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商-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衷诰偷茸殴昕帕恕�
  虽然我刻意地淡出官场的是是非非,可是对朝廷的一切动向,我仍旧十分的留意。当年的“冬衣事件”前。张居正已经开始动作,而随着李伟犯事,李太后婉约的提出了警告后,他的一番政策得到了很好地执行。
  不过我当然也知道其中的一些事情,这边张居正在大肆的推行子粒田纳税政策,可是在荆州城张居正的老家,张居正七十多岁的老父亲接受了一个官员一千多亩的官田,然后将这个官员推荐给了张居正。
  当知道那个叫做赵谦的官员从荆州府关防当上了知府后。我只是为张居正感到悲哀。虽然最后张居正主动找到了李太后自暴家丑,可是我却还是看到了张居正的虚伪,张家受贿又何止这么一点点呢!张居正却用这么一件事情博得了一个奉公廉洁,不徇私枉法的好名声,让朝廷众多的官员都对他死心塌地。
  张居正的老父亲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历史的命运,归还田地。拆除了由徐阶亲自题词的“大学士牌坊”,眼看着就要跨入到万历五年的冬季了,张家的老爷子终于驾鹤西游了。
  我带着吴堂和富贵在棋盘街上面的店面中一直待到了晚上,然后直接就在棋盘街上面的酒楼中用的饭,等到快要九点的时候。我们才和富贵分开各自回家。
  微微有些酒意上升,脚步下有些蹒跚,来到了纱帽胡同口,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一匹快马自宣武门方向驰来。到了纱帽胡同口,马上骑客一捋缰绳,快马两只前蹄顿时腾空,那人趁势跳下马鞍。双手抱拳冲着我们说道:
  “两位兄台,请问大学士府在何处?”
  因为那人一口浓重的南方口音,虽然我在镜湖岛上面居住了一年多,可是身边大多都是自己从京师带过去的人,再加上我现在微微有些醉,所以等那人说了三遍后,我才知道他在问什么。
  我抬手一指那座现在已经装饰的富丽堂皇的大学士府,说道:
  “喏!就是那家。”
  那人抱拳,说道:
  “多谢兄台!”
  看到从胡同口走进去,并没有多远,这个人也就没有再骑马,而是牵着马走了过去,我在吴堂的搀扶下,晃晃悠悠的跟在了那人的身后。
  晃晃悠悠的站在了大门口,我回头看到张家已经再度关上了的朱红大门,笑着对吴堂说道:
  “好戏要开场了!”
  等早上我醒过来的时候,却发现昨天晚上自己是在凤鸾的房间中休息的,现在她早已经起床了。
  我躺在床上扭动着身躯伸了一个懒腰,这才高声说道:
  “人呢?!”
  房门轻响,凤鸾走了进来,她看到我起床了,就对身后的春兰说道:
  “快去给老爷打洗脸水去。”
  我坐在了梳妆镜的前面,任由凤鸾整理着我的头发,看着凤鸾脸上喜悦的神情,我好奇地问道:
  “什么事情让你这么高兴啊?”
  凤鸾笑着说道:
  “对面学士府现在已经挂白绫了,不过没有发丧,还不知道是谁死了呢。”
  我当然知道凤鸾为什么高兴了,虽然嫁给了我,可是她们家和张居正可也是有深仇大恨的,幸灾乐祸一下是十分正常的。
  “不用高兴,是张老太爷死了,昨天晚上交亥时分从荆州来人报的丧。”我淡淡地说道。
  “相公,你这么知道的?”
