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兵在1917-第1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说吧,哪怕李晓峰是个仙人也解决不了人心的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始终坚持理想和信念,更多的人和普通人一样,有七情六欲有三姑六舅有摆脱不了的人情。
指望通过教化和灌输让所有人都变成捷尔任斯基是不现实的,这个世界上捷尔任斯基总是少数,更多的是善于钻空子的普通人。所以想要靠理想解决现实问题,就等于是画饼充饥。
李晓峰绝对不是理想主义者,所以他很清楚,暂时来看特权阶级是无法根绝的,他能做的是将特权阶级的特权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至于贫富差距悬殊,导致越来越的仇恨和不满。
所以李晓峰想要做的不是彻底的消灭特权阶级,那是纯粹天真理想主义者才会去做的蠢事,是费力不讨好。如果他真那么做了。恐怕不比历史上赫鲁晓夫的结局好多少。立刻就会被群起而来的大小革命闯将们打翻在地。
李晓峰想要做的是限制特权阶级的规模和特权的大小。将其控制在社会能够忍受的范围之内也就够了。更何况。有差距才会有动力,如果举国上下都是苦哈哈的,恐怕也是人心离散国将不国了。
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改革的目标也就有了,那就是消灭那些比较过分的大特权阶级,将这些不受约束的特权装进笼子里。比如第一条就是领导干部终生制,第二条就是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这两条太坏了。
第一条等于是给了特权阶级铁饭碗,反正无论如何都不会丢饭碗。做不做事、怎么做事就不重要了是吧!至于第二条,官只会越当越大,那还怕什么,反正犯了错误也不会丢掉乌纱帽,搞一点权钱交易不是很方便。
作为组织部长,李晓峰在这个方面发言权还是颇大的。反正先在党内施行这两条,卡住了党员也就卡紧了苏联的干部队伍。从卫国战争爆发以来,打着一切为了保卫祖国的由头,李晓峰和鲁祖塔克可是对干部队伍下了狠手,凡是官僚主义气息严重的。凡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只要你犯在他们手头。妥妥的要丢官。哪怕你丫的老子兄弟是老革命也不行,在卫国战争这个大前提下,没人敢为他们说好话。
至于老革命,老革命办事不力一样要被追究责任,那些资历老但能力低的也在这次战争中被清扫了一遍,要么退二线要么离休养老,总而言之能者上不能着滚粗。
说实话,一度压力颇大。也就是李晓峰和鲁祖塔克联手才能扛得住。而且也得感谢这场战争,在生死存亡的威胁下,没人敢打马虎眼,而这也无形中减少了相当的阻力。
总而言之,干部队伍的净化是有成效的,虽然没能完全解决问题,但是着实给党的中基层充实了一批有能力而且愿意做实事的年轻干部。就连列宁和托洛茨基对此都相当的满意。
当然,李晓峰很清楚,这并不意味着改革就成功了,实话实说,这算个屁的改革,根本就还没开始改革好不好。某人真正在意的还是经济制度这一块,这一块不作出改变,意义不大。
动这一块才是改革,前面那个仅仅算是完善了用人制度,算不上设么改革。按照李晓峰从后世学来的经验,计划经济在国家一穷二白的时期还有点用,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生产。但是过了这个时期,其负面效应就会爆发,会越来越僵化越来越不合时宜。
而在李晓峰看来1960年对苏联来说就是一个分水岭,在这一年以前,计划经济还能维持和有所发展,而在此之后,基本就只能算一年不如一年了。
为什么呢?这还要从苏联的经济形势说起,十月革命之后就不用说了,算是一穷二白。在此之后的二十多年里都必须集中国家资源搞建设,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可以完全体现出来。如果没有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在1950年左右应该能最初的原始积累。
不过因为二战的爆发,惨烈的战争吞噬了不少之前的努力,再算上后面恢复生产所需要的时间,以及不景气的世界大环境,很有可能苏联在1960年前后才能完成这个积累。
