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吴敬琏传-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敬琏传 正式出版
吴敬琏的80年激荡人生,吴晓波的深情之笔描绘一个经济学家的肖像 
  追溯影响共和国经济史的重大经济争论,梳理一个国家走来的坎坷历程 
  2010年1月24日,在吴敬琏80大寿之际,一次绝无仅有的历史回眸 
  2010年1月24日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80大寿,这位历经风云际会的传奇人物身上存放着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基因。而由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倾力而作的《吴敬琏传》适时出版,用深切之笔,描绘了这位最值得敬重的经济学家的一生。据吴晓波称,为创作此书,他与吴敬琏6次深谈,每次均在3个小时以上,并用摄像机全程拍摄记录,是一次全景式的历史梳理。尽管当时吴敬琏已近80高龄,仍然以旺盛的精力完成了这场考验精力与体力的访谈与写作。 
  在当代中国的改革史上,吴敬琏是经济学家中成就最大的人之一,他达到了他那个专业领域里可能达到的济世高度。他几乎参与了1978年之后所有重要的经济改革论战,尤其自80年代中期后,他是多场论战的主角;这些论战主题涵盖了众多的改革困局,展现出几代政治家和经济学者为国家进步所做的思考与努力,也呈现出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曲折与艰困。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 
  因此,这本传记不仅在于梳理吴敬琏的生平历程,更意在从文字的撰述中描绘出其精神特质,从而使读者能充分地领会其人格魅力与精神力量。作者以其一贯的深感于历史深邃的情怀与浪漫主义的笔触,自吴敬琏那具有“改良”特性的家族故事开始,在追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转型的脉络中,娓娓道出其波澜壮阔的平生,以及改革不同阶段充当的角色——“吴市场”、“吴法治”、“中国经济学家的良心”;在不同的角色背后,吴敬琏以其老师朋友顾准所说的“要像一个冰冷冷的解剖刀那样去解剖这个社会经济关系”为自己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独立思考、直言不讳的知识分子风骨的精神支撑。 
  在吴敬琏细致而坦诚的口述史基础上,吴晓波充分挖掘出吴敬琏先生经济思想所渗透着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气质,他以“建设型人格,批判性精神”来对吴敬琏式的公共知识分子作描述,并称之为“这是一个让人惊奇的东方式人生”。这里作者所突出的“东方式的”,于客观背景中,即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与发展转型时期,如何进行整体性的战略思考,形成配套、有效的改革总体方案,并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当的突破口、冲破重重阻碍,予以勇敢的实施,这需经济学者以敏锐而沉着的形象站立于风口浪尖;于主观情怀,这种人生,将继承起近代以来梁启超—胡适—顾准的人文精神,他们具有伟大的人格与自由的精神,对民族深怀高度的责任感和为人类争取更美好未来的使命感,以“勇者”的形象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或者遭人误解批判,在困境中坚持着自己对人民的赤诚与追求着国家复兴的理想。 
  作者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的写作之后,推出吴敬琏的这部长篇口述史。他以其一贯的笔风,将吴敬琏的生平经历以故事的方式呈现;也正是坚持这种细节式的历史素描方式,才能让读者充分理解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以及其后言行举止的思想来源,才能将读者带到主人公所处的错综复杂与莫测的情形中;除此之外,从此书的字里行间,深邃的时代气息将让读者充分领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微妙的关联,如何定位有价值的人生,如何让生命的价值迸发出力量、能融入并推动社会发展的滚滚车轮,将成为读者静立沉默而常思索的问题。

吴敬琏传 媒体及专家评论
如果说中国有一位经济学家的意见永远值得听取的话,那就是吴敬琏。
  ——《华尔街日报》
  他的话常常掀起波澜,而他的话又是经济发展中不能被忽略的声音。
  ——《凤凰卫视》
  吴敬琏先生无疑是他那一代经济学家中最才华横溢和最勤奋进取的学者之一,他在经济学研究的诸多领域都有相当的建树。
  ——
  “皂雕寒始急,天马老能行”,作为当代中国的一个符号性人物,吴敬琏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经济学家的职业范围。他的学识、他的操守、他的社会责任感,汇集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一批又一批他周围的人,而每多一个被他感染的人,中国走向“好的市场经济”就多一份希望。
  ——《南方周末》
  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伴随着危机感,注定了吴敬琏不能停歇的生活。
  ——《中国企业家》
  一个瘦弱的老人,一个推动市场经济的大力士;一个保持童真和率直的学者,一个心系国家、情牵百姓的经济学家。
  ——200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词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吴敬琏传 缘起(吴晓波/文)
缘起
  这个从外貌到灵魂都干干净净的人
  吴晓波/文
  这一本《吴敬琏传》的“母本”,是我对吴敬琏老师的一次长篇口述史专访,时间是在2009年的8月和9月之间。
  我提出要为吴敬琏做一个口述史,是在2007年。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周雪林博士的牵线下,6月的一个下午,我去位于上海浦东的中欧拜访老先生。他的办公室很小,仅可容三四人周旋。当时,吴敬琏的长女吴晓莲刚刚出了一本新书《我和爸爸吴敬琏》,他和夫人周南对我的建议似乎比较犹豫,他婉转地说,如果有一个提纲,可以再讨论这件事情。
