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后宫同人]宜修传-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太后耳边总萦绕着儿子多加的那句话,心中一丝不安在扩大,似乎有某种不幸的预感。她连忙稳定心绪,闭眼静了片刻。
按规矩,皇后进宫后,太后还要在保和殿接受皇帝和诸王的礼拜,并赐宴皇后之母。太后起身出殿,妃嫔们按品级秩序走在后头,跟着去参加大婚典中的内礼。
太后突然停了下来,往后头扫了一圈儿。娴妃面容沉静如水,看不出喜怒,端贵嫔也是表情淡然,还算是新人的甘婕妤嘴角含笑,汤良娣略显紧张,唯独禁足解除的苗婉仪神态间颇有些不以为然,在一众低眉顺目的妃嫔中格外刺目。太后在心中给她记了一笔,转过头继续朝保和殿前进。
吵吵闹闹的一整天下来,合卺宴罢,大婚礼成。大周朝乾元帝玄凌有了第一位皇后。
站了将近八个时辰的朱宜修只累得腰酸腿疼,眼前的热闹喧嚣叫她心生厌烦,恨不能立刻飞回昭阳殿去亲亲自己的儿子。
☆、放权
太后在帝后大婚的第二日便下旨晋升后宫诸人的位分,所以朱宜修起了个大早,将内务府送来的贵妃礼服穿戴整齐,华服上每一羽翟凤翠羽均用暗金丝线细细绣成,就是最上等的绣娘也需数月方可完成。
剪秋绘春为朱宜修更衣,而绣夏将按制的侧凤五尾珠钗等林林总总的十六支簪子一一给主子戴上,边修饰边轻声不平道,“娘娘本该穿正红色,戴九尾金凤钗才是……”
“事到如今,多说无益。你且用心点,别叫你主子我出丑。”朱宜修扶着剪秋的手,后头绣夏和染冬替她牵着裙裾,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昭阳殿。
先往太庙行册封正礼,再去参拜帝后,叩谢恩圣。
因太后不许宜修搬出凤仪宫,知道封后一事让母子关系出现紧张的玄凌便退让一步,将靠近仪元殿的旧宫室命工部日夜加班重新修葺,赶在大婚前完成,重新名为甘泉宫作为朱柔则的宫殿。
端坐于正殿的朱柔则初为人妇,眉梢眼角还残留着昨日的春情,少女的气质衬托着册封妃嫔所穿的大袖紫金百凤礼服尚显稚嫩。初次面对这种场合叫她心中发慌,转过头看了一眼身边的玄凌,后者眼中的浓情蜜意令她放松了些许。
李长宣读圣旨:仰承皇太后慈谕,晋娴妃朱氏为娴贵妃,端贵嫔齐氏为端妃,甘婕妤为修仪,苗婉仪为容华,汤良娣为悫嫔,钦哉。
苗氏一贯眼高于顶,又自负姿色远在甘,汤二人之上,听得自己不过升了半级,而甘氏却成了从二品修仪,连最看不上的汤氏都有了封号,格外气愤,脸色顿时就僵了下来,惹得玄凌冷冷睨了她一眼。
之后众人转到重华宫接受朝贺,席间苗氏多喝了几杯酒,熏得脸蛋绯红,借着酒劲儿站起来对坐在皇后下首第一个的朱宜修道,“嫔妾敬贺娴贵妃荣升。”
朱宜修举杯回应,“多谢妹妹。”语罢,一饮而尽。
玄凌笑道,“爱妃好酒量!”
朱宜修轻笑道,“臣妾今日忘形了,还望陛下莫怪。”
玄凌举杯示意,道,“爱妃素来沉稳持重,难得也有这样随性的时候,朕也与你同饮一杯,还望爱妃今后与宛宛共同打理好这后宫,和睦众人才是。”
一个叫“爱妃”,一个叫“宛宛”,亲疏立现。
朱柔则也起身,向朱宜修敬酒,道,“我也和妹妹饮一杯,多谢妹妹照顾四郎。”
皇后当众称皇帝“四郎”,惹得诸妃侧目,看来帝后果真是情深意厚,连如此亲昵的称呼也敢张口就唤。
“臣妾不过恪尽后妃本分,姐姐言重了。”朱宜修喝了半杯,剩下的都拢进袖中的帕子。
苗氏忽的起身,娇笑道,“皇后娘娘与贵妃姐妹情深,真叫人羡慕,古时有娥皇女英共侍一夫,眼前咱们大周朝也出了如此典范,实在可喜可贺。”苗氏本就生的漂亮,掐出水的娇嫩,一番奉承之词说出来倒让玄凌把刚才对她的不满去了一半儿。
坐在一旁的端妃脸上闪过一抹忧色,飞快隐去了。
只听苗氏接着朗声道,“听闻皇后娘娘入宫前,六宫事务皆有娴贵妃打理,不知可曾交还给皇后了?”