而在此之后,问题就要开始爆发了,什么问题呢?缺乏更多的动力了。计划经济中全国的一切国计民生都要靠计划,一个工厂、一家企业生产多少商品完全靠国家的计划,国家说你生产多少你就生产多少,而且销售什么都不用管。
在这种体制下,企业和消费群体是完全脱节的。对企业来说,国家命令它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缺乏创新的动力。而对于消费群体而言,所有的消费品都是既定的,压根就没得选择。
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企业根本不关心顾客的反馈,反正他只对国家的计划负责,实际上生产什么企业也完全没得选。这就是相当呆板了。如果是封闭的经济圈能够完全自足自足还好说,大不了关起门过自己的小日子。
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全自给自足,哪怕是美国和苏联也必须进口相当数量的工业原料和其他物资。也有一堆穷亲戚和小弟要打发。而这些东西实际上都得用本国的产品去交换。
而计划经济的体制很难应付其他国家的竞争。仅靠国家的统筹计划很难对抗其他对手的市场经济。毕竟后者更加灵活、更加面对消费市场。而结果就是要么关门过小日子。要么就只能靠出口初级原料被剥削。
看看苏联解体之后的那一票加盟国(包括俄罗斯在内),因为工业缺乏竞争力,迅速从国际市场消退,而随着苏联时期的老企业一家家的完蛋,被动的完成了去工业化的道路。最终一个个沦落到靠卖石油过日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要知道苏联时期的重工业还是相当牛逼的,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就全完蛋了。说白了就是计划和实际脱节了,苏联时代的计划经济实际上就是一个封闭的市场。没有外部竞争的时候,还能在社会主义圈子里称王称霸。而一旦苏联本身消亡,不能在维护这个经济圈,丢掉了大部分市场,自然要完蛋。
更何况苏联的计划经济是国家主导一切的经济形势,说白了就是一国最核心的那几个人决定一切,他们的意志代表了一切。而我们都知道,是人都会犯错误,一旦这几个人的决策出现问题,那整个国计民生都要受到影响。一切都全凭最高领导人的个人意志。他说要生产多少原油、煤炭、钢铁就得生产多少,哪怕不合理也得这么干。
再加上冷战期间。为了应对北约的威胁,苏联是疯狂的扩军,这又挤占了大量的计划份额。然后加上一大票找老大哥打秋风的小兄弟,最后的结果是苏联的计划完全不符合实际,导致民生领域的投入在六十年代中期就基本停滞,结果自然是生生憋成了小儿麻痹,不垮台才怪。
要改变这一切,其实重点很简单,那就是明确苏联未来发展的目标。说实话,苏联领导人对这个问题简直是一锅粥。从他们的逻辑看,美帝是邪恶的敌人,敌人绝对是亡我之心不死的,所以要保证苏联的生存就要不惜一切代价的跟美帝对着干,要在所有的领域跟扬基别矛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从长远的角度看,这种想法是对的,苏联和美帝确实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确实是你死我亡。后来美帝不就给生生给老毛子和平演变了?但是,苏共的领导人忽视了一点,苏联当年的国家安全实际上是有保证的,不管是作为五常还是世界数一数二的核大国,美帝想要通过军事手段消灭苏联是不可能的。其国家安全的紧迫性其实没那么强。
对苏联开说,如果保持战略防守态势,维持一只较为合理的军事力量,继续相持下去完全是没有问题的。而老毛子比较奇怪的是,完全是冲着同美帝争霸去的,而更奇特的是这种争霸实际上对苏联的国家利益没有多少好处。
简单的分析一下,作为一个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苏联几乎不需要多少其他国家的原材料,不像英国那么依赖殖民地的供应,作为一个基本封闭的经济圈,他又不需要什么海外市场来倾销商品,这也就决定他不需要太关注海上利益,甚至不需要去争夺海权。
这种情况下,苏联对英美等传统赚剪刀差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不具备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说非要有矛盾的话,那也是********上的,完全出于世界大革命的理论构想。但实话实说,这对苏联真的有好处吗?
