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望族-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芽笑道:“二哥,过几rì太太去杨家插戴,能不能带了冬喜姐姐?”



    沈瑞睁开眼睛,望向冬喜,见她面上也是意外神sè,便晓得是柳芽自作主张。只是柳芽因腿疾的缘故,并不爱出去,才将冬喜推出来。



    沈瑞不与她计较,点头道:“好,明rì我与太太说去……”
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风玉露(六)
    订婚虽比不得结婚;可也不是小事;即便不如结婚那样大张旗鼓地cāo办;也要设宴;至亲好友还是要通知到的。



    郭氏欣慰;谢氏不忿;到了乔老太太这里;则是恼羞成怒。



    偏生沈二太太如今离京;徐氏这个外甥媳妇与乔家向来不亲近;乔老太太除了自己憋气;也别无法子。



    不早不晚;就在收到沈家请帖次rì;乔三老爷的家书到京;其中说了庶长女定亲之事。



    乔老太太知晓;又是一阵气闷。



    之前不好端着长辈架子;直接与沈沧与徐氏提联姻的事;就是因三房嫡孙女上边还有个未议亲的庶姐。再看信中人选;只是新举人;并非官宦人家;乔老太太与乔大老爷对这门亲事就没了兴致。



    乔大老爷这里;对弟弟还生了不满:“老三真是读书读迂了;即便侄女是庶出;也不当这样草率…真是不识好人心;我之前寻的那两家人家哪里就差了”



    乔老太太白了儿子一眼;没有接那个话茬。



    乔大老爷自己品级就不高;能给庶出侄女寻什么妥当亲事?除了鳏夫续弦;就身体有残不好说人家的亲事。



    他不疼侄女;乔三老爷却是个疼女儿的。



    乔三老爷将儿子留京;带了该说亲的女儿去任上;就是表明不愿让兄长插手儿女亲事。



    乔老太太想到这里;只觉得心里发苦;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自家家道中落;偏生儿子们还不能齐心。就算沈沧两口子不给她这姨母脸面;为了儿孙以后前程;她也不能远了那边……



    沈洲的家书;与乔家家书差不多同时到京。



    虽说沈沧不是那等小肚鸡肠的人;可看了二老爷的来信;还是不由皱眉。



    沈琰;沈清之子;邵氏子之孙;邵氏曾孙;今科乡试中举;被乔三老爷择为庶长女之婿。



    去年徐氏从松江回来;曾对丈夫提过沈琰兄弟。虽说徐氏没有亲自见沈琰兄弟;可能得宗房大老爷看重并说情;这兄弟两也有可取的地方。



    当年邵氏虽作恶;可沈琰兄弟到底留着沈家的血;宗房大老爷有心说和;也并不令人意外。



    只是有二房老太爷当年遗命在;二房不点头让沈琰一支归宗;其他房头也没资格多说。



    要是沈珞依在;沈琰兄弟人品无暇的话;以庶支归宗;对于嫡支也无妨碍;如今嫡支小一辈;两个是别房头过来的嗣子;一个襁褓中又体弱;就不宜再多事端。否则的话;等到老一辈过去;说不得又起纷争。



    即便无心让沈琰兄弟归宗;沈沧也做不到去伸手打压;不过是两下里不相于罢了。



    可偏生沈琰过了乡试;又成了乔家女婿;即便今年没有进京;也总要进京应试。



    沈沧不由有些恼;并非恼乔家。两家即便是亲戚;可到底是两家人;没有乔家人择女婿还要沈家人点头的道理;他恼的是二老爷;既然这门冇亲事乔三老爷问了二老爷;有顾及沈家之意;二老爷就不该点头。



    如此一来;倒像是沈家认可了乔三老爷所为;以后说不得要眼见心烦。



    大老爷心里烦闷;就回了后院;将二老爷的家书给了徐氏。



    徐氏看了家书;也是摇头:“二叔向来心肠软;怕是生了不忍之心。”



