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傻瓜作文-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物,几乎是人手一本。我当然也不例外,每期必买。
  一个冬日傍晚,我踏着路上的积雪,边走边盘算:今天又该买《故事会》了。不一会儿我就来到路口那座熟悉的书屋前。屋子不大,里面闪着昏黄的光。
  我走进去,里面不大亮,却暖洋洋的。只有一个老大爷戴着眼镜专心致志地看些什么。他似乎并没有发现我的到来。我扭头一看,一本本新到的《故事会》整齐地放在书架上。回头看了一下老大爷,他连头也不抬一下。
  我悄悄地拿起一本《故事会》,边看边想:“这月我的零花钱快没了,何不趁此机会拿上一本,反正老大爷也发现不了。省下钱下月再买新的。”想到这,我屏住呼吸,偷偷把书塞进衣兜里。瞥了一眼老大爷,没发现!我大气不敢出,一推门,跑了出去。也许是因为天冷,也许是我做贼心虚,我的手直哆嗦,脸也有些发热。
  “小朋友,等一等!”后面有人喊。“坏了,发现了,追上来了,快逃。”我吓坏了,撒腿飞跑。“小朋友,别跑!”人声似乎近了,是老大爷。我那能听他的,飞快地跑着。可是怕什么来什么。雪地很滑,我一个没留神,滑倒在地。这下摔着了,我半天爬不起来。摸着摔疼的腿,我心想:这下全完了。
  果然老大爷追上了我,他气喘吁吁的,慢天说不上一句话。我勉强站起来,红着脸,低着头。
  半天他才说:“小朋友,你的钱掉在我那了,等我发现了,你却跑了。叫你你也不停,害的我这老头子好一阵追呀!”我楞了一下,摸摸衣兜,果然钱不见了,兴许是偷书时不小心弄掉的。
  我接过钱,惭愧极了。我真想向老大爷说明实情,可又没有勇气。我拼命把露出一角的《故事会》往兜里推,生怕老大爷发现。老人也装作什么都没看见,还关心地为我掸掉身上的雪,嘱咐以后小心点儿。
  望着老大爷远去的背影,我的眼睛模糊了。老大爷真的什么也没发现吗?不!他是故意装糊涂,为了给我自尊,为了给我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我从心底里深深地感谢这位老人。他的话不多,但却给了我一生的教导。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我的眼泪把周围的雪都融化了,我感觉世界暖融融的。
  招法招数分析:
  ○1:对面的精彩没过来
  文章写的中规中矩,抓住了记叙文的本质特点、要素,没有偏题跑题、详略不当等入门阶段的初级毛病,基本的75分没有问题。但文章还不够精彩。 (这个学生在初三时听过我的关于“记叙文的本质特点、要素”的课程,当时掌握的不错,现在看来,一直都没有丢,也算一些安慰。)
  ○2:毛糙的情节不可爱
  文章的情节构造比较毛糙,情节线不清晰,自己的感慨多,细节的组合少。似乎可以归于“逻辑 + 情感”二维情节线,但核心细节不突出,对细节的描叙缺乏条理,无论是对读者情感的引导还是细节间的转折变化都缺乏力度。所以,故事情节平淡,感染力、穿透力不够,不足以引发读者“深深地感谢老大爷”的共鸣。
  。 最好的txt下载网

15 精彩锵锵套牢你(2)
这篇文章和前面的范文《第一瓶香槟酒》有一定的可比性,两相比较,这个不足就显得更加明显。
  如果我们根据情节构造的规律,把这个故事的情节重新加以提炼,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大家可以尝试一下,下面是其中一位同学提炼后改写的文章,我们一起读读:
  深深地感谢 改编版
  一个老眼昏花的卖书老头和一本《故事会》,能给我什么教导呢?
