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跃马大唐-第3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准备好,他正在同契丹人,罗族人、室韦人乃至东。突厥的部分部落密密的会商,和他们谈妥协议之后才能起兵。安禄山看似粗豪,其实心细如发,他知道凭自己手中的二十余万兵马恐不足以成事,所以他不惜以事成之后的土地财物的分割为条件,笼络这些北方对大唐虎视眈眈的胡人部落,借助他们的力量让自己的成功更有把握。

    而现在事情尚未谈妥,陛下召自己进京,安禄山虽然心中胆寒,但还是勇敢的踏上了去长安的道路。这一次,安禄山给玄宗和贵妃带了很多的礼物,因为他知道,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孝敬玄宗和贵妃了,之后他便要同他们为敌了。除非自己这一次死在长安,否则自己便不可能再回长安了。当然只有一个例外,那便是自己占领长安的那一天,自己将帅数十万铁骑驰入长安。

    八月中,安禄山抵达长安城。对于安禄山的到来,杨国忠很是惊讶,因为玄宗召安禄山进京的事情杨国忠一无所知。当得知安禄山进京之后,杨国忠立刻意识到,这是玄宗在测试安禄山是否忠诚。实际上是对自己提出的安禄山意图谋反的一种回应。而安禄山居然敢来到京城,那么陛下一定释怀了。因为同样的办法自己以前便用了一次,那一次安禄山也是昂然来到京城,最后给自己带来的是玄宗的一顿训斥和臭骂。

    但杨国忠岂肯放过这个机会,明知道玄宗对安禄山已经释疑的情形下,当晚杨国忠还是进宫见了玄宗。在玄宗的寝宫中,杨国忠觐见了玄宗。当时玄宗的面前正摆着酒菜,似乎在自斟自饮。但杨国忠没有注意到案上其实有两幅酒盅和碗筷,直接便对玄宗提出要将安禄山留在京城或者就地格杀免除后患。痛陈安禄山图谋不轨,此次来京正是斩杀他的绝佳机会,不能放虎归山云云。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安禄山此时便躲在帷幕之后。在此之前他正和玄宗把酒言欢,将玄宗逗得哈哈大笑。当杨国忠觐见时,玄宗不想让两人当着自己的面吵架,所以让安禄山在幕后暂避。却没想到,杨国忠的一番背后算计之言尽入安禄山耳中。

    玄宗也尴尬的很,但也只能强装镇定。带杨国忠离去之后,安禄山从帷幕之后走出来时已经将身上的官袍官帽尽数取下,光着上满是肥肉和伤疤的上身跪在地上。

    玄宗惊问其故,安禄山声泪俱下的请求玄宗为了朝廷的稳定杀了自己,以免将相不合,朝廷动荡。借着又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叙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胡人得到了陛下的赏识,为陛下戍守边镇十几年,自己如何的为报陛下之恩不怕死不怕苦,明明有机会入京为官,但自己却甘愿受边镇风霜之苦,便是为了报销陛下之恩。又说自己辛苦杀敌,满身刀剑之伤都没掉过一滴泪,但现在背地里被人猜忌,却让他生不如死云云。最后请求玄宗给自己个痛快,免得被人泼脏水,弄得身败名裂云云。

    不得不说,安禄山除了是个野心家之外,还是个好演员。他完全洞悉了玄宗的心理,知道用这种方式最能打动玄宗。果然,玄宗被他说得动容,亲自扶起他,给他穿上衣服。安慰他说他绝不信外边的谣言,知道安禄山是忠心耿耿之人。同时也替杨国忠说话,说杨国忠是听信了别人的话而说出这些话来,自己会彻查此事,将造谣者绳之以法。

    最后,安禄山不但靠泪水和演技博得了玄宗的同情,出宫之时身上还多了玄宗赏赐的贴身紫玉佩。同时还得到了玄宗许诺要大力扩充东北边军。因为安禄山告诉了玄宗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便是在来年准备领军北伐,彻底剿灭东。突厥和契丹人,将大唐的疆域往北推进千里。

    安禄山心里明白,长安之地不可久留,这一趟已经是鬼门关走了一遭,于是借用边镇兵事紧急,再加上不想面对相国时尴尬争吵为理由,请求离开京城。玄宗答应了他。

    次日,杨国忠方知安禄山已走的消息,目瞪口呆了良久,跺脚大骂不已。

第七百零一章 乱起

    这件事经由秦国夫人的信件传入王源的耳朵里时,王源跺脚大骂。杨国忠并不知他这么做说带来后果,他以为只是清除异己的行为,却不知他所面对的是一只猛兽。这只猛兽本来就要咬人,而杨国忠此举显然是逼着这头野兽提前发飙了。既要对付安禄山,却又不能做的彻底,安禄山来京这么好的机会却不能断然截杀,这便是杨国忠的无能。

