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惊宋-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岳云刚才也提及,江淮一带因连连战乱,土地荒芜,有大量的无主之地安置南返百姓,但那里可是张俊的防区,自己和张俊的关系极差,想要说服他几乎不可能,且依张俊的个性,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他是绝对不会同意接下这一包袱的。
想到这里,岳飞不禁沉吟了片刻,然后和李若虚对视了一眼,微微一笑问道:“云儿,那依你之见,我们现在应该如何行事才好呢?”
其实他心中已有计划,只是对自己这只知道冲锋陷阵的大儿子突然能运筹帷幄了大感好奇而已。
岳云这时却狡黠地一笑道:“父帅,依孩儿看来,一个月期限到后,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开始撤军。这样便可向朝廷表明,我行营后护军是服从官家和枢密院指挥的,不会违抗军令!避免一些奸佞小人以此为由,恶意中伤我军不听号令,擅自行动……”
然后,他又接着说道:“不过,我军虽然遵从军令,从中原撤回荆襄一带。但撤军总需时日吧,不可能今日方撤,明日十几万大军就已撤回鄂州了吧!况且,眼下宋金还在交战期间。在金军虎视眈眈之下,我军即使撤军亦只能分批撤退、预留断后军……呵呵,我们安排第一批撤走的军队自然是那些生病、受伤,和一些老弱的军士……”
“另外,安置百姓之事终究还得上奏朝廷解决才行!只不过,如由我们上奏的话,官家和朝中大臣说不定还以为我们夸大其词,想违抗军令,企图以百姓来要挟朝廷,拥兵自重。因此,孩儿之意,是让百姓们自己去临安上访比较好!”岳云解释道。
“上访?”听到这个词,不光岳飞一愣,就连李若虚也一阵愕然。
“嗯!”岳云这时便将“上访”是怎么回事大致用他们能听懂的话解释了一遍。他可太清楚了,前世那些领导最怕的就是百姓上访了,而且对于规模越大的上访越头痛。
“应祥,你这办法,的确比我们自己上奏要强上不少,亦让官家能体察到民间疾苦,明白我们的苦衷,实是一举两得之策。只是这上访之人由谁去比较合适呢?下官想,总不可能让这些百姓们都去吧!”
李若虚是岳家军的参议官,又是文人出身,头脑反应最快,自然一下子就看出了岳云提出的“上访”会让朝廷处理起来多么棘手。
岳云微微一笑,方说道:“上访的人数,依我的想法,以两三百人左右为佳,人太少了影响力小,声势不够大,无法引起轰动效应;人太多了一路上安顿和吃饭都是个大问题,行动起来也不方便。当然,这两三百人自然得挑选一下,不可能是随便找些大字不识的佃农就行!我建议多找些有影响力的文人和商人,这样他们见到官家及朝中的大臣才可以侃侃而谈,将这里的现状讲述清楚。”
岳飞和张宪听后都点了点头。他们也知道不可能叫些只会种地的农民或者工匠去和朝廷交涉。大宋重文轻武,让文人作代表上访是再合适不过了。
不过李若虚心中却是有些疑惑,他问道:“大公子,让文人前去临安自然可行,但为何还要找些商人随行呢?”
岳云先是一愣,但随即就明白过来了。在古代,商人的地位最低,士农工商四大行业,商人是排在最后一位的,即使在宋朝这个最重视商业贸易的朝代也是如此。所以李若虚才有此一问。
不过作为穿越者的岳云却是深知商业的重要性,更了解商人的价值所在。他之所以要让商人一同前去上访,乃是因为一个很现实的因素。
这时,岳云方微笑着说道:“李军师,上访的代表有数百人,他们到达临安最快的途径就是向南行,到达鄂州,然后再坐船沿长江到达建康,经常州、苏州、抵达临安。末将亦知文人大都视金钱如粪土,不愿和商人多来往,但一路上大家坐船、吃饭、住宿总还是要钱吧。这些钱自然应该是那些商人出了。”
“哦,这倒也是!商人一向逐利,这次想要延期撤军,他们自然也应该多出点钱财了!”李若虚倒是点头称是。
岳云微笑不语,其实他还有一个理由没说,那就是:游说朝廷下令不撤,不对朝中大臣甚至内廷的宦官嫔妃打点一番怎成?只是这理由却是不便在这会上说出来而已。
岳飞又问道:“云儿,你这计划倒是可行,不过上访的数百人总得有个承头之人吧,你心中有合适的人选吗?”