    乔三老爷既然打听到两家恩怨;又主动问二老爷;那就是将这门亲事的选择权交给了沈家。要是二老爷反对;乔三老爷绝对不会接这门亲;否则就是与沈家二房生嫌隙了。



    二老爷要是明白人;就不该点头;给自家找麻烦。



    毕竟乔家是几位老爷的姨母家;母族长辈在京的只有这一家;平素里是避不开的。



    二老爷点头的同时;也是变相地对沈琰兄弟的接纳。



    要是沈琰兄弟以后借着这门亲戚关系;顺杆儿爬;膈应的还是这边。



    不过这都是小事;除非沈琰有惊天之才;否则别说中了举人;即便现下进士及第也有得熬;还没资格让大老爷与徐氏忌惮。



    见微知著;大老爷与徐氏担心的;根本不是沈琰兄弟;而是二老爷的xìng情



    “哎;我也不知点头让他外放是对是错…原以为他能主动要求出京;就是懂事了;没想到处事还是这般优柔寡断;这点小事都应对不好……”大老爷叹气道。



    即便大老爷与二老爷兄弟年纪只差五岁;可长兄如父;大老爷对于这个弟弟即便多有不满;可到底还是牵挂。



    徐氏知晓丈夫心忧;劝慰道:“二叔是辅官;又有老爷在京;出不了什么篓子。真要是官场上的事;不是还有老爷给寻的两个师爷在……”



    大老爷道:“现下人都过去;后悔也晚了;且看看吧;要是还这样不争气;三年后就想法调他回来……就算在京里混年岁;只要安安生生的;也能少叫人cāo心……”



    之前对弟弟抱了多少期望;眼下大老爷就生出多少失望。



    想着沈瑞、沈珏的年纪;再想想襁褓中的四哥;大老爷叹气道:“是我奢望了;老二已经四十望五的年岁;我还指望他改了xìng子;不是白rì做梦是什么



    几rì匆匆而过;转眼到了十一月三十;次rì就是沈杨两家文定的rì子。



    沈氏族人;乔、何等几家姻亲都收了帖子;也给了回复;明rì会过来吃酒



    杨慎这里;在两家亲事尘埃落定后;也终于回复了正常;不在yīn阳怪气地对沈瑞;倒是比之前还要亲近几分。



    要说毛迟之前还曾不忿过这两人的亲近;如今也没话说了;毕竟这两人成了大舅子与妹婿。他只能感叹;自己没个妹子;要不然沈瑞这样的品格;确实是令人放心的。



    沈瑞记得柳芽先前提的事;之前一直没顾得上提起;从书院回来后就直接去了正房。



    三太太也在;正在与徐氏商量次rì摆酒的事。



    见沈瑞过来;三太太笑道:“二哥明rì就要定亲了;欢喜不欢喜?”



    徐氏在旁;亦是笑眯眯地看着沈瑞;似是在等他回答。



    沈瑞看着徐氏面上隐带乏sè;点了点头道:“欢喜。”



    只是杨家大姐年岁太小了;要是十五、六就好了;进门就能协理家务;沈瑞倒是不怕“早婚”。



    他一本正经的应答;三太太倒是不好再逗他;只掩口而笑。



    见他连衣服都没换就过来;显然是有事;三太太便起身告了辞。



    沈瑞亲自将三太太送到门口;方转身回来;与徐氏说道:“母亲明rì过去;能不能带了冬喜过去;让她与红云姐姐她们一道……”



    徐氏挑眉道:“是她与你说的;想要跟着去杨家?”



    沈瑞摇头道:“冬喜是鸿大婶子调教出来的;最重规矩;哪里会提这个?是我想要她跟过去瞧瞧。兼听则明;除了在客人跟前之外;也想要打听打听下人这边的口碑……要是有所不妥处;总要露了行迹在外头……”



    徐氏闻言一愣;随即苦笑道:“你这般谨慎虽不是坏事;可这个时候才想起这茬来也未免太晚了……明rì就要定亲;就是发现了不是处;还能反悔不成



    沈瑞讪讪道:“倒是没想过反悔的事;不过是想要心中有数。若是那边真有不足之处;还有这好几年;能想法子补全了自然是好的;省的以后劳烦母亲跟着cāo心……”



    听沈瑞这样说;冇徐氏也跟着担心起来。



    杨恬看着爽利;可生母已故;继母又年轻;到底少了管教。



    只是这些话;不好在沈瑞跟前说;否则在他心中留了不足;以后也影响小两口感情。



    徐氏便道:“这些都有我呢;哪里用得着二哥cāo心?你这两rì脸sè不大好;是不是读书太辛苦?心急吃不得热豆腐;上进是好事;也当爱惜身体。”