支援穷兄弟闹革命,固然是可以拓展地盘和地缘影响,让苏联从此不再被孤立。但是在经济上完全是赔本的买卖,苏联几乎不需要这些穷兄弟家里的初级工业原料,反而还要源源不断的给予支援,这怎么看都是赚了面子赔了里子。
而这些穷兄弟对于英美等外向型经济体意义更加重大,苏联这是自己赔本还要断人财路,你说他们能忍。
总而言之,苏联为了这个老大哥的称呼实在是付出了太多不必要的代价,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二战胜利之后,苏联的国家安全环境已经极大的改善了,大半个欧洲都在他们的势力范围之下,战略纵深几乎推到了英美的家门口,这个时候应该稳扎稳打将这一票新“征服”的底盘稳固下来才是正道,反正西欧已经是死狗一条,基本不可能主动进攻苏联,那喊打喊杀将他们逼到美国那边去干啥?
有多大的胃口吃多大的大餐,苏联的肠胃功能在二战胜利之后实际上已经是超负荷了,而这个时候还不管不顾的硬往喉咙里塞食物,未免吃相太难看,而且还会引起消化不良不是。
在李晓峰看来,苏联应该停一停歇一歇,赶紧吃两片健胃消食片消消食才是正经……(。)
ps: 鞠躬感谢阿库拉级核潜艇观察员、皇l蓝华和尤文图斯同志!
425 坑人的策略()
当然,苏联的问题不仅仅是吃健胃消食片的问题,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儿,很多时候,你不找事,事儿也会主动来找你。
很简单的道理,苏联已经加入了世界大流氓团体撕逼大戏,这个游戏一旦开始就没有存档和通关的机会,要么一直玩下去,要么gameover,尤其是像苏联这种基本盘十分庞大潜力无限的大国,加入到这个游戏中后,断然没有说打酱油或者装路人甲的机会。
很简单的道理,你丫北极熊这身板,这身手,这垭口,愣说自己是吃素的,谁信啊!反正其他大流氓是断然不会相信的,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站在美国和英国的立场,眼瞧着北极熊在四面出击圈了这么大的地盘,你说你不是争霸,鬼才信你。
更何况苏联在********上还跟主流世界格格不入,搞什么共产,这不是要挖资本家的祖坟么。对他们来说,怎么也要防着你不是么。当然,话说回来,哪怕苏联在********上跟帝国主义大流氓完全一致,苏联也一样受歧视。恐怕那时候攻击苏联的就不是什么共产的问题了,很可能是“狼子野心”、“侵略者”、“刽子手”或者“人权”问题了。
当然,这一切问题其实根本都不是问题。其他大流氓真正担心的是你丫的北极熊体量这么大实力这么强,跟俺们抢饭碗怎么办?
说到底,什么********、什么过往的恩怨都是扯淡。一切都是利益问题。世界只有这么大。财富只有这么多。混口饭吃已经很不容易了,少一个竞争者就少一分压力啊!
所以,李晓峰很清楚,就算苏联采取战略守势,也不太可能真正让其他大流氓高抬贵手,这帮货一样会给苏联制造障碍给苏联找麻烦,这是赤果果的利益问题,没人会跟利益过不去。尤其是丧尽天良的资本家。
可以想象,就算苏联老老实实安分守己的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折腾,那帮流氓一样会变相找茬,指望靠退让让那帮敲骨吸髓的魔鬼满足,等同于去当新时代的东郭先生。
更何况,李晓峰并不打算放弃老一辈的世界大革命理论,革命还是要搞的,但是要慢慢来,太急躁和太迟钝都是不行的。他认为苏联就算要采取战略防守态势,也不是消极的被动挨打。而是积极的给对手制造麻烦。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一方苏联要尽快的加强自身实力消化掉战争胜利的果实。另一方面也要想方设法的给敌人制造麻烦,削弱敌人的实力。
当然,如何实现这一点也是有讲究的。首先,苏联不能全面介入,至少不能正面介入,必须躲在幕后挖坑打埋伏。大大咧咧的冲出去,那不是给自己拉仇恨么。其次,介入的地点也是有讲究,比如不能在西欧那疙瘩胡乱放大招,这个一个弄不好就属于作死了。最好是付出的代价低廉,但却能最大限度削弱敌人。最后,挖坑打埋伏也要讲究技巧,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势力,从最大程度上孤立和瓦解英美所组建的那个邪恶轴心。
