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正德五十年-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一直记挂在心里,这会儿看到顾仕隆要倒霉,当真是心中高兴异常。
等皇帝看完,脸色已经是涨红的跟猪肝儿也似了。
他不仅仅是愤怒。
这封密信,乃是顾仕隆手写的,信中说的很详细。
正德五十二年九月初十,他们到达了大明朝在嘉峪关外的最后一个据点——赤金蒙古卫,也就是现如今的玉门市。赤金蒙古卫乃是永乐年间设立的,永乐七年,蒙古赤金部投靠大明,永乐帝将其安置于此,也是作为大明朝在西北的统治力量之一。还别说,这蒙古人性格中,还真有憨直忠诚的一面,至少在赤金蒙古卫这一支上就体现的很好,自从赤金蒙古卫成立以来,从来就是对大明朝廷忠顺有加,更是从来没起过二心。
后来哈密王叛乱,西北诸卫本都是少数民族的部落直接改编而来,闻风之下,群起景从,阿端卫、曲先卫、安定卫、罕东左卫、罕东卫纷纷背叛,大明朝的西部疆界顿时从哈密卫直接缩至嘉峪关下,后退了足足有一千八百里!
再退的话,就跟秦朝也差不多了。
而唯一没有背叛的,就是赤金蒙古卫。而且赤金蒙古卫的武力也是相当的强大,拥有两万余族民和八千多精悍的骑兵,乃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短时间内倒是也无人敢于招惹。更重要的是,当初跟随徐鹏举远征女真,结果大败而归的那些京营和上二十六卫的逃兵,正德皇帝盛怒之下,逃回来的数万士卒,尽数被发往赤金蒙古卫为奴,终生不得赦免。总旗以下军官,一起发配,而所有总旗以上的军官,尽数杀了!千户及以上军官,家属发教坊司为奴。
这些逃兵,现如今就都在赤金蒙古卫。
顾仕隆出关之后的第一站,便是赤金蒙古卫,想以此为据点,步步为营,逐步的蚕食哈密卫的优势,利用自己手下强悍的大明步卒,一个城池一个据点的进攻,重新打下这大好的江山。
这想法是极好的,但是可惜的是,变生肘腋。
当顾仕隆率领大军到达赤金蒙古卫的第三日,赤金蒙古卫内部的三万五千被流放的昔日精兵,却是突然发动了叛乱,而这时候,哈密王的轻骑兵也是从事先就隐藏好的所在掩杀出来,里应外合之下。当下明军便是大乱。
眼瞅着又是一个松花江北的惨案重演。幸亏顾仕隆比徐鹏举老到得多,指挥有方,很是镇定,反而是借助人数优势。将来袭的哈密卫骑兵包围在内,开始绞杀。
双方鏖战许久,哈密卫一方眼见占不到什么便宜,便是撤走,那些大明叛军也一起撤走,此役明军死伤八千余人,哈密卫死伤两千余人。叛军死伤五千多。
总体来说,是明军吃了个大亏。
这还不算什么,大战还没开始,就受到这等挫折,明军的士气也是大受影响。
这一点,是非常致命的。
其实如果还只是这些的话,那也没什么,顾仕隆的举动未免有些小题大做的意思。因为这毕竟不过是一场小小的失利而已,并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大败!
但是正德心中的怒火,却是比那一次听闻了徐鹏举大败之后。更胜一筹!
因为把那些逃兵全部流放到赤金蒙古卫的决定,是他做下的,当时便是有些许多人反对,而正德帝却是执意,一意孤行。
当时埋下的祸根,现在终于是尝到了苦果,这些本来对大明忠心耿耿的士卒,却是因为心中的怨恨和对朝廷的愤慨,投靠了哈密王,把屠刀对准了昔日的袍泽!
而这一切。都是正德皇帝造成的!
这让正德皇帝像是脸上被狠狠的扇了一个耳刮子一般,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滚烫的吓人。
而顾仕隆这一封其实是颇为可观,只是描述事情缘由的文书,在他眼中,也是充满了讽刺辛辣的味道。
“顾仕隆!尔辈当真无能!”
正德自然是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的。他狠狠的一拍床沿,眼中已然是恼怒无比。
刘吉祥在一边儿瞧着,却没想到更深的一层,只是以为皇帝因为西北战局不利而恼了顾仕隆,心中暗喜,眼珠子转了转,赶紧做出一副担忧的样子,跪在地上砰砰砰的磕头,使劲儿一挤眼,眼睛便是红了,他泣声道:“皇爷,息怒啊皇爷,您老人家身子骨儿要紧,可犯不着为这事儿烦心。这不是快要早朝了么?拿到朝堂上去议一议,让群臣们烦心去!”
