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墙见证录-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恩来接到信后,立即安排会见。
1959年12月13日,北京市民政局殷秘书通知特赦的10人,明天下午有首长接见,不要外出,在旅馆等候汽车来接。翌日下午1时许,驶来一辆大轿车,把10人都接上了车。“这是到什么地方去?是哪位首长接见呢?”大家都猜不着,又不好意思问。车经过北海大桥后,向左转弯,有人认出这是到中南海的路。果然,大轿车一直驶进了中南海北大门。杜聿明等下车后,被领进一间大会客室,室内沙发排成一个圆形。这时,一位干部宣布:
“今天是周总理接见你们。”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愣了一下,随即都咧开嘴笑了。他们的惊喜一点也不奇怪。在座的黄埔一期学生杜聿明、曾扩情、宋希濂、周振强和第三期学生王耀武当年都亲聆过周恩来的教诲。他们早就有见见总理的愿望,可知道总理忙,谁也不敢开口请求。想不到,今天周总理却在日理万机的繁忙中,抽出时间专门来和大家见面。但是,杜聿明等的心情又是复杂的,当年不听周恩来的劝告,走上了与人民为敌的道路,成了人人喊杀的战犯,在老师面前又该说些什么呢?喜悦与羞愧的双重心情交织在一起,心中五味混杂……
正当特赦战犯们激动不已、思绪纷纭之际,中央*部徐冰部长指着一人,给大家介绍说:“这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他是在抚顺管理所第一批特赦的。”溥仪身穿一套蓝棉制服,戴一副深度白色眼镜。他听完徐冰部长的介绍后,转身向大家频频点头致意,然后就座。
就在这时,周恩来总理出现在门口。陈毅、习仲勋两位副总理同张治中、傅作义、邵力子、章士钊等几位先生,随着总理一齐步入会客室。大家起立,热烈鼓掌。周恩来挥手示意请大家坐下,仍然是当年的那副炯炯眼神,只是面颊丰满了许多。他微笑着和大家一一握手。
他走到曾扩情面前,叫了一声“曾扩情”时,这位在黄埔时期曾经追求进步的汉子不禁满含热泪。他原以为几十年过去了,周恩来不会记得他,可周恩来一下就认出了他,并说道:“我在黄埔的时候还不到30岁,有很多学生年龄比我大,我当时感到有很大压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功德林阳光(7)
曾扩情说:“我那时已三十开外,学生比老师还大几岁呢。”所以当时在黄埔军校,同学们都爱喊他“扩大哥”。
周恩来又转脸和溥仪谈起来,这是他与溥仪的第一次见面,他看着溥仪的穿着,说起旗人的一般习俗和服装来:“我和人接触,一看到这些特征的,我就知道他是一位旗人。”
活跃的陈毅开起玩笑,对溥仪说:“我早年在北京读书的时候,还是你的臣民哩。你出来时,我们还要看看你这个皇帝呢!”
他这一说,会客室里顿时活跃起来。弄得溥仪也有些不好意思。
曾扩情口中讷讷,似要认错的样子,却被耿直的杜聿明抢先:“学生对不起老师,没有跟着老师干革命,走到反革命道路上去了。真是有负老师的教导,对不起老师!”
