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皮克斯总动员-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译者序
1982年,德国导演沃纳?赫尔佐格深入南美的热带雨林,拍摄了一部叫做《陆上行舟》(Fitzcarraldo)的电影。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秘鲁,主人公菲茨卡拉多是一个爱尔兰裔白人商人,一个留着“爆炸头”的疯子、妄想狂、行为艺术家。菲茨卡拉多的生意是在潮湿溽热的雨林深处制造和贩卖冰块,他的理想是在秘鲁的小镇建造一座豪华歌剧院,请歌唱家卡鲁索来首演,他相信音乐是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通用语言。不过,制冰不能为他的痴心幻想提供足够的经费,他必须另谋他法,所以他买下了一艘旧船,向着神秘的丛林深处逆流而上,去一片因常人无法到达而无人涉足的土地开采橡胶。这是一段传奇般的旅程,他甚至在土著人的帮助下,将一艘大船拖上了高山。他们终日像牛马一样辛苦地劳作,随时面对毒蛇猛兽的威胁,拖着庞大的船体穿越高耸茂密的树林,最后终于让船从山的另一面滑下,摇摇晃晃地驶入水中。
在电影拍摄的年代,电脑特效还在襁褓之中,不过传统特效已经有相当成熟的技术和体系,如果赫尔佐格愿意,他或许可以用微缩模型做出足以乱真的玩具轮船和迷你丛林。但这个生性偏执的德国导演拒绝了一切电影特技,他硬是用一台起重机把一艘300多吨重的船推上了高山,把电影的拍摄过程变成了一次名副其实的“陆上行舟”。这部电影为赫尔佐格赢得了“疯子”的称号,这是一个疯子拍摄的关于另一个疯子的电影。
差不多与此同时,另外一群满怀热情与幻想的年轻人从纽约的一间车库中起步,踏上了一条制作电脑动画长片的“陆上行舟”之旅。也许今天看来,这算不上什么异想天开的梦想,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们的目标并不比在雨林深处修建歌剧院更具多少现实性。那时能够制作最基本的三维电脑动画短片的计算机可能有半间屋子那么大,而且价格贵得吓人,全美国也找不到几台。没有人能够预测,硬件更新速度的摩尔定律究竟能够赋予计算机多么强大的运算能力,在数学、算法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基础问题也还没有得到解决。许多资深的传统动画师认为,制作电脑动画从一开始就没有意义,机械电路永远不可能创造出活灵活现的拟人形象,电脑用二进制数字制作出来的人物模型无力体现那种极其微妙的差别。迪士尼九大*之一的弗兰克?托马斯说:“拿起铅笔,把动作画出来,要简单得多。”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金钱还是技术,专业人士还是新闻媒体,一切的一切都还没有准备好,这群年轻人的电脑动画之梦无异于陆上行舟。
二十多年之后的今天,由约翰?拉塞特、布拉德?伯德、皮特?道科特、安德鲁?斯坦顿、李?安克里奇组成的“皮克斯五老”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成为了迪士尼旗下的金字招牌,以几乎每年一部的速度推出电脑动画长片。
感谢这五位充满创意、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天才,也要感谢其他许多为皮克斯付出过心血、智力、青春或金钱的人们,包括将它卖掉的卢卡斯,也包括将它买下并坚持多年无回报地付出的乔布斯,作为观众,我们才有幸成为了三维电脑动画长片的第一代观众。这份荣幸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进步的意义,皮克斯给我们看的并不仅仅是电脑技术的奇观,而且是生动有趣的故事。我们有幸认识了那些渴望和主人玩耍的有生命的玩具;才第一次知道孩提时代折磨我们的噩梦原来是一些外表丑陋内心憨厚的绿毛怪物的日常工作,他们怕我们比我们怕他们还要厉害;才看到幽蓝海底宛如盛开的花朵一般的橙红色海葵,以及色彩绚烂、美丽异常的海洋生物;也才有了遥远未来那一趟浩瀚宇宙中人类回归自然的重返家园之旅。
