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人天下-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则天挟家世美貌入宫,并在一开始就得太宗亲自赐名的殊荣,起势很好,但是在后来的岁月中,整整十二年直到太宗去世,她的名号却一直滞留在“才人”这一阶上。而同期入宫,比她还小上两岁的才人徐惠,却是直线上升,名号从“才人、婕妤、充容”直到最后为妃。两相比较,令得武则天倍感挫折。
  从这期间比较著名的“狮子骢事件”,或可窥一点端倪。据说太宗有一匹名马曰狮子骢,性情暴烈,无人能制。当太宗向左右言及此马时,武媚娘向太宗说了自己的主张:“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据武则天后来自己回忆,太宗听后“嘉其志”。
  但是当时才不过十几岁的小女孩,却不明白这“嘉其志”背后的含义,太宗对这个充满好斗和活力的女孩子固然欣赏,但她却显然不太符合他的审美情趣。从他亲自动手把武则天改名“媚娘”来看,与其说是对她的殊爱,也有可能是对她原来那个过于男性化的名字不喜欢。他更喜欢像徐惠那样含而不露型的,非是武则天那样过于好强好动的。根据后世留下对徐惠的描述来看,徐惠虽然也很有个性,但这个性却藏在温婉和顺的态度下面,符合儒家的行为规范,还有一些自抑行为。徐惠也曾为太宗征高丽和大修宫室上过谏言,与长孙皇后的为人很相似。唐太宗李世民这一生女人很多,但是他最欣赏和看重的显然还是长孙皇后。在长孙皇后去世多年后,再得到一个行为气质酷似长孙皇后的徐惠,很明显地有移爱的心理。因此在徐惠得宠之相映下,武则天在后宫这么多年,实在有些黯淡。
  俗话说“各花入各眼”,武则天的不合当爹的审美情趣,却入了儿子李治的心目。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的第三个嫡子,他的两个哥哥太子承乾和魏王李泰夺位,两败俱伤,使得他渔人得利,做了太子。
  李治原先并非做为太子而培养,再加上前头已经有了两个过于刚强的哥哥,使得他的性格略显优柔寡断,这令得李世民不是那么太满意。当时的李治比武则天小四岁,虽然也已经纳了太子妃王氏,另外还有些妻妾,但是应该来说都比他更年轻。在遇上一个年长于他又是性格强悍的成熟美女时,立刻感到无名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对于李治来说,和父亲的近身侍妾有一层亲密关系,也能够在因年老垂暮而显得喜怒无常的父亲面前,事先得点消息,测知喜怒,应对时,也能够更有把握一些。
  武则天或许在当时可能诅咒这种令她倍感痛苦和生命威胁的“禁忌之爱”,然而她将在往后的日子里感谢它,因为这段非常时期的禁忌之爱,李治对她的爱远胜于对其他女人。因为难得,所以不舍,所以倍感珍惜。
  

唐武则天无字碑上书千言(2)
两人偷偷相恋了一段时间后,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皇帝之一唐太宗李世民终于驾崩,李治继位,是为高宗。死后,二十五岁的武则天要和其他的太宗妃嫔一起,到感业寺去出家为尼。宠妃徐惠一如既往地抢尽所有人的眼球,她拒绝出宫,重病而不肯就医,誓殉太宗皇帝。她说:“吾荷顾实深,志在早殁。魂其有灵,得侍园寝,吾之志也。”
  徐惠如愿而死,死后被追封为贤妃,随葬太宗昭陵,成为除长孙皇后外唯一被正式载入两《唐书?后妃传》的太宗妃嫔。徐惠死时年方二十四岁,与其说她是愚忠,倒不如说她做了最聪明的选择。以宫中繁华盛宠而走入尼庵,此后的岁月清冷孤寂,只能数着日子默默等死。从十二岁入宫起就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徐惠,拒绝接受这样的命运。与其在往后的日子里潦倒等死,倒不如死在最美丽和最荣耀的时刻,选择这样一种万众瞩目的死法,荣耀家族,名垂后世。
  武则天不是徐惠,她没有死,和李治的一段私情让她和别人满怀绝望不同,她还有脱离感业寺的希望。她和徐惠在太宗朝的待遇也不一样:一品宠妃的死可能是万众赞叹,五品才人的死恐怕只能落得个东施效颦的讥讽了。
  去了感业寺的武则天,恐怕没有想到,呆在尼庵的日子,竟然会这么难以度过。在一天天的等待中,她变得越来越绝望,原本以为新皇帝会很快来接她回宫,不料一过三年,杳无音信。此刻,她的心中充满了哀怨,那首著名的《如意娘》就是在当时写成的:“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此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很难说李治是仍念旧情呢,还是已经另有新欢而忘记了她,这段历史是一个悬案。如果他心里有她,为什么将她放置感业寺,一弃三年?如果他心里没有她,为什么又在三年之后,重降于她的身边?