  那时我正在上小学,学习轻松、时间富裕,有一阵子班里刮起了读书热。《故事会》由于内容丰富,可看性强,理所当然地成了同学们爱不释手的读物,几乎是人手一本。我当然也不例外,每期必买。
  一个冬日傍晚,我踏着路上的积雪,边走边盘算:今天又该买《故事会》了。不一会儿我就来到路口那座熟悉的书屋前,屋子不大,里面闪着昏黄的光。
  我走进去,里面不大亮,却暖洋洋的。一本本新到的《故事会》整齐地放在书架上,卖书的老大爷戴着眼镜专心致志地看些什么,他似乎并没有发现我的到来,连头也不抬一下。
  我拿起一本《故事会》,不知是怎么回事,竟然鬼使神差地想:“这月我的零花钱快没了,何不趁此机会拿上一本,省下钱下月再买新的。”想到这,我屏住呼吸,偷偷把书塞进衣兜里。瞥了一眼老大爷,没发现!我大气不敢出,轻推门,溜了出去。也许是因为天冷,也许是做贼心虚,我的手直哆嗦,脸也有些发热。
  “小朋友,等一等!”后面有人喊,是老大爷的声音!“坏了,发现了,追上来了,快逃。”我吓坏了,撒腿飞跑。“小朋友,别跑!”。我那能听他的,飞快地跑着。只恨雪大路滑,让自己跑不快,只恨大雪为什么不把老头摔一下。说什么来什么,“咚”地一声响,大雪没有把老大爷摔倒,我自己一个没留神,倒先给摔着了!
  我半天爬不起来。摸着摔疼的腿,心想:这下全完了!
  老大爷气喘吁吁地追过来,半天说不上一句话。我勉强地爬起来,红着脸,低着头,等着他的训斥。
  “小朋友,你的钱掉在我那了,等我看到,你都跑了。叫你你也不停,害得我这老头子好一阵追呀!”我楞了一下,摸摸衣兜,果然钱不见了,兴许是把书往衣兜里塞时挤出来的。
  在我接过钱的那一霎拉,我的惭愧达到了极点。我想向老大爷说明实情,可又没有勇气。我拼命把露出一角的《故事会》往兜里推,哪怕我明天把书还回去,老人千万别现在发现。
  老人又关心地为我掸掉身上的雪,嘱咐以后小心点儿,就走了。他真的没发现吗?
  老大爷能看到卷成指头细的几块钱,难道看不见衣兜里露出的、比小钱卷大几倍的书?
  望着老大爷远去的背影,我的眼睛模糊了。他没有指责我一句,却给了我一生的教导。
  我从心底里深深地感谢这位老人。
  我感觉世界暖融融的。
  同学们不妨分析一下,这篇和原文在那些地方有了改动?为什么?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 特别提示:
  ;;; 文章精彩三元素,不仅对记叙文适用,对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同样原则适用,只不过在具体细节、表现侧重上略有调整而已。
   。 想看书来

16 入木二分评八股(1)
张先生携妻赴宴,至主人家,管家婆问:“先生贵姓?”“张”,“是弓长张还是立早章?”“弓长张”。管家婆向院内禀报:“张先生到!”
  张先生对其礼仪倍加赞赏,张妇不平:“这有何难,我也会!”它日,张先生好友来访,恰逢张先生不在,张妇曰:“先生贵姓?”“李”,“是弓长李还是立早李?”
  岂有此“李”!
  在传统记叙文的教学中,这样的“李(理)”还有一些。或许,这些“理”是祖宗的传统,所以,对它们发出疑问和挑战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根据。现在,我们入木二分,了解了记叙文的基本章法和精彩奥秘,再回头看看这些传统定下的规矩,应该能比前辈们看得更清楚一些。
  传统误区一:记叙文分为写人、叙事、写景和状物
  我个人不太赞同这样的分类,只要不是以故事为主,没有主题点、矛盾点、情节线这三大要素,文章就不能算是记叙文。
  写景和状物的文章,虽然也有记叙的成分在里面,但在更大的程度上,或者说在其根本特征上,还是应该归于散文或说明文的范畴。这就好比男人和女人的差别关键还在染色体和性特征上,不能因为某个女子性格豪爽就认定她为男子;也不能因为某个男子情感细腻,就认定他是女子。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圆圆的月儿             韩剑
  中秋的夜晚,我独自离开家,受月儿之邀,去附近的塘中看她。
  人声远了,小塘近了。一会儿,小船漂到了塘中,我收了桨,让它浮在那里。
  月儿一动不动地悬在空中,比天下任何一枚银币都要圆,都要柔和。
  水中也有一个月亮,那莫不是月儿在照镜子?风儿轻轻一叩,碎了,又聚了。水中的阴影那么近,仿佛一伸手就是我的了,可是,她的高洁使她不属于任何人。
