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兴唐-第4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个淡黄色的区域里,涂了许多深黄色,特别是长江一带,还有全国一些零碎的地区。不用说,这就是以后兴修水利,有可能腾出来的耕地区域。还有岭南与辽东有大片赭色的区域。那是未来开发的地方,皇上的雄心壮志,能略见一斑。
然后是更多的地方,分成了两片,一是南海诸岛,颜色变成了深绿色。其次往大洋洲,绿色稍浅,再往东去,那两个大陆,全是浅绿色。再就是西方,信德、马克兰、俾路支斯坦等地,涂成了红色,那是血腥与杀戳
将地图悬起来,说道:“大家看一看绿色的区域,它能容纳多少耕地。以前朕一直通过种种措施,直接的变相的,鼓励你们前去开发。为什么非要挤在中原,与几千万的百姓抢中原紧张的地源?难道非要逼得我将所有百姓迁移走,只有你们来保卫朝廷安全吗?会不会?”
这个问题很重要的,两京安全是重中之重,甚至不惜紧张的田地资源,李世民与李治,先后还迁移来大量的百姓。正是有了人,就有了府兵,有了府兵就有了拱卫京城安全的力量。
比如徐敬业谋反时,魏思温说,我们打洛阳吧,洛阳东南方向府兵不多。
后来安禄山谋反,也是看到唐玄宗好大喜功,府兵败坏,两京府兵所剩无几了,自己手中有了庞大的军队,这才敢谋反的。
因此,李威前面说开发辽东与岭南,诸位宰相很是不乐意。就怕人口分散了,京畿要地百姓数量不足,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挂着这个大义,所有大户人家不敢开口说话。不然有的说了,你让我们去,为什么不让平民百姓去?去肯定要去的,然而飘洋万里,平民百姓力量不逮,朝廷又没有力量过海派驻官员。就是以后迁居的人多了,恐怕多是羁縻而己。
但政策有许多拘束性,所以李威再次一转语气,说道:“海外已有人在开耕,多用土著人。人无远忧,必有近祸。土著人不开化,所以不可惧。一旦与我们接触时久,开化起来,熟悉当地地形,适应当地气候,恐会生起不好的事例。所以我与诸相公商议后,有可能会给你们一些照顾性的政策。例如,上户人家,可以迁移两千居民,前去开耕,中户人家,可以迁移一千百姓,前去开耕,下户人家,可以迁移五百居民,前去开耕。甚至提供你们大量武器,进行自卫。但勿得虐待他们,所有迁移的百姓必须备注在册,朕在登州几年前就训练了一支海军。会不定期的派人前去各岛巡视。也勿得想贿赂官员将士,这些巡视的官员,朕也会不停的调换。”
后面仅是从人道着手,已经有许多人眼中闪起亮光,以前也迁移了一些百姓过去,但都是偷偷摸摸的,也不敢迁得多,怕朝廷察觉动怒。这一条决定,不但公开制度化,数量也不少。这么多人,再加上船上的人,有了充足的武器,就可以武装起一支强大的军队。那怕就是南海上最大的国家,几家子合伙起来,都能将他们推翻了。
有的国家,比如赤土国,那真富裕啊。
敢情想这个好事呢。
确实这样一来,地的矛盾也解决了。中原更好,然而皇帝不让吞并,怎么办呢?只好另寻他路,似乎做一个海外的土霸王也不错的。
这一条前提,就是必须有充足的劳力。
所以李威放了放。
这一放,可是几十万百姓流落到海外去了。甚至大规模发展起来后,都能迁出上百万的百姓。
非是他是穿越者,换那个皇帝前来,都不会下这道诏书。
将地图合上,又说道:“当然,有许多细节,这几天,你们都留下来,有什么想法,只要心中还念着这个国家,广大的百姓,都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将它完善。”
有什么可说的?