这话说得却是讨喜,即透着一股浓浓的关心,还颇为的滑稽有趣儿。
正德虽然正是在盛怒之中,却还是感觉到一丝暖意。
他面色稍霁,长长吁了口气,道:“还是咱们自家人亲呐!”
他从即位开始,便是宠信宦官,从当初的八虎到后来的马永成,林雄奇,刘吉祥,都是非常煊赫,更是将宦官视为自家人。
刘吉祥抹了把眼泪,白白净净的胖脸上露出了一丝憨厚的笑:“皇爷您说哪里话,您康康泰泰的,便是奴婢最大的心愿,就算是死了也愿意了。”
皇上心中大慰,却是根本都不知道,刘吉祥就是生怕他一怒之下宣布今儿个早朝不上了,等冷静下来处理这件事就不会再责罚顾仕隆了。他就是希望正德憋着一股子怒气去上朝,然后等上朝之后,和顾仕隆有旧怨的江彬,是定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到时候,自己就等着看好戏便成了。
显然,刘吉祥的目的达到了,正德心情稍微好了一点儿,这会儿已经是快要到了上朝的时候了,他沉吟片刻,便是吩咐宫女过来梳洗,准备上朝去了。
宫女伺候着他起来,在椅子上坐下,正德刚刚是坐下,便又是想起了什么似的,道:“对了,去请刘贵妃过来,陪朕说说话。”
“是,皇爷!”严一袭刚才不如刘吉祥机灵,错失了讨好皇帝的机会,这会儿赶紧要表示表示,应了一声,急急地拔腿儿去了。
这会儿都知道正德皇帝正在盛怒之中,因此谁都不敢上去招惹,只有之前那个宫女自持伺候皇帝也有不少年了,略有些宠信,便上去为皇帝梳头。
光洁如玉的象牙梳子划过花白色的头发,这宫女却是心里恍惚了一下,一个不小心,碰到了皇帝的后脑勺儿。
这会儿,正德的后脑勺儿正疼着呢!
其实具体的疼的地方,叫做枕部,也就是俗称的反骨那个位置,人常说脑后有反骨,这人信不得,实际上基本上是个人脑后就有凸出来的那一块儿骨头也就是反骨了。而正德皇帝这种症状,在后世叫做枕部跳疼,倒不是很严重,不是大脑内部的疼痛,而是枕部的肌肉疼,但是疼起来却是极为的让人难受,就好像是脑袋里面有几根大筋在扑通、扑通不断的大幅度跳动一样。
正德这会儿又是头疼,又是因为西北边关的事儿极为的心烦,正是满腔怒气无处发泄的当口儿,被碰了这么一下,顿时如同火山爆发一般的整个人就炸开了。
他豁然站起身来,狠狠的一脚便是踹在了那宫女的小腹上,那宫女只觉得一股剧痛从小腹传来,不由得痛楚的呻吟出声,她却是赶紧强忍着疼痛爬了起来,整个人跪倒在地,声音颤抖,连连磕头:“皇爷饶命,皇爷饶命!”
正德帝本来就是头疼,这么突然站起身来,瞬间血压上升,头就更是疼的像是要裂开一样,更是感觉到一阵天旋地转,身子晃了两晃,才是站稳了。
他踹了一脚还不解气,又是狠狠的一脚踹在那宫女的脑袋上,把那宫女给出踹的身子一歪,脑袋重重的撞在光洁如玉的金砖上,当下便把额角给磕破了,一缕鲜血流了出来,整个人也因为重击而晕了过去。
正德皇帝眼睛似乎都要喷出火来,恶狠狠道:“把这贱婢给朕拉下去,杖毙!”
明明是皇帝的错处,这宫女不过是一点儿小失误,就被拉下去生生打死,当真是凄惨无比,众人心中都是存有恻隐之心,只是皇帝盛怒当前,谁敢劝诫?不要命了?
刘吉祥赶紧指手画脚:“没听见皇爷吩咐么?快点儿,快点儿,拉下去杖毙!”
那宫女被拉了下去,这时候,正德皇帝忽然是感觉到胸中一阵烦闷恶心,脑袋里面更是疼的要炸开了一般,他身子晃了晃,忽然喉头一甜,呕的一声,一口鲜血便是喷涌而出。接着,眼前一黑,整个人晃了晃,往下便倒。
“皇爷!”刘吉祥惊骇欲死,赶紧一个箭步窜上去,扶住了正德,声音中已然是带上了哭腔儿,大喊道:“叫御医啊,快召御医!”
