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篡唐-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

    言庆闻听,不由得一怔。

    他和长孙无忌昨天刚决定要推荐杜如晦,没想到李渊竟赶在之前,就做出决定。

    是什么原因,令李渊下定决心?

    长孙无忌轻声道:“看起来,陛下是准备抢在突厥人行动之前,对幽州下手了。”

    把杜如晦安排在沧州,毫无疑问是要挟制幽州。

    李艺在幽州的地位,根深蒂固,不符合李唐的利益。很明显,李渊要借此机会,削弱李艺的实力言庆记不太清楚这李艺的结局,不过却依稀记得,李渊对江南用兵时,似乎并未出手对付李艺。事实上,历史上李唐对江南用兵时,河北尚未平靖。窦建德死后,刘黑闼曾起兵造反,更使得李唐损兵折将,颇为难堪。

    在历史上的河北之战里,李道玄战死,罗士信战死

    而现在,刘黑闼已经归附在李言庆帐下,并且被任命为熊州行军总管,隶属都畿道治下。

    无河北之忧,李渊对幽州的李艺,自然是底气十足。

    长孙无忌说:“兵部已发出命令,着徐世绩、裴行俨、薛万彻三路并进,逼迫幽州。

    我估计,李艺很可能撑不住。

    此人识得轻重,是个聪明人所以他不会和朝廷硬抗,幽州之事会迅速平定。

    不过,幽州行军总管的人选,似乎还未有定论。养真,这对你是一个机会,万万不可以错过。”

    “你的意思是,让我拿下幽州?”

    不可否认,言庆在重生之后,已深受这个时代的熏陶。

    可问题在于,他重生时,这思想已经定型。虽则有二十二年的融合,但注定了在某些方面,他比不得长孙无忌那般清醒这江山如棋,李言庆即便是有后世的经验,可未必就能看的比古人更远。再者说了,历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李言庆记忆中的那些东西,如今非但帮不上他的忙,反而会影响他的思路。

    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言庆闭上眼,整理有些混乱的思路。

    其实,这思路并不难清理,昨天晚上长孙无忌,已经为他拼凑出了一个轮廓。

    萧隋何以如此强硬?

    恐怕除了突厥作为靠山之外,还有其他的想法。

    必要的时候,萧隋会请突厥自西北出兵,牵制住关中李唐的兵马,同时设法挑起混乱,令李渊自顾不暇。如何挑起混乱?其着眼点,一定会放在那些拥兵自重的诸侯身上。李言庆已经算不得诸侯,可是李艺坐拥幽州,实力也不可小觑。

    到时候李唐首尾难顾,萧隋只需坚守江淮,顺势吞并萧铣,就可以和李唐南北对峙。

    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计划!

    房玄龄前来长安,真正的目的未必是要和李唐议和,而是为了拖延时间。时间拖延的越长,李艺和李唐谈判的资本就越大。如果能拖延到突厥出兵,则李艺就能安然无忧,配合萧隋行动毕竟,李艺曾是隋将,既然能投唐,也就能反唐。

    幽州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不禁是扼守北方咽喉,抵御东北异族,同时也承担着防御突厥人的任务。自古以来,幽州苦寒,却是精锐所出之地。加之永济渠的开通,使得幽州的地位日益凸显。一旦幽州失守,则中原的北大门,就此开放

    但是,李渊能同意把幽州,交给自己吗?

    如果真的交给自己,那自己,又该派遣何人据守?

    李言庆很清楚,李渊不可能让他前去。原因很简单,好不容易削弱了自己的权力,在让他出去,可算是放虎归山。长孙无忌的意思很明显,要把幽州交给一个自己能信得过的人理论上讲,言庆倾向于徐世绩。但李渊未必会同意。

    徐世绩和李言庆的情况不一样,他的年纪太小。

    坐镇幽州,需要一老成持重之人,徐世绩的资历,终归不太让人放心。所以,徐世绩现在可以为将,尚不足以为帅。若强行把他推上去,未必就可以担当重任。

    拔苗助长的事情,李言庆是万万不会做的。

    可除了徐世绩,还有谁呢?

    裴仁基?

    他如今坐镇绛州行军总管,正快活的很,未必肯去受那朔北苦寒。

    除了裴仁基

    李言庆突然问道:“老辛最近在忙什么?”

