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警惕美国的第2次阴谋-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泉不得不妥协了。他已经指示日本金融厅研究新的措施,全额保护“结算性账户”的存款,避免引发连锁性破产案。
2003年,为了稳定金融体系,日本政府把出现问题的银行收为国有,作为银行改革措施之一。2003年5月,日本政府宣布对日本第5大银行Resona Holdings提供援助,Resona银行是2001年由大和银行(Daiwa Bank)和旭日银行(Asahi Bank)合并而成的,这家公司于5月17日公开承认其资本严重不足。在该消息公布后,日本政府表示将向这家银行注入大约170亿美元的公共资金,同时计划收购该银行的普通股,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华尔街日报》对此评论是:政府援助不是日本银行业的特效药。
没有人否认,日本银行业根本出路将是自由竞争而不是政府保护。但是,拥有巨额不良贷款的日本银行业,如果没有政府保护靠什么去竞争?
日本经济改革就这样陷于了一个怪圈:经济不景气使任何改革都难产,不改革经济将更加不景气。
日本金融界也在试图寻找出路。2002年4月份,在日本本土“存款限额保护”政策推出的同时,随着酝酿了两年之久的金融机构大合并的完成,持续了十年的机构撤退在中国达到了高峰。
2002年4月份,日资银行上海分行由巅峰时期的12家锐减至4家,有的则由分行降格为代表处。显然,这与欧美银行、台资银行大举抢滩登陆的举动显得格格不入。
继2000年上半年日本的金融界大刮重组之风以后,2002年以来,金融大重组再次掀起一个高潮。一是没有进入大的金融集团的银行开始重新寻找合并伙伴。大和银行和朝日银行已决定进行经营统合,明年秋天以前正式合并;属于三井家族的樱花银行与住友家族的住友银行合并成立了三井住友银行,东京、三菱银行也进行了合并;二是几大金融集团的内部重组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由日本兴业银行、富士银行、第一劝业银行合并而成的瑞穗集团在2000年4月统合为一个金融控股公司后,原来的三家大银行仍以独立法人身份开展业务,2002年4月1日,按服务对象和业务性质重新组织的两家银行正式成立,由三和、东海、东洋信托等三家银行合并组建而成的日本联合金融集团也在加速融合;三是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资本融合开始加速。瑞穗金融集团、UFJ金融集团、朝日银行为了在处理不良贷款的同时不降低资本充足率,在近期补充了近6000亿日元的资本金,其中50%—60%是通过大型生命保险公司入股解决的。与此同时,三井生命、住友生命等大型生命保险公司也通过让银行入股的方式,筹得了2600亿日元的资金充作自有资本。此外,保险公司之间的重组也在进行之中,明治生命和安田生命已于3月实行经营统合,计划两年后合并。
日本金融界的一系列合并势必导致世界金融集团排名再次发生重大变化。重组后的日本四大金融集团,全部进入英国银行家2001年全球十大排名。其中瑞穗金融集团总资产高达141万亿日元,跃居世界规模第一;UFJ控股集团总资产为103万亿日元,居世界第三;三井住友银行集团总资产万亿日元,名列世界第四;三菱东京金融集团总资产为68万亿日元,排名世界第七。四大金融集团的融资额占了日本的一半还多。
20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泡沫经济最厉害的时候,日本企业开始了一个“跨越太平洋”的运动,日经指数最高达到39000点时,日本的财阀们纷纷把他们的资产转移到太平洋沿岸,不仅在太平洋沿岸大肆建立各种营业网点,大肆扩张,更是因在美国购置不动产而闻名世界,他们甚至计划买下世贸大厦双子星座。
等到泡沫破灭后,他们却要花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裁员和撤并机构的任务。早在2001年合并之初,为了清理庞大的坏账,重振低迷的业务,日本三井住友银行就宣布,将关闭一半的分支机构,并在今后三年内进一步裁员。三井住友的具体计划是,截至2004年3月,日本三井住友银行将关闭180家分支机构,比原计划多出80%。与此同时,该银行还将裁减员工18%,比原计划多600名,其中总部的4000名员工将裁减40%,估计裁员将为该银行每年节约1000亿日元的成本。
2002年4月6日,日本政府又推出了旨在对不良债权进行最终处理的紧急经济对策。这项对策要求各大银行对截止到去年9月的万亿日元的不良债权必须在今后两年内处理完毕;对去年9月以后新出现的不良债权,则必须在今后三年内处理完毕。
为什么日本银行业的改革如此之难,难倒了那么多届政府?一般的解释是:在经济停滞的情况下,短期内任何改革都势必影响经济景气,令不景气的经济再度雪上加霜,这令几乎所有的有志于改革的日本首相都有投鼠忌器之惑,但真正的阻挠却是来自于财阀和利益相关的政客,激进的改革必将损害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日本银行业改革步履艰难,这与日本政府与银行的密切关系和日本的主银行制度相关。
在美国的管制下,日本虽然采纳了民主政体,但由于日本战后奉行赶超经济,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不仅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议员甚至可以命令银行向他的选区内企业发放贷款。日本的银行长期以来置于政府的保护之下,在《巴塞尔协议》之前,日本的银行自有资本比例一直很低,但储户不会担心银行的破产,因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银行破产,储户的损失也会由政府出面来承担。目前,控制日本经济的只是少数政客,而这些政客和日本各地的财阀保持着极为亲密的关系,他们和一些财阀共同构成既得利益者,阻挠着改革的推进,这就是政财两界高度合一的政府主导的体制。此外,日本地方政府对大多数的地方企业、中小企业,以及农民实行非常明确的保护政策,包括对它们破产的保护、对工人农民的福利以及终身雇佣制等。而这些企业,在政府的保护下已经失去了竞争力,尤其是长期以来维持的高成本、高福利的体系,使他们很难面对新的竞争。
日本长期以来形成的主银行体系使银行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主银行制度是日本特有的银企关系,其主要特征表现为:(1)主导借款企业的集资活动,一旦银行成为某企业的主导银行,那么该企业的融资需求主要由主导银行来帮助解决;(2)是客户企业的结算中心,客户企业通过将结算账户集中到主导银行等方式协助银行提高竞争力;(3)是客户企业的主要股东,银行与企业之间通过相互持股形式形成利益共同体;(4)向客户企业派驻董事,解决了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5)在企业业绩滑坡时,拥有实施救济的主导权。一旦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主银行不仅具有决定是否实施援助的主导权,而且还可将企业经营权转移到银行。
