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海鹰”号配备了两门107毫米炮和数挺机枪,精心隐藏了两台500马力的辅助蒸汽引擎,工艺极其精巧。一位被俘的意大利船长回忆:“那艘帆船的船长很客气地请我到他的船上做客,我们走进他的船长室,在桌子前坐下。就在这时,整个桌子忽然落下,原来这桌子下面是一个电动的升降台!等我明白过来,周围已经有20把枪指着我的脑袋,而那位风度潇洒的船长则脱去制服,露出了德国海军的军装,宣布我和我的船成了他的俘虏……”把饭桌变成可以升降的笼子,既体现了卢克纳尔超群的想象力,又体现了德国人热衷机械的特点。
当时,德国的出海口已经被英国海军封锁,“海鹰”号要出港不能硬闯,只能智取。卢克纳尔把“海鹰”号装扮成了一条挪威船,但伪造航海日志太危险了。于是,卢克纳尔在德国特工的帮助下,到丹麦的哥本哈根溜上了一条很像“海鹰”号的挪威帆船,从船长室偷来了一套完整的航海日志。
1916年12月21日,“海鹰”号伪装成挪威商船“伊尔马”号,堂而皇之地出港了。为避免被英国人识破,船上的6名军官和57名船员,包括卢克纳尔本人,经过突击学习,都能熟练地说挪威话。
于是,“海鹰”号成功突破了英国的海上封锁,开始了传奇的航海历程。
大西洋上的骑士
1917年1月9日,“海鹰”号遇到了一艘英国运输船“皇家加蒂斯”号,它向“皇家加蒂斯”号发出了一个请求校准时间的信号,并在“皇家加蒂斯”号做出回应前升起了德国海军军旗,但“皇家加蒂斯”号的船长并未发现对方易帜。于是“海鹰”号向“皇家加蒂斯”号发炮警告。
令卢克纳尔不爽的是,面对炮击,“皇家加蒂斯”号却摆出一副爱谁谁的姿态,既没有停船,也没有加速逃跑,依然大大咧咧开了过来,船上的水手各忙各的,接着发信号通知“海鹰”号现在是格林尼治时间几点几分。
郁闷的卢克纳尔只得第二次发炮警告,这次的炮弹直接打在了“皇家加蒂斯”号的船头前方。英国人终于有了反应,但不是停船投降,而是船只左右摇摆,像跳舞一样走起“之”字形的反潜航线来。莫名其妙的卢克纳尔只得再次连发两炮,一发打在“皇家加蒂斯”号船尾后方,一发超越桅顶。按照国际公法,拦截敌国商船,四发警告射击之后如果对方还要逃逸,就可以击沉了!
英国人这次醒悟过来了,乖乖地挂起了白旗,停船投降。“皇家加蒂斯”号成了“海鹰”号的第一个战利品。卢克纳尔很有骑士精神,请所有英国船员转到“海鹰”号上来,然后派一个小分队登上“皇家加蒂斯”号,把它炸沉。
这时,卢克纳尔请来“皇家加蒂斯”号的船长问:我开炮你怎么不停船啊?真打着你算谁的?原来,“海鹰”号的伪装太逼真了,以至于它虽然亮出德国海军水面袭击舰的身份,但英国船长根本就没注意到。“海鹰”号第一次开炮,他的理解是对方在放礼炮;“海鹰”号第二次开炮,因为炮弹在他前面爆炸,英国船长总算明白过来这不是礼节性问候,但是他还没意识到“海鹰”号是敌人,以为是挪威人发现了德国潜艇,提醒他注意呢;直到“海鹰”号又连放两炮,英国船长这才如梦方醒,发现对方的桅杆上升起了德国海军旗,大炮正对着自己的驾驶室呢!