    长孙无忌顿时笑了,“他悠闲的很!卫州如今很平静,他打打猎,或是操练兵马,过的挺舒服怎么,你打算推荐老辛吗?呵呵,此人坐镇幽州,倒也合适。”

    很显然,长孙无忌和李言庆想到了一起。

    “既然如此,我即刻进宫面圣。”

    ————————————————————————

    正如李言庆所猜测的那样,李渊下定决心,要收回幽州。

    同时,为了补偿李言庆,他下诏命杜如晦出镇沧州。而郑州行军总管,则由胶东王李神通出任,并兼郑州刺史。至此,李渊得偿所愿,将河洛掌控在自己手中。

    但这幽州刺史的职位,却始终未下定决心。

    李言庆进宫的时候,李渊正坐在球场亭中沉思。

    远远看去,李渊的白发在风中飘扬,一个人孤零零的,虽则四周林立宫女太监,却给人一种寂寞的感受。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言庆在心里轻叹一声:世人只知帝王高高在上,却又怎知,这帝王的孤寂和悲伤?

    他上前一步,“臣李言庆,叩见皇上。”

    “啊!”

    李渊从沉思中醒来,看见李言庆,顿时露出一丝笑容。

    “养真,快来!”

    对李言庆,李渊始终怀有几分愧疚,同时又有几分欣赏。见言庆走进亭子,他立刻唤道:“老安,赐坐!”

    “臣不敢,臣恐慌”

    李言庆还想推辞,却被李渊摆手拒绝。

    “养真啊,朕是你的叔父,这里也没有外人,莫要讲那朝堂上的规矩。

    你且坐下,朕有话要与你说。”

    言庆不再推辞,大方落座在锦礅儿上。

    李渊说:“朕今日下诏,命杜如晦出任沧州刺史,兼行军总管之职,你意下如何?”

    若换个人,说不得会说一些客套话。

    然则李言庆不然,笑道:“克明出镇沧州,实最佳人选。”

    “哦?”

    李渊道:“沧州不过下郡,可比不得郑州。朕原以为你会拒绝,为何如此爽快答应?”

    “治无上下之分,沧州乃北方重地,虽然克明在品秩上会有所降低,可他肩上的责任,却变得更重。杜如晦与臣相识十五载,臣对他也称得上了解。不客气的说,克明有宰相之才只是目前而言,尚需磨练。臣以为,令其出镇沧州,实陛下对他的爱护。郑州虽然富庶,但沧州潜力巨大以臣看,更可使克明施展才华。”

    这话,李渊爱听。

    他叹道:“养真能有此看法,朕心甚慰。

    不过,杜如晦是否真有宰相之才,还需继续观察。如果他能在沧州做的好,朕定会许他一个好前程。”

    “臣代克明,谢过陛下。”

    李言庆连忙起身,向李渊深施一礼。

    李渊道:“既然你同意杜如晦前往沧州,想必也看出了苏州那边的心思。

    朕有件事要考考你,若是你,会令何人出镇幽州?”

    李渊目光灼灼,凝视李言庆。

    而李言庆毫不迟疑,笑道:“若是由臣推荐,当举卫州刺史辛文礼,出镇幽州。”

    “哦?”

    “辛文礼乃将门之后,才华不俗。

    然则隋炀帝无识人之明,只是明珠暗藏。此人用兵,非常沉稳。虽然未有太多功绩,可在荥阳期间,辛文礼所镇之处,从未出现过差池。而且,他不会擅作主张,更不会贪功冒进。据臣对他的了解,只需说个七八成,他就能做到十二成。

    臣以为,出镇幽州,在于一个镇字。

    若陛下希望开疆扩土,大败突厥,扬我大唐之名于域外,朝中有许多大人可以做到;但如果说不贪功,不冒进,以极小代价而使幽州无虞者,当首推辛文礼。”

    李渊脸上的笑容更浓。

    “养真,你不怕被人弹劾任人唯亲?”

    “陛下,臣这是举贤不避亲再者说了,朝中那些大人们,臣并不了解。陛下只问臣认为谁好,臣自然推荐了解的人。至于被弹劾?呵呵,能为陛下分忧,臣有何惧?”

