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骨-第6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天后,宋子文、陈立夫、张治中一行乘客机飞回南京,唯有孔祥熙飞到南昌后转道庐山,把一沓厚厚的报告上呈蒋介石。
夜已深,蒋介石却怎么也睡不着,安毅没有奉命回来助他一臂之力,这既在蒋介石的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之所以说是在意料之中,是因为安毅如今已是实力雄厚、重兵在握的头号军阀头子,麾下雄兵十万,再也不是蒋介石心目中原来那个率直乐观、对他言听计从的小年轻,原来那点儿可怜的师生之情在今天已经无法对安毅起到任何牵制作用,原本轻轻松松能把安毅掌握在掌股之间的手段已经失去效力。
已经隐隐成为地方割据军阀代表人物的安毅自然不会再干那些自掉身价的事情,没有足够让他心动的利益,他不会返回中央、回到蒋介石身边,这些例子在冯玉祥、阎锡山等人身上比比皆是,何况安毅如今的地位不在阎锡山之下,名声比起阎锡山来更是好上千百倍。
蒋介石意想不到的是,安毅会委托孔祥熙给他这个委员长上呈多达五份的研究报告,分别是《试论中缅边界危机分析与对策》、《亟待改革之军衔制度》、《中日历次战争之战例汇编与研究》、《试论国军训练系统之优劣》、《中日关系展望》。
其中的《试论中缅边界危机分析与对策》、《亟待改革之军衔制度》两份报告,看得蒋介石数次拍案叫绝,爱不释手,正好切中蒋介石心中最大的担忧与无奈,安毅对中缅边界危机的论述,翔实而又精辟,矛头直指江河日下、仍在被经济危机拖累得步履蹒跚地英国人,通过世界各国三年来对华贸易额的统计列表,以及英国三年来所占世界贸易份额的逐年下降的对比,让原本还有些模糊的蒋介石一眼就看到,美国国力的强势崛起和德国经济在夹缝中的高速发展。
这份报告是目前为止最为详细、最注重实据的政论报告,是国民党中央、参议院、军委各部任何一个将领和所谓的国际关系理论家无法提供给蒋介石的,安毅却做到了,而且在结论中非常肯定地指出英国的外强中干,以及其遍及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危机,直接提出了与蒋介石不谋而合的看法和建议:
在政治上,以灵活的外交方式处理中英关系,必要时就中英关系问题与美国政府秘密商议,美国政府基于自己的在华利益以及与英国政府的盟友关系,甚至会为此主动找上门来进行斡旋,最终达成各方妥协;在军事上,请蒋介石和中央信任并依靠西南地方势力,顺应民意,狠狠教训军力单薄、却又极度狂妄自大的英国殖民者,不但能为中央政府树立起巨大的民望,还能通过果断强硬态度和局部军事胜利,震慑在华北蠢蠢欲动的日本军国主义者。
第二份《亟待改革之军衔制度》切中时弊,正中蒋介石下怀。
前一段的总理纪念周上,蒋介石面对中央军数百将校,痛陈目前国内混乱的军阀割据状态,痛斥在军队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诸多弊病与漏洞,喊出了“我们国民党军队同列强相比,战斗力特弱而将官特多,上将都数不清了……竟有一个师多达十五名将官的天下奇观”这样的狠话;西北军阀马步芳十二岁的儿子马继援被委派为青海省南北边区警备司令部的上校参谋长、而且竟然获得中央军委军政部批准的例子,更是成为中外军界的笑柄,尽管军政部长何应钦严厉处罚了麾下铨叙科的所有主官,并多次向蒋介石检讨错误,但这一丑闻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无法挽回。
安毅在这份报告中并没有论及其他,而是针对现行的国民党中央政府于三一年四月颁布的《陆军军官佐及士兵等级表》,结合德国军队和美国军队的军衔制度,进行对比分析,郑重要求蒋介石和中央军委在法理和实施手段方面,排除一切干扰,强有力地统一全国的军衔制度。
安毅在最后非常坦率地附上川南和滇南一个正规军、五个地方师所奉行的军衔制度和将官列表,安家军十一万军队中,少将以上军官只有三十六名,而且统统报送军委备案,比如今中央军的一个管辖三个主力师的三万人左右的正规军将官还少了三分之一,且安毅麾下军队校尉一级将领的升迁时限非常严格,从今年初开始,除卓越军功之外,所有军官必须在本级岗位服役满三年,才具备晋衔的首要条件,相比于目前中央军实施的军衔制度,更为严格,比全国混乱的地方军队更是强了十倍百倍,引起蒋介石的强烈共鸣和高度重视,看完迅速有了较为清晰的腹案。
另外三份报告也非常的专业,与其说是报告还不如说是论文,三份报告中附带中央军校教育长张治中写给蒋介石的推荐信,恳请蒋介石把这三份报告勘定为中央军校将官进修班的辅助教材。
