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军每战皆打,但每战皆溃,撤退的速度非常快。

十二天内,虎烈军推进五百里,到达红公牛沙漠,面对浩瀚沙海,将士们心生惧意,终于停下了脚步。

九月三十日,董小丑下令,各军就地休整,囤积军需,准备穿越沙漠和戈壁。

大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十月。

十月初五,红柳海,汉王行帐。

大军顺利攻占前套的消息传到行帐后,李虎没有丝毫的喜悦之情,正如董小丑、罗青汉和毛军在战报所奏,这是察哥的诱敌深入之计,红公牛沙漠就是一个陷阱,大军踏上沙漠,将要面对一场残酷的战斗。

“这一仗能否打胜,关键不在于军队,而在于粮草辎重能否持续运送到前线。”李纲望着案几上的地图,表情很凝重,“四年前,刘法和他的十万大军就是死在沙漠里,死在撤退的途中。”

李虎盯着地图上的红公牛沙漠,一言不发。红公牛沙漠紧靠黄河西岸,长约五百里,最宽处大约两百多里,如果绕道而行,要多出几百里路。军队可以穿越五百里的沙漠,但运送粮草武器的辎重车队不行,它们必须沿着沙漠边缘的戈壁赶到贺兰山,这样一来车队就成了夏军的攻击目标,粮道随时可能被截断。

“我们缺少军队。”原野叹了口气,“如果有足够的军队保护辎重车队,我们就不怕夏军的偷袭。”

“我们有多少驮队?”李虎问道。

“驮队的运送量有限,而且一样会遭到夏军的偷袭。”李纲摇了摇手,“党项人就是在沙漠里长大的,在这种地方打仗,我们根本不是对手。”

李虎叹了口气,“这一战比我们想象得更困难。”

“我建议暂时停止攻击。”李纲说道,“此次西征,虽然是两路对进夹击,但我们这一路是牵制性攻击,主战场则在横山北部的灵州和夏州。只要西北军打到了黄河边上,这一仗我们基本上就取得了五成胜算。”李纲抬头望向原野,继续说道,“我们和折家约好了,折家的斥候深入到灵、夏一线,一旦宋军打到灵、夏两州,斥候就越过沙漠到前套寻找我军报讯。我大军可携带一个月的粮草,取道红公牛沙漠西北边缘的戈壁,迅速杀到贺兰山,配合西北军攻打兴庆府。”

李虎低着头没说话。李纲的意思很明显,他希望由西北军攻克兴庆府,而不是虎烈军,但李虎的目标则和李纲的愿望相反,他急需攻占兴庆府以拓展实力。然而,从战局的发展来看,虎烈军暂时的确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就是孤军深入,没有援军,也没有友军策应,前有贺兰山相阻,后有沙漠和戈壁,一旦粮草不足,大军就危险了。西夏人埋伏在沙漠里,他们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攻击的机会。

“南部战场可有最新消息?”李虎问道,“太原那边呢?”

大战开始后,太原大元帅府、陕西宣抚司和大同虎烈府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每天都有书信往来,但因为战场太过遥远,消息传递很慢,相比起来,折家送来的消息反而是最快的。

“折家说,夏军的阻击并不顽强,缓缓后撤,但其坚壁清野,又派轻骑频繁抄绝粮道,大有诱敌深入之势。”原野说道,“各军主帅担心重蹈昔年五路西征失败之覆辙,攻击速度非常缓慢。”

神宗皇帝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西夏皇室内乱,大宋以为有机可乘,遂出兵五路进攻西夏,但西夏人坚壁清野诱敌深入,大宋五路大军因粮草不济,冻馁死伤,先后溃退,无功而返。

此次大宋的西征之策,和四十年前的西征之计相差无几,而西夏人也采取了相同的迎敌计策。西北军的将帅们为此非常小心,唯恐重蹈覆辙,只是这样一来,他们何时才能攻克灵、夏,兵逼兴庆府?

第五十六章 忠诚

李虎心里想什么,李纲很清楚,但从整个战局考虑,虎烈军的攻击必须缓一缓,必须等到西北军攻克灵、夏两州,把夏军主力全部吸引到兴庆府一带,虎烈军才能继续进攻,这样才能确保己方牢牢控制整个战局。

李纲权衡了一下利弊,决定开诚布公,把话透,说清楚。

“使相,两路对进夹击,只要任何一路遭遇败绩,西征都有可能功亏一篑。”李纲说道,“为了发动这次西征,使相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才有今天这个局面,假如无功而返,使相还有机会说服汴京发动第二次西征吗?”