第五二四章臣,请立国本!
十月初五,京师大雨。
这是大明朝京师入了秋天之后的久旱第一场大雨,好大一场豪雨,从晌午直下至夜幕降临。暴雨倾盆如注,街上渺无人迹,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的干净明朗,映着三两楼台下的灯笼闪着幽幽的亮光。
街上无有人迹,只是从紫禁城的方向,却是不时的有精悍的上二十六卫的禁军骑士们,纵马扬鞭,去到京城的各个角落,乃至于是从各个城门出城,逸散的无影无踪。骑士们披着蓑衣,微微俯身避着骤雨,雄健的骏马从雨水畅漾的大路上一掠而过,碗大的马蹄溅起的波荡瞬间被大雨抚平,哗哗地流淌着,一丝痕迹不曾留下。
虽说是已经到了深秋了,下这么一场雨也不怎么顶用了,只是却也能实实在在的缓解一下北地的旱情。今年北地的旱情实在是太过于眼中,整个河南布政使司,东边儿小半个陕西,北边儿大半个山西,甚是就连北直隶和京师都有所波及。
这片大地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此刻正欢欣鼓舞,但是紫禁城,却是笼罩在了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隆宗门外朝房。
这里是内阁办公的所在,陈设相当的简陋,是一个大大长长的通间,大致有个四五间的样子,摆放着很是不少的桌椅,因着已经入了深秋,所以在靠墙的地儿一溜儿的摆放了十来个暖炉子。散发着暖意。
若不是这些暖炉子,便是比起那些浣衣局宫女儿的住所来,这里也是不如。
虽然简陋。但是这里却是整个大明朝的政治统治中心,文官们的圣殿,大明朝统治的基石!终明一朝。不知道有多少重大命令从这里发出,皇帝要批阅的奏折,也要先经过这里,然后才能给皇帝看到,皇帝的旨意,若是不合他们的意思,这些阁臣们有权力不予掌印。在一些皇帝弱势而臣子强势的时候,这里。而不是皇帝的乾清宫,就是大明朝实实在在的最高统治中心!
比如说隆庆朝,比如说弘治朝,比如说万历朝的前十年和后二十八年,这几位皇帝要么是让文臣给治的服服帖帖,要么是跟文官儿干了一辈子,却发现自己怎么着都是干不过文官儿的。而且朝野之间也一片骂声,因此是只能老老实实的缩在后宫造小人儿了。
内阁权势盛重,一至于此!
哪怕是正德皇帝这么强势的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内阁的权势也是不容忽视,正德很多时候。也是不得不向内阁退让,当然,内阁也会向他退让,两者更多的是相互妥协。因为说白了,治国,是离不开文官儿的,缺了他们,皇帝根本什么都干不了,就等着对着那堆积如山的奏折一筹莫展吧!
就算是把面前这些碍眼的内阁阁臣都给杀光了,换上了一批新的,只要是他们还是文官儿,还是正统的进士出身,还和那个庞大的文官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么就会和前面几个一样的行事。因为他们做什么事,首先考虑的,定然是文官儿集团的利益!
除非像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永乐大帝朱棣这两位皇帝那等魄力,那等威望,那等对朝中内外,对军队朝堂都是强悍无比的掌控能力,才可以肆无忌惮的大开杀戒,杀的人头滚滚,杀的人人噤若寒蝉,那就成了。
但是这两位,也是仅仅只有两位而已。
实际上,在连子宁的那个时空,对朝堂掌握程度最高的除了那两位之外,整个大明朝排第三的就数现如今在湖广老家当着安乐王爷的嘉靖帝了安陆王了,这位主儿乃是玩弄人心的好手儿,阴险至极,把所有人都算计在鼓掌之间。而正德皇帝虽然足够强势,却失之刚硬,刚则易折,也容易疏忽一些问题,而且刚硬的也是容易发脾气,肝火太大,就容易得病,普遍寿命就不怎么长。
这位至尊本来是从小打熬的一副好身体,年轻的时候巡视宣府大同,又是亲征宁王叛乱,控烈马,开强弓,都是丝毫不在话下,这等好身体,便是在另一方面,也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豹房中养了不知道多少美丽女子,每日鞭挞,那也是极耗体力,偏偏第二日这位皇帝还能神气十足的出现在众臣子面前。
但是自从正德十五年那一次之后,就不成了。