卢克纳尔继续向南航行,1月21日抵达了中大西洋,在这里发现了一艘法国三桅帆船“查尔斯伯爵”号。“查尔斯伯爵”号一眼瞧见“海鹰”号,高兴得不得了,没想到啊,海上还有像我老人家一样高寿的帆船啊!就主动靠上了“海鹰”号——结果被轻易捕获。卢克纳尔从这艘帆船的航海日志上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比如这艘船遇上的大量航船及其目的地。
1月24日,“海鹰”号与加拿大籍帆船“佩西”号遭遇。“佩西”号船长的新婚妻子是挪威人,小两口正是新婚燕尔、如胶似漆,所以船长夫人陪老公一块儿出海。与“海鹰”号相逢的时候,船长夫人看到丈夫三次升降挪威国旗致敬而对方没有一点儿反应,不禁勃然大怒,准备乘小艇过去教训不懂礼貌的同胞,结果成了“海鹰”号上第一个女俘虏。卢克纳尔命令将“佩西”号上的所有船员带上“海鹰”号,还给“佩西”号船长和夫人开了一个单间,然后下令击沉“佩西”号。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海鹰”号袭击的战术越来越娴熟,连续成功地袭击了近10艘船只。
被使假枪的警察俘虏
这时候,卢克纳尔遇到了麻烦——抓了将近300名俘虏,“海鹰”号上的食物和安全压力很大。
因此,3月20日,“海鹰”号在捕获法国四桅帆船“康布伦”号后,卢克纳尔让他的俘虏登上“康布伦”号,将他们全部释放,并指派他俘虏的“船长俱乐部”里资格最老的穆兰船长指挥“康布伦”号,还给“康布伦”号提供了充足的淡水及食物。卢克纳尔的骑士精神,感动了他的所有俘虏,这些俘虏最后和卢克纳尔依依惜别。
直到这些俘虏到岸后,英国皇家海军才发现了“海鹰”号,于是派出辅助巡洋舰“奥特朗托”号和装甲巡洋舰“兰开斯特”号、“奥贝塔”号抓捕“海鹰”号。
但在这个时候,“海鹰”号已经被一场剧烈的暴风吹到了大西洋的南端。4月18日,“海鹰”号进入太平洋,沿智利海岸线北上。6月14日,“海鹰”号在圣诞岛东部海域从美国船“约翰逊”号得知了美国参战的消息,于是,“约翰逊”号成为了德国的第一个美国战利品。
此后,“海鹰”号开始重点袭击美国商船。第二天,它就击沉了“斯拉德”号,7月8日又击沉了“马尼拉”号。
此时,“海鹰”号需要靠岸进行一番整修,并补充淡水。于是,卢克纳尔将“海鹰”号开进了莫皮拉环礁。由于船体过大,“海鹰”号无法直接驶进莫皮拉环礁,只能停泊在环礁的外面。
8月24日,危险向“海鹰”号悄悄袭来。一场海啸把“海鹰”号抛到了珊瑚礁上,帆船搁浅了,“海鹰”号上的船员和46名俘虏被困在莫皮拉环礁。
面临这样的困境,一向富有想象力的卢克纳尔毫不畏惧,决定与5名船员乘坐一艘只有10米长的小船出海。他乐观地认为依靠这艘小船可以捕获一艘大船,然后回来接他的船员和俘虏,之后继续袭击敌船。
离开莫皮拉环礁三天后,他们抵达了库克群岛的艾涂岛,假扮成了一群为打赌而横跨太平洋的美籍荷兰船员。岛上的新西兰官员给他们提供了充足的补给,他们最后抵达了斐济的瓦凯雅岛。在这里,一名疑心的居民叫来了一队警察,警察们用假枪逼卢克纳尔上岸。
卢克纳尔不希望流血,也不知道这些警察其实只有手铐,便向警察投降了,然后被关押到了一座战俘营。
真是一物降一物,卢克纳尔的“海鹰”号一直在伪装,没想到碰上了比他还能装的。
空前绝后的战绩
这时候,一艘法国小型贸易船“鹿特斯”号在莫皮拉环礁附近的暗礁抛锚。“海鹰”号的克宁上尉从收音机中听到了船长被捕的消息,于是率领一队人占领了“鹿特斯”号。
法国的船员与其他俘虏都被留在了岛上,所有剩下的德国人都上了这艘改名为“福耳图那”号的船,并向南美航行。不幸的是,他们没走多远,“福耳图那”号后来又在复活节岛触礁,船员们只好弃船奔向陆地,被智利人拘捕了。
到了这个时候,卢克纳尔仍然不相信他的战斗已经结束。1917年12月13日,卢克纳尔与一群战俘抢走了战俘营指挥官的私人摩托快艇“珍珠”号,驶向科罗曼德半岛。靠着快艇上的一挺机关枪,他们又抢夺了一艘平底驳船“莫阿”号,然后驶向有更大船只停靠的岛屿克马德克群岛。但在这时,追捕船“艾里斯”号算中了他们的意图,在12月21日将他们捕获。
从“海鹰”号离开德国的那一天算起,到卢克纳尔再次被捕,刚好是一年时间。剩下的日子,卢克纳尔在新西兰的战俘营中度过。直到1919年,他被遣送回德国。