再说,不可能将皇家的园林都腾出来,给他们侵占吧。
“再谈钱财。君子耻于谈利,以前许多人进谏,对朕的批评,也是要朕勿要贪利失义。我想,是大家误解了。百姓生活,要穿衣,要吃饭,要住,要行。能力大小不同,所获也不同。吃饱了就想吃好的,穿暖了就想穿漂亮的,有了住,就想住更大的房屋。这本身无可是非,朕恨不能全天下的百姓经常能食肉,能穿绫罗,能住温暖华丽的大房子。只是君子爱财,取之有方。以才干以勤劳获取,以道义获取。道义,乃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所以朕一直说良,也就是道义,赚钱可以,要有这个国家,要心存道义。难道非要象土著人那样,大家一起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才是最完美的吗?”。
众人会心一笑。
李威又拍了拍手,两个侍卫抬着一样东西,上面蒙着布,后面还跟着一个拜占庭的传教士。
东西抬到大殿里,放了下来,将布扯开。是一个长墩子,放在木盒里,有小石板,小石条,还有一种灰浆,局部地区是粗砂,缝隙处填满了细沙,上面也是细沙。
李威说道:“这位是拜占庭的主教悉玛若,在他年青的时候,主持着建修拜占庭人的一条大道。在道路的技术上,他们在某些方面,比我们稍稍发达。曾经因为完好的道路,使罗马军队侵占法兰克时,一天能将步军推进了近两百里路。这就是他带来的模型。朕正准备与诸相公商议,拨出一千缗款子,每一年拨出一百万缗,由他与我朝精通水木的官员,共同协商,修建各条大道,通达各个州县。”
要想富,先修路,还没有出来。
但在座的无一不是精英人士,道路发达了,货物流通速度加快,对繁荣商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也更有利于统治。
是朝廷从硬件上,对商业进行支持。
又说道:“关于海市政策也不完善,朝廷仅设三处,多有不便。因此朕会逐步从幽州、登州、明州、钦州再设四港做为补充。江湖之中,在各个海市市舶司交纳税务后,朕下明诏,可以溯江而上,直通各州县,简化程序。”
这两条政策,也就是生钱了。
提供的好处,已经非常惊人。特别是在许多人道德与观念没有转变之前,这些诏书一旦下达,会掀起许多反对的声音。除非他们做出让步,让卫道士无话可说,这样才能使皇帝将诏书顺利下达。
一个个寂静,全部在沉思。
李威又说道:“朕说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邹穆公的。邹穆公曾下达一道命令,饲养赏玩的鸭鹅必须用瘪谷,不得用粟米,当时粮仓里没有瘪谷,只好与百姓换。结果一石瘪谷居然需要两石粟米才能换到。吏请曰,秕食雁,本来花遇很少,可今求秕于民,二石粟而一石秕,花费太大。请以秕食雁。穆公说,去非而所知,百姓煦牛而耕,曝背而耘,苦勤不敢懒惰,岂为鸟兽哉?你只知小计不知大计,周谚云,袋子漏了,盛的东西在仓库里,你没有听说吗?国君乃是百姓父母,用仓粟移之于民,难道这粟米就不是我的吗?即使禽鸟吃了昂贵的瘪谷,也无损我国的粟米,反而让百姓食用。粟米在我的仓库里,与在百姓手中,有什么区别?”
“第二个故事是有渔人献鱼给楚王,说,今天打的渔很多,吃又吃不完,丢掉又很可惜,用它来献给大王吧。左右侍从说,这话说得很粗鄙(指吃剩下来的献给王)。楚王说,子不知,渔者是仁人,我曾听说过仓库里粮食有余,国内就有饥饿的人,后宫中有幽怨的妻子,百姓之中就有娶不到妻子的人。多余的财物放在国库里,国内就有贫困的百姓。这是管理百姓的要道。故庖有肥鱼,厩有肥马,民就会有饿色。凡是亡国的君主,都喜欢将好东西放在仓库里。嗯,朕忽然想到隋炀帝在东都储存了可供天下百姓食用六十年的粮食。楚王又说,我听到这个道理很久了,未能行也,今渔者用这种方式暗示我,我就来执行吧。乃遣使抚鳏寡,存孤独,出仓粟,发币帛振不足,罢后宫妻鳏夫,楚民因此欣欣大悦,邻国归之。”
这两个小故事自一个人君嘴中说出来,不得了了
严格意义,它与刘备的以人为本,与李世民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可以竞相媲美了。
说到现在,也说了许多事,还是有许多大臣不服气的,也在心中草拟进谏的稿子。然而听到皇上居然将这两则故事翻出来,并且当着大家的面讲出来,居然逐渐打消了念头。
“朕一直在做的事,就是藏富于民。包括刚刚提到的种种政策,然而这个民,是指全国所有老百姓,还是仅指你们几十家,或者几百家,让你们几百家最后力量比国家力量还要强大,比国家人才还要多,比国家财富更充足,你们才会满意,是不是?”
