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随身装着一口泉-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说这枕套还真的很畅销,才几天工夫,刘军浩已经卖了七个了,稳稳当当的二百块钱落入口袋。

    虽然这点钱和自己卖黄鳝的收入根本没有可比性,不过蚊子再小也是肉。  加上张倩对网上开店很感兴趣,他也就乐此不彼的编起了枕套。

    这不刚打开电脑不久,又有人发过来信息。  刘军浩原本以为只是一般的求购信息呢,没有想到是一个提要求的。

    这个叫只爱雪梨的网友上来先夸了几句枕套很有特色后,就询问这东西是不是他自家编的。  刘军浩虽然不知道此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是还是耐心细致的回答。

    “是这样的,这枕套我很喜欢,只是能不能换上别的图案,我是说我指定的图案。  ”只爱雪梨最后才提出自己的要求。

    “你是说你自己设计图案,然后由我编织后再卖给你?”刘军浩开口询问道。

    “就是这个意思,你能不能做到,如果可以的话,价钱好商量。  ”电脑上又跳出一行字。

    “我试试吧,你先将图案发过来。  ”这人是砸场子还是干什么呢,怎么净给我出难题,刘军浩在心中直叽咕。

    很快只爱雪梨就传过来一张图片,画面倒也不复杂,只是中国结中写着“每天好梦”几个大字,后边又缀着一个人名。

    “没有问题,这个当然可以编出。  ”刘军浩看过之后立刻发信息过去。  这图案和自己以前编织的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对他来说没有任何难度。

    “那我就放心了,我还害怕提出要求你们不做呢。  对了,能不能快点,我急等着用呢,价格不是问题。  你做好之后给我发消息呀,然后我点购买。  ”只爱雪梨又开始催促起来。

    关掉对话框,刘军浩又开始沉思起来,看来这草编事业还真的是大有作为。  自己以后是不是应该多增加一项业务,那就是根据顾客的需求来编织。

    等张倩过来的时候,他将自己的想法一说,果然得到了张倩的赞同。  这种精美的草编枕套其实也是可以当成礼物赠送的,比如说送给恋人或者父母都是可以的。

    如果在草编中加入了被赠送人的名字,那意义就不同起来。  一个人看到“祝你天天快乐”和“祝XX天天快乐”时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

    后边那句给人一种独一无二的感觉,更能体现出送礼物者的心意,也让受赠人从心理上认为这礼物是单独为自己制作的。

    两人商议完毕,张倩就噼里啪啦的在电脑上敲打起来,将根据顾客调整图案的消息加了进去,然后又在论坛中发了一遍。

    她发完信息,突然想起什么,也开始从筐中揪出细叶草编织起来。

    经过几天的锻炼,张倩编出的枕套也不再像前几天那样形散神也散了。  虽然还有些小丑,但是至少用手拽起来不会松散。

    “歇一会儿吧,你才学草编,别把手指头弄肿了。  ”刘军浩看她不断吹手指的模样,就有些心疼的劝道。

    “没事,就快好了,看我编织的怎么样,能不能送人?”张倩将枕套拿到他面前显摆。

    “有进步,不过送人就不必了吧,还是用我编的。  ”刘军浩谨慎的建议。  用这么丑的枕套送人,她也好意思拿得出手。

    “不行,自己做的更有意义,”张倩立刻出声拒绝,接着又埋头苦编。

    看她认真的模样,刘军浩忍不住猜测起来:送人,该不会是想送给自己吧?

    想到这里他心中美了起来,在看张倩编出的枕套,越看怎么越好看。

    。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七章 神奇的芦苇

    第一百一十七章 神奇的芦苇

    张倩做起事来来非常认真,忙乎了一个多小时才将枕套编织完毕。  不过编成之后却越看越觉得拿不出手,当初的信心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无奈,她又三下五去二将枕套拆出。

    “费那么大力气编成的拆了干什么?”刘军浩赶忙阻拦道。

    “本来准备送人的,成这个样子怎么好送人。  ”张倩沮丧的比划着枕套说道,“要不等下你给我编两个吧,我过两天送人?”