周恩来忙说:“不能怪你们学生,要怪老师没有教好。”
杜聿明又向陈毅检讨:“我在淮海战场刚刚被俘时,老总要见见我,我当时抱着与共产党势不两立的反动立场,拒不见面,确实是顽固透顶,应该罪加一等。”
陈毅摆摆手,眉毛一扬:“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当听到杨伯涛介绍说,他的妻子没有追随胡琏的第十八军逃往台湾,而是回到芷江,在县被服厂当三级缝纫工,自食其力抚养子女上学时,周恩来点头微笑。
周恩来又走到郑庭笈面前。郑庭笈是黄埔五期生。解放战争期间,他任国民党第四十九军中将军长,在辽西战役中被俘。张治中在一旁介绍说:“他是郑介民的堂弟。”
周恩来说:“我知道。”在北平军调处时,周恩来与郑介民打过交道。他问起郑庭笈的家庭情况,因为他已经听说一些:郑庭笈的妻子冯莉娟在郑被俘后,原准备去台湾。临行前,她听说郑在哈尔滨发表的一篇广播讲话后,决定留下来。1954年,她回到北京。但作为战犯的妻子她难以得到工作,于是他提出和郑离婚。郑庭笈的回答证实了这一点,周恩来转身对张治中说:“那你们应该动员他们复婚嘛!”在当时的情景下,郑庭笈以为周恩来不过是顺嘴说说而已,一个大国总理哪会留心这点小事?可是当他再次遇见周恩来时,周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复婚了吗?”郑庭笈激动得一时语塞。几十年之后,郑庭笈每当忆及此事,总是掩饰不住感激:“我至今还无法判断,周总理这样待我,究竟是由于他有超人的记忆力,还是有超人的情感!”郑庭笈后来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周恩来关照有关部门,将他妻子调到他身边当打字员,促成了这对夫妻的再度结合。所以,郑庭笈总对人说:“如果没有周总理,我们夫妻不会破镜重圆。我的家庭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幸福。可以说,周恩来就是我们的红娘。”……
这样漫谈了一阵以后,周恩来作了较长时间的谈话。他说:“我们党和政府,是说话算数的,是有原则的。我们是根据民族利益、人民利益来释放你们的。”接着,他分别就立场、观点、工作和生活、前途等四个问题作了讲解。周恩来最后说,你们也不要把现在的一切都看得那么好。北京的巷子里还有很多矮小房屋。全中国实现现代化,还需要几十年。精神面貌也不一致,有的人进步比较慢。我希望你们:第一,要相信党和国家。党和国家对你们是信任的,你们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多做贡献。第二,倘有不如意的事,可以写信,可以与中央*部联系,有话就要说,不要积少成多,结成疙瘩。
功德林阳光(8)
邱行湘是大家公推的记录员,他一边听,笔一边飞快地在本子上记着,生怕漏掉一个字。这份记录日后成了重要的历史文献。
周恩来看了看表,觉得时间已经很久,该吃晚餐了,就问工作人员:“预备晚餐了吗?”
工作人员说:“没有预备。”
周恩来歉意地说:“以后再说吧。”
杜聿明等向周恩来和各位师长鞠躬告别,离开了中南海。
这之后,*部遵照个人意愿,让他们或回家乡或留在北京生活,过了出狱后的第一个暖冬。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10月。那时张治中在颐和园介寿堂休养,周恩来托人以黄埔军校教育长身份,发个通知,邀请在京的黄埔同学到颐和园*,并嘱有家属的也要偕同参加。为此,周恩来亲自给陈赓大将挂电话,嘱他一定偕夫人同往。19日上午,黄埔同学都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颐和园。来的人真不少:有张治中及夫人洪希厚,邵力子和夫人傅学文,屈武,陈赓及夫人傅涯,郑洞国及夫人顾贤娟,侯镜如与夫人李松芸、黄雍、李奇中、覃异之、张治中的女儿张素我及女婿周嘉彬,唐生明及夫人徐来,以及杜聿明、宋希濂、周振强、王耀武、郑庭笈、杨伯涛,等。*部副部长平杰三、童小鹏两位也莅临主持。
周恩来和邓颖超按时到达,大家起立欢迎。周恩来满面春风,招呼大家就座。他对杜聿明等6人到红星公社插队的情况,仔细地询问,然后对大家说:“这次*是黄埔师生联欢。这次文白先生在颐和园休养,趁这个机会请文白先生邀约大家来这里见面。大家工作得很好,我很早就想和你们谈谈的。”
邓颖超也站起来说:“我和黄埔没有关系,但我对黄埔同学也是很关心的,今天也高兴和你们见见面。”
周恩来转而对杜聿明等6人说:“你们是第一批特赦的,要做好改造的标兵。你们是特赦了。但是过去的历史罪恶,还是客观存在不能改变的,不能因为特赦就一笔抹掉了;而人的思想行为是可改变的。赦人不赦罪。大家要引以为戒,继续改造自己。”
杜聿明等沉沉地点头:“请总理放心,我们一定按照您指示去办,继续改造自己。”
陈赓是个天生的乐天派。有他在哪里,哪里就不会寂寞。会餐时,他见大家都不动筷子,就动员说:“来,我们拿出黄埔的精神,把桌上的菜一扫光!”
