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军阀治世-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迁移是大明处置少数民族的惯用手法,只是往往都是迁移几十里而已,哪里会像山东政府这般把少数民族迁移数百里的。

而且山东政府这次迁移,是打散了再迁,往往一地只有十几户,这也就意味着,不用几代人,这些民族就会被融合掉。唯一算是比较宽容的,就是迁移了之后,都会发给一些田亩让其耕种。

崇祯对那些土司的死活并不管,只是朱家宗室被欺负了,震惊过后却是暴怒,但暴怒中还算有些理智。

此时崇祯依旧未做好准备,各省的旧势力虽然联络了起来,但却没有整合好,而他的三十万禁军同样没有练好。

被抓起来的藩王、郡王,大部分都被拘留了半个月,没收了虽有田产后放了出去,而那些跨省买地的,土地也一律被没收了。

这一个月内的舆论无疑是万分汹涌的,几乎整个大明的精英阶层都在各报纸上大肆攻击山东政府的行为。

目前能影响整个大明的报纸有好几份,大部分都是山东的,其他的就是一个崇祯的《皇家日报》。

这次事件让所有山东报纸,包括《大明日报》在行政区域外的报纸销售都是折戟沉沙。

赵岩动摇了广大特权阶级的利益,这些特权阶级除了皇亲国戚外,就是文人阶级了。

中了举的文人才能免税,但问题是,赵岩此番得罪的不仅是中了举的,那些没中举的也得罪了,因为赵岩扼杀了他们的希望。

一个文人,哪怕再怎么落魄,只要中了举,那就是举人老爷,为什么被称呼为老爷,老爷这种称呼一般都是一些较有身份的人,那是因为举人在中举后免税,都会有人主动贴上门。

山东报纸的舆论都站在山东政府那边,大多数文人自然都不买账,除了少数理智的文人,其他文人都不买山东报纸了,因此悉数折戟沉沙,反倒是《皇家日报》的销售量蒸蒸日上。

皇家日报大肆抨击赵岩的做法,其间赵岩和崇祯数次在报纸上对喷。

崇祯怒斥赵岩无法无天,藐视约法。

赵岩反驳说约法中并未规定这方面,山东政府在内政上有自主权,在约法上是规定得一清二楚的,那些藩王和地主暴力抗法,自然要严惩之。同时怒斥皇室霸占田亩,与民争利。

赵岩根本不把崇祯放在眼里,想喷就喷。崇祯火气上来了,与赵岩大打口水仗。

双方对喷了一个多月,在军事上也没什么动作,许多人还期待着崇祯皇帝能够在军事上进行反击,期待全都落空了。

崇祯没打算现在动手,赵岩的期待也落空了。

“崇祯到这个时候还能忍,真是出乎意料啊”赵岩在赵家堡和崇祯对喷了一个多月,实在是意外非常。

山东军四个骑兵旅都调回漠南了,就等着崇祯先出招,一旦破坏了约法,赵岩也就有借口了。

事实上,要不要借口都可以,只是不是那么光明正大而已,赵岩怎么会破坏自己的光辉形象呢

不过这样也好,慢慢的煮死崇祯。

既然他这样都能忍,那就继续得寸进尺吧再断他几臂。等双方冲突起来,看崇祯还有几分助力。

此时赵岩把陕西、山西、四川、湖广、河南五省的藩王、郡王,以及地主阶级打掉后,崇祯已经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的支援。

那些藩王和郡王的土地都被没收了,而且是没收了个精光。

那些没被没收的,在农业税改革法案的实施下,手上的土地也必然要转让出去,或者等缴税的时候他们再暴力抗法,那就直接没收土地了。

土地是这个年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没有土地就等于没有钱。

没有钱,也就等于无法在给崇祯助力,这样一来崇祯也就慢慢的没有了蹦达的本钱。

赵岩的这种行为是严重违反约法的,因为连内阁的程序都没走,但谁又会去追究呢?