    对王源而言,他希望安禄山的造反来的越迟越好,因为剑南军和陇右军的新兵尚未达到自己的希望达到的后果。而且兵种的搭配也只稍具雏形,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成型。虽然从去年募兵到现在已经有七个多月的时间,剑南陇右两军的总兵额早已满员,新兵们的训练也正抓紧进行。粮食物资的囤积也加快的进行。兵器盔甲的装备也正趋于成型。但时间还是不够,王源希望能再给自己一两年时间,到那时手中的兵马便可成为一只精锐之兵。然而杨国忠这么一闹腾,怕是安禄山立刻便要反了。

    坏消息接踵而来,九月中,秦国夫人再次写信告知王源,杨国忠又在计划着用章仇兼琼取代安禄山拿回河东道节度使的职位。理由是安禄山既防契丹又防东。突厥恐力不从心,一人兼任三道节度使恐于防务不利。故而要将河东节度使的职务从安禄山的手中夺回来,推荐原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的手上。

    得知了这个消息,王源更是无语。从安禄山手中夺河东道,那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么做将更加让安禄山加紧谋反的脚步。安禄山岂会容杨国忠削弱手中的兵力。

    而随着事情的进展,朝臣们附议杨国忠的提议给玄宗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迫于这种压力,玄宗命人去范阳问安禄山的意见,想和安禄山打个商量,意思是要安禄山息事宁人便将河东道交出来便是。此举终于让安禄山忍无可忍,安禄山当即上奏表示,要交出河东道便索性将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的职务全部都辞了,一了百了来个干净。

    这当然是气话,便是告诉玄宗自己绝不同意的意思。然此事被杨国忠知道后大肆宣扬,说安禄山以此要挟陛下,拒不接受朝廷的任免之令。还说安禄山要辞了范阳平卢两道节度使的职务,想以此要挟朝廷,岂不知朝廷人才济济,安禄山以为唯有他才能镇守东北边镇,岂不知人选都已经备好了,安禄山要辞便辞,不辞便是说话不算话。

    天真的杨国忠以为靠着这些挤兑的手段便能激将安禄山赌气辞了三道节度使的职务。岂不知此举终于激怒了安禄山,安禄山忍受了近两个月的讥讽和嘲笑默不作声,终于在十月底完成了和契丹人东。突厥各部落的谈判,和他们达成了共同出兵的攻守同盟。

    ……

    大唐天宝八年十一月初九,长安城迎来了冬日的一个普通的清冷的早晨。当晨钟敲过,百姓们正开始一天忙碌的生计的时候,大唐兴庆宫内宫中,玄宗正慵懒的从暖烘烘锦被中起身准备去参加上午贵妃在花萼楼献上的新曲演奏会的时候,远在范阳的安禄山正全服武装的站在他堡垒般的节度府前的广场上,面对初升的朝阳宣读着一份檄文。

    “禄山入唐而来,为大唐戍守边镇,不敢稍有松懈。每日奔波于烽烟之中,决死于沙场之上,身受百创而无一怨,历经万死固无一辞。天子恩遇,常念于心,皇朝恩惠,不敢或忘。本拟以平庸之躯上报皇恩浩荡下安黎民百姓,然所见所闻,所经所历让人齿寒心冷,唏嘘叹息。今我大唐,奸人当道,杨氏一门,只手摭天。奸佞横行,忠良遭难,朝廷之上魑魅魍魉横行,长安殿上鬼怪妖魔群舞。杨氏首恶国忠者,邪佞谄媚;谮毁忠良;疑惑圣听;遂居权宠;挠乱天机;威福自由;有识杜口。行结党营私诬陷谄媚之事,做开馆戮尸背德丧伦之行。杨家姐妹,淫。媚丧德,污名传于宇内,天下无不侧目。玷污宫闱,魅惑今上,杨氏之祸,天下之难。大唐天下,万马齐喑,此乃天地之哀,哀莫大于心死。今禄山忧国之危,愿行天下之大不违之事,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以清君侧,杀杨氏妖媚以正国声,大唐之兴,今日之始。希天下之人,懂我安禄山之心,为我安禄山之助,清君侧,正国声,还我煌煌大唐,千秋清明!”

