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走近钱学森-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目录
001 小引:形形色色的评价
  冲破罗网
  002 美国要给钱学森授奖
  003 火箭专家返回红色中国
  007 “怀疑的乌云扫过我的头上”
  013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016 中国“原子弹主将”幸运漏网
  018 托运的行李被细细“研究”
  020 牢狱之灾突然降临
  023 四面八方的声援
  026 被监控的生活是痛苦的
  029 在工程控制论中闪光
  030 中美在日内瓦的较量
  034 躲过特工寄出至关重要的信
  039 头等舱的故事
  041 菲律宾华侨的信与合众社的评论
  华丽家族
  046 杭州方谷园大宅门
  053 钱家祖辈乃丝行大亨
  056 作为教育家的钱均夫
  061 父亲是第一位老师
  064 打下“基础的基础”
  068 17位深刻影响钱学森的人
  074 跨进交通大学校门
  079 伤寒突然袭来
  083 请求老师扣分的故事
  086 从地上跑的到天上飞的
  090 进京赶考
  094 在“二王”的指导下
  美国深造
  098 横渡太平洋
  101 戴上硕士方尖帽
  103 钱学森的“影子”
  106 冯·卡门的传奇人生
  110 在冯·卡门麾下
  111 冯·卡门访华受到高规格接待
  113 “卡门…钱近似公式”
  115 加盟“火箭俱乐部”
  120 “约翰·狄克”之谜
  123 罗斯福总统关注研制火箭
  126 “卐”旗下的秘密火箭
  128 “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诞生
  火箭专家
  134 进入五角大楼
  139 神秘的“回形针行动”
  143 以美军上校身份飞赴德国
  146 三代空气动力学家的会晤
  149 提审德国“火箭之王”
  153 重返麻省理工学院
  156 双喜临门的1947
  158 “内定”交通大学校长
  160 从干女儿到儿媳
  168 “声震屋瓦”的女高音歌唱家
  174 良缘天成 佳话传世
  177 再度来到加州理工学院
  179 “北方当局”的召唤
  一将难求
  184 “钱先生,请坐车”
  191 陈赓大将专程飞往哈尔滨
  195 在大和旅馆密谈导弹
  199 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关注
  202 与将军们研究导弹
  203 北京刮起“钱学森旋风”
  207 毛泽东要钱学森坐在他身边
  209 叶剑英的宴请与周恩来的看重
  212 中央决策研制导弹
  215 公开的身份——力学家
  219 聂帅挂帅“两弹”
  223 “黄带子坟”的绝密研究院
  225 关于“中将”军衔的传说
  230 满洲里车站的庞然大物
  232 苏联导弹成了中国的“过继儿子”
  235 “响尾蛇”与“萨姆”导弹的较量
  239 庄严的入党时刻
  242 讲坛上的风采
  两弹一星
  248 “1059”导弹的诞生
  250 “争气弹”终于飞上天
  257 “失败是成功之母”
  260 钱学森“失踪”
  263 “黑寡妇”的穷途末路
  267 中国放了“大炮仗”
  272 “邱小姐”与导弹结合
  279 对苏联卫星发表长篇评论
  282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287 探空火箭从上海起飞
  289 启用年轻人挑起研制卫星的大梁
  295 “武力保护”钱学森
  298 中国卫星终于飞上太空
  梦圆飞天
  304 “把载人航天的锣鼓敲起来”
  308 中国小狗飞上天
  312 曙光号飞船搁浅
  317 毛泽东在病中记起钱学森
  320 飞船与航天飞机之争
  326 力荐王永志挂航天之帅
  金色晚年
  330 第三大贡献
  337 三次激动与三笑
  339 亲手剪报
  342 “铁杆”广播迷
  344 钱学森写信
  348 深情关注沙产业
  350 从美国归来的“宝贝”
  352 “钱永健旋风”
  355 丰硕的人生秋天
  362 万众送别科学巨星
  366 后记
   。 想看书来

小引:形形色色的评价(1)
记得,一位雕塑家朋友告诉我,他在雕刻人像之前,总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被雕刻的人,因为人是立体的,而铜像同样也是立体的。
  其实,写一部传记,也就是用文字在纸上“雕刻”出一尊“铜像”,同样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传主。在细细向你介绍本书的主人公——钱学森之前,我先罗列各色人等对他的形形色色的评价,使你对他有一个多角度的立体的了解——
  导师冯·卡门曾这样评价钱学森:
  我们的朋友钱学森,是1945年我向美国空军科学顾问组推荐的专家之一。他是当时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流火箭专家,后来成了世界闻名的新闻人物。
  钱学森作为加州理工学院火箭小组的*,曾在二次大战期间对美国火箭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他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天才,他的工作大大促进了高速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科学的发展。
  钱的这种天资是我不常遇到的。
  我发现他非常富有想象力,他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
  人们都这样说,似乎是我发现了钱学森,其实,是钱学森发现了我。
  美国专栏作家米尔顿·维奥斯特曾这样写道:
  冯·卡门是空气动力学领域里独一无二的大师,而钱(学森)的名望仅在他一人之下,钱是冯·卡门雄心壮志与事业的继承者。
  钱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的一颗明亮的星。
  美国海军次长丹·金贝尔评价钱学森说:
  无论在哪里,他都值五个师。
  一位美国专栏作家这样评论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
  工程师偏重于实践,解决具体问题,不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数学家则擅长理论分析,却不善于从一般到个别去解决实际问题。钱学森则集两个优势于一身,高超地将两只轮子装到一辆战车上,碾出了工程控制论研究的一条新途径……