    “两个,送给谁呀?”一听说要编织两个,刘军浩立刻知道他自作多情了。

    “送给我爸妈呀,出来工作一年多了,还没有给他们买过像样的礼物。  原本想亲手编织两个枕套表表心意呢,可是我的手太笨了,什么也做不成,学了几天都没有一点长进。  ”

    听她这么一说,刘军浩的心里平衡起来。  送给老丈人丈母娘,这也是尽孝心呢。

    “你的手怎么那么巧?”张倩抓起他的大手并在一起,继而啧啧赞叹起来,“我说我的手白,你的手比我的更白更嫩,还这么修长,弹钢琴一定是好样的。  ”

    “拉倒吧,就我这手还弹钢琴呢,我们家八代也不会出一个弹钢琴的。  ”刘军浩趁势握住她的小手。  其实他的手并不算细,只是手掌大而已,现在两人的手并在一起,差了快一倍。

    经过张倩这么一比划,刘军浩还真的发现出自己手比以前细嫩了许多。  手指上地一道伤疤也变得很淡,如果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到。

    这伤疤的来历他还记得,是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留下的。  那个年纪都是用铅笔写字,当时的小刀质量差,刀背做的很薄,只削上几次铅笔就会弄裂。  因此学生们基本上不买小刀,一般都拿镰刀或者菜刀削。

    这东西也算是凶器。  当时老师怕出事儿,就规定学生不准拿镰刀上学。  他自己在讲台上放了一把镰刀。  有需要的话再递给学生用。

    有一次刘军浩和班里地一个同学同时想用镰刀削铅笔,结果他先拿到了,那个同学一直在旁边催促。  刘军浩情急之中,用力过大,直接把铅笔削断。  手也割了一大块,当时可以隐隐约约的看到骨头。

    老师看到他满手是血顿时吓坏了,赶忙让几个学生到外边采些草药止血。  一连用了两大团刺脚芽才将血止住。

    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但是却留下一道疤痕,怎么也消除不了。

    没有想到这段时间不注意,疤痕竟然消失了,这泉水真是稀奇。

    “怎么不能,咱们以后要是有了孩子,我就让……”张倩说了一半突然脸红了起来,挣扎着想把自己地小手抽出。

    “怕啥。  没外人”刘军浩这么一说,张倩也不再抽动,不过却也低着头不说话。

    “你说等枕套弄好了在上边编什么图案?”他又岔开话题道。

    “嗯……两个都编上平安是福吧。  我妈最信这个,每年都要到寺庙里求一道平安符,家里还央人写了几幅这样的字呢。  ”张倩原本准备想一些比较新颖的词语,可是想了半天都觉得没有合适的。  最后还是这四个字贴切。

    一句平安是福,就是对老人最好的祝福!

    “咱们到外边晒太阳吧,大好的太阳不利用可惜了。  ”在电脑旁呆了一阵子,刘军浩就坐不住了。  于是两人一商量搬上椅子坐在院子里晒太阳。

    张倩原本手里还拿着一本《读者》翻看,可是被温暖如斯的太阳照着,她地思绪慢慢的就飘了起来。

    扭头见刘军浩靠在椅子背上仰脸闭目养神,完全一副享受的姿态。  她顿时也来了兴致,合上书本,眼睛望着高高蓝蓝的天空,享受起即将失去的春天。

    就这样半躺着。  什么也不做。  似乎整个人儿都变得空灵平淡。

    正神游天外呢,张倩突然听到耳朵边有嗡嗡的声音传来。  她扭头一看。  顿时吓得从椅子上跳起来,拿起书本就打,口中还大叫着“蜜蜂,蜜蜂”

    “没事,肯定是后院西瓜秧引来的。  ”

    “咦,刘军浩,你快看,牵牛花开花了,这么大。  ”张倩的目光一直跟随着蜜蜂走,突然发现篱笆墙边上开了一朵紫色地牵牛花,她又兴奋的拿起手机去拍照片。

    现在才五月末,没有想到自己院子里的喇叭花就开了,应该是花期也提前了五六天。  刘军浩正琢磨着呢,那边张倩又“哇”的一声尖叫。

    “怎么了,这一惊一乍的?”

    “你快过来看看,这么多蜜蜂,有五六十只都在芦苇上爬着呢,这里边肯定有个蜂窝”

    “蜂窝?!”刘军浩有些不相信,自己院子里会有蜂窝?

