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骨-第1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土崩瓦解。
略微沉吟,町尻量基重重地点了点头:“也好!是该到下决心的时刻了!若是我们第六师团能够率先打破战事之僵局,那么青史上必将永远地留下我们的名字……”
说话的同时,町尻量基快步走到电话机前,一边向方面军司令本间雅晴汇报战况,请求海军协同,一边调整兵力部署,把布置在二线、三线的部队,全部调往旁班加河北岸,更大规模的战事一触即发。
……
中午十二点。
马尼拉东南方的尼克尔斯加机场,麦克阿瑟拿着雨伞,脚步沉重地登上飞机舷梯。当来到机舱口时,麦克阿瑟停下脚步,回身向马尼拉市区望去。
跟在麦克阿瑟身后的赵东全、李煜甫、伊培尔。杨柯斯基、成世明等将领,不由自主地抬起头,看向这位远东军最高司令官,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汹涌澎湃的怒火,但那张凝重的脸上却透出悲壮与无奈。
“轰隆隆——”
机场南北方向,同时传来沉闷的爆炸声,日军新一轮进攻再次发起。听弹群爆炸的声响及规模,显然比早上那一波攻势更加庞大。
赵东全来到了麦克阿瑟的身边,也转头望向马尼拉城方向,安慰道:“放心吧,麦克阿瑟将军,负责殿后的那些官兵的家属,已经妥善转移。他们为了给自己的家人争取更多的时间,肯定会死战到底的!”
“赵,我不是担心这个!”
麦克阿瑟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悲怆与萧瑟:
“事实上,现在他们死战的意义已经不大了,六天时间,我们一口气撤出了五万人,剩下的两万官兵,需要负责南北两条战线,能够坚持到现在,我为他们感到骄傲。我现在割舍不下的,是对菲律宾这片土地的感情,我毕竟在这里生活多年,一直把马尼拉当成我的第二故乡,现在我却不得不弃它而去,心里难受……”
赵东全欲言又止,他知道这一刻,所有的安慰都无济于事,只能靠麦克阿瑟自己转过弯来。
沉默了许久,麦克阿瑟眼神变得极为锐利,忧伤被坚毅之色所取代,他向着赵东全感激地点了点头,随即斩钉截铁地说:
“赵,我坚信这次离开只是暂别,要不了多久我就会回来,不管三年,五年,我一定要率领军队,亲自把马尼拉从日本人手里解救出来!”
说完,麦克阿瑟径直走进了机舱。
赵东全与李煜甫、成世明等将校相视一笑,也跟着走进了机舱。随着尼克尔斯加机场最后一波飞机起飞,以营救麦克阿瑟和美军的“飓风”行动,终于圆满结束。
……
四个小时后,新京机场。
马克阿瑟刚刚走出机场大门,还来不及钻入美国大使馆派来迎接他的专车,数不清的记者,迅速地围住了他,争相提出问题,催促他赶快发表一个声明。
麦克阿瑟在回答记者们的提问时,发表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军方最有鼓舞性的讲话:“美国政府命令我突破日军的防线,从马尼拉来到南华的土地。按照我的理解,我此次之行,是为了组织军队发起对日本的反攻,其中最主要的目标,是解救菲律宾。我现在脱困而来,但我将会回去的。”
虽然麦克阿瑟这番话是随口而出,但被当做凯撒式的诺言,在媒体的渲染下,迅速传遍了世界。美国国内,“我会回去的”这句话被美国民众划到了沙滩上,被涂抹到营房的墙壁上,被打印在邮件上,在教堂的走廊中被人低声辗转相告,成为了一个强有力的战斗口号,麦克阿瑟,再次成为了美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
夜幕降临。
小南海,宣武楼会议室,赵东全、李煜甫、伊培尔。杨柯斯基、成世明等将校,向安毅汇报此次菲律宾之行的情况,包括撤到南华境内的美军将领的姓名、职务及性格,美军和菲律宾军队的装备及战斗力等等,事无巨细,一一阐述,让安毅大致明白了友军的情况。
“这么说来,马尼拉很快就会陷落!”
听完介绍,安毅迅速做出自己的判断:“现在是干季,菲律宾的降雨不会维持多久。一旦日军发现我们的空军已经全部撤离,肯定会发起凶猛的进攻。以现在留在吕宋岛上的菲律宾军队那么点儿兵力,肯定坚持不下去……若是我,今晚就趁着夜色转移,哪怕是打游击,也比白白消耗兵力好!”
