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小官人-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何况此时人口正在逐渐恢复。可是事实上,终究不似明朝中后期和满清的中后期那般,陷入了人多地少的窘境,这个时代,疆土远甚于后世的明清,而人口,只怕连后世的十之一二都未必有。说穿了,大家不缺地,缺的却是好地,土地哪里都有。很多地方的土地都是不值一钱,可是那些值钱的土地却是寥寥无几。

    毕竟这个时代,只靠人力将一亩田地转换成良田,远远及不上后世,那些不毛之地,某种程度来说,是没有任何经济价值的。

    所以武则天提出这个意思的时候,竟是无人反对,其实说起来。天子这样的许诺是有些过分了,无论是国公还是天策卫的封土,都有礼制的规定,军垦屯田的概念。古已有之,可是将这诺大的土地来做天策卫屯田之所的,却实在有些罕见,毕竟那下马地实在不小。

    他们默认的原因。一方面是这个风口浪尖,实在没有反对的必要,另外一方面。大家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这种不毛之地,送谁都不乐意,秦少游肯接受,就已是再好不过了。

    秦少游听了,却是大喜过望。

    有一句话叫做,你之砒霜,我之甘露。这块地,对别人来说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可是对于秦少游,却是宝贝疙瘩,其实到了如今,秦少游现在有的是钱粮,唯一缺乏的就是人口,而人口就必须得有土地来承载,有地才会有人,况且秦少游纵然是控制住了孟津,孟津的码头也在秦少游的囊中,可问题就在于,河的对岸却没有一处属于自己的码头,这就导致许多货物的水运还需要受制于人,虽然天策卫的东西,一般人也不敢刁难,可是秦少游在河北,完全没有一丁点立足之地,哪里能弄出一群利益相关的利益链接出来。

    这块地……秦少游完全不介意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好生缔造,而天策卫也不再龟缩于河南府,而是将商业势力蔓延到河北去。

    至于土地的产出,就不是秦少游关心的事了,以现在秦家庄的诸多买卖,土地上产出多少东西,秦家庄都可以吃下来。

    自然,这些规划是以后的事,现在还是要解决当下的问题。

    秦少游生怕武则天反悔,连忙谢了恩典。

    武则天则是深深地看了秦少游一眼,道:“既然如此,就这么办了吧,本来呢,这秦少游在殿中和朕唱反调,朕是不愿意再对他大加封赏的,奈何诸卿执意如此,朕也唯有从善如流。”

    她这‘无奈’之举,显然有些做作。

    不过殿中诸人本就习以为常,能站在这庙堂上的人,哪一个没有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本事?

    秦少游自是退出了殿去,这一次的‘辛苦’,显然获得了最大的回报,而这个回报,绝不是一个空头爵位这样简单,而在于文武百官对秦少游减去了仇视,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武则天的‘纵容’。

    这个纵容才是最紧要的,做人臣子的,往往都会害怕功高盖主,会害怕自己积蓄力量过多,而导致宫中生疑。这种事,古已有之,不算稀罕。

    而偏偏秦少游来到了这个大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天子更像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公室,晋国公室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力量,所以要维持统治,就不得不在大夫们之间进行制衡,当公卿智氏坐大的时候,于是就会支持赵氏、魏氏、韩式以对抗智氏。天子本身虽有一言九鼎的力量,可是既无豪族那样千百年来的实力积攒,又没有李氏皇族的正统性,为了权衡,就更倾向于忠心于自己的秦少游来尽力发展自己的实力。

    有了这种‘纵容’,秦少游可以做的事就太多太多了。

    他对宫中的亭台楼榭,都已经了若指掌,在宫中待了这么久,秦少游对这里也熟悉起来,他背着手,在宫中踱步,对于这座金碧辉煌的宫室,他更喜欢的还是自己的庄子,只是要换防,却还需要一些时日,因而他只能在这里老老实实地呆着。

    在这里卫戍的,除了天策卫,就是一些亲信的禁卫,绝大多数,秦少游也都很是熟稔,见左右无事,自是去自己下榻的地方休息。

    ……………………………………………………………………………………………………………………………………………………………………………………………………………………………………………………………………………………………………………………………………

