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御前女官在慈禧身边的日子:皇朝的背影-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序
写出以下这些文字的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她是裕庚王爷的女儿。裕庚出身于满族正白旗,可谓当时官员中最进步、最开明的一个。他少年从军,服役期间经历了太平天国的战乱,以及清廷和法国之间的台湾战争。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他担任兵部侍郎,后来又作为驻日公使被派驻日本,1898年卸任,进入了当时中国的外交部——总理衙门。1899年,裕庚开始担任驻法大使,任期四年。那段时期,整个满清朝廷都非常保守、反对进步,而裕庚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推动改革。在中国邮政现代化方面,裕庚出力良多。而在改良财税体系和军事现代化等方面,他虽也不断努力,但却终因思维过于超前而失败。裕庚于1905年去世。
裕庚的进步精神也体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他让女儿们都接受了西式教育,这在当时的清朝官员中几乎独一无二,甚至有人因此指责他“媚外”和“革命”,但是他并没有退缩。他的孩子们在教会学校里面接受了早期教育。之后女儿们还进入了法国的修道院修习。本书的作者就是接受了如此的教育之后进入了社会。她一回国便成为了慈禧太后的首席御前女官。正是她在宫廷中供职的经历,使得她对很多事情有了深入了解,有机会对那位统治了中国很长时间的独特女性进行观察和评价。而她的记述也给我们认识这位当代最特殊的人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裕庚在上海病重之时,德龄公主借前往探望父亲之机果决地离开了中国宫廷。1907年5月21日,她与美国人撒迪厄斯?怀特结婚。
出于众多朋友的恳求,她决定将她的经历转变成文字。于是,那位中国最著名的女人以及她在宫廷里面的生活习俗和生活氛围,通过她同胞的文字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托马斯·米勒德
1911年7月24日
上 海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回国(1)
1903年1月2日,我的父母,也就是裕庚王爷和王妃,携带着家人、使馆的参赞、随员、护卫、仆人等等总计55个人,结束了在法国为期4年的大使工作,乘坐“安南号”汽船从巴黎回到上海。抵达上海港时,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这真是糟糕透了。想想看,我们这么一大群人下船后能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已是难如登天,更别说还要照管好数不清的行李了。我们早就发现,旅途之中一旦发生点什么事情,这些随员和仆人们一般是指望不上的,因此,料理这一切的责任只能落在母亲的肩上,而事实证明,她在统筹处理这些麻烦事方面,也的确是个天才。
船抵达法租界的码头时,我们见到了上海道台(本市最高级的官员)和众多的地方官员,他们一律都身着朝服来迎接我们。道台告诉父亲,他们已经将“天后宫”洒扫一新,可以作为我们在上海居留期间的住所。但是父亲谢绝了这个提议,他说在路过香港时就已经给法租界的侨民饭店发过电报,相信他们会为我们准备一切。1895年,父亲出使日本之前,我们曾经在那个天后宫中住过,鉴于从前不愉快的经验,我们不想再住在那里。平心而论,那个天后宫刚建成时也算得上是富丽堂皇的一座建筑,但毕竟年久失修,如今已经破败不堪了。按照一般规矩,地方官员有义务向途经本地的上级官员提供食宿,这是一种好心,如果拒绝的话并不妥当,但是我父亲却总有办法礼貌得体地谢绝地方官员的好意。