蒋介石匆匆翻阅一遍,印象极为深刻,也对安家军的强大忧心忡忡。
蒋介石知道,安毅敢于呈上这三份报告,不但已经猜测到蒋介石和中央政府的负面反应,而且隐隐透着一种强硬而自信的高姿态,不担心蒋介石和中央政府对他的军队使出各种削弱压制的手段。
这一点,更让蒋介石头疼和无奈,蒋介石清晰地认识到,安毅通过这一方式,等于向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态度:
一、安毅和他的军队在大局上仍然服从中央的领导,尊崇蒋介石中国军队最高统帅的地位;二、安毅和他的军队已经形成实质上的相对独立,虽然表面上奉行国民党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委的那一套,但实际上也和阎锡山、李宗仁和陈济棠等人一样,只是在军事上服从领导,在政治、经济、文教卫生各领域自行一套,根本不把懦弱无能的国民党中央放在眼里。
蒋介石对此深感失望,但却又毫无办法,由于汪精卫派系的强势,以及全国各大反对派的百般抨击,蒋介石需要时间蓄势,通过让出政府行政权力来换取更有利的政治环境和发展时间,让权力欲旺盛的汪精卫去做挡箭牌,以减轻在一穷二白、债台高筑的政治方面必须承受的巨大压力。
安毅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和一系列大手笔,建设川南,发展川南,不但趁乱扩大地盘,强势介入四川、贵州、湖南、云南的军政领域,还与周边势力形成了利益共享的同盟关系,在三民主义的旗帜下,再扛起“振兴民族工商业”、“发展民生造福一方”的大旗,其巨资投入的一个个建设项目和迅速取得的成就,受到全国各界的普遍赞扬,让各省民众羡慕之余,也对自己的政府怨气丛生。
对此,南京政府包括蒋介石、汪精卫都毫无办法,不但要违心地支持川南的建设,顺应民意、赞扬安毅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甚至偷梁换柱地窃安毅之功,说是在国民党中央英明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取得的非凡成就,还要在方方面面忍受安毅巧妙的要挟。长此下去,再想收服安毅、收回西南各省的统治权,就越发地困难了。
蒋介石面对安毅的一系列报告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把孔祥熙叫来谈一谈,省得明日孔祥熙返回南京之后更为麻烦。
不久孔祥熙到来,蒋介石挥退秘书和侍从官,独自与孔祥熙密谈,开口就问出一番很不高兴的话:
“庸之,你们几个这次屈尊去川南,我已经算是很给安毅的面子了,派出四名大员去做工作的事,此前我只对阎百川、冯焕章、张汉卿做过,他安毅怎么不识得其中奥妙,为什么还是不愿来见我?他究竟想干什么?”
孔祥熙微微一笑:“我那干女儿这几天就要生了,安毅对之前的那个孩子和楚儿深感愧疚,于是决定留在楚儿身边陪伴她,尽到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职责,呵呵……虽然这只是个借口,但一点儿也不牵强,情理之中啊!”
“屁话!他安毅从北伐开始到华北抗战,什么时候见他儿女情长了?何况如今灾民遍地,口口声声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毕生奋斗目标的安毅,会因为自己儿子的出生而至万民于不顾吗?”蒋介石很不高兴。
孔祥熙深知蒋介石的脾气,又是哈哈一笑,从容道来:“也不是不管不顾,他不是把杨斌和夏俭派到南昌来负责赈灾了吗?杨斌和夏俭原来分别是江西省保安司令和赣中保安司令,他们在任时期多次负责过全国和地方的赈灾事务。对于灾民安置和分流,非常有经验,而且有劳先生和江南集团总经理周先生在一旁鼎力支持,安毅来不来其实问题不大。”
蒋介石已经知道杨斌和夏俭赶到了南昌,正在与熊式辉等人召开紧急会议,共同商议,也相信他们很快就会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来缓解南昌的压力,但是全国各地灾民仍然源源不断地向南昌地区涌来,各地政府的保安部队设卡拦截都见效不大,蒋介石不得不格外重视。
~~~~~~~~~~~
正文 第九五〇章 计划哪有变化快
第九五〇章 计划哪有变化快
考虑到安毅确实是在为自己分忧。而且行动迅速,力度很大,虽然老南昌开仓赈灾已经有些日子了,但到现在为止没有张口问中央政府和他蒋介石要一分钱,一次就派出麾下两员大将前来,足以看到安毅在这个问题上的情义了。因此,蒋介石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你和安毅谈的怎么样了?”