李虎皱眉沉思。机会是有,但短期内不可能有第二次西征了。完颜阿骨打如果驾崩,北方局势马上就会发生变化,假如这种变化有利于大宋,那么尚有可能发动第二次西征,反之,假如宋金交恶,幽燕形势危急,大宋再次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那大宋就要拉一个,打一个,西征则遥遥无期了。

“使相所顾虑的,无非是代北处在宋、金、夏和大漠诸蕃的四面包围之中,虎烈府时刻都有败亡之危,所以使相想击败西夏,把疆域拓展到河西,然后代替西夏,和宋金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李虎暗自心惊,但神色如常,没有任何变化。汴京当然会估猜到自己西征的目的,李纲、宇文虚中就在虎烈府,当然更清楚,只不过彼此心照不宣,谁都不愿说出来而已。今天李纲突然撕破了这层纸,目的何在?

李虎笑笑,示意李纲继续说下去。

“当年李继迁、李德明在灵、夏一带举兵叛乱的时候,实力远不如现在的虎烈府,但他们在契丹人的扶持下,逐渐强大,到了李元昊,党项人立国称帝,并击败宋辽的夹攻,其后以联辽抗宋之策,和宋辽鼎足而立。”

“使相也想仿效党项人的做法,代夏而雄踞西陲,但事实上没有这个可能性。”

“首先,天下大势不行。现在辽国已经败亡,金国正在崛起,大宋实力最强,使相找不到一个可以抗衡大宋的盟友,相反,使相为了生存,还不得不依赖于大宋。”

“其次,目前西夏的实力要强于虎烈府,另外,使相和你的部属大部分来自辽东和燕云汉人,而西夏除了汉人外,还有党项、吐蕃、回鹘、鞑靼等蕃族,这种地域矛盾会大大增加攻击难度。使相靠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击败党项人,只能求助于大宋的帮助。”

“其三,大宋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西夏的疆域过去就是大宋的领土,大宋西征的目的是收复西陲,因此汴京不可能把西陲给你做藩镇,重蹈党项祸乱之覆辙,让西北出现第二个西夏。”

“那么,使相和虎烈府的出路在哪?”

“藩镇只是一个过渡,天下一旦稳定了,汴京肯定要削藩,但削藩不是斩尽杀绝,使相依旧可以做代北的王,子子孙孙依旧可以享受荣华富贵,至于使相的部下,他们做为代北将门,世代镇戍北疆,子子孙孙也一样享受荣华富贵。看看今天西北的将门世家,尤其是折家,大宋何曾亏待过他们?”

“大宋的疆域拓展了,实力增强了,北方汉人重归中国,中国也就更强大了。”李纲的声音不由自主地高亢起来,“使相举旗造反,浴血奋战,为的是谁?是为你自己的荣华富贵,还是为了天下百姓的生死?天下太平,国富民强,使相个人的荣华富贵有了,百姓也可以安居乐业了,这难道不是使相为之奋斗的目标?”

李虎心有所动,他想到了龙化,想到了龙化的汉人跪在自己面前,哀求自己带他们回家。这是一个承诺,自己做到了,带他们回家了,但然后呢?是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还是把他们推进更加苦难的深渊?

“党项李氏也曾是大宋的藩镇,但他们野心太大,要拥兵自重割据自立。李元昊建国称帝,李氏的目的达到了,他们做了皇帝,成了皇族,尽情享受,但百姓呢?那些党项人呢?那些当年追随李氏一起造反的党项人、吐蕃人、回鹘人和汉人呢?他们得到了什么?战争,连绵不绝的战争,一代代的将士埋骨荒山大漠,一代代的百姓痛苦不堪。李氏皇座下面是累累白骨,是百姓的痛苦,是百姓的哭号。”

“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群体的荣辱兴衰的背后,是成千上万、是一代代百姓的血泪和枯骨,难道这就是使相希望得到的东西?”

