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树供"的传说-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
一
在北京城内一处可以看到明、清代钟楼、鼓楼古建筑物的地方,一条僻静的勉强可以容小轿车会车的街道,一座青砖灰顶的四层楼座落在其间。少外装饰的老楼不显山露水地溶入周围青砖黛瓦的旧民居群中,仅仅是房高了些,以修旧如旧装修原则令簇新的老式砖墙、门窗带给人们历史的回忆。这就是刚刚完成建社四十九周年活动的“园林出版社”社址。
“园林出版社”为国家级的新闻出版单位,按行业分类承担出版林业、园艺、环境工程方面图书、刊物的新闻出版机构。历经多年机构改革的新闻出版业,经历了由事业单位到实施企业化管理,再到自负羸亏企业化管理模式的一系列改革。如今引进了岗位竞争机制实行全员聘任,也因此带来全社上下呈现全新的面貌,各编辑室实行承包经营机制。走进办公楼,各偏辑部内的办公设施和办公人员都是全新的、年轻的,从他们专注、繁忙的工作状态,可以感受到出版行业间、各工作部门和职场个人间那种不见烟火却动荡激烈的竞争氛围。
建造于五十年代未的六层砖结构的老式楼,宽宽大大的楼道内空无一人,红白相间色的水磨石地仍然光亮平整,白白的墙壁和木质本色的墙裙,深棕色的各科室房门紧闭,整座建筑内静寂无声。唯有从二楼会议室微开的门缝传出清晰的讲话声,话音因楼道的回声而扩大,更显宏亮。从语音抑扬顿挫并不时伴有长语句的接连传出:“中国先哲老子的至理名言:“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讲的是以火和土制成的器皿,有用的不是壁,而是里边的“无”即里面的空间,这才是器具的有用之处。盆钵的形式与功能最为典型,盆景盆钵己形成独特价值与审美取向的器具文化。在这盆钵有用的空间,以植物、山石以及配件等的造景,承载着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表达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更有将这种传统文化传播,让世人分享的意味。所以我们出版这部盆景书的内容要经典、形式要精美,绝然没有为编书而编书,这是这个时期特别是对中国盆景不甚了解人们的需要……”可以感受到讲话者此刻澎湃的激情,甚至是有点亢奋,这样的高调宏声平日已少听闻,迥然不同于会议室往常不急不燥平和的发言、八股样的官腔。会场上因讲演人激昂的讲话,营造出的激动人心的氛围,从围桌端坐的十几位听众洗耳恭听的神情,可以看出编辑们和社里领导对演讲者和他所讲内容的认同。当然对社里的外来办事人或其它编辑室的人们,可能对传出的这些激昂话语有些摸不到头脑,甚至会以为在演讲哲学或在演讲历史、文学,园林出版社可是自然科学出版社呀!
在座的人群中有出版社总编、副总编,有园艺编辑室的编辑们,还有发行、策划以及财务人员。这是园艺偏辑部的例会,每次有大型书藉的出版总要开几次这样的论证研讨会,来听取部门领导和各位同仁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报社总编室拍板决定该书出版与否。如军队战前的作战参谋会一样,出版业的形势就是每本书出版就是一次出击要确保成功,因为企业化的性质,经济承包的责任,令社里领导和责任编辑都有输不起的意识,也就是不能赔钱才是硬道理。会议桌前方的投影幕布上播放着各式各样的图片和文字,画面多是各种款式的盆景,一种栽种在陶或瓷制盆钵中的树木或山石,一种立体的活的视觉艺术品。今天宣讲大型出版物《当代盆景艺术》策划方案的是余启明高级编辑,大家都尊称其余老,今年整五十九岁,全社里是最高龄的,来社里己有三十年,也是资格最老的。