由于上述原因,日本政府、银行和企业形成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利益相关,荣辱与共。这是日本的经济结构性问题,也是日本银行业巨额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日本的财政投资与经济增长
 处于崩溃边缘的日本公共财政。
2001年3月8日,日本国会参议院的议员们又聚在一起讨论新一年的财政预算案,新财年财政预算金额高达万亿日元(约合6954亿美元),庞大的财政预算金额令议员们感到忧心忡忡。年过七旬的财务大臣宫泽喜一更是心急如焚,他警告说“政府现在的财务状况已近崩溃边缘。”日本庞大的财政赤字正威胁着脆弱的日本经济的观点几乎已是国际经济圈的共识,但此话从日本财经要员的口中冒出,震撼还是重量级的,“日本财政会否破产”再度成为金融市场的热门话题。
自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以来,日本政府不断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计划,使政府债务急剧增长。自1992年以来,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共推出了10个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但每次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经济没有起色,政府公债倒是翻了一番。截止2001年3月底时,政府公债已达到55000亿美元,几乎是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倍,这一比例在西方发达工业国中没有先例。如以美国作为参照系,美国联邦政府公债为34000亿美元,占GDP比例只有3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如果东京不能有效压抑公债,2005年日本政府公债就将增至国民生产总值的倍。
日本政府公债滚雪球般的上升趋势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2001年2月23日,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将日本主权公债债信等级由AAA…降至AA…。早在2000年11月,美国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就已降低了日本债信评估等级,并警告说将在近期继续下调。看空日本已成国际金融市场共识。
不断积累起来的庞大日本公债意味着日本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已告失败。
2002年度,日本的财政预算金额为兆(万亿)日元,但由于财政支出增加,2003年1月,小泉政府提出了2002/03财政年度追加3兆日元预算案,从而使截至3月31日的2002/03会计年度总预算上升至兆日元。
该追加预算案要求额外发行兆日元的公债,因实际的税收收入比预期的少兆日元。这就意味着日本2002年国债发行量超过30兆日元,日本财政再度陷入困境。
据日本《朝日新闻》2002年11月2日报道,年初小泉首相曾在阐述2002年财政运营目标时提出,要将本年度“国债发行数量严格控制在30兆日元的范围内”。然而,根据目前税收不足所作的财政估算看,不仅难以维持这一目标,而且突破这一目标也基本上已成定局。2002年度预计发行国债30兆日元是一个最低极限数额,但是事实上根据财务省9月底的实际税收来看,从4月至9月底的半年期内累计税收为兆日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因此,即使将法人税收部分也考虑在内,最终也将形成约2兆日元的税收亏欠。2002年预算税收兆日元,该预算收入是以比2001年度的实际税收兆日元低的基础上制定的。当税收不足而又不减少预算时,必须靠追加发行国债这样的借款方式来实现财政平衡。因此,无论如何终将要突破30兆日元的范围。
果不出其所料,在2003年1月,小泉政府就提出追加财政预算要求。小泉在对众议院预算委员会解释时说:“我们已经开始加速处理银行业的坏账,因为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我们坚决认为有必要采取这些财政措施。”在追加的财政支出中,兆日元将被用于就业和小企业支持方面,另外兆日元将被用于旨在激励小泉政府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公共项目开支,诸如城市地区复兴计划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不景气的状态中,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走出衰退的困境,长期大规模发行政府债券,导致政府债务像滚雪球似地越滚越大,最后到了无法收拾的境地,反而成为阻碍经济长期发展的一大包袱,这大概是日本政府当初没有预料到的后果。 
                  
 日本的通货紧缩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病人”就一直重病缠身,如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长达十多年的持续下跌,银行系统坏账如山、运转失灵,政府债务居高不下,物价持续下跌。在这些问题中,通货紧缩是困扰日本经济的最大难题之一。
自1999年以来,日本消费物价指数持续长时间下跌,截止到2002年8月,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已经连续35个月下降,持续的通货紧缩已严重威胁日本经济系统。
2002年,日本首相小泉要求政府和银行,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要制止通货紧缩。政府将实施总动员式的政策来解决通货紧缩问题,小泉同时要求日本央行采取更加有效的货币政策,尽快遏制通货紧缩,促使物价回升,以便摆脱持续萎缩的经济状况。
日本经济和财政委员会也认为,通货紧缩是日本经济的大敌,政府未能遏制物价长期下降的趋势。该委员会称: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需联合行动,阻止物价下跌,政府也将通货紧缩作为首要政策目标。
实际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经济就因物价不断下降而深受其苦,首先是股票价格下跌,然后土地价格也跟着下降,到后来商品和服务价格也持续下降,日本出现了典型的通货紧缩。