李虎哑口无言。李纲这句话戳中了他的要害,很长时间以来,他的目标就是立国开疆,在北方做个雄主,然后图谋统一天下的大业。当然了,理想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不过理想肯定会影响一个人在现实世界里的观点,甚至影响决策。这次西征其实就是理想影响决策,李虎和他的一帮部下们只想着实现远大的抱负,而百姓,那些草芥蚁蝼们早给抛到九霄云外了。

李虎低头望着地图上的贺兰山,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惨烈厮杀的场景。李纲的话没有错,战争的最终承担者是百姓,是那些无辜的手无寸铁的百姓,如果自己继续走下去,继续走立国开疆的道路,自己将重蹈西夏的覆辙,战争的阴云将笼罩在西北上空,一代又一代。

这就是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远大抱负?不,这不是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

李虎心神颤栗,他忽然发现,自己失去了方向,自己在茫茫迷雾中不知所措。

“使相对天下大势如何推演?”李纲没有停下来,继续说。

“大辽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大漠诸蕃正在乱战,契丹人若想重建大辽,希望渺茫。金国已经占据整个东北,实力正在增长。西夏人在河朔坚持了近百年,根基深厚,短期内即使攻克了兴庆府,也无法降服党项人。”

“使相请看……”李纲手指地图说道,“大漠、西陲、东北,北虏正好对大宋构成了钳形包围。这种南北对抗的局面自秦汉开始到现在,基本上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假若我们现在不把西夏击败,将来整个北部边疆就要遭到来自大漠、西陲和东北的三路攻击。尤其是西陲,因为我们失去了河西这个屏障,陇西一直是战场,岌岌可危。陇西若失,关中就危险了,关中若失,中原门户大开,京畿随即不保。”

“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契丹人平定了大漠,或者大漠诸蕃结成了大联盟,他们越过阴山,南下打代北;如果金人征服大漠受阻,转而拿下幽燕大肆掳掠;如果我们这次未能击败西夏收复西陲,让西夏人卷土重来,南下攻击陕西,那么大宋不但要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更有可能同时对付三个敌人。”

“大宋危机重重,使相和虎烈府的命运又如何?”李纲问道,“使相是否认为,在失去了大宋这个强有力的靠山之后,使相还有足够的实力在北方同时对抗三个对手?退一步说,就算你能合纵连横,你能在代北坚持下来,请问你如何发展?如何长期坚持下去?以代北之地能养活虎烈府这支庞大的军队吗?”

这个李虎知道,所以他急于西征,急于夺取贺兰山,拿下了贺兰山,代北和陕西就连为了一体。向西,虎烈军可以和西北军联手对抗党项人;向北,虎烈军可以固守阴山防线,阻止大漠诸蕃南下;向东,虎烈军可以和幽燕军联手对抗女真人。如此一来,李虎就可以在代北立足了,立足之后,就可以图谋发展大计。

但是,李纲今天从天下大势来推演,假如大漠诸蕃、西夏和金国同时南下,三路共击,代北正好处在三路蕃军的夹击之下,这时虎烈府如果没有大宋的支援,肯定守不住代北。这是个现实问题,换句话说,李虎不管是在南北对抗中还是在北方逐鹿中,都是处在各方势力的夹击之下,就算他夺取了贺兰山,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若想解决根本问题,那就是坚决投奔大宋,忠诚于大宋,继而在南北对抗中取得绝对优势。大宋富强了,天下稳定了,李虎的日子好过了,代北的百姓也就可以安居乐业了。

童贯曾在燕京对李虎说过同样的话,只要你忠诚于大宋,你肯定可以做个西北王。这句话李虎没有听进去,左耳进右耳出,早忘了,现在听了李纲这番话,他又想起来了。看样子,自己的确应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了。

“使相,你和汴京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这个矛盾其实不是因为你是个藩镇,更不是因为你是个汉虏。”李纲说道,“折家就是党项人,但汴京和折家的关系一直很融洽,为什么?因为忠诚,折家忠诚于大宋。你和汴京矛盾的根源就是因为忠诚,你不忠诚于大宋,大宋就无法信任你,所以,你们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激烈。”

第五十七章 变化多端

李纲句句切中李虎的要害,让李虎有些招架不住了。

“两路夹击,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两军相隔太远,讯息不通,如果贻误战机,可能导致败局。”李虎承认李纲说得有道理,但他需要时间好好考虑,需要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找到对策,对于虎烈府来说,当务之急是击败西夏人,先确保大宋在万里北疆之上建立一道牢固的防御,这也是李虎立足代北的前提。