大家都乐呵呵地动起筷子。而宋希濂、杜聿明还是有些心事:宋希濂跟陈赓都是湘乡人,当年是跟着陈赓报考黄埔军校的,可是后来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杜聿明握着陈赓的手说:“那时我们两人同队,思想进步,颇得你的帮助。后来一失足成千古恨,成为历史的罪人。感谢党和毛主席,我今天又和你团聚了。”这也是宋希濂的心里话,经杜聿明一说,他心里也舒坦了许多。他敬佩陈赓:真没想到,他又给我领了条路,而且没有一点胜利者自居的神气和训话式的满嘴教条。看来,后半生还有活头……
会餐完毕,少憩片刻,周恩来兴致勃勃地问国务院的工作人员:“大家聚会不易,要留个纪念,在那里拍几张照好?”
工作人员引导总理和众人一行到昆明湖北岸的牌楼前,以巍峨的万寿山为背景,拍了几张集体照。周恩来又对杜聿明等6人说:“我单独和你们照个相吧。”他叫工作人员选择镜头位置,要6人站在他左右,拍完照片,他让大家自由在园里活动,他和张治中、邵力子几位老人回到介寿堂休息,谈话。邓颖超则游兴未已,看到杜聿明在给别人照相,走过去说:“我的技术不好,我给你们照几张吧。”于是她接过相机,让杜聿明也站进队去,选择曲栏拱桥几处风景,照了好几张。
功德林阳光(9)
直到下午,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颐和园。
经过一段时间的劳动锻炼,1961年旧历春节,徐冰部长宣布了任命书。任命溥仪、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周振强、郑庭笈、杨伯涛等7人,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正式参加国家机构的工作。这个机构是周恩来创议设立的。当他在1959年一次邀集60岁以上老年人士座谈时,建议老人们为教育后代,“把亲身经历记录下来,传之后代”,因而建立了这个机构。每月工资100元,当时四口之家绰绰有余。有分配的公房,专员和高干同等享受保健。
1963年11月10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召见溥仪、杜聿明等全体文史专员和妻子,并邀请鲁迅夫人许广平、傅作义和夫人、张治中和夫人参加,还有长春起义将领曾泽生,黄埔同学侯镜如、黄雍等。
陈毅副总理首先致词:“听说大家在政协工作的热情很高,认真负责,表现很好;加之多数人都安了家,扎了根,有所依托,这都是很好的。看来各位都是60岁左右的人了,党和国家对各位很关心,决定让各位在新中国里,过一个幸福的晚年。总理很惦念各位,特邀请各位来这里见面谈谈。总理为此打电话通知我,要我来参加。我是政协副主席,对各位也负有责任,很愿意来参加这次*,和各位见见面。我现在要问各位一句话,台湾放出一些流言蜚语,说各位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你们是不是真正自由了呢?不要有顾虑,可以坦率地告诉总理和我。凡是各位感到不自由之处,我们一定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各位有充分的自由。”
专员们一听是为这事,都争着发言:“我们的生活行动都很自由,一切统由自己安排,没有任何人干预,请两位总理放心。”大家对台湾造谣污蔑,痛加斥责。
周恩来接着说:“大家对陈副总理提出的‘自由’这两个字,有它一定的概念,需要对它有正确的理解。对于一个人是否自由与不自由问题,是由每个人的世界观来决定和支配的。每个人必须首先认识客观世界,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它客观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只有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适应这些规律并加以利用时,人,才能成为自由的人。要做到这点,就需要从改造世界观着手,这就要求每个人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由必然王国跃进到自由王国。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任务,否则,就会不适应客观形势,感到一举手,一投足,处处都有矛盾,那怎么能有自由呢?对于这个问题,陈毅同志提了出来,提得很及时。我希望大家可以多多考虑,最好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周恩来最后说:“以后还有很多人要被特赦出来,希望你们好好学习,成为他们的标兵。党和政府正在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安排你们中间一些人,参加政治活动。”
陈毅继续说:“现在为了各位更好地了解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模和新社会面貌,到明年春暖花开,总理安排各位带家眷到祖国各地,参观一些建设项目,游览名胜古迹。我前不久,陪伴各国驻华使节,到安徽黄山游览。黄山真是一个奇峰异壑、苍松翠柏、风景优美的好地方。外宾们都赞不绝口,认为在欧洲没有这样好的地方。你们去时不可错过这个机会,一定要去看看。”会见完毕,周恩来再次邀全体摄影留念,并一同进餐。 txt小说上传分享
功德林阳光(10)
杜聿明的特殊感受
在周恩来第三次会见特赦战犯时,他专门握住一位叫曹秀清的女士的手,亲切地对她说:“欢迎你回国定居。”
曹秀清是谁?是杜聿明的夫人。她是如何与杜聿明团圆的呢?