只要不是太敏感的方面,赵岩说合法就是合法的。

所谓敏感,那就是军事上的。核心就是有关于皇位的,这些都是敏感的。而藩王和地主,虽然敏感到动摇了整个大明的统治阶级,但没有动摇到皇帝。

既然崇祯没有反应,赵岩马上下达了加大政治宣传的命令。

所谓政治宣传,也就是到其他各省去宣传山东政府对百姓的种种好处。

在上层阶级集体仇视赵岩的时候,下层阶级却是集体的渴望赵岩能够执掌天下。

情报部在各省不断的宣传山东政府的种种好处,让各省百姓都对山东政府管理下的生活十分向往。

不用缴纳各种杂税,不用担心吏员破家,不用承担徭役,娃儿上学还是免费的,看病就医也是免费的,愿意移民的话还有给几百亩田产。

那是什么样的好日子啊?

情报部的宣传非常全面,不仅仅是靠情报人员去宣传,而是动员所有在外省的山东人员进行宣传。

特别是那些工程队,在他们的宣传下,许多到工地做工的百姓,都心向山东政府,因为山东政府可以给他们创造梦幻般的生活。

特别是施行农业税改革法的五个省,在官府的宣传下,以及官府的行政作风上,让这些省的百姓都支持着山东政府。

无论那些地主如何煽动,就是没有多少人支持他们。

此时的山东政府可谓是民心所向,崇祯和那些地主不论怎么闹,也闹不出什么结果来。

这次事件后,前来山东就职的文人少了,但来的无一不是看准了大明朝已经不行了的文人。

天下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与其抵抗,不如去适应。

这些文人许多都是看到了民心的变化,得民心者得天下,此时就算是山东政府不得天下民心,就单单在山东的民心就足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五省农业税改革,实则是一次生产资料易手的过程。

四川八成的土地都落进了赵岩的手中,这些土地分给谁,却是一个需要好好琢磨的问题。

几十亩几十亩的分给个人显然是不行的,那样不过是造就一群中农而已,根本造就不了中产阶级。

天下土地那么多,把人困在几十亩地上有什么好处?但土地给谁,这就得有分寸了,赵岩觉得,不能把土地给那些品格低下的人群。

第一批退伍军人的土地已经划定了,每人五百亩地。一个个都奔赴田亩所在州县,当他们的农场主去了。

在手上的土地如何经营,这一点上赵岩选择了把土地留在手种,依旧由原先的佃户耕种。

等以后再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是需要门槛的,首先在生产上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这需要进行培训,其次在农场主的道德、品格上也有要求,最好是在文凭也够高。

这就像后世的美国佬的农场主都是大学毕业的一样,只有高文凭的农场主,才懂得如何更好的运营一个农场。

就湖广、四川两地,落入赵岩手中的土地就超过了一亿亩,再加上陕西的5000亩,以及山西的3000多亩土地,赵岩可谓是个超级大地主。

而在东北、漠南、漠北、漠西、奴尔干都司、库页岛、北海道,到处都是土地,而整个南洋都是赵岩的囊中之物,还有台湾、交趾两处。

而在澳大利亚已经开始建立殖民地,还有夏威夷群岛、加州等地。

若说大明谁的地最多,赵岩可谓是当之无愧的最多。只是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未开发的。

大明的两亿人口,就是每个人分20亩都够了,20亩,那是什么样的概念,精耕细作下,10亩地就有万斤粮了,北方的地虽然达不到,但15亩也有万斤粮。一个人一年能吃掉一万斤粮食吗?吃掉1000斤粮食就顶天了。

一般来说,以后世的生产力,使用精耕细作的方式,一亩地就能养活两到三个人口,毕竟在普遍水稻亩产六百公斤的时代,种个两季就能养活好多人,只是精耕细作的状态下,不是每个农民都会去种两季,甚至三季。

在土地资源无比充沛的情况下,用肉食去养活所有人都不是问题。

——————

昨天又腹痛,以为只是普通腹泻,结果是阑尾炎,前天通宵看了一夜的书就发炎了。。。超郁闷,今天算是没什么事了。

第262章:宣战

昨天琐事缠身,熬夜写了这章,实在撑不住就先去睡了,所以没发上来。

昨天熬夜今天肚子又痛了,大前天去的那个诊所,那个医生却说我是阑尾炎,打针、吊瓶、吃药花了50几块钱,还要连续去看三天。

早上去另外一个诊所看了一下,诊断却是胃肠炎,而且开的药只要5块钱,吃下去后马上好转……

真他娘的郁闷。

————————

四月中旬,又到了夏收的时节。

赵岩坐着马车,行驶在道路上看着两边金灿灿的麦子,以及正在田中忙碌着抢收小麦的百姓。

随着收割的进行,歌声也在田间飘荡开来。

颜玉瑶看着外面的情景,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翼,回头开心的对赵岩说道:“夫君,看来今年收成很不错,若是明年的话,又会是什么样呢?”

