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跃马大唐-第3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源也合十朝天拜了几拜,然后取出丝巾递给李欣儿擦泪。李欣儿擦了眼泪,眼中露出兴奋的光芒,看着王源道:“是二郎替我杀的老贼么?”

    王源缓缓摇头道:“我倒是想,可惜不是我。而且即便我能杀他,我现在也不会杀他。”

    李欣儿皱眉道:“二郎此言何意?那老贼是怎么死的?”

    王源低声将今晚的事情经过简单的叙述了一遍,李欣儿听完之后讶异道:“怎么会这样?老贼怎么会被下毒毒死了?这可真是离奇之事了。哈哈,老贼一辈子小心,吃饭喝水都要银针测毒,怎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王源沉声道:“那刘俭是陛下派去的御医,他怎么敢对御医给他熬制的药物测毒?那药可是相当于陛下赐给他喝的,他敢怀疑么?就算是陛下赐了一杯毒酒,他明知有毒也是要喝的。毒杀他的人正是利用了这个心理,所以才下毒得手。”

    李欣儿道:“这事儿到底是谁干的?我可要谢谢他了。”

    王源沉声道:“我心中已有定论,毒杀李林甫的人我已有九成确定。”

    “是谁?”李欣儿低声问道。

    王源低低道:“不是别人,正是太子李亨。”

    李欣儿一惊,忙问道:“你怎知是他?他露了马脚了吗?”

    王源道:“他倒是掩饰的很好,但我却发现了他的马脚。你还记得那天我跟你说,他在龙池之畔召见我的事么?”

    “记得啊,他还想与你不利呢。李辅国这个狗东西,迟早我要杀了他。”

    “不是李辅国的事情,是太子当日跟我说的那些话。”王源摆手道:“当日李亨说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句话我跟你说过,你还记得么?”

    “哎呦,难道说……太子殿下所指的……便是……”李欣儿睁大眼睛低声道。

    王源微微点头:“怕指的便是这件事情了。当时我想的是,他难道会谋权篡位不成?但考虑到他没这个胆量,所以便没有多想,只把他那句话当做一句气话。没想到,他说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便是,毒、杀、李、林、甫。”

    李欣儿沉默着,屋子里也一片寂静。烛火跳跃着,烛芯爆裂,发出轻微的‘噼啪’之声。屋外,风声呼呼吹过叶子已经快要落尽的树梢,发出呜呜的唿哨之声。

    “二郎,容我多嘴一句,就凭他说的这句话,如何能断定便是他所为?除非你还发现了什么。”李欣儿打破沉默低声道。

    王源眼睛盯着烛火一眨不眨,低声道:“我当然知道凭此不足以断定是太子所为。但今晚的宴席上有两件事让我断定是太子所为。”

    “哪两件事?”

    “第一件事便是,今晚陛下派御医去看望李林甫正是太子提议的。我本来纳闷为何有人能做好这么周全的准备,而且选择的契机很是合适。指使之人是如何知道今晚李林甫犯病后陛下会派御医前往探望治疗的。这些本是困扰我的谜题。直到我想起了正是太子建议陛下派了御医去相国府探视,一切才迎刃而解。这都是他设计好的,一旦陛下采纳了他的建议派出御医去相国府,他的人便会在路上截杀御医,然后扮作御医将李林甫毒杀。这就叫做环环相扣。若陛下没有派出御医,那么这件事便不会发生。但以后一定会发生。只要李林甫的病不好,太子会一直找机会建议陛下派御医去给李林甫看病,直到李林甫被毒杀为止。”

    李欣儿吸了口冷气道:“原来如此,这么看来,他确实最为可疑。”

    王源道:“我还注意到,席间一直站在太子身后的李辅国凭空消失了一段时间。当时我也没有注意,后来发生了事情时,我才想起,在我向贵妃娘娘献曲的时候,李辅国从屏风后偷偷的进来回到太子身后。当时我正在注意众人对我的曲子的反应,无意间看到了这一幕。虽然当时我没有意识到什么,但当李林甫被毒杀的消息传来,我便立刻意识到李辅国离开是去做什么了。”

    李欣儿道:“他定是将陛下准奏派出御医探望李林甫的消息传到宫外,并且安排人手半路截杀,安排毒杀李林甫的事宜。”