    圣旨下来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一切……仿佛都是顺理成章一般,在这个古老的国度里,但凡任何事总是有迹可循,遭遇了夺门之变,自然而然就会开始进行清算和株连,紧接着,便是朝中进行洗牌,一些人借此得利,一些人从此黯然退场,紧接着自然就是奖赏功臣,这些套路,便是寻常的山村野人,怕也是耳熟能详。

    秦少游这个魏国公,其实还是颇为值钱地,周沿唐制,对于国公的敕封很严,当年大唐开国的时候,那凌烟阁的功臣们,绝大多数也不过是受封了个国公罢了。

    不过到了高宗时期,这个高祖和太宗皇帝严格遵守的铁律开始出现了松动,一些功劳并不显著的人也开始受封,他们的功勋,自然远远及不上开国的功臣,可是朝廷依旧得以敕封,其实从那个时候开始,有心人就能察觉到,朝廷的局势要急转直下了,大肆封爵,对于历代朝廷来说,唯一的可能绝不是因为天子仁善,而是朝廷内部出现了危机,必须依靠爵位来稳住人心。

    事实也正是如此,当时武则天已经抓住了权柄,她是一个女人,自己的丈夫还是天子,虽然开始署理政事,可是朝中的对手依旧如过江之鲫,武则天要打击对手,同时又需要稳住其他人,更需要收买一批人,自然不吝封赏,于是动辄就是国公和郡公的爵位授予出去,等到了她登基,封爵又达到了一次高CHAO,单说武家那几百号人,从亲王、郡王到国公、郡公不知封了多少个,以至于许多人都已经分不清了。

    这个风气,在武则天大权在握,并且平定了绝大多数叛乱之后,终于煞住,当然……秦少游这个魏国公却是货真价值,国公和国公是不同的,国公里头,但凡有赵、齐、燕、魏之类字眼的,往往才算稀罕,至于其他的封号,更多的不过是逗你玩而已。

    比如黑齿常之,他乃是燕国公,此人乃是边镇大将,手握重兵,谁敢小看?秦少游也是如此,这个魏国公,是货真价实的,算是为数不多的真?国公。

    既是国公,自然就该有国公的礼遇,许多TE权。自然也就纷沓而来,除此之外,还有宫中赐予的玉牌、绶带、衣帽之类,也是足足几大车子。

    这样的待遇,自是羡煞旁人,洛阳城内外,许多眼睛都不禁盯在了这位新近窜起的新贵身上,显然任谁都明白,大周朝的上空,一颗冉冉的新星正在崛起。(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五章:开启新世界的钥匙

    过了半月,天气渐渐凉了,宫中的防务总算开始有序地撤换,随即天策卫开赴孟津。

    秦少游也随之松了口气,临行的时候,他在宣政殿见驾。

    武则天嘱咐几句,都是一些乏善可陈的话,秦少游自然应下,旋即出宫。

    宫外只有寥寥十几个卫士在此等候,想到即将回到孟津,秦少游的心情格外的爽朗,他翻身上马,驻马回头看了一眼,那宫墙在余晖之下,格外的刺眼。

    天色已是近黄昏了,此去孟津还有一段路程,按理,是该在洛阳停留一夜,次日出发,不过秦少游归心似箭,却是径直走了夜路,回到了庄子。

    一到孟津,这儿正在大兴土木,眼下唯一难办的还是人力,这时代不似明末,明末时期人多地少,所以到处都是流民,而这里,虽然没有到地广人稀的地步,却是极少有什么闲汉。

    也正因为如此,为了人丁的事,秦少游也算是急白了头发。

    如今要大兴土木,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可是人力从哪里来?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外地高价雇佣,即便如此,依然还是捉襟见肘。

    比如那位天作大匠杨务廉,便曾托人不断地往洛阳向秦少游抱怨。

    等接近了庄子,便看到许多人在挖河渠,因为开拓的河渠,不远处,又有人因为建高墙,竟是支起了一个足足十丈高的架子,架子上用绳索和一些小机括固定,数十个力士在下头牵引着绳索,将另一边的巨石吊起。

    秦少游看着不禁咋舌,恰好长史陈杰等人过来,秦少游问道:“那是什么?”