综上所述,这样的地点还真不好找。历史上符合这些条件的地方也勉强只有越南和阿富汗。前者坑了美帝,后者给大苏联帝国带坑里去了。
而李晓峰现在就打算在中东制造这么一个绞肉机,当然,这很不容易,因为中东这疙瘩当时并不乱。十九世纪以前,这一块属于奥斯曼土耳其的势力范围。不过众所周知土鸡当年是一日不如一日,原本属于他们的势力范围被蚕食得七七八八了。反倒是英国和法国在这一块吃撑了。比如说科威特、伊拉克、卡塔尔、阿联酋就是英国的地盘,叙利亚则是法国的势力范围。
不过那个年代,中东还一点儿都补壕,黑色黄金还没有让骆驼们一夜暴富。所以那时候中东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也就是那么回事,英国人和法国人在那一块上下其手,主要是还是恶心土耳其人。
真正中东的油霸们壕起来还是二十世纪中叶的事情,是石油彻底地改变了这些土鳖的命运。不过是事物都有两面性,石油收益确实让骆驼们一夜暴富,但问题也接踵而至。这帮傻骆驼真心是人傻钱多,也就是二战胜利之后大流氓们行事得注意影响,不能像几百年前那么明抢,否则,这帮二货能躺在油田能设施**?做梦去吧!
不过大流氓是不能明抢了,但不妨碍他们用别的手段让傻骆驼们大出血不是,比如说犹太人建国,这就是典型的给骆驼们找麻烦。别以为大流氓是真被犹太人二战中悲惨的遭遇感动了,前面近一千年,犹太人也不比那一段时间强多少,隔三差五就遭遇大屠杀,为啥那时候没人可怜他们?还不是因为骆驼们发财了。
为了不让骆驼们忘乎所以,也为了从骆驼身上多搞点钱,以色列的存在就很有必要了。骆驼们帮助巴勒斯坦兄弟需要消灭以色列吧?消灭以色列需要军火吧?谁家军火好?那自然是大流氓家里的货色顶呱呱,并且也只有大流氓才有资格在中东销售军火。
为什么?你以为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和卡塔尔油霸一出手几百亿买的是军火?那是买路和安身立命的支出!不买大流氓家的军火,人家凭什么罩着你?骆驼不买大流氓的军火,大流氓就会通过军援的方式武装以色列,不买是吧,那就让犹太人好好教育教育你们这些傻骆驼。
看看后世,为什么沙特一出手就是几百亿在美帝家壕购,还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真以为沙特都是土豪和逗比?人家清醒着呢。买你华夏的军火你能帮他们抵挡美帝使坏?既然不能。凭什么给你们做小绿纸。
正是因为有石油。李晓峰认为中东有资格成为像越南和阿富汗那样的巨坑。而他要坑的对象自然是英美。怎么坑呢?自然是先挖个大坑。这个坑就是石油。
此时,英国人也就是在伊拉克进行像样石油开采,其他的沙特、阿联酋、卡特尔和科威特石油产量真心不算多。根本没有后世欧派克的豪气。而李晓峰要做的就是提前告诉英国人,中东的石油储量究竟有多惊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惜亲自出动前往中东走一遭,为的就是将军情六处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不得不说,李晓峰真心是太狡猾了,因为他就像是熊熊的火炬。而军情六处则是扑火的飞蛾。当李尔文忽然发现某仙人出现在了中东地区,下意识的就跟了过去。
“一定要给我盯紧了,搞清楚安德烈。彼得洛维奇见了哪些人,以及来的目的!”
还别说,作为经营了几十年的地盘,英国人在军情六处的网络还是十分发达的,哪怕某仙人保密工作做得十分“出色”,依然没能躲过英国人的贼眼。
“安德烈。彼得洛维奇会见了大量的本地部落领袖,还言谈甚欢?”这个消息让李尔文皱起了眉头,因为她实在猜不透某人的来意。
中东地区虽然有不少所谓的“独立国家”(比如伊拉克)但是控制着这些国家的依然是宗族势力。本地的地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