与赫尔佐格一样,皮克斯的陆上行舟也抵达了胜利的彼岸。我们看到的是笼罩在他们身上的光环,是奖杯、荣誉和票房纪录,是菲茨卡拉多的汽船终于冲开水面乘风破浪的时刻。而《皮克斯总动员》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英雄成为英雄之前的故事,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如何从一间车库里的小作坊发展成比肩迪士尼的动画帝国背后的步步艰辛。每一则传奇、每一个英雄都有个开始,“请循其本”,让我们回到源头,重新跟随皮克斯走过这段精彩的旅程吧。
这本书的翻译时间比较仓促,书中又多有计算机绘图和电影制作方面的专业术语,由于译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错漏,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玩具总动员背后(上)(1)
故事开始于皮克斯雇用电脑工程师彼得?奈(Peter Nye),迈克尔?尚茨(Michael Shantzis)和团队主管托马斯?哈恩推行电脑辅助制作系统(CAPS)的时候。在格兰岱尔的迪士尼动画制作中心,他们花了大量时间将新的数码绘画系统融进迪士尼的动画制作程序。1990年初夏,在制作影片《地下救援者》(The Rescuers Down Under)的进程中,从CAPS小组传来消息:彼得?施耐德(Peter Schneider)——迪士尼动画电影的主管——可能有意与皮克斯合作一部动画长片。这正是艾德?卡姆尔和艾尔维?雷?史密斯期待已久的消息,为此他们已经等待了15年。卡姆尔匆忙与施耐德通了电话。皮克斯在当时并不是电脑制作角色动画的唯一机构,但是它正努力使自己成为迪士尼的不二选择。凭借拉赛特的短片和广告,以及CAPS系统的成功推广,皮克斯已经创造了一系列广受关注的“招牌”。迪士尼开始对新媒体(电脑)感兴趣的时候,皮克斯已是这个领域的领跑者。是工作团队的品质成就了皮克斯的地位,而非一些老友间的关照或偶然一次幸运的(技术)突破。这就像艾德?卡姆尔的研究和学生作品曾经让他成为纽约理工学院电脑绘图实验室的必然选择,劳伦?卡本特的《自由之声》(Vol Libre)让他在一群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受雇于卢卡斯电影公司一样。
卡姆尔、史密斯和古根海姆前往格兰岱尔与施耐德和汤姆斯?舒马赫(《地下救援者》的制作人)会面。皮克斯一行发觉气氛很奇怪。“可以说我们受到的是一种‘冷遇’。他们说‘我们知道怎么做,而且比你们更在行。’”皮克斯动画部门的领导人古根海姆回忆道,“我们开始明白,其实是他们的老板,杰弗里,让他们这么做的。他们并不想要外界的动画工作室介入。”卡姆尔史密斯和古根海姆非常恳切地向迪士尼高层表示他们乐于接受迪士尼在电影上给他们创造性的帮助。古根海姆说:“我们不自负,我们乐于向他们学习。”但是,施耐德仍然保持冷淡。“我们受到的待遇如此奇怪以至于我们想‘好吧,也许他们并不想找我们合作。’”
后来,他们才得知问题的症结所在:卡岑伯格认为如果迪士尼要和皮克斯合作,那么电影应该完全在施耐德的管辖范围外完成。如果不是这样,电影制作就会变成——卡岑伯格和皮克斯就剧本和预算达成一致,然后电影制作完毕后由皮克斯交出底片。迪士尼没有一点创造性的作用。还有一部分理由是,皮克斯公司不属于工会组织,而属于工会组织的迪士尼不清楚与皮克斯合作是否违反工会契约。不管怎样,施耐德为此非常气恼。
那次会面以后,皮克斯代表团回到家里,不抱期望;所以当卡岑伯格亲自召集他们参加另一次会议时,大家都非常惊讶。这一次,出访队伍除了卡姆尔、史密斯和古根海姆,还有动画研发组的领导比尔?里弗斯、乔布斯和拉赛特。他们还带上了一个想法…——拍一部半小时的电视特别节目《锡铁玩具的圣诞节》(A Tin Toy Christmas)。他们相信电视节目是获取经验的明智做法,它的效果大于一则30秒的广告,或者一部电影短片。并且他们可以借此机会打下技术基础。一旦制作成了这个半小时的节目,他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可以应付一部电影长片。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玩具总动员背后(上)(2)
