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篡唐-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依旧被世族掌控。

    即便隋文帝开科举,选进士。

    可入选者,多以官宦子弟为主,平民想要进入官场,困难重重。

    而乡品卑微的人,做官的起点往往是‘浊官’,升迁慢,也被人所轻视。

    郑大士看似给言庆一个四等出身,非常大方。可实际上言庆要做官,依旧是以浊官来起家。

    没有安远堂的支持,即便他在文坛名声响亮,也会步履维艰。

    这就是谋略!

    让你从一个九等出身,一下子变成四等出身,何等恩宠?任何人遇到这种事情,只怕都会感激涕零,恨不得以死相报。而这,也正是郑大士的目的。

    郑仁基哪怕是再不痛快,听完郑大士的话以后,也忍不住连连点头。

    姜是老的辣郑大士的手段,比之郑仁基高明一百倍。

    “父亲,给郑世安中上出身倒没什么,可终究还要给他做个安排啊。”

    “这有何难?”郑大士笑了笑,“从田庄里化出六十亩永业田给他,再给他四十亩露田,权作郑言庆求学之用,他祖孙岂不感激涕零?一百亩田地,为安远堂换一个人才呵呵呵,仁基啊,这笔帐怎么算,都是咱们安远堂赚了个大头。”

    是啊,还能得个资助贤士的好名声!

    郑仁基亦忍不住连连赞叹:“父亲这一着,果然妙棋高,实在是高。”

    郑大士捻着胡须,脸上笑容更盛。

    ————————————————————————————

    不过,事情似乎并没有似郑仁基想的那样发展。

    由于郑言庆一行人在中途改道,去万安山避雨,使得颜师古等人恰好和他们错过。

    郑言庆等人去万安山的时候,颜师古沿着官道追了下去。

    追出六十里却没有发现郑言庆等人的踪迹,颜师古只好又带着人返回洛阳。等他们回去之后,雨也停了。郑言庆等人从万安山再次启程,又一次和颜师古擦肩而过。

    一场小雨,使得事情变得有些复杂了。

    不过好在郑大士坐镇洛阳,立刻命郑仁基把郑言庆就是鹅公子的消息放出去,同时还将言庆那没有写完的半篇八法论发出。而后,郑大士马不停蹄,当天就带着随从离开洛阳,日夜兼程赶回荥阳。反正,郑言庆祖孙一定会回荥阳的。

    到时候郑大士还能落个‘千里求八法’的名声,何乐而不为?

    自言庆在偃师咏鹅,鹅公子之名传扬开后,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鹅公子再也没有出什么新篇。古代虽然没有炒作这个名词,但却已有了炒作的行为。你总不出新,慢慢的就会被人们遗忘。如今,这半篇八法论一出,顿时令河洛震动。

    经过月余学习,言庆的书体越发成熟,笔力也日渐精进。

    与后世颜体相比,或许还有差距,但其风骨已初具神韵与月前的咏鹅体相比,当时只不过才出雏形,而神韵尚无。而这一次的八法论,不仅仅是笔力精进,更重要的是在于,自永字八法出现以来,第一次有人对八法以专门的评述。

    诗词虽流传甚广,但在士林当中,只能算作小道。

    可八法论的性质却不同,属于论文,比之诗词又高出一等。

    如果说,此前的咏鹅诗,人们还可以当成孩童嬉戏之作,那八法论就成了言庆被士林所接受的敲门砖。虽然八法论尚不完整,可跳出来探讨之人,却不计其数。

    短短两三日的光景,就有许多人来郑府登门拜访,求见郑言庆。

    窦氏祖宅中,窦威拿着下人们从市井中寻来的八法拓本,看着在他对面,手捧拓本的李基,脸上笑容非常古怪。

    “九郎,没想到你这弟子,竟也不简单啊。”

    李基抬头,苦涩一笑,“老叔,这件事我也不清楚啊我哪知道,言庆就是鹅公子?

