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师读心经-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真无所得或亦即是有所得。观下文所云佛与菩萨所得可知。
菩提萨埵等——说菩萨乘依般若而得之益。
三世诸佛等——说佛乘依般若而得之益。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菩提萨埵”,即菩萨之具文。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者,无上也。
“三藐三菩提”者,正等正觉也。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咒”者,秘密不可思议,功能殊胜。此经是经,而今又称为咒者,极言其神效之速也。
是“大神咒”者,称其能破烦恼,神妙难测。
是“大明咒”者,称其能破无明,照灭痴暗。
是“无上咒”者,称其令因行满,至理无加。
是“无等等咒”者,称其令果德圆,妙觉无等。
“真实不虚”者,约般若体。
“能除一切苦”者,约般若用。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以上说显了般若竟,此说秘密般若。
般若之妙义妙用,前已说竟。尚有难于言说思想者,故续说之。
咒文依例不释,但当诵持,自获利益。
戊寅三月讲于温陵大开元寺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1880~1942),法名演音,别号晚晴老人,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俗名李叔同,号息霜。
李叔同出生于一个进士盐商家庭,幼名文涛,又名广侯。小时候的他知识面就很宽,少年时已擅长吟诗作画、写字刻印。1901年,李叔同来到上海,在南洋公学读书,是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学生。读书期间,李叔同文才超群,在沪学堂的征文比赛中曾三次获首奖,深得人们的称赞。
1905年至1910年间,李叔同在日本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学习西洋画和音乐,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出国学习音乐绘画的进步知识分子,同时也是我国最早学习西洋音乐的人。他除了学习作曲理论之外,还学习钢琴。李叔同在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曲方面造诣甚深,曾创“春柳社”于东京,并曾主演茶花女。
1906年,李叔同在日本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并且在国内发行。他创办刊物的目的是要用音乐唤起民心,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音乐小杂志》中,还刊登了他创作的三首歌曲:《我的国》、《春郊赛跑》和《隋堤柳》。
1910年3月,李叔同回到祖国,先后任教于天津、上海,同时在《太平洋报》任音乐编辑。
1913年,李叔同任浙江第一师范音乐美术教员,并兼管南京高等师范的音乐美术教学工作。其间,李叔同还曾加入过南社,为享有盛名的艺术家。
1918年,李叔同到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后常居厦门南普陀及泉州承天、天元等寺,以戒行著称,立志复兴南山律宗,整理律宗著述,曾创设“南山律学院”。李叔同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要略》等佛学著述及《护生画集》、《三宝歌》、《清凉歌》等传世。尤多以书法赠人,弘扬佛法。
1942年,李叔同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卒后被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祖。
李叔同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书法家、画家、僧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从事各种艺术活动,在音乐、戏剧、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文化领域都有较高的建树,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丰子恺、刘质平等皆出自其门下。
。 想看书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民国'净空法师
净空法师讲过非常多的大经大论,除了净土经典之外,也常讲般若经及其他大乘经典。净空法师对各种大乘经典中所说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洞悉空明,他说:“佛法,就是给我们讲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此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是净空法师在美国净宗学会上的演讲。文中净空法师从净土宗的修行立场告诉我们“般若经所说五蕴皆空的总纲领与念佛求生净土有重要关系”,并告诫我们:“我们现在虽然对于般若经论有相当理解,切莫自满,理虽顿悟,事须渐修,自己的毛病习气能否断除,在日常生活中,财色名食睡,见色闻声,能否不动心,幻相现前,如有一丝毫爱恶之心,就不能出离三界。任何法门必须断烦恼才能超越轮回,唯念佛法门可以带业往生,只要伏著烦恼,即可出离三界,伏比断容易。文殊普贤在华严会上教导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采用这个法门,可知选此法门乃真有智慧,是上上乘顶尖人物的选择。修净土法门,不但自己能成就,而且还要劝有缘的同参道友,在一生中圆满完成佛道。”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1)