  此后,这件事情就拖了下来。我一直沉浸在《激荡三十年》和《跌荡一百年》的创作中,在那场马拉松式的写作过程中,我一再地与吴敬琏“相遇”,我发现他几乎参与了1978年之后所有重要的经济改革论战,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我购买了他几乎所有的著作,断断续续地阅读、做笔记,每次碰到周雪林,我都表达做口述史的意愿。
  转机出现在2009年的春季。一天,周博士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吴老师似乎有点同意了,他将于8月到9月,在中欧有一个集中讲学的档期,可以安排在这期间完成口述史。我大喜过望。
  于是,有了一次长达20多个小时的口述史记录。
  对吴敬琏的访谈前后进行了6次,每次3个多小时,中间休息15分钟左右,时间大多是在下午的两点到六点之间,地点在中欧图书馆的一个阅览室里,每次都由第一财经用两台摄像机记录下来。
  在很多人看来,在当代中国的改革史上,吴敬琏是经济学家中成就最大的人之一,他达到了他那个专业领域里可能达到的济世高度。而我之所以愿意投入这一工作,却不仅仅为此,在学术贡献之外,我更敬重的是那个自觉地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吴敬琏。在当今之世,像他这样从外貌到灵魂都干干净净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8月底访谈的那几天,正值江南盛夏雨季,上海的午后会突然下一场特大的暴雨,天地昏暗,如遇末日,但两个多小时后便又赫然晴朗,水泥地上的水迹竟会很快蒸发,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这让我想起很多杰出精英暴风骤雨般的人生。正是在这样的时光流转中,行将八十岁的吴敬琏缓缓叙述,历史如跛足的行者,不动声色地姗姗走近,又姗姗走远,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如画卷展开,其苦难、喜乐交叠混然,可意会而不可名状。
  在那一时刻,作为听者的我便想,一代人为之奉献了热血和智慧的努力是否得到了实现?他们并不为回报而为,不过,他们是否得到了应有的记忆和致敬?。 最好的txt下载网

附录 吴敬琏年表(1)
1930年1月24日,出生于南京,年幼多病;
  1931年7月,父亲吴竹似去世;
  1933年1月,母亲邓季惺与陈铭德结婚;
  1936年,进南京山西路小学读书;
  1937年,抗战爆发,举家西迁至重庆,在精益小学解读一学期后,进巴蜀小学;
  1941年,进重庆南开中学;
  1942年,转学成都高琦初中;
  1944年,考入金陵大学附属金陵中学高中部;
  1945年,抗战胜利,随金陵中学迁回南京,父母所经营的《新民报》成为拥有南京、重庆、成都、上海、北平等五地八刊的国内最大民营报业集团;
  1947年,患上肺结核病,被迫停学;
  1948年,考入金陵大学,因病再度休学;
  1948年10月,随母逃亡香港,待船去解放区;
  1949年4月,回到北平,肺病复发,住结核病医院;
  1950年1月,在南京金陵大学复学,就读经济系;
  1952年,肺病再犯,住疗养院,结识金陵女大儿童福利系学生周南;
  1952年9月3日,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金陵大学经济系并入上海复旦大学;
  1953年,大学毕业,因肺病未愈,留校一年;
  1954年,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为兼任研究员冀朝鼎、姜君辰等作助手,后跟随援华的苏联财政专家阿·毕尔曼研究企业财务问题;
  1956年6月,与周南结婚;
  经济研究所青年与党支部领导之间爆发关于“向科学进军”的争论,吴敬琏积极参加了争论;
  1957年,因为犯有在青年中宣传《在桥梁工地上》、《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类“右派小说”等“严重右倾”错误,受到党内严重警告的处分;
  1959年4月,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讨论会”;
  1960年5月,《经济研究》刊出《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这是第一篇产生较大影响的长篇论文;
  10月,参加孙冶方组织的《社会主义经济论》写作班子;
  1961年3月,参加*中央宣传部举办的毛泽东《政治经济学读书笔记》学习班,参加于光远领导的《政治经济学》写作组;
  1963年初夏,长女吴晓莲出生;
  1964年10月,参加经济研究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经济研究》上发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容歪曲》,批判孙冶方的“生产价格论”和“利润目的论”;
  1965年8月,次女吴晓兰出生;
  1966年,“*”爆发,被宣布为“走资派”,参加哲学社会科学部的群众组织“革命大批判指挥部”;
  1969年11月,随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下放河北省息县的“五七干校”;
  1971年4月,随学部干校迁到明港镇,被定性为“帽子抓在人民手中的‘五·一六反革命分子’”,送进劳改队改造,期间与难友顾准一起读书,成为忘年交;
  1972年7月,随学部回到北京;
  1974年12月2日,顾准去世;
  1975年,赴山西大寨参加《大寨政治经济学》写作组,1976年夏在“反击右倾翻案风”中被“礼送出境”;
  1976年冬,随于光远等人策划召开按劳分配学术讨论会;在5次讨论会中递交多篇论文;
  1979年1月18日,参加*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做长篇发言批评大寨;
  4月16日,为在江苏无锡举办的“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问题讨论会”写作论文,倡导国有企业自主经营;
  年底,参与接待波兰改革派经济学家弗·布鲁斯;
  1981年年初,参与接待捷克斯洛伐克改革派经济学家锡克;
  1983年1月,赴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和社会政策研究所做访问研究;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附录 吴敬琏年表(2)
2月22日,孙冶方去世;
  1984年7月,归国,随马洪等人为商品经济“翻案”;
  8~9月,参加国务院改造振兴上海工作组,写作改造振兴上海战略部署规划;
  秋,调入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任常务干事,随即转调到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任常务干事;