    短短不足四百字的檄文铿锵有力,字字如刀。安禄山在檄文中将自己描绘成一个为了大唐出生入死的忠臣良将,为了大唐九死一生无怨无悔。但朝中杨氏一门祸乱朝纲蛊惑帝王,所以他要清君侧正国声率兵讨伐杨国忠。而且安禄山还撒了个弥天大谎,将这次举兵讨伐说成是奉了玄宗的密旨行事,给自己的反叛安上了一个正义的师出有名的服众的理由。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要将不明真相的军中将领和士兵们收服,让他们以为这场讨伐之战是奉皇命而为,便不再有其他的想法。

    这篇文采飞扬谎话连篇的檄文便是出自安禄山手下的第一谋臣严庄之手,此君绞尽脑汁想了几天几夜才写出了这篇檄文,自认为理由充足文采斐然,几可同骆宾王讨武曌的檄文相媲美了。

    安禄山终于开始了他人生的一个巨大的冒险,所辖河东、范阳、平卢三镇兵马近二十万,会同奚族、契丹、室韦、突厥等北方胡族联军近八万,组成了二十八联军。对外号称四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兵分两路,一路往西南横扫,一路往西取太原,两军的以掎角之势直扑洛阳。

    ……

    三日后,长安大雪。大雪纷飞之中,安禄山反叛的消息飞马送达长安。

    政事堂中,杨国忠正跟着一般大臣围着火炉谈论着长安西市谁家酒肆的胡姬舞姿曼妙,评论着平康坊中那位青馆头牌的色艺更高时,政事堂小吏带着一股冷风冲进了暖烘烘的公房,没等杨国忠呵斥,那小吏便将一纸公文送到了杨国忠的手中。

    杨国忠拆开公文只看了一眼,脸上荡漾的笑意便凝结成冰,一块块的脱落下来,似乎都能听到他的笑容落地时发出的碎裂声。杨国忠的脸色煞白,额头上的汗珠滚滚而下,呼吸都几乎凝固了。

    众官员惊讶的询问杨国忠发生了什么事情,杨国忠一言不发起身便走,一叠声的催促仆役备马。马儿备好,杨国忠爬了几次都滑落下来,仆役忙托着他的屁股好容易将他送上了马背,杨国忠策马冲入漫天飞雪之中。

    兴庆宫百花园一角,腊梅花开了。玄宗陪着贵妃站在雪中赏梅,正品论着今年的梅花开的比往年的早也比往年的美。忽然间,他们看到了沉香亭旁积雪覆盖的小道上一个趔趄的身影。那人在小道上滑倒又爬起来,然后又滑倒,再爬起来,显得狼狈之极。

    “那是谁?怎么路都不会走了。”玄宗哈哈大笑道。

    “好像是堂兄呢,是堂兄,怎地这般狼狈?”杨贵妃皱眉道。

    玄宗哈哈笑道:“国忠这是怎么了?给朕表演胡旋舞么?胡旋舞还是安禄山跳的最好,他可不成。”

    说话间摔了无数跤,额头青紫,身上沾着污泥积雪的杨国忠终于来到了近前,面色惨白的他‘噗通’跪倒在地,颤声道:“臣杨国忠见过陛下。”

    玄宗诧异笑道:“国忠,你是怎么了?翻着跟头便来了,耍猴儿戏么?朕不是说了嘛,平日见面不用行礼,你是爱妃的堂兄,咱们可是一家人。”

    杨国忠无语,双手将邹巴巴的公文递了上去。玄宗皱眉问道:“这是什么?”

    杨国忠再也忍不住,悲声呼道:“陛下,安禄山……安禄山这个狗贼……他……反了。”

    玄宗一愣,皱眉道:“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杨国忠咬牙道:“安禄山反了,消息千真万确,这是从魏州送来的公文,里边还有安禄山反叛的檄文。安禄山真的反了。”

    玄宗身子晃了晃,手中握着的一枝盛开的腊梅花猝然滑落,缓缓落在雪地之上。

    (ps:这檄文伤害了我无数个脑细胞,以前学的文言文都还给老师了。檄文一般是以赋的形式写出来,讲究的是气势和华彩;骂人也要骂的酣畅淋漓骂的精彩绝伦。可惜我水平有限,只能表达出意思来罢了。水平不足能力有限,只能做到这里了。)

第七零二章 选将

    玄宗没有接那封公文,而是缓缓的道:“你给朕念一念。”

    杨国忠抖索着手打开公文封皮,从中抽出两张纸张来。第一张纸上是魏州太守齐思远的告急奏折,杨国忠嘶哑着喉咙念道:“臣魏州太守齐思远上奏,逆贼安禄山已经起兵反叛朝廷,今以范阳平卢河东军二十万并勾结奚族契丹等部号称大军四十万已经挥军而来。臣写此奏折时,瀛洲,冀州,沧州,齐州已经为叛军攻破。不日叛军将兵临我魏州郡。臣预测,叛军意图乃攻我魏州得以西进攻击洛阳,之后的目标便是京城,望朝廷早拟剿贼之策。臣自知魏州必将不保,但请陛下放心,臣当死守魏州,与城共存亡,绝不后退半步,以身而殉,不负陛下圣恩。”