    他跟过去一看,只见向阳的芦苇垛一面有四五十只蜜蜂爬动着,不少还顺着芦苇管钻进钻出。  这蜜蜂个头比较大,身子肥肥胖胖地,略显笨拙。  看着黝黑的颜色,就知道属于土蜂子。

    “你弄一根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张倩的好奇心也不断地增大。

    芦苇垛是上次和赵教授一起从河滩上割出来的,前些日子晒干了后,他在墙根堆了不少,准备等缺柴火的时候烧。

    到底是怎么回事,莫不成真有蜂巢?刘军浩小心翼翼的打量着芦苇垛,可是打量了半天也没有发现蜂巢在什么地方,只看到不断有蜜蜂钻进芦苇管,不大一会儿又钻了出来。

    “它们在干什么,不是筑巢吗?”张倩看的相当迷糊。

    “不清楚”这种现象刘军浩也是第一次看到。  更让他奇怪地还在后边。  有一只蜜蜂此刻正爬着芦苇杆上吐着什么东西,仔细看过去却是用湿泥密封洞口。

    刘军浩等那蜜蜂飞走后,立刻将这根芦管折下。

    两个人像做贼一般带着芦管离开,等到了安全距离后,才将芦管折断。

    “咦……这是蜂蜜!”两个人再次愣住。

    一股蜂蜜特有的清香从芦管的断面处散发出来,空空地芦管中填满了比黄豆略大地颗粒,一粒粒的整齐排列。  在太阳下泛着几分光泽。  粗略地数了一下,有二十多粒呢。

    “这个能吃吗?”张倩颇为心动地问道。

    “我尝尝……”刘军浩捏了一粒放在嘴中。

    刚入嘴立刻就变得黏黏的。  继而一股香甜在舌头上肆虐,甚至要比野蜂子地蜜更甜。

    “很好吃,你尝尝”他也让张倩捏了一颗。

    张倩吃过后也赞不绝口,连说要刘军浩再去弄一些。

    “两个人在偷偷吃啥东西?”正说着呢,王老师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这不眼看晌午了,她过来摘菜呢。

    “王姨,你尝尝。  这是我们刚刚发现的土蜂蜜,吃起来非常甜”刘军浩赶忙将芦管递过去。

    “这是蜂蜜吗,我怎么看不像?”王老师有些困惑的捏了一粒,继而也是称赞连连。

    不过待张倩问起这是什么蜜的时候,王老师却连说不知,隔着院墙把自己的丈夫也叫了过来。  赵教授一直和果树相关的东西打交道,或许知道这蜜蜂地来历。

    哪知赵教授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  用他的话说就是全世界已知的蜜蜂有一两万种,单在中国也有一千多种。  他不知道这到底是哪种蜜蜂。

    虽然确定不了蜜蜂的种类,但是却并不妨碍众人吃蜂蜜的热情。  在三人的怂恿下,刘军浩又冒着被蜇的危险去折了几根芦苇。

    不出意外,里边果然都是黄澄澄的蜂蜜。  他们好像剥蚕豆一样,一粒一粒地往碗中倒,最后竟然弄了小半碗。  当然那些乳白色的蜂蛹也收集了不少。

    在赵教授的建议下,刘军浩给每人都冲了一小杯蜂蜜,淡黄色的蜂蜜放在水中后,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迅速的淌开,将茶杯中镀上几分浅黄。

    轻轻喝上一口。  蜂蜜甜香,夹杂着芦苇地清香和花香一起钻入心肺。  不由得让人齿颊留香,心醉神驰……

    小半碗蜂蛹自然是让王老师拿回家了,因为刘军浩看到那东西在里边蠕动就有些心寒,说啥也不敢吃。

    赵教授只说他不会享受,这蜂蜜可是高级补品呢。  说是等会儿弄好了送过来一些尝尝。  绝对让他们吃了还想吃。

    刘军浩原本以为他只是说说呢。  谁知道中午的时候果真端了小半碗过来了。

    看着金黄色的蜂蛹,刚开始两个人都不敢尝。  直到赵教授做了示范,刘军浩才用筷子夹了几个放在嘴中。

    干脆喷香,绝对好吃。

    他点过头之后,张倩也尝试着用筷子夹了起来。

    他们原本以为那些土蜂子不见了蜂蜜肯定会离开的,谁知道下午又见到成百的蜜蜂在那芦苇垛上爬来爬去,显然是在往里边输送蜂蜜。

    仔细看了一遍,这芦苇垛四周还真爬了不少蜜蜂呢。  这下好了,以后可以经常有蜂蜜吃了。  刘军浩再次动了心思:其实自己养些蜜蜂也是很不错的。  那石锁是个密闭的空间,用来养土蜂子再合适不过了。