    王源点头道:“正是,这便是他离开的目的。如此一来,当御医出宫之后,他们便立刻展开行动了。整件事一定是李辅国设计的,太子本人是没有这个本事的。不得不说,这计策甚是精妙,利用陛下派出的御医麻痹李林甫和他身边的防卫之人。正是利用了这个唯一的软肋一击得手。”

    李欣儿吁了口气道:“厉害,确实厉害。李辅国果然是个厉害角色。”

    王源道:“事后,太子殿下其实有过慌乱。我一直在注意他。在我们查验刘俭尸首的时候,太子殿下其实是很紧张的。他一直躲在暗影里,便是不想让自己紧张的表情为人所知。但我既对他有心,自然能看出端倪来。安禄山其实分析的很对,他说李林甫的死对谁最有好处谁便是最大的怀疑对象。明面上看似是在映射杨左相,但其实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太子。李林甫一直希望能重立太子,这才是太子最大的威胁。李林甫一死,谁还会再提此事?这一点我相信很多人都看得出来。”

    “你是说,其实大家也都明白,只是没有明说?”

    王源道:“当然不能明说,他可是太子,而且也没有凭据证明。我猜想,陛下可能也会想到此事和太子有关,他们的态度其实很耐人寻味。我不确定他们有没有怀疑道太子身上。”

    李欣儿皱眉道:“那么你为何反而推荐太子来查这个案子?我很是有些不明白。你明明知道他便是那个幕后主谋的。是否有什么深意在其中?”

    王源微微一笑道:“欣儿越来越懂得分析事情了,也越来越知道我的行事风格了。不错,我是故意推荐太子查这个案子的,也确实有些深意在其中。”

第六九四章 剖析(续)

    “我推荐太子查勘此案的用意有二,其一,此事虽然布置周密,但并非疏而不漏,若交给其他官员去查,必会查出真相来。到时候便是惊天动地朝纲大乱。太子杀相国,这件事无论如何是无法平息下去的,而李亨也会因此丢了太子之位。然而太子之位是李亨全力要保护的,一旦事情被查出,必将矛盾激发,一发而不可收拾。甚至极有可能酿成宫闱之乱。所以,我推荐太子去查,太子当然不会将自己查出来,而且还可以趁机弥补疏漏之处,甚至找出个替罪羊来平复了事。”王源微笑道。

    “二郎在此事上看来还是维护了太子的。”李欣儿低声道。

    王源点头道:“那是自然,虽然我对太子并无好感,但太子倒了,一旦遭到清算,罗衣门也势必曝光,那对我有何好处?我这么做是保护太子,同时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李欣儿表示同意,低声道:“但不知太子能否明白你的好意了。”

    王源笑道:“他不懂,李辅国会懂,我并不期待他对我有好感。事实上如果我们不是被罗衣门这个身份所牵绊,我管他是死是活?”

    李欣儿皱眉道:“是啊,我们这个身份也不知何日能够洗脱。就像是黏在身上的脏东西,洗也洗不掉,丢也丢不掉,每日受其限制,受其制约。我担心终有一日纸包不住火,到那时可怎么办才好。”

    王源微笑道:“当初这脏东西可是保护了我们的,时过境迁,现在成了牵绊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咱们也不必为这些事愁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我相信会有解决的办法。你我的身份在罗衣门中算高的,知道我们身份的就那几个人,倒也不必太过担心。”

    李欣儿点头道:“我不担心自己,我只担心二郎。辛苦打拼,别被人给毁了。”

    王源笑道:“当实力足够的时候,没人能毁了我。怕只怕我实力不够,那便只能听人摆布了。不谈此事了,你不想知道我推荐太子查此案的另外一个用意么?”

    李欣儿道:“当然想听,怎么话题便扯到那件事上去了,都怪我,是我扯远了。二郎的另外一个用意是什么?”