岳云早就在等岳飞问这话,听闻之后,立刻行了一礼,然后说道:“父帅,孩儿心中已有一合适人选,乃是朱仙镇上的私塾教师王童。此人是名秀才,年纪虽轻,但头脑灵活,反应机敏,熟悉附近情况,言谈举止也十分得体,足以担当组织上访请愿团的大任!”
“哦?王童?此人名不见经传,真能担当如此重任?”岳飞有些疑惑地问道。
他原本认为派个年长稳重,最好有过功名的名士。没想到岳云却推荐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私塾教师,还只是一个秀才。他心中着实有些不放心。
“是的!”岳云这时微微一笑道:“不瞒父帅,几天前说服曹公公同意我军缓期撤军一个月,就是王童和孩儿一起前去才说服的,此人年纪虽轻,口才和机变却甚是厉害。定比那些年纪和名气虽大,行事却墨守成规之人更为合适!”
其实说服曹公公基本上是岳云自己干的,但他这时不得不将功劳放在王童头上,以显其才能。
岳云也不是没想过让别的文人去,但他却拿不准别人会不会按自己的计划去上访。毕竟他的计划中有些是不好意思拿出来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的,某些行动甚至会让那些保守的文人认为是胡闹、走偏门了。而王童是个年轻人,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比起中老年人来说要容易得多,更何况王童对自己心存感激,又答应了作自己的谋士。岳云对王童执行自己计划的信心可要足得多。
岳飞这时瞥了李若虚一眼,见他亦微微点头,当即便笑道:“云儿,我原本属意此地名士张择端的,他既是文人出身,又在宣和年间当过翰林学士,只是他擅长作画,却不善言辞。云儿既有更好的人选,那上访之事就交给那王童去做吧!只是在他们出发之前,你觉得还需请曹公公为百姓们再次上奏呢?”
“不必了!”岳云双眸微张,倒是一口回绝了。
“哦?为什么呢?”岳飞有些惊奇地问道。
岳云叹了一口气,看来这便宜老爹还是太缺乏政治经验啊。
他这时方耐心解释道:“我们向曹公公说明此事后,曹公公是否愿意为我等上奏禀报还是未知之数。况且就算曹公公同意上奏禀报,官家亦将认为百姓上访乃是出自我们授意,他们上访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但如若是百姓们自行去的,朝廷的看法将大为不同。且我军撇开此事,则此事无论成败,朝廷都怪罪不下来。所以,孩儿还请父亲及诸位将军一定将此事保密,勿要向外界透露。”
说罢,岳云向在座的众位岳家军将领躬身行了一礼。
岳飞沉思片刻后,亦缓缓点了点头道:“好!那就依你之言!云儿,此事就全权拜托给那王童了,希望他真能如你所言,替这数十万即将南撤的百姓谋求到福址吧!”
第十一章朱仙镇?难民营?
(感谢fmsu同学投的评价票)
从岳飞的帅帐开完会出来后,岳云便带着关铃和牛通骑马径直向朱仙镇奔去。
岳家军的大营就在朱仙镇旁边,岳云纵马前去也不过盏茶功夫。想到自己就要到这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朱仙镇,岳云的心情还是非常激动的。他在自己脑海中幻想着这后世称为四大名镇之首的美丽风貌……
只不过,一走进朱仙镇,岳云却是倒吸一口冷气。这哪里还象什么四大名镇啊?纯粹就是一难民营啊!