此话一出,全场噤声,无数目光集中于朱宜修的身上,后者莞尔一笑,道,“苗妹妹真是个急性子的人。”微微侧脸,低声唤道,“剪秋。”
剪秋自朱宜修身后上前一步,对着玄凌柔则躬身行礼,然后恭敬禀告,道,“回皇上,皇后,贵妃已将后宫诸事皆造成册,稍后席毕就会给皇后娘娘送去。”说得不带丝毫犹疑,全然没有怯场,语毕退回原位。
朱宜修起身,盈盈对柔则道,“姐姐莫怪,最近为了封后之事,到处都忙得千头万绪,妹妹我昨儿连夜命人赶了出来,原想等宴席散了亲自给姐姐送去珠光殿,不想苗妹妹心急先代姐姐问了,若有疏漏的地方还望姐姐恕罪。”
柔则哪里会真的责怪她,忙道,“叫妹妹劳累了,原也不过是些俗事,哪里需要请罪这么严重。妹妹若不提这个事情,我还想不起来呢。”
“姐姐贵为皇后,六宫之主,后宫大小诸事皆有姐姐裁夺,妹妹原不过是暂时当这个掌柜,既然姐姐已入宫,自然该物归原主,听命于皇后。”朱宜修的态度谦柔恭顺,叫人挑不出半分毛病。
玄凌很是满意,和颜悦色道,“贵妃一向聪颖明慧,善识大体。皇后初来乍到,想来会有不明的地方,依朕看,就赐协理六宫之权给贵妃,你们姐妹互相帮衬可好?”
柔则,宜修齐齐向玄凌施礼,“臣妾遵旨。”
玄凌亲手扶起柔则,道,“莫要再多行虚礼,白白耽误了这喜庆时光。”
原本想造成皇后与贵妃的嫌隙,没料到三言两语被宜修轻易化解,没人再理的苗氏自讨没趣儿,冷哼了一声坐下。
装饰一新的重华宫内,丝竹管弦热闹非凡,红纱飞扬,彩灯闪耀,妃嫔们各色的钗环珠饰随着行动叮当作响,空气里漂浮着浓浓的脂粉气。
朱宜修位居贵妃,仅在皇后之下,诸妃之首。端妃于对面的座上远远向她举杯微笑,身旁的甘修仪亦是满脸堆笑的敬酒。其他的妃嫔在朱宜修眼中也个个都是如花笑靥,但个中有几分真实,自可思量。
端坐于前,桌上的玲珑酒杯注满佳酿,饮下去未觉甘甜,只有淡淡的苦涩。
等朝贺已接近黄昏时分,朱宜修等新晋四人各自回宫更衣,又接着出席晚些的合宫夜宴。夜宴多是些宗亲诰命,女眷居多,故此也不必穿正装,只需合了身份即可。
在重华宫里笑了半天,脸皮子都快僵了,等终于回到昭阳殿,乳母正在哼童谣哄予沣入眠,朱宜修动作轻柔的在他脑门上亲了一口,便回内室,脱下一身沉重,换上轻薄的宽袖长衣,叫绣夏重新打水净面,剪秋和绘春则在清点各府送来的贺礼。
朱宜修倚在贵妃榻上抿了一口茶汤,先前来者不拒,喝酒喝的舌头都快麻了,尝什么都是一个味儿。
绘春一一报出贺礼的名字及送礼的人家,剪秋如数登记在册,两人合作默契。
绘春把一盒子南海珍珠递到朱宜修面前,道,“这是苗将军家送来的,娘娘可要么?”