我们最终平安抵达了侨民饭店。父亲发现,已经有两封来自宫里的电报在那等着他。电报命令父亲即刻进京。但眼下这个季节,通往天津的河道还处在冰冻期,况且父亲已经年迈,身体虚弱,几乎时刻都需要医生的监护,不可能经受长时间的舟车劳顿,通过陆路赶赴京城并不可取,而通过海运绕道秦皇岛也不可行。因此,父亲回了一封电报,说等运河一解冻,我们就会第一时间乘船离沪赴津。
2月22日,我们离开上海,26日抵达天津。就如同我们抵达上海时一样,天津的道台以及众多地方官员也都前来迎接我们。
在当时我们的国家,每一个出使回来的大臣都必须执行这样一个奇怪的仪式:船只抵达中国海岸,必须上岸去“请圣安”。这个仪式非常隆重,道台这样的低级官员是没有资格担任主持的。我们到达天津的时候,当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正好也在天津,他派了一个非常干练的部属持了衙门的公文来见父亲,请父亲上岸去请圣安。
一切准备妥当后,父亲和袁世凯都穿着整齐的朝服——一件绣龙的袍子,外披一件绛色的马褂,还有朝珠、顶戴花翎等等——开始向万寿宫进发,那是专为这个仪式而修建的。很多职位较低的官员早已等候在此。在庙宇后殿的中央,摆着一张狭长的供桌,上面供奉着皇上和太后的圣位,牌子上写着“万岁万岁万万岁”。袁世凯和其他官员已先行进入宫殿。袁世凯站在桌子的左侧,其他官员分立两厢。不一会儿,我父亲走过来,正对着桌子中央跪下,说:“万岁万岁万万岁,臣裕庚恭请圣安。”然后站起来问陛下圣体是否安康,袁世凯回答说:“他们都很好。”仪式就算是结束了。
我们在天津逗留了3天,于29日抵京。此时,父亲的身体愈发糟糕,便向太后请求恩准,得到了4个月的假期,以调理身体。
回国(2)
在去巴黎之前,我们家原有一所漂亮的府邸,但是却在1900年闹义和拳时不幸被毁,这也使我们家损失了十多万两银子。这一次回到北京,我们只能另外租房,暂时安顿下来。
我们家原先的府邸原本是一位王爷的官邸,是一座非常富丽堂皇的老式的中式建筑。我们买下它后,对其进行了精心的装修和扩建,使之变成了一座漂亮的西洋风格的住宅,但却又保留了原来的精妙的木雕结构。我所谓的西洋风格,是指房子表面看起来是西式的,我们并没有将一切都推翻,而是将门窗、走廊、家具等都换成了西式风格,而房屋和庭院本身的布局并没有变,依然是完全中式的,就如同北京其他的中式建筑一般,有着一种非常恬然的园林风格,整个庭院占地大约10英亩。竣工之后,我们只搬进去住了不过4天,就启程前往巴黎了。这样一个富丽的家耗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心血和金钱,离开它,我们始终都耿耿于怀。不过,对于一个中国高级官员来说,一生必须承受无数痛苦,而这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北京的建筑都有一种非常恬然的风格,而且占地面积都很大。我们曾经的家同样也不例外。它包含了16栋建筑,总计有175个房间,所有的房间都朝向庭院,围成一个四方形。房子之间有走廊相连,无需跨出大门就能走遍所有的房间。也许有的读者会觉得奇怪,这么多房间难道都能派上用场吗?其实,我们是一个大家庭,还有众多的秘书、文员、信差、仆人、马夫和轿夫,所以这些房间全都能够得其所用。
环绕房子的花园是中式的,池塘点缀其间,金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美丽的莲花飘香,小桥纵横,高大的垂柳在池塘岸边轻轻摆动,缤纷多彩的花开满了花坛,蜿蜒的小径穿梭其间。1899年我们前往巴黎的时候,正好是6月,花园里花团锦簇,万紫千红,见者无不交口称赞。
而现在,我们在北京已经没有家了,根本不知道该何处安身。所以,在天津的时候,父亲就发电报给他的一个朋友,请他帮忙寻找住所。花了一番工夫之后,他总算帮我们找到了一套宅子。那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李鸿章就是在那里和外国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而且,那里也是他寿终正寝的地方。我们是李鸿章死后住进这里的第一户人家。因为中国人都非常迷信,很忌讳这个,害怕一旦住进去也会有厄运临头。但是我们很快就在这里安顿了下来,而且住在这里的时候,朋友们警告过我们的那些可怕的事情也都没有发生。不过,如果考虑到我们原来那套付之一炬的房子,我不得不承认,我们也确实算是经历了可怕的事情。