    玄宗的嘴角抽动着,脸上的皱纹也抖动着,每听到一个州府的名字,他的脸上的肌肉便扭曲一次。从这份奏报上来看,安禄山的判军已经连下四五座州府,到接到这封奏报之时,怕是魏州也已经失守了。小小魏州,守军不过两千,如何能抵挡数十万虎狼之军。

    “陛下……”杨国忠小心翼翼的看着玄宗的脸色,想安慰玄宗几句,但又觉得此时的言语安慰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那一张纸上写的什么?”玄宗沉声问道。

    “这是叛军的起兵檄文。”杨国忠刚刚将那张檄文塞进了公文卷宗中半截,却被玄宗发觉了。

    “檄文么?你再给朕念一念。”

    “陛下,檄文上都是安禄山的满口胡言中伤朝廷之语,为他的反叛找的借口,陛下何必要看,徒增愤怒。”

    “念,朕要听。”玄宗冷声道。

    杨国忠无可奈何,只得将檄文取出,捧在手里结结巴巴的开始读。风雪如刀,严寒刺骨,杨国忠捧着檄文站在那里,身子冷的发抖,口中却结结巴巴的读着那份檄文。他并不想将檄文的内容读给玄宗听,因为那檄文上点名道姓便是冲着自己而来,所以他越读越是胆战心惊,平日的机智风趣对答如流此刻已经全部抛到了九霄云外。

    玄宗面无表情的听完了檄文的全部内容,目光空洞,咬着牙道:“安禄山啊安禄山,朕待你不薄,你竟然如此待朕。多少人提醒朕你要造反,朕从不相信他们,然而你终究还是反了。”

    杨国忠嘴唇冷的发紫,抖索着骂道:“这狗贼狼子野心,陛下对他恩宠浩荡,他竟然……”

    “你给我闭嘴。”玄宗厉声喝道,双目中喷出怒火来,狠狠的盯着杨国忠道:“此事难道于你没有关系么?你以为朕不知道?你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的想致他于死地,虽然这不能成为他起兵叛乱的理由,但你亦有莫大的责任。而且这檄文上写的清清楚楚,安禄山要清君侧,点名是为了你杨国忠而来,你敢说于你没有责任?”

    杨国忠脸色灰白,噗通一声跪倒在雪地里,磕头如捣蒜道:“臣该死,臣之前所为确实有些私心,但安禄山狼子野心,便是臣没有对付他,他也会反叛。这不过是他的理由罢了。陛下……陛下若真认为安禄山只是为了我杨国忠而来,那么陛下便砍了我的脑袋交给安禄山。若以国忠一命换取安禄山罢兵归顺,臣死了也值了。”

    玄宗皱眉沉吟不语。一旁的杨贵妃将所有的经过头看在眼里,忽然也跪倒在地。玄宗忙道:“爱妃这是干什么?地上冰凉,赶紧起身。”、

    杨贵妃静静道:“陛下,安禄山这檄文上可不止是针对堂兄一人,他说的是我们杨家的所有人,当然也包括了臣妾。既然如此,陛下将我杨氏一门尽数砍了头,给安禄山送去,换取他罢兵便是。”

    玄宗皱眉道:“这是什么话?朕会像一个胡儿叛贼低头么?朕会将你们杨门尽数斩杀换取安禄山的息兵么?那样的话,朕还有何面目立足于天地之间?安禄山这个狗贼罔顾皇恩骗取朕的信任,朕要将他抓来长安,当面将他的心挖出来,看看到底有多黑。国忠,还不赶紧起来召集群臣。朕要上殿和群臣商议对策。安禄山的目标定是东都洛阳和京城,需得立刻采取行动,派人率军立刻平息叛乱。”

    杨国忠连连点头,爬起身来连滚带爬的便走。玄宗神色淡定,转头对杨贵妃道:“爱妃,朕不能陪你赏梅了,朕要上殿了。有人要搞乱朕的江山,不让朕过清闲的日子,朕必须去管管他们了。”

    ……

    朝钟‘咣咣咣咣’响的刺耳。大雪之中,安逸的守在衙门中等候下值的官员们纷纷被这刺耳的朝钟惊动。这样的天气突然的召集上朝,必然不是什么好事。

    心中惴惴的群臣顶风冒雪来到南熏殿中,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