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追逃-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门声响过一阵后,停了下来,有人在旁边说:这户新房还没入住呢。
又停了一会儿,脚步声渐渐远去了。老孟手捂着胸口,张大嘴,坐在地上拼命地喘息着。老孟知道自己又逃过了一劫!他知道公安局的人就是冲着自己来的,市里的每一个角落恐怕也都在搜捕他。这时,他不由得想到了儿子。
以前没有出事时,老孟每个星期都会去孟星那儿坐一坐,不管儿子在不在。他坐在公寓里,这儿看看,那儿摸摸,心里就感到踏实。书桌上摆着一张儿子的照片,孟星很酷地站在学校的操场上,叉着腰,高大俊美。每次看到照片上的儿子,老孟的心里就缓缓地涌出一股暖流,妥贴而温暖。
这时的老孟是幸福的。
老孟靠贩毒是挣了些钱,这些钱他没买房子也没置地。他觉得那都是些身外之物,如果有一天,自己掉进去了,这些东西都是没收的对象,不管户主写着自己还是儿子,都没有用。而写别人的名字,他又如何能放心。于是,老孟就把一堆又一堆的钱换成了金条,一捆捆地搬回家里。他在墙上挖了个洞,每次把金条藏进去后,他都会用水泥、石灰抹好,再刷上涂料,丝毫看不出破绽。老孟是搞装修的,做这些事驾轻就熟。
藏在墙里的金条,他还没打算和儿子说,觉得还没到给儿子交底的时候。他不着急的原因是他现在还活着,只要临死前,把这个秘密告诉儿子就够了。
老孟虽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他仍希望自己平平安安地活着。有儿子,他的日子就有滋有味,有了奔头。老孟曾畅想过,自己就是真的老了也没啥了不起,那时的儿子也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那该是怎样的幸福啊!而自己,即便是再老,仍然要努力地活着,直到生命的钟摆停止的那一刻,他再向这个世界告别,向自己的亲人告别。此生就再也没有遗憾了。
这是老孟的设想,但事实上,他的设想永远也没有变化快。老孟这次就差点掉进去,好在死里逃生,躲过了一劫。可躲过初一,还能躲得过十五吗?
站在镜子前的老孟,慢慢止住了眼泪,他再次细细地打量着自己。他努力地想到以前老孟的影子,但眼前的老孟已是面目全非。他小心地摸着自己的脸,从额头再到下巴,他的手开始颤抖起来。终于,他的手垂了下来,张大嘴巴用力地喘息着。
接着,他走到客厅里。这么多天来,他第一次这么堂而皇之地站在这里。忽然,他想起了什么,赶紧把用过的纱布和剩下的药品,统统收拾到洗手间里。他用剪刀仔细地剪着那些东西,然后扔到马桶里冲走了,不留一点痕迹。
做完这一切,老孟点了支烟,这是他这段时间以来第一次从容地吸烟。他要好好想一想,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忽明忽暗的烟头,颇像老孟此时的心境。他知道,自己暂时是安全的,而下一步,他一定要从这里走出去,离儿子越近越好。
一个月后,老孟终于来到了大街上。
老孟从屋子里走出来,也是经过了一番准备。趁着夜色,他先在超市买了一身衣服,然后,又去了发廊,请师傅给自己设计了新的发型。
走在街上的老孟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自己的公司一趟。出事一个多月以来,他几乎和外界断了音信,当然,也包括和儿子孟星的联系。
老孟的公司坐落在一条小街上,是一幢二层小楼,装修公司的名字叫万家平安装饰公司。
他站在街的对面,犹豫地望着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公司。没出事之前,他每天第一个来到公司,打开所有的房间,甚至亲自把桌上的烟灰缸倒了,然后,给自己沏上一杯茶,点上香烟,仔细地翻看着每一份工期合同。这时候,公司的人才开始陆续走进来,他像迎接自己的孩子似的,冲每一位来上班的员工点头致意。新的一天,就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开始了。