绣夏给朱宜修新调了玫瑰汁子,化在水里,用毛巾浸透了递给主子,气道,“哼,那个苗容华心眼忒坏,竟敢给娘娘使绊子,谁稀罕她家的东西,指不定是掺了毒的呢。”
朱宜修瞅了一眼,道,“色泽均匀细腻,颗颗皆是上品,倒是难为苗夫人找来这些。留下吧,物尽其用,以后赏人用得着。”
六宫的账册都送到了柔则的珠光殿,宜修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偷得浮生半日闲。每天逗逗儿子,和端妃下棋闲话,倒也不觉得无聊。
午后,剪秋进来回禀,道,“娘娘,文太医来请平安脉了。”
“往日给本宫请脉的不是张太医么,何时来了个文太医?算了,就先叫他进来吧。”朱宜修从榻上坐起,左手靠在几上,一副端庄沉静的贵妃模样。
太医跟随剪秋入内,手里提着药箱,跪地朝朱宜修行礼,“微臣文世清给贵妃娘娘请安。”
“文太医不必多礼,本宫瞧你眼生的很,过去从未见过。”
文太医忙回道,“回娘娘,微臣是新进调入太医院的。”
“哦,原先是在哪儿供职呢?”朱宜修打量了他几眼,觉得似曾相识,可一时半刻也想不起是在哪儿见过。
“微臣师从林太医,早前在京中济仁堂坐诊,因老师告老还乡故而被推荐入宫。”文世清说话倒是斯斯文文,不似作假,但额上密密的沁出一层薄汗,不知是因屋中炭火太热还是初次当值太紧张。
“原来是前院丞的高徒,你且起来说话。”
“谢娘娘。”文世清先将看诊的软垫放在几上,又拿了块干净的丝帕铺在宜修腕上,才开始切脉,道,“娘娘生下皇子后调养的很好,只是近来天冷有些贪睡,并无大碍。”
“有劳太医了。”
朱宜修一个眼色,剪秋抓了一把金瓜子放进荷包,塞到文世清手里,道,“太医,我们娘娘请您喝茶。”
“不敢当,不敢当……”文世清见推辞不过,只得收了,朝朱宜修拜谢,道,“微臣谢娘娘赏赐,微臣告退。”
“剪秋,送文太医出去。”
过了一会儿,剪秋回来,朱宜修吩咐道,“你着人去查一下这位文太医,本宫要知道他的话有几分可信。”
剪秋领命而去,前脚刚走,后脚染冬进来,低头回话道,“娘娘,江福海回来了。”
“叫他进来。”
作者有话要说:清朝像江福海这种一宫的首领太监就跟每天上班一样,只上半天班,无事就出宫回自己的私宅。原著是架空朝代,所以这方面套用清朝的规矩,江公公就被酸奶设定成宜修凉凉跑腿的,嘎嘎~~~
☆、埋线
宜修早前派了江福海去调查一桩事,内容很简单,找到宜修的母家。朱家,那是柔则的母家,不是宜修的,因为朱老爷从未把宜修当作他的女儿。凭着记忆中孟氏在生时提起的零碎片段,朱宜修命江福海暗中打探。
“奴才给贵妃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金安。”江福海的声音较为中性化,不同于一般的太监扭捏造作。
“起来吧。”朱宜修轻轻掀开茶盅,拿盖子在杯沿刮了一记,蒸汽袅袅升起,眉目仿佛笼上了一层纱。
“谢娘娘。”江福海麻溜的起身,垂手侍立,等着宜修问话。
“可打听到什么消息了?”
“回娘娘,奴才多方辗转打探到,三夫人的两位高堂皆在世,如今已是子孙满堂,安度晚年了。”江福海语气恭敬,将所知的消息都一一回禀。
听得回话,她便是再忍得住,眼角也微微泛红。用帕子按了按眼角,而后那双总是温和沉静的眸子闪烁着利光看向江福海,沉声道,“做得很好,不枉本宫看重你,不过本宫要提醒你一句,你可要记清楚,若是此事走漏了半点风声,整个凤仪宫上下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呐……”朱宜修对这个前世出卖自己的奴才并不信任,若不是握有他全家的性命,断不敢放手让他去做这等隐秘之事。
江福海忙跪地叩头,“奴才定当极力为娘娘效命,万死不辞。”
朱宜修收回凌厉,变回往日的和善,道,“不需要你万死,否则我凤仪宫的大总管谁来做。你只管认真办好差事,管好你这张嘴,本宫不会亏待你的。”说着朝里头唤了一声,“染冬。”
相貌朴素,扔进人堆里就找不到的染冬应声而出,“娘娘,有何吩咐?”
