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骨-第14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日军都没有胜利的希望。

“毕竟美洲距离日本本土太远了,而就地征用物资也不太现实,拉美地区各国非常穷,没有工业根基不说,粮食也不足以支撑数十万大军用度,日军的崩溃应该是迟早的事情!”

杜易也道:“日本近期的注意力都放在迁都上,据说其调动大量运输船只,来往穿梭于日本本土与澳洲大陆之间,不少位于本土的企业开始进行拆迁,用以丰富澳洲的产业链,提升日军的军工生产能力。我想短时间内,日本不会有太大的举动!”

安毅站起来,站到大幅世界地图前,目光最后落到了东北亚地区的楚克奇半岛。但想想进入十一月后北极圈附近已经是冰天雪地,日本人不太可能会在这个时候发起渡海作战,因此强忍心中的惊疑,回到座位坐下并吩咐道:

“继续密切监视日军的动向,最好派出高空侦察机,弄清楚日本花费巨大人力物力修建的东北亚铁路的修建情况,我总有种不好的预感……”

~~~~~~~~~~~~~

第一八九八章奇袭白令海

安毅的预感非常准确。

六天后的黎明时分,日本海军航空兵对阿留申群岛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而这不过是大规模进攻的序幕。

经过近两年的不断扩编,现在的日本海军航母特混舰队第一航空母舰战队已经拥有十艘航空母舰,满载舰载机数量近六百架,再加上庞大的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编队,目前在太平洋地区,已经属于无敌的存在。

反观阿留申群岛的美军,由于珍珠港早早失陷,驻守荷兰港的美军失去了侧翼保护,同时随着巴拿马运河的两度中断,接连遭到重创的太平洋舰队已经不足以保护北太平洋海区,只能被动地加固炮台,修建机场,海军陆战队、空军及海岸警备队等驻军人数从战前的两千多激增到现在的一万六千多人。

日军从来不按常理出牌,作战时每每以偷袭展开,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到珍珠港事变,日军每一次都达成了作战的突然性。

当美国政府和军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拉丁美洲的时候,特混舰队已经在夜色的掩护下,快速地向阿留申群岛逼近。

黎明时分,铺天盖地的机群,偷袭了荷兰港。

虽然美军的雷达及时进行了预警,荷兰港上空响起了凄厉的警报声,但时值周日的早上,值班的官兵不多,加上日军指挥官南云忠一大将沉着冷静,倚仗自己的舰队也装备了最新的雷达预警系统,因此在靠近乌纳拉斯卡岛南方三十多海里时才让舰载机起飞。

为缩短攻击时间,所有的舰载机没有编队,升空后便直接向荷兰港飞去,第一波俯冲轰炸机仅仅用了十分钟便开始攻击乌纳拉斯卡岛上的三个机场,大多数美军战机还在启动时便被摧毁在跑道上。

不过,仍然有不少美军战斗机成功升空迎战,但在日本海军航空兵这群老鸟面前,几乎没有作战经验的美军飞行员表现拙劣,击落四架日军战机后,起飞的十六架战机尽数被日军零式战机击落!