诛心之言哪。
一个个伏了下去,诚惶诚恐地说:“陛下,言重,臣民皆没有这样的想法。”
“那么为什么各位吞并之风,朕连下数旨怦击,都没有停止过。水泽之利,丑态竞出?”
PS:等会儿还有一更,新书已开,请大家支持一下。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一章 探(九)
第一百七十一章探(九)
“狄卿,你来说。”李威转过头,对狄仁杰说道。
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李威与狄仁杰、魏元忠之间的感情,也不亚于亲兄弟了。
狄仁杰脸色很慎重,今天所决定的,基本是将来唐朝五年,十年的国策了。咳嗽了一声后,才说道:“之前陛下多次与我们商议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此乃是以后的国策,还有藏富于民,也是未来的国策。这个民,不仅是贫困的百姓,也包括你们。只是有些人的做法,让陛下,也让我们群臣,都感到失望。论礼教,你们皆是礼教世家,甚至都不耻皇室。为什么能做出这种事呢?”
又不能言。
压得差不多了,狄仁杰才说道:“既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后若放松海禁,择良录取,上中下户的区分,同样也是择良录取,朝廷不会再通过这个手段来敛财了。”
也就是那个通过捐款方式来抱名额的做法取消了。
但中间埋伏了许多坎儿。
什么叫良,无疑,得配合朝廷,这才称为良。
也远不是那么简单。
狄仁杰又说道:“陛下与我们的意思,允许你们更富,但也要让更多的百姓衣食无忧。这才是国家的稳定根本。因此,对你们采取一些鼓励的政策,然后相互做一些让步。第一条,大家都知道了,全国兴办学堂,二级科举。先从各州进行一些乡试,再到京城进行一次省试,然后进行殿试,决出最终的进士与诸科名额。使国家最大限度的培养选拨人才。”
这件事传扬了很久,今天是第一次正大光明的摆在朝堂上说出来。
对此,李威都没有想过什么全国选拨人才,后来的科举,又真正出了多少人才?不过能进一步扼制住世家名门的扩张,也能减少一部分贫困百姓的怨言。
脑海里还没有将李威的话消化完,听了后,全部缄默。
“为了减少贫困压力,朝廷每一年都会拨出一些款项,从你们手中赎出部曲,抽出佃农,以便安顿,眼下的就会拿出两百万缗钱,从你们手中买下十万部曲,调向云朔,建设六镇。”
戏肉来了。
但还不止这些。
狄仁杰又说道:“还有水利的事,以后国家投入更大,户部的官员为此每天都在担心不止,你们更应当要配合。再者,就是税务,以丁摊税,税务很是不均。但考虑到纷争,以后仅在开发的地区实施一种新税务,一条鞭法。任何形式的人头税与徭役,都摊到田亩当中,缴税时,或用实物,粮桑麻,或者用帛钱代替。国家征用徭役时,须按当地工酬进行雇佣。”
许多大臣都看到这条税法的积极意义,考虑到影响,皆不敢全国推广。所以说开发的新地区,比如云朔与青海。然而这里多是免税役的府兵,只能说是实验,不能说推广。就是害怕引发骚动的。
可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狐疑。
狄仁杰又说道:“社会几大等级,以工匠商户为下溅的职业。其实这件事,我与陛下也交谈过多次。物无完物,人无完人。任何一个群体,都有好人,都有坏人。比如工匠,若是没有他们的技术贡献,各种犀利的武器能不能出现,再比如两渠当中,出现了一些器械,还有织机缲车,各行各业,工匠都做出了贡献。因为几百年来的岐视,却一下子将他们所有人抹黑了。这是看法很不公平的。朝廷会从工匠中选出五百户,定为良户,他们以及子女享有入学,科举,以及进入官场的权利。其次就是商人,这是最奇怪不过了。社会将他们定为最低一等,却不征收任何税务,而一车之资,经过贩运,远超过数户人家的一年收成。于是富者益富。甚至其生活的奢侈,远超官员士大夫,可以与王候将相媲美。这也是不公正,进入了岐途的做法。再如扬润等地,为什么百姓宁肯经商,也不经营田地?正是这种做法形成的。看似的岐视,实际的鼓励。所以,陛下与我们诸臣商议后,决定实施一些措施。进行商税,以十征一。但为了抚宁诸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同样会选择五百良户,享受与工匠良户同等的待遇。这些良户每十年进行一次考核,进行增减。同时,苛令各地官员不能因为商户低贱,而去勒索。沿途商物,更不能刻意为难,拖延运输时间。”
朝廷做出巨大的让步,你们得付出。
还有呢,比如对盐铁等重要的物资,一律收为国有。不过想了一想,怕牵涉面太大,李威忍了回去。
其实这种做法,与宋朝很相似。
商税征受的名目很多,然而又通过种种措施,鼓励商业发展,所以商人不怨,国家收入又能提高。不过羸弱的军事力量,拖了后腿了。最富的王朝,却成了最穷的王朝。
如果象宋朝那样,一年的收入达到了一亿缗钱,会做多少事?
