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中日-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称呼,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的住所。“镰仓幕府”建立之后则专指征夷大将军的住所和议事机构。

一 “幕府”是怎样炼成的?(3)
源赖朝的镰仓幕府虽具有最高军事统辖权、最高实际行政管理权,但他还是保留了京都的天皇朝廷、宫廷贵族以及传统的文职办事机构。
  源赖朝本人就是皇族后代,他生长在京都,本能地看重这些传统遗产,从内心尊重天皇权威。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幕府除具备世俗领域的武装力量之外,缺乏一统天下的意识形态。皇室仍是全体日本人精神世界的旗帜。所以,对于幕府政权来说,不废除天皇,一来是无心为之,二来是无力为之,并且通过巧妙地利用天皇的传统权威号令天下,也是一种务实有效的施政方式。
  这种“双重政权”一直维持到明治维新之前。从镰仓幕府时代,日本政体其实与中国的中原王朝政体已不属于同一范畴,其天皇神权、幕府世俗权力两者分立的特征,与中世纪的西欧更为相似。
  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由朝廷贵族掌握政权的时代结束,也标志着模拟中国唐朝所建立的律令制国家体系土崩瓦解;另一方面,源氏“武家政权”的诞生,不可避免地产生武家政治和公家(指京都皇族、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
  武士们普遍鄙视朝廷贵族的萎靡繁琐,京都公卿们能够合法立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模拟唐朝所建立的律令体制,但是这种政权模式日渐式微。新兴武士们为了自身的长远发展,也敏锐地感知到中国大陆的经典中存在着与其理念产生共鸣的元素,这便是以“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它们一步步成为武士阶层的核心思想,此后数百年,结合儒学、佛教禅宗、神道教,形成著名的“武士道”。
  当然,权力的天平并不总是平衡的,世俗的社会是无限广阔的,也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镰仓幕府以武力为支柱,实际掌握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权或分配权,左右国政,没有特殊情况,天皇在某种程度上,仅仅是听命于将军的傀儡。
  但是胜利者的后裔并不能永久享有最高统治权,在源赖朝这位强势的幕府将军之后,外戚和家臣又通过掌控征夷大将军的方式把持幕府政权。
  公元1199年,镰仓幕府的创始人源赖朝去世,他年仅十八岁的儿子源赖家继任新一代幕府将军。
  源赖家于弓箭马术颇为精通,但缺乏其父的政治智慧和权威。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母亲即源赖朝的妻子北条政子(1156~1225年)当时四十四岁,正当虎狼勇武之年。
  源赖家试图通过重用其岳父势力,摆脱母系家族的控制,在此后的政治纷争中,源赖家在一次洗浴时遭到突袭,因手无寸铁,被残忍虐杀,岳父家族势力也被彻底剪除。其弟源实朝被册立为将军。
  就在三代镰仓将军源实朝已经长大成人之后,他又被其侄所杀,其侄后亦被杀,源氏正统血脉至此断绝。
  以武力解决纠纷的风气至此完全形成,各派政治力量以本家武士——御家人为根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对内党同伐异,对外热衷扩张。这便是后来日本军国主义的滥觞。
  此后,北条政子家族先后从京都迎接贵族藤原氏甚至皇子出任征夷大将军。但是实际权力却掌握在北条家族手中。
  期间发生了十九万幕府军队挫败万余名朝廷军队的“承久之乱”,虽然天皇军队一触即溃,但天皇势力并不甘心把世俗权力让渡出来。与先前的源平之战以及之后的蒙古来袭都有不同,“承久战役”是新兴封建武士力量与旧式公卿贵族的一次总决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幕府军队不仅打败了朝廷军队,并且占领了京都,设立了新天皇,将前天皇、上皇悉数流放,并处死了参与计划讨幕的贵族与武士。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 “幕府”是怎样炼成的?(4)
