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随身装着一口泉-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当黄斑皮噙来灰马扎、白头小等鸟类的时候,刘军浩也坐不住了。他赶忙用小刀挖开一只鸟的嗉子,结果里边是空的。

    看来自己高估这些鸟类的生存能力,不能再让形式恶化下去。

    媳妇提出设置食物投放地点的建议是好,可是刘军浩还有些迟疑,思索着该怎么说动刘广聚。拿自家的粮食喂鸟,怎么听着都是败家子的行为,怕是村里人没有这么高的觉悟。

    成功不成功,总要试试才行。如果真不行,自己就多破费一些,反正秋里挖老鼠洞弄了几袋粮食,拿来喂鸟正好。

    想着在刘广聚那里要费些口舌,谁知道事情出奇的简单,他这边刚提个开头,人家就点头同意,立刻喊人来商量。这让刘军浩先前准备的一番说辞根本没有出口的机会。

    话说刘广聚现在的眼光提升不少:刘家沟的变化很大一部分是游客带来的。人家过来旅游,图的就是山清水秀风景美,其中观鸟是重要一项。

    众人商量时也没费多少周折,立马决定下午开始实施,投放食物所需的钱由村里出,投放地点就设在村后的田地里。

    听说村里要弄粮食喂鸟,不少人家也自发的弄来粮食抛洒。

    刚开始只有三三两两的麻雀落下来抢食,很快附近树上的斑鸠、灰马扎也落了下来。

    鸟越来越多,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投放场地内彻底热闹起来。

    平常这些鸟散落在山间,很难统计数量,现在看着不远处黑压压的一大片,刘家沟人还是第一次知道身边这么多鸟。常见的如斑鸠、喜鹊、灰马扎、山雀、八哥、野鸡,稀少的沙棒槌、红果子等等都成群结队的赶来。投放地上空甚至还引来老鹰在盘旋捕食,显然这场大雪也给这个空中霸主造成不小的困难。

    这次的投放活动倒是方便很多鸟友拍摄照片,以前大家要拍摄某种鸟类,必须转悠半天才能见到,现在倒好,直接对着投放场就行。

    不少人在雪地里架上长枪短炮,回村里后把拍摄的照片传到网上。

    刘家沟这个观鸟基地在部分鸟友心中地位很高,照片发上去后被很多观鸟论坛转载,相当一部分人萌生了立刻到刘家沟观鸟的念头。不过大雪封山,他们目前只能过过眼瘾。

    虽然村里设置有投放场,但是每天黄斑皮噙来的死鸟仍然不少。这些东西扔了浪费,刘军浩打算把它们挂在屋檐下风干,等以后炒着吃。

    “恶心人,这些鸟都不知道冻死多少天,你还吃,快扔了。想吃肉等天好去街上砍个猪腿,让你吃个够。”张倩听说老公要把这些野鸟也晒干吃,赶忙开口拒绝。

    “啧啧,你知道个啥,没听说‘宁吃飞禽一只,不食猪肉二斤’吗?这些野东西最有味,要不是现在不让打,我早提着弹弓上了。”刘军浩这话倒不虚。

    天上飞的野东西都是瘦肉,褪了毛,开膛破肚把肚里的物事弄干净,用盐腌几天,然后再拿小木棍把鸟肚子撑开,拴着脖子挂在太阳下晾晒风干。

    等想吃的时候切成小块漂洗干净,拿干萝卜丝爆炒,放上葱姜蒜辣椒,滴些花椒油,味道绝对没的说。

    干萝卜丝,最好选那种大肚子的白萝卜,用开水微烫后晾干。这种萝卜干尚留这股鲜味儿而且吃起来劲道,炒起来很好吃。花椒油则要选那种刚从树上摘下来的鲜花椒,放在茶油里浸泡,这种花椒油味道纯正,很能去除腥味。

    接到钟老爷子电话的时候,刘军浩正在院里铲雪。这两天雪虽然还在下,已经小很多。他在家没事,就拿着铁锨忙乎,和赵教授一起把两家的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

    钟老爷子喊他去村里看自己做的雕塑,如果不是人家打电话过来,刘军浩差不多忘记枣树根那回事儿。

    这老爷子滞留在刘家沟后,日子倒是过得很自在,每天都埋头雕琢那个枣树根。最初几天刘军浩很有兴致,天天过去查看,可没看出个所以然然,后来下雪索性不再去。

    没有想到十几天的功夫,还真让人家做成……一头威风凛凛的东北虎站在山石上回头张望,树根部那个腐朽的窟窿被钟老爷子掏空,巧妙的组成东北虎张开的嘴巴。两眼放出凶光,张口向天怒吼,锋利的牙齿,叫人胆寒。

