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篡唐-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侯君集在乱军中逃匿无踪,下落不明。李艺随后命长子罗松,次子罗成,兵分两路。一路强攻信都,直逼襄国。信都一时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要分兵援救窦建德,一方面又要抵御李艺的攻击。无奈之下,窦建德的妻子曹氏,命左仆射齐善行前往平原向宇文化及求援。同时又命宋正本带兵挂帅,北上抵御李艺的攻击。一时间,河北之地,乱成一团。

    武德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徐世绩设下诱敌之计,大败宇文士及。

    十一月二十九日,宇文化及下令宇文成都挂帅,准备出兵救援窦建德。所谓唇亡齿寒的道理,宇文化及也清楚。窦建德如果完了,那他根本不可能抵御李唐的攻击。哪怕宇文成都骁勇善战,可要知道,宇文成都面对的,可不是普通人,而是那个号称战无不胜的李言庆。

    十二月初三,宇文成都率两万骁果,前往永年县。

    十二月初八,就在宇文成都离开清河,先锋人马已抵达平乡的时候,裴世矩在清河郡悍然起兵,宣布归顺李唐。宇文智及在乱战中被杀,随后裴世矩开放城关,令李神通大军长驱直入,跨过黄河之后,迅速占领清河郡,兵锋直指平原。宇文化及大惊失色,连忙命人召回宇文成都,同时又调集麾下兵马,试图拖延住李神通的脚步。

    救援窦建德虽然重要,可是保住自己的性命,更加重要

    十二月十一日,宇文成都在平乡得知清河造反的消息,立刻回军救援。

    可这一来一回,也使得两万骁果出现混乱局面。十一月十三日,就在宇文成都返还清河的途中,于经城在于李言庆伏击。李言庆亲率万胜军,并一万悍卒,以裴行俨罗士信薛万彻为先锋,并四大家将合击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仓促应战,自然难以抵挡李言庆的攻势。

    双方在经城城下鏖战一个白昼之后,宇文成都最终抵挡不住李言庆的攻势,败退而走,生死不明。

    而两万骁果,随之烟消云散

    十二月十七日,李神通攻克厉亭,大败宇文化及主力,兵临平原城下。

    十二月十八日,李艺在河间七里井败宋正本。曹氏在齐善行的保护下,连夜撤离乐寿,逃亡渤海郡。

    十二月二十日,窦建德被部下曹旦所杀,永年县破!

    **********

    一场本该是势均力敌的大战,竟以这样一种方式,奇异的结束了

    河北战事之顺利,令远在长安的李渊,也不禁为之瞠目结舌。他实在是不明白,李言庆是怎么就把整个河北战局,勾连在一处。特别是裴世矩的突然归附,可以说是一着神来之笔。

    “谁能告诉朕,裴世矩为何会突然归附?”

    李渊自言自语,眉头紧蹙。

    要说起来,李渊和裴世矩并不陌生。杨坚杨广两父子在位期间,裴世矩始终屹立不倒,甚得两帝信赖。而且,此人不但老谋深算,更是一个出色的外交使臣。隋文帝时,杨坚与突厥达头可汗交锋,正是裴世矩奉命出使突厥,分化突厥五部,而后才有杨素以骑战大败达头之胜。

    不过,对达头之战中,当时的主要谋划者是杨坚、杨素、高颖三人。

    裴世矩,只是一个执行者,而非决策者。然则在大业初,随着杨素病故,高颖不受重用,裴世矩开始从一个执行者转换为决策者。正是此人,以黄门侍郎的身份出使西域,做西域堪舆图,并一手谋划了分化吐谷浑和突厥之间关系的计策,随后就有了薛世雄大败吐谷浑,杨广在西域设立四郡的丰功伟绩。可以说,对吐谷浑之战中,裴世矩的功劳,至少占居一半。

    这样一个老而弥坚的权臣,同时又是河东四姓之首,闻喜裴氏的族长,李渊焉能没有顾忌?