  月儿照着水,照着船,照着我。天很黑,但很透明。星星们悄悄地使着劲儿,眨呀眨呀,跟月亮凑着趣儿,但都不及她亮,都不及她美。满塘闪动着的银色的鳞甲,那是星星们的光点,她们惭愧了,不是吗?一闪就不见了。月儿柔和的光和这星星点点的闪亮互映着,恰到好处,不知怎地,今天的月儿仿佛特别好。噢,因为她兴致很浓,我兴致也很浓,更因为今天是中秋。
  月光像温柔的网,密密的,长长的,从月亮一直织到水面,有在水上一层一层地叠了起来。我的船就浮在这叠起的网上。可以感受到那网是软绵绵的,湿漉漉的,那网里浸着的气味儿是甜蜜蜜的,凉丝丝的,从鼻子一直钻到心里。
  网罩住了一小块天,也罩住了这天的整体。岸和它上面的树还有近岸的苇叶像一圈边缘参差的黑色的幕布,帮助风把我与天隔开。
  网中的世界静悄悄的,只有叶子们被秋用手轻轻抚摸着,发出沙沙的声响,那么远,有那么近。
  水中偶尔有鱼儿转身时打出的水泡,风儿轻轻一推,一道长长的波带着灭了的水泡向黑色的幕布那边去了,幕动了动,波痕从幕下流到了天上。
  天上有个圆月。淡淡的几束云烟游过去,好奇地游到她面前,但风儿含口真地把她们推开了。因为那月儿,她兴致很浓,我兴致也很浓,更为今天是中秋。
  中秋的夜晚,圆圆的月儿多美啊!
  选自《中学生作文一本通》华语教学出版社
  招法招数分析:
  ○1:没有故事的文章。。。
  这篇文章的文笔不错,在原书中,被认为是写景的记叙文。但这篇文章有故事吗?
  没有!这是一篇没有故事的文章。
  ○2:没有情节的叙说。。。
  有围绕主题点、矛盾点展开的情节吗?没有!
  有情感、逻辑、结构手法分明的情节线吗?没有!
  这是一篇没有故事的三大要素,没有情节叙说的文章。
  ○3:睹物抒情,除了是散文,还能是什么。。。
  文章通篇都是睹物抒情,这是典型的散文特征,怎么就成了记叙文呢?
  如果这篇文章算记叙文的话,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也该是记叙文了。(关于散文的特点和定义,我们在第六章《散文情意流转的时光》中还要详细说明。)
  我爱家乡的沙枣   宁夏  一考生
  在我可爱的家乡同心,那里有不计其数的植物,而我却喜欢家乡的沙枣。
  沙枣树有着银灰色的叶子,当隆冬来临时,叶子就落了,干秃秃的树皮上包着一层焦红色的树皮,就像披着一身紫红色的龙袍。
  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大地上的万物都苏醒了。沙枣树喝足了甘露,一阵春风吹来,它轻轻地摇了摇,仿佛在说:“荷!我喝足了,也该长叶子了。”它悄悄地抽出了几片银白色的嫩树叶,开始了它新的生活。
  一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阳历6月份,一棵棵挺立着的沙枣树上开满了银白色的小花,犹如一个个白的小喇叭,在微风中一颠一荡,奏出了生机勃勃的歌。白色的小花在热烘烘的阳光下散发出一阵阵扑鼻的清香,使人感到很舒畅,你如果在场,也会被它的清香所陶醉的。
  盛夏时节,满树的花慢慢凋谢了,花儿对人们顽皮地笑着,仿佛在说:“你看,我在欢快地跳舞呢!”花儿落了以后,树上结出一个个小小的绿色的小沙枣子,它们降生到大自然的怀抱,个个眉开眼笑。你如果太馋了,摘几个放进嘴里,这下可糟了,它呀,又苦又涩。千万别怪沙枣子无情,这可是你的错,因为沙枣子还没成熟呢。
  

16 入木二分评八股(2)
炎热的夏季过去了,瓜果遍地的秋季来了,各种水果都开始熟了,沙枣子也慢慢熟了,它的颜色由绿变黄,由黄变红,远远望去,树上就像燃烧着一个个小火点。果子成熟以后,一串串的红色的沙枣子,像倒挂金钟似的垂下来,好像对过路的人夸耀着自己的美丽。沙枣的形状有的是圆的,像一棵棵红珊瑚珠子;有的是长圆形的,像一块块红宝石。谁见了也不免会摘下一串来亲口尝一尝。熟透了的沙枣子吃起来甜滋滋的像糖一样。有的没有完全熟透,吃起来还有点酸,会增加你的唾液。你千万不要错过这既方便又不花钱的野肴。到了这个时节,我常常蹲在树上,摘着甜甜的沙枣子吃。
  你要是把沙枣子储存到冬天泡茶喝,喝下去就会有一种酸甜酸甜的味道。整个屋子还弥漫着沙枣茶散发出来的一股股浓郁的清香,久久不散呢。
  选自《中学生作文一本通》华语教学出版社
  招法招数分析:
  ○1:没有故事的记叙。。。
  这是一篇没有故事的文章,在原书中,被列为状物类的记叙文。
  ○2:看不到情节线。。。
  这篇文章,也没有记叙文的三要素,看不到情节、情节线,怎么能算做记叙文呢?
