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安徒生传-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但与他不同的是,她完全相信灵魂的不朽。当尼尔斯?布莱德在战争中与死神亲密接触时,他更加笃信所有这些信仰上的想法了。在他回到家康复后不久,埃丝特得了不治之症。她临终之时,尼尔斯又回归了他强烈而又坚定的对上帝和永生的信仰,这也是他儿时的鲜明特征。在正统基督教的教义里,这是一个悲剧爱情故事的“美满结局”,但是这对读者来说完全不容易接受。尼尔斯的信仰转变相对于前面150页的内容来说显得比例失调。在这个部分我们看到了尼尔斯?布莱德走向成熟和现代观点的发展历程:
txt小说上传分享
背叛奥斯特(2)
“相信我,我们对自我和情绪的掌握,不会比我们对那些使我们肉体和灵魂分离的物质的控制强多少。我们的各种情绪随着血液的循环而出现,这正是为什么我大胆地相信并断言,我们对情绪稳定性的把握并不比没受过训练的动物强多少。”
安徒生选择在1857年奥斯特去世6年后向读者给出的结论,看起来更像是直接放弃了以自然科学而非宗教为基础的生命观。但是如果我们再仔细地看一看小说匆忙完成的最后几章的字里行间,我们会发现它不仅仅是展现尼尔斯内心一系列矛盾的力量那么简单。小说最后的场景或许更应该被理解为表现出信仰和科学已经不再在尼尔斯内心争战,因为它们已经融合为对上帝在自然中的抽象存在和自然科学的具体存在的一致认可。与所处的时代实际相脱离的信仰是盲目的,尼尔斯得出结论。他从他死去的妻子埃丝特那里学到了这一点。在她的灵床之前他看到了圣光,从而了解到自然科学对人类的客观理解是如此的苍白无力。关于现代人类的孤立的知识,正如喜欢唠叨的尼尔斯所说的,它是“无止境的摸索,与时代脱节,其唯一的论据就是上帝;没有上帝这个问题就不能得到解决”。
这个观点与安徒生在1855年12月末写给亨丽埃特?伍尔夫的信中表达的观点完全一致。在新年来临之际———屋外大雾弥漫,冰冷刺骨———他谈到了他要在新小说里采用的“物质主义”的研究。作者的观点与那些没有生气的生命观信徒完全不同:
“整个虚假的系统已经被演绎到了极致,然而也还只是一个系统而已,对我而言它就像是一种绝望的存在。人类成了所有造物中的小小的一颗螺丝钉;神———甚至上帝———都消失了;多么可怕!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对我来说,科学阐明了神的启示;我睁大双眼朝着别人盲目追寻的目标走去。上帝会容许被他自己赐予我们的感官所看见。自然和圣经之间的和平和和谐才是我所追求的。”
19世纪50年代后期,安徒生像他小说末尾的尼尔斯?布莱德一样,甚至比奥斯特更过分,想把自然中不知名的引导力量称为“上帝”,而不是仅仅称之为“自然中的神灵”。在这种意义上,在安徒生的父辈们一一离开人世的这段时期,上帝以更人性化的形象出现在他的生命里。奥斯特于1851年去世,在这10年间,安徒生的皇室和父辈支持者们,像乔纳斯?科林和英吉曼,也显然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因此我们可以说安徒生只能靠自己了。从他19世纪50年代的困惑———也是尼尔斯?布莱德的困惑———中浮现出来的,不是对信仰或科学的抛弃,而是对两者的同时接受。这意味着他对老式信念和现代理性主义有了更坚定的双重信仰,在小时候他曾在他父母那一辈人中见到过这种信仰。从很多方面来说,这个一分为二的方法对安徒生都永远有效,尽管在19世纪50年代他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在文学中表现艺术了。但是在《生存还是毁灭》机敏的结局里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尼尔斯?布莱德,化名为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为自己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务实的生命观,让他可以从容地面对生和死。
1857年夏,带着他新小说的丹麦语、德语、英语的3个版本,安徒生又进行了一次欧洲长途旅行。除了慕尼黑,所有他喜爱的大城市都被列入了行程,包括一个不太熟悉的目的地布鲁塞尔。进行这次“大旅行”的部分原因是1856年夏天安徒生收到的一封信,信的开头是这样令人惊讶的称呼:“我亲爱的、尊敬的汉斯!”
