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攻略-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这个地步,也没什么好说的,主人自己退位,把家主之位让给三郎,由三郎接替崔氏家主之位,而后打开城门,向唐军投降,换取自身安全,以图东山再起,诸位切勿作无谓之抵抗,保全性命才是最重要的,而后主人作为最重要的恶人,服毒自尽,追随老主人和列祖列宗,希望他们可以原谅主人,同时也不会留给唐军大开杀戒的借口。
老奴跟随主人三十年,已经把身家性命都托付在了主人的身上,主人既然已经去了,老奴也完成了主人最后的命令,所以老奴要去陪伴主人了,老奴还要继续服侍主人,诸位,好自为之,老奴先走一步。”说完,崔茂林猛然从腰间拔出一把短刀,一下子捅入自己的腹部,用力一绞,肝肠寸断,吐了一大口鲜血,崔茂林带着解脱般的笑容,跪在了地上,而后身体前屈,倒在了地上……
“主人,虽然老奴未曾见过你的面,可是,老奴已经为您办成了第一件事,虽然也是最后一件事,但是这是老奴最后的忠诚,老主人,您所托付的,老奴也办到了,老奴不能再陪伴您了,您要跟随着主人,继续活下去,老奴也就能含笑九泉了,还有,老奴会在底下继续监视他们,生生世世,永不停息……”
崔茂林死了……
就在这些人的面前,切腹自尽,鲜血流了一地……
“呕……”不少人从没见过鲜血,也从未见过死人,经受不住这强烈的冲击,呕吐了,一边流眼泪一边呕吐,算上心中的悲伤与震惊,这一天,真是比过去几十年还要精彩,够了,真的够了,这样的事情,经历过一次也就够了,不要在经历什么了,稳定,安全,这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不重要!
崔老三带着难以言表的情感,进入到了崔章的房间里面,默默的拿走了家主的信物,那些东西已经整齐的摆放在了崔章面前的案几上,整个过程中,崔老三都没有正视过崔章,只是拿走了信物,然后默默地离开了房间,就像是逃离一样,不敢多留哪怕一秒钟……
大事定矣,崔老三拿着家主的信物,正式下令清河崔氏放弃抵抗,开城门,向城外围城唐军的最高统帅程知节投降,献上降书,承认罪过,接受一切惩罚的措施,只求大唐皇帝饶了他们的性命。
程咬金接过了投降文书,心中一松,一直吊在嗓子眼儿的心总算是回到了肚子里面,他安心了,只是当他知道崔家七爷和崔氏前任家主,自己的老丈人崔章一个上吊一个服毒,双双自尽之后,还是忍不住的颤抖了起来……整个崔氏,也只有这两个人能够真心对待自己了吧?
崔七叔和崔章是坚决支持把崔章的女儿许配给程咬金的,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支持,程咬金才能得到这个时代的男人们梦寐以求的五姓女为妻,可是,如今,这两个最重要的人已经不在了,程咬金心中的凄苦也是可以理解的。
放下了投降文书,闭上了眼睛,拼尽全力把眼泪憋了回去,没让眼泪流出来,而后睁开眼睛,拔出腰中佩剑,大吼一声:“进城受降,将所有崔氏族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部抓捕归案,除此之外不准破坏城中一草一木,不许拿一针一线,如有违反,军法处置!”