    沈瑞道:“之前孩儿之前读书太懈怠。杨慎与我同庚;已经过了院试……



    徐氏见他好强;倒是不拦着他;只道:“科举这条路长着;你心里要有成算;不是一年两年的事……”



    因沈瑞提及冬喜;徐氏道:“冬喜那丫头转年就二十;她既服侍你jīng心;又是你鸿大婶子给的人;你当好生安置……”



    长寿那里;沈瑞已经问过;瞧着那模样;对冬喜也是有意的。



    沈瑞已经决定成全他们两个;原本打算忙过这段再同徐氏说;话赶话说到这里;就道:“我身边的长寿十六;在我身边三、四年了;我想着等过了年;就将冬喜配了他。”



    徐氏听了;面上带了不赞同:“你能想到他们的亲事是好事;可不当这样胡乱配……他们是你身边的近身人;管事们都盯着;要是分别指了更妥当……



    就像官场上需要联姻一样;家生子中也要需要联姻。



    长寿与柳芽两个;虽是外头来的;且无父无母孤身一个在沈宅;可如今却是下人眼中的“新贵”。一个是沈瑞身边得用小厮;一个是沈瑞院子里的掌事姑娘。



    两人又到了婚配年纪;内外多少管事盯着;早有人求到徐氏跟前。



    徐氏晓得沈瑞是个自己有主意的;便不想插手管这些事。如今看来;沈瑞聪明是聪明;可年岁在这里;又是男子;想事情到底不周全。



    沈瑞听出徐氏话中未尽之意;可却不想改变主意;只是有些懊悔;自己不该越过徐氏去。幸而徐氏是大度的人;否则自己这样直接做主;也太不讨喜。



    沈瑞便道:“是我想的不周全;只是想着冬喜照看人jīng心;长寿是老师给的;前几年在禅院时是他陪着我;以后得了冬喜做媳妇;也是他的大福气……



    依旧没有改口;徐氏有些意外;看了沈瑞一眼;却也松了一口气;不是担心沈瑞去“收服”家中管事;而是担心他身不得冬喜嫁人……
第二百三十八章 天作之合(一)
    同沈宅三路五进相比,杨宅要小的多,不过是四进院。



    说起来,杨家根基浅,算上杨廷和家族中兴不过是两代为官,沈家从沈度兄弟算起来,已经六代累世出仕,到底不一样。



    朝中文官中,南人占主流,北人稍弱之,出身蜀地的并不多。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蜀地出身的官员“乡谊”更加深厚,在京的蜀籍官员更加抱团,蜀地官员彼此结亲的也多。



    想要与杨家结亲的人家不是一个两个,今rì到杨宅来吃酒的人家,就有杨家姻亲。盯着杨家长女,想要亲上加亲的,不是一家两家。



    只是因杨恬年纪又小,前几年杨家又没有主母,加上大家品级都不高,才没有人开口。没想到,杨家会同沈家联姻。



    即便有人不忿,也不得不承认,杨家这门亲事极好,不是他们能比得上的。



    这rì,是沈杨两家定亲的rì子,杨宅里热闹非常。



    京城是“首善之地”,定婚彩礼的多寡,都是持之以礼,并不像江南地区那样“彩礼”变“财礼”,双方还需要讨价还价,财礼的轻重都成为议亲的条件甚至首要条件。



    不过彩礼是放大定的时候过,定亲的时候是放小定,主要是互换“龙凤贴”。



    出面去杨家给杨恬插戴的是徐氏,随之过来的女眷是郭氏与瑛大nǎinǎi、珹大nǎinǎi;过来换帖的男xìng尊亲是三老爷与杨镇。



    冬喜穿着与红云同样式的青sè小袄,手中托了锦盒,随侍在徐氏身后。



    一干人等到了沈家,三老爷与杨镇被迎到前厅,女眷则都迎到二门。



    俞氏带了几个妇人,亲自在二门相迎,将徐氏等人迎进内宅。



    到了上房,俞氏便给大家做了介绍。杨廷和虽兄弟侄儿不少,可都在蜀地读书,在京的只有弘治十二年中进士的杨廷仪一家。今rì过来的女眷,就有杨廷仪之妻,还有俞氏的娘家亲眷,剩下就是近亲的“同乡”、“同年”家的女眷,品级都不算高。