“汉斯”———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没有人这么称呼他了。安徒生立刻写信告诉爱德华和所有其它科林家族成员,这个令人惊讶的亲密称呼来自查尔斯?狄更斯:
“在他的国家,用名来称呼最亲密的朋友是一种习惯;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一直被称为汉斯?克里斯蒂安,从来没人只叫我汉斯,而他却写‘亲爱的、尊敬的汉斯!’多令我惊讶的称呼啊!”
自从1847年第一次访问了伦敦后,安徒生就经常收到狄更斯的来信。狄更斯这封意外的来信是向安徒生道歉的,因为在伦敦的时候他没能抽出时间接见一个持有安徒生的介绍信的丹麦人。他感到很抱歉。他是在法国度过1856年夏天的,这封信正是在那里写的。同时,狄更斯还在信里向安徒生发出热情的邀请:
“而你,我的朋友———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从你最后一次访问我们,至今9年(正如你所提到的)已经过去了。这9年并没有使你在我们英国人心中的记忆有所减退。相反,与你第一次看到他们相比,你为更多的英国人所知晓,为更多的英国人所爱戴……亲爱的安徒生,再次收到你的来信使我欣喜不已。我向你保证,我对你的敬爱不是言语所能完全表达的,尽管在从这里到哥本哈根的途中我已经用了很多的纸张。永远爱你的,查尔斯?狄更斯。”
背叛奥斯特(3)
这个时候正合适,因此在1857年4月狄更斯再次发出邀请,代表他整个家庭———他的7个儿子,2个女儿和凯瑟琳夫人———邀请安徒生到他位于伦敦至多佛途中肯特州的新居———盖兹山庄。在他给安徒生的邀请信中,狄更斯还表示,如果想在这个城市过夜的话,他将腾出位于伦敦布鲁姆斯伯里的房子。狄更斯还说在6月份和7月份他将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因为那时他的系列小说《小多里特》将已经完成,他期待着和这位来自丹麦、仍然带着孩子气的客人一起打板球和进行其它的户外活动。在他们心中,仿佛这将是一个真正快乐的夏天:
“你离开英格兰时(1847年)在布劳德斯泰尔斯所见到的两个小女孩现在已经长大了,我最大的儿子也已经20多岁了。但是我们还有处在各种年龄段的孩子,而且他们都非常喜欢你。来到这个家庭你会发现,这里全是爱你、崇拜你的朋友,最矮的只有3英尺高,最高的有5*9郾9英尺高。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你不必要再考虑去瑞典了,你得来看我们。”
对安徒生来说,这个计划再合适不过了。带着皮包里新出版的《生存还是毁灭》的丹麦语、英语和德语的版本,他再次准备进行穿越欧洲大陆的旅程,结识更多的新朋友,介绍他自己和他的作品。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与查尔斯?狄更斯失和(1)
在从加莱前往多佛的旅途中,安徒生受到晕船极度痛苦的折磨,这样的预兆,也许应该使他察觉到前方等待着他的是什么。
当安徒生再一次站在坚实的土地上、到达肯特的希格哈姆站时,他发现,尽管10年前查尔斯?狄更斯一大早就亲自为这位丹麦作家送行,但这次狄更斯甚至连辆马车也没给他的这位客人派———这又是安徒生没有注意到的不祥之兆。狄更斯只是让信号员拎着安徒生的旅行箱和帽箱,与安徒生一起走到盖兹山庄。第二天一早,没有人把安徒生满是尘土的衣服拿去洗涤,这也是一个不祥的迹象。狄更斯的长子拒绝为这位新到的客人刮脸,甚至他最小的儿子,又叫“普劳恩”的5岁的爱德华也毫不客气地对这位陌生人大叫:“我要把你从窗户扔出去!”类似这样的事情不一而足。
从各方面来看,安徒生来得都有些不太凑巧。就在他来的前一天,作家道格拉斯?杰罗德去世了,狄更斯曾在他的病榻前向杰罗德的朋友和同事许诺,要尽力帮助他的妻子和孩子。他马上着手安排了几场戏剧表演,他和艺术界众多的朋友以及他的女儿玛米和凯蒂都要参加。表演中有一场以冰山为故事背景、名为《内心冰冷》的浪漫剧,还有一场小型滑稽剧在7月初的首场演出中为嘉宾提供消遣。除了这位丹麦客人,观众还有英国皇室、普鲁士亲王和比利时国王。狄更斯本人扮演悲伤的情人一角,在安徒生看来,狄更斯的演出极为成功,让他想起了丹麦迷人的迈克尔?威。但没有一个人,尤其是坐在第一排的这位丹麦作家,会想到这场在许多方面是如此单纯和即兴创作的演出,在1个月之后的曼彻斯特再次上演时,会彻底改变狄更斯的个人生活。
在英国,狄更斯的家庭代表着维多利亚观念中的某些精神,这种观念与这位英国作家大受欢迎的小说一样闻名世界。这一次,自安徒生到这里的第一天起,盖兹山庄就笼罩着敌视与烦恼的阴影,而后这种阴影开始蔓延。“这个瘦巴巴的讨厌鬼,总是赖着不走!”狄更斯的一个女儿后来说道。在安徒生终于启程离开后,查尔斯?狄更斯自己做了一个小标志,贴在客厅壁炉的外墙上:“汉斯?安徒生在这间房子里住了5个星期,对我们来说简直像是几十年!”