大唐铁骑齐声应诺:“诺!”随后黑压压一片铁骑向着清河县城奔去,程咬金在大军洪流中不动如山,抓住刀柄指向清河县城的手微微颤抖……
五百零九移民开发
大唐贞观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清河崔氏降,清河崔氏原家主崔章服毒身亡,家中元老七爷上吊自尽,崔家三郎继承家主之位,率众出降,尽数被收押,押回长安等候处置。
博陵崔氏家主崔孝礼自杀而亡,兄弟崔孝义“畏罪自杀”,崔氏嫡脉没有合适的继承人选,便改由崔孝礼之父二弟之嫡长子继承家主之位,率众出降,尽数被收押,押回长安听候处置。
范阳卢氏家主卢澧莫名其妙的身死,这一点真的和苏宁没有关系,苏宁没有指示卢澧身边的人干掉卢澧,而崔孝义的消息也是一样,看来干掉卢澧的是卢氏内部的反对势力,不愿意陪着卢澧一起死,这才杀了卢澧,然后推翻卢澧的势力,自己当政,开城献降,保全所有人的性命……
四大家族,三大家族换了族长,只有一个郑氏老老实实地开城门投降,还受到了李世绩的优待,得到了比较好的待遇,所有人坐着车子去了长安,接受审判,山东中小家族数百家不是被夷灭就是被全数逮捕,全部押往长安受审,而后李二陛下派遣的官员迅速进入权力真空地带,掌握住了地方政权。
粮食,钱财,快速进入山东各州县,作为皇帝的弥补给百姓,迅速安抚了人心,没有发生想象中的动乱,山东平稳过渡到了大唐真正的管制之下,然后各地官员着手开始反攻倒算,对于山东世家当政时期那些被庇护的奸商开始清洗。然后大唐商业力量进驻,从军事政治经济三方面全面掌控山东,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其归化。
与此同时,山东地区开发奏议也在同步进行,李二陛下在等候山东的罪人们抵达的时间里面,召开了六次大型会议,就苏宁之前提交的关于华北平原开发利用计划展开讨论,最终一致决定,将劳动改造在山东地区优先推行,尤其是四大郡望地区。推行劳动改造。有限废除当地百姓的徭役,以示皇恩浩荡,收买人心。
一直以来,因为山东士族的阻挠。李二陛下想在山东地区推广劳动改造的政策都难以实行。这个政策要是推广了。皇帝的威望会在短时间内极大提升,不利于山东士族的统治,所以山东士族竭力阻止劳动改造的推广。这也间接的便宜了关中地区和蜀中地区的推广以及江南的开发。
关于劳动改造,贞观六年也有一部相关法律《劳动改造律令》颁布,就劳动改造的各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划和命令,包括合理利用战俘人力资源和关于战俘的待遇问题,着重强调这些都是珍贵的劳动力,虽然是我大唐的敌人,但是到底还是珍贵的劳动力,死一个就少一个,为了最大程度压榨这些战俘的劳动力,以及杜绝战俘集体闹事的可能性,《劳动改造律令》应运而生。
长期以来争执不断的关于劳动改造中战俘的待遇问题终于得到了规定,公奴司获得了胜利,战俘的最基本待遇获得了保障,战俘的生存率翻了好几番,这也是大唐目前并不缺乏免费劳动力最大原因,毕竟战俘工作不需要付工钱,只要保证一餐一碗稀粥和一个大饼就可以了,顺便给点儿盐补补身子,别累死了就行。
伴随着山东的解放,华北平原巨大的潜力走入了大唐君臣的眼中,三国时代天下粮仓徐州正是位于此处,李二陛下在此之前竭尽全力想要控制这片肥沃的土,却仍然难以得手,如今终于得手,山东地区的华北平原,那么一大片肥沃土壤终于可以开始正式的规划了。
按照苏宁的意见,这些地方都可以用来种植稻米,因为大量的河流分布于此处,华北平原并不缺水,所以适合种植高产稻米和其他粮食作物,至于贫瘠的土地爷可以划分出来专门种植土豆,而肥沃的土壤则用来种植稻米,另外,为了确保华北平原的用水充足和安全,避免水灾的发生,建议朝廷调集大量人力物力整修黄河。
唐初时期的关中和山东,也就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地区吗,都是非常肥沃,未经充分开发的地区,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绝对不是如今的这份惨状,隋唐时期的黄河也并非像如今这样泥沙量巨大,而且时常断流,因为植被被破坏从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这些现在的巨大问题隋唐时期都不存在。
苏宁在回来谈判的过程中走了一遍华北平原地区,意外的发现因为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就较少开发的华北平原经过数百年混战和人口锐减,两汉时期的天下粮仓已经有了渐渐退回原始状态的情况,人类活动的减少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恢复,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几乎就将天下粮仓恢复成了未开发前的状态。
为了应对这个情况,苏宁紧赶慢赶赶回了长安,赶上了第三次和以后数次的关于开发华北平原的会议,都来不及向李二陛下报告有关山东士族的事情,就投入了紧张的会议当中。