  “啊!”我打了一个哈欠,然后才回答说道:
  “昨天我和吴堂回来的时候在胡同口遇到了,那个人还向我们打听学士府在那里了。”
  凤鸾将我披散的头发拢在了一起,镜子中出现了我的面孔,上面那些刀疤早已经不见了,不过似乎经过了这次磨难,我的脸庞有了一些变形,虽然还是丑,不过似乎没有以前那般吓人了。
  从桌子上面摆放的容器中将那张面具拿了出来,小心的凉在了一边,将脸洗干净后,用软布擦拭干净,在凤鸾的帮助下,我将那张面具又戴了回去。
  后院中的人基本上都见识过我褪去面具后的模样,我甚至听吴堂说,见识过真正面目的人都为自己能够享受到这种待遇而感到十分的荣幸,当时我有些愕然,后来想想才明白,也许对他们来说,我将自己的真面目袒露在他们的面前,是对他们忠心的一个肯定,是一种信任的表现。
  我张开手臂,好方便凤鸾整理我的衣衫,我犹豫了一下,才开口说道:
  “等下你让人去准备一些礼物,估计报丧的人要过来了,我要去张家看看,出了这么一桩子事情,咱们不去看看不合适。”
  凤鸾手上的动作停顿了一下,然后又继续整理着我的外袍,她回答说道:
  “我知道的,其实你不用告诉我的。”
  果然,还不等我吃完早饭,富贵就过来通知,说对面张家过来报丧了。将张家派来的人打发走了以后,我就让吴堂带着准备好的礼物,再次迈入了张家的大门。
  虽然纱帽胡同被成为胡同,可是胡同的宽度却丝毫不逊于一条大街,张居正的府邸经历了这几年的休憩,已经和前两年有了天壤之别。老远看去,那一片片飞檐翘拔的曲面大屋顶,盖着华贵的琉璃瓦,日头底下反射出耀眼光芒。
  正门两根粗大的平柱之间,宽大的门梁上悬了一块六尺长的伽楠香大匾,书有斗大的“大学士府”四个石青底子的金字。
  门前踏道两侧,各蹲了一只神采飞扬的汉白玉大石狮。不过因为毕竟只是在胡同之中,门前的广场和其他的豪门比起来就说不上宽阔了。
  不过比起普通百姓人家当然要豪华千倍了,踏道两侧藻井廊沿之下,挨着角柱石,是两排餐工考究的米青石系马桩,正对着大门约十丈开外,并排儿竖了四根高耸入云的沉香旗杆,飘扬的黄绫滚边三角彩旗上,“大学士张”四个字赫然醒目。
  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无论刮风下雨,这旗杆下以及大门口都有家丁守卫。因此,除了府中开堂会以及别的什么喜庆日子,大门口落满官轿歇满马匹外,平常空荡荡难得见一个人影。高墙大院重门深禁,那气势就把人震慑,谁还敢于此地逗留一窥堂奥呢?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夺情风波(下)
  不过今天整个纱帽胡同的街口却停放着许多官轿,各种颜色的官轿在胡同中摆起了长龙阵。
  如此多的官员都是对张居正的老父亲之死感到伤心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些官员中有些是张居正真正的心腹好友,因为张居正老父亲之死,而特地赶来吊唁的,也有借这个机会送礼套近乎的,当然也有不少别有居心的人。
  按照明朝的惯例,官员在任上,如果家中父母过世,必须离任回家守孝三年,以表示自己的孝心。
  张居正老父亲一死,天下所有官员目光都落在了张居正的身上,如果说张居正按照惯例回家丁忧守制,那么下一任的首辅将会是谁,朝廷的权势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动荡,这可是所有人关注的事情。
  这么多的人恐怕都有这样一个想法,可是我却知道张居正的老父亲是死了,可是却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夺情事件,这恐怕是所有的人都没有预料到的。
  来到了张居正的家中,只见到家中已经一片缟素,客堂也被临时布置成灵堂,灵堂中倒到处都是一些挽幛。
  看到这些,让我的心中也是一阵的悲伤,因为我恰巧住在了纱帽胡同和大学士府斜对着的宅子中,而且按照朝廷的官职来说的话,我多少也是一个侯爷,再加上和张居正的关系,所以我也就留在了张家帮着接待一些官员之类的。
  不一会儿的功夫。张四维也过来了,见到我在这里,张四维的脸上闪过了高兴的神色。我正在那边招待一些官员,看到张四维过来,我只是微微的点头示意。
  等张四维也按照章程走过以后,他来到了我的身边,似乎是有话要和我说。
  “本来下官下午要到侯爷的山庄中拜访的,没有想到侯爷也在这里,真是太好了!”张四维低声地说道。
  我点点头,刚要说话,从外面却传来了一阵喧哗声,接着一个白胖的太监打扮的人走了进来。
  我低声问身边的张四维:
  “此人是谁?”
  张四维也低声回答说道:
  “这个就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李佐,是冯公公面前的红人。”
  我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原来这个李佐是冯保的心腹。张居正也迎了上去说道:
  “不知道公公此来,有何贵干?”