一战后的卢克纳尔,成了一名周游世界的旅行家。后来希特勒掌权,德国走向二战,希特勒想利用卢克纳尔的传奇经历宣传战争,却被这位老船长拒绝。卢克纳尔高尚的人格,让他无法接受纳粹的理念。当盟军的轰炸机开始轰炸德国本土的时候,卢克纳尔利用在盟军中的“老朋友”——他当年的俘虏有的已身居高位——使盟军承诺不轰炸他的故乡哈勒尔。卢克纳尔的这种行为,被纳粹认定是“里通外国”,最后卢克纳尔只好选择了流亡。
二战结束后,卢克纳尔返回故乡。这时,他发现盟军以逐渐被人忘却的骑士精神恪守了对他的诺言:他看到的是一座完好无损的哈勒尔城。哈勒尔的居民在街道两旁排成队伍,热烈欢迎他们的英雄和恩人回家。1966年,耄耋之年的卢克纳尔在故乡安然辞世。
这位对“海上幽灵”的外号自鸣得意的老船长,晚年最为欣慰的就是在战功赫赫的征途中,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船员的伤亡。“海鹰”号在8个月的征战中,先后击沉了14艘敌船,俘虏了462人,却只有1人在作战中死亡,而他的部下则无一伤亡。
在战争日益残酷、伤亡日益重大的时代,这样的战绩可谓空前绝后!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六讲 鹰击长空竞风流(一战空战史)
01。 最早的空中武器
热气球升天
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自相残杀的本领越来越高。
可以说,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立体战争。此前的战争是平面的,战场基本在陆地和海上,人们想象中的“天兵天将”“海底蛟龙”还未曾出现。一战爆发后,战争开始向天空和海洋发展。海下的战争已经介绍过了,主要是德国的U艇,这里来讲一战中的空战。
提起空战,大家首先想到的武器就是飞机。但是,一战时最早出现在空中战场上的武器还真不是飞机,而是传统航空器——热气球。
18世纪末,法国的造纸商蒙戈菲尔兄弟,受碎纸屑在炉火中不断升腾的启发,造出了热气球。1783年9月19日,这哥俩在巴黎凡尔赛宫前,为路易十六国王、王后、大臣及13万巴黎市民进行热气球升空表演。这是一个圆周为30多米的气球,用糊纸的布制成,布的接缝用扣子扣住。兄弟俩用稻草和木材在气球下面点火,气球慢慢升了起来,飞行了1。5英里。据说,坐这个气球的第一批乘客是一只公鸡、一只山羊还有一只鸭子。
光是“鸡犬升天”就不行了,得有人上去才够刺激!同年11月21日,这哥俩又在巴黎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空中飞行,时长25分钟。热气球飞越半个巴黎之后,安全着陆。
热气球能干啥呢?只能坐在上边看风景当然不行,它的军事价值马上被人发现。据说在拿破仑战争时代,热气球就投入到了作战当中。美国南北战争和普法战争期间,热气球更是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普法战争中,巴黎被普鲁士军队围得水泄不通,法国政府只能靠热气球跟法国南部的军队保持联系。
打热气球是一门技术活儿
热气球是最早投入战争的航空器。一战初期,热气球仍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保护脆弱的据点免遭敌方飞机攻击。在战争中,伦敦东北部一排排系在地面上的热气球,在空中拉起一道绳索栅栏,如果德国飞机不长眼,冲了进来,那就会像冲进绞索一样。
热气球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侦察敌情。在侦察机出现之前,热气球起着侦察兵的作用。在无线电诞生以前,热气球下面吊着柳条篮子,篮子里面有侦察兵用旗语和地面部队联系,或者把写有信息的纸条绑在铁块上扔下来。
热气球还可以用于帮炮兵校正弹着点,因为炮弹不长眼睛,怎么知道弹着点是否准确?就靠热气球升空后,侦察兵用望远镜观测炮弹的弹着点。
热气球升空后在天上飘着,是不是很容易被干掉啊?还真不那么容易。为什么呢?因为热气球升空后,位置在己方阵地一侧,不像侦察机需要深入敌方阵地。一战时的高射炮很原始,根本打不着。如果派飞机去打,一个是风险太大,人家地面炮火猛烈,很可能就把飞机给打下来了;再一个,热气球不是金属的,子弹打中后很容易滑开,没有杀伤力。除非飞机靠得很近,但如果飞得太近,气球被打着,由于惯性,飞机来不及避让,一不留神就会冲进气球的钢索,导致机毁人亡。所以,一战时的飞行员都很怵打热气球,这真是一门技术活儿,各国军队都把打中热气球和击落敌机作为同等战功对待,就说明这事儿很有难度。