荷兰港内停泊着美军海岸警备队的一些老式巡洋舰和驱逐舰,日军的鱼雷机粉墨登场,在凄厉的呼啸声中,一艘艘战舰被劈波斩棘的鱼雷命中,发生剧烈的爆炸,随后倾覆沉没。

在空袭进行的同时,日军的登陆作战随即发起。

日军的登陆方向除了乌纳拉斯卡岛外,还包括阿卡特岛。

乌纳拉斯卡岛除了是美军在白令海地区的航空军基地,并驻有大量陆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外,同时也是美国大型海岸警卫队舰队司令部所在地。而阿卡特岛则是美军大型机场和雷达站的所在地,虽然诸军很少,但必须第一时间控制在手里。

日军此次从从第十七军的第七、第二十师团,抽调了三个联队,组成了阿留申支队,进行登陆作战。

“比睿”号、“金刚”号、“雾岛”号战列舰,“爱宕”号、“鸟海”号、“妙高”号、“羽黑”号、“利根”号、“筑摩”号重巡洋舰,以及大量轻巡洋舰和驱逐舰,一起发出巨大的轰鸣,无数的炮弹如雨点般落到两座岛上的炮台及海滩上。

美军海岸警备队的战舰早在日军舰载机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加上制空权为日军所控制,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美军仓促应战损失惨重本就士气低迷,现在再经受如此大规模的大口径舰炮轰击,士气几乎跌入低谷。

日军阿留申支队登陆作战极为顺利,到了中午,两个岛上的战略重地几乎被日军控制,美军指挥官沙逊准将顶不住日军的强大攻势,不得不向日军举起白旗。经过简单的洽谈,在日军保证美军投降部队官兵的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美军无条件投降,乌纳拉斯卡岛和阿卡特岛上飘起了太阳旗。

就在阿留申战火燃烧的时候,白令海峡两岸也响起了猛烈的炮击声。

白令海峡位于亚洲东北端楚科奇半岛和北美洲西北端阿拉斯加之间,北连楚科奇海,南接白令海,海峡水道中心线既是俄罗斯和美国的国界线,又是亚洲和北美洲的洲界线,还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白令海峡地处高纬度,气候寒冷、多暴风雪和雾,尤其冬季,气温剧降,最低气温可达;零下四十五度,海峡表层结冰,冰层厚达数米,每年的十月到次年四月是结冰期,今年由于连续几个大的寒流提前来袭,早早地海峡就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

在日军罔顾人命的玩命分段式施工下,修建起来极为艰难的东北亚铁路奇迹般地提前完成合龙,第一批满载物资的车皮,从朝鲜南部的釜山港装船,向北直达楚克奇半岛的乌埃伦,全长一万二千多公里,即便日本人采用的是柴油内燃机车,也需要行驶五天五夜。

日军修筑这条铁路,筑路工人死亡了三百多万人,大部分是东南亚土著。还有一些英、美等国战俘,可以说每一寸铁轨下面都有着筑路工人的白骨和血泪。

第一波发起渡海战役的,是日军关东军的精锐部队。

日军主力南调进攻东南亚、次大陆和澳洲后,关东军几乎换了一茬,许多部队的番号都是新建立的,战斗力下降了一大截。

不过,由于靠近东北工业区,部队的补给方便,关东军的机械化程度之高,为同级日军序列之冠。

特别是“马来之虎”山下奉文被贬担任关东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官后,部队的装备和训练明显得到加强,关东军史无前例地组建了拥有八个战车师团的“装甲军”,共拥有两千多辆各式坦克,再加上新配发部队的火箭筒、37mm及57mm战防炮等反坦克利器,战斗力不容小视。

日本的战车师团相当于欧美的坦克师,拥有两百到三百辆坦克,属两旅团四联队编制。每个战车联队编有中战车三个中队、轻战车一个中队、炮战车一个中队、维修中队一个。师团另直辖有步兵联队、搜索队、炮兵联队、防空队、工兵队、整备队、辎重队等。

战前日军的军工制造业中,坦克制造企业大多是民营,仅有百分之十属于国营,生产能力总体较低。

经过与安家军多次交手,又从远东军叛军那里得到大量坦克样品,日军的坦克制造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欧战爆发后,德军利用坦克集群进行作战,横扫波兰和法国,让日军上下意识到了坦克的强大,立即改变现况,除了向各财团下达大笔坦克订单外,兵工研究所也加大了研制力度。

经过两年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九五式轻战车和九七式中战车虽然依旧在生产,但所占比重已经很少了,绝大部分产品是仿制远东军的BT7坦克,以及综合远东军T34坦克、德国豹式坦克之长,又结合日本实际的四式中战车。

