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是鶸-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周仲谋紧锣密鼓地开始动手做第一个这玩意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还没给自己的造物起名。“真是见鬼!居然还忘记了起名字!这玩意的原版叫做奥拉博得,或者说是奥拉鸟、奥拉战士。这样也简单了,这个玩意就叫卖即可鸟?真是难听到一逼的狗名字。啊哈!我有灵感了!叫魔力鸟!穆里尼奥教头。不好意思借用下你的外号。不过。。。。。。啊哈!对外就说这个是魔装机兵好了!”解决了名字的难题。周仲谋愉快地投入到了第一个型号的魔装机兵的制作中去了。
这个魔装机兵作为第一代实验品。采用的是相当保守的设计思路,魔力转换引擎选了个出力比较小的,而且人工肌肉与电子神经的结合也是用非常保守的限制能量传输的方案。飞行的装备则是采用了最为基础的电离推进剂来推进的喷射背包,为此还在机体的双肩安装了一对可以折叠的翅膀。而反重力的法阵布置在全机的重心——腹部部分,整台魔装机兵身高不过六米八,采用了人形的设计。
“唔。。。。。。第一种型号还是采用最容易获得的坚固甲壳——象甲虫的甲壳好了。”周仲谋一边说着,一边将软化剂涂在一块块的甲壳上,然后在车床的帮助下将一块块甲壳压制成合适的外形。接下来他将会用米莎的植物胶水将外甲与内部的人工肌肉结合起来。至于肌肉附着的骨架则是采用了稀有矿石打造的架子。不过为了制造方便,好像头部与手臂、腿部等部位的支撑结构还是采用了昆虫的外骨骼跟动物的内部骨架并行的方案,这样能够非常有效地降低制造的难度,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强化效果。
其实做这个很有趣,对周仲谋来说更加类似于做模型——而且还是一比一能用的模型,这可是高富帅才能做的事情。米莎也觉得很有趣,她的男人想做的事情她总是在支持,眼下使用的生物性胶水就是她特地催化了一些特别的植物分泌而出的,而且她也是动手制作外壳的一个重要帮手——不管怎么说,这台魔装机兵也表现了米莎那特别的审美爱好。“操作系统。。。。。唔。采用了动作跟踪随动操作方式。那么就要来一个接入口?采用多路神经刺入系统怎么样?还是采用直接插入脊髓?或者同步附着在体表的系统如何?”周仲谋看着眼前繁多的同步操作方案思考,最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用最简单的!”
于是乎就采用了一个最简单的附着体表随动的方式,但是为了比较精密地做动作,同时也有着刺入皮下神经系统的小肉刺的系统——实际上整个驾驶舱看上去十分之恶心,就是一团蠕动的肠子一样的玩意,把整个人吞入到里面。。。。。。但是这时候周仲谋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该如何进行视觉跟听觉之类的反馈?”
结果再度推翻重来,这一次原本恶心的驾驶舱被改了,改成了相对不那么恶心的样式。在一个非常合适的干燥度的柔软肉状座椅之内可以固定整个驾驶员,然后驾驶员的手臂、腰部跟腿部会被这些“肉”给套上,然后会有一些肉刺刺入皮下神经之内,然后驾驶员的背脊上会被一条蜈蚣一样的多节多刺组织给附着,然后这些刺会刺入脊髓与脑干部分,起到连接机体与驾驶员的重要作用——关于驾驶员魔力的输入不断激活转换引擎,还有操作机体仿佛驾驶员放大一样地做动作,最后则是机体所感觉到的触感、视觉与听觉都会被输入驾驶员的大脑进行处理,而一些比较重复与繁重的工作被魔装机兵的生物脑所接管,同时还会赋予驾驶员一种虚拟的飞行能力——就好像驾驶员变成了昆虫、鸟类或者飞龙那种会飞行的动物那样。最关键的是这一切还不疼。。。。。。
虽然设计是高度六米八的型号,但是周仲谋现在动手做的其实是一米多点的袖珍实验型号——因为驾驶员是一个自愿来帮忙的小精灵——这些小家伙的好奇心帮她们克服了恐惧感,充当了周仲谋的第一批试飞人员。而且小精灵本来就会飞,这样的话万一生物脑出现问题的话,起码小精灵们的小脑可以起到控制飞行的作用。