    王源笑道:“我刚才说了,我怀疑陛下心知肚明的,毕竟是太子建议他派御医去探望李林甫的。事情发生后,我不信陛下心中不会有所疑惑。为了验证陛下的态度,我故意举荐太子来查此事,便是要看看陛下心里是怎么想的。”

    “那么,你看出什么来了?”李欣儿已经无法跟上王源的思路了,她想不出从中会发现什么,之前还能跟着分析分析,现在便只能沦为应声虫了。

    “看出了很多东西呢。陛下当场震怒,要下旨彻查此事。如果陛下心中对太子有所怀疑的话,当真要彻查此事,那便是要放弃太子,将此事查出来,然后废黜太子。然而,陛下也可能只是做做样子,他不得不下令严查,但怎么查,谁去查,这便是个很有学问的问题了。于是我便给了他这个台阶试探陛下,陛下若当真要查个水落石出,便不会顾及此事是否同太子有关,他会选择更有能力的人。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他们的办案能力比之太子强了不知多少倍,太子的能力反不及这些人,所以陛下没有理由准了我的推荐。而陛下既然答应了,那便是顺着我给的台阶走了下来,只能说明一件事,那便是他也担心此事真的是太子所为,他要保着太子,将此事大事化小,不让此事将太子扯出来。”王源微笑道。

    李欣儿呆愣半晌,叹道:“我的天,这里边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你若不说,我真的毫无头绪。”

    王源微笑道:“其实并不难理清,只要你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便会有一种新的角度和见解,同时便能揣摩对方的心思了。我其实也不想这么累,但我不能不考虑的周全些,我需要知道所有人对于此事的态度,方可立于不败之地。我可并不想成为这种满肚子心思的人,但我却身不由己,不得不多思多想。”

    李欣儿点头道:“我懂的,朝廷中的人哪一个不是满肚子的花花肠子,个个都是人精。你若不是这样的人,恐怕在朝中也难以立足了。”

    王源搂了搂李欣儿柔软的腰肢低声道:“多谢理解。世道艰难,你我皆知,也不必多说了。”

    李欣儿依偎在王源怀里,轻吻他的脸颊表示安慰,夫妻二人温存片刻,李欣儿忽道:“对了,刚才你为何说即便你有杀李林甫的机会,你也不会去动手。这又是为何?”

    王源道:“你到底还是问了,我可不是不想为你报仇。我的意思是,李林甫该死,但不是现在。太子这次贸然杀了李林甫,固然是他被李林甫逼得无路可走的缘故。但从大局上来看,李林甫的死将会是一场灾难。”

    李欣儿不解道:“何以见得?”

    王源道:“李林甫这个人能力还是有的,他把持朝纲十余年,虽然被人唾骂被人诟病,而且也阴狠毒辣害了不少人,但你不得不承认,他把握朝政的这十余年却是我大唐最为稳定繁荣的一段时期。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李林甫还是能顾全大局,稳定朝纲,且没有做出什么对大唐真正伤筋动骨的坏事。”

    李欣儿虽然不愿同意,但却也不得不承认王源说的还是有道理的。如果李林甫当真是祸国殃民之人,现在的大唐应该被他折腾的不成样子才是。

    “而且李林甫也能震慑住一些人,譬如李亨,譬如左相。你只要想想,若是李亨没人压制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形,便知道李林甫的威慑有多大了。杨左相便不必说了,杨家势力庞大,深受陛下宠信。但杨国忠见了李林甫还是恭恭敬敬的不敢乱来。很多事杨国忠想做,但畏惧于李林甫在,他也收敛了许多。”

    “这倒是事情。当朝德高望重能震慑住群臣的便只有李林甫了。”李欣儿道。

    王源肃容道:“其实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你知道朝中重臣中谁最怕李林甫么?”

    李欣儿摇头道:“我却不知。”

    王源道:“最怕他的人是安禄山。李林甫这一死,安禄山怕是要高兴死了。别看他今晚在宫中一副义愤填膺,嚷嚷着要严查凶手的样子,但其实他眼神中的高兴是掩饰不住的。李亨和杨国忠如果得势,不过是闹出一些荒唐事来。若说危害的话,不过是长堤一孔,毁了大唐这座高大的堤坝还办不到,或说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折腾。但安禄山则不同,一个手握数十万兵马的人无人压制,那将是何种情形?前番安禄山不肯出兵援助朔方,李林甫一封信安禄山便乖乖出兵,这便是证明。安禄山有野心,李林甫一定是知道这一点,并以此钳制安禄山。所以安禄山才对李林甫唯唯诺诺,便是怕李林甫在玄宗面前将他的心思揭露出来。现在李林甫死了,安禄山扬眉吐气,终于可以为所欲为了。大唐的好日子不长了。”

    李欣儿惊骇的看着王源无语,半晌后低声道:“你一直说的,安禄山要造反的事情当真要发生了么?”