正德十五年,今上在黄河清江浦玩耍的时候,不慎落入水中,被打捞上来之后呕血不止,脸色发青,浑身冰凉,结果便是大病了三个月,差点儿就是一命呜呼了,最后上苍保佑,总算是捞了一条小命儿回来。又是慢慢调养了足足一年,直到了正德十七年,才算是全好了,但是这一场大病,也是对身体极大的损耗,彻底留下了病根儿,从此之后,身体也是慢慢的都不行了。
虽然表面上还看不怎么出来,照样是龙精虎猛的,但是时不时的却是会来一场大病。
正德四十九年的时候,就是病了整整半年,几乎都不能理事。
而这一次,更是直接呕血晕厥。
朝房内,内阁首辅、次辅、三辅,还有六部尚书九位大明王朝品级最高的文官,都是在焦急的等待着乾清宫东暖阁随时会传来的的消息,窗外雨疾风骤,暴雨如注,时不时掠过一道闪电,一道惊雷,象一条条鞭子似的抽打着整个天地间,屋子里瞬间被照的一片青白,也让他们铁青的连一片青白,惨白如鬼。
内阁首辅杨慎,内阁次辅谢廷式,内阁三辅林静宜,礼部尚书董其昌等等,这些大明朝最有权势的人都集中在此,当然。此间还有刚刚上位的兵部左侍郎暂代兵部尚书戴章浦,除了戴章浦不过是不惑之间,正最是年轻之外。其它的重臣,多半已经是过了知天命之间,一眼望去。一片休白。
外边风急雨骤,电闪雷鸣,众人却都是默默无语,只是注视着乾清宫的方向,满面忧虑。
他们也不可能不忧虑。
今儿个本来是大朝会的日子,在京城的所有臣子和有要事来京公干或者是被朝廷招来的地方上的臣僚,都是已经在午门外做好了准备,排好了队列。准备入宫了,却没想到变生肘腋。宫门并未按时开启,而司礼监秉笔大太监林雄奇亲自出来传令,说是皇帝微有小恙,今儿个就不上朝了,只是让内阁三辅臣,六部尚书进来说话。
大伙儿也都没当回事儿。皇帝因为临时不舒服不上朝这等事虽然不多见,不过一个月一两次总还是有的,尤其是现如今的正德皇帝,从年轻时候儿就极为厌恶上朝听证,此等劣行。更是颇有前科。
结果九位重臣进了紫禁城,到了乾清宫这边儿,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再然后,皇帝呕血晕厥的消息,在不到半天的时间内便传遍了整个北京城!
这倒不是他们泄密,实际上九位重臣从大清早一直到等到现在天色都黑漆漆的了,除了上茅房,连朝房都没出过,谈何通风报信儿之说?
也不是宫内的大太监们不得力,实际上在正德晕厥的第一时间,刘吉祥便是下了封口令,甚至把乾清宫的所有宦官宫女儿都看管起来,然后才是找人去通报的宫内几个掌权势的大太监和太后皇后等贵人。
但是偏偏紫禁城是个四面漏风儿的地界儿,什么秘密都甭想守住,没多久,消息就被传了出去,也不知道是谁干的,想追查都没法儿追查!
而且招太医院最为老到的几位御医来诊治,可也不是能瞒过人的。
若是小恙,需要这般大动干戈么?
正德呕血晕厥,极有可能病得很重甚至不测的消息一传出去,整个京城顿时都沸腾了,各方势力都在做着准备,极为的紧张,各自存着不同的心思。
而毫无疑问,现在朝房中的这几位大臣,都是一些极为庞大的势力的领袖人物,至不济也是其中之灵魂。他们的举动,更是关联甚大,但是此刻这九个人的心中,却都是存着同一个念头!
皇上一定要安然无恙!
无论他们内心中是喜欢正德,还是厌恶正德,甚至是痛恨,巴不得这个皇帝早死早超生,心中都是做这般想。
无他,唯有二字——国本而已!
所谓国本,若是皇上健在的话,那便是皇上此人,而若是皇上不在了,就是太子。
这,乃是一个国家,一个皇朝的根本!
所谓国本。
国本有多重要?看看大明在正统朝和景泰朝的那一幕幕就知道了。
英宗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瓦剌所要巨额赎金,并且提出极为苛刻的条件,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汉人的皇帝,重过所有,所以为了皇帝,这些汉人定然是会舍得付出一切的。但是大明就是硬气,这些文官儿们也够硬气,直接另外立了一个皇帝!大明朝当时没乱,因为当时大明朝虽然没有太子,却是有一位监国,有皇帝的弟弟在,那位是皇位的唯一法理继承人,所以群臣们很容易就做出了选择。
而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