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跃马大唐-第5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边的。

    有了大唐王朝明里暗里的暗示,再加上回纥部落实力的迅速提升,骨力裴罗便开始和末代突厥可汗白眉可汗真刀真。枪的干了起来。当初白眉可汗趁着大唐攻打吐蕃之后河东道兵力空虚之际攻占了受降城。但后来被唐军赶了出去,很大一方面的原因便是因为骨力裴罗在其腹背对他的进攻骚扰。本来大唐举数十万兵力攻打吐蕃,之后兵力耗损严重,正是突厥的最佳机会,却因为骨力裴罗的步步紧逼而没有敢大举进攻大唐。在这一点上,不得不说骨力裴罗帮了大唐一个大忙。否则大唐在那时恐怕要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即便当时的王源手中,也只有不到五万的兵马可用。

    当安禄山谋反之际,大唐境内烽烟四起。北方的突厥境内也狼烟四起。本来这又是一个能趁机攻打大唐的机会,但白眉可汗却无力南顾。因为回纥部落的怀仁可汗骨力裴罗在经过数年的准备后开始了大举统一突厥各部的征程。

    这一年来,突厥内部战事不断,骨力裴罗和白眉可汗的兵马激战了几十仗,终于在八月初的鄂尔浑河之战中,十五万回纥骑兵大破白眉可汗的二十六万兵马,将白眉可汗彻底击败。白眉可汗率一万多残兵一路往南逃跑,骨力裴罗一路往南追杀,最后白眉可汗无处可逃,选择了逃往唐境。数日前的攻打受降城之举便是白眉可汗的无奈之举。他们不得不攻占大唐的受降城作为落脚之处,因为他们已经无路可退了。

    骨力裴罗却带着兵马随后赶到,白眉可汗逃无可逃,只得据城而战。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城破后白眉可汗往南逃往大唐腹地,却被骨力裴罗率骑兵紧追而上,几乎是当着李光弼的两万兵马的面,在戈壁滩上宰杀了白眉可汗,彻底将突厥的勇武变成了历史。

    骨力裴罗得知了唐军的两万兵马正朝丰州受降城开进的消息,他立刻派人来跟唐军将领李光弼解释这件事的缘由。并表示将立刻率军撤离大唐边境,将受降城归还给大唐兵马。还说,若是唐军领军的将领有兴趣的话,他愿意和领军的将领见一面,叙叙话,请他代为传达对大唐皇帝的问候。

    李光弼大为惊喜,自己见证的正是回纥人征服突厥的最后一战。没想到给大唐带来诸多麻烦的白眉可汗便在眼前的沙漠戈壁上被回纥首领斩杀,今后大唐北境取而代之的便是这位回纥人的首领骨力裴罗了。

    李光弼觉得自己应该接受骨力裴罗的邀请去见一见这位灭了突厥的怀仁可汗,尽管手下将领持反对意见,说这是骨力裴罗的诡计,要诱骗他去赴会然后诛杀他。但李光弼却知道,骨力裴罗杀自己毫无意义。自己所率的兵马根本不是回纥人的对手,不用诱杀主将,他们也能为所欲为。自己的两万兵马是根本抵挡不住他们南下的,如果他们当真打着南下的主意的话。还不如去和这位回纥可汗见个面,一来可探知其心意,二来还能和他套套近乎,毕竟自己驻守北境,难免和他们打交道。最让李光弼下定决定的是,他知道这位回纥的可汗是曾经受过陛下恩惠的,他的部落在突厥北方,不曾跟唐军有过任何的厮杀和恩怨,相反却一直处于友好交流的状态。

    次日下午,双方在受降城中会了面。让李光弼感到高兴的是,回纥可汗对自己极为尊敬,完全没有任何的傲慢的无礼。言谈之中骨力裴罗对大唐的局势表示了担忧,并且隐晦的提出了一个建议,那便是,若大唐需要回纥人提供帮助的话,只要大唐的皇帝陛下一句话,他骨力裴罗会立刻发兵帮助大唐平叛。

    李光弼闻听此言,无异于一下子抓住了救命的稻草。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自己和郭子仪正在忧心于兵马战力不足,难以完成对陛下的承诺。眼下兵强马壮的回纥人愿意协助平叛,那岂非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不过李光弼也明白,引外兵入唐的后果很可能是毁灭性的,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这些家伙来了不走了,那自己将是大唐的罪人。于是乎李光弼小心翼翼的提出了借兵的办法,便是请回纥人借出精锐的士兵归于自己麾下,这样避免了那些棘手的问题。唯一需要和回纥人商议的便是这借兵的代价和报酬,用雇佣的方式来解决兵马的问题。