从此之后,幕府的地位进一步上升,成为日本政治力量的真正核心,任何力量若要挑战幕府权威,哪怕是天皇,也被认为是叛逆不道,在日语中被称为“天皇御谋叛”,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一直维持了六百多年。
  在和皇室作战之前,幕府“执权”,即实际负责人北条义时甚至放出这样的话来:“天皇陛下既然好战,那我们就献上十万大军作战给陛下观看。”
  但也应该看到,在这些实力派新兴武士的内心深处,虽然藐视皇室的军事实力,但对其威望始终有所忌惮,日本皇室在精神上所具有的不可侵犯性即使在这一时期也表现得依然明显。北条义时本人就害怕受到天谴,他甚至偶尔会魂不守舍,曾经因为一个霹雳下来震坏府上的厨房,特地向幕僚咨询凶吉。
  公元1224年,幕府“执权”北条义时去世,第二年,北条家族的重要代表人物北条政子也离开人世,继任幕府新“执权”的北条泰时针对时弊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在少年时代就深受父亲北条义时以及姑母北条政子的特殊培养,在他们的关爱下,北条泰时处事稳健、性情宽厚,得到众多“御家人”的肯定和拥戴。北条泰时另外一个重要政治优势就是自己手上从没有沾染过一个政敌的鲜血。这位实际上的日本军政领导人在身后也没有留下艳俗故事供人观赏,他甚至相当排斥当时流行于上层的颓废生活方式。
  北条泰时在公元1232年制定了《御成败式目》,《式目》上承源赖朝以来的社会先例、武家习俗,不仅以简单易懂的文字概述了行政、司法规则,逐渐成为全国性法律,更是一部强化武士纪律和进一步培养尚武风气的法规,明确了武士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其中要求各级武士严守自己的职责,向公背私,不得越权妄为。《御成败式目》是日本历史上武家的基本法度,影响了后世许多部武家法典。
  由于北条泰时的为政宽厚,改变了北条家族控制幕府以来的高压政治氛围,为此后一个多世纪镰仓政权的持续运行奠定了基础,也为日本扩充国家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北条泰时所主导的日本太平局面延续了近二十年,也就是在这二十年中,一位蒙古豪杰出现,他就是成吉思汗。
  就在宋帝国北伐失败,金军九路反攻的公元1206年,在金中都燕京(今北京)西北九百六十公里瀚海沙漠以北的斡难河(今鄂嫩河)上游,金帝国的藩属蒙古民族诸部落,正举行一次重大的部族首长*。在这次会议上,孛儿只斤部四十五岁的首领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大可汗,被称成吉思汗——蒙古语意为“海洋皇帝”,蒙古帝国正式诞生。
  此前蒙古各部落间不断进行相互攻杀和劫掠,部落之间往往酿成血海世仇。彼此不仅抢夺水草牧场,而且还抢夺女性,铁木真的母亲就是被其父从其他部落中抢夺而来的,铁木真的妻子也曾被人抢去又抢回。铁木真的父亲性格坚毅、骁勇善战,但到最后也未能在这种部落仇杀中保全性命,他在塔塔儿部落的宴席上中剧毒,死于归途。求生和发展的本能使得蒙古诸部落每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成为坚韧而果敢的战士。
  公元1242年,也就是在南宋首次在四川钓鱼城构筑城墙,抵抗五十万蒙古铁骑大举入蜀的那一年,日本一代政治家北条泰时留下“世事烦杂无以解忧,悄然春逝花落纷飞”的诗句,平静离世。

一 “幕府”是怎样炼成的?(5)
北条泰时之孙北条时赖继任幕府“执权”后,进一步完善了以执权为中心的幕府政权体制,进一步将幕府权力集中在北条嫡系家族——“得宗”之手,他甚至完全废除了藤原家族出任将军的资格,改由支持皇族亲王任幕府将军。至此,镰仓幕府虽然名号未改,实易其人。
  北条时赖的执政特点为手腕强狠,他励精图治,坚定不移地贯彻其祖父北条泰时所制定的《御成败式目》,并且在用人方面不拘门第,日本历史上的著名“强项令”青砥藤纲就是被他超擢提拔上来的。在青砥藤纲执法时期,即使是北条时赖的族人违反《式目》也不能逃避处罚。北条时赖主政时期,又是日本镰仓幕府时代的一代“治世”。