    陈杰摇摇头道:“这就不知了,都是那杨务廉弄出来的小玩意,小人也是不懂。他总是弄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花费不菲。”

    陈杰故意把花费不菲四个字咬得很重,显然作为长史,陈杰觉得这杨务廉的花销实在太大,看不下去了,偏生秦少游又让杨务廉总揽土木之事,他插不上手,现在见正主儿回来,便不由的想要打些小报告。

    秦少游皱眉,他细细去看支架上的东西。觉得颇有些像是滑轮的结构,滑轮这东西,古已有之,从汉朝开始就已出现了,只是并没有大规模的流行。秦少游唯一觉得稀罕的就是,这家伙还鼓捣出了什么,秦少游本是打算去见阿尼玛,现在却是不急了,道:“去请杨先生来。”

    陈杰只道是秦少游要教训那杨务廉一顿。忙是兴冲冲地去了。

    过不多时,杨务廉便来了,这厮全然没有初见时的形象,整个人的皮肤黝黑了许多。或许是认为大袖不方便,所以穿着短装的打扮,脚下的靴子满是泥垢,忙是过来给秦少游行礼。道:“秦上尉,下官有礼。”

    他的声音有些嘶哑,秦少游看了他一眼。下了马来,却是背着手,看着那巨大的支架,良久,秦少游道:“杨先生,那是什么?”

    杨务廉道:“上尉,这是手脚架子。”

    “听说花费很不菲?”秦少游不知在想什么,让杨务廉很是看不透。

    杨务廉挠挠头,道:“秦上尉,花费确实是多了一些,单单一个这样的,花费百贯不止。”

    百贯,这可是寻常人家几年的开销,这绝对是个大数目,虽然对秦少游来说不算什么,可是对于寻常人,也算是一笔巨大的数目,可是杨务廉居然说得很是冷静,仿佛并没有当一回事。

    陈杰在旁气得想要吐血,正待要说什么,秦少游的声音却是响起,道:“嗯?这是把东西吊到高处的东西,能吊起多少斤的大石。”

    杨务廉愕然了一下,没想到秦少游对这个感兴趣,他忙道:“大致两三千斤。”他顿了顿,欲言又止。

    秦少游恰好侧目,看到他一副还想说话的样子,便不禁道:“杨先生有话不妨直言,许多东西,本官也是不懂,还要多多向你讨教。”

    杨务廉道:“想必上尉一定听了人言,说杨某弄了许多华丽花哨的东西,花费巨大,甚至许多人心里怕都在嘀咕,这必定是杨某借机贪墨。只是……杨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哎……这样浩大的宫城,天策府终究不是朝廷,可以征发徭役,因而要筑城,以下官本来的预计,怕是没有万余匠人,只怕也不能按时完工,只是虽然天策府不吝成本,可是人手依旧还是不足,其实真要把人招募来倒也可以,只是工价怕是还要翻上几番,这才能吸引更多的匠人来。”

    杨务廉顿了顿,他生怕秦少游不能领会自己的意思,于是不妨把话说的更细一些,便道:“若是工价再翻几番,倒也不是不可以,可是这万余人的开销,那真是天文数字了。所以下官只好另想办法,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么就走节省人力的路子,让一个人去做三五个人的事,比如这个架子,本来要把石头吊到城墙上去,这么多的石砖,按理没有几十个人花费十天半月的时间是完不成的,这里头人力的开销是多少?下官算过笔帐,只怕也不下百贯,这倒也罢了,更重要的是,这只是一段的城墙,现在上尉要筑的是大城,难道每一段城墙都要如此?可是有了这个架子,那可就妥当多了,下官只需要花费几千贯,多定制这样的架子,放到各处城墙,只需要几个匠人,在几天之内就可把同样的事做成,那么下官敢问上尉,到底是制作架子值当呢,还是雇佣更多的人力值当?”