1949年1月,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全军覆没,传到后方的消息是杜聿明“生死不明”。这可急坏了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杜不但有一个老母亲,还有6个子女。当国民党大员们如惊弓之鸟,纷纷迁逃台湾时,曹秀清也动了念头:光亭(杜聿明字)多年为蒋介石卖命,才遭此厄运,我在大陆无依无靠,跟着到台湾总可以得到一些照顾,就把全家搬到了台湾。那知到台湾后,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根本无人问津,全靠曹秀清一人奔波。找杜的老同学、老同事帮忙说情,才勉强将子女安置进学校读书。后来,台湾政府派人来调查子女的情况,还造谣说:“杜聿明被共产党杀害了,要给立烈士神位。”这才给子女补助了学费。
为了打听杜聿明的确切消息,曹秀清就想方设法离开台湾,先到美国找大女儿杜致礼。这时女婿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在国际上很有声望,她估计台湾当局不会阻止她去美国。她还专门请了保人萧毅肃。1958年9月间,曹秀清突然接到通知,蒋介石和宋美龄要接见她。曹秀清想:离开大陆到台湾已经10年了,蒋介石从不过问,为什么我要到美国去的时候,他却要见我呢?不会有什么好事。当局派来一辆汽车,将曹秀清接到蒋介石官邸。刚进会客厅,蒋介石夫妇随即跨入。握手寒暄之后,蒋介石先问起曹秀清和子女的情况,接着又详细问起杨振宁的情况。蒋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为国争光。李政道的母亲在台湾,杨振宁的父母都在上海。你这次到美国去,凭着岳母的关系,要争取杨博士为*效劳。”
曹秀清是聪明人,心里想着到美国主要是去找到杜聿明,但嘴上却说:“杨振宁没有到过台湾,台湾的情况他一点也不了解。我见到他后,一定向他好好介绍台湾的情况。台湾是个宝岛,物产丰富,环境优美,要他回来看看,为建设宝岛贡献力量。”
蒋介石一听,满心欢喜:“很好。”蒋介石离开会客厅后,宋美龄请曹秀清吸烟,并亲自为她点火,非常热情。
曹秀清到美国后一年多,才知道杜聿明被特赦释放的消息,不由得喜出望外,而且不久就接到他的来信。杜聿明在信上说,他在北京的居住条件很好,有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暖气设备齐全,要曹回北京定居,共度晚年。曹秀清心急如焚,就积极准备办回国手续,争取早日团聚。正在这时,担保人萧毅肃从台湾频频来信,催她返回台湾,说如不回去,他就不好交代。曹秀清写信告诉他:我到美国是蒋介石亲自批准的,请萧到国防部去查档案。这以后果然没有信催了。
可是,在台湾和美国都传播着许多骇人听闻的消息,咒骂和诬蔑新中国。有些人受其蒙蔽,出来劝她:“你对大陆的情况又不了解,别操之过急,否则会悔之晚矣。”曹秀清主意已定:光亭能在北京生活,我为什么不能呢?女儿和女婿也都大力支持。杨振宁的父母每年暑假都从上海到日内瓦看望儿子和儿媳,把大陆和杜聿明的情况说得很详细,曹秀清不能不信,更加坚定了回大陆的决心。
功德林阳光(11)
1960年,曹秀清又得到一个更高兴的消息:杜聿明出现在周恩来、陈毅会见蒙哥马利元帅和西哈努克亲王的场合。
这是周恩来的一个特殊安排。那年4月,杜聿明接到要他去参加接待外宾的通知,顿时感到紧张,因为除了特赦时管理所发给每人的一套布棉服以外,他自己没有添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