    微微翘起的树根则变成东北虎的尾巴,树根上的疙瘩打了个漩,正好成弯曲的尾稍。

    整个根雕东北虎看上去霸气十足,王者风范尽显。

    这才是艺术品……等红布揭开,前来观赏的人群中立刻响起一片赞叹声。刘军浩看的直眼热,当初那枣树根挖出来的时候,自己怎么就没看出来能做根雕呢。

正文 第四百四十五章冰上捉鱼

    第四百四十五章冰上捉鱼

    “老爷子,这根雕你卖不卖,我个人出五千块钱收藏了”一游客突然开口道。

    要说钟老爷子在省内的名气相当大,很多作品都被私人收藏家收藏,游客中认识他的人也不少。

    “呵呵,我这是无聊之作,不卖钱的。”钟老爷子笑了笑婉拒。到他这一步,钱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更多

    的是追求艺术境界。做更好的作品让人欣赏,这才是他所看重的。

    刘军浩听的直吸气,他只觉得这根雕做的有气势,具体好在什么地方,却说不出个所以然然。但是有人张嘴

    出五千块,他才知道这根雕不同凡响。

    没办法,他这人不是当艺术家的材料,水平有限,用钱衡量更直观。

    这钱比自己买黄鳝来的容易多了,不过羡慕不来,自己没手艺,树根在他手中只有当柴火烧的命。

    “小浩,你想要不想吧?”钟老爷子笑着扭头反问起刘军浩。

    “要倒是想要,估计老爷子你也不给呀,我可买不起。”刘军浩只当他开玩笑的,就回了句。

    “怎么不给,不是要钱。把那个高粱梃子扎的四方城给我,咱们两个换换怎么样?”钟老爷子笑着提出条件

    。

    感情盯上自己的四方城了……这可不行,那个是送给老婆的。不过这猛虎啸山看起来很好,刘军浩也想据为

    己有。

    只是他很有自知之名,那四方城是自娱自乐之作,虽然称得上声好,但是离艺术品的境界还有十万八千里,

    和钟老爷子雕刻的这个根雕价值根本不能等同。

    他即使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交换。只能笑着说道,“我可不敢换,你老还是留着吧,五千多块呢。你要真

    喜欢四方城,我免费给你扎一个。”

    反正有图纸,照做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无非是费点事儿。不过想想挺恐怖,上次做模型一连熬了十几天