    在得到裴世矩归附,李神通顺利渡过黄河,占领清河郡消息的当天晚上,李渊微服悄然离开皇城,直奔义宁坊而去。

    长安,下起了小雪。

    纷纷扬扬,染白了整座城市。

    在义宁坊中,矗立一座巍峨府邸。朱红色的大门,在夜色中格外醒目。门上台阶积有一层雪花,气死风灯笼在风中摇曳不停,似是合着寒风舞动。

    门匾上,黑底金字,写着醒目的‘窦府’二字。

    李渊的车仗在窦府门外停下,自有侍卫上前,叩击门环。

    这座窦府的主人,名叫窦抗,也算是李渊的妻兄。窦抗是窦荣定的儿子,虽和已故的窦夫人不属一房,但关系倒也不错。当年窦抗坐镇幽州时,时常会和驻守楼烦的李渊联系,彼此交往密切。

    而且,窦抗的儿子窦诞,同时也是李渊的女婿。

    这也就给两家的关系,更加紧密。不过,在李渊登基之后,窦抗就变得不再关注朝政。他喜欢饮酒,故而终日醉生梦死。李渊虽然劝说几次,却都无法令窦抗改变主意。最后也只好由着窦抗去,不再过问。其实,李渊很清楚窦抗这样做的用意。所谓功成身退,所谓韬光养晦,大概也就是这种状况。

    只是,若有什么心烦的事情,李渊还是会去请教窦抗。

    在李渊看来,窦抗始终都是一个极其睿智的人

    不过,由于李渊来的突然,窦抗又喝醉了。李渊很无奈,只好坐在书房里,陪着熟醉的窦抗,自言自语不停。

    “窦兄,朕如今真的很头疼。

    我原本希望借此机会,能让玉娃儿知难而退,将来也好予以安排。可谁知道,这孩子居然真的做到了不但牵制住了王世充的兵马,更在河北大败窦建德,还顺手干掉了破野头一家。

    如此一来,阖朝堂上下,竟似无人能压制住他。

    他手握河南,又有平定河北之功劳朕原想令二郎统兵,以压制他的威望,没想到,洛阳尤未攻取,这河北却先平定下来。人常言,狡兔尽,走狗烹朕不想做那无情无义之人。但那孩子的威望实在是太大了,大到如今整个长安,都在讨论他的事情,朕如何能心安?”

    卧榻上,窦抗吧唧吧唧嘴巴,翻了个身,继续酣睡。

    李渊上前为窦抗盖好了毯子,长叹一声,继续说:“孝基战死,朕心实痛。

    本该好生对待玉娃儿,可是这孩子却太不知道进退。他这么大的功劳,朕又该如何安置呢?”

    是啊,李言庆的功劳太显赫,显赫到李渊都生出忌惮之心。

    窦抗含含糊糊的吐出一句,“你家的事情,休要呱噪。”

    那声音很小,而且似是说醉话。

    可在李渊听来,却不由得一振

    “窦兄,那你说,玉娃儿可有异心?”

    “傻子才拼命!”

    李渊心里很清楚,窦抗似醉实醒,自己说的这些话,他肯定是听得一清二楚。

    之所以装醉,是因为他不愿意再卷入朝堂上的纠纷之中。至于原因,李渊也明白。说起来,窦抗的母亲,还是杨广的姑姑。可即便如此,杨广登基之后,对窦抗的打压,至今仍记忆犹新。

    其实,杨广打压的何止窦抗一人?

    李渊不也是皇亲国戚?他的母亲,还是独孤太后的姐姐,可是杨广打压起来,照样是毫无顾忌。

    言庆是个聪明人,焉能不晓得自己的想法?

    可他却依旧没有半点犹豫,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做的更加出色。

    如果他心里有什么其他的想法,说不得会有所忌惮。但也正因为他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所以才会如此的放开手脚吧。

    就如同窦抗所言:傻子才会那么拼命!

    李言庆是傻子吗?

    李渊想到这里,不由得笑了。

    也许,他真是个傻子!

    想到这里,李渊的心也随之豁然开朗起来,对言庆日后的安排,也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他拍了拍窦抗的身子,起身走出书房,离开了窦府。

    就在李渊走出书房的一刹那,窦抗猛然睁开紧闭的双眸,看着门外,许久后,幽幽一声长叹。

    这帝王家事,还是少掺和为好

    ——————————————————————

    这一段情节过渡的非常痛苦,老新似乎一下子失去了码字的感觉,只好每天硬憋着写。

    高潮马上就会到来,可是这之前的铺垫,着实辛苦。对窦建德之战,老新不想着墨太多。事实上这一段故事,不过是高潮前的一个小插曲。所以就一笔带过。

    低潮啊,非常低潮!