从1989年以来,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变化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参见图7…1。其中1994年和1995年出现负增长,1999年到2002年再度出现长时间的负增长。如果从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批发物价指数来看,则更能反映日本通货紧缩的状况。参见图7…2。日本长期通货紧缩严重打击了日本经济,20世纪90年代,美国和欧洲经济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时期,而日本经济却在这十年中长期陷入衰退之中。
图7…1日本1991一2002年的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率变化图
图7…2日本1990年一2000年的批发物价指数图 
                  
 塑造中国经济的国际新形象
 面对美、日等国的“###”,中国政府和各界应花大力气来研究“中国经济形象”的国际定位问题,还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为中国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针对“###”,中国应大力宣传中国经济贡献论和中国经济机遇论,让世界知道,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中国与世界的双赢。
1、中国经济贡献论
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贸易的增长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中国加入WTO,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全球的市场和资源来发展中国。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日益增长的投资市场和消费市场对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980年到2000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增长的贡献率为14%,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而位列第三的日本,其贡献率只有中国的一半,仅为7%。中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目前已跻身世界前三甲,不久将取代日本成为亚军。1980至2000年间,中国贸易和服务增长对世界贸易和服务增长的贡献率为,美国和日本的贡献率分别为和。世界银行的这些数据真实有力地证明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过程中,亚洲最大的经济体日本没能站出来稳定亚洲经济,让日元大幅度贬值,对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起推波助澜作用。而中国却勇敢站出来,克服重重困难,一直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采取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稳定了中国经济,同时也为经济危机中亚洲其他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中国从这些国家庞大的进口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复苏。
通过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中国向亚洲和世界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也是一个有能力负责任的大国。
自2001年以来,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经济出现衰退,欧洲经济也不景气,日本经济仍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迹象。而惟有中国经济仍保持高速增长,为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环境,同时也为世界大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投资机会。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是有重大贡献和积极影响的。
2001年8月2日出版的香港《远东经济评论》刊登的一篇题为《为亚洲经济增长注入动力》的文章说,从长远看,中国崛起为经济超级大国并不会威胁亚洲其他地方,相反,中国以其庞大的经济规模和不断增长的人均收入,将成为亚洲其它地区产品的市场和投资目的地,并将为亚太地区带来从未有过的繁荣景象,或许将会使该地区从外国直接投资中获得共同增长。
为驳斥国际上的“###”,还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中国应该组织相关机构对“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的贡献”这一课题进行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然后在国际媒体上进行广泛的宣传,让世界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的重大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对外贸易和外国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起越来越大作用的今天,我们高度重视媒体和宣传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我们要让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知道,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能为中国人带来好处,同时也在为世界经济创造机会,作出贡献。
在这一问题上,当初日本的做法存在一些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奇迹论”与“日本威胁论”充斥着美国媒体和欧洲媒体,日本当初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日本经济形象”对日本产生的影响,没有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应对欧美的媒体攻击,没有积极主动地宣传日本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没能在国际上建立良好的日本经济发展形象,以至于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