    他想到这里又偷偷的打量起石锁,只隔了一天的时间,当初扔进去的十几只蜜蜂竟然筑起蜂巢来,一个个在鹌鹑蛋大小地蜂巢上忙个不停。

    这个发现让刘军浩更是兴奋不已,没有想到他心有所想,石锁立刻替自己实现呀。  看来这土蜂子也不用养在石锁中了,直接养蜜蜂多好。

    不过这空间中地的花朵太少,也不知道能不能满足这些蜜蜂地需求。  毕竟它们筑起蜂巢就要产蛹的,到时候蜜蜂越变越多,自己就要种更多的花草了。

    土蜂、蜜蜂一起养,到时候自己还能同时吃两种蜂蜜呢。

    * * *

    (正文3188字,以下不算字数)

    石锁中的蜜蜂是工蜂,工蜂在没有蜂王的情况下是可以产卵的,不过孵化出的只有雄蜂。  雄蜂是不会够采蜜的。

    这点信息是我昨天看了书评中有人提起后才查到的,以前只知道捉蜜蜂吃蜂蜜,没有注意这个常识,呵呵。

    文中写的就是我小时候“想当然”的做法,那个时候以为弄一些工蜂就可以养蜜蜂呢,每次都不成功,今天才知道原因。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八章 赤兔

    第一百一十八章 赤兔

    给未来的老丈人丈母娘编织东西刘军浩自然是万分用心,用了一下午的时间才将两个枕套弄好。

    他本来想要了地址直接邮过去,哪知道张倩恰好也要到街上充话费,于是两个人就一起骑着自行车赶集。

    山风徐徐的吹着,带来阵阵清凉。  这条平坦的江石路不断地在绿荫中延伸,给人一种很爽目的感觉。  再朝远处眺望,可以看到青黄色的麦浪,收麦子的季节就要来临了。

    快到街口的时候,却碰到刘五爷和村里几个人在前面走。  二人赶忙跳下车子,和他们一起步行。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刘五爷准备上街买个牛犊子养着呢。  他老人家这次是看准了,说什么也不会再买那种呛毛的瘦牛。

    到了街上,几个人分道扬镳。

    正事办完之后,张倩说自己还没有见过卖牛呢,想到牛行看看。

    刘军浩自然随着她的心思,将采购的东西和自行车往熟人家里一扔,两人徒步朝牛行走去。

    要说街上什么地方最热闹,那自然是牛行。  每到逢集就是人来人往,牛满为患。

    路上不时可以看到有人牵着黄牛三三两两的朝牛行方向走去,有些心急的牛经济更是早早的拦在路口看牛。

    这些牛经济虽然看的心切,却也不急着买,真正的买卖一般都到晌午才开始。  那个时候卖牛地人急着回家,在价钱上自然不会盯得太真了。  还有就是到这个点上。  黄牛拉撒了大半天早已经饿了,个个都是一副没精打采的熊样,因此也好挑毛病。

    牛经济看火候一到,就会连连出手。  买卖开始双方往往是挣得唾沫四溅、面红耳赤,最后在推搡唬怨中成交。

    当然牛行的“潜规则”还有不少,比如说其中一个就是开场不买驴。  那些牛经济都有些忌讳,认为刚开始买了驴。  这一天就买不到好牛。  因此如果哪个不识相的早早的买驴,肯定会遭到他们的白眼。

    “小老弟。  你也过来看牛?”刘军浩正在树荫下站着呢,突然背后被人拍了一下。

    “是老郭呀,”他扭头一看,原来是街上卖牛肉的老郭,赶忙掏烟打招呼,“我就是闲着没事过来转转,你见到刘五爷没?”

    “在那棵大杨树下呢。  你们村地几个人一起。  ”老郭打过招呼之后,就转身离开。  人家是正儿八经的要买黄牛,可不像他们两人这样纯属闲逛。

    刘五爷刚到牛行就看中了这头小母牛,此刻正和卖牛地还价呢。  庄稼人和牛经济不同,没有那么多弯弯道道,只要看中了,价格合适就买。

    刘军浩对这买卖纯属外行,因此也不插嘴。  只和张倩一起在旁边看热闹。

    人家卖牛的价钱咬的死,刘五爷磨蹭了半天也没有还多少钱,最后只得放弃。

    “你看,那边有个小马驹!要不咱们买回去养?”刘军浩原本想跟上去呢,张倩却拉了他一把,指着那匹瘦高的枣红马说道。

    “买它干啥。  咱们又没有车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