    ,简单的粘贴重复,差点把人熬疯。

    刘军浩暗自打定主意,这次免费帮钟老爷子把第二个模型做好自己就封笔,以后说啥也不做了。

    “你小子,我能占你的便宜,你那高粱杆遇到合适的买家,也能卖个几千块的,咱俩换换谁都不吃亏。”钟

    老爷子第一次看到那高粱杆就喜欢上,自己私下也尝试着制作,可换换材料就没了耐性。一连几次都没有制

    作好,这才把注意打在刘军浩身上。

    他知道刘军浩刚才说的是真心话,关键是不好意思占后辈的便宜,所以才提出交换。

    虽然一再推辞,但是在钟老爷子的坚持下,刘军浩只能把根雕扛回家。

    等回到院中,张倩已经炒了个洋姜,把饭做好。

    夏天在院后挖了不少洋姜回来栽种,当时赵老爷子直打岔,说种不活,没曾想秋里刨的时候那二三十株收了

    不少,连带院外那些野生的足足弄有三蛇皮袋,到现在都还没吃完。

    张倩听到院中的动静,刚要出门招呼老公吃饭,结果张着嘴巴没了声音。怎么去村里一趟,还扛回一尊根雕

    。

    听明白事情的原因,她围着根雕很是赞叹了一番,然后才让老公洗手吃饭。

    尝过菜,刘军浩难得的称赞一句,老婆这菜炒的味道不错。当然也不排除是他转悠半天,早饿坏了。

    接下来几天,刘军浩开始陷入痛苦的生涯。他现在深深地后悔,让自己一时手痒,收下这个根雕。

    往年还没进入腊月,刘家沟已经处处是年味了。在外打工的上学的早早回来,各家做粉条,杀猪、杀鸡、捉

    鱼,还有娶亲等等,再加上前来过年的游客,整个村子是热闹非凡。

    今年大雪封山,刘家沟冷清了不少。很多游客都打算早些来刘家沟采购年货,可惜计划全部泡汤,不少人只

    能在网上抱怨。

    刘军浩也有些小郁闷,去年自家的粉条卖出去几百斤,还有不少游客没买到。今年更是早早有人在网上打招

    呼求购,他原本准备到街上多打些红薯粉,结果这种天气,只能作罢。

    另外网上还有不少人订购土特产的,刘军浩也统统延后,打算等雪化了再说。

    他这边拖几天没事,赵光明却等不起。人家打电话过来说快要结婚了,把日子订在腊月初几,让刘军浩帮忙

    送些土鸡和鲤鱼过来。

    “靠,你自己走过来试试,我总不能飞过去吧。”东西自己可以准备,只是路上的大雪有半人深,根本没办

    法行走,刘军浩打算让这货过来自己取。

    “大哥,你就帮帮忙,实在不行骑上赤兔。我这两天正到处买东西。这么大的雪,新鲜蔬菜根本运不进来,

    我都快急疯了。”赵光明在电话里一个劲儿的叫苦。

    这天气骑着赤兔上街倒不是不可以,不过刘军浩有些心疼,生怕把自家赤兔给冻住。

    思前想后,他决定实在不行自己背着东西上街得了,反正也没有多远。

    结婚是大事,刘军浩嘴里打着哈哈,但是也不敢怠慢。吃过饭就到后院查看,打算凿冰给赵光明弄些鲤鱼送

    过去。到水沟前他才想起自己真忙晕了,水沟中的水不过四五十厘米深,早被冻实。鱼肯定也冻进冰层里边

    ,哪还能捉。

    连冻上十几天,鲤鱼草鱼这些东西又不会冬眠,很可能冻死在冰层当中。

    不过刘军浩仍抱有几分幻想,尝试着凿掉一大块冰,然后扔进石锁内。

    在温泉的浸泡下,冰块迅速融化。可是奇迹并没有出现,很快泉水中出现几条白花花泛着肚皮的鱼。

    他耐心等了十几分钟,那些鱼仍然没有苏醒的迹象,看样子是彻底的死掉。

    这也让刘军浩对石锁有了清醒的认识:泉水并不是万能的,它只不过让生物生命力更强而已,并不能违背自

    然规律。一旦超过生物承受极限,还是要死掉。

    看来水沟中养的鱼这次要死光了,损失相当惨重。

    想到这里,他又开始担心水沟中的黄鳝。鲤鱼之类的死掉没什么,大不了弄出去喂院中的水鸟,可是如果黄

    鳝冻死,那就是伤到根基。

    刘军浩赶忙出了石锁,抓起铁锹挖冰层。

    没有想到冰层下的淤泥也变成冻土,挖起来极其困难。几分钟的时间,刘军浩就挖的脑门直冒汗。

    不过担心黄鳝的安危,刘军浩也顾不上歇息。

    冬季一般的黄鳝洞也就几十厘米深,甚至有的只有十几厘米。谁知道后院中这些黄鳝洞深度超出人的想象,

    刘军浩挖了将近一米深,还没有探到底。

    不过这也让他升起几分信心,这么深的地方,黄鳝应该不会出现什么意外吧。

    正思索着,看到铁锹下一个暗黄色的尾巴一闪而没消失在洞中。

    见黄鳝朝洞深处钻,刘军浩快速挖了几铁锨,把拇指粗细的一条黄鳝抓起。接着他连挖几个洞穴,发现那些

    那些黄鳝活的相当欢实,根本没有出现冻死冻伤的现象。

    这下彻底安心,没想到在泉水的滋养下,黄鳝的生命力强悍的超出想象。