    骨力裴罗何等的精明,他当然知道李光弼的担心。但他却出乎意料的答应了李光弼的要求。不过骨力裴罗提出要和大唐朝廷正式的谈判此事,商谈条件,白纸黑字的给予明确。骨力裴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即便战败了突厥之后,所率之下也是满目苍夷,他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更多的报酬,以精锐士兵的能力转化为物资钱粮,让自己的回纥部落尽快从战后的颓败之中走出来。当然,内乱的大唐也像是一块巨大的而孱弱的猎物诱惑着回纥人,他们也在寻找着在大唐内乱之中获得更多的利益的机会。

    就这样,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李光弼回到灵州后当即和郭子仪详细的商量了这件事情。郭子仪虽然觉得不太靠谱,但经不住李光弼的苦口劝说。再加上郭子仪也觉得若无外力相助,自己和李光弼无法完成攻下长安的承诺,所以也就点头同意了。而骨力裴罗也一直留在大唐边境等待消息,他希望在一个月内得到大唐的具体答复。一个月的时间若不能达成协议,他便要率军回头了,因为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他的大军不可能呆在野外营地里无限的等候下去。

    这就是李光弼和郭子仪立刻写了密信去跟玄宗请示的原因,他两人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等待着朝廷的消息。他们担心等来的是玄宗的一顿训斥和怒骂,但显然他们多虑了。

    灵州城外的大雪之中,李光弼和郭子仪看到了飞驰而来的李瑁的身影,二人对视一眼,均长舒了一口气。见到李瑁亲自前来,便说明陛下是应允了。李瑁此来,定是代表陛下和回纥人谈判的。

    李瑁这一路翻越千山万水,崎岖坎坷之地,千里迢迢赶到灵州,尝尽了辛酸、吃尽了苦头。骑着马在这种严寒的天气之中赶路,那是他这个养尊处优之人所不曾经历的。当初逃离京城时,好歹也是大队人马护送,一路上有车驾代步,虽然辛苦,但还可忍受。而现在,轻骑简从从成都往灵州赶,和当时情形不可同日而语。

    身体上疲劳艰辛,每天像是身在冰窖中一般的寒冷,乃至手脚都冻得红肿溃烂。但其实李瑁的心里却并不像他的身体那般感到煎熬难忍,事实上他的心里是很兴奋和高兴的。此番奉父皇之命前来灵州同回纥人接洽借兵事宜,怀中揣着父皇的宝印,胯下是父皇的座骑,此行自己便代表着父皇亲临,可以全权决断洽谈事宜,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在李瑁的人生经历里,还从没有过这样的时刻。这足以证明,此刻的自己是玄宗绝对信任的人,这也代表着一件事,自己也将是父皇心目中最佳的继位人选。

    而且,能够离开成都那个地方,这让李瑁的心情更是雀跃。在成都,自己其实没什么腾挪的余地。父皇还罢了,那王源带给人的压迫感和恐慌感更是挥之不去。王源就像一朵巨大的乌云笼罩在头顶之上,不知何时便会电闪雷鸣天崩地裂。相较于其他人的迟钝和无感,李瑁在心里是绝对认为王源必将叛逆的。李瑁读了那么多的史书,每一本上都写着功高震主拥兵自重之人将会作出什么样的行为来,要让李瑁相信王源是忠心耿耿的为了李唐的江山效力而无二心,那是绝无可能的。况且马嵬坡上发生的那些事情虽无证据,但基本上昭然若揭,王源早已不值得信任。在做出如此欺天之行后,还相信王源会忠心耿耿,那便是愚蠢了。

    所以,现在自己能脱离王源的控制,李瑁心中其实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愉悦。相较于成都的阴云密布和处处危机,脱离成都后呼吸着的自由的空气让他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同自由相比,这路上的艰辛又算得了什么。

    一路上,一个极为大胆的念头一直在李瑁心中萦绕,那是个既让人兴奋,又让人激动,但又让人惊恐不安的想法。那是个危险的想法,李瑁深知弄不好便会背负大逆不道之名,但那念头却一直挥之不去,散发着一种让人飞蛾扑火一般的致命的诱惑力,让李瑁在一路上的严寒风霜之中依旧激动的身子发热流汗。但他还没有想清楚想明白,他还不确定自己是否敢这么做,他需要探听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口气,再决定是否进行此事,郭子仪和李光弼的支持是这件事成败的关键。

    ……

    灵州南城外,漫天的鹅毛大雪之中,李瑁看到了在城外驻马而立迎接自己的李光弼和郭子仪的身影。看到两人驻马迎候,李瑁长舒了一口气,挥鞭疾驰而近。

    李光弼和郭子仪策马上前齐声叫道:“来者可是寿王殿下?”