    当初他在学堂的时候,我并未留意他的字,只是发现他的书法较之其他孩子,显然出色不少。我还送他一本笔论,看着八法论,想必就是他为完成课业所作。”

    窦威的脸上,快笑出了一朵花。

    说起来,纥豆陵窦家是以武勋起家,到窦威这一代,兄弟之中除了他,全都是武将出身。小时候,窦威时常被兄弟耻笑,但却始终不改其好文的秉性。所以,他不同于其他窦姓人,最好文法。对郑言庆的咏鹅体,他也极为推崇,甚至临摹。

    “没想到,前日我去了一趟郑家,居然救下了一个奇童子。”

    窦威笑眯眯的说:“九郎啊,你可收了个了不得的弟子。等回头,你说什么也要为我讨要来一本咏鹅真迹才行你看看,这咏鹅体比之早先,更见风骨嶙峋。”

    李基轻声道:“老叔,言庆这一出名,日后怕是不容易见了。你以为郑家会答应一个声明全无的人,做他的老师吗?且不说他能不能回洛阳,就算回来了,却未必是我的学生。”

    是啊,郑家本就是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如今好不容易出来这么一个奇童子,怎可能再让郑言庆去学舍读书?李基说的有道理,回洛阳的郑言庆,恐怕不再是他那个弟子郑言庆。

    窦威一怔,轻轻点头,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

    那啥,求推荐收藏,今日目标,五百个收!

    呜呜呜呜

第60章 第卅五章 风暴之安抚(下)() 
就在窦威和李基长吁短叹的时候,郑言庆正和郑世安,跪坐与安远堂的后堂之上。

    郑大士手捧言庆那副在万安山酒肆中写下的清明,心中也掀起了惊涛骇浪。

    即便是在他得知郑言庆是鹅公子的时候,郑大士也没有去考究太多。他更多的,是在想言庆这个‘鹅公子’的名声,能给安远堂带来多少好处?至于郑言庆的才华究竟如何,亦或者他的咏鹅体有多么出色,郑大士反而没有太过于去留意。

    凭郑家的门第,想要把言庆炒成外焦里嫩的当红炸子鸡,不费吹灰之力。

    只需要一个好的切入点,哪怕是平庸之辈,也能名扬天下。可这个切入点,并不好找。

    否则关东士族那么多,却偏偏只出来了一个郑言庆?

    素材,没有素材,想捧起来也困难。

    而郑言庆的身上,素材足够:他年纪小,才不过八岁,可以冠以神童之名;他独创咏鹅体,乃古往今来从未出现过的一种书体,风骨嶙峋,已自成一派;咏鹅诗、八法论,已足以让他立足文坛。这许多因素加起来,若不能捧火了郑言庆,那郑家这三百年关东门阀世族的名声,就白叫了。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郑大士表情复杂的看着言庆,久久说不出话来。

    如果郑言庆不是名声已享誉在外的话,只凭这两句诗词,郑大士绝对会把言庆杀死。

    能写出这等文字,又是何等刚直暴烈的秉性。

    这种人是发自骨子里的骄傲,想要令他臣服,绝非一桩易事。

    如果没有唐猊玉带这桩子事情的话,言庆写出这等词句,郑大士会毫不犹豫的拍案叫绝,更高看他一等。可是现在,士甘焚死不公侯,却让郑大士的心里很不舒服。

    郑言庆跪坐在郑世安的身后,低着头不说话。

    但郑大士却从他身上,隐约看到了一种不羁,一种令他难以控制的不羁。

    “世安啊,仁基已知道错了,你也莫要再怪他。”

    郑大士决定,还是从郑世安下手,放下手中的诗篇,轻声道:“你随我出生入死,是什么样的人,我心里清楚。仁基受那泼妇的挑唆,以至于委屈了你,我这里向你赔礼。”

    说着话,郑大士向郑世安拱手一揖。

    哪怕郑世安的心已经凉了,可这尊卑观念,却是刻在骨子里。

    他哪敢受郑大士的礼,连忙侧身,惶恐道:“老爷,老奴生是郑家的人,死是郑家的鬼,受这点委屈又算什么?您可千万别这样,您这样老奴非得羞愧死。”

    “世安,告诉过你,别再老奴老奴。

    你祖上几代人都是在郑家,你爹、你爷爷的尸骨,也葬在我父亲、我祖父的坟旁,我可从来没有把你当成外人说起来,你母亲还是我姑母,咱们应该以兄弟相称才是。

    你若再老奴老奴的说话,那可就是不把我当成一家人了。”