    只是赵光明要的鲤鱼还是没办法解决,后院中的基本冻死光,石锁中的鱼有不少,却没办法拿出来。

    这个时候所有的水坑都结冰,自己突然捉到几条活蹦乱跳的鲤鱼,傻子都会怀疑。

    只能找人从堰塘中钓些鲤鱼,然后再偷偷换上石锁内的了事。

    不过这事儿刘军浩不在行,还要找刘五爷亲自出马。

    “钓鲤鱼是吧,没问题。你先找几个人把冰凌凿个洞,我吃完饭带上家伙就去。”听说给这鱼给赵光明结婚

    用,刘五爷也没有推辞。

    凿冰的过程自是不必细说,刘军浩去村里喊了几个年轻人,半个小时的功夫就在冰面上凿出碾盘那么大的一

    个冰洞。为防止意外,他们又在上边铺了几块门板承重。

    冰层刚凿穿那会儿,露头的鱼不少,可惜全是鲫鱼壳和大白鱼。这倒不出刘军浩的意料,和水沟不同,堰塘

    面积大,水中含氧量多,大鱼一般不会露头。

    小鱼小虾他根本看不到眼中。倒是刘启勇想弄些回家炸着吃,特意放了几次篮子,每次提上来都能捉两三斤

    大白鱼。

    听说刘五爷要现场表演一手冰上钓鱼,很多游客也赶到堰塘边看稀奇。

    他们正谈论着,只见刘五爷已经扛着根四五米长的大竹竿过来了。一见正主,众人忙让开道路。

    “老爷子,这是啥东西,你用这个钓鱼?”看到那竹竿的怪异模样,在场的游客困惑起来。他们原本以为老

    爷子会拿根鱼竿,可是这竹竿和鱼竿是两码事,而且没有鱼线。

    竹竿的顶端比铅笔粗不了多少,颤巍巍的似乎随时要折断。上边还固定着一个铁丝做成的圆环,圆环上挂着

    几个锋利的铁钩子。

    “就是用这个钓,你们等下就知道了。”刘启华开口冲众人解释道,“这叫滑竿钩,是老爷子的绝学,一般

    人根本耍不了。”

    “那鱼饵呢,怎么不往上穿鱼饵,凭这个能钓鱼吗?”有人看竹竿上带的铁钩子,想当然的认为是鱼钩。

    只见刘五爷也不答话,把竹竿朝水下一投,跟着两手颤抖,已经带动竹竿晃悠起来。

正文 第四百四十六章 不打不闹不热闹

    第四百四十六章 不打不闹不热闹

    “瞎猫碰死耗子?”有游客看明白几分,难以置信的反问。在他看来这种所谓的滑竿钩和姜太公钓鱼没什么两样,除非那鱼犯晕,否则根本不可能朝上撞。

    “下边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刘启华买个关子叫道。

    只见刘五爷微闭的双眼突然睁开,双手使劲朝下一压一搅,跟着竹竿哗啦啦提甩上来,一条三斤多重的鲢鱼被扔到冰面上。

    “我就不相信……还真行”那游客话说到一半,只能改口。

    “小浩,老爷子怎么知道竹竿上有鱼?”王医生凑过来问道,他也很好奇。

    “要不怎么叫绝活,这滑竿钩一般人玩不起,凭的就是感觉。没在水中捉三四十年鱼,基本就是白瞎。”刘军浩笑着回答。滑竿钩的原理他听爷爷讲过,只知道个大概。刘五爷在大青山被称为奇人,手底下没几个绝活,怎么敢担当这称呼。

    据说有年冬天镇里组织人手刘家沟修河堤,十里八村的劳力都过来帮忙,中午饭派在刘家沟。那个时候冬天根本没啥青菜吃,无奈村里只得请刘五爷凿冰捉鱼当菜。这老爷子也不含糊,一上午用滑竿钩钓了几百斤鱼,中午队里边熬几大锅鱼汤,吃的那些劳力赞不绝口。

    说话之间,刘五爷又扔上来一条鲤鱼。不到两个小时捉了将近五十斤鱼,足够赵光明家用。

    等老爷子歇手,感兴趣的游客纷纷上前刷滑竿钩,可惜忙乎半天连个鱼毛也没捉到。

    捉完鱼,刘军浩又招呼众人把冰块重新放回去。然后在上边盖了些稻草,旁边竖立起一个醒目的标志。

    这主要是防止有人在堰塘上滑冰的时候,一不小心掉进冰窟窿。

    由于山溪的支流经过堰塘,因此这水也算是活水,加上这些年气候变暖,冬天堰塘的冰一直都很薄,根本不敢站人。今年却不同,冰层很厚实,完全能够承受人们的重量。堰塘现在变成了天然滑冰场,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在上边滑冰。村里那些熊孩子更不得闲,吃过饭全部过来打陀螺。

    刘军浩刚准备回家捉几只公鸡隔天给赵光明送过去,结果被刘广聚拉住追问:“小浩,你家的大犁头还在吗?”

    “大犁头,你找这东西干啥,早八百年就被我扔到锅灶下当柴火烧掉了。”他不解的反问。

    “我就知道你这熊孩子是‘仔卖爷田心不疼’。我不是打算把公路上的雪清理一下吗……昨天接到镇里的电话,说县里的铲雪车还要几天才能到达镇上,估计也不会帮咱们刘家沟铲雪。

    我打算让每家出一个劳力扫雪,把通往镇上的公路打通,方便人们上街赶集。不然这日子再过下去,人们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