一个多月没有迈进公司的大门了,老孟有些想念这里。他站在公司门口,心里就多了一种说不清的滋味。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迈动双腿犹豫着走进去。这时,公司里出来一个人,这人老孟认识,是设计师小刘。小刘三十多岁的样子,已经来公司几年了。他看到小刘,竟下意识地站住了,小刘差一点和他撞了个满怀。小刘看了他一眼,低声说了句对不起,就匆匆地走了。
他站在那里,直到小刘消失才回过神来。他摸了一下自己的脸,这才意识到小刘根本就没有认出他来。他顺手抻了抻衣角,毫不犹豫地推开了公司的大门。
小柳看见老孟,走上前,热情地招呼着:您好,欢迎您来到万家平安装饰公司。
显然,接待员小柳把他当成了普通的客人。他犹豫一下,还是走了进去。
小柳引导着老孟在会客区的沙发上坐了下来。很快,小柳就端上了一杯热茶:先生,您请喝水。我可以帮您请一名设计师过来,请他和您做一下沟通。
望着眼前熟悉的小柳,他的心里动了一下。这是两年前他招来的一名小姑娘。小柳不是学设计的,也不懂装修,他看小姑娘一副伶牙俐齿的样子,就让她做了接待员。公司里有了接待员,档次就显得不一样了,就连小柳刚才的那些问候语,也都是老孟要求的。老孟要求公司里所有的员工,在对待客户时都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从那以后,公司的生意渐渐多了起来,很多新客户都是在老客户的推荐下找上门来。由此,老孟也体会到了口碑的重要性。
老孟点点头,冲小柳说:我想见一下你们公司的老板。
小柳听了,怔了一下,望着他停顿了两三秒钟,但很快就笑一笑说:你等一下。
小柳转身走进一间办公室里。很快,她就出来了,身后跟着老于。老于和老孟的年纪差不多,是当年和他一起打拼出来的兄弟。公司能发展到今天,和老于的帮助是分不开的。这么多年下来,两个人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老于搓着手,在他面前站了一会儿,就坐在对面的沙发上:这位先生,你找我?我姓于,有事您跟我说就行。
老孟看着老于,从老于陌生的眼神里他意识到,老于并没有认出他来,他有些庆幸,也有些悲哀。他冲老于笑一笑:我想找你们的老板。
老于这次仔细地把他打量了一番后,小声地说:我们老板不在,有事您跟我说就行。
他点点头,放下茶杯,站起身来。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必要在这里待下去了,于是,他冲老于淡淡地说道:他不在就算了。
在他走到门口时,老于跟过来小声地问:您是我们老板的朋友,还是……
老孟笑一笑,说:算是朋友吧。
说完,往门外走去。
走出去的他没有回头,但他感觉到了身后老于望着他的一双眼睛。
重新站在大街上时,他回过头,望了眼那栋二层小楼,心里一片空荡。他这次来公司的唯一目的,就是要验证一下这些朝夕相处的人能否认出他来。结果是满意的,他相信,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够认出他来。他颇有些得意,但很快,他又变得茫然起来——现在,他又是谁呢?
他恍然地在街上走着。
中午时分,老孟走进了一家他所熟悉的饭店。以前,这家饭店他经常来,他喜欢那里的几样小菜。服务员和老板也都认识他。有时他一进来,服务员就会把他带到他常坐的那张桌前。他随口说一句:老三样。服务员就知道该上什么菜了。
这次,他走进来,没有人热络地和他打招呼,只有一个服务员冷着面孔问:您几位?
他没有说话,径直向靠窗口的角落走过去,坐在那张熟悉的桌前。这时,旁边走过来一位服务员:先生,点菜吗?