“明年自然会更好了。”赵岩笑道,媛儿一阵疑窦的说道:“今年的试验田真的有四石多的产量?”

“应该有吧”赵岩点头道。

“那不是明年的小麦产量会翻倍?”莎莲娜天真的说道,赵岩莞尔笑道:“那是试验田,肥力、管理都是最好的,推广下去自然不会那么高。”

“哦”莎莲娜半懂不懂的点了点头。

说话间,赵岩在一群卫兵的保护下来到了试验田。

宋应星正在试验田中指挥着人员收割地里的小麦,见赵岩来,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上的工作。

今年宋应星在研究上大展身手,连小麦培育都没放过,昨天上报实验田成果时,宋应星的试验田竟然达到了四石余,虽然和其他农业小组取得的成绩相差不大,但却一举拔得头筹。

赵岩一到,马上在试验田里参观里了起来。

在赵岩的亲眼所见下,一亩地的小麦收割上来后进行称重,竟然收获了400公斤,也就是四石多一些。

虽然和后世的小麦亩产还有很大差距,但在这个阶段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却是令人欣喜的。

科技院的农业小组无疑是最受照顾的,资金也是十分充足的,几年下来成果丰硕。

除了宋应星这种产量最高的品种,还有一些生长时间更短的小麦品种,不过已经收割了。

种小麦不远处,是一大片特地改造出来的水田,田里已经种下了水稻,水稻并非不能在北方种,小麦也并非不能在南方种,只是旱地和水田的区别,山东同样可以种植水稻,同时还有的稻子是可以在旱地上生长的,只是产量没有水道那么高。

水稻的品种种下了二十多种,去年亩产最高的达到350多公斤,今年将在海南建立一个大型的农业培育基地,水稻的野生品种还是南方来得多。

相对来说,小麦的培育最早,因此取得的成果也最大,而水稻的进展则相对小许多,但也是有进展的。

经过几年的投入,在牲畜的品种培育上的成果才是最大的,牛羊马,鸡鸭鹅等家畜都有改良的品种出现。所杂交培育出的新品种非常之多,只是大部分还在观察之中。

除了本土品种与本土品种杂交外,还大量从国外引进新品种,这种引进是伴随着扩张的脚步的。

加州殖民地可以买到欧洲的牲畜品种,而随着山东军的扩张,蒙古、西伯利亚的一些牲畜品种也被带回了山东。

牲畜培育的基地到处都是,所要记录的数据也最为繁多,进展却是最大的,各种牲畜的经济效益都大大提高,只待将新品种推广出去。

谷物的增产让赵岩很高兴,在试验田里待了大半天才回赵家堡。

赵岩在赵家堡有很多事要做,看似悠闲中一点也不悠闲。如今家大业大,更得精心经营。

军权是首先要保证的,因此军校是赵岩每天都会去的地方,他亲自担任校长。

赵岩来自后世,自然知道军权的重要性,清末满清练新军,军队变成袁世凯的了,袁世凯被满清下旨回家养病后,军权就变成段祺瑞和冯国璋的了,然后就演变成直系军阀和晚系军阀。袁世凯上台后自己练兵,又与段祺瑞多生龌龊,特别是在保定军校的争夺上。孙中山练兵,最后却变成了蒋介石的。

因此赵岩一边担任着军校的校长,一边还不断的到军队中去与士兵共同训练,军官和士兵一起抓,两不耽误。

只要有军权,什么都不用怕。

不过赵岩现在没有当初那么频繁的去军营了,此时军权完全集中在他手中,而且在思想改造上也不存在任何问题,只要时不时的去走走就可以了。

除了抓军权,赵岩还在不断的做着经济上的调控。

今年山东的工业发展迅猛,到处都是蒸汽机的身影,各种工厂不断的出现。

为了方便股份转让,赵岩在策划了数个月后,于五月初正式成立赵家堡证券交易市场。

证券交易市场是一个以方面转让股权和方便企业集资的地方。

但赵岩开办的证券交易市场绝对不是给企业圈钱的地方,后世中国的股市基本上就是企业用来圈钱的,会定期分红的极少,绝大部分都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什么长线投资根本就是浮云,买回家不卖出去就是一堆废纸,一毛钱都不会多。而相比之下,西方的股市却是不同,大部分企业每个季度都有分红。