因此,李威一步步的在矫正。
狄仁杰在说话,李威眼睛在众人脸上扫视。大多数沉默,少数人皱眉头。
狄仁杰收尾结束了:“想得到,必须付出。若大家只想着自己,不想着国家,陛下召集大家前来商议,也就失去了意义。若有什么不满的地方,接下来几天继续商议,诸位可以提出来。”
散了。
……
但这个争论,并没有结束。
事前想得很完美,用上中下三户政策,掣约各大门阀,让他们配合。五百良户,给予一些商人心理上的平衡。仅有匠户,没有任何私心的。
可接下来,各个嘴脸一起露了出来。
李威放任他们争吵,甚至在皇城里腾出一处宫殿来,每天调一些官员,与他们争论。
真理是来自强权,绝不是越辨越明,辨到最后,大家都能一起糊涂了。
但吵得天昏地暗,比强行落实下去后,引起种种矛盾,不得不草草收场要好。现在吵,将这些矛盾说出来,以后落实的时候,大家有了心理准备,也会变得容易。
这也是一种伪民主的做法。
可没有想到,整整吵了一个月。
最后都做了让步,商税十抽一,通过了,然而糖盐业,同样也只能十抽一,现在朝廷抽得太狠。良户太少,有的大家族同样可以用良户拉拢手下的管事,替他们卖命。生生争成了一千户。关陇参加航海的人不多,免费发放名额,让他们参加出海谋利,换取各地区的平衡。移迁的百姓同样嫌少,五百人能做啥?又变成了上户三千人,中户两千人,下户一千人。甚至确定了朝廷每年强行索买部曲,以及迁移佃户的名额。
许多官员上书弹劾,国将不国,成何体统,堂堂的三省衙门,整成了一个菜市场,每天讨价还价声,臭闻长安全城。
但终于这次改革,最后在大家妥协下,将诏书颁发下去。
……
新年将要到来。
李威将诸位大臣请到太极宫,大宴群臣。
这一个月,大臣的体统是丢失了。简直成了斯文扫地。
但很多大臣也看到了好处,贫富分化严重性,不是后来人,每一个朝代都在治理。有的治理成功,有的治理失败。就是没有考虑到各方的利益,而富者,占据着国家最多的资源,动不好,国家就会严重性的骚乱。所以王安石变法失败,就是没有做好兼顾。
虽然吵,最后能实行下去,也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并且通过一些措施,也增加了国家的收入。没有了钱帛,六镇如何开发?水利如何实施,道路如何修建?
举起了酒杯,李威说道:“诸卿,辛苦大家了。”
皱着眉,皆举起了酒杯。
李威又说道:“虽苦,诸位,朕将年号改成了启航,只有这些政策落实下去,我泱泱大唐,才是真正的启航。”
还有许多弊端的,然而已矫正了许多,有的没有矫正,却指明了一个清晰的方向。
一杯酒下肚,众人坐下来。
经过了一些细微的调整后,朝堂这批官吏,大多数都能称得上有所作为。
李威说道:“上舞。”
上的是《庆善乐》,又叫九功之舞。李世民生于武功之庆善宫,即帝位后,宴于宫中,赋诗,舞者六十四人。舞蹈安徐,以象文德洽而天下安乐。后来唐朝以破阵乐为武舞,庆善乐为文舞。
现在说文治天下,还早了。
每实施一项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