  或许,他还是记得她的,只是天性中的优柔寡断和反复,以及新君登位时的避人口舌,才使武则天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了三年。而对李治来说,三年守孝期满,他就可以问心无愧高高兴兴地把父亲的女人带回宫中了。
  对武则天来说,此后天地变幻,不复从前。这一年她二十八岁,十四年前,才十四岁的她满怀憧憬地入宫,然而从深宫到尼姑庵,她浪费了她生命中的一半时间,又回到起点。
  而这一次,她已经青春不再,她再也虚耗不起了。
  武则天入宫之后,起初为王皇后的侍女,怀孕后被封为昭仪,为高宗生下四子二女,并终令高宗废王皇后,于永徽六年被册封为皇后。武则天回宫仅仅三年时间,就乾坤易手,坐稳凤座。这一段时间的事,对武则天来说,不过是刚刚开始。这个时候,她仅仅是高宗李治的宠妃而已,许多事还轮不到她插手。
  此时,更多的斗争,不在于后宫,而在于台前朝堂上。例如高宗李治和舅父长孙无忌的斗争。李治常常在后人笔下被描述为一个懦弱无能的皇帝,其实不然。中国人描述一段故事时,特别喜欢非此即彼,比如《三国演义》就被鲁迅批为“状刘备之仁近乎伪,状诸葛之智近乎妖”。历史上西天取经的唐玄奘也绝没有后世小说描绘得这么懦弱。而同样,为了突出武后的强势狠毒,高宗李治就同刘备一样,成了啥事儿都由太太做主,遇事只会哭,完了继续发呆的主儿。
  诚然李治的性格中有优柔寡断的一面,然而###中该有的权衡和手段,他并不缺少。身为皇帝的政治敏感,他也不缺少。从皇子时期,在魏王李泰扳倒太子承乾后志满意得时,他跑去告诉太宗,说李泰威胁他,使得如日中天的李泰失去继承权,而他却被长孙无忌推上太子位。长孙无忌倾力拥戴于他,是以为李治优柔寡断,能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却没有想到,正是这个自己倾力拥戴的外甥,终结了他的性命和家族。
  从来新帝登位,他如果要真正掌握大权,则没有一个顾命大臣是有好下场的。李治不缺政治能力,缺点在于优柔寡断,反复无定。高宗自继位后,对长孙无忌的不满长积于心,只是缺少一个促使他下决断的契机而已,关键时刻只要有一个人以坚决的态度推动他一下,立刻就能够从量变到质变。
  

唐武则天无字碑上书千言(3)
李治这份性格,是一把双刃剑,千万别以为这样武则天就会很轻松,恰恰相反,你要真了解,就会知道这种性格更叫人吃力。他容易受性格强势的人左右,今天你在他身边,他今天会听你的,明天你稍离开他一会儿,他就会听另外一个人的话。偏生他是皇帝,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稍不留神,可能就在他醒过神之后,后悔之前,掉了脑袋。
  长孙无忌就是以为李治好掌握,从而翻了船。武则天也差点翻了船。龙朔二年(662年)武则天三十八岁,在她从感业寺回宫后的第十年,李治差点因为听信宰相上官仪的话而废了她,当时险到连废后诏书都写好了。
  这样的性格,让武则天时时刻刻不敢放松,时时刻刻提高警惕。高宗继位的头几年,长孙无忌借高阳公主叛案,连杀两名亲王、两名公主及大量高官皇族;长孙无忌失势,一批###大臣们被清洗整顿。###之残酷,也令武则天不敢放松手中的权柄。试问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老是在头上摇摇晃晃,谁能安心。而高宗的身体状况,也使她获得拥有权力的机会。
  当皇帝是一件需要体力的活儿,它耗时间、耗精力,而且一刻都不能放松。高宗李治原也可以做一个合格的皇帝,他初继位时每天勤于理政,一天要接见十个刺史,逐步从###长孙无忌手中夺权,取得“永徽之治”的成绩。而平定高丽,更是取得了隋炀帝、唐太宗想做而没做到的事情,然而一场大病却改变了这一切。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李治因患风疾,不能理政。这也可算得李唐皇族的家族遗传病了。从历史资料来看,李唐皇族明确记载起码有七位皇帝患有此症,即高祖、太宗、高宗、顺宗、穆宗、文宗和宣宗。高宗第一次发病,是在显庆五年,发病时晕眩耳鸣,不能视物,甚至头痛如裂。病成这样,繁重的日常政务自然也就难以为继。而此时,长孙无忌专权的事件犹过不久,他不能完全相信臣下,而皇太子弘虽然名义上已经加“元服”21、行成人仪,并行监国,但只是一个名义,李弘时年才八岁,正好是现代开始读小学的年纪,能把一个国家交给他吗?
