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跃马大唐-第6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韦见素抚须道:“颜平章,我是当不了了,你颜平章却是有相国之才的。若王相国决意辞相,我看你还是可以胜任的。”

    颜真卿愕然道:“韦左相,你这话是何意?这不是在取笑我么?”

    韦见素道:“不是取笑,是心里话。”

    王源笑着摆手道:“二位莫要争执,我这个相国是一定不当的,你们能否胜任也不是你二位说了算,要朝廷陛下做决定的。或许太上皇心里也清楚你们二人的能力。太上皇,你说是么?”

    玄宗微笑道:“这件事以后再说吧。王源说的对,朝廷会下决定的。我相信瑁儿也不会让王源辞相的,所以倒也不用去多想这件事。总之不论谁为相,那也不是什么好差事,都是要为大唐鞠躬尽瘁操劳的。”

    众人连连点头称是。

    王源喝了口茶,沉声问道:“太上皇,臣倒是有件事要跟陛下商议商议。”

    玄宗笑道:“但说便是。”

    王源道:“臣听韦左相和颜平章说,太上皇希望一直住在成都不愿回京城,敢问太上皇,这是何故?”

    玄宗愣了愣,笑道:“原来是这件事,原因倒也简单,朕觉得成都的气候很好,四季分明,山空水秀。长安的冬天太冷,夏天又太热,朕老了,想在成都颐养天年了。”

    王源道:“原来如此,原来只是因为这个原因,臣还以为有什么其他的考虑呢。但太上皇可想过,如今天下太平了,两京也都光复了,太上皇理应回京城才是。成都再好,那也不是京城啊。太上皇回京对天下臣民的心也是一种安定。”

    玄宗摆手道:“有瑁儿主持大局,朕在那里也无所谓。”

    王源摇头道:“太上皇,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太上皇不归京城,这于礼制大大的不合啊。知道的自然明白是太上皇自己的决定,不知道还以为是陛下不让您回京城呢,这不是让陛下背负骂名么?这可不好。太上皇还应该照应大局,不要让陛下难为不是么?”

    玄宗心明如镜,果然王源要在此事上做文章,这一切都被自己预料到了。但玄宗岂肯让步,摆手道:“王源,你说的话也是有道理的,但未免太夸大了。朕已经是退位之君,在那里都无关大局。你若觉得朕这么做会让新皇难堪,朕便命人送道诏书去长安便是,让瑁儿将诏书颁布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是朕自愿留在成都养老的,这样不就解决此事了么?”

    王源微笑道:“这也是个办法。但太上皇不觉的这么做太任性了么?”

    玄宗皱眉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王源笑道:“太上皇执意不回京城,难免会被人误以为有什么隐情。即便陛下那里澄清了,事情却也难以平息。此事可还干系到他人呢。太上皇便不为他人考虑考虑么?”

    玄宗楞道:“朕不明白你此言何意?此事干系到什么人呢?”

    王源叹道:“陛下,此事可还干系到臣的声誉呢。”

    玄宗讶异道:“干系到你的声誉?朕真的如坠云里雾里了,朕不回京城跟你有何干系?莫非你不希望朕留在成都?嫌朕碍着你的事情了?”

    颜真卿也皱眉道:“相国,你这话可不成体统了,太上皇面前怎能这般说话?”

    王源冷目瞪了颜真卿一眼,沉声道:“颜平章,你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事情和你无干,你自然不知缘由。但对我而言,太上皇是必须要回京的,否则我便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颜真卿惊愕无语。王源对他一向还算是客气的,也不曾有过这般露骨的言语。但现在,他发现王源的语气之中透着冰寒之气,当着太上皇的面毫不留情的训斥他,叫他惊讶无比。颜真卿其实并无私心,他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问题,就像当年他和王源绝交一样,他本质上其实是个迂腐耿直之人。

    在玄宗回京的问题上,他想的是,既然身为臣子,便该遵照太上皇的意志行事,而不应违背太上皇的意思。这便是做臣子的本分。他对大局分析不多,心里也没太多的想法。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插言,终于激起了王源的厌恶。王源本对他敬重,但在这个问题上,王源岂容他多嘴。

    “王源,可否把话说清楚些,朕回不回京,跟你的声誉竟有如此大的干系么?朕却不太明白。”玄宗终于意识到,今日王源来者不善。他试图问清楚王源的想法,从而给自己思考和反驳的时间。