但安徒生与主人的紧张关系并不完全是他的错,狄更斯也有分儿。在堂皇的盖兹山庄里,表面上一片祥和,充满了田园诗似的气氛,大厅里还放着一座漂亮的木刻时钟,其心形指标每隔一刻锺便敏捷而自信地发出报时声。而实际上,一场激烈的家庭争吵即将来临。安徒生并没有注意到这种不和谐音符,直到1年后这位英国作家出人意料离婚的消息传到索洛时,他才知道。一次,安徒生到B*9郾S*9郾英吉曼家与他和他的妻子露西共进午餐,席间他听说了关于查尔斯?狄更斯传闻的最新版本。英吉曼曾对安徒生开玩笑说,也许正是因为他这个来自丹麦的著名单身汉手里拿着睡帽胡乱摆动,才使盖兹山庄的夜晚失去了平静。
“嗯,我觉得真不应该说这些,但在安徒生来访之前,狄更斯和妻子一直相处得不错。之后,情况便马上有些不对了,现在他妻子已经离他而去。安徒生看上去没有一丝恶意,但的确有些可怕。他曾经给女人带来了数不清的麻烦,只要他待在这里,我就替露西担心,担心她与安徒生一起跑掉。过来,露西,让我紧紧抓住你!”
1857年夏,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对所发生的事情记得并不太清楚,没有意识到几年后,在与狄更斯夫妇离婚传闻的形成中,他会扮演一个具有重要作用的配角,而这使他丧失了与这位英国作家的友谊。除了一封1857年晚些时候寄出的信,狄更斯再没有对安徒生说一个字。1858年或1859年的某个时候,这个英国人一定是决定不再回复这位丹麦作家的信件了。他既不阅读,又不回复这些写有感人献辞的信件与童话。安徒生受到了冷遇,这使他既伤心又奇怪。难道1857年去狄更斯家做客时,他真的是那么难以相处吗?还是那些拿着安徒生写的介绍信的众多丹麦来访者让狄更斯不高兴了?
在安徒生1857年夏天的来访中,用“难以相处”来形容这位丹麦作家再恰当不过了。一方面,他想让人把自己的衣服洗干净,想让狄更斯的长子给他刮面;另一方面,这位丹麦作家的英语明显比1847年的水平还要差,交流时间一长,的确是一件费力的事情。正如狄更斯在写给朋友威廉?杰登的信中所说:
“他那难以听懂的语言简直太可笑了。他在讲法语或意大利语时,就像是个疯子,讲英语时,就像一个聋哑学院的学生。我的大儿子发誓说,没有一个人的耳朵能够听懂他的德语,他的翻译则对本特利说,安徒生根本不会讲丹麦语!”