    郑世安的母亲,是郑氏族人不假。

    不过论血缘关系,不晓得和郑大士隔了多少弯儿,八竿子都未必能打得到。而且地位也不会特别高,否则也不可能嫁给郑世安的父亲。可不管怎么说,终究还是亲戚。

    郑大士既然把这层关系挑开,郑世安也不能再说什么。

    不过称呼可以改变,尊卑之礼却不能少。

    郑大士说:“我已向县府呈现文书,将你祖孙定为四品出身。

    你这次回来也好,过两天清明,我和各房说好了,趁着祭祖,你也该归宗认祖了。”

    郑世安闻听,喜出望外。

    回来时,他还想着怎么赚钱,给郑言庆买个好出身。现在好了,出身解决了,还能加入郑家。有了郑家在后面支持,言庆日后也好过许多。郑世安连忙拉着言庆,上前拜谢郑大士。

    多年愿望得以实现,之前虽有怨恨,却已烟消云散。

    只是郑言庆表面上去,非常高兴。

    可心里面却把郑大士操翻了天:本来想着趁此机会,让爷爷和郑家划清楚界限。

    没想到郑大士翻手为云,轻松的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虽然还不能猜出郑大士的真实用意,但言庆隐隐约约的觉察到:自己祖孙被郑大士利用了。

    想到这里,郑言庆就恨得牙关紧咬。

    “言庆啊,你老叔这次做的有些不对,你也别往心里去。

    也是那崔家妇人在一旁挑唆,我回头派人去洛阳,让你老叔将那妇人休了。内宅不靖,终究是个麻烦。”

    郑言庆连忙道:“大老爷万万不可,也是言庆不对,不该说那些大逆不道的言语。

    老爷对我祖孙恩重如山,我祖孙万死不能报答。夫人的事情,还是别再计较了,小小姐不能没有娘亲,大公子若因为此事而怪罪我祖孙,我祖孙日后又如何立足?”

    见好就收吧!

    即便郑大士真的想这么做,郑言庆也要阻止一下。

    毕竟,郑仁基夫妇的感情不差,若因为这件事情而休了崔夫人,郑仁基嘴上不说,心里不晓得会多么的怨恨。既然无法摆脱郑家,那平白再竖立一个敌人,得不偿失。

    郑大士果然大士,怪不得能执掌安远堂。

    “既然言庆这么说,那就这样吧。”

    郑大士心里也在暗自感叹:这小子年纪不大,却是个知道轻重,识得利害的家伙。

    如果郑言庆不阻止,那崔夫人被休回家中,得罪的可就不止是郑仁基。

    毕竟崔夫人身后,还有一股势力

    这小子若是能真心帮助宏毅,日后连山一房把持安远堂,当不在话下。说不定,还能问鼎著经堂?只是如何能让这小子收心,还是一个问题。先前的考虑似乎有些不足,应该再好生拉拢一下。小小年纪就有此风骨和胸怀,日后必能成大器。

    郑大士想到这里,笑道:“世安,这一路劳顿,你先带着言庆下去休息吧。等祭祖结束,你和言庆还是回洛阳。仁基虽说能当事,但我还是不太放心。我已命他在田庄给你祖孙划拨了百亩良田,权作你归宗认祖的贺礼,还望你万莫推辞。

    洛阳繁华,言庆在那里也能开阔眼界,结交名士,对他做学问,大有好处。”

    郑世安感激万分,又连连向郑大士道谢,带着郑言庆下去了。

    走出后堂时,郑言庆忍不住扭头向后看了一眼,只看见郑大士一脸温和的笑意。

    心中不由得暗骂一句:这老家伙,老谋深算,才是真正的老狐狸啊!

    ——————————————————————————

    第二更,求票票

第61章 第卅六章 风暴之回归() 
在郑言庆看来,出身的确重要,但还没有重要到能让他上郑家这条贼船的份上。

    至于族谱

    他清楚自己并非郑家人,就算进了族谱又能如何?

    不是郑家嫡支,甚至连旁支都不是。八竿子打不到的远支,能给他带来多大好处?

    反观郑家,或者说安远堂,却可以凭借他的声名,在士林中重整旗鼓,得到更多利益。与其付出相比,郑家得到的好处远远超过了郑言庆,日后郑言庆即便能独立出去,依旧要生存于荥阳郑氏的光环之下,甚至永远也无法和郑家割舍干净。

    可即便如此,郑言庆也无法拒绝。

    且不说纳入郑家族谱,是郑世安梦寐以求的事情,断然不会反对。哪怕郑世安对郑仁基,乃至于郑大士有芥蒂,有心结。但对于整个郑家来说,依旧有着强烈的归属感。

    这就是宗族的力量!