此刻正在宣讲完出版物策划书的他在讲台前忙碌着。他身板挺直,多年一贯的老打扮,白衬衫深色裤子,老式却一尘不染的皮鞋。较时尚有明显距离的老款式衬衫内依稀可见的背心,己被淘汰少有人穿的跨栏背心,俗称“三块肉”式的。在上世纪中期男人们夏天非正式场合的基本服饰,而今商店已无销售,地摊上还能淘翻到。面对业内同仁余老言慎却富有激情地讲演着自己准备充份的策划书,从中可见他踌躇满志的肺腑之言,掷地有声的话语显示着坚定的信念,让大家为之感动。听众们虽然各自思考的角度不同,却同样的专注:社领导在思考它的社会影响力;专业编辑们在揣测其学术价值;图书策划则在捉磨着书的装贞形式;发行人员则在掂量着书的价格及上市的时间档期……在余老身旁随他同样忙碌着的是其助手,助理编辑刘晓,一个个子瘦高,戴黑色框近视镜、衣着一向整洁,斯斯文文的小伙子,也是园艺编辑部最年青的人,他自北京林业大学园艺系毕业后来出版社己有近六个年头。
会议结束,两人收拾整理着讲台,然后俩人捧着报告材料,随着鱼贯而出的人们最后走出会议室。从他俩双双喜上眉梢的笑容可以看出:报告会很成功。社领导、编辑部同仁对拟编撰的这部盆景巨著出版策划方案,一次论证基本就通过审评,确是不同凡响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对该书的出版,社里上下一致看好,而且对园艺编辑部年度任务的完成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如今业内对出版物的审评标准是:一部好书,首先要有卖点,要有市场,要应时,还要符合行业指导方向。此书的出版恰恰是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关于旨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进步的应时之作,在中国盆景界提出的“重塑盆景强国”号召的时机,该书为配合政策宣传,推动艺术发展和全面提升中国盆景世界地位的举措。“哈哈,该我们选题撞上了,运气好。”刘晓心里美滋滋的,其实他根本不知,余老为这书的出版已铆劲足足地准备有两年了。
(北京胡同街景) 。。
二
今天的园林行业主管部门领导人和国内盆景界人士都有这样的共识:上世纪中期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文化革命”使我们的各文化艺术门类当然也包括盆景艺术都受到了“史无前例”的重创,在打倒“香花毒草”的日子,使全国各地众多的盆景园都遭受到灭顶之灾,或遭破坏或被荒疏,那时候甚至百年树桩都当柴火烧了。然而就在我们毁灭优秀传统东西,各艺术门类陷入浑浑噩噩的那段日子,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地区国家的盆景,也就是被他们称之为:“盆栽”的绿色艺术却在悄然崛起。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盆景事业蓬勃发展,如今从一些国际性或地区的盆栽展览上观看他们的制作技术水平,用国内盆景界权威人士的话讲是:有与中国乒乓球队在国外相似的境遇,现在各国各地高手如林,在盆栽的制作、养护方面与国内水平已相差无几。中国盆景界提出“重塑中国盆景强国”的口号,正是这种大背景下的产物。
作为从事园艺出版文字工作己有二十多年,有厚实文学功底的高级编辑余启明先生,却注意到在“重塑”口号提出的不久又有新的提法,宣传口号修订变更为:“重振中国盆景雄风”。在中国盆景界的圈内,大多数的人士可能没有太多么介意口号修改。仅几个字的变动,大概意思相同。余启明却从其中察觉到上边的政策决策者对此事的重视程度和行文的慎重,更是看到现在领导层工作严谨、务实作凤的表现。在余启明看来:“重塑”与“重振”两词意大有不同,区别在于“重振”是在己基础上的复兴,而“重塑”则强调重新创造,其中包括形式与内容诸多方面的再次塑造的内涵。“重振”说的是恢复盆景的历史“雄风”,雄风是什么,一种气势而己。而“重塑”强调的是建立盆景“强国”,强国的概念是国际地位,标准则以质以量化界定?其时间性……