    李渊哈哈大笑,拍着李言庆的肩膀,连连点头。

    就在这时,安士则匆匆跑进球场亭中,向李渊施了一礼之后,上前在他耳边,低声细语几句。

    李渊脸上的笑容被一层阴霾所取代。

    他点点头,示意安士则出去。

    而后沉吟许久,对李言庆道:“养真,刚得到消息,阿史那咄苾派遣使者,将至长安。”,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430章 江湖风波将起() 
从皇城里出来的时候,天已有些晚了。

    李元吉在承天门外等候多时,一见李言庆出来,立刻热情的迎上前来。

    “王兄,你总算是出来了!”

    李言庆也不敢托大,连忙欠身行礼,“齐王殿下,找小王有事吗?”

    “王兄你可真是贵人多忘事啊你忘了,昨天太子殿下不是说好,在东宫设宴吗?”

    李言庆,还真的把这件事忘记了!

    他向左右看了一眼,伸手把李元吉扯到旁边,压低声音道:“齐王,你我兄弟,当知我素来对太子仰慕。本来我的确是答应了太子,可是现在看来,却不能前去。”

    “这是为何?”

    “齐王难道还不知道?”

    “知道什么?”

    “刚接到消息,突厥遣使,不日将抵达长安。

    过一会儿陛下一定会请太子前去商议事情,若喝得醉醺醺,岂不是让陛下生气?

    你尽快回去,告之太子殿下,让尽快商议出来一个章程,莫要陛下问时尴尬。小王要马上去鸿胪寺驿馆,看看能否打探出消息。今日饮宴且暂罢,正事要紧。”

    李元吉平日里喜欢吃喝玩乐,但也不是个不晓得轻重的人。

    脸色一变,连忙拱手道:“王兄这番情意,我定会转达给太子殿下,多谢了!”

    目送李元吉离去,言庆颇为无奈的苦笑一声。

    说实话,在这长安城里,确是不如洛阳快活别的不说,单一个站队的问题,就令人头疼。和李世民目前难以相处,与李建成又不好太过疏远。在没有把握之前,李言庆是不可能表露出真实的想法。好在李渊威望尚隆,他只要站在李渊这一边,还有足够的机会。

    走出撑天门后,就见一个男子匆匆进宫。

    李言庆认得,那人是中书令封伦,于是和他打了个招呼,就错身离去。

    看起来,李渊要准备行动了

    ————————————————

    “看见没有,那家伙就是河南王!”

    朱雀大街拐角处,有一座三层高的酒楼。

    坐在顶层,可以清楚的看见朱雀门,以及从朱雀门进出的人员。

    李言庆行出朱雀门的时候,敏感的觉察到,好像有人在暗中观察他。向四周看了一下,却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的情况,于是叫上郑大彪和柳亨,上马匆匆回府。

    他前脚刚离开,酒楼三层顶楼的窗口,就走出几个人。

    为首的,正是天策府下大将程咬金。在他身旁,还有三个小孩子。大的约有十六七岁,小的不过十岁出头。

    “程叔父,为何不让我们出去拦住他?”

    “拦住他你又能如何?”

    大一点的孩子,凝视李言庆背影消失在长街拐角处,咬牙切齿道:“我要替我爹报仇。”

    “报仇?”

    程咬金冷笑一声,“你凭什么报仇?”

    他拉着三个小孩子坐下来,叹了口气道:“宝林、宝庆、宝怀,非是程叔叔不愿意为你爹报仇,而是这个河南王,着实很厉害。论武艺,他和你爹是堂堂正正交手,不分伯仲;论人手,你们看见他身边那两个家伙了没有?那两个人,一个叫郑大彪,是江淮悍匪出身,杀人如麻;另一个叫柳亨,武艺高强,同样是少有人能够抵挡。

    你们三个冲上去,别说报仇了,恐怕连河南王的身边都靠不过去。

    单一个郑大彪,就足以要了你们的性命河南王身边还有黑白双煞,一个叫阚棱,另一个叫雄阔海,不过目前不在长安。如果那雄阔海过来,以他四大家将之能,恐怕只有赵王可以匹敌。你秦叔叔和秦大哥何尝不想报仇,可技不如人啊!”