  1980年5月20日合众国际社记者罗伯特·克莱伯的题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一文指出:金贝尔对钱学森博士才能的高度评价,已经被1955年钱获准离开美国回国以来的事实所证明。正是因为有了钱学森,中国才在1970年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现在,由他负责研究的火箭,正使中国成为同苏联、美国一样能把核弹头发射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国家。
  美国火箭专家克拉克()说:
  *的归国学人当中,无人重要性能出钱学森其右。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蒂夫(Guyford Stever)教授以为:
  他(引者注:指钱学森)在美国的成绩很好,但不足以令人折服。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贡献才真正了不起。
  1957年郭沫若发表在《文汇报》的一首七言《赠钱学森》诗,这样写道:
  大火无心云外流,登楼几见月当头。
  太平洋上风涛险,西子湖中景色幽。
  突破藩篱归故国,参加规划献宏猷。
  从兹十二年间事,跨舰相期星际游。
  钱学森夫人蒋英对丈夫的评价是:
  他是一位把祖国、民族利益和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人,说得上是一位精忠报国、富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
  钱学森的学生、院士、国务委员宋健这么评价老师:
  钱老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钱学森的学生范良藻这么评价老师:
  钱学森先生的治学之道就是会看方向、出点子,为国为民,想人之不敢想,言人之不敢言,为人之不敢为,超前意识,浑然一体。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与其说我是物理学家,不如说我是哲学家。”先生的治学之道,是以*列宁主义哲学为指导。科学和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科学上的所有认知都必须接受科学实验的检验,哲学可以指导科学,但绝不可以取代科学;不懂哲学的科学家是渺小的,同样,不懂科学的哲学家也是渺小的。

小引:形形色色的评价(2)
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克拉克(Arthur C。 Clarke)在长篇小说《2010年,太空漫步(第二集)》(2010:Odyssey (2))中,把一艘中国太空船命名为“钱学森号”。
  1991年10月1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科学家”荣誉称号的命令,指出:
  国务院、中央军委号召广大科学工作者向钱学森同志学习,学习他崇高的民族气节、严谨的科学态度、朴实的工作作风。像他那样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科研工作;像他那样勤勤恳恳,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为发展和繁荣我国科技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2001年9月24日,原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张劲夫在回忆文章中这样评价钱学森:
  从钱学森在美国和他回国以后的经历中,不难看出钱学森同志的政治品质和治学品质同样高尚。事实证明钱学森同志是我党难得的政治上成熟的战略科学家,中国人民忠诚的儿子。我冒昧地将他的品德和精神概括为“钱学森精神”,殷切地期望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以钱学森同志为榜样,向钱学森同志学习。如果在我们年轻一代中,能涌现出许多位“钱学森”,那对推动我国今后科技事业的发展,对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将是意义深远的。若然,我这名在科技战线战斗过的老人将十分欣慰。
  2001年12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钱学森星”命名大会上说:
  钱学森院士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惟一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既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始终将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2003年10月15日、16日进行了一次电话抽样调查,谁是“中国首席科学家”?结果钱学森以%的提名率成为民选的“中国首席科学家”,第二位是华罗庚(%),第三位是袁隆平(%)。
  2007年,当钱学森被评为当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是: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009年3月28日晚,“世界因你而美丽——200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北京大学举行,钱学森获“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大奖”。组委会指出:
  已近98岁高龄的钱学森先生,是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科学的奠基人、中华知识分子的优秀典范,曾经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荣誉称号。钱学森先生作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精心组织攻关会战,为“两弹一星”事业的成功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钱老仍然关心国家建设,关注科技发展,为经济、科技、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