“现在是十月上,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黄河就要封冻了,黄河一旦封冻,我们就可以进攻。”李纲当即献策,“一般黄河封冻,大雪也就从天而降了,大雪一下,沙海变雪海,这有利于我军迅速越过红公牛沙漠,直击贺兰山。贺兰山告急,兴庆府危在旦夕,察哥就要以主力戍守京师北部,再加上天气恶劣,他用来偷袭粮道的军队就非常有限,我们随即可以把更多的粮草辎重运到前线。”

等一个多月?李虎迟疑不决,“你认为一个多月后,西北军可以攻克灵州和夏州,会师于怀州,兵逼兴庆府?”

“这我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攻打兴庆府就要渡河,而渡河最好的时机就是黄河封冻。到了明年正月下,黄河就要开始解冻了,也就是说,黄河稳定封冻的时间只有两个多月,过了这个时间,再打兴庆府就非常困难。西北战场上,宋夏两军历来都选择在十月发动攻击,原因就在如此。”

虎烈军在前套等待一个多月,这个时间太长了,如果南路西北军因为缺少北路虎烈军的配合,战败退走,西征可就功亏一篑了。

李纲再度给李虎解释。

早在太原的时候,郓王和折彦直商量的南路攻击策略就是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宋军不止一次西征,历次西征或战败,或无功而返,总结经验教训就是宋军太过分散,各军之间缺乏联系,有的推进太快,有的推进又太慢,结果给西夏人赢得了各个击破的机会,所以这次折彦直的计策就是同步推进,两路大军在各自攻破灵州和夏州后,随即于怀州会师,共击兴庆府。

当然了,计策归计策,到了战场上各军主帅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折彦直出生武人世家,他对战场的理解和童贯以及一些文官主帅对战场的理解完全不一样,他明确告诉各军主帅,不管你们怎么打,只要在黄河封冻之前逼近兴庆府,确保大军可以在黄河解冻之前渡过黄河就行了。这个时间是底线,是确保西征军杀到兴庆府的底线。

杨可世、种师中、姚平仲、王禀、折可存等人都是西北悍将,久经沙场,他们知道怎样才能击败西夏人,但前提是,你统帅部,你统帅本人,不要对前线战事指手划脚,外行就是外行,这不是你的错,但外行指挥内行,那就是你的错了。

这次西征,汴京任命折彦直为西北军统帅,又任命郓王为西征军大元帅,形成了三级指挥,而郓王为了赢得西征战绩,给了折彦直和李虎全部战场指挥权。折彦直和李虎都亲临战场指挥,这大大缓解了统帅部和前线各军主帅之间的矛盾。

“南部战场,各军推进缓慢,这正是稳扎稳打,步步推进之策,可以确保前后军和左右两路大军之间的安全,不给西夏人任何可乘之机,从而迫使西夏人全面后撤。我们只要把西夏人逼到黄河两岸,他们就不得不和我们进行正面决战。”李纲用力挥动手臂,略显激动地说道,“正面决战,我们有绝对的胜算。”

李虎思之再三,采纳了李纲的建议,并书告前线统帅董小丑、罗青汉,把自己对整个战局的看法做了详细的说明,请他们屯兵前套,一方面安抚前套的州县和蕃帐,一方面囤积粮草武器,只要黄河封冻稳定,则即刻展开攻击。

李虎又给太原大元帅府写信,把北路战场的战况和虎烈军的攻击计策详细告之。

这封信刚刚送走,大同的信使到了,这位信使带来两封信,一封是河北河东燕山路宣抚使谭稹的,一封是金国西南、西北都统宗翰的。

谭稹在信中告诉李虎,平州路的张觉先在楼峰口被完颜阇母击败,不久,张觉在大宋的暗中援助下,于兔耳山大败完颜阇母,但因为张觉兵力有限,未能把金军赶出榆关,平州路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另外,古北口和松亭关的守军发现中京方向的金军调动频繁,很多军队正在北安州和泽州一带集结。谭稹估计,金军可能要兵逼古北口和松亭关,威胁燕京,从而迫使大宋放弃对张觉的援助,再攻平州路。

谭稹询问李虎,能否支援两千匹战马,以帮助郭药师在最短时间内扩建马军,增强幽燕镇戍军的实力。

“这是威胁。”李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