一比一的家伙也在做,周仲谋现在让这个小号的魔装机兵动起来,他让小精灵躺在了驾驶舱里。肉团如同设计的一样包住了小精灵,由于有着维生系统提供氧气所以不会窒息。“好了,现在启动下看看。”周仲谋按下了外部输入动力的开关——另一头是另外一个小精灵,第一次启动为了安全起见,将会由外部的小精灵输入魔力激活转换引擎,然后再会转移到内部的驾驶员提供魔力。
随着那奇特的头盔下红色的亮光亮起,有着褐色甲壳的魔装机兵袖珍型号就好象一头生物那样站了起来——动作极为流畅,就好象是一个放大的小精灵一样。“很好,不管怎么说。。。。。”周仲谋抬头看了看,“唔,没有日历。不过也无所谓了,今天就是雷米雷特岛黑色巨塔全新的开始!”(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一章 贝尔肯战争开始
小妖精似乎很开心,虽然它们自己本身就能飞。但是驾驶着魔装机兵的试验型号飞行并且用小小的魔力炮开枪打苍蝇还是一件让小妖精非常开心的事情——小小的枪与刀能发挥的力量比起它们自己可要强多了。小家伙驾驶着这台小魔装机兵不但打苍蝇,而且还用小小的魔力传导的刀子砍蝗虫以实验魔力斩跟魔力大斩的威力——当然结果是不但是蝗虫被砍死了,就连放着蝗虫的金属桌子也被一刀两断。。。。。。
“唔,看来是可以试试看做完这个一比一的试作机了。”周仲谋相当满意于小模型的效果,决定将一比一的魔装机兵给做出来。第一代的魔装机兵被赋予了一个001的代号,采用的飞行系统就是简单的电离喷射系统,推进的效果只能说一般,但是已经远远凌驾于飞空艇的机动能力了。只是受限于推进剂的存量,所以一次充满了推进剂之后也就是能持续飞行七百公里的距离,耗光所有的推进剂也就是飞一个小时罢了。不过由于有着魔力护罩的缘故,空气动力性能倒是蛮不错的,那些突出的尖角啥的倒也没造成什么乱子。
就在周仲谋快乐地做着一比一模型的时候,大陆上的局势已经风云变幻了——贝尔肯公国周边国家居然有志一同地对公国发起了进攻。这个出乎了公国首脑们的意外——这时候原本的首相突发疾病过世,上台的是一个有着王家血统的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叫格兰森。格兰森刚刚上台。还没有怎么控制这个国家来着。战争就开始了。周边国家选择时机相当不错。这个时候正好是贝尔肯公国将资源倾斜到浮空战舰上,而由于预算的压力不得不退役了一批旧式的陆地战舰,恰好就是这个时候出现了难得的战斗力上的空窗时期——就在这个时间点上贝尔肯公国引以为傲的陆地战舰舰队几乎没法凑出一个完整的战舰编队作为机动打击力量,公国的舰队数量在一个最低的低点。
这些国家原本互相之间也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存在的,但是这一次贝尔肯公国给他们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不得不联合起来发动攻击。要说贝尔肯公国一点准备也没有那是假话,但是这些国家纷纷乱乱的攻击反倒是起了一个掩人耳目的效果,错开的攻击打了贝尔肯公国一个东西支拙。战争既然已经开始。那么什么保留实力的想法都是愚蠢的——贝尔肯公国周边国家长期受到贝尔肯试图再度统一原帝国领土的威胁,那些天真而愚蠢的家伙早已经不存在了。
这场贝尔肯之战一开始就进入了波澜壮阔的**部分,与贝尔肯公国接壤的国家有五个,这五个国家除了南方的哈布斯堡王国是因为跟贝尔肯公国之间的国境线是崇山峻岭,是以不得不投入了山地步兵进行攻击以外,其他的四个国家都一口气地将正面堆上了所有手头能用的陆地战舰舰队。得益于临近贝尔肯公国的缘故,这几个国家在压力之下同样在陆地战舰的技术与工业生产线上有着自己的优势,同样也是位于大陆最先进技术国贝尔肯公国之后的第二梯队,与第一梯队的贝尔肯公国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基本上属于“啥!你贝尔肯有这种东西了?那老子咬咬牙也能搞!”原本新型陆地战舰的出现就没有出乎这几个国家的意外——他们也就差临门一脚了。但是浮空战舰的出现则是意味着贝尔肯公国完全将他们抛在了远远的后方,这帮家伙连这个浮空战舰是如何浮在空中的也只有一个最简陋的估计——反重力法阵。但是要将如此大的东西浮在空中,所需要的技术跟能量这些国家根本想不出该如何解决。。。。。。