  ○3:介绍美丽自然,除了是说明文,又能是什么。。。
  客观、完整地说明沙枣树一年四季的变化,除了是说明文,还能是什么?
  如果有记叙的成分在里面,就算记叙文,那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就可以改名为《状物记叙文大全》了。(关于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我们在第五章《说明文用心看自然、鲜活写世界》中将作详细的介绍。)
  有时候,在一些边缘地带,的确很难划清它们的归属,稍有含糊就容易引起混乱。此时,制胜武器强调的“本质特点、关键要素”就发挥出作用了。
  传统误区二:写人与写事的记叙文写法不一样,差别较大,写人的一般要有人物外貌特征的描写,写事的就不一定要写这些。
  人和事能分开吗?
  写人和写事干吗要分开呢?一方面,事情总是人干出来的,要写事必写人;另一方面,人是做事的,要写人必须写他做的事。人和事分得开吗?
  记叙文的关键还是故事性,如果实在要说写人和写事有什么差别,那就是:写人的文章要突出人在事情中的作用,并适当地多选择这方面的细节;写事的文章要突出事情的发展变化,并更多地选择对应的细节。仅此而已!
  人的外貌对故事有多大的作用?
  写人的文章,一定要写人物的外貌特征吗?我看不一定。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文章写什么,是由故事的主题、矛盾冲突和情节发展确定的。情节需要就写,情节不需要,就不要写。抓不住本质,虚虚的形式能起多大的作用呢?
  前面我们分析过的范文《北冰洋上的一个烟头》就是写人的,可全篇就没有一句是描叙那个美国导游外貌的。下面这篇文章《尾巴》还是写人的,同样没有写人的外貌,可这两篇文章都是非常精彩的好文章。
  尾巴     汪曾祺
  人事顾问老黄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工厂里本来没有“人事顾问”这种奇怪的职务,只是因为他曾经做过多年人事工作,肚子里有一部活档案;近两年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时常闹一点腰酸腿疼,血压偏高,就自己要求当了顾问,所顾的也多半是人事方面的问题,因此大家叫他人事顾问。这本是个外号,但是听起来倒像是个正式职称似的。有关人事工作的会议,只要他能来,他是都来的。来了,有时也发言,有时不发言。他的发言有人爱听,有人不爱听。他看的杂书很多,爱讲故事。有时在很严肃的会上也讲故事。下面就是他讲的故事之一。介绍老黄的工作情况和个性特点,但没有涉及老黄的外貌。
  厂里准备把一个姓林的工程师提升为总工程师,领导层意见不一,有赞成的,有反对的,已经开了多次会,定不下来。赞成的意见不必说了,反对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
  一、他家庭出身不好,是资本家;
  二、社会关系复杂,有海外关系(有个堂兄还在台湾);
  三、反右时有右派言论;
  四、群众关系不太好,说话有时很尖刻……
  其中反对最力的是一个姓董的人事科长,此人爱激动,他又说不出什么理由,只是每次都是满面通红地说:“知识分子!哼!知识分子!”翻来复去,只是这一句话。
  人事顾问听了几次会,没有表态。党委书记说:“老黄,你也说两句!”
  老黄慢条斯理地说: “我讲一个故事吧——从前,有一个人,叫做艾子。艾子有一回坐船,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