他习惯地脱口而出:还是老三样。服务员一脸奇怪地看着他。
他猛然醒悟过来,报出了菜名,点第三个菜时他犹豫了一下,临时又改了一道菜。他在心里告诉自己,他已经不是老孟了,过去的自己已经死了。
吃饭的过程中,他开始盘算着自己的未来。他的思路始终是清晰的,那就是要塑造一个全新的老孟。
山水市所有道上的事老孟都了如指掌,下一步,他要给自己办一个新的身份证。办证对他来说再简单不过了,也许那张证上,除了照片是真的,其他的都是虚拟的。
他很快就办了一张假身份证,他给自己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张一水。地址填的是乡下,他当年曾在那儿下过乡。
第二天,他就拿到了崭新的身份证。望着照片上的自己和陌生的名字,他的心暂时安静了下来。做完这一切,他要去看儿子孟星了。
孟星的学校他不知道去过多少次了。晚上八点半的时候,他出现在孟星居住的公寓门口。他知道,过不了多会儿,孟星就会从学校里回来。他蹲在那里,点了支烟。果然,孟星很快就骑着自行车,摇着车铃冲了过来。
看到孟星时,他的心里一阵猛跳,然后站起身,和往常一样微笑着迎了上去。
孟星从自行车上跳下来,看了他一眼,也就是一眼,甚至只能说是瞟了一下,就匆匆地从他身旁过去了。
朝气、高挑的孟星,走起路来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充满了活力。他跟在孟星的身后走了一段,直到望着儿子进了单元门,他才停了下来。他的目光一直跟随着儿子的身影,直到消失。
很快,再抬起头时,他看见儿子房间里的灯亮了。他靠在一棵树上,痴痴呆呆地望着窗前儿子的身影,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他抹了一把脸,感到脸上凉冰冰的。
第二天,他又来到孟星居住的公寓。
他在院子里徘徊了一阵,无意中竟看到告示栏中贴有房屋出租的广告。他停下脚步,思忖良久,掏出手机,拨通了广告上的电话号码。
他没有和房东讨价还价,就把房子租了下来,并付清了两年的租金。儿子孟星两年后才毕业,他要和儿子住在一起,天天陪着儿子。
16。孟星
孟星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会成为通缉犯。他三岁的时候,母亲就扔下他和父亲,跟着另外一个男人走了。母亲对于三岁的孟星来说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母亲能够给他的,父亲一样不少的都给了他。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父亲是他的天,是他的依靠。
在孟星的印象里,父亲似乎从来没有发过火。更多的时候,父亲更像是一位母亲。父亲晚上从不在外面应酬,每天都准时回到家里,忙碌着晚饭。吃完饭,父亲就坐在孟星身边,看着他写作业。小的时候,孟星觉得有父亲朝夕相伴,心里是温暖的,也觉得很开心。等他长大一些时,他忽然就不想让父亲这么陪了。他一次次把自己的想法和父亲说了,父亲就坐在门口,不远不近地看着他。父亲的样子似乎很随意,可目光却一直没有离开过他。
孟星知道父亲是疼爱自己的,父亲甚至是把缺失的母爱一同给了自己。他忘不了自己冲父亲要妈妈时,父亲痛苦的表情。那一次,父亲第一次冷下脸,没好气地说:你妈死了。
后来,直到上高中后,父亲才把母亲的真实情况告诉了孟星。那天晚上,他整整哭了一晚。父亲坐在他的床头,默默地陪了他一宿。第二天一早,孟星起床后,冲父亲说了一句话:爸,没事儿,这样的生活我已经习惯了。说完,孟星就背上书包走了。
孟星哪里知道,父亲那天竟哭了足足有一个时辰,不仅为了儿子,也为了自己。
随着孟星考上大学,老孟似乎真的松了一口气。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老孟破天荒地请孟星到外面的饭店里吃了一顿饭。那天,他点了丰盛的一桌菜,有好多菜就是老孟也没吃过。孟星吃得很香,老孟看一眼儿子,喝一口酒。渐渐的,酒就喝得有些多了,老孟冲孟星说:你吃,儿子。等你上大学了,你就是个大人了。
在孟星的记忆里,老孟的生活是朴素的,他知道父亲挣钱不容易。这么多年,父亲从没给自己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却总是把他收拾得体体面面。那天晚上,他站在马路旁,用力地抱住了父亲,哽着声音说:爸,你这么多年也太不容易了。
儿子的一句话,让老孟流下了眼泪,酒也立时醒了一大半。在回家的路上,老孟一句话也没有说,任眼泪恣意地流着。孟星沉默地跟在他的后面。
这就是孟星心目中关于父亲点点滴滴的印象。他想像不出,这样安分守己、纯朴善良的父亲会和毒品沾在一起。