四个国家加在一起。陆地战舰在数量上绝对比贝尔肯公国要多,说起来原本公国单独都是随便碾压任何一个国家,就是两个一起上也有质量上的优势,但是四个一起来实在是搞不定——原本这些国家都有着矛盾,公国完全可以拉一派打一派,没想到这一次五个国家联合了。虽然公国有着质量上的相对优势,但是数量上的劣势使得他们在开战之后一周就丢掉了边境地区,挺近最远的弗兰王国都已经向着贝尔肯公国腹地挺近了一百公里之远。
虽然丢掉了五分之一的国土,损失了三分之一的陆地战舰与配属的士兵,但是贝尔肯公国现在总算是稳定了战线,最起码不会一天就丢掉几座城市了。而且位于海岸线的工业区现在玩命地投入转产,而国内的民心也在一再地爱国宣传之下被鼓舞了起来,大量的青壮年入伍,弥补了原本的人力损失,但是新的陆地战舰还需要时间来生产,所以他们目前是无力发起反击的。而那五个国家除了哈布斯堡王国之外,也纷纷地进入了全国总动员的境地,大量的青壮年被征召入伍,工厂里三班倒地开始生产武器与战舰,同样也有很多贵族子弟自愿从军,充当军官阶层,几个国家也投入了全部的力量,准备给贝尔肯公国决定性的一击——起码在他们的浮空战舰成型之前必须给贝尔肯公国决定性的打击。
格兰森首相临危受命,原本只不过是过度首相的他在这段时间里表现的相当不错——冷酷地签发一道道让军队死守拖时间的命令,然后强行烧毁炸毁后方的城市、交通线以延缓敌人的推进,用强硬的命令让国内的工厂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投入军工生产——当然最严厉的命令是保障了浮空战舰的一切需要,在眼下贝尔肯公国已经完成了首批的三条浮空战舰的建造。
这三条战舰体积都不大,比起最大的陆地战舰那是相差甚远。紧急建造完毕的它们甚至没有完成试航与内部装饰就被编入了新的机动打击部队,三条长达一百余米,只能说是巡洋舰的浮空战舰带着加强的老兵们进行着严酷的训练,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战斗力,为下一步的防御战提供战斗力。
入侵贝尔肯的消息传到周仲谋这里的时候已经是战争开始之后的第三天了,而当战局稍微稳定的时候都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了。周仲谋甚至放缓了第一台魔装机兵的制作工作,专注于收集各种各样的战争情报。这家伙用一种看戏的心态关注着这一切。关于魔装机兵也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周仲谋终于初步地研发出了仿生的飞行设备,可惜现在还太复杂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二章 浮空战舰
新型的飞行装置由两块拼合的甲壳与两对透明的带有筋脉的膜翼组成,一如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的昆虫那样,主要的动力引导与控制部分就位于坚硬的甲壳里,而两对膜翅其实远比肉眼看上去的要坚固得多,它们起到了加速与控制方向的作用——在魔力传导入翅膀上的筋脉的时候。目前这套装置的制作相当麻烦,效率相当低,在没有解决快速制作的情况下周仲谋并不想在第一代的魔装机兵上装备这个玩意。
第一代的魔装机兵站立高度差不多六米八左右,外形确实有点像是某种昆虫,有着外骨骼包覆的细长手臂跟大腿,就好像一根根棒子骨那样——虽然这个棒子骨粗了点,但是也没有粗到变成全包覆铠甲那样。这些外骨骼的表面并不光洁,虽然有一层蜡质一样的表层,但是看上去还是相当的粗糙,在关节部分以及外壳的缝隙里可以看见红色的肌肉,这些条索状的肌肉给了魔装机兵超凡的力量与敏捷。在魔力转换引擎跟随动操控系统双重控制之下,这个东西可以说变成了一种中二专用的战斗兵器——“只要你有无限的热血无限地爆发!那么你就能超神!哈哈哈哈!”周仲谋看着自己的造物嘿嘿笑着,当然他知道如果无限暴血下去唯一的结果就是炉心融蚀,超过限量的魔力能量将整个魔装机兵化为一块热腾腾的鲜肉最后啪地一声爆掉。但是在那个之前,一般正常的中二应该已经脑溢血挂了。