  北条时赖崇信佛教,他三十岁出家,但出家不出世,为的是离开政务遍访民情,为民疏困,并且其个人生活极为俭朴,相传有一天夜里招待临时造访的客人,却拿不出像样的酒菜,只能以厨下残存的咸酱待客。北条时赖的这一作风实际上反映出中世纪日本武士的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那便是厉行节俭,具有极强的自我约束力。
  北条时赖去世的时候只有三十七岁,死前留有一佛偈:
  “业镜高悬,三十七年。一槌破碎,大道坦然。”
  时年为公元1263年,北条时赖嫡长子北条时宗当年十三岁,就是这位早早被指定为幕府“执权”接班人的少年,在十一年之后与大元帝国皇帝忽必烈揭开了激荡数百年的世纪大对抗的序幕。
  而此时,与日本一海之隔的亚洲大陆之上,正是血雨腥风,杀声阵阵。四川钓鱼城仍然是久攻不下,南宋对该城防务进行了第三次加固。
  唐朝覆亡之后,中国历经五代*,严重影响了中日双方的贸易和其他方面的交往热情,导致中日之间的船舶来往在公元12世纪几乎绝迹,直到南宋时期,由于中日两国彼此的需要,双方交流才重新活跃起来,但宋、日双方始终没有建立起正式的官方关系。虽然没有正式的朝贡和回赐方式的官方贸易,但事实上,中日贸易在宋期间的发展程度远远超过唐代最兴盛期,中日双方的商船在海上往来络绎不绝。
  在这一时期,中国宋朝商人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积极进取,他们中的不少人还在日本博多湾购置物业,他们的聚居区被日本人称为“大唐街”。一批主要来自于江浙、福建的中国商人甚至把持当地商业流通命脉,展示了古代中国商人的勤奋进取心。但是,也招致当地人的嫉妒。据日本史籍记载,在公元1151年,就曾发生过日本人袭击大唐街,抢掠宋商财物的事。但也成就了像谢国明这类巨贾的贸易王国。
  谢国明来到日本之后,与其上层人士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获得小吕岛(位于日本博多湾附近)“地头”的身份。在日本民间传说中,对谢国明有着非同一般的好感。据说某年博多湾地区遭遇天灾,谢国明毫不吝惜地在除夕之日将大批货物分发给广大灾民。甚至有一种说法是:谢国明将中国针灸术、造船术、唐铗(剪刀)、馒头等工艺带入日本。谢国明在日本去世,留下了日本籍的遗孀以及混血子嗣,在其墓前所种植的楠树,日本人称其为“大楠様”,即“大楠菩萨”——日本人对其纪念活动一直持续到今天。
  至于两国的贸易货物,南宋方面主要输出丝绸锦缎、香料、竹木、书籍、陶瓷、药材、茶叶等传统优势商品,日方输往中国的货物主要为珍珠、硫磺、水银、沙金、日本刀和金饰等奢侈品。本来日本并不盛产黄金,但为贸易需要,不得不输出金银,这一点被当时的许多中国人所误解,以为日本金银遍地,这一点甚至成为日后忽必烈东征日本的动机之一。甚至连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也信以为真。
  中日之间的这种友好局面持续了大约一个半世纪,南宋的程朱理学传入日本之后与其禅宗融合,一起渗透到武士戒律中。宋朝的软实力在日本列岛特别是上层中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力,镰仓幕府三代将军源实朝(1192~1219年)甚至想建造一条大船到南宋终老。宋朝时期,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尤其在文化方面,要远远超过唐朝。
  在忽必烈东征日本之前,日本对蒙古人所知甚少,欧亚大陆上蒙古铁骑的所向披靡和杀声阵阵,隔着东海,对日本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在中国大陆,一场空前绝后的巨大变局正在形成。
  

二 蒙古人的奋斗(1)
关于蒙古人,唐代的典籍中有这样的记载:在客鲁涟河下游以及兴安岭之北的室韦人中间有个叫做蒙瓦或蒙兀的部落。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认为这是“蒙古”这一名称在历史上的首次出现。
  成熟的蒙古民族至晚到公元12世纪已经出现。
  成吉思汗所引领的蒙古汗国的确立,助长了蒙古上层的军事扩张欲望。公元13世纪蒙古军团的战斗力,已达到人类冷兵器时代的巅峰。蒙古骑兵配备重弩,披牛皮轻甲,来去如电,日行百里,逾高山、越荒漠,战争和求生时刻都在挑战着他们的生命极限。