更重要的是在外来文化不断融入的今天,在盆景圈内涌现并大有在全国各地方泛滥之势的风气,一种被余启明在多种场合斥为:“亲日刮台风”的创作现象。即一味地仿效日本和台湾地区盆景,对树桩过度蟠扎,造型扭曲,造型极端有失自然态势的技法;包括一味地“克隆”欧美的东西;事实也说明中国盆景目前尚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展评获奖的结果,促成业内过于注重眼前的“明星”效果与经济效益,忽视可持续发展引导艺术进步和忽视文化本质的倾向。今天中国盆景人有些盲目地追风,追捧外来园艺技法与文化,削弱自身的艺术活力与贬低传统的审美价值现象出现。余启明最明了:眼前人们所说欧美盆栽的进步,多半指的是他们盆景制作与养护方面的科技手段应用,包括利用工具、器具、药物、生长素等方面的技术先进条件下的树桩制作,或许是今天的人们过多地注重科学技术手段的原故。并以这样的评价标准和纯技术含量去比较、评价中国盆景现状态,并由此引发出“重塑盆景强国地位”这样的口号和结论。
这样的认识和宣传口径基于对中国盆景现状的过度焦虑,演变为一种来自西方盆景科技效果被扩大化的压力,其实就问题的实质而言完全是一种误会,余启明确确实实地这样认为。原因这些人是被国外作品中过高的技术含量所遮目,过于敏感的神经造成“目障”,甚至看不到中国盆景艺术的“根”,也就是它的生长、生存和传承的基础包括:文化理念、艺术理论、创作技艺这一切一切中国盆景特有的东西,都仍留在中国,留在华夏大地上。
谙熟盆景艺术之道,精通中国盆景文化历史的资深编辑余启明先生心中非常地明确:上世纪中期发生在中国大陆的那场文化灾难,对于中国的各传统文化艺术之林,就如同遭遇一场强劲森林大火的浩劫,让曾经的文化艺术百花园一下子变成过火的山野,一派荒废颓败,曾经万物滋生,枝叶繁茂的“树林”涂炭般地东倒西歪伏倒在地,先期的风貌全非、呈现一派荒疏、凄楚的景象。仿佛未日到来的大地在来年春风吹过后,就会在烧枯的树干处、树根处长出新的枝条,在枝桠处、在枝杈间滋长出新芽,长出新叶和花蕾。这一切的复苏,都是因为深埋沃土中树根的顽强生命力,承受着火灾的涂炭与严冬的冷酷并默默地忍耐着。等到春天万物滋生到来时,生物充沛的生机令新的生命顽强地破土而出,新生命冲开焦枯的树皮而显露,这所有都源大自然的神力。更何况发源于华夏大地,有千余年文化传承历史的中国盆景艺术,其艺术的根已经深植在这块土地,历经了历史上各样的自然灾害与诸多朝代的更迭与历史的浮沉,这区区一场十年的“祸与灾”,奈何不了这深植于中华民族沃土有千余年历史的国粹艺术。
三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政治变故和丰富而严酷的生活阅历,练就了余老这一代人异乎寻常的政治敏感性,他们有意无意地对任何社会迹象,都要作更深层面追究的习惯性思维。 “重塑强国”与“重振雄风”貌似相同口号的修正,让他看到这表面文字变化背后所反映出指导思想的微妙变化,同时也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学术研究应运而生的机遇。自己临退休前能够完成一件深埋内心的愿望:编部大部头全面介绍原创性中国盆景的著作,也就是通过这书向中外盆景界向社会各界推介近年来自己对古老中国盆景艺术一些新的认识;对中外盆景文化撞击的新见地和对艺术文化本质深入的理性探索。这样的认识归于他对中国盆景界从上至下状况的历史了解和独到分析,并依研究的结果作出自己对发展趋势的理性判断。而出书传播则是最好的阐述方式,于是他写下了洋洋洒洒近万字的《当代盆景艺术》一书的出版策划书,递到了出版社总编室,于是才有了今天的策划研讨会。
当然该书获准编辑出版的另一原因,是此书的出版也是落实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民族民间艺术精神,作为专业新闻出版部门理应承担的任务。再有是因为市埸看好,有需求,近年随着中国老年社会的到来,衣食无愁的老人们在寻找乐趣中发见了盆景,盆景读物热销起来,于是各类出版社蜂拥般地组织编辑出版价格、档次不一的各类盆景书籍,包括生活、科技类出版社也编辑出版过很多部,但余启明则要出一部从内容的涵盖、图文的设计、装帧的水准、印刷及用纸,包括价格都无法与此书相比,一部大开本大部头的收藏版图书。一经推出且被一致看好的书籍,自然被社里选定并且列入全国图书展览的参展书籍,并定编辑方向应作成一部当代涵盖全国盆景艺术领域特色,汇集各地方流派风格作品和器具,全面介绍中国盆景文化的综合性权威专著。社里领导己决定采用最高档次纸张采用胶印的技术方案,力创全国各出版社同类书的顶级作品。