    徐氏是尚书夫人,身份最高,又是杨恬的准婆婆,被请到上座,大家自然众星捧月一般。



    徐氏客客气气地应对了一会儿,就到了吉时,穿戴一新的杨恬被养娘、婢子簇拥出来。



    又有婢子出来,在徐氏面前摆了锦垫。



    俞氏起身,迎上前去,亲自扶了杨恬过来。



    杨恬对着徐氏行了叩拜之礼,徐氏含笑受了,起身扶了杨恬起身。



    冬喜在旁开了锦盒,里面是今rì“插戴”用的首饰,共有四样,衔珠钗一对,金镶羊脂玉手镯一对,掐丝金白玉葫芦耳坠一对,同心金指环一对。



    冬喜神sè不变地侍立在旁,看着徐氏给杨恬插戴,心中却是惊讶不已。



    杨恬身量不高,看着更像是七、八岁大的女童。



    虽说之前冬喜就晓得杨家小娘子比自家二哥要小四岁,可也没想到她会长得这么小。不说同京中少女相比,就是与同龄的江南女子相比,杨家小娘子都要显得秀气。



    跟个孩子似的。



    冬喜心中,隐隐地有些失望。



    沈瑞已经跟她透了话,让她开始预备嫁妆,年后就寻个好rì子,让她与长寿成亲。到时她就卸了九如居的差事,去徐氏身边做管事媳妇。



    冬喜本以为沈瑞同意柳芽的胡闹,是因上次来杨家没看到杨恬,借着她的眼睛仔细看看的。



    她本想着杨恬即便年岁小,可身为长女,肯定与同自家二哥似的“少年老成”,可这看起来与寻常女童并无什么不同。



    想到这里,她又看了眼徐氏。



    在她心中,最佩服的人本是郭氏,后来进京,就成了徐氏。她本以为徐氏亲自挑的媳妇,肯定品格也像徐氏,可这看起来却不像,真让人不放心……



    *****



    沈宅,客厅。



    大老爷是职官,即便是今rì这样的好rì子,需要去衙门点了卯再回来。三老爷又去了杨家,现下随沈瑞招呼客人的是几位族兄,除了随三老爷去了杨家的沈瑛,沈珹与沈琦、沈全都在。



    沈理虽也携妻而至,却只是坐在客人堆里,没有同沈瑞一道待客。



    沈瑞穿着新衣服,接受着众人的恭喜,心里却半点不欢喜。



    虽说对于二房与沈理“分道扬镳”之事,他早有准备,可没想到来的这么早,而且又是沈理一方主动提及。



    他进京之前,虽受沈理与郭氏照顾,可因守孝的缘故,实际上还是在沈理身边的时间长。



    因他壳子里是chéng rén,对于沈理这位族兄做不得敬若“父兄”;可实际上,沈理对他是掏心窝子的好,当成亲弟弟似的待,关爱教导起来,连亲生骨肉都靠后。



    若非如此,也不会引得谢氏不满。



    沈瑞受了谢氏的脸sè,却没有想着还回去,也是因这个缘故。对于沈理对他的关爱,他在享受的同时,也觉得心虚。



    对于那一庄一宅,沈瑞心里并不打算要,可还是收下来,并非是因贪财,而是想要让沈理心安些。



    沈家几房出仕子弟,除了沈理之外,都以二房为主心骨。



    沈理决定疏远二房,以后与其他房头也不会再亲近,说不得还要被人误解。就是御史,闻风而动,说不得也会盯上沈理。等到各位阁老争斗升级时,说不得沈理与沈瑞的关系还要被人拿出来说嘴。



    沈瑞收下这份“重礼”,沈理身上也就扯不到“忘恩负义”之类的话。



    到了巳时(上午十点),大老爷从衙门回来,换了官服,就来前厅陪客。



    沈全同沈瑞最熟,跟在沈瑞身边一早上,虽不晓得沈理为何摆出“客人”模样,却察觉到沈瑞情绪低沉。



    见大老爷回来,沈全便悄悄对沈瑞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