净空法师讲述
刘承符居士记
净空法师于一九九四年三月一日在加州哥波廷诺市净宗学会讲《心经》,为期一周。承张德声居士惠赐录音带七卷,恭听之后,摘要笔记,汇成斯篇,供养读者。
各位同学:
今天我们有这么好的机缘,在美国净宗学会与大家研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殊为庆幸。古大德常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世尊一代传教,说法四十九年,讲般若的时间最长,占了二十二年,《般若经》的分量也最重,可见佛法教学是以般若智能为主。有些人误会,认为修净土者往往疏忽了般若智慧,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在《阿弥陀经》中可以看出,世尊为宣扬这个法门,于诸大弟子中,特别拣选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在菩萨众中特选大智文殊大士为对象。如非真有大智慧很难接受这个法门。因此智为能度,对净宗说非常恰当。
历代翻译《心经》共有十四种,常见的有七种,此次采取流通最广的玄奘大师翻译本。在中国,各家各派皆选《心经》列入朝暮课诵,可见其在整个佛教中其所占的地位。兹以时间关系,虽不能详细解说,但一定会把精要之处提出来向大家作一个简报。
经题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八个字;可分四个段落:一般若,二波罗蜜多,三心,四经。般若是梵语,古印度的言语,翻成中国话,意思是智慧。在翻经规别方面有五不翻:
一为秘密,如咒语,皆音译;
二为含多义,在中国找不到适当的词汇,如婆伽梵,此名相含多义;
三为中国无,如阎浮提,树名,中国无此树;
四为顺古,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五为尊重,如般若。
通常说般若有三种,第一为实相般若,真空之体,即真实的相状;第二为观照般若,乃实相之用;第三为文字般若,诠释言教,整个佛经皆属文字假若。
般若的别名很多,如真性、实相、首楞严、中道、毕竟空等等。佛说出如此众多名字指一件事,目的是不让我们执著名相,叫我们体会真实的意趣。《大智度论》上有一首偈:
“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随诸众生类,为之立名字。”
此偈非常重要,说明佛为众生说经,建立许多名相术语的因由。通常“般若”译做智慧:智是照见,知俗谛;慧是拣别,照真谛。换言之,曾有照了的功能,慧有鉴别的作用。通达有为之事相为智,通达无为之空理为慧。总之,照了一切法不可得,通达一切法确实无有障碍,乃真智慧。
罗蜜多——波罗译为彼岸,蜜多译为到。合之即彼岸到,若依中国的文法应为到彼岸。其意义如中国人的成语“到家了”很接近。如画画功夫纯熟,他的功夫到家了,也就是究竟圆满之义。般若波罗蜜多即“究竟圆满之智慧”,与一般所说的聪明智慧有差别。梵文之到彼岸,古人批注中说,把生死比做此岸,把涅槃比做彼岸,有般若圆满的智慧才能离开生死,证得大涅槃的彼岸。佛在经论中常提到,凡夫修行成佛须经三大阿僧祇劫,其时间用劫算而非用年算。我们过去生中,无量劫来都曾经闻法修行,才能有今天的善根福德因缘,闻到世尊所说究竟圆满的*。我们既有过去生中无量劫修行,何以还未成佛?因为佛说三大阿僧祇劫是由小乘初果须陀洹算起。过去生中虽有修行而未证初果,其修行时间都不能算,修到初果才算不退。从此再经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历一个阿僧祇劫,此时道力微,被烦恼伏,名远波罗蜜。由初地至七地,历第二个阿僧祇劫,道力增长,有能力伏烦恼,名近波罗蜜。由八地至十地历第三个阿僧祇劫,道力盛,禅定智慧能力增强,尽伏烦恼,名大波罗蜜。在四教中属于别教。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2)
心字是中文,自古以来解释心字之文甚多,但以心为六百卷《大般若经》之精要一语最为圆满。《心经》为《大般若经》之纲领,所以称为大般若之中心,亦比喻人的心脏,至为重要。最后经字是通题,佛所说的言教,经弟子们续集成文,皆称为经。古来大德解释经字,常用贯、摄、常、法四字。贯是贯穿所说之义理,换句话说,每部佛经都是一篇有系统的文章,从头到尾一直贯穿下来,绝无杂乱,摄为摆持所化之众生,使读者百读不厌,如磁铁吸针一样。常是古今不易,法是远近同遵,确实超越时间与空间,即今人所说之真理。
本经是唐朝玄奘大师翻译的。大师是河南偃师人,姓陈名袆,十三岁在洛阳净土寺出家,贞观三年到印度求学,历一百二十八国。当时西域与印度均未统一,有许多小的国家。留学到中印摩揭陀国那烂陀寺,此项古迹到现在依然存在。他受业于戒贤论师及胜军居士,他的老师发一僧一俗。贞观十九年回国,三年去的,往返共十七年。大师世寿六十五岁,圆寂于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初五。由印返国后翻经十九年,翻成七十三部,一千三百三十卷,分量之多为译经师之冠,对中国有最大的贡献。所译经典均收入《大藏经》。这部《心经》是大师于贞观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在终南山翠微宫翻经院译的。过去南京金陵刻经处杨仁山老居士曾把大师所译经典刻版流通。该刻经院曾送我一全套,我把它收藏在达拉斯佛教会501楼上。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即观世音菩萨,中文译此菩萨名字有两种,翻“自在”是表智慧,菩萨有究竟圆满的智慧,于法自在;翻为“观世音”表菩萨大慈大悲,循声救苦。此二名各有取义,表明菩萨自行化他。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是修行,历事练心。凡夫心不清净不平等,菩萨是觉悟的人,在一切顺逆境中修清净心平等心,以究竟圆满的智慧,行甚深境界的般若。深对浅而说,在经教中有浅深二种,第一类人空般若,破除我执,但见于空,不见不空,此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三乘所修的,谓之共般若,贤首家称为大乘始教。