直到1917年,一战进入第四个年头,这种空中侦察方式仍很流行。甚至二战期间日军还在用热气球侦察。
但是,随着侦察机和航拍技术的出现,热气球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02。 空中惊现巨无霸
飞艇是个什么玩意儿
在热气球之后闪亮登场的是大名鼎鼎的“齐柏林”飞艇,它以设计者的名字命名。20世纪60年代,英国有一支非常有名的重金属乐队也以此命名,这支乐队是硬摇滚的鼻祖。“齐柏林”飞艇则是硬式飞艇的代名词。
这款飞艇的设计者是德国人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此人热爱飞行,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他在北方联邦军队服役时,就曾乘坐热气球升入空中。1891年,他开始研制飞艇。1900年7月20日,首架“齐柏林”飞艇在康斯坦湖上漂浮的一个飞机棚里制造完成,并进行首飞。这款飞艇通过内部骨架来维持其外形和刚性。飞艇上有一个用金属丝缠着的铝壳,铝壳外面裹着装有16个氢气囊的棉布,两台16马力的发动机使飞艇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22公里。
当时,巨型飞艇的用途涵盖了民用和军事两个领域。一战爆发前,“齐柏林”飞艇在民用方面相当活跃,承担大西洋两岸重要的商业飞行。德国齐柏林公司建造的飞艇,称得上是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奇迹之作。飞艇线条优美,尺寸巨大,大马力航空发动机特有的“嗡嗡”声,推动着一艘艘德国飞艇划破天空。人们第一眼看到“齐柏林”飞艇,就像中了魔咒一样,倾倒于它的雄伟奇妙。当时的热气球,只能搭载一两个人,“齐柏林”飞艇则可轻而易举地搭载数吨货物。
这样好的飞行器,自然又被各国将领们看重,改进后投入战场,担任空中侦察和轰炸任务。
一战爆发时,德国陆军和海军都建立起了自己的航空部队,其规模世界第一。这支空中力量分别执行陆上侦察及海上搜索、救援任务。德国航空部队的重点就放在“齐柏林”飞艇上。他们指望用庞大的飞艇进行战术、战略侦察。
然而,德国人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即“齐柏林”飞艇极易遭受损失,为了获得有价值的情报,飞艇必须下降到可能被炮火击中的高度,而且飞艇中储存的是易燃气体,一旦被炮火击中,后果不堪设想。
“齐柏林”到英国串门
德国指挥官们不管那么多,一战刚刚爆发,飞艇就君临战场。
1914年8月5日夜,“齐柏林”飞艇轰炸了比利时列日要塞;8月26日,“齐柏林”飞艇对安特卫普实施一周的轰炸;8月30日,空袭巴黎。
1915年1月19日,“齐柏林”飞艇第一次从1500米高空空袭英国本土。德国人企图从空中摧毁英国的工业基地,打击英国士气。这种对己方军事手段过于自负的思想,在德军参谋部官僚的脑海中盛行。就像同时代的“无敌大炮”和“不沉战舰”,德国军方天真地以为,“齐柏林”飞艇是一门终极必杀器,飞艇一出,谁与争锋!无坚不摧,诸国降伏!
当然,以一战爆发时还幼稚得可怜的飞机,确实没有力量去阻止飞艇的光临。能够在夜间作战的飞机几乎没有,而一般的飞机就算发现了飞艇,唯一能做的也不过是在它粗厚的外皮上戳两个小洞。当时唯一能够阻止这些庞然大物去英国串门的,只有北海上空变幻无常的天气。
德军飞艇通常在傍晚从本土的库克斯港、科隆和杜塞尔多夫等基地出动,华灯初上的时候到达英国上空。英国城市的路灯和房屋里透出的光亮是它们最好的路标。飞艇扔下炸弹之后,掉头东飞,于黎明前返回德国。
1915年5月31日,德军LZ…38号飞艇在林纳茨上尉的指挥下首次空袭伦敦,炸死7人,炸伤31人。6月7日凌晨,LZ…37号飞艇在法国加莱附近被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用6公斤的小型炸弹击落。10月20日,德国陆海军又有11艘飞艇去轰炸伦敦,其中3艘毁于风暴。
虽然“齐柏林”飞艇只能搭载微型炸弹,但给英国带来了沉重打击,使英国在人员、财产和装备上损失惨重。更关键的是,对英国人心理、士气的打击。英国过去的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