    他这笔账,可能一般人听不太懂,秦少游却是猛地明白了。

    这个架子,其实用的就是滑轮的结构,无非就是省力而已,这玩意,其实老祖宗早就发明了,可是在两千年来,用处却并不广泛。

    猛地……秦少游突然意识到了一点什么。

    在自己所处的这个地方,曾经有过太多的太多的创新,后世总是形容,老祖宗们最早使用了什么,又最早制作出了什么,可是这些东西,直到后来,却最后湮灭于历史长河,自此再没有了踪影。

    就如那滑轮,从秦汉开始,就已出现,可是却从未有过丝毫的发展,乃至于到了现在,不但制作的水平和设计的水平非但没有丝毫的进步,反而今不如古,这是什么原因?

    需求……

    一个名词在秦少游的闹钟猛地闪现。

    不错,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里,因为没有需求,所以固然有太多的‘奇巧淫技’,有太多的‘创新’,其实都成了无用之物,这个‘强盛’的王朝,对任何新事物都没有需求。

    就如这种支架,它固然在这个时代巧妙无比,节省大量的人力,可是不要忘了,这种东西,它只是在大工程的时候才有需求的,寻常的富户或者是百姓,他们至多也就是修一修瓦房,建几个宅院,根本不需要这样的支架,总不可能,你为了建一栋百来贯的在屋子,却是花费百贯去弄个支架来用。

    唯一对大工程有需求的,就是朝廷和官府,无论是修河还是筑城又或者是修建宫墙,花费都是极大,所以某种程度,朝廷和官府确实有这个需求,可是一个可恶的东西又出现了……徭役。

    徭役的制度,就意味着朝廷和官府拥有无穷无尽的人力,只要一声令下,便有无数免费的劳动力来参与许多规模宏大的工程。

    就比如搬运大石,若是用新的工具,几个人,几天就可以把事情办妥,可是不用新的工具,在同样的天数完成,就必须动用数十人,若是秦少游筑城,因为他需要招募人工,需要花费大量的工钱,所以对于他来说,用新的工具是他的选择,否则招募更多的人手,花费实在太大。可是对朝廷和官府来说呢?他们的选择却是恰恰相反,新的工具固然是便利,可是麻烦,而人力对于他们来说却是无穷无尽的,只要一声令下,便有数万数十万的免费劳力来搬运这些砖石,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要花费钱财,弄出这样的支架出来?

    这样的东西,或许现在比较粗糙,若是假以时日,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完善,只怕用不了多久,就可更加精细,可是从秦汉开始,这样的滑轮支架的用处却是少之又少,原因说来有些好笑,只是因为人力低贱而已。

    秦少游的心里不由震撼,两世为人的经验,让他猛地想明白了一件从前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的事,他不由笑吟吟地看了杨务廉一眼,道:“杨先生,往后这样的架子,用处可还有吗?”

    杨务廉笑了笑道:“上尉,其实匠作之道,最是不能因循守旧的,架子的用处,暂时只是搬运石头,可是即便是城池筑了起来,其他花费人工的事还多着呢,这儿工价不菲,只要将这种架子修改一下,依旧可以用作其他的途径,上尉若是需要,下官可以和匠人们琢磨一二。”(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六章:治国安邦

    秦少游的眼界居然豁然开朗,他猛地意识到,所谓的西学之中,在后世人们总结后世西方崛起的原因,总是离不开贵族、宗教、创新之类。

    这些东西,不厌其烦,可是细细去推敲,又觉得不对。

    现在秦少游却好似发现了新大陆,其实说来说去,无非就是利字罢了。

    因为奇淫技巧有利,所以大家自然就鼓励奇巧淫技,因为人满为患,所以用价值不菲的工具去代替人工,这简直就是笑话。

    就如后世一样,人工低廉,工厂自然就没有使用最新设备的动力,工厂不大量替换新设备,即便人人都是发明家,发明创造就意味着亏本,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发明创造这种不实际的东西,还不如搬砖实在,于是自然而然,大家也就去搬砖了。

    若是另一个循环中,因为人工价格上扬,导致工厂招募人工花费巨大,不得已之下,就只好改善设备,于是乎,创新工具成为了一本万利的事,甚至有的人,借着一个奇思妙想,顿时身价百倍,如此一来,立即无数人效仿,从而导致新工具不断的推陈出新。

    现在这个木架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