    绝不是郑言庆三言两语,就能化解开去。

    至于言庆自己,也不敢开口拒绝。

    别看郑大士笑呵呵的模样,看上去慈祥可亲。但如果他祖孙拒绝了这好处,郑大士绝对会翻脸无情,甚至让他祖孙从人间蒸发。毕竟,他们现在还只是家奴啊!

    以前是蝼蚁,现在好一点,有了名声,也不过是强壮的蝼蚁。

    言庆知道,他的名号还不够响亮,更别说和郑家这种庞然大物去抗衡。鹅公子之名,最多能让郑大士顾忌一下。但也仅止是顾忌,若说‘恐惧’,却断然不可能。

    低头吧

    言庆别无选择。

    不过这种事本来就是相互利用,郑家利用他来夺回士林中的地位,他何尝不需要郑家这样的家族,来为他赚取更大的名声?当他的名声大到让郑家不得不顾忌他的意愿时,他才能随心所欲的生活。但这个过程,想必也不会太过于轻松吧。

    ——————————————————

    把郑世安祖孙从家奴变成四品出身不难,可是进入族谱,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郑大士能看到的好处,未必其他人也能够看到。

    比如郑家如今的当家人,执掌著经堂的郑善愿,就不太同意。而其他各房中,也有反对的声音。同意郑世安列入族谱的声音并不太大,郑氏七房当中,除了郑大士之外,也只有二房郑茂这一支,立场鲜明的表示赞成,其他大都是模棱两可。

    二房之所以能同意,源于郑为善在安远堂效力。

    别看郑为善只是庶出,可由于他的武艺,由于他在安远堂日渐高涨的地位,已渐渐的得到二房关注。在询问过郑言庆的状况之后,二房家主便表示同意郑世安归宗。

    这也使得郑大士的底气更充足了一些,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郑世安祖孙归宗之事,终于落下了帷幕。毕竟,郑世安的母亲是郑氏族人,这一点不可改变。郑世安的身体中流淌着郑家的血,哪怕稀薄,哪怕卑微,但终究是郑家子弟。

    等到尘埃落地,郑世安祖孙在祖庙行祭祖大礼,正式成为郑家一员的时候,已经是三月中旬。

    郑言庆在荥阳过的倒还算顺心,洛阳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百年大族,又出神童。

    鹅公子之名本就响亮,待完整的八法论和那一首清明出现,再加上郑大士暗地里推波助澜,使得郑言庆在一夜之间,享誉士林八法论是永字八法出现以来,第一次系统的评点,自然格外引人关注。书法大家如欧阳询,智永,纷纷著说,对言庆这篇八法论做出详尽的点评。这两位是书界翘楚,做出点评自然非同凡响。

    与之前言庆的咏鹅相比,八法论的影响力,显然更加激烈。

    智永,是魏晋书法大家王羲之的后人,八法论中将王羲之誉为八法之祖,与钟繇齐名,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赞誉。所以对言庆的称赞,也就最为热烈,称其开创书法之未有先河,可为当世大家;而欧阳询虽略为含蓄,言辞之间,也推崇不已。

    这两位一开口,其效用可想而知。

    以前不管是杨素称赞也好,亦或者隋文帝关注也罢,但清流高傲,多不愿意接受。

    欧阳询和智永不一样,那是宗师级的人物。

    这两人一开口,言庆的颜体书法,水涨船高,并隐隐有与欧阳智永二人比肩之势。

    这,就是高门大族的力量。

    别人用一辈子都难求到的成绩,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

    紧跟着清明传出,于是‘士甘焚死不公侯’之言,就成了清流名士的口头禅。

    我等虽没有官职,并非是不能做官,而是不愿做官。

    尊严,我们求的是尊严我们心中的骄傲,又岂是那些钻营之辈能够理解吗?

    清流,自古以来就是士林中一大主力。

    当清流们开始对言庆称赞的时候,就算郑言庆不想出名都不可能。

    一时间,洛阳纸贵,清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