    李瑁高声叫道:“李将军,郭将军,是我,我是李瑁。我奉父皇之命前来全权商洽借兵之事。”

    李光弼和郭子仪忙滚鞍下马跪在雪地里拱手叫道:“臣李光弼(郭子仪)恭迎寿王殿下。”

    李瑁哈哈大笑着翻身下马,本想以一个矫健的姿势稳健的落在地上,却没想到长时间骑马和寒冷让他的双腿血脉不通,两条腿麻木不堪,脚一落地便一个趔趄歪倒在了雪地里。

    “寿王殿下,可无恙否?”郭子仪和李光弼忙上前查问,将李瑁从雪地里扶了起来。

    “没事没事,想必是见到你们太开心的缘故。哈哈哈,终于到了灵州了。”李瑁勉力站稳身形,尴尬的笑道。

    “得知寿王殿下到来的消息后,我和郭大帅便在此等候了。本打算去迎候殿下的,但又怕天降大雪方向不明错过了,所以便一直在城门外等候。殿下这一路可辛苦了,快回城歇息。喝些热茶,吃些热酒热菜暖暖身子。”李光弼忙道。

    李瑁笑道:“甚好,我已经两餐未食了,你一说热酒热菜,我的肚子都饥肠辘辘的咕咕乱叫了。”

    众人立刻打马回城,天色昏暗之时,李瑁已经舒舒服服的泡了个热水澡,穿上了厚厚的裘氅坐在了灵州节度府后宅的花厅之中。

    花厅内巨烛高烧,几只大火盆中的炭火烧的红通通的,热气灌满了整个屋子,让屋子里温暖如春。满座的酒菜热气腾腾,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李瑁的脸红红的散发着红晕,整个人也精神焕发,看着满桌的酒菜他已经食指大动了。

    “殿下请随便用,穷乡僻地,也没什么好招待寿王殿下的。”李光弼看出来李瑁已经饥肠辘辘,忙微笑道。

    “好好好,那我便不客气了。”李瑁举起筷子便开始吃喝起来,李光弼和郭子仪在旁殷勤斟酒劝菜,李瑁吃了个满嘴流油。

    几杯酒下肚,几根肥美的羊排入肚,李瑁忽然停住了筷子不食,低头长长的叹息了一声。

    李光弼和郭子仪大惊,郭子仪忙问道:“殿下这是怎么了?是不是酒菜不合殿下口味?这等穷乡僻壤之地,确实无法同成都相比。殿下若觉得酒菜不合口味,我等让厨下重新烹调便是。”

    李瑁抬起头来,脸上居然泪痕宛然。李光弼和郭子仪更是大惊失色,慌忙询问道:“殿下怎么了?是不是我二人招待不周,有失礼之处?若有失礼之处,还请殿下责罚。”。

    李瑁缓缓摆手,掀起衣襟擦了擦眼泪,叹息道:“不干二位的事。我只是忽然想起了父皇来。父皇在成都每日食粗茶淡饭,菜不过五盘,饮食寡淡之极。可以说连顿像样的饭都吃不到,而我却在此吃着满座的酒菜,实在是……实在是心中难安。父皇这一辈子为我大唐江山社稷操劳。临老时却遭此大劫,连一顿像样的御膳都吃不到了。我这做儿子的,心中岂能安心?”

    李光弼诧异道:“怎么会这样?陛下连这样的酒菜都吃不到了么?”

    李瑁摇头道:“你们有所不知,那王源在成都发起什么节衣缩食的运动,说什么大唐上下要勒紧裤带渡过难关。他上奏父皇要求父皇节省宫中用度,裁减内官宫娥,减供用度,说什么饭菜吃饱便可,穿衣穿暖便好,不要耗费民财。他要父皇以身作则为民表率,父皇没法子,只得听从他的建议,每餐只食用糙米和几样简单的菜蔬,连肉食都很少有。你们说,身为万民之主,什么时候落得如此地步?我大唐子民,连给他们的陛下吃饱吃好的能力都没了么?”

    李光弼闻言皱眉道:“王源这么做太过分了吧,天下人可饥寒交迫也要奉主饱食穿暖,此乃人臣之道。他怎么能这么做?”