    王源沉声道:“太上皇,安禄山起兵之后,东都京城接连丢失,太上皇被迫西幸。臣率军于马嵬坡迎接太上皇入蜀。这些事不知陛下还记不记得。”

    “朕当然记得啊,若非你出兵接朕入蜀,朕不知后果如何?你在此事上立下了大功,朕岂会忘记你救驾之功?”玄宗忙道。

    王源沉声道:“功劳什么的倒也罢了,太上皇既然记得以前的事,那么想必也记得,臣迎陛下入蜀之后发生的事情吧。臣自问行为无有不当,或者有些冒犯天威之处,但那也是情急之中,并非针对太上皇。譬如那次当着陛下的面追杀房琯,便被人诟病为藐视太上皇。但其实太上皇知道臣为何那么激动。”

    玄宗连连点头道:“朕知道,朕没怪你啊。”

    王源摇头道:“太上皇没怪我,那可不表示所有人都不怪我。从那时起,天下舆论沸然,说臣是权臣,横行霸道,甚至说臣挟天子以令诸侯,限制太上皇的自由,逼迫太上皇做出不愿意做出的决定。将臣活生生的说成是狼子野心之人。太上皇难道不知道么?”

    玄宗愕然道:“这些事你又当什么真?只要朕相信你,朝廷相信你,又管别人说什么?”

    王源呵呵笑道:“太上皇说的轻松,臣却背负了这么多的骂名,心中又怎能释怀?有人说臣要杀房琯是为了夺相国之位,那好,现在叛乱平息,臣便辞去相国之位,以为自己正名。但最严厉的指责便是,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话语。臣也要为自己正名。太上皇虽自愿留在成都,明白人都知道这并非是臣强迫,然而这么一来,不知有多少人又要说是臣限制了太上皇的自由,不准太上皇回京。反而坐实了他们之前对臣的所谓挟天子令诸侯的言论。故而,臣此次不得不送太上皇回京,这也是为臣正名之举。臣不愿背负着世人的谩骂和诬陷过日子,还请太上皇成全。”

第一零二八章 视察

    玄宗愕然瞠目,半晌无语。颜真卿也是呆呆的无言以对。原来王源要太上皇回京竟然是因为这个理由。细想一想,这件事不无道理。关于王源的传言一直沸沸扬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传言也一直没消停。虽然王源从未做过澄清和解释,但这在外人看来便是一种默认。其实在玄宗和许多大臣心中,对这种说法也是认可的。现在看来,王源并不是不在乎,而是无暇在乎。现在叛乱平息,王源要一件件的为自己正名了。站在王源的角度上,似乎无可厚非。

    “太上皇,相国所言极是啊。相国为我大唐平叛竭尽全力忍辱负重,天下人却对相国百般诋毁。太上皇此次若不回京,不知道那些人又会如何的变本加厉。太上皇便是为了相国着想,也应该回京城去才是。否则大功臣遭受众口诬陷,岂非对相国太不公平。”韦见素不失时机的轻声插言。

    颜真卿终于明白了,这韦见素当初当着太上皇的面答应太上皇留在成都,只不过是权宜之言罢了。韦见素明看似摇摆不定,但其实他是站在王源一边的。王源一回成都,他马上便变卦了。颜真卿也觉得王源的理由似乎成立,但他却又感觉到有些不对劲。所以他眉头紧锁,沉默思索。

    玄宗吁了口气,皱眉开口道:“王源,你受的委屈朕都知道,但朕认为你其实无需如此在意。你王源一向是不在乎这些的,怎么突然这么计较这些外界的言语了?而且,朕实在是不想回京城去。要不这样,朕下道诏书,告诉天下人,是朕自愿留在成都,而非被迫留在成都。”

    王源呵呵笑道:“太上皇,你这是哄三岁孩儿么?你下这道旨意,岂非是越描越黑,教天下人更加的怀疑臣限制了您的自由?太上皇,你难道不能为臣考虑考虑么?就算臣求你一次,请您开恩。散花楼臣给你留着,您在京城住的不开心了,可以再回成都嘛。只要您回一趟京城,便打破了对臣的猜疑了。”

    “对对对,这主意好。太上皇就当去长安故地重游一番,回头再回到成都来,那便两全其美了不是么?”颜真卿眼睛一亮,连声叫道。

    玄宗狠狠的瞪了颜真卿一眼,颜真卿吓了一跳,不知道为何自己的话又让玄宗不快。

    “王源,朕还是不想回京,你难道非要逼着朕回京么?朕难道连留在成都的自由都没有了么?”玄宗开始耍无赖。

    王源淡淡道:“太上皇连为臣正名的举动也不肯么?臣只希望太上皇能回一趟京城而已。太上皇不是说臣是大唐功勋之臣么?大唐功勋之臣的请求,太上皇便这么不屑一顾么?难道太上皇一点也不关心臣的难处么?”