之所以是四式而不是一、二、三式,在于与安家军的主战坦克进行比较后,前三种立项的坦克都不是对手,因此项目序号虽然存在但却已束之高阁,研究部门主攻与豹式坦克威力相仿的四式坦克。

四式中型坦克自去年九月定型,其战斗全重为三十吨,长六点五米,车全宽二点九米,车全高二米八,乘员五人,主要武器装备为四式75mm高射炮,辅助武器为两挺7。7毫米机枪,一挺为并列机枪,一挺为前机枪。

四式坦克配备的V型12缸风冷柴油机的最大功率412马力,发动机在添加防冻液后在极地可正常工作,最大速度为四十三公里/小时,最大行程为三百公里,其性能和安家军的豹II坦克相差已经很小。

此次进攻美国本土,便是以山下奉文的关东军第一方面军为主导,待前锋打开局面后,从澳洲大陆北调的精锐部队才会出场,形成一波波连续不断的攻势,彻底击垮美国人的抵抗意志。

为了确保大军进攻期间的安全,关东军的工兵和满铁的工作人员,在白令海峡封冻后的这段时间,一直在严密进行监视,确认厚重的冰层足以支撑重达三十吨的四式坦克通过。

猛烈的炮击发起后,日军工兵顶着美军炮火还击,在白令海峡负责防守的美军第十二军军长威廉。辛普森少将的眼皮子底下,用稻草和树枝搭建起十多条适合装甲部队通行的道路,甚至在广阔的冰面上,选择了几百出适合的油料补给地点以及维修基地,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日军的工兵竟然在为时两天的炮击中,修建起了临时铁路,以沟通白令海峡东西。

早在炮击进行之前,陆军航空队两千多架战机,已经成功突袭美军位于阿拉斯加的诺姆、威尔士、科策布、诺阿塔克、安克雷奇等城市的机场,虽然美军成功对日本航空队的进攻进行了预警,但由于阿拉斯加的空军大部分都被调到美国南部参与对拉丁美洲地区的日军作战,少量的战机根本不足以抵抗日本人的凶悍攻势,短短的一个上午,阿拉斯加几乎所有的机场都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等到消灭了美国空军的威胁,铺天盖地的机群飞临美军的炮兵阵地上方,尽情抛撒航弹,压制美军的炮火反击。

十一月十一日,在经过连续两天炮击,基本清除美军在白令海峡东岸的防御后,日军七个战车师团、十二个步兵师团,开始发起了强渡行动,美日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

第一八九九章再论持久战

“日本怎么可能会选择在极地附近进攻美国?现在东西伯利亚地区气温在零下二十多度,再过几天北部地区甚至会出现极夜现象,在这样的地方进攻美国本土,石原莞尔疯了吗?”

安毅拿着最新的情报,面对满屋将校,大声问道。

总参谋部会议厅里,一片寂静。

过了一会儿,副总参谋长黄智站了起来,道:“日军的选择既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此前我们总参及情报部门一直以为,日军会从中美洲地区进行登陆作战,这样既可以起到断绝美国在这一地区的物资供应,又可以挑动美洲各国起来反对美国,牵扯美国向太平洋和大西洋用兵,一举多得……因此,日军进攻美国,只能通过中美洲地区,而不是其他地方!

“可惜,由始至终我们都忽视了一点,在特定的条件下,亚洲大陆其实是和美洲大陆相连接的。历史学家曾经有一个观点,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实际上是我们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分支,汉朝的时候卫青和霍去病北逐匈奴,这些游牧民族被迫搬迁,在冬季严寒的气候中穿越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繁衍生息!

“近代帝俄之所以把阿拉斯加纳入自己的版图,也是他们的探险家通过封冻的白令海峡,直抵英国人占领的美洲殖民地边沿地带,正式确认了对那里的主权。虽然后来帝俄以非常便宜的价格把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人,但我们不能否认,冬季的白令海峡确实是一条便捷的陆路通道。

“日军在白令海峡作战,有几个优势。其一自然是背靠日军占领的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物资补给有了充足的保障。根据空军连续一周对日本修筑的远东铁路进行拍照和对比,我们基本上已经可以做出判断:东北亚铁路开通了!日本人用了一个此前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过的建设速度,完成了一条只可能存在设计图纸上的铁路的修建!随着东北亚铁路的通车,不管是从朝鲜、远东还是堪察加半岛,日军均可以通过海路和陆路进行补充!