赵东全赶忙补充道:“是的,是的,我们也是如此想的。根据麦克阿瑟与我们商议的计划,到今晚十点左右,固守南北两线的菲律宾军队即会主动撤离防线,退到马尼拉东部地区的伊里山打游击。此前几日,支持长期作战所需的枪支弹药及粮食物资,已经通过公路运往了山里储存起来,还有大量的人员也在向伊里山迁移,日本人在吕宋岛的统治,必将受到严重威胁!”
旁听的副总参谋长杨杰赞赏地点了点头:“这就对了!菲律宾有一千六百万人口,其中由于奎松政府的排华政策,华人大多被迁移到了棉兰老岛及其他岛屿上,吕宋岛以菲律宾土著人口为主。给留在那里的土著军队一个持续抵抗的借口,我们就可以借日本人之手,消除大量非华人人口。菲律宾军队的抵抗越激烈,日军的镇压就越残酷,对其他岛屿的监控就越松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变相拓宽了华人的生存空间。”
安毅对杨杰的率直有些无语,一些事情放在心里就行了,说出来反而会让人诟病,当下连忙转换话题:
“这六天来,我们来往于吕宋岛与南华本土的运输机,被从婆罗洲、海南岛及台湾南部机场起飞的日军陆基战斗机击落九架,战斗机、轰炸机在与日军战斗中损失二十八架,但是,敌人损失的战机数量在四百架以上,机场设施和人员的损耗更是不计其数,可以说,这笔生意,我们赚了,而且是大赚特赚……”
在场所有人,全部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就在安毅准备好好分析一下“飓风”行动的积极意义时,总参情报部长刘卿拿着份电文大步走进会议室,一脸的震惊之色。
安毅见刘卿如此失态,有些惊讶地拿过电文,才看了一眼即脸色大变,一个字一个字仔细看完后站起来,来回踱步。
一干将校轮流看过电报,立即展开议论,会议室“嗡嗡”声不断。
原来,在德军的重压下,土耳其军方发动了军事政变,亲英美的土耳其总统伊诺努、总理萨拉若卢和外交部长努曼。梅内门吉奥卢等官员仓惶出逃,乘坐飞机前往埃及首都开罗进行政治避难。
目前,土耳其军方已经发出通电,将就加入轴心国一事,恢复与德国政府进行谈判,中东及国际局势,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一旦土耳其彻底倒向德国,则轴心国的实力成倍增加,南华的战略必将受到波及,而这正是安毅感到担心的地方。
~~~~~~~~~~~~~~~
第一七八八章变乱的根源
一月二十九日,原本是德国正式向土耳其宣战的日子,但由于政变后刚刚成立的土耳其军政府的请求,预定作战计划中止,土耳其军政府投桃报李,迅速组建庞大的代表团前往柏林,就土耳其加入轴心国一事进行谈判。
丘吉尔、罗斯福等英美政要虽然暴跳如雷,但却无法对土耳其的这一戏剧性变化作出具有针对性的反应,更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兵力部署,以应对随时可能和德军一起南下的土耳其军队的攻击。
现在中东地区的盟军兵力,一部分被德意联军牵制于北非,另一部分则在日军的攻击下,疲于防守,兵力已经捉襟见肘。
日军在北上的安家军两个坦克师、一个装甲步兵师、五个重坦克团的逼迫下,退出了伊拉克境内,把其南部防线稳定在迈尔山及泰勒哈里平原一带。与此同时,西进的日军,与英军激战于阿勒颇以东的舒拜特山及锡曼山一线。
受到土耳其政变的鼓舞,日军加强了攻势,盟军上下虽然叫苦不迭,但只能咬牙坚持,这个时候若是退却,意味着同盟国的势力彻底淡出中东,再想恢复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将会异常艰难。
再看看南华在中东的布局。
安家军除了进驻伊拉克北部边境,及时巩固防线外,伊拉克南部及波斯胡齐斯坦地区,两大兵团的千军万马也在快速急进,所到之处望者披靡。
二十二日,颜梓霖率第十六集团军四个师,占领马赫夏赫尔港,又于次日进驻伊玛目港。伊玛目港即后来的霍梅尼港,是伊朗西部特大商港,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穆萨巴尔湾内的一个小岛西南,北有铁路跨海峡通德黑兰等内地,西距阿巴丹仅八十公里,东北距马舒尔油港约六十公里,有东、西码头,以及东码头东面的驳船港池和粮食码头。