    玄宗冲口道:“你有难处,谁又来体谅朕的难处?朕不能回长安,朕一旦回到长安,朕怕是便活不成了。”

    “什么?”

    “太上皇何出此言?”

    韦见素和颜真卿先后惊讶问道。

    玄宗自觉失言,面色讪讪,不知如何解释。王源心中冷笑:这老狐狸果然是明白局势的,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所谓成都的气候好,可以让他颐养天年这些理由,统统都是胡扯。他是了解李瑁的,他知道去京城没好果子吃,所以他才死活不愿去。同时他也知道,自己若归京,会带来不可预测的结果。

    “太上皇,您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怎地回京便活不成了?难道说……陛下会对您……”颜真卿惊骇问道。

    玄宗脑子飞速运转,急中生智道:“你们想到哪里去了,朕是说,朕这身子经受不住折腾。成都距京城千里之遥,而且均为颠簸难行的山道。这一去起码月余,朕这把老骨头定会交代在路上。王源啊,你也体谅体谅朕啊,朕已经折腾不起了。”

    王源呵呵笑道:“太上皇,刚才还说您身子康健,赛过壮年人。太上皇恐怕不知道,出蜀的山路这一年多时间已经拓宽平整,否则我神策军大军如何快速进出?臣也会为太上皇特制车銮,保证让太上皇舒舒服服的一路游山玩水的回到京城。太上皇,臣看这件事便就这么定下来吧,太上皇做好准备,过了端午节,臣便派人护送您回京。”

    玄宗急道:“王源,你非要逼着朕么?”

    王源沉声道:“太上皇,不是臣要逼着您,而是情势所迫而已。为了朝廷规矩,为了大局着想,甚至是为了臣的声誉着想,请太上皇勉为其难。”

    玄宗腾地站起身来,大声叫道:“若朕就是不愿回京呢?你待怎地?”

    王源也赫然起身,呵呵冷笑道:“太上皇,您不会这么任性的。臣再一次恳请您不要这么做。请太上皇三思而行。”

    玄宗怒目瞪视王源,心中充满愤怒。但他心中明白,眼前这个王源已经不是自己所能约束得了的,再闹下去,只能自取其辱。既然如此,还不如暂时忍耐,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想。距离端午节还有近二十日,没准利用这段时间可以做点什么。

    玄宗缓缓的重新坐下,垂首不语。颜真卿呆呆的看着王源和玄宗两人,肚子里似乎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但又似乎什么都说不出来。韦见素轻轻抚须,神态淡然,似乎眼前的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太上皇,臣还有要务要办,请太上皇保重龙体,这也是天下子民之所望。臣告退。”王源不愿在此处再停留一秒,不愿再跟玄宗多废一句话,拱手告退。

    玄宗抬抬手要说话,却只看到王源阔步而出的背影,张了张口,什么都没说出来。

    “臣也告退了,政事堂中还有不少杂物要处理,太上皇保重。”韦见素也起身告退。

    玄宗摆摆手道:“走吧,都走吧。”

    韦见素躬身退出厅外。玄宗呆坐片刻,忽然发现颜真卿还坐在面前,正忧虑的看着自己,玄宗心头一暖,叹道:“真卿啊,只有你陪着朕了。你看到没有?这便是朕的处境。朕在他们眼里已经什么都不是了。”

    颜真卿轻叹一声道:“太上皇,臣不知道你和相国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在臣看来,相国请您归京是没有错的,但太上皇也定有难处。臣愚钝的很,想不明白为何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臣得到平叛的消息之后心中高兴的几天都没睡着。臣想着,叛乱平息了,王相国韦左相和臣可以护送太上皇回到京城了。这之后太上皇和陛下,王相国韦左相还有臣等文武百官齐心协力,共同将叛乱的创伤抹平,恢复我大唐昔日繁华盛世。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可现在看来,臣似乎根本就没弄明白这当中的一些事。臣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了。”