孔祥熙犹豫了一下:“他不愿再给中央政府贷款了……刚到叙府那一天,在西园他的家宴上,子文差点儿和他吵起来,子文讽刺他是个自私自利、只顾自己集团利益的大军阀,安毅立刻向子文逼债,说中央政府到现在为止已经欠了他安毅五千四百多万元了,现在川南政府也不富裕,不结清说不过去。子文生气之下当即回了一句‘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的狠话,顿时把安毅气得够呛,立马对子文一番反唇相讥,说着说着两人拍桌子站起来,情绪非常激动,我和文白、祖燕连忙拉住两人,这才没有打起来。”
蒋介石眼睛瞪得大大的,随即哈哈大笑:“哈哈!很好。子文终于碰上安毅这个流氓了,有意思……后来怎么样了?”
孔祥熙心里顿时鄙视了蒋介石一下,端起茶杯慢慢品茶,一点儿也不着急回答,倒把蒋介石的胃口吊起来了。
孔祥熙放下茶杯,扶扶眼镜,接着说道:“在我们的劝阻下,安毅先收起脾气,提出既然中央政府没钱还他,就拿江南集团、川南企业集团的进出口税对冲。子文立刻一口拒绝,只有两个字——没门!”
蒋介石微微颔首:“还是子文顾全大局,今年正是我们还债的高峰期,要是让进出口额占了全国总额近一半的江南集团和川南企业集团对冲债务,岂不是让中央财政捉襟见肘、失去信用?”
孔祥熙微微吃了一惊,终于知道安毅的五千多万借款恐怕一年半载要不回去了,摇摇头,还是继续说下去,让蒋介石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是啊,我们都是这么想的,本想和气地与安毅谈谈,请他谅解中央的苦衷,把还贷期推迟一年,没想到子文正在气头上,丝毫不给安毅面子。就在我们非常担心他俩再吵起来的时候,安毅却笑了。”
“什么?中央还不了他的钱,他还能笑得出来?”蒋介石非常惊讶。
孔祥熙回答:“是啊,当时我们也很吃惊。感觉有些不对劲,结果安毅一开口全明白了,他说既然这样,他就多加点儿运费,通过广西和云南走陆路,就当武装走私得了,天高皇帝远,谁也不敢把他怎么样,到时候中央不但收不到他一分钱的关税,还得如期还他的债,否则他将通过广播电台和报纸杂志,把中央与江南集团、国民银行的借款协议公之于众。他话一说完,我们全都没办法了,子文气得差点儿摔了杯子。”
蒋介石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喃喃地道:“这么说,安毅真的和李德邻白健生他们走到一起了?”