正如卡姆尔和史密斯所见,这次会面中他们将面临两个重大的挑战:一个是让卡岑伯格对与皮克斯合作产生兴趣;另一个,也许更困难,是劝说拉赛特和年轻的动画师们与迪士尼合作。卡岑伯格在1984年从迈克尔?艾斯纳手里接过迪士尼。在那以后,他给迪士尼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看到了《妙妙探》(The Great Mouse Detective)和《小美人鱼》。但同时,他也树立起了微观管理“暴君”的声誉。“迪士尼在对待动画制作者上名声太坏,以至于他们都选择到我们这来,”史密斯回忆道,“艾德和我说‘太好了,我们终于有机会可以拍电影了!’——但这需要和迪士尼合作,而大家都排斥这个公司,所以问题是怎么说服大家。”
在伯班克迪士尼总部大楼长长的会议桌上,他们和卡岑伯格再次会面了。卡岑伯格清楚当时的状况。“他(指卡岑伯格)确切知道他必须做什么。他必须使约翰拉赛特和制作团队相信与他合作是个好主意。”史密斯说,“这真是个不可思议的会议,杰弗里打开了他所有的设备。我记得自己当时在想他和史蒂夫?乔布斯真像,两个人都极赋口才,能说服任何人做任何事。”
卡岑伯格以一句挑衅又讨好的话开篇。“如果我有办法,我们都不用再开这个会。”他说,“很显然约翰?拉赛特是这里的天才。但是约翰,因为你不会来为我工作,所以我想这样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他开始非常动听地说起他对动画制作毕生的热爱,说到他对那些杰出动画片深厚的感情。他说他想要皮克斯制作属于自己的电影,当然是和迪士尼合作,但不是迪士尼强加的剧本。对于半小时电视节目的想法,他持否定态度。“如果你们要增加员工来做一个节日特辑,还要为此创建制作基地,”他说,“还不如做个电影长片。”
最后,他转向眼下的问题。“每个人都认为我是暴君,”他说,“我确实是个暴君。但是我通常都是对的。我将给你们一个机会。如果你们认为我错了,可以改变心意,但你们最好能做出正确选择。”
然后他邀请大家加入到迪士尼动画师中,和他们现场交流,畅所欲言。“我们走进主管,动画师和其他动画制作团队成员们的房间里,卡岑伯格没有和我们一起,”史密斯说。我们就一直聊啊聊啊,而且基本上所有人都支持杰弗里所说的。你最好相信他是个暴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的直觉通常是对的。他们见过这样的例子,有人固执己见不照着杰弗里的意思做,结果成功了——但是如果不成功,就要人头落地了。
会议结束后,六个人走出大楼,史密斯和拉赛特走在前面。史密斯非常兴奋,问拉赛特他感觉如何。“我觉得我可以做到。”拉赛特回答他道,意思是他可以与迪士尼合作。于是两家公司开始谈判,但很快陷入僵局,持续了好几个月。在电影收益分成上他们分歧很大,并且卡岑伯格要求皮克斯共享他们内部的名为“Menv”的3D造型和动画软件(modeling environment,意思是模拟环境)。“Menu”完全能够满足角色动画对色彩真实度的需求。和皮克斯之前制作的软件 “RenderMan”不同的是,“Menu”没有面向市场发行。
为了给卡岑伯格施压并且让皮克斯在谈判中占据优势地位,拉赛特和古根海姆与环球、派拉蒙、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高层都进行了会面,但是没有一个和皮克斯达成协议。。 最好的txt下载网
玩具总动员背后(上)(3)
在谈判进行当中,史密斯离开了皮克斯。用他当初靠制图软件
Autodesk赚来的钱开始经营自己的公司——Altamira。史密斯的公司致力于开发个人电脑使用的高级图像处理软件。自从那次在NEXT总部和乔布斯的对峙之后,史密斯从内心感觉他不想再见到乔布斯。乔布斯买下了每个人持有的皮克斯股票,这一点也增加了他对乔布斯的不信任。