只见镇上的道路两旁竖立着各式各样的棚子。这些棚子用的木材明显是才从周围的树林砍伐下来的,有的棚子立柱上还生着新鲜嫩绿的枝叶,从棚子的门口一眼望进去,可以看到各种五颜六色的破旧铺盖卷儿。
而在这些棚子周围,则站满了各式各样的汉族百姓。这其中有锦衣玉袍的大户人家,也有一身青衫的书生,当然更多的人模样一眼便能看出是些工匠及种田的佃户。他们或扶老携幼,或背着行李,有的还牵着小孩,一脸麻木和沧桑的表情跃然脸上。
这些明显是从外地赶来朱仙镇的百姓们看着岳云骑着马带着士兵走过来,都不禁下意识往后退,给他们让出了一条通道。待岳云等人走后,才又继续忙碌地收拾起东西来……
岳云不禁一阵叹息,想到他们已经把希望寄托在了岳飞和岳家军身上,却不知道岳飞已经只有一年多的命了,岳家军更是落得一个分解得七零八落的下场。汉人驱逐异族,恢复中原的梦想却就此拖了两百二十多年。直到元朝末年,朱元璋起兵后,才最终于1368年攻克元朝大都,汉家江山才终得恢复。
进入镇上后,越往镇中心走,人就越多,加上路上随处搭建的简易棚子占去了大半路面。岳云骑马根本无法通过。他无奈之下,也只得下马,交由牛通牵着,然后自己和关铃缓缓前进,在问过路人之后,总算勉强挤到了朱仙镇的私塾学堂门口。
岳云打量了一下面前的私塾,只见是一座很普通的四合院,院墙全是用青砖彻成,只是,由于此地战火连连,墙砖上可见不少刀痕。院子的大门早已破烂不堪,连门锁都已生锈不能用了。所以大门也只是虚掩着,形同摆设。
岳云走进这院子,环顾了一下四周,院子里的房屋是很平常的青瓦平房,不过门栏窗棂却都古色古香的,看上去别有一番情象,不过这些窗棂门栏却都有些发黄破旧,带给他一种年久失修的感觉。院子里倒是十分干净,连一片落叶都没有。看来这王童应是一个精细整洁之人。
这时,跟随岳云一起进来的关铃大声叫道:“王童先生在吗?”
片刻之后,只听“吱嘎”一声,院子里的一间偏房门打开了,王童走了出来,他身着一件白色的长衫,虽然已经旧得有些发黄,却是十分干净,脚穿一双黑底绿锻靴,神色有些萎靡不振,但两眼却依然炯炯有神。但他一见到岳云前来,则立刻精神大振,连忙上前拜倒行礼道:“属下参见大公子!”
岳云听他自称属下,先是一愣,然后才回过神来,他既已答应出仕,当自己的谋士,已可算是自己的属下了。
岳云忙将他扶起来,纠正道:“文青不用如此多礼,咱们岁数相差也不多,不如就兄弟相称好了!”
王童却哪里肯干,连称不敢,岳云坚持了一阵,见他仍不同意,也只得作罢。
王童将岳云迎入自己住的房间,再拿过一张椅子,请岳云坐下,并给岳云泡了一壶上好的乌龙茶。
岳云接过茶碗喝了两口,两眼瞥向王童的房间,却见房间内墙上挂着一幅唐代诗人杜牧写的《江南春》诗词,内容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四句诗的字写得刚劲有力,气势磅礴,实在是一书法佳品。
只不过这诗词旁的景象就不敢恭维了。那内墙上刷的白漆都已掉落大半,房中家具更是破烂不堪。
王童见岳云打量着自己的房屋,便自嘲道:“大公子,属下本是一个孤儿,十岁时父母死于金军之手,后便被这私塾的老夫子收养,在他五年前过世之后,属下就接手了这私塾,负责教导镇中孩童读书,也顺便帮镇中百姓代笔书信。只是这些年来,此地兵荒马乱,百姓性命朝不保夕,又哪来闲心送孩子读书。若非镇中百姓见在下乃是一介秀才,平时又微有些薄名,对属下多有接济,恐怕属下早就饿死街头了。”
岳云心道难怪,宋朝时尊文抑武,文人大多瞧不起武将。而这王童自己只略微一劝,就同意出仕,这在宋朝的读书人中还不多见,原来是他早就不甘心这样混日子了。
王童这时也坐下后,方问道:“不知大公子这次来见属下,有何要事呢?”
岳云一脸平静地说道:“近日来,附近数地百姓听说我大军即将南撤,均纷纷前来朱仙镇周围,要求随大军南返,想必文青也深有体会吧。眼下经我军参议官估算,要求一起撤走的百姓已多达二十余万,一个月的准备时间恐怕就远远不够了。不知先生对此可有主意?”
如今朱仙镇内外都被各地涌来的百姓塞满了,王童自然感触极深。这几天他也没闲着,想到自己要当谋士了,便将一些兵书策略翻出来读了一阵,收获颇多。
于是他只略一思量,便说道:“大公子,此事牵动太大,数十万百姓如由我军临时安置,说不定还得再次搬迁,为免让百姓多受一次搬迁之累,不如现在就向朝廷禀报此事,由朝中派人直接出面安置,这样亦可让我军能专心护送百姓,免为安置之事分心!”