  李佐也是满脸的悲色,他看着张居正说道:
  “听说张老太爷过世,皇上让小人过来传旨。”
  听到这个,在场的人都跪在了地上,张居正高呼万岁后。这个李佐才从袖口中拿出了圣旨,对跪着的张居正念道:
  “朕今览吕调阳、张四维二辅所奏,得知先生之父,弃世十余日了,痛悼良久。先生哀痛之心。当不知何如也!然天降先生,非寻常者比。亲承先帝付托,辅朕冲幼,社稷奠安,天下太平。莫大之忠。自古罕有。先生父灵,必是欢妥。今宜以朕为念,勉抑哀情,以成大孝。朕幸甚,天下幸甚。钦此。”
  听到小皇帝说这些,张居正伏在地上放声痛哭起来,我连忙站了起来,走到张居正的面前,和李佐一起将张居正从地上扶了起来,安慰说道:
  “张大人节哀顺变,就是张老太爷在天之灵看到张大人你如此的孝敬,也能够欣慰了。”
  李佐也连忙开口说道:
  “请张先生爱惜身体,你这样哭,若是皇上知道了,不知又会多么难过。”
  听了这话,张居正止住抽泣,从地上撑起身子,回到椅子上坐下。李佐恭恭敬敬把圣旨送到张居正手上,趁机放低了声音说道:
  “张先生,冯公公让奴才禀告于您,他已给皇上出主意,让皇上接见吏部尚书张瀚。”
  听到李佐说这个,我微微的摇了摇头,这个冯保啊,恐怕还是不愿意看到张居正就这样回家丁忧去,如果张居正真的离去了,那么所有的人都会将目标对准他冯保,新上任的首辅能不能和他站在同一条战壕中,那还是一个五五之数,他自然不希望这件事情发生了。
  因为知道张四维和我有些事情要说,所以等张四维离开了以后,我也找个借口离去,走到了大学士府的大门口,我却看到了一顶轿子停在了张居正的家门口,不过我只是微微扫了一眼,然后就转身往自己的家门走去了。
  张四维正在我家门的大门中等候,看到我过来,他连忙迎了上来,说道:
  “侯爷刚才可曾看见那个去学士府的人?”
  我点点头,说道:
  “看到了,不过我没有仔细注意,有问题吗?”
  张四维点了点头,看着我说道:
  “刚才进去的就是跟随张居正多年的姚旷。”
  “姚旷?”我自语道。
  姚旷这个人我知道,他可以说是张居正的心腹,是内阁中书,现如今在张居正的手下帮办,他到张居正的家中估计不仅仅是为了安慰张居正这么简单。
  张四维看着我说道:
  “今天早上大内出了四道拟票,可是张大人这边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我和吕大人一时间拿不定主意,所以就让姚旷送到这边来了。”
  拟票是何物?那个相当于现在国家的上级部门的文件,一个阁臣欲影响朝局,对各大衙门发号施令,其行使权力的方式就是拟票。皇上号令天下的圣旨,就在这拟票中产生。
  现如今正是敏感的时期。张居正绝对不会轻易的就回家丁忧,那样的话,他所谓的万历新政就得打了水瓢,无论你今天是什么,三年后守制完回到朝堂之上,你能有一个立足之地就算不错的了。
  和张四维一起来到了书房之中,挥退了闲杂人等。我这才开口说道:
  “现在张老太爷一死,朝堂上下已经都乱了吧?”
  张四维苦笑了一下,说道:
  “还是侯爷您高瞻远瞩,现在朝堂上下知道了这个消息的人都在相互打探,到处拉关系,人心都乱了啊!”
  我端起了茶杯,吹吹了水面上漂浮的茶叶,然后才浅浅的喝上一口说道:
  “你是不是也乱了呢?”
  张四维苦笑了一下,说道:
  “所以我才来找侯爷你,求侯爷你给出个主意啊!”
  我闭上了眼睛,摇头说道:
  “首辅张大人的新政刚刚开始没有几年,可是已经初见成效,如果在他在这个时候丁忧回家的话。先前他所有的努力都将化为乌有,可是如果他不回家丁忧,又和祖制不符,这件事情啊,难!”
  张四维却接着说道:
  “今天早上。我过来的时候,看到了翰林院掌院学士王锡爵到了内阁。”
  我有些好奇地问道:
  “他一个翰林院的掌院学士到你们内阁做什么?”