直到公安局的人把家查了,也封了,他还是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公安局的人和他谈话时很客气,但话里话外透着法律的冷峻,话题自然也都是以父亲为中心。他不想隐瞒什么,关于父亲的事他都很配合地讲了,最后,公安局的人例行公事地说:一有你父亲的消息,就立即通知我们。
眼瞅着公安局的人走了,孟星依然不能相信这一切会是真的。可没过两天,满大街的通缉令就贴了出来。他站在电线杆下面,看到了父亲的名字和照片。他心里别别地跳着,脸涨得通红,呼吸也变得困难起来。
最初的几日,他一宿也没睡踏实,总觉得有人在敲宿舍的门。他光着脚跑过去,打开门,楼道里空空的。
他经常在阵阵的雷声中醒过来。窗外大雨如注,他躺在那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他知道,此时的父亲一定还没有被抓住,可他又能躲在哪里呢?是正在逃亡路上,还是躲在某个角落里,提心吊胆地过着日子……这么想过后,他就没有了睡意,呆呆地立在窗前,望着无尽的黑暗。透过闪电的光亮,雨夜中,他静静地思念着父亲。每一天,他都在这样的日子里煎熬着自己,他在心里一遍遍地喊着:爸,你在哪里呀——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街头巷尾到处贴着通缉父亲的告示,经过风吹日晒,早已变得面目全非,有的已被新的通缉令所覆盖。孟星的心也渐渐平复了一些。可他每天睡觉仍然不踏实,经常在梦中醒来,与无边的黑夜相伴。他屏息静气地捕捉着门外细碎的声响,稍有动静,他都会机警地奔过去,把耳朵贴在门上,谛听着外面的动静。
他知道,父亲不会丢下他不管的,无论如何,父亲都会和他见上一面。他相信父亲会这么做的,然而,父亲又在哪里呢?
过了不久,他的银行卡上多了一笔钱。上大学后,父亲就给他办了这张银行卡,隔一段时间,父亲就会准时地往卡上打一些钱。
握着手里的银行卡,孟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不安。他激动的是父亲仍然是自由的,但又心疼父亲逃亡生活的磨难和艰辛。
这天,从学校回到家里的孟星见对面房间的门大开着,一个人正弯腰躬背在清理房间。那一刻,他的心猛地提了起来,他差点叫出一声“爸”,那人的背影太像自己的父亲了。
那人似乎也听到了身后的脚步声,回过头,看了他一眼,还冲他客气地笑了笑。孟星的心“咚”的一声落地了。原来,那人只是有着与父亲酷似的背影。
孟星回到自己的房间,把门关上,心仍咚咚地跳个不停。他忍不住从猫眼里向外看去,那人仍在里里外外地忙活着。令孟星惊奇的是,那人举手投足简直和父亲一模一样,面孔却又是如此的陌生。冷静之后,他这才意识到,父亲怎么可能出现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呢?但这个新搬来的邻居还是让他感到很好奇。
第五章
17。华子和张桂花
华子在刘春来回部队的那几天,总是准时出现在刘春来的家里。
华子的出现,深得刘春来的母亲张桂花的欢喜。华子去部队看望受伤的刘春来的新闻,早就在镇子里传开了。
张桂花第一次见到华子,可以说就喜欢上了华子。她很相信自己的直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她见到华子时,华子先冲她笑了一下。华子的笑很舒服地印在了她的心里,她的心里如同绽放了一朵水莲,淡雅芬芳,令她喜笑颜开。
【文】你是华子吧?张桂花的眼睛早已成了一双弯月。
【人】我是华子,阿姨您是谁呀?华子的声音像唱歌儿一般。
【书】张桂花笑了笑,说:我是春来的妈妈。
【屋】华子的脸一下子就红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此时的张桂花已经把华子看做是自己的儿媳妇了。在这之前,她已经知道了儿子的伤情,但她还是问道:春来快出院了吧?
华子看了她一眼,赶快又垂下眼睛,点了点头。
看着华子娇羞的模样,心花怒放的张桂花一把拉住华子的手,上上下下地打量起来,真是越看越喜欢。孩子,等以后学校放假了,有时间就到阿姨家来,阿姨喜欢你。张桂花由衷地表达着自己的热情。
也许是缘分,也许是张桂花的认可,从那以后,华子只要从学校回来,都会到刘春来家去看一看。
华子大学毕业那一年,张桂花把一只镯子戴到了华子的手腕上。这是婆婆传给她的。当年,是婆婆小心地把它戴到了她的手腕上,她才顺理成章地嫁给了刘春来的父亲。在她的心里,她也希望华子能顺顺当当地嫁给自己的儿子刘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