“去把前日里苗将军送来的南海珍珠取一串来,赏给江福海。”
染冬捧着一个雕花的木盒出来交到江福海手里,朱宜修道,“这是打赏你办事利索,收着吧。”
“多谢娘娘。”江福海看到圆润饱满的珍珠眼睛里都发光了。朱宜修深知自己能拿钱买的人别人也能拿钱买,因此不会再派他第二回。
“娘娘可还有要奴才去办的?”江福海殷勤的问道。
“不必了,知道他们一切都好,本宫也就放心了。不过几个乡下人能成什么事,你下去当差吧。”朱宜修不耐烦的挥挥手。
江福海没料到居然是一趟头的买卖,可转念想有了这一串珍珠卖出去账上能添上一笔大大的进项也是兴奋至极,遂把失望去了七八分,磕了头牢牢抱着盒子退出殿内。
“染冬,本宫修书一封,你亲自出宫送去。若有人问起,就说是乳娘病了,本宫特许你回去照顾。待乳娘病好再回来。”朱宜修道,最后叮嘱了一句,“万事小心。”
“二姑娘放心,奴婢会办好的。”染冬喊起了宜修在家时的称呼。
染冬是朱宜修身边真正的老人儿,她是孟氏的陪嫁丫鬟,同时也是宜修乳娘的女儿,幼时和宜修同吃同住。剪秋和绘春则是后来从外头买来的。染冬为人不是十分聪明,相貌亦是平平,不过是宜修看在乳娘的面子才带进宫来。前世的朱宜修忽略她而看重剪秋,只派她做些琐碎事,谁知祺嫔管文鸳构陷甄嬛不成,最后却是染冬出头顶罪为朱宜修解了围,被逐出宫落了个冻死街头的下场。
这一世宜修除了倚重剪秋外,对染冬也很好,给银子叫她将乳娘接出另行安置,免得再受朱夫人的刁难。表面上染冬依然是昭阳殿可有可无的人,暗中悄悄替朱宜修留意各宫的动静。两人本就有一起长大的情分,染冬也对宜修之母孟氏很有感情,遂更忠于宜修。所以联络孟家的事情,宜修只信得过她一人去办。
染冬得了她的手令和书信便去了。
上一世孟氏去世多年,娘家也未得到她的死讯。一方面当时的宜修拼命想抹去自己庶出的痕迹从未想到要去找他们,另一方面孟氏远嫁京城又是做小,在家乡的名声并不好听,加上失宠后在府内生存艰难,也没想写封家书回去求援。就算写了,孟家不过区区乡绅,也无法和太后母族朱氏相抗衡,以至双方从此断了音讯再无来往。
经历过被朱门彻底抛弃的朱宜修再也不相信他们,转而寻找与自己真正有血脉亲缘的孟家,若是当中真有可提拔的人才,她也能照拂一二,好叫他们死心塌地的投靠自己,免得孤立无援。
室内归于寂静,只有凉风透窗而入,吹动大幅的水晶珠帘叮咚作响。
朱宜修靠在贵妃塌上,回想昔年在府中受大夫人欺压的情景,一幕幕自眼前闪过,叫她恨得险些掐断了留长的指甲。
朱姚氏,我若不叫你的女儿生不如死,便白白重回这人间一次!
话说两头,汴州城内的孟家颇有家资,在当地也算个大户人家,孟老爷膝下一双儿女,长女名唤蕾娘乃是宜修之母,只因她当年执意要嫁给朱老爷,即使偏房也心甘情愿。孟老爷虽允了,到底觉得丢人,故而与街坊邻里来往减少,若不是后来为儿子孟仁说亲,只怕直接在乡下颐养天年,再不回城中了。
孟老爷现已年过五旬,早将家中的大小事务交于孟仁与媳妇王氏,只和其妻苏氏安心做太爷太夫人。
孟仁是孟老爷独子,年轻时曾考中秀才,再往上考未得中便专心打理家族产业,与王氏生有两子一女,长子启泰比朱宜修大一岁,读书极有天分,年纪轻轻已经是举人了。
这日听管家说外头有位故人求见,孟仁心中疑惑便将人请了进来。见来者是个三十出头的妇人,相貌平凡,身边还跟着面容肖似的年轻女子,想必是她的女儿。
“不知这位大嫂有何贵干?”
那妇人示意女儿行礼,年轻女子便对着孟仁下拜,道,“染冬给舅老爷请安。”
“平哥儿,你可还认得我么?”那妇人语气激动,张口便唤出孟仁的乳名。小时候怕孟仁养不活,孟老爷便替他取了“平哥”的乳名,并让家中的上下人等皆叫此名。
孟仁吃惊不小,道,“你究竟是何人,为何知道我幼时所用的小名?”
那妇人眼泪夺眶而出,立时跪地道,“我是大小姐的丫鬟,玉珠,一别近二十年,怨不得少爷不认得了……”
孟仁一听来者竟是姐姐的侍婢,忙叫人去请两位老人,说是姐姐总算有消息了。
孟老爷与老夫人从后堂而出,认出玉珠后,孟老夫人忍不住红了眼眶,道,“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