  自成吉思汗开始,蒙古贵族就连续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向西部的远征行动。这三次西征行动所指之地中的大部分,是连传统中国人都很少了解的神秘西方,它们多在帕米尔高原以西。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1218~1223年。成吉思汗派本部骑兵击垮一批游牧部落之后,又灭西辽,而后攻陷中亚大国花剌子模,一直向南征服印度河流域,顺利占领今中亚到欧洲东部以及伊朗北部的广大区域。
  第二次发生在公元1236~1242年。成吉思汗已经于公元1227年去世,其长子术赤再次率军西征,所以此次远征又称“长子西征”。蒙古骑兵饮马伏尔加河,征服罗斯公国(今俄罗斯所辖欧洲部分);日耳曼诸王国、波兰王国和匈牙利王国的联合军团也被蒙古旋风整个席卷。
  蒙古人作为外来者,被震恐的欧洲人称为“黄祸”,在笃信基督教文化的欧洲人眼中,他们更像是上帝派来惩罚芸芸众生的,因此欧洲人胆战心惊地把这次浩劫命名为“上帝之鞭”。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在伏尔加河下游构筑萨来城(今阿斯特拉罕市),作为封国都城,史称钦察汗国。该次西征因窝阔台大汗去世而结束。
  第三次发生在公元1253~1259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是这次西征的最高指挥官,蒙古军团从帝国首都和林(今蒙古国哈拉和林)出发,其征服对象是波斯(今伊朗)帝国和黑衣大食(*帝国阿拔斯王朝)。该次西征又因大汗蒙哥在四川围攻南宋重镇钓鱼城之时战死而宣告结束。最终,成吉思汗的另一位孙子旭烈兀(托雷之子)得到这块新领土的拥有权,他在里海南岸建造都城,史称伊尔汗国(又译伊利汗国)。旭烈兀所派远征军在第二年被密昔儿(埃及)成功阻击﹐蒙古西进锋芒被扼制。
  旭烈兀军回到波斯之后﹐已经发生忽必烈(托雷正妻所生次子,蒙哥之弟)与弟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事件﹐旭烈兀遂不再东返,滞留波斯,并表示效忠忽必烈。忽必烈大汗将伊尔汗国设为西部屏藩。
  公元1265年,旭烈兀儿子阿八哈继承伊尔汗国汗位,元朝皇帝赐其“辅国安民之宝”印。到第七代伊尔汗时期,汗国改奉*教为国教。直到公元1298年,即元朝郭守敬制成天文钟的那一年,伊尔汗国继续遣使大都(北京)入贡元朝皇帝。在公元1302年伊尔汗国致法国国王的信件上﹐依然用汉字“王府定国理民之宝”印。但随着汗国的独立发展以及元朝本身统治进入危机时期,伊尔汗国与元朝的宗藩关系日渐疏远。
  经过三次西征,蒙古人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两洲的巨型帝国,规模可谓空前绝后。在被征服的辽阔土地上,逐渐形成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窝阔台汗国(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封地,窝阔台庙号元太宗)和伊尔汗国。四大汗国的汗,原是蒙古大汗赐封的四个最高军政首脑。。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二 蒙古人的奋斗(2)
由于各汗国之间缺乏紧密而有力的政治和经济联络,再加上蒙古贵族争夺大汗位置引发矛盾甚至战争,蒙古帝国这个昙花一现的军政混合共同体日渐瓦解。钦察、伊尔、察合台三大汗国走上了彼此不同的发展道路,其中窝阔台汗国又觊觎忽必烈的汗位。它们只是在名义上承认,忽必烈所创造的元朝皇帝为“一切蒙古君主之君主”,与其保持着相对松散的藩属关系。
  与此同时,蒙古贵族除发动三次大规模的西征之外,还派军向南进军,进攻的主要对象是金、西夏和南宋。单纯从军事角度来看,这种多线作战模式是兵法大忌,与任何一个前代或后代的强大帝国相比,蒙古帝国的这种作战能力都是空前绝后,不能不令人惊叹的。
  当时,中国的大部分区域正处在南宋与金对峙之下。
  成吉思汗利用这种时机,决定首先攻打西夏。成吉思汗灭西夏的主要军事目的是免除攻金时受到西夏牵制。从公元1205年开始,蒙古大军分三次进攻西夏,这个顽强的中国西北小邦,面对外来入侵寸土必争,房屋被烧掉后,即转入地下进行抵抗。然而到战士死尽、白骨蔽野之时,才不得不屈服。西夏国最后一任皇帝投降之后,成吉思汗将李姓皇族全部处决,这个本不具有立国资格的小国,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享国近两百年。西夏国灭亡后,成吉思汗在六盘山逝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