岳云这下真要大声叫好了,没想到这王童还真有点当谋士的天赋,居然他想出来的办法和自己差不多,也是要将这麻烦踢给朝廷。而且,此事既由他主动提出,那要他去当这‘上访代表’也就顺理成章了,免得自己还要劝说。
岳云哈哈大笑道:“文青之策,正合我意。今日岳某专程来此,就是想请文青组织一批人,到临安上访去!好让官家和朝廷大臣们知道前线发生的这些事情,作出妥善安排!”
王童听闻之后,一脸惊愕道:“上访?”
岳云微笑着点了点头:“是的!岳某还想请你当这‘上访请愿团’的领头人呢!由你组织两三百商人和文人,到临安去向官家请愿。能不能让朝廷同意再度缓期撤军,增拔粮草,安置百姓,就看你的了!”
这时,他方把自己的想法和计划给王童说了一遍,王童越听越惊。
当岳云一口气说完之后,他已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大叹道:“大公子如此妙计,恐怕朝廷想不同意缓期撤军都不行了。”
岳云微微一笑道:“再好的计策也要有优秀的人才去执行方可,不然也只是沦为纸上谈兵。不知道文青可愿当这‘上访请愿团’的团长,前往临安一行呢?”
王童当下便躬身行礼道:“大公子为百姓着想,所用手段亦十分高明,属下定当竭力而为,只是怕王童愚鲁,未能把如公子所愿,将事情办得妥当。”
岳云立即将他扶起来,鼓励道:“文青,别的人去办事,我不放心,只有你办事,我才放心。这附近有哪些出名点的文人和商人,我也不甚了解,你是本地人,想必比我清楚得多。这事就拜托你了!不管事成于否,文青,我都不会怪你的!”
王童心下十分感动,自己才刚刚被岳云收为幕僚,就委以如此重任,足可见他对自己的器重和信任。
他有些激动地说道:“大公子,你的知遇之恩、提拔之恩,王童没齿难忘。此次临安之行,王童定当竭尽全力,将这利国利民的大事办好!为中原百姓争得一个满意的结果。只是,就怕……就怕功败垂成,在下可就无颜见公子了……”
岳云见状连忙又对他好生安慰了一阵,称不管是否能上访成功,都不会怪罪于他。然后再三叮嘱了上访的几个细节和要注意的事情,特别是告诉他:虽然此事由他承头负责,但表面上还是最好推举一位德高望重,名气较大的名士当代表,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起轰动效应,吸引大家注意,而且名士往往在朝中也有人脉,对于上访的诉求实现也更容易一些。
岳云再三交待之后,才和王童告别离去。
第十二章粮食危机
岳云回到大营后,又投入到刻苦的武艺修练之中。他可是深知,自己身为背嵬军的统制,随时有可能被派上战场冲锋陷阵,不赶快把那些只是记忆碎片的武艺回忆起来融会贯通,自己恐怕等不到去风波亭报道就先死在战场上了。
他依稀记得自己以前使的似乎是一套枪法,貌似是自己父亲岳飞传授的,据说岳飞又是从师祖周侗那里学到的。这枪法岳飞经过多年的实战经验,将其改进之后写成了枪法秘籍,称为《岳家枪法》。在军营中,只有自己和岳雷才传授了全套,其他诸将均只会半套,不过有几招最简单直接的招数倒是传授给了背嵬军的将士。
岳飞没有在全军推广,据说就是担心外传之后会流传到金国,让金军学了去,对宋军不利。
岳云暗忖,自己在偃城之战中,能率领背嵬军正面击溃金军最精锐的铁浮图和拐子马部队,想必跟这套枪法在军中普及亦有一定关系。
不过眼下岳飞忙得不可开交,自是不可能再来指导岳云慢慢回忆枪法了,因此,重担自然又落到了二弟岳雷身上。
背嵬军大营旁的一块空地上,岳云正两腿半蹲,摆开马步,在岳雷的指导下练习着岳家枪法。
“大哥,你站直了!枪端平!眼睛看着前方,身体别晃悠……”岳雷凝视着岳云的举动,并不断纠正着他的错误。
只不过,可怜的岳云实在记不起多少了,岳雷基本上是要从头教起,让他实在唉叹不已。
“好了!现在开始刺杀了!”岳雷喝道:“大哥,你将左手放前,右手放后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