    八个小时写了三千字,生平从未有之,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411章 河南王(中)() 
窦建德死了!

    李言庆一身戎装,迈步走进永年县衙的时候,只看见一具无头死尸,倒在一滩殷红的血泊中。

    虽然没有头,但从尸体上的衣着,还是能够辨认出身份。

    “柳青。”

    “卑职在。”

    “把窦建德的尸体和他的首级缝合起来,用上好的棺椁装好,着人送往贝州,妥善安葬。”

    “卑职这就去安排。”

    柳青连忙指挥人,把屋中的尸体抬出去。

    李言庆在屋子里坐下来,抬头看着门外,心里突然生出一种,怅然若失的感受。

    “主公,天策大将军派人送书,说是希望您能够将窦建德的首级送往洛阳,以震慑王世充”

    祖寿上前一步,低声提醒。

    李言庆则笑了笑,“杀人不过头点地,人已经死了,何必再令其身首异处呢?窦建德好歹也是一方诸侯,也算得上一个枭雄。枭雄自当有枭雄的体面,凡事做的太绝,会遭有报应。”

    “可是”

    “派人告诉秦王,窦建德的尸体我已经送往贝州。

    至于洛阳战事,我不日将返回荥阳,协助他尽快结束。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一力担之。”

    言庆此时的心情,很难用言语表述清楚。

    他不是不清楚李世民的用意,可是,他不想遂了李世民的心愿,或者说,不想轻易的放过王世充。李世民无非是想用窦建德的人头,来招降王世充,尽快解决掉洛阳的战局。王世充若是投降了,自己答应过越王杨侗的事情,岂非就无法实现?他曾答应过,会取王世充首级,为杨侗报仇!

    然而,王世充若是投降了,他就很难有机会下手。

    李言庆很清楚,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情况不同。窦建德草根出身,也许上推八百年,他倒是可能和窦夫人同宗。而且,他勾连胡人,且与山东士马有着密切关系,在河北之地,威望身高。如果窦建德活着的话,势必会对河北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杀了他,也不足为过。

    而王世充呢?

    是太原王氏族人,五姓七望子弟,背景极为深厚。

    他虽然霸占了洛阳,是一方诸侯。可论较起来,王世充的威望远远比不得窦建德。李渊也需要竖立一个典型,以招降各路诸侯。所以,王世充若是投降了,李言庆想杀他就变得很困难。要杀王世充,最好的办法就是攻破洛阳城,直接将他斩杀,以免再留下什么后患。

    至于会不会因此而得罪李世民?

    言庆没有过多考虑

    毕竟,他仰慕李世民,是仰慕历史上那个开创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想抱李二的大腿,则是因为他没有那么强大的实力。而现在呢?李言庆已无需再去抱李世民的大腿,就可以站稳脚跟。如今的李世民,还不是那个传说中的唐太宗,言庆虽然对他有好感,却无需再归附他。

    实力、名气,地位的不同,就会产生出不一样的想法。

    虽说他目前颇有些功高震主的危险,但这种时候越是谨小慎微,只怕就越是容易被人猜忌。

    ******

    窦建德虽然已经死了,可河北战事,尚未平息。

    宇文化及仍在平原县负隅顽抗,窦建德的残部,依旧割据各地。而且经此一战,武安、魏郡(已更名相州,今河北邯郸、邢台地区)两地残破不堪,卫州民力贫乏,更需尽快休养生息。

    而且,李神通部、薛世雄部进入河北,占领了清河、武阳、襄国等地,而李艺更占领信都,形成了对宇文化及和窦建德残部的包围。李言庆也不想做的太绝,总得要给别人留口饭吃。再加上他已拿定主意,想要尽快返回荥阳,收拾王世充,所以对河北战局,并无太多兴趣。

    永年县一俟攻破之后,李言庆便归心似箭。

    他立刻下令,命徐世绩坐镇相州,为相州行军总管,协助薛世雄李神通扫荡窦建德残部,而后又命薛收为相州留守,孔德绍为相州司马,治理地方,以求尽快回复相州等地的民生。

    一应安排妥当之后,李言庆拜会了薛世雄,就带着万胜军启程,踏上返回荥阳郡的归途。

    “唐皇,果真是好手段!”