能获得此书编辑被同仁都视为殊荣,自然也因此还招惹了不少闲言碎语,说什么余老提出编辑此书是为了推迟退休了;出版策划方案要求采用最新的资讯材料,要去全国盆景五大流派所在地采风,一次周游全国的旅游……等等。余启明对这些流言蜚语并不过多的去想,“自己还有十一个月退休,而此完成编辑出版至少要一年半的时间,其实早退晚退对于我又有什么呢,大量的约稿未完成,邀请作客座教授的聘书己在家中落尘,各层次包括全国性盆景、赏石展览评委通知已不少于三份。笑话,早退晚退休并无大区别,作这样一部展现最新的全国盆景状况的巨著,自然要去主要流派所在地区考察了,唉,人嘴呀。”余启*中多少有点凄楚地思索着,他解嘲般般无奈地强颜苦笑着,因为提出该书策划的更深层的原由没人知哓,不了解嘛。余老心里清楚:比起深埋内心的出书动机,几句闲言淡语就显得一丁点份量都没有了。
深埋的心愿有望实现,更是让作为该书主编的余启明与责任编辑的刘晓难以遮掩内心的喜悦。这一老—少各有各的心思,余老想要通过完成这部反映盛世中国盆景最新风貌的作品,将有机会以自己对中国盆景研究成果和最新的见解和探索,展现在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盆景人面前。以释放这个憋闷在内心深处的对中国盆景重振雄风的报负与情怀,这个宿愿源于两年多前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一个唯有他老伴了解的一段故事,他是在当时情急时说给了老伴听。他每次回忆起这段往事心中总涌动一个愿望,那就是要出一部有影响力的盆景书籍,摆在世界盆景人面前,在最大范围呼吁:还中国盆景艺术的本来面貌,展示原创性中国盆景的艺术性特质,向世人向盆景的同仁们诠释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盆景。细细算来,到明年自己来园林出版社己经三十三年了,能以此书的出版为自己退休划个句号,也确是件幸事。
走出校门已经整整六年年近三十岁的责任编辑刘晓,非常珍惜这次能与社里资深编辑中国盆景界的知名人士老前辈余启明先生的合作。他将这次的工作安排视为在业内积累和展示自己才能和资历的机遇,一个提升个人形象与自己在园艺盆景出版界地位的绝好机会,难得的幸运自然也招惹不少人的羡慕与嫉妒,只有独自偷着乐。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四
那件惹得余老憋闷足足有两年多的事情,其实事由的原本是件中国盆景界内人人盼望的好事。因为写了几篇介绍中国盆景制作与欣赏方面的稿子,寄给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的世界花卉盆栽总会主办《世界盆栽博览》杂志并发表,余启明被该组织聘为盆栽总会亚太分会的理事,并且成为当时中国大陆唯一的理事。两年前在德国墨尼黑召开的第五届世界盆栽大会组委会给余老发来了参会的邀请,于是余启明先生身着西装系领带,衣冠楚楚地出现在飞往德国的民航机上。
第一次赴德国的余老刚刚走出机场,立刻被一位高举着歪斜的写着汉字:“余启明”三字的纸板,一个高高瘦瘦栗色头发的德国男青年人接到。两人见面相互寒喧介绍后,余老得知该人是大会秘书处的接待人员,这个会说简单汉语的年轻人叫汉茨,一名盆栽大会的志愿者。余老在汉茨陪同下乘车驱往住地,汽车沿途不时地从树林间穿行,茂盛的森林一望无际,透过车窗望去是成片成片的树木,风中枝叶波动,仿佛是在林海间游动着,直至隐现出建筑物才知到了城市。在这里,森林得到很好的保护,离人们的生活很近也很亲近。他们乘坐的车在临近大会驻地宾馆的路上,不时出现写有“5THWORLD BONSAI CONVENTION MUNICH INJUNE 2000”字样的英文标牌。车上余启明迫切地向坐在司机旁的汉茨问讯着大会的情况,他从汉茨蹩脚的汉语仅得知: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大会,代表420多人,当问到有几名中国人时,汉茨的汉语越显糟糕,支吾地说不清了。
第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