会议上苏宁提出,经过了实地勘察,发现自从曹操攻打徐州与官渡大战之后,数百年的混战导致没有统一的政权可以用心开发维护山东河北地区,前隋享祚甚短,又为山东士族所掣肘,难以开发山东,所以两汉时期的天下粮仓华北平原已经有恢复为两汉开发之前的趋势,山东士族被夷灭以后,山东地区的权力真空被填补,但是随即发现的重要问题也相当严重。
大唐现阶段百分之七十的人口集中在关中地区,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分布在山东河北蜀中和江南,人口分布极其不平均,就目前得知的情况来判断,无论是蜀中、山东、河北亦或是江南。每一处的开发潜力都远远超过了关中,而且就人均土壤占有量来说,也是关中最低,而其余几处平均一下,有些地区的人均土壤占有量甚至比我们这些拥有数千亩封地的人还要多,而这些地方根本没有人耕种。
这就是一个严重的有人没地种,有地没人种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要予以解决,关中之地天府之国,然而土地所有量是固定的。伴随着关中地区人口的增加。土壤人均占有量将继续减少,最终引发土地问题,而就在关中之外,大量肥沃的土壤却没有人去耕种。
当年秦始皇平定岭南之地以后。向岭南移民百万。以充实和确定占有岭南地区。两汉时期为了应对北方少数民族,也有移民实边的政策提出,所以纵观目前的大唐现状。光是将关中地区的人口往江南地区迁移已经不足以支持目前的危机,山东与河北之地也必须要立刻开始移民政策,蜀中的问题可以等待蜀道修缮完毕之后再去讨论,而山东河北之地则是必须要解决。
就此,苏宁提出了移民一百万往山东而去,一百万往江南而去的想法,大唐全国登记在册人口如今有千万,而七百万人口集中在关中,只有三百万人口分布在其余国土上,所有有些地区根本难以说实际管辖,只有有人的地方,才能建立实际的政权,而没有人,只是在地图上存在的地区,根本不能算是大唐的真正管辖地区,就好像江南的大部分地区,明明土壤肥沃的要命,却千里无人烟,这是何等的严重问题?
这个建议一提出,所有人都沉默了,移民两百万到其他地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苏宁给出的理由非常充分,关中地区土壤问题如今还没有显现,但是伴随着人口的增加,这个问题迟早出现,到时候均田土地政策难免要面临挑战,到了那个时候却如何是好?
而在目前,我们可以抓紧时间,将两百万的人口转移到山东和江南地区,配合朝廷开发山东与江南的国策,以关中地区为基础,五百万人口的生产力量支持最初移民的数年或者十数年,等到这些地区的移民站稳了脚跟,可以自己生产粮食弥补自己的时候,下一代子民也就诞生了,这些人将开始在山东和江南地区扎根,真正开始开发江南和山东,到那个时候,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巨大生产潜力会慢慢体现出来。
大唐到时候就会有数个产粮重地,每一个产粮重地都可以支撑一场战争的话,绝对好过如今单单靠着关中地区的生产能力支撑战争一样,要一年才能储备一场到两场战争的粮食物资,这还不算其他国家的进贡。
但是若是江南和华北开发出来,每一年大唐都可以储备五场以上战争所需要的资源,虽说战争多了不好,但是并不仅仅是我们打别人需要粮食,别人打我们的防御作战和平叛战争也需要粮食,多一个产粮重地绝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为此我们需要付出二十年的时间,但是仅仅是二十年,大唐将不再缺乏粮食,这个代价,值得付出。
而且如今的情况是关中遭灾,全国饥荒,那就是没有其他产粮重地的原因,若是有了其他的产量重地,完全可以利用那些富裕地区的粮食救灾,北粮南调,或者是南粮北调,东粮西调,亦或是西粮东调,总而言之,只要不是全国范围内都发生大灾害,大唐就不会像以往那样千里饿殍。
若要开发山东和江南,就必须要治理水文,在修缮黄河堤坝的同时,也要在江南地区继承前朝的基础,寻找适合的河流,修筑堤坝,防止洪灾泛滥,询问当地老人当地的气候问题,搜集成册,综合判断,总而言之,这是一场需要二十年去完成的巨大工程,我们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人力物力准备。
苏宁的建议相当中肯,继续探讨了三次之后,绝大部分人都支持了这个观点,对于移民开发江南山东的政策表示支持,当然需要担忧的问题也不少,首先就是故土难离,有些时候就算是遭了大灾难,民众也会在灾难结束之后回到故乡,这是多少年的习惯了,大唐不能向大秦那样用强制手段迁移民众,那么如何使民众自愿迁离,就是重要的问题。
其次,治理黄河和江南治水,无一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物力,物资的话大唐目前可以支撑,但是劳动力方面,却有了不小的短缺,公奴司侍郎的报告指出大唐目前可以动用的劳动力数量并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工程量,明明已经废除了徭役,难道要朝令夕改,损毁朝廷威信征召百姓不成?