我们始终都没能挽回那套房子被焚毁的损失,因为我父亲身为一个官员,如果以权谋私,肯定会颜面尽失。人们总是认为政府官员应该将自己和家庭都奉献给国家,对于在公共事务中丧失的私人利益,只能无怨无尤地承受。
1903年3月1日,庆亲王和他的儿子载振贝勒来看我们,告诉我们太后想尽快见见我母亲和我们姐妹,要我们于次日早晨6点赶到颐和园的万寿山。母亲对庆亲王说,我们在国外的时候,长期都穿着洋装,现在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满族服饰可供穿戴。庆亲王回答说,他已经将我们的情况都禀告了太后,包括他看到我们穿戴欧洲服饰的事情,太后说我们没有必要穿满族服饰觐见,她反倒很愿意看到我们穿着洋装,以借机了解洋人的服饰打扮。这次觐见到底怎样着装才算得体,我和妹妹都很是为难。妹妹想要穿她那件淡蓝色的天鹅绒长礼服,因为她觉得那个颜色最衬她。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母亲就刻意让我们保持同样的穿着打扮,而这次,我却想要穿一件红色的天鹅绒礼服,因为我觉得太后会喜欢这个颜色。经过一番讨论,我最终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选择衣服。不过我和妹妹都戴着装饰了羽毛的红帽子,穿着相同颜色的鞋袜,以保持协调一致。母亲自己穿着一件镶着淡紫色花边的海绿色丝绒礼服,戴着装饰了长长的白色羽毛的黑帽子。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初次进宫
我们家住的地方属于城中心,距离颐和园大约有36里远,而当时唯一合适的交通工具就是轿子。为了在6点钟赶到颐和园,我们必须凌晨3点出发。这是我们第一次进宫,可想而知,庆亲王带来的这个消息是如何的让我们兴奋不已,很自然,我们也满心期待能够以完美的姿态准时到达。我有生以来一直都梦想着能够进宫去看看,可是却始终没有机会。一个原因是我基本上都不生活在北京,确切地说,都不生活在中国,另一个原因是我和妹妹出生后,父亲始终都没有把我们的名字登记在族谱之中,所以直到我们从巴黎回来之后,太后才得知我们的存在。后来,父亲告诉我,他这么做,就是因为不想让太后知道,这样才可以保证我们在国外接受良好的教育。因为根据满清的定制,凡是二品以上满族大臣的女儿,14岁时就必须进宫,以供皇帝从这些女子中选妃——太后当年就是这样被咸丰皇帝选中的。而父亲不想我们也如此,他对我们另有打算,抱有更大的期望。
那天早晨3点钟的时候,四周还一片漆黑,我们就出发了。我们乘坐的是4人抬的轿子,轿子的四个角各有一个轿夫,但是这段路程太长了,必须有两班轿夫轮流交换,所以,3乘轿子共有24名轿夫。另外每乘轿子还有一个领班,3名骑兵护卫,后面还各跟着两个仆人。而队伍的最后还有3辆大车,这是给轿夫们轮流休息的。因此我们整队人马共有45个人,9匹马,3辆车。
我坐在轿子中非常紧张。四周夜色如墨、一片沉寂,仅有的声音就是轿夫们粗哑的吆喝声和嘚嘚的马蹄声。因为路面崎岖不平,轿夫们必须前后互相提醒避开地面上的石头和坑洼。对于没有过长途乘轿旅行的读者,我必须告诉你们,轿子可谓是最不舒服的交通工具了,因为你必须始终一动不动地坐着,而且要坐得笔直,否则,轿子很有可能会翻。这段旅程真的是非常漫长难捱,等到达颐和园的门口时,我已经浑身僵硬、筋疲力尽了。
觐见(1)
城门大约位于从我们家到颐和园旅程中间的位置,我们到达的时候,城门早已打开。我们全都大吃一惊,因为在平时,所有城门会在晚上7点钟关闭,第二天早晨才打开,除非有特殊的情况发生。我们向守城的卫兵询问后得知,他们是提前得到命令,要打开城门让我们通行。我们经过的时候,还有几个负责的官员穿着朝服站立在两旁向我们行礼。
出了城门之后,天色依然一片黑暗。我开始回忆自己短短的人生经历,然而那些平凡的经历,和眼前这一切比起来,真是差得很远,入宫觐见可谓是我所有经历中最特别的。我还猜测太后会有什么喜好,是否会喜欢我。有人告诉我们,太后可能有意要我们留在宫中。我想,如果真这样的话,我会尽自己所能对太后施加影响,以促进中国的改革和进步。想到这些,我喜不自禁,心中暗自发誓,我会竭尽全力,以使中国变得富强而发达。