    王源愕然道:“我跟你说过安禄山要造反么?好吧,我也许说过这样的话。以前我或许只是一说而已,但现在这件事怕是已经无法挽回了。我也希望我的判断是错误的,但愿我是错的,我宁愿我是错的。”

    李欣儿呆呆半晌道:“如此说来,天要塌下来了。安禄山手中那么多兵马,他若造反,那该怎么办?”

    王源笑道:“怎么办?凉拌!你也莫杞人忧天。天要塌,自有人去撑。不要多想了,这些事你操心也没用。天快亮了,我要睡一小会。李林甫死了,明日定是一个无比难熬的日子。明日我还要去李林甫的府中吊唁一番。然后我们便离京回剑南。京城这是非之地,我们还是不要逗留为好。”

    李欣儿柔声道:“听二郎的便是,我给二郎打盆热水烫烫脚,好生的睡一觉。明日的事情明日再想,莫要伤神劳顿。天塌下来不要紧,你可是家里的天,你可不能塌下来。”

第六九五章 更替

    (二合一)

    次日清晨,当朝右相李林甫的死讯已经满城皆知。长安城中议论如沸,每一处酒馆茶楼之中议论的话题都是右相李林甫之死。虽然传出的消息称,李相国的死是因为一名御医用错了药物导致李相国病情加重而死,那御医也畏罪自杀而亡。但这种说法在街市上很快便被演绎成数种说法,传的沸沸扬扬。

    一说是李林甫仇家太多,半夜里被刺客摸进了相府刺杀而死。这种说法倒还算靠谱的,毕竟相府中传出刺客之事时有发生,到算是主流的说法,另外的一些说法便有些让人哭笑不得了。

    据称是从相府中传出的消息说,李相国其实是死在女人的肚皮上。六十多岁的相国喜好女色是人所共知的,家中妻妾美人无数,据说最近还听了方士之言买了十名新罗处子为炉鼎。不顾病体艰危旦旦而伐,故而其实是得了民间所说的马上风精尽人亡。

    这种说法衍生出来的更为离奇的说法是说,李林甫其实是被陛下毒酒赐死。因为李林甫在贵妃娘娘生辰的酒宴上酒醉发疯,觊觎娘娘的美色意图不轨,惹得陛下大怒,然后被赐死在家中。

    更多离奇的谣传沸沸扬扬,长安百姓们的想象力无穷无尽,能够以讹传讹弄出无数个李林甫之死的版本来。谁也不会真的去相信这些版本的真实性,不过是作为相互之间的谈资罢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朝中高官贵胄的死对他们并没什么影响。李林甫死了,换了另外一个相国就是,总之老百姓还是过着老百姓的日子,李林甫的死也好,活也罢,日子还是那么样的过。

    当然,对于朝廷上下来说,李林甫的死震动颇大。痛恨李林甫的人固然喜笑颜开,依附于李林甫的人如丧考妣。但他们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那便是李林甫之死像是朝廷失去了一个顶梁柱一般,让所有人的心中都生出迷茫之感。

    自开元二十三年,李林甫正式拜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与侍中裴耀卿、中书令张九龄一同担任宰相时开始。十几年来,所有人都已经习惯生活在这位权相的铁腕之下。李林甫为相这十几年来干了不少让人侧目的事情,他妒贤嫉能杀了不少有才能的人。他排除异己,杀了不少反对他的政敌。他手段残忍,手下的‘罗钳吉网’让当朝官员无不丧胆。总而言之,他绝非是个好人。然而,也无法否认,他任职的这十几年中,大唐朝政稳定,国力稳步提升。玄宗而下,百官被他制的服服帖帖。朝政上也没有什么大的纰漏。若以治国才能而论,当朝尚未有大臣能够像他那样驾轻就熟沉稳安定。功过之评也实难评说,很长时间内也没人敢下定论说李林甫到底是个称职的宰相还是个不称职的宰相。

    ……

    上午巳时三刻,王源带着几名亲卫骑马来到平康坊西南的相国府吊唁。但见高大大相国府门前白灯高悬,黑布缠楣,十几名相府仆役身着丧服哭丧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