  张四维回答说道:
  “他是去拜访吕次辅的。”
  按照惯例,如果张居正真的辞官回家守制,那么接任首辅一职的将会是次辅吕调阳,可是我知道正是因为这个翰林院掌院学士王锡爵到的访问害了他。
  因皇朝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大凡某人登首辅之职,部院大臣都得前往恭贺,但第一个前往恭贺的,必定是翰林院掌院学士。
  皆因内阁首辅无一例外都是大学士出身,而翰林院掌院学士又是朝中词臣之首,因此首先接受掌院学士的恭祝。对于新任首辅来说,不仅仅是不可或缺的礼仪,而且也是深孚众望士林归心的象征。
  我沉吟了一下开口问道:
  “当时那个姚旷在吗?”
  张四维回答说道:
  “在!”
  我长叹了一口气,说道:
  “如果你和吕调阳交好的话,立刻回去通知他,立刻检查自己,是否有什么把柄会落到别人的手中,如果你希望接替他的话,你就静静的等着。”
  张四维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侯爷的意思是说……”
  我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道:
  “吕调阳完了!那个王锡爵害了他啊!”
  “侯爷的意思是说,王大人的举动让首辅担忧?”
  我淡淡地说道:
  “虽然说我真正的做过官,可是我也知道,人一走,茶才能凉,现在张大人圣眷正隆,方才你也看到了,首辅张大人能否回家丁忧还只是一个五五之数,可是那个王锡爵竟然就大摇大摆地去找吕调阳,鲁莽啊!”
  我当然知道张居正这次丁忧的事情是如何结尾的,张居正虽然也是一个读书人,可是他做起事情来却和一般读书做官的人不一样,他在子粒田的治理过程中,不仅仅得罪了不少的王公贵族,皇亲国戚,而且听说还和一些有名的大儒发生了争执。
  对于张四维,我丝毫不担心他,他能够在官场上面走如此顺利的道路和他老爹手里边的银子是绝对分不开的,现在张允龄和我的关系还算不错,顺水推舟的和张四维搞好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朝廷的事情,谁也说不好,官员的升降完全在乎皇上的一念之间,这也是我不愿意到朝廷中做官的主要原因。
  将张四维送走,我简单的用了一些东西后,刚刚要午休小憩一下,可是宫中派过来的太监就过来了。
  又是给张居正送礼的,不过小太监过来的时候还肩负着招我入宫的使命,对这件事情我心中早就有了准备,所以等到了小皇帝的召见,也就没有什么意外的感觉。
  到了皇宫中,我得知果然如同自己所料想的那样,他这次是为了张居正是否该守制的问题,才将我找过来的。
  “先生,这是张先生送过来的疏文,先生你看看。”
  从小皇帝的手中接过了张居正所写的疏文,上面工工整整的写着:
  闻忧谢降谕宣慰疏
  本月二十五日,得臣原籍家书,知臣父张文明以九月十三日病故。臣一闻讣音,五内崩裂。兹者,伏蒙皇上亲洒宸翰,颁赐御札。该司礼监李佐恭捧到臣私第。
  臣不忠不孝,祸延臣父,乃蒙圣慈哀怜犬马余生,慰谕优渥。臣哀毁昏迷,不能措词,惟有痛哭泣血而已。臣不胜激切哀感之至。
  这是写给小皇帝的谢辞,看来是张居正写好了交给李佐带回来的,我看完后将手中的疏文交给了小皇帝,这才开口说道:
  “皇上此次叫微臣来,是否是为了张大人守制的事情。”
  小皇帝听到我说这个,笑着说道:
  “莫非先生能够未卜先知?朕还没有说,先生竟然就已经知道了。”
  我连忙回答说道:
  “臣也只是妄加猜测罢了。”
  “两位辅臣的折子也都呈上来了,朕也已经看过了,可是大伴却不赞同张先生守制在家,不知道先生如何看呢?”
  我认真的回答说道:
  “皇上,想一想,现在的朝廷,如果没有了张大人,朝局将会是何种情景?”
  小皇帝不假思索地说道:
  “可不是还有先生吗!”
  我笑着摇了摇头,说道:
  “有些事情臣出出主意,也许能够受到奇效,可是朝廷所处理的事情成千上万,臣自认根本就做不来,而且臣没有一点的资历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