  那么,交给孩子的妈,自己的妻子,则是一件可以放心的事。在当时看来,历代后妃干政的虽然多,但都无碍大局。不过是在皇子或者皇帝小的时候掌一下权,等皇子长大了,当妈的不管愿不愿意自然都会归政。只不过是活着归政还是死了归政,做儿子的总归活得比老娘命长。基本上后妃当政,国家不乱,皇嗣仍然传递。而权臣干政,则很有可能就是改朝换代的事。
  自汉朝结束到唐朝建立以来,数百年间,大部分都是权臣取皇帝而代之。远的不说,就说近的,隋文帝是北周的权臣做了皇帝,大唐皇朝开国皇帝李渊,也是从隋朝的大臣起家的。所以他高宗防长孙无忌,但不会防自己枕边的妻子,皇子的母亲。
  别说李治这么想,就算是闹出武则天这种千古一帝的事之后,唐以后的朝代里,仍然有许多皇帝愿意把权力交给自己的老婆去代管,这是后话。
  龙朔二年(662年),在发生上官仪事件之后,高宗每次上朝理事时,龙座后都加上了一道帘子,武则天隐身其后,仿照隋文帝上朝独孤皇后旁边坐的前例,甚至更进一步,从殿后走到殿前去了。
  在皇帝活着的时候,皇后就参与朝政之事是有,公然走上朝堂,则是从武后开始。帝后共同临朝听政,这旷古未有的场面轰动了天下,从此,“二圣临朝”的时代开始了。
  当武则天以为对手已经全部消失的时候,忽然发现新的对手又出现了,这就是她的长子李弘。
  皇太子李弘一直是作为皇朝的继承人来培养,武则天开始对此并无不悦,反而还觉得非常高兴,毕竟李弘是她的长子。由于身体不好,高宗经常去洛阳疗养,每一次都是将军国大事交由太子监国,让李弘留在京城。由于李治反复无常的性格和好色无度的个性,以及上官仪事件的发生,使得武则天从不敢轻易放松,让李治脱离自己的视线外。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唐武则天无字碑上书千言(4)
于是,在此后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武则天一直紧紧地跟着李治来回于洛阳养病,无意中疏忽了与长子李弘培养感情的时间。也许当时在武则天的心目中,自己的亲生儿子,自然是毫无异议地和母亲站在一条线上。然而她错了。
  历史上凡是强势而获取权力的母亲,大都同名正言顺应该得到权力的儿子不共戴天,哪怕他们是亲母子,哪怕他们真的曾经相亲相爱过。而武则天同其他女主不同的是,那些太后们多少是在丈夫死后才开始掌权的,而武则天在丈夫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掌权了,武则天能够成为千古一帝,是她比其他的太后走得更远,手段更血腥也更无情。
  有时候我们不能用一个女人的眼光来看那些称制的女主,认为她们牺牲了亲情、爱情是一种悲剧,做不成好妻子、好母亲是一种遗憾,再成功也有亏欠。不!投身政治的女人们,只能用政治眼光来看她们,用帝王心术来分析她们,不能用母性来解释她们。如果你当武则天是一个皇帝的话,你就不会觉得她的行为令人吃惊。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帝王是好丈夫乎?好父亲乎?李隆基亲手杀了三个亲生儿子不是他的悲剧,而是他杀第四个儿子李亨时手稍软了些,以致后来李亨趁“安史之乱”22自立为帝而囚禁他,这才是他的悲剧。
  武则天身上残留的母性和女性,早在二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磨得差不多了。当眼前出现目标的时候,她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除去对方。在她眼前是一匹狮子骢,她需要紧张地考虑用哪种工具来驯服对手,是铁鞭、铁锤,还是匕首?