  钱老一生默默治学,成就无数,荣誉如海。但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他所选择的,既是一个科学家的最高职责,也是一个炎黄子孙的最高使命。他一生的经历和成就,在中国的国家史、华人的民族史和人类的世界史上,同时留下了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来路。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先行人,他不仅是知识的宝藏、科学的旗帜,而且是民族的脊梁、全球华人的典范,他向世界展示了华人的风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之际,钱学森先生荣获此项“世界因你而美丽——2008影响世界华人大奖”之“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大奖”,既是实至名归,也是全球华人的众望所归。
  

美国要给钱学森授奖
1985年初,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基沃思博士访华,会晤了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基沃思知道宋健乃钱学森高足,郑重其事地请他向钱学森转达:美国政府准备授予钱学森博士美国科学和工程领域的最高荣誉——美国国家科学奖。
  基沃思特别说明道:“美国国家科学奖是美国许多本土科学家穷其一生而不可得的国家最高荣誉。”“美国国家科学奖的授奖仪式通常在白宫举行。如果钱学森博士去美国接受这项荣誉,我不能保证总统一定出席,但我可以保证,至少副总统一定会出席,并亲自给他颁奖。”
  基沃思还说,如果钱学森博士愿意去美国,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工程院院士的称号是没有问题的。
  基沃思说明美国政府邀请钱学森的原因,“钱学森博士在美国学习、工作了20年,为美国科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麦卡锡主义曾给了他不公正的待遇,所以这一次美国政府郑重邀请钱学森访问美国,并由美国政府和有关学术机构表彰他对科学的重要贡献。”
  基沃思还说,如果钱学森博士不愿意去美国领奖,美国可以派美国科学院院长普雷斯来中国授予钱学森美国国家科学奖。
  当时,74岁的钱学森身体硬朗,耳聪目明,飞一趟美国不在话下。此后的两年——1987年3月22日,钱学森以中国科协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应皇家学会邀请访问英国,还在伦敦谈笑风生,为中国留英学生作了一次题为《建国百年之际,中国必然强盛》的报告。
  为了给基沃思一个明确的答复,国防科工委、国家科委和外交部一起给国务院写了一份请示件,并抄送钱学森,听取钱学森本人意见。钱学森毫不含糊地答复:“这是美国佬耍滑头,我不会上当。当年我离开美国,是被驱逐(deport)出境的,按美国法律规定,我是不能再去美国的。美国政府如果不公开给我*,今生今世绝不再踏上美国国土。”
  钱学森还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
  钱学森所说的“当年我离开美国,是被驱逐(deport)出境的”是怎么回事?基沃思所说的“麦卡锡主义曾给了他不公正的待遇”又是怎么回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火箭专家返回红色中国(1)
时间的钟摆缓缓地从太平洋此岸的中国,甩向彼岸的美国,然后又从美国摆回中国。这一来一回,从1935年至1955年,整整花费了20个春秋。
  1955年10月9日,新华社从广州发出的电讯《钱学森到达广州》,是钱学森归国之后的第一篇报道。电讯中称钱学森是“从美国归来的著名的中国科学家”,用了这么一段简短的文字,首次向中国广大读者介绍钱学森从1935年至1955年在美国的经历:
  钱学森在1935年去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得到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曾历任这个学校的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务,1949年起,他是这个学校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钱学森离美返国时,曾被美国当局留难并非法逮捕,并拘禁了15天以后才给予释放。但此后钱学森便一直被禁止离开美国。当钱学森在今年9月17日和他夫人以及物理学家李正武博士夫妇等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离开洛杉矶回国时,美国移民局和联邦调查局监视着他的离开。
  跟钱学森一起回到中国的,有他的夫人、歌唱家蒋英以及七岁的儿子钱永刚、五岁的女儿钱永真。
  钱学森回国所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President Cleveland)邮船,是一艘客货两用轮船,同时兼营邮政业务,所以被称为邮轮。“克利夫兰总统号”是来往于中美之间的邮轮之一,由于许多中国名人乘坐过这艘邮轮,诸如胡适、张爱玲、李小龙以及科学家华罗庚、郭永怀、朱光亚等等,使这艘邮轮留存在中国人的记忆之中。钱学森所乘坐的是第60个航次。
  身为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的钱学森,住在洛杉矶的帕萨迪纳市(Pasadena)校区。帕萨迪纳市位于洛杉矶市东北方约十英里处。通常,洛杉矶有着洛杉矶市与大洛杉矶之别:所谓洛杉矶市,即City of Los Angeles,简称,是美国第二大城市,拥有近400万人口。所谓大洛杉矶,是指大洛杉矶地区,包括洛杉矶县、奥兰治县、河滨县等5个郡131个城市,帕萨迪纳市就是其中一个城市。帕萨迪纳市闻名于世,是因为加州理工学院坐落在这座小城。小城居民中的很多人在加州理工学院工作。
  “克利夫兰总统号”始发地为旧金山,途经洛杉矶,然后经停夏威夷的檀香山、日本横滨、菲律宾马尼拉,最后到达香港九龙,整个航程为21天。钱学森离开洛杉矶那天,当地出版的《帕萨迪纳晨报》上印着特大字号的通栏标题——《火箭专家钱学森今天返回红色中国!》。这下子,使钱学森成了新闻人物,不仅方方面面的朋友前来送别钱学森,而且众多记者赶往码头采访钱学森。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在9月17日虽然并没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