就在我憧憬着这些美好的未来时,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抹红晕,预示着美好一天的开始。天边的光线越来越明亮,我渐渐地可以分辨出周围的景物了,一幅美丽的风景慢慢呈现在我的面前。快到颐和园的时候,我看到丘陵丛山之间显露出高高的红墙,宫廷就在红墙之内。黄绿色的琉璃瓦覆盖在墙头和宫殿的房顶上,反射着明亮的阳光,渲染出一片绚烂的图景。
我们经过了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宝塔,然后到达了距离颐和园宫门大约4里地的海淀。随从们告诉我们路不远了。这真是个好消息,因为我已经开始怀疑我们永远都没有办法到达目的地了。海淀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周围全是砖砌的平房,整齐而整洁,中国北方的房子几乎都是如此。看到这么一大队人马经过,孩子们都成群结队地跑出来看,我听见一个小孩对另一个说“这些女人要进宫当皇后”,不禁为之捧腹大笑。
离开海淀没多久,我们就抵达了一座牌楼,那是一座传统的中式建筑,雕梁画栋,精美绝伦。我们就是从牌楼这里第一次看到了颐和园的宫门,就在前方大约100码远的地方。宫门开在坚固的围墙中间,当中是一座大门,两侧各有一道小门。中间的大门只有太后进出时才能使用。宫门外500码处的地方,有两座房子,是护卫们驻扎的营地。我们的轿子在左侧的小门前落了下来,宫门已经打开。
刚一到,我就看到几个官员在兴奋地谈论着什么,有几个跑进去,大喊道:“来了!到了!”我们走出轿子,有两个四品宦官迎上来。这是通过他们戴的翎子判断出来的,他们的翎子是马雉的羽毛,这种鸟产于四川,羽毛本来是灰色的,做成翎子则染成了黑色,比普通的孔雀翎要宽很多。这两个宦官领着10个小太监,拿着一匹黄丝帘,帘子有10英尺长,20英尺高,我们一落轿,他们就将黄丝帘披在了我们的轿子上。这种赏赐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那两个高级宦官毕恭毕敬地站在宫门两侧,请我们进去。进门之后,是一个非常宽敞的院子,有大约300平方英尺。院中有很多花坛,还有许多挂满鸟笼的古松。正对着门的是一道红墙,墙上也开着三道门。左右两侧是两排房子,每排有12个房间,这是做候命室用的。穿着不同等级朝服的官员穿梭奔忙在院子中,看起来十分忙碌,但实际上却是做做样子而已。见到我们,他们就都肃穆地站定,静静地看着我们。那两个太监带着我们走进一间屋子。这间屋子只有大约20平方英尺,有三个窗口,都小小的,挂着丝制窗帘。屋里摆的是铺着红布垫子的很普通的黑漆桌椅。我们进去后没过5分钟,一个衣着华丽的太监就走了进来,高声说道:“太后谕旨,着裕太太和两位小姐到东宫候见。”话音未落,那两个引导我们的太监就匆忙跪下,回答说:“嗻。”按照规矩,宣读太后的旨意时,就如同太后真的驾临一般,要跪地恭领。然后,两个太监带着我们又一次穿过了左侧的门,来到另外一个院子里,这个院子和刚才那个基本一样,只是院子的北边不是墙,而是仁寿宫。这里的房间也比上一个院子里的房间大一些。太监领着我们进入东侧的屋子,屋里的家具都很华丽,是精工细作的红木家具,桌椅上面覆盖着蓝缎垫子,墙壁上也挂着相同材质的装饰。房间里面错落地摆着14个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挂钟,我肯定是14个,因为我暗中数过。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觐见(2)
没多久,两个小宫女走进来说,太后正在梳妆,让我们稍等片刻。事后证明,这个所谓的片刻,比两个半小时还要长。但这在中国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也就没有焦急。而且太监们时不时地端来牛奶和各式各样的点心,总共有二十多种,都是太后赏赐的。太后还赏赐给了我们每人一枚镶着大珍珠的金戒指。不久,太监总管李莲英进来了。他是二品官,身着朝服,戴着红顶孔雀翎,他是唯一一个可以佩戴孔雀翎的太监。他长得又老又丑,满脸皱纹,但是却举止优雅。他说太后马上就会接见我们,同时又带给我们每人一枚太后赏赐的翡翠戒指。我们都非常惊奇,太后还没有见过我们,就如此慷慨,赏赐给我们这么多精美的礼物,我们不由得认为太后必定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