二十四日,第一坦克集团军第三坦克师及第二装甲步兵师,与第三坦克集团军第九坦克师会师于巴士拉。巴士拉是伊拉克第二大城市,也是伊拉克最大的港口,位于伊拉克的东南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交汇的阿拉伯河西岸,南距波斯湾一百二十公里,是连接波斯湾和内河水系的唯一枢纽。
巴士拉市风景如画,市内水道和运河纵横交错,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是伊拉克著名的旅游胜地,还以其悠久的历史素负盛名。历史上,巴士拉是阿拉伯文化、科学、商业和金融中心,而在安毅的规划中,未来的巴士拉将在军队把巴格达城归还给伊拉克“民选政府”后,承担起更大的作用。
二十五日,第三坦克集团军第七坦克师、第五装甲步兵师与杨九霄兵团直属警卫军会师于阿巴丹。阿巴丹位于胡齐斯坦西南端阿拉伯河的阿巴丹岛上,距波斯湾约五十公里,是伊朗石油输出的集散地,自1909年英波石油公司在此设立管道终端炼油厂后,发展迅猛,人口逾十万,是当前世界著名的炼油中心之一,它的光复,对于完善南华的能源布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十六日,承俊华中将率第十八集团军占领法奥。法奥是伊拉克第二大港,它位于波斯湾头,靠近阿拉伯河河口,后世这里是伊拉克最大的油港,但由于现在伊拉克南部的鲁迈拉和祖拜尔油田均未被发现,因此只能作为商业港口城市而存在。
二十八日,南华海军印度洋舰队特混编队的海军陆战队官兵,继占领卡塔尔半岛、巴林岛后,于这一日的下午三点,进驻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科威特。现在这些波斯湾沿岸地区,大多还是荒芜的村庄,经过日本人刮地皮似的摧残后,百里之内荒无人烟,未来急需移民填充。
在南华政府的疆域规划中,波斯湾西岸地区,将与伊拉克南部地区合并成一个省,巴林、科威特、阿联酋、阿曼等国会择地重建,波斯湾将会为成为南华的内海。
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实施,南华政府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向该区域移民五百万人,这一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以发展种植业和渔业为主,波斯湾地下无穷无尽的黑金,将会长期沉睡,直到南华对该地区达到绝对控制后才会逐步开发。
……
新京,西湖,阳光明媚,绿意盎然。
南岸红柱绿瓦砌成的长亭边,摆着一排长桌,桌上摆满瓜果,周围竹椅围成一圈。安毅靠在其中一张竹椅上,眼睛微闭,一边享受冬日阳光的照射,一边倾听着刘卿、杜易和徐一凡等情报官员的汇报。
总参情报部长刘卿中将介绍完中东战局后,由杜易上将接着讲解国安部了解的土耳其的情况。
“土耳其的局势错综复杂,实际上在德国侵入巴尔干半岛之前,对其领土安全威胁最大的并非是德国,而是地中海上的意大利。意大利在多德卡尼斯群岛有其战略前哨,并且早有吞并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南部的安塔利亚地区的野心。
“土耳其政府一直刻意保持其中立地位,但倾向性非常明显——在前年十月份,土耳其政府针对苏联提出的封闭海峡的要求及坚持苏联在任何情况下绝不卷入针对德国的敌对行动加以拒绝,并同英法签订了互助公约。前年十一月,苏联侵入芬兰,土耳其舆论一边倒地同情芬兰,结果遭到苏联报纸的反驳……”
说到这里,杜易俯身去解开自己的公文包。
安毅见声音停止,睁开眼一看,发现杜易拿出一份有些陈旧的俄文报纸,不由扬了扬下巴,好奇地问道:“那是什么?”