  1985年,机构调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干事;
  1月,参加“经济过热与宏观调控”问题的争论;
  7月,在讨论《*中央关于制定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建议(草案)》时,提出企业、市场体系和宏观调节体系三个环节配套改革的主张,后来这种主张逐渐形成中国改革中被称为“整体协调改革派”的学术派别;
  9月,参加“宏观经济管理国际研讨会”(巴山轮会议);
  参与创办《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与赵人伟、荣敬本一同任主编;
  1986年4月,被征调进入新成立的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研讨小组办公室,任副主任;
  1987年,《经济改革问题探索》出版(1990年苏联科学出版社出版俄文版);
  1988年,《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合著)出版;《中国经济的动态分析与对策研究》(合著)出版(1989年韩国韩文版出版);
  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上首次用“寻租理论”来解释经济转型过程中*蔓延的原因;
  1989年11月,在“总结70天经验”会议上与“计划派”论战;
  1990年,7月,在*中央的一个会议上与“计划派”再次论战,不久被称为“吴市场”;
  秋冬,发起组织“中国经济改革总体设计”课题组;
  1991年12月,发表《论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计划与市场》,出版《论竞争性市场体制》;
  1992年1月,接任蒋一苇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和《改革》杂志主编的职务,大力宣传*的南方视察,推动改革;
  4月30日,写《关于计划与市场提法问题的建议》寄送中央领导人,建议将经济改革的目标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3年,在有关中国改革特点的国际讨论会的讨论中,不同意“渐进改革”的提法,提出用“体制外改革优先”(后改为“增量改革”)来描述中国的改革战略;
  8月24日,《经济日报》刊发与钱颖一合作的《关于公司化》一文;
  《大中型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合著)出版;
  11月14日,*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多项主张被采纳,中国改革进入“整体改革”新阶段;
  1994年,促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上海创建,并任专职教授;
  《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出版;
  1995年8月29日,母亲邓季惺在北京去世;
  1996年3月,随同*到山东省诸城调研“放小”试验;
  1997年,完成研究报告《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与“计划派”发生论战,给中央写建言书提倡中小企业的产权清晰化改革;
  1998年,被聘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首席经济学家,直至2001年;
  3月,当选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任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合著)出版;
  东亚金融风暴影响中国经济;
  6月,赴浙江调研,在呈报国务院的报告中建议采取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得到国务院的采纳;
  11月,《财经》杂志刊发与汪丁丁的“关于中国改革前途的对话”,第一次提出了警惕“权贵资本主义”; 。 想看书来

附录 吴敬琏年表(3)
1999年,在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时,提出“制度重于技术”;
  2000年,3月,在参加全国两会时,反对炒作“互联网概念股”,引发一场大争论。4月,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
  8月,香港浸会大学授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10月,支持《财经》发表揭发基金业黑幕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
  12月,中央电视台首度评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以最高票获得“年度人物”第一名的大奖;
  2001年,《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论文集出版;
  1月14日,在中央电视台抨击“中国股市像一个很不规范的赌场”,引起轩然大波;
  3月,《十年纷纭话股市》论文集出版,该文集的前言(《股市七题》)总结了与自己的批评者之间的主要争论;
  2002年1月,筹办《比较》辑刊,任主编;
  秋,与江平创建上海经济与法律研究所,2004年年初停办;在北京另办洪范经济与法律研究所和《洪范评论》辑刊;
  2003年,参加多场论坛,倡导“法治的市场经济”;
  3月,再度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获得国际管理学会(IAM)“杰出成就奖”;
  2004年1月,再版《当代中国经济改革》(2004年英文版,2005年繁体字版,2997年日文版);
  7月,在多个场合警告片面追求“重型化”的战略不可持续,引发“中国工业化道路经济增长方式”的论战;
  8月,“被动”卷入“国有资产流失”的论战;
  2005年,受聘为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件项目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至2008年;同期任国际经济学会(IEA)执行委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