    宽大的马车上,李言庆和长孙无忌坐在里面。

    本来,言庆准备让长孙无忌留在相州,说不定可以接受更多的磨练。但长孙无忌却不愿意,一方面是因为薛收孔德绍两人留在相州,已经足够。薛收长于大局,有王佐之才;孔德绍在窦建德麾下,就负责处理各种政务,经验非常丰富。有这两个人在,显然已经足够。

    再把长孙无忌留在相州,似乎有点多余。

    而且呢,无忌和薛瑛的感情,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此次出征之前,双方已经定下了婚事,是时候准备成亲了!至于第三个原因,却是薛收谏言:“如今养真既然决定归唐,洛阳战事一旦平定,唐皇势必会设法将你幕府打散。到时候,我等戊守一方,你身边也许有人出谋划策。

    无忌有大才,虽有些好权,然则瑕不掩瑜。

    有他在你身边,总归可以多个商量事情的人我也知道,养真你门下能人不少,但总需有贴心人扶持才是。”

    什么是贴心之人?

    对李言庆忠心,且绝无可能反复,另胸怀锦绣文章者。

    长孙无忌本就是个有权谋的人,但由于被言庆的光芒所掩盖,所以知道他本领的人并不多。

    似薛收、杜如晦这些人,都已被人所知。

    将来能否继续留在言庆身边,尚是一个未知数。

    若如此的话,那长孙无忌显然是最好的帮手。他名声不响,也不引人关注;同时又是言庆的大舅子,而高夫人就住在巩县。如此一来,长孙无忌就能名正言顺的留下来,成为新的谋主。

    对此,长孙无忌也深以为然。

    言庆放下手中公文,抬头笑道:“无忌,此话怎讲?”

    长孙无忌冷笑道:“难道你没有觉察吗?”

    “觉察什么?”

    “唐皇,对你颇有顾忌。”

    “哦?”

    李言庆从暖炉上提起水壶,给长孙无忌倒了一杯水,笑呵呵道:“你且说说看?”

    “我等前脚刚占领了邺城,绛郡和长平即宣布归唐哼,只怕此二郡早已归附长安,但由于之前你表现过于强势,占领荥阳,强取河内,巧夺汲郡,唐皇不得不令二郡暂时不归附,以迷惑你的注意力。如果你一旦起兵反唐,我敢说,此二郡必会在关键之时,从背后捅你一刀。”

    “只是如此吗?”

    “还有薛世雄,那么快就出兵襄国

    李神通之前一直推脱,但你前脚刚击败了窦建德,他后脚就渡河占领武阳郡。你若是有半点异动,我相信这两支人马,绝对会毫不犹疑的在第一时间,对你发动攻击,将你彻底消灭。”

    李言庆连连点头,脸上的笑容,却丝毫不减。

    “还有呢?”

    “还有你耍我,是不是?”

    长孙无忌好像突然反应过来,怒道:“你明明看出了这些玄机,为何却一点都不生气呢?”

    “我很生气,也非常不开心,但那又该如何?”

    李言庆低下头,拿起书案上的书信,继续阅读起来。

    长孙无忌张了张嘴巴,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无忌,我知道你或心怀不满,但如今木已成舟,我别无选择。且不说我自己就是李阀子弟,我爹更在唐皇帐下效力。单以实力论,你认为我能得到多少人的支持?不错,我占居荥阳,可鸟瞰东都。但河洛自古便是八方通衢,四战之地。自古有得关中得天下的说法,洛阳可为王都,却难以为根基之地弃河洛而取他处,你觉得我们有足够时间来筹谋吗?

    纵观我可去之所,无非越嶲。

    那是僚蛮所在之地,人口稀少。西有吐蕃人虎视眈眈,北有唐军磨刀霍霍而吴郡隋皇,虽有五郡之地,可这人口同样稀少。加之萧铣等人襟肘,你我就算去了,也无法在那里立足。

    抛开越嶲吴郡不谈,只说荥阳。

    你也看到了,李唐兵马尚未进入河洛,几大门阀就已经表露出归附之意。论名气,我不逊色长安,可有些时候,逐鹿天下也要论资排辈。试问荥阳郑潘崔卢四家,有几个可能归附于我?”

    长孙无忌沉默不语,看得出来,他还是有些不太舒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