第一代的魔装机兵背后只有一上一下两个并联的喷口,这些喷口跟它们其他的身体部分不一样。完全呈现了一种非生命形态的金属结构。而这两个能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转动的喷口就是周仲谋为它们所搭载的很可能再也没有后续产品的电磁喷射引擎。这些魔装机兵的腰间都统一地挂着一柄战斧。一柄单手的带着尖刃的战斧。这把斧子的斧柄延伸过去变阔跟斧刃是一体的,而这个就是这种魔装机兵最为厉害的近战格斗武器。而在这些机兵的手背部的手腕部分则是有着一根露出一点点的管子,其实它的整条小臂的背部就埋藏着一门晶体炮,这左右各一门的魔力晶体炮口径在五十毫米,能够发射威力相当不错的魔力炮。机体的平衡能力与重复动作基本都交给了生物脑来处理,驾驶员能专注于战斗之上。被选择出来的第一批驾驶员就是那些年纪大约在十**岁的人类少年——这帮驾驶员的魔力指数都在平均线之上,而经过这些时候的统治也算是认同周仲谋的统治的那一批少年。至于周仲谋的铁杆——龙人族来说,这些机体还不太适合——由于出力上限较低的缘故。他们比人类更容易达到上限从而啪地一声爆掉。虽然周仲谋还真没试验过,但是他也不想这种在理论计算上的可能性在眼前变成现实。“你们会有更好的机体,相信我。”其实龙人根本无需这种话来安慰。这帮家伙看着他们的头目能造出这种东西早已经五体投地了。
这一个型号的魔装机兵还不能算是一种成功的量产兵器——因为采用了生物材料以至于每一台出产的魔装机兵都跟其他的同型号魔装机兵有着差异,好在这帮机兵能够通用的设备也就是外部装甲跟背部喷射引擎以及手里的那把战斧,而这些除了外部装甲之外都是金属造物可以做的一致。其他的结构由于这帮家伙都是半生物体的缘故,所以倒也没什么需要一直进行修理维护的要求,所以不通用也就不通用吧。只是每一台的调制数据都有着微小的差异让驾驶员也变成了通常都比较习惯于第一次配备的那台魔装机兵——这就变成了不是专用机的专用量产机。。。。。。不过基本上这些东西的出力都在一定的范围内浮动,所以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也基本上就在一个水准。001型魔装机兵的生产效率其实很不错,在能够保证人工肌肉的增殖以及外部支撑装甲壳的供应情况下,一个月能够生产十五台——这还是黑色巨塔只有一条生产线而且龙人工匠们的技术还不熟练的缘故。魔装机兵的工厂被放在了那个造陆地战舰的大工厂里。陆地战舰的设计跟制造一早已经停下来了——一开始是没有技术能力,然后是贝尔肯公国新型陆地战舰的出现跟浮空战舰的泄露让周仲谋彻底熄了制造陆地战舰的心。
驾驶员们或者说“骑士”们还需要进行磨合与训练。不过魔装机兵的操纵确实颇为简单——植入神经的那些操控系统让操纵魔装机兵变成了操纵自己的**,从某种意义上比起操作自己的**还要更加简单一点。很多没法做出来的机动斩杀以及强力格斗动作都可以梦想成真。发挥战斗力除了技术之外就剩下了中二程度的爆发了。现在的黑色巨塔以及有了三十台的魔装机兵,周仲谋让这帮家伙自己练习,而他的精力放在了魔力转换引擎的新用途以及开发第二代魔装机兵的上面。至于大陆形势么——贝尔肯公国现在已经开始了防御战,战场就在首都柏林外围的筑垒地域,贝尔肯公国的首都柏林并不是在国家的中心地带,由于历史的缘故,原贝尔肯帝国首都柏林在帝国被分裂成了多个国家然后成为贝尔肯公国首都之后。本来在帝国中央的柏林变得相当靠近贝尔肯公国的西南部边境,而贝尔肯公国在多年的建设之中也已经将工业的重心转移到了柏林以北直到海岸线的广大地域之中。
而现在柏林西南一百二十公里处的筑垒地域以及城镇地区就成了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