在和迪士尼的谈判中,乔布斯非常坚持的一点就是皮克斯的技术。最后卡岑伯格接受了事实,乔布斯不会把对“Menu”使用权交给迪士尼。于是谈判的中心又回到了财务问题上。对于以两个玩具为主角拍摄电影的想法,卡岑伯格一直都是赞成的。1991年3月,当最后的协议就要达成之时,拉赛特给了卡岑伯格一个故事剧本,名叫《玩具总动员》。最初的草图是由拉赛特、安德鲁?斯坦顿(Andrew Stanton)和彼得?多科特(Pete Docter)一起完成的,但和我们最终看到的电影几乎没有共同之处。故事讲的是一对兄弟——一个叫泰尼(Timmy);取自电影《小锡兵》里的个人乐队玩具;一个叫达米(达米);是个会出声的布袋玩偶——在城市里的冒险之旅, 从大卡车到拍卖会,从垃圾车到旧货甩卖,最后从一对情侣的家到一个幼儿园的游乐场。《玩具总动员》的核心思想在第一次的故事剧本中就有所体现:那就是玩具们深深渴望和孩子们玩耍,正是这种渴望引发了他们的情感——希望、害怕——和行动。
于是,1991年3月的拉赛特预想他的故事将以玩具泰尼泰尼在工厂里醒来的画面开始。
《玩具总动员》(第一个故事剧本)
每个人在童年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丢失了心爱的玩具,满心悲伤。我们的故事以玩具的视角看待这段经历。他失去了主人,他要努力挽回对他来说唯一重要的事情——陪主人玩耍。这是所有玩具存在的理由,也是他们存在的感情基础。
我们的故事从一个制造玩具的小厂开始。掠过传送带上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各种玩具,镜头停留在一组锡制玩具音乐家上,然后聚焦到其中一个身上,他就是我们的明星——泰尼。他慢慢睁开眼睛,四周张望,非常兴奋。传送带把他们带到了运输区。在这里他被包装起来放进一个大纸板箱。当箱子缓缓合上,我们也随之进入一片黑暗。
泰尼来到了一个玩具商店。商店一开门,他和所有其他玩具都热切盼望被人带回家,就像宠物店的小狗狗一样。泰尼被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一个小男孩,并且很快随之加入一趟去往西南的公路旅行。一家人不小心将泰尼落在了加油站。在那里,他遇到了会出声的布袋玩偶达米。达米像个牛仔似地和他打招呼。最终,他们的结局是成为了幼儿园小朋友的班级玩具。
故事剧本在最后这样写道:“孩子们出现了,他们开始玩玩具,空气中充满欢乐。其他的玩具告诉我们的四个主人公在幼儿园有多好:你永远不用担心主人长大了就对你失去兴趣,因为每年都有新孩子到来。而且玩具们还可以放暑假!泰尼和朋友们终于找到了属于他们的天堂和幸福结局。”
除了关于玩具情感动机的前提假设,最终体现到电影成品里的另一个重要情节就是玩具被落在了加油站。其他被电影采纳的元素比较零散:比如泰尼确实是个生日礼物;泰尼爬进了一辆大卡车;玩具们推开了卡车的插销(原稿是垃圾车,电影里是货车);弹簧毛毛虫到电影里“进化”成了弹簧狗。正如观众在电影中看到的,初稿里也有一个特别角色——一条玩具们都避之不及的家养狗:流着口水,恶心巴巴的狗。拉赛特和合作人写道:“就是那种你看见就想踹出门的狗。”不过当时初稿里还没有后来出现在电影中的“虐待玩具狂”小子西德?菲利普。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玩具总动员背后(上)(4)
1991年5月3日,迪士尼和皮克斯终于就和约条款达成一致,并于6月初签署协议。迪士尼在整个谈判过程中都表现得非常强硬,这是它一贯的风格。长达十三页的财政条款明显倾斜于迪士尼,就算合作的电影能取得像《小美人鱼》那样的受益,皮克斯的盈利也微乎其微。
此外,迪士尼还享有特权可以在任何时候放弃皮克斯的影片,甚至是在制作已经开始后,代价只不过是支付皮克斯一笔“弃权费”而已。同时该合约名义上是一个三部电影的合作协定,但第二和第三部影片合作与否也由迪士尼决定。总之合约给予迪士尼对所有创意部分的最终支配权,对电影“百分之百”的所有权,以及对电影的结局、再版、相关电视节目制作、转制VCD等业务的唯一决定权。皮克斯将首先以影视制作公司的身份服务于合作项目,但是一旦两家公司在合同条款上有分歧,迪士尼有权独自继续项目,甚至找别的制作公司合作,比如太平洋数码图像公司(Pacific Data Images)。在这种情况下,皮克斯会得到一部分的收入,但没有任何发言权。
《迪士尼-皮克斯关于3D动画的协议》
好莱坞记者报
1991年6月12日
作者:格雷皮塔克(Greg Ptacek)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