杜易将报纸送到安毅面前,道:
“这是第三国际出版的期刊《共产国际》,全部是俄文,不过我们的情报人员已经翻译过来了,我现在念念……无论土耳其统治集团怎样以漂亮的词藻掩饰他们同英法签订的合约,依然不能改变土耳其已经同帝国主义交战国订立互助公约这一事实,土耳其已背离中立,并向英法承担了军事责任,其性质之严重,必然会很快地在土耳其的整个政策中全部自我暴露出来……
“土耳其人民无法理解其政府为何宁可同土耳其独立的宿敌签订公约,而竟不愿加强同苏联及德国的友谊。这也并非是个秘密,土耳其代表在莫斯科与俄国谈判订立互助条约期间,曾力图推销法英的外交方案,这是对苏土传统友谊的孤注一掷,并曾力图在苏联与德国之间打进楔子,想把苏联拉进主要针对德国的集团,英法希望把战争扩大到巴尔干半岛,在那里开辟一条对德作战的阵线,他们想把土耳其变成一个按其方案行事的战略根据地……
“众所周知,土耳其当前的政权,绝无真正民主可言,由于土耳其统治阶级和英法帝国主义者之间的言归于好,土耳其的独立……现已受到严重威胁……”
总政治部主任展到中将正在吃桔子,听到这儿笑了起来:
“苏联媒体的词锋一向尖锐,而且总是喜欢把问题拔高到一定的高度,不过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土耳其政府的倾向性。”
杜易点了点头:“波德战争爆发后,土耳其政府亲英法是肯定的,因为就当时的实力对比来看,仅仅法国便拥有不输于德国的实力,再加上第一大殖民帝国英国的帮助,土耳其政府认定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去年二月,土耳其政府就应英法要求,加入专门针对德国的巴尔干协约会议……不过,这也遭到了苏联的强烈抨击,苏联报纸将土耳其描绘成完全被纳入英国轨道的国家,完全按照英国要求行事,其目的是想把巴尔干协约变为策动巴尔干国家军事集团的动力,按照伦敦和巴黎的调子跳舞……两国报纸频频打嘴仗,双边关系一落千丈……
“土苏关系降到冰点是去年三四月间的事情,当时法国空军在空袭巴库油田的军事行动中,大批战机飞越了土耳其的领空,对此苏联认为土耳其背叛了1925年签订并于1935年续订延长十年的中立和互不侵犯条约的规定,撤回了驻土大使,并在边界地带部署重兵,土耳其也在英法的支持下,做出针锋相对的兵力部署。
“转机出现在五六月份,德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除了法国的武装,这极大地震慑了土耳其及苏联两国。土耳其《黎明报》对此前的双边关系紧张做出辩解:法国业已退出战争,英国则专注于自身的防御,苏联根本不用猜疑土耳其会愿意对英国舰队开放海峡,黑海将不再受到来自海峡的威胁,但却开始日益受到轴心国在欧洲中部和东南部居于优势地位的威胁,因此俄国和土耳其在海峡与巴尔干半岛的利害关系完全一致的……
“土耳其总理萨拉若卢宣称,苏俄共产主义对土耳其来说是个保证,至少就当前的局势看,苏俄不会从事于牺牲土耳其的帝国主义冒险活动。从任何方面看,土耳其也希望俄国幸福、稳定和强大,土耳其不但是俄国亲睦的邻居,在某种情况下还有可能成为一个忠实的盟国……”
“哎——”
副总参谋长杨杰上将幽幽叹息,有些感慨地说道:“看看,土耳其和苏联的关系,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当国家与民族安全受到威胁时,原本两个相互敌视的国家,立即携手起来……”
杜易接着道:“土苏两国是有一段蜜月期,为了防范德国的扩张,两国政府还共同发表了联合公报,确认一旦土耳其和俄国任何一方被迫为保卫各自的领土而进行战争,互不侵犯条约依然有效。可惜,当德国先后占领南斯拉夫和希腊,巴尔干局势异变后,土耳其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在谋求中立无果后,派出人到德国寻求加入轴心国事宜,并开始限制苏联人在土耳其境内的活动,以表明自己亲德国的决心。
“但是,由于日本悍然发动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本宣战,轴心国势力遭到重大打击,土耳其政府在英美外交人员的斡旋下,态度又一次转变,土耳其政府在英美的驱使下,派出外交人员前往莫斯科,希望能够建立一个针对德国的军事同盟条约,一方若是受到攻击,另一方必须出兵援助。德国政府从秘密渠道获得了这一绝密消息,希特勒终于打定注意,以军事行动彻底征服土耳其……”
军委秘书长兼国防大学校长邓斌上将摇了摇头:“这就是一个国家没有国防的悲哀,在大国的夹缝中艰难求存,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