第二类法空般若,不但人我空,法我亦空。更进一步,破了法执,不但见空,又见不空,此与前面三乘人所见所悟的不同,称为不共般若,亦即圆教初住以上菩萨所证的,教下谓之实教菩萨,包括大乘的终教、顿教、圆教。
观自在菩萨所证的即深般若波罗蜜。
照见是功夫,智慧的运用,修行的枢纽。为三智用,此三智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亦即智慧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们的见解与看法就属于智慧。
第一种空观深者,能断见思惑,显一切智,见真谛,真谛即哲学家所说的本体。
第二种空观深者,能断尘沙惑,显道种智,见俗谛,就是对法界自然现象完全发达明白。
第三种是中观深者,能破无明,显一切种智,见中谛。
一切智与道种智是一不是二,前面两种的观照均偏在一边,未达到圆融。等到观照功夫深了,知道一切性相理事是一不是二,对宇宙人生之真相完全明白,无丝毫疑惑,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见到中谛。
五蕴即万有,分为色、心二法。色法即物质,一切物质皆以色为代表;心理精神方面的以心为代表,心分为四类,受、想、行、识。受是前五识,想是第六意识,行为第七末那识,识是第八阿赖耶识。 。 想看书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3)
色法是物质,物质是众微聚,众是因缘生法。缘聚则生,缘散则灭。《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为电,应作如是观。”这就是说明五蕴以及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法讲众微是比喻,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众多微细分子聚合的。现在科学仪器进步,可以用显微镜看到原子电子以及基本粒子。《金刚经》讲所有物质皆为一合相,由分子组合成为一切物质,佛的五眼圆明比我们用显微镜观察还要来得准确。
佛说基本物质有四种特性,谓之四大,即地、水、火、风。地大代表物体,它虽然小到肉眼看不到,而确有其物体之存在。火大代表温度,水大代表湿度。科学家有另外一个说法,说它带阳电称为火大,带阴电称为水大。它是动的称为风大。四大是代表基本物质的四种特性。
本经最重要的修行宗旨即是经文第一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五蕴中色蕴包括一切物质现象,精神方面有受想行识。五蕴皆是因缘生法,因缘生法皆无自体,乃真实相,真实相是空相。空的意义有四种:
(一)空无义: 因缘所生,皆无自性,自体不实,毕竟皆空,此义易懂。
(二)虚空义: 无粗相有微妙色,有名无实,一法切均如此。
(三)心空义。
(四)法空义。
心空是一丝毫染着皆无,经论中说:离群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才能观察到诸法真相。因一切法相有体空,一切法了不可得,空为诸法之实相。《金刚经》所说,如梦幻泡影,形容至于恰当。一切事实真相看清楚,一切苦难就消失了。因一切苦难皆由迷惑、颠倒、妄想、执著而来,妄想执著带给我们无量无边苦难。事实真相明白,妄想消除,执著永断,一切苦难就远离了,此之谓度一切苦厄。
谛观身心,但见五蕴。谛是仔细的意思,观是用智慧去观察,身是色蕴,心是受想行识,在五蕴中求人我相了不可得,无量劫来虚妄的我执即可破掉。一切烦恼皆由我执而起,我执空,烦恼即断;烦恼断,求六道轮回也不可得。小乘四果罗汉,断见思烦恼即超出轮回,分段生死就没了。再观察五蕴,蕴从缘生,亦无自体,缘生无性,求五蕴相也不可得,法执也尽了。法执产生于所知障。障碍了菩提涅槃,所知障尽了,菩提涅槃自然现前,变易生死也没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义就是这几句话,可谓一语道破。为什么一般人对于这种意思难以领会,因为无量劫来,妄想、执著太坚固了,必须劳世尊以二十二年时间说出此事实真相,我们才能接受。上来所说是般若修学的宗旨,下面要详细说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真相,便于我们观察。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此段经文说明五蕴皆空的道理,空不当做无讲,如果空是什么都没有,就不难懂,不需要世尊用二十二年时间来解释。难的是不离色相以了解空义,也不是色相消失说它是空,而是讲空有同时,空与有是一回事。世人的观念空与有是对立的,有不是空,空不是有。如说有就是空,空就是有,很难使人了解。般若讲空,是即色之空,谓之真空,即空之色,称为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因为色是四大组合的现象;空是般若真空理,法空是中道第一义空,绝不是偏空。本经五蕴皆空是主题,下面色不异空四句是批注。一切诸法;世出世法,皆为一合相,皆是幻有,皆无自性。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佛)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 想看书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4)
此四句合起来看,即《心经》的四句话。佛所讲的色、空、名、中道,皆说一回事,我们不能领会,把这四项看做四件事情,不知佛说的是一桩事。色法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细说之,把色换成受想行识就行了,受不为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其余依此类推。
第一句色不异空,空是真如、是自性、是本体,色是一切现象。现象是依真如本体变现出来的,体既不可得,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