  面对越来越大的儿子,手中的权力也随着他的年纪越来越大时,武则天感到了紧张。权力如同罂粟,一旦品尝就会上瘾,无法自拔,至死方休。这在度过十二年无人问津的才人时光,三年绝望的尼庵岁月,数年极尽屈辱的侍女生涯,被迫杀女固宠或被大臣当庭羞辱以身侍父子的经历……对武则天来说,大权在握,天下万民伏首称臣,生杀予夺存乎一心的感觉,简直美妙之至,如登仙境。
  这样美妙的滋味尚在品尝中,却要吐出来让人,感觉真是令人不爽啊。
  武则天向儿子发出种种暗示,首先向李治上《建言十二章》,把《孝经》列入选才必考项目,提出“父在母亡,为母服孝三年”的议题,强调自己作为母亲的身份是至高无上的。
  儿子却不买账,他是皇权继承人,在皇权面前,血缘关系位列其后。他从八岁开始已经监国多年,至此羽翼渐丰,也足以同母亲抗衡。面对孝道一说,他翻出旧账,在宫中“发现”了被母亲幽禁多年的萧淑妃23之女,已经三十出头,仍然未嫁的义阳、宣城两位公主,请父皇为两个姐姐择偶。这等于是在天下人面前揭武后的疮疤。你说我当太子不孝,我还说你做皇后的职责还有缺呢。
  母子矛盾迅速激化:李弘手握太子监国权力,武则天启动北门学士24程序;李弘踢走武则天的亲信许敬宗,武则天逼退李弘的左右手赵仁本……终于一根导火线让母子间的关系完全破裂,再也没有修复的余地。
  这根导火线是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贺兰敏之的母亲贺兰夫人和姐姐魏国夫人,都同李治有暧昧关系,后来死得不明不白,不清不楚。武则天在娘家做小姐时,母女三人同几个异母兄长的矛盾极大,做了皇后同样不想让这些白眼狼沾光,将他们赶的赶、杀的杀,顺带还让自己得个抑制外戚的美名,捞点政治资本。因此,姐姐的儿子贺兰敏之成为武家的继承人,也在母亲杨氏的庇护下飞扬跋扈。可惜贺兰敏之有头没脑,自命风流,又兼把母姐的仇记在武则天的身上,居然色胆包天引诱了李弘未过门的太子妃杨氏。武则天大怒,只得匆忙给李弘再度婚配裴氏,又将贺兰敏之流放绞杀,然而李弘却将这笔账记在了母亲身上。
  李弘的身体一向不太好,但是李治也已经得病多年,再对着儿子、老婆互不相让的局面烦恼无比,如今看到李弘已经成亲,治国也颇有方略,于是决定等李弘病好之后,就禅位给儿子。
  

唐武则天无字碑上书千言(5)
多年以后这一幕又重演了,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睿宗李旦也因为儿子李隆基同妹妹太平公主相争不下,而以禅让逃避。历史早已经写下结局,李隆基一登龙位,立刻可以用皇帝的身份得到绝对胜利,第二年太平公主就以谋反罪被一杯毒酒送上西天。
  武则天当然不会未卜先知地看到儿孙们以后的情景,但是对于禅位可能给她造成的后果,用膝盖都能想得出来。
  于是我们就看到如下的情景发生。上元二年四月初夏,高宗和武后再次起程前往合璧宫消暑,太子李弘也随行。四月二十五日,李弘“暴卒”于合璧宫。
  武则天对此表现极大的哀痛,她宣布儿子被病魔夺走,令她这个母亲肝肠寸断。李弘死后被追封为孝敬皇帝,以皇帝的规格为他起了一座“恭陵”,以帝王之礼正式下葬,并以高宗李治的名义向天下发布《孝敬皇帝睿德纪》,对死去的儿子予以极高的评价并表达极度的哀痛之情。
  武则天的悲哀溢于言表,发自内心。这是她最爱的长子,这个儿子的降生,让她从一个宫奴成为昭仪,最终成为皇后,他曾经是她的荣光、她的寄托、她的骄傲。回忆当李弘八岁时,她陪李治去洛阳养病,让小李弘第一次监国,八岁的李弘不见了爹妈号啕大哭,令她心疼无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