与查尔斯?狄更斯失和(2)
另外,草坪上还发生过一件非常夸张的事情。当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看到一份英文杂志有篇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评论文章,看完他便倒在地上,呜呜地哭了起来。紧接着传来了消息:丹麦刊登了一些批评更为严厉的评论文章。在《祖国》杂志上,克莱门斯?彼得森将小说中关于形而上学的讨论称做是“填石膏”,主角尼尔斯?布莱德则是一个“精神上的懦夫”。安徒生对此伤心不已,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迷人的魅力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造访英格兰最富裕的女人之一伯蒂特…考茨小姐时,这位丹麦人的行为更是可笑。他不敢让举止端庄的女仆多拿几个枕头放在床上,而是直接去找女伯爵本人。据经常讲这桩轶事的狄更斯所说,最可笑的是这位丹麦作家害怕遭到抢劫,把钱、手表、小刀、剪刀和火车时刻表都藏在靴子里。
安徒生是一位非常古怪和难以相处的客人,甚至小孩儿也讨厌他。一次,在盖兹山庄的宴会结束后,安徒生将他的剪纸和花束放在了作家威尔基?科林斯的大礼帽上,这位英国作家直到长时间散步归来后,才发现上面的雏菊。1863年,科林斯写了一篇杜撰的德国著名作家“冯?穆夫先生”的小故事,以表达自己对安徒生的“谢意”,借此讥讽安徒生。故事中,这位穆夫先生前往他的英国同事“约翰先生”家长期做客,主人便安排他住在一间名为“单身汉卧室”的房里。在整个逗留期间,他的行为极其古怪,甚至安徒生的坏习惯也成了科林斯故事中的一部分。比如,穆夫先生被描绘成一位多愁善感和喜欢暴饮暴食的乞丐,一个“悲伤的外国单身汉”。总而言之,里面全都是用漫画手法对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进行恶意讽刺,还把他与主人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冯?穆夫先生根本就不是一个卑鄙的人,请相信我……至于约翰先生,他受的苦是最多的,因为冯?穆夫先生一直都在想亲吻他。”
在狄更斯家里,似乎喜欢被安徒生亲吻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就是5岁的爱德华?狄更斯。如前所述,当安徒生来到盖兹山庄后,爱德华便威胁说要把这个陌生人扔出窗外去。然而,两个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在安徒生待在这里的5个星期里,他们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语言与行为方式。没有人能像爱德华一样能让安徒生如此放松,爱德华可以随时抓住他的手,把手拉倒在草地上,倾听他用奇特的语言讲述。每当一个丹麦单词发音像英文词时,孩子便高兴得不得了:“我也懂丹麦语了,它和英语真是太接近了!”一天,安徒生大胆地问孩子是否喜欢他,爱德华点了点头,笑着说现在他愿意把安徒生推进窗户里!
但是,最终事情开始向反面发展,爱德华的父亲将安徒生牢牢地锁在了他的生活之外,因为1860年秋,英国的杂志与报纸出人意料地刊登了安徒生一本已在德国出版的新书节选:《来自内心与世界》,其中有一篇游记:《拜访查尔斯?狄更斯》。在丹麦,该书的这一部分仅在报纸《贝林时报》上以连载方式刊登。与之前安徒生的欧洲之旅一样,《来自内心与世界》完全跟随作家的行程与路线,这样在沿途各地,他可以把这本新书作为礼物和朗诵的材料,以进一步介绍和宣传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比如,1860年6月22日,他给巴伐利亚女皇送去了一本刚出版的、安徒生在日记中称为“我的新书”的《来自内心与世界》。几星期后,他又给巴伐利亚国王送去一本书,讲的是这位快乐的丹麦作家造访住在快乐的伦敦的幸福的狄更斯一家。
这本书的出版丝毫也没让安徒生感到过担心,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要给狄更斯写封信,告诉他这本短篇游记即将出版。游记对1857年的狄更斯及其正要崩溃的一家作了详细描绘,对他造访查尔斯?狄更斯进行了天真和感伤的描述,它轰动了整个欧洲。此时,在上层人士中流传着一种谣言,说这位英国作家在丹麦作家造访后不久便爱上了一位年轻女演员。
无疑,安徒生早已从别人那里,如索洛的英吉伯格,听说了这种外遇和离婚的谣言。他的信件与日记显示,安徒生一定也知道狄更斯已经受到各方面在道德上的责备。比如,安徒生作品的英国出版商在一封信中对丹麦作家说,这位写出了不朽作品的伟大的英国作家已经“自我堕落”了。
同时,这件事也说明安徒生缺乏判断力,因为他从没想到自己应该为两人友谊的破裂承担责任。他在他的个人相册中,极力炫耀自己与当时这位最著名的艺术家的友谊,一点儿也不为别人考虑,尽管他也意识到这种事是一种私人性和隐秘性的。事实上,在他于1857年从伦敦回国后,他在信中向爱德华?科林和杰特?科林夫妇暗示说:“我有许多关于狄更斯及其家庭生活的话要告诉你们。我并不在意将完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