    三个少年,正是尉迟恭的三个儿子。

    长子尉迟宝林,如今已是千牛备身,在朝中为官。

    三兄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由得满面愁苦李言庆杀了他们的老子,可是他们三个,却不能报仇!这让宝林三人,如何不感到气闷?只是,李言庆贵为河南王,又深得李渊宠信。如果真动了李言庆的话,恐怕连秦王都保他们不得

    李言庆可以为父报仇,而我们却不能为父报仇?

    尉迟宝林越想越觉得恼火,砰的一声,把酒杯拍在酒案上。

    “杀父仇人就在眼前,我却不能动他分毫,是愧为人子”

    “哥哥,咱们和他拼了不就是一死,总比坐在这里干瞪眼的强。”尉迟宝怀年纪最小,可这火气最大。

    “没错,和他拼了!”

    程咬金说:“拼什么拼?你们拼的动他吗?”

    “程叔叔,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程咬金的目光透过窗户,向隆庆坊的方向看去。许久后,他轻声道:“想要杀河南王?我也没有办法。但是要让他难堪,却不困难这样,你们按我说的去做,说不得能让他脸面尽失。这人啊,最好面子!他失了面子,就会犯错误,到时候咱们一旁盯着,看他能猖狂到什么时候宝林孩儿,你附耳过来”

    ————————————

    李言庆并不知道,他已经被人给盯住了。

    回到王府,还没等他喘一口气,沈光就找上门来。

    “王爷,已经打听清楚了。”

    “什么打听清楚了?”

    言庆一边在婢女的伺候下,更换衣服,一边疑惑的看着沈光。

    沈光示意,让婢女退下,而后亲自拿着一件宽松的对襟短褂,递给了李言庆。

    这短褂类似于后世的唐装,李言庆也只在府中穿戴。

    沈光说:“昨天王爷让我打听八爷的事情,我已经打听出来了。”

    “这么快?”

    李言庆笑呵呵的坐在太师椅上,示意沈光坐下来说话。

    沈光说:“王爷,说起来这个八爷,在长安颇有名气此人实在大业五年前后在长安出现,一开始家境挺富裕,不过很快就因为他性情豪爽,出手阔绰,把家里的钱财败光。后来,他就在西市为人看护酒店,因剑术超群,所以被尊为八爷。

    大业十年,他投到了公主府,在平阳公主府中效力。

    后来又经平阳公主介绍,投到了秦王府中据说,此人在陛下定鼎关中的时候,颇有功勋,可不知是什么原因,始终不愿意出仕,故而连很多长安名士,都对他赞不绝口。如今,这位八爷是秦王府中家令,不过却不太喜欢抛头露面。”

    沈光说到这里,突然森然一笑。

    “王爷,您一定猜不到,这位八爷,是何方神圣!”

    李言庆一怔,“听你这口气,难不成我还认识这位‘八爷’?”

    “王爷,还记得小念的兄长,那个毛小八吗?”

    “毛公遂?”

    李言庆呼的起身,脸上顿时收起了笑容。

    “就是他不过他到长安以后,就再也没有用过毛公遂这名字,一直使用的是真名。”

    沈光,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知道毛小八存在的人之一。

    当年建国门暴动,哈士奇战死于端门外,毛小八杀死了父母后,挟大笔财富,逃匿无踪。

    由于当时朵朵的关系,李言庆也不好上报,只得把这件事情压下来。

    再往后,他前往岷蜀,就再也没有追查毛小八的下落。不过,他没有追查,却不代表,他忘记了这个人。说起来,毛小八还是言庆的大舅子,可这仇恨,却比海都要深。

    毛小念也从未提过毛小八,甚至在玉真出生后,也没有告诉她,还有这么一个舅舅。

    同时,朵朵也没有忘记毛小八。

    在重新联络上白衣弥勒之后,朵朵发出的第一个命令,就是要追查毛小八的下落。

    可谁又能想到,大名鼎鼎的长安八爷,就是毛小八呢?

    李言庆愕然看着沈光,半晌后,突然笑了。

    “这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不过,这件事你先不要和二夫人说。毛小八既然在秦王府中效力,又有平阳公主做靠山,想要动他怕也不容易。

    让我想想”

    李言庆示意沈光坐下。

    他在房间里徘徊,久久不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