哟!说曹操,曹操就到了。”五夫人笑道。

      大家又笑起来。

      走进来的徐嗣输和项氏不免有些不知所措。

      二夫人就笑着给他们解围:“好了,好了,别逗孩子们了!”又问他们:“怎么这么晚才回来?祖母 
刚才还问起!”徐嗣谕忙道:“小舅舅突然赶了回来,到的时候巳是掌灯时分,我们陪着坐了一会,所以回 
来迟了。”二夫人听了忙向众人解释道:“我大嫂的这个哥哥,是建武五十六年的进士。曾做过一年的定陶 
县令,后辞官归家,游历天下。他定是听到柔讷成亲,所以急急赶回来的。”

      徐嗣谕连忙点头:“小舅舅说,他是前往无锡惠泉取水的时候,听无锡知府说的,当夜就租了艘船往 
燕京赶,还是迟了一步,今天中午才到。”说着,笑道,“还送了一坛惠泉水给我们做贺礼。”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太夫人听了呵呵地笑着,问起他们回项家的情况来。

      徐嗣谕笑着一一作答。

      知道项太太把娘家的兄弟、女儿、女婿都请来陪徐嗣谕,笑吟吟地点头,道:“你们也累了,早点回 
去歇了吧!”

      徐嗣谕躬身应“是”。

      十一娘看见项氏偷偷拉了拉徐嗣谕的衣角。

      可能是当着这么多的长辈,又在众目睽睽之下,徐嗣谕瞥了项氏一眼,却没有理会,转身就出了西次 
间的宴息室。

      项氏颇有些无奈地跟着走了。

      十一娘很奇怪她想说什么。

      回到屋里,她立刻得到了答案——项氏用甜白瓷的小瓯装了一瓯惠泉水送了过来。

      “虽然只能煮一壶茶,却也是我的一点心意。”

      十一娘笑着收了,问:“祖母和二伯母、五婶婶那里可送了?”

      项氏恭敬地道:“正要去送呢!”

      十一娘点了点头,让秋雨拿了一匣子芙蓉糕赏给她:“皇后娘娘赏的,我吃着味道很好。你也尝尝。 


      项氏道了谢,和文竹去了太夫人那里。

      一圈下来,得了太夫人一匣子姜糖,五夫人两朵堆纱宫花,只有二夫人,可能因为是姑姑,所以没什 
么表示。

      回到屋里,项氏的陪房项妈妈迎了上来,朝着项氏使了个眼色,笑着上前行了礼:“二少奶奶回来了 
!”

      项氏点头,项妈妈服侍自己梳洗,让文竹下去歇了。

      “是什么事?”进了净房,项氏柔声问项妈妈,“还要背着人说。”

      项妈妈凑到她耳边,把今天十一娘处置管事的告诉了项氏:“二少奶奶,看样子,夫人看着和善,只 
怕也不是那面团捏的人。”语气颇为担忧。

      项氏不以为意,笑道:“大舅娘一早就说过,我婆婆是个精明人。让我敬着、顺着、忍着。我们只要 
万事都听婆婆的,想必婆婆也不会无缘无故就要发作我。妈妈不要担心了!”

      项妈妈还要说什么,项氏已道:“二少爷在干什么呢?”

      “在书房练字呢!”项妈妈说着,眼睛已经笑成了一条缝,显然对徐嗣谕的勤奋很是佩服,“听墨竹 
说,每天要练三页字。

      从习字开始,就从来没有落下过。”

      项氏也露出敬佩之色来。她想了想,吩咐项妈妈:“把娘给我的那支百年老参拿出来,给二少爷泡茶 
喝。”

      项妈妈笑眯眯地应“是”,叫了丫鬟服侍项氏梳洗,自己煨了盅参茶,用红漆海棠花的托盘托着送了 
进去:“二少奶奶,给您!”

      项氏红着脸,去了徐嗣谕的书房。

      徐嗣谕刚把三页字写完,见项氏端了茶盅进来,有些歉意地迎了上去:“东西都送完了。”

      “都送完了!”项氏望着徐嗣谕的目光充满了柔情,“相公累了吧,喝口茶解解乏。”

      徐嗣谕道了谢,端起茶盅,立刻闻到一味人参的味道,他露出惊讶的表情。

      项氏看着不由一阵后悔。

      自己太大意了。

      这人参毕竟是她的陪嫁,自己问也不问一声就拿出来用了,要是让他误会她是认为他是徐家的庶子所 
以没有这样的好东西就麻烦了。

      “相公!”项氏脸涨得通红,“我是看您这么晚了还在刻苦攻读……想让您养养精神,又一时不好意 
思做声,这才用了我自己的陪嫁的……”

      看着妻子这样急急地解释,徐嗣谕嘴角高高地翘了起来。

      就好像刚才。

      有酒食,先生撰。

      他有惠泉水,应该先孝敬长辈。

      可考虑到这惠泉水是妻子的舅舅所赐,他不好做主,准备回来后商量妻子,谁知道妻子却委婉地责怪 
他,应该把这水分给诸位长辈先尝。

      “我知道。”徐嗣谕望着项氏的目光很明亮,“这茶很香,我……”他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很喜 
欢!”

      好像有什么东西突然就击中了她的心房,让她的呼吸都变得有些困难起来。有点难受,又有点欢喜, 
又有点羞怯,让她说不清,道不白,心里慌慌的……项氏的脸红得更厉害了。

      突然有点害怕这种感觉。

      她强迫自己不要再想,掩饰什么般,慌慌张张地道:“四叔那里,我们要不要也送点去?”说完,立 
刻觉得自己夫言了。

      四叔是世子,自己这样说,也不知道相公会不会认为自己在奉承四叔?

      又急急地道:“还有大伯那里,几位叔叔那里,是不是都要送一点才好?”

      徐嗣谕没有多想。

      妻子刚进门,自然怕失礼。

      “四弟和五弟同住在外院,不比谨哥儿,跟着母亲。要送四弟,自然也要送五弟。

      ”他沉吟道,“至于大哥和三弟,如今分出去了,也就可送、可不送了!”

      说着话,项氏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她低声应“是”,“那我明天就给四叔和五叔送些去!”

      徐嗣谕就朝她笑了笑:“不过这样一来,我们自己就没有了。”

      项氏愣住。

      她当时注意到水不多了,才没有给四叔他们送的……谁知道鬼使神差,自己竟然冒出这样的话来…… 
项氏语哽。

      徐嗣谕已悠悠地道:“好在我也不是那种没有湖笔徽墨就写不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