    玄宗怔怔的看着颜真卿,叹息道:“真卿,你太单纯了,朕都不忍责备你了。罢了,你也去吧,朕想静一静。”

    颜真卿缓缓起身行礼,往外走了两步忽然回过头来,沉声道:“太上皇,您若回京,臣愿随行护送您,跟您一起回长安。”

    玄宗眼露感激之色,沉声道:“真卿,你才是对朕最忠心之人,朕道今日才发觉。”

    ……

    王源出了散花楼前高大的院门,在外等候的李宓和赵青谭平等忙迎了上来。

    “此处谁负责守卫?”王源沉声问道。

    “启禀大帅,卑职选派了五百名神策军守卫散花楼。怎么,出了什么事不成?”李宓忙问道。

    王源不答,只沉声喝道:“从现在起,此处护卫交由我亲卫骑兵营接管。赵青,此事由你负责。从此刻开始,所有人进出散花楼的人员和信件一律严密检查,尤其要注意,凡是太上皇派去长安的人员和信件,或者长安来见太上皇的人员和信件一律扣押,不得进出。”

    李宓等三人悚然而惊。大帅这是要将切断太上皇和长安的联系,软禁太上皇了。

    三人也不敢多嘴相问,赵青拱手应诺。当即派手下校尉调集三百名骑兵亲卫前来接替散花楼防务。

    李宓咂嘴道:“大帅,是不是老朽派的人出了什么差错?闹出什么乱子来了?”

    王源摇头微笑道:“李老将军不要多心,此举不是因为你派驻兵马有什么差池,只是我更希望散花楼中不要出乱子。太上皇的安危一定要完全保证,端午之后便要送太上皇圣驾归京,我不想在这段时间出什么差池。若太上皇在成都出了事,那我可要跳进黄河洗不清了。不要多想。”

    李宓松了口气,不是自己的差错便好。李宓也明白,大帅必有自己的打算,他也不愿多嘴来问。按照以往的经验,大帅要说的话,自然会说出来。大帅不愿说,那是无论如何问不出来的。

    “走,跟我去兵工厂瞧瞧去,柳熏直这两日来了很多趟,刚才我匆匆见了他一面,约好了去兵工厂瞧瞧去。他说,铸炮的事情进展的不错,咱们去瞧瞧都有哪些进展。还有张正一那里咱们也要去瞧瞧,他的手雷不知道研制的如何了。”王源笑着挥手道。

    一听到这些事,众人都很兴奋,于是牵马过来,众人翻身上马。王源刚要策马而行,见韦见素从散花楼中出来。王源忙勒住马儿,朝韦见素招手。

    韦见素快步来到王源马前,微笑拱手道:“相国这是要去哪里?”

    王源笑道:“去随便逛逛去。左相要去何处?”

    韦见素苦笑道:“我还能去何处?回政事堂处理一些琐事去。现在虽然没什么大事要我们处理,但琐碎之事还是多的很的。我这劳碌命,也没什么本事,只能去干这些琐事去了。”

    王源哈哈大笑道:“韦左相,可莫要将自己看低了。你可不是没本事,依我看,韦左相的本事大着呢,眼光毒着呢。这样吧,你也莫去什么政事堂了,长安都有政事堂了,咱们这里的政事堂还算什么?春光正好,随我一同去逛逛去。”

    韦见素忙摆手道:“我便不跟着添乱了。”

    王源笑道:“韦左相,我可不轻易的邀约他人跟我同游,只此一次机会,你不赏脸,以后我可再不会邀你了。左相啊,你太过谨慎小心了。谨慎小心是优点,但有的时候也是缺点。楚河汉界之间你总是要选一边站着的,两边都不选,那便掉到河里淹死了,你说是不是?”

    韦见素心如明镜,王源显然看穿了自己,这是要自己表明态度了。眼前的邀约便是拉自己入伙的行为,这之前王源可从未这么表过态。这时候自己一旦拒绝,便会被归为他的对立面了,这可绝不是韦见素想要的。实际上韦见素的心中早有决定,只是他不愿这么快的表明态度罢了。

    “相国既这么说,韦某便恭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