    “这个人心不正,他倒是让天下人节衣缩食,但据说他的府里倒是大鱼大肉锦衣玉食,每日歌舞升平,酒宴不断。”李瑁狠狠的道。

    郭子仪浓眉紧锁,一掌拍在桌子上,怒道:“王源岂能这么做?这也太不像话了。难道他当真将自己凌驾于陛下之上了么?这是大逆不道之举。”

    李瑁忙道:“郭将军莫要恼怒,还不是因为他手中握有重兵,我大唐如今仪仗于他,否则岂容他如此?但目前无人与之抗衡,也只能忍气吞声了。想想父皇每日粗茶淡饭满面愁容,我便心中痛楚难当。”

    “重兵又如何?他是大唐之臣,他的兵马都是大唐的兵马。难道便可拥兵自重么?岂有此理。”郭子仪怒喝道。

    李光弼摆手道:“郭帅莫要生气,眼下的情形不是明摆着么?王源之心昭然若揭,他杀房琯的举动便是逼宫之举,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在成都他固然可以为所欲为,现在陛下在成都,我们便只能虚与委蛇。他的嘴脸你也不是没见识过。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二人受陛下之托重建兵马,让其不敢妄动。你我重任在肩啊。”

    李瑁忙点头道:“李将军说的很是,你们两位现在才是父皇的希望。临来时父皇交代我带话给你们,说他现在受点委屈不要紧,重要的是你二人要完成他的心愿。早日建立一支大军,与王源分庭抗礼。只要有人牵制他,让他不能只手遮天,他的气焰必然低落。父皇的安危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二位将军的作为。二位将军一定要抢在王源之前收复长安,到那时王源拖延不收复长安的谎言便被戳破,必然声望大落。二位将军要明白父皇的一片苦心啊。”

    李光弼和郭子仪均点头道:“请殿下放心,我二人从未敢忘记陛下的重托,现如今我兵马已有六万,已经不容小觑了。”

    李瑁道:“怎么才六万?多多的招募兵马啊。”

第九一六章 破局

    (谢:moshaocong、书友43945515两位兄弟的打赏,谢:神奇的金甲虫、梦xing时分、100个可能、bobby75222等兄弟的月票。)

    李光弼沉声道:“殿下有所不知,新募兵马战力不强,须得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方可作战。正因如此,我等才向陛下请求借回纥之兵攻长安,等兵马训练成型,怕是来不及了。不过招募兵马之事我们一直没有放松,现在每日都有很多新兵入伍,郭大帅亲自组织训练。”

    李瑁点头道:“原来如此。二位将军尽管大胆的放手去干,兵马招募的越多越好。有朝一日,总是要对某些人动手的,到那时免不了要真刀真。枪的。对了,这段时间,兵粮物资供应可还顺畅?”

    李光弼点头道:“一切如常,殿下为何有此一问?”

    李瑁道:“你们还不知道吧,王源收回了政事堂的粮草分派之权,现在所有的粮草都归他调派。”

    “什么?”李光弼个郭子仪大惊道:“怎可如此?陛下答应他的?”

    李瑁道:“是啊,他逼着父皇答应了这件事。父皇也是无奈啊。”

    “陛下好糊涂啊。这么一来,我大军粮草岂非难以保证?”郭子仪跺脚道。

    “所以我才问两位,粮草的供应是否正常。父皇虽答应了他,但也是基于王源全力供应两位的军粮的保证之下。王源说他一定会保证河西朔方重建兵马的粮草供应的。”李瑁忙道。

    “他做了如此保证?”郭子仪将信将疑道。

    “是的,否则父皇怎肯让他接手。父皇这么做也是基于二位的考虑,偷偷的给二位调拨粮草物资,数量难以保证。若是王源履行承诺,那二位手下的兵马的粮草供应便可以得到充足的供应了,这对于二位扩充兵马也是有极大好处的。鉴于此,父皇便顺水推舟,同意了王源的请求。”李瑁道。

    “王源当真会这么大度?我总觉得似乎有些不对劲。难道是我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郭子仪沉吟道。

    李光弼冷笑道:“郭兄弟,不是我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这其中确实有猫腻。我想我倒是猜到了几分。”

    “哦?愿闻其详。”郭子仪和李瑁均瞠目问道。

    “在我看来,王源之所以答应陛下,他会全力供给我们粮草物资,那只是为了欺骗陛下罢了。他不这么说,陛下不会允许。常言道,粮草未动兵马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