一个没有分红的股市,自然是一个半死不活的地方,因为股票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只有在投机需求旺盛的时候才会被炒高价格,但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

第一批上市公司的名单已经确定,证券交易所一开张,第一批十六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直接挂牌买卖。

这十六家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赵岩手上的,经过几个月的筹划,赵岩手上的企业已经重组完毕,形成了十三家公司。

登莱纺织、龙口船舶、登莱建材、登莱钢铁、登莱动力……这些公司预计将吸纳一千万元的资金,分出去的股份大概有总体的5%左右,其中登莱玻璃制造公司的股份将售出大半。

证券交易市场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赵岩照搬后世的一些制度,制度在初始阶段就已经比较完善了。

但在管理上,依旧变得复杂化了。虽然看着很让人头痛,但便利却是很大的,例如有了证券交易所,赵岩手上的玻璃厂可以直接脱手。证券交易所的出现,也相应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还进一步明确了公司股份制的法规。

证券交易所开张那天,很多人都买了股票,当天就吸纳了三百多万元的资金。

数个月以来,山东的工业迅速发展,海洋贸易也进入一个频繁的时期,大量的产品被生产出来,需要市场需求来消化这些商品。

日本是主要的倾销地之一,从事海贸的商人甚至在日本公然买人,一个倭奴在日本可能只要两到三块银元,而运回山东卖给官府却有五块银元。

纺织品、铁制品,以及各种生活用品,都是倾销日本的主力商品,这些商品和那些奢侈品不同的是,这些商品夺走了日本农民的收入。

没了收入导致农民暴动,然后引来镇压,越来越多的倭人被抓到大明做苦工,山东政府一边倾销日本,一边从日本抓捕倭奴建设基础设施。

此外随着数月以来,南洋地区的欧洲人被驱逐出去,从事海贸的商人可以在整个东亚的据点进行贸易。

山东的纺织品可谓是到处倾销,是最为主力的商品。

纺织品是一种需要很多劳动付出的行业,在大明境内也许利润不是太高,但在大明境外的利润却是高的惊人。

因此纺织品是一个主力商品,而茶叶、瓷器同样是主打商品。

总的来说,对外销售的商品分为奢侈品和实用商品,奢侈品主要是丝绸、瓷器之类,实用商品则是生活用品之类。

其中还夹杂着大量的玻璃制品,这些玻璃制品一个个都栩栩如生,不识相的土著还以为是宝物,一个玻璃球换一块同等重量甚至更重的白银,甚至是宝石。

大明海商可允许贸易的范围北至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南至澳大利亚东南部开设的据点。

从事海贸的利润没以前高了,因为有关税,而且从事海贸的门槛变低了,竞争者也越来越多了。

但海贸的效率提高了,若是在船厂买上一艘飞剪船,一个多月就能到达加州,不用一个月就能到达澳洲东南部,逆风的话会延长一倍的时间,但还是较快的。

到达后,基本上都能快速的装卸货物,然后马上返航。若是季风不对,调整一下贸易地点就可以了,东南西北都可以去。

能贩运的货物也很多,把棉布、茶叶、丝绸以及各种生活用品运到加州去是必然赚钱的,当然赚的只是运费。

整个海贸体系已经往船主自主经营的方向,慢慢向运输方向转变,即船住不负责对货物的买卖,只负责运货。

最大的聘用方还是山东政府,指定你将这船货物运到某地给多少银子。

运的不仅是货物,也有运人。

山东政府正在往海外大量移民,移民需要船把人运到移民地,这就需要商船参与其中。

不过对于一些船主来说,此时的海贸却是比以前更赚钱的,比的还是经营头脑,以及航海经验。若是有经营有头脑,要赚到钱那非常简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