“其二,日军在北美作战,可以有效利用东北工业基地生产的武器装备,尤其是消耗严重的弹药,无需再装船进行远洋运输,极大地方便了作战……”

说到这里,黄智转向中央情报局局长陈瑜:

“我现在想请陈局长就日本在东北的发展做一个说明,让大家明白日本的军工生产究竟到了哪个地步,有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

安毅点了点头,抬手示意陈瑜发言。

陈瑜站起来,走到参谋人员悬挂起的大幅东北地图前,手拿指挥棒,开始了他的讲解。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扶持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正式把东北纳入了日本的殖民体系。为了增强伪满洲国的吸引力,他们加大了东北地区的建设力度,加快城市化建设,伪满首都长春因此有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第一。

“诸如什么森林绿化第一、普及抽水马桶第一、普及管道煤气第一、规划地铁第一、主干道电线入地第一等等城市建设项目看起来似乎挺了不起,其实都是些无足轻重的东西,关于发展经济和工业的举措根本没有,就算有再多的第一,对于傀儡的伪满政府又有何益呢?

“不过,若是我们就此小瞧日本人,绝不可取。日本人真正把东北,当成了他们的国家来建设,到了今年东北的城市化已经高达23。8,铁路总里程一万二千多公里,公路总里程六万多公里,航空线总里程一万五千公里等等,他们还拥有了大连机车厂研发的时速一百三十公里的大功率高速列车。

“交通改善只是东北发展的一个方面,最可怕的还是那里的工业化建设。从沈阳到大连,铁路两边工厂烟囱林立,城市带连成一片,被欧美媒体冠以‘绵长工业区’,沈阳铁西被誉为‘东方鲁尔’,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六十,发电能力高达三十亿度,生产着包括煤、生铁、钢、特种钢、硫酸、苏打灰、水泥、机械等在内的各种产品。

“尤其是从西伯利亚掠夺回大量机床和生产线后,东北的发展进入高速通道,抚顺、阜新、元宝山、开滦、鸡西、双鸭山、鹤岗等地的煤矿,鞍山、本溪、还安、阿城、白云鄂博的铁矿,多宝山、哈尔滨、沈阳附近的铜矿,以及这块土地上蕴藏的丰富的金、银、铬、菱镁矿、油页岩等等,给了日本人充足的发展资源,现在日本三分之一的武器装备几乎都在东北制造,因此由东北通过铁路支援东北亚地区作战,对于日军最为有利。”

胡家林问道:“这么说来,如果我们出兵,一举拿下东北,截断东北亚的铁路线,则进入北美的日军会立即断掉补给来源,成为无根的浮木,不战而溃?”

“原则上是这样!”

陈瑜回答道:“不过实际的应用中,还得考虑日军占领北美西海岸地区后,海路运输这一途径。具体的情报分析,需要总参做出,我们中央情报局,可以配合完成这项工作!”

“我们坚持发展的信心不应该动摇!”

安毅站起来,使劲地挥了挥手,以加强说话的语气:“大家的心情我很理解,自甲午以来,日本人双手沾满了国人的鲜血,种种深仇大恨不报,何以为人?不过,我还是那个意见,现在不是复仇的好时机!

“大家不妨想一下,如果日军真的下定决心由白令海峡进攻美国本土,那么澳大利亚的日军主力必然北调,现在的远东、东北和朝鲜三地,必定云集了日军最为精锐的部队!我们这个时候选择出击,实际上是与小日本硬碰硬,除了白白地替美国人挡灾之外,别无益处!

“我们不同于列强,他们有着深厚的积累,哪怕是现在亡国的法国,只要给他们一段恢复的时间,以他们国民的受教育的良好程度,还有他们雄厚的工业底蕴,发展起来是很快的!最多十年时间,又是一个引领世界发展的大国!我们则不同,我们的底子太薄了,以前是一穷二白,现在虽然有了资金,也有了大量的工业订单刺激工业发展,但我们与列强之间,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

“弟兄们,大家还记得七七事变及上海八一三事变后,我们在国际上孤立无援的情况吗?英法主导的国际联盟是如何对待我们的?那些频繁举行的国际大会,除了束缚我们的手脚外,有什么实际的益处吗?中日战争爆发后的相当长时间,英国持续与日本进行贸易,而美国更是不断用自己的废旧钢铁和石油资源,支持日本的战争!现在发生的这一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英美咎由自取!

“远东和东北我们必须要拿下来,但不是现在……我们在蒙古和贝加尔湖地区的军队数量自保有余,进攻则不足,一旦攻坚失利,则战火极有可能烧到关内,危及中原和西北地区,中日决战的格局将提前到来,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收复失地最好的时间,应该是在明年下半年,最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