“委座也不用往坏处想,据我所知,川湘滇黔地区虽然一直与桂系保持着经贸往来,但数额都不大,广西那地方穷山恶水,能有多少发展资金?桂西北几座矿山和冶炼厂还是靠借贷建起来的。弄个温饱不成问题,但是要想大发展,谈何容易啊?至于在其他领域,川湘滇黔都没有与桂系建立关系,他们也担心把自己牵连进去,得不偿失。”孔祥熙提出自己的见解。
蒋介石点点头不置可否,孔祥熙沉吟了一下,终于说出了个重要消息:“安毅接着说出自己的苦衷,说他手里确实没有多少流动资金了,川南的摊子一下子铺开得太大,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滇南的近二十万灾民安置到如今刚刚见到成效,估计今明两年还得再投入一两千万,这二十万人才能最终解决温饱问题,慢慢稳定下来;由于中缅边境危机,滇军又从湘西和叙府兵工厂紧急调运四百余万的枪支弹药和物资,这些钱安毅全得先垫付,否则工厂就得停工;加上迫在眉睫的数以百万的灾民赈济和安置,中央政府没有一分钱划拨给他,他需要紧急筹集资金,以渡过难关……唉,我看他也是急了,临我们回来的前一天晚上,安毅找到我,下决心转让他和周崇安所持有的国民工商银行百分之四十的股份,我想来想去终于答应他了,打算明天回到南京处理完事务,后天就到上海召开股东会议,大家一起想办法筹资,接下安毅和周崇安所握有的全部股份。这样一来也让银行的运营更稳定些,不至于像前一段时间那样弄得鸡飞狗跳。”
“安毅真的舍得退出国民工商银行?”蒋介石很不解。
孔祥熙再次点点头:“这次是真的,就连子文也吃惊了,收起脾气劝安毅冷静想想再做决定,在即将展开的货币改革中,规模和实力在全国排名前三的国民工商业银行,很有机会获得财政部特许的货币发行权,这时候退出去,就等于把即将到手的巨大好处白白扔了。无奈安毅心意已决,当即决定不再保留那些股份,还自我开解说吃亏是福,我们也不好再说什么。”
蒋介石缓缓点头:“这么说起来,他是真的周转困难了……”
“应该是这样,子文也是这个看法。这几个月,江南集团所属之老南昌企业秘密转让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脚踏车厂、人力车厂、分布在赣江边上的三座码头的货场卖给了本地财阀,收音机厂卖给了浙江的鸿发公司,农机厂全部转给了我和虞家,百货公司、粮油食品厂转给了老南昌商业协会的几个会长,谁也不敢接手的纺织印染厂拆装上船,整体搬迁到了川南,接下去恐怕冶炼厂、五金厂、制药厂这些支柱企业也都会逐渐转让,看样子安毅和江南集团真的要放弃老南昌这个基地了。
“我其实很担心。江南集团从江西撤走之后,老南昌周边的工商业基地会慢慢走下坡路。从今年上半年急剧下滑的税收来看,这种担心不是杞人忧天,毕竟在管理经验、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全国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比得上江南集团,弄不好人才都留不住。”孔祥熙说完幽幽一叹。
蒋介石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他何尝不知道江南集团有步骤有计划的撤退,对江西财政乃至整个中央财政是一大损失,但是之前发生的矛盾已经无可挽回,蒋介石相信安毅也对自己和中央政府生出了怨恨和戒心,才以如此决然的、不计得失的行动。表明他的愤怒和对抗,从眼前来说,安毅和江南集团损失颇为惨重,可是从长远来说,他们不见得就会吃亏,至少这些搬迁到湘西、川南甚至云南地区的大中型企业今后不用再交税,在很多方面蒋介石和中央政府还要更被动些,比如军工技术的共享、先进武器装备的采购等等,无疑会增加很多支出,而且不向安毅买还不行,仅仅是钢盔和训练作战服装这两样,全国就没一家拥有安毅下属工厂的优秀质量、独特设计和低廉的价格。
两人继续交谈了半个多小时,孔祥熙起身告辞离去,蒋介石再次吩咐秘书电话寻找在南昌开会的杨斌。
十五分钟后,杨斌的电话接通,杨斌恭敬地问候完毕,禀报给蒋介石几件重要的事情:一、鉴于川湘地区的红军已经北移进入鄂西地区,湘西四十四军第三师徐徐跟进,逼迫到湘鄂交界一线不再前进,以避免友军产生误会;二十四军两个师业已撤至武隆、南川、万盛场一线,严密戒备;二、安毅的一个混编航空中队共十二架飞机,已经秘密飞抵昆明,暂时交由滇军司令部统一指挥,对英军形成巨大威慑;三、十五日内,将有四艘运粮船从香港、南洋等地开到浦口和南昌;四、安毅秘密派遣深入滇西的政工小组和新闻采访小组,已经陆续传回采访资料,从明日起,将动用一切资源和关系,以及川南广播电台新闻、文艺、科学技术三个频道,掀起一场反英浪潮。
杨斌最后补充汇报,由于时间关系,他的秘密报告已经转交南昌行营政训处代为呈送给蒋介石,从明天开始,临时成立的赈灾委员会将开始着手解决南昌城的灾民安置问题,长江航运公司的十二艘客货轮船正在征用之中,服从安排愿意迁居川南的灾民,将会获得优先照顾。不愿离开的也会组织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