五百一十鼓励生育
当公奴司的报告被提出来之后,对于缺少劳动力的问题,几乎所有人都感到了一丝违和感,让大唐子民来做这些奴隶才会做的事情?
大唐政府已经习惯了不付钱给做工的工人,已经默认了做工的都应该是大唐的战俘,百姓们都应该去种地生产,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徭役……
很多地方已经废除了徭役,换由不需要支付工钱的战俘去做这些事情,各地官府也都习惯了,要是突然间换上一批百姓别说百姓的疑惑和反对,估计官府也不会支持,大唐朝廷更不会,事关面子,面子最大。
都已经在很多地方废除了,剩下的地方眼巴巴的等着废除,这要是突然间在某一地点恢复,也不知道会对大唐政府的威望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对于此,大唐君臣几乎是一致的表示反对,然后代表军方利益的参谋总部总长侯君集表示,大唐周边又不是没有异族了,打就是了,打赢了,不要杀俘虏,全部抓回来,劳动力不就有了吗?还都是青壮劳动力,多宝贵啊!
对此,掌握军权的参谋总部众大佬表示支持,主战派文臣也跟着支持,左右仆射房玄龄和杜如晦一脸郁闷的出来阻止——没有理由就开战,名不正而言不顺,万一大唐的真实目的曝光,会引发周边国家的普遍性恐惧和敌视,这对大唐的全球战略有很大的影响,不到万不得已。可不能做这种事情!
还有,你们的想法也转变的太快了啊,动不动就喊打喊杀,这也不符合大唐的利益,大唐的士兵就不会死亡吗?他们的家人就不会担忧吗?老是打仗对于大唐而言没有好处,更何况大唐极其缺乏人口,正是需要增加人口的时候!
参谋总部大佬们面面相觑,郁闷的住了嘴,大家都不傻,都知道大唐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开发问题。也不是山东士族问题。更不是劳动改造问题,而是人口问题,东汉时期超过五千万的人口在几百年的动乱尤其是五胡乱华时期,损失惨重。汉民族几次面临亡族之境。虽然最终挺了过来。可是目前的人口还是只有千万,面临着如此庞大的国土和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
事实上,唐初时期汉族人口相对于所谓少数民族而言并不占优势。庞大的国土和数量众多的敌人,大唐的一千万人口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缺人口啊!
每个大佬都皱起了眉头,显得非常无奈,倒是苏宁想起了后来的中国,呵呵,人口都多得要计划生育了,哪像现在啊……不过苏宁一直都不支持这种政策,世界人口的控制为何单独需要中国来做出牺牲?世界上多少国家都在鼓励生育?汉族人口一度占到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五十,而如今只有四分之一左右,一旦人口优势失去了,将会是一种灾难。
相对于国土面积、平原面积和人均占有面积而言,中国能和日本相比?日本有所谓的计划生育国策吗?印度阿三十亿人口,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左右,有计划生育国策吗?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的重要指标,而不是人口的总数,就人口密度而言,中国根本排不上号。
大唐需要人口,需要很多很多的人口,一千万哪里够?就算是一个亿,也还远远不够,短期目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之内,以一千万人口为底子,使大唐人口增加到一亿,翻十倍!嗯,就这样决定了!
为此,苏宁再次提出了一个建议——鼓励生育!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鼓励生育的传统,大多数都是出于国家征战的需要,人越多,壮丁越多,能开发的土地越多,能征收的赋税越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