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朝旧事-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沛公趁前方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夺了章邯的营寨。这下章邯心里大骇,偷营本是自己的看家本领,现在反倒着了别人的道。

    糟了,中了敌人的圈套了,为了避免被敌人前后夹击,他下了一个命令。

    这个命令,说得通俗点,就是:营寨没啦,不要打啦,兄弟们快跑呀。

    于是,将领骑着马跑,士兵跟着马跑,跑得快的是水平,跑得慢的是水货。

    刘邦捡了个便宜,在溃败的秦军屁股后追了一阵,也有不错的战果,章邯带领残军跑到濮阳去了。东阿一战,章邯损失惨重。楚军大获全胜。

    因为章邯领导有方,秦军精锐并未覆灭,他擦了擦嘴角的鲜血,清点将士,开始谋划着下一场战斗。

    东阿城里的田荣兄弟见解了围,也是松了口气。与项梁等人大摆宴席之后,于八月份返回临淄,收拾叛徒。结果,田假,田角,田间不是对手,田假跑到了楚怀王那里,田角,田间跑赵国去了,这是后话。

    打了大胜仗,项梁很高兴,这一刻,他有了名将的感觉:爹当年的感觉也不过如此吧,这种感觉真好。

    项梁高兴之余不免得意起来,而会骄傲的将军注定不是好将军。

第19章 得意的代价() 
在东阿击败秦军后,项梁很是得意。秦军将领中,除了章邯能打仗,根本找不出第二人,而秦朝第一大将章邯败在自己的手上,所以,他的得意似乎又可以理解!

    项梁以为:灭亡秦朝,指日可待。

    但是项梁得意地已经忘记了骄兵必败的古训,胜利与失败,往往只是在刹那之间

    项梁往北追击至定陶一线,分派项羽刘邦去攻打城阳,城阳县令是愚忠之人,明知道项羽是个魔头,不但不降,还义正言辞的辱骂项羽。

    有的时候,凛然正气无法解决问题,反倒会带来危害,倒不如委屈求全于一时,或许能救万民于水火。

    但一切都晚了,县令的言语显然激怒了项羽,项羽发誓攻下城阳,必定屠城。

    在刘项二人的猛攻之下,小小的城阳县被攻下了。项羽马上下达屠城令,襄城一幕还近在眼前,城阳又血流成河。满城男女老幼,尽皆被屠。

    宽厚的刘邦实在看不下去,劝说项羽得饶人处且饶人。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只能仰天长叹,命令部下不准参与,并远远地躲开那人间炼狱。

    城阳被屠,再一次应证了这句话:战争,最苦的是老百姓。没有法律的壁垒,没有国家的护佑,一方百姓要平安,全在于运气。反军来了,不抵抗吧,被城里的官军杀,抵抗吧,胜了得喘一口气,败了,又得被反军杀。

    天下乃有德者之天下,一切置老百姓生命财产于不顾的人,就算再强大,都是纸老虎。

    百姓在一次次伤害之后作出自己的选择,历史在一次次沉重之时改变自己的轨迹。

    不管项羽有多么英勇,多么义气,他的宿命在襄城的时候已经定格了。

    楚军在濮阳一线又击溃了秦军。

    章邯采纳幕僚的建议,秦军主力在濮阳一带游离,同时一面向秦政府搬救兵,一面向楚军示弱,麻痹楚军的意志。

    项梁连战连捷,越发认为章邯这个人徒有虚名。此时,项羽刘邦转而攻打雍丘,守雍丘的将领正是李斯的儿子李由。

    名相李斯的儿子李由却表现了与他爹截然不同的气节。

    他在严守雍丘之时,恰好因为赵高的捕风捉影,无事生非导致秦二世对李由起了疑心,二世下旨调查李由的问题,遂派了王明,陈宗正两个使臣,到雍丘查访。

    使臣来的时候,恰好项羽刘邦在攻打雍丘。因此,两个使臣没有做成钦差,却做了见证人。

    项羽刘邦数万大军日夜强攻雍丘,李由真不是个孬种,在刘项二军合力强攻下守了四天,城防才被突破,城破之后,他并未弃城逃离,而是率军与楚军进行巷战,终因寡不敌众,战死沙场,为大秦帝国尽了最后一份忠诚,史载李由战死时仍然手握长矛,怒目圆睁。

    他的英勇甚至感动了来调查他的使臣。

    使臣王明、陈宗正在给二世呈奏的奏章上说:“臣奉诏至关东,查三川郡守李由并无通寇之事。雍丘一战,为国捐躯,忠烈可嘉。”也算为忠臣挽回了最后的哀荣。

    他的英勇也感动了项羽,项羽一生唯一一次为对手做了件好事。

    他下令为李由收尸,好好安葬。

    雍丘失守,秦军收缩阵形,章邯将主力移兵至定陶。秦朝政府派出的援军也到达了定陶一线,秦军一扫连日失败的阴影,士气大涨。

    项梁见到秦军增兵,担忧自己兵力不足,派出使臣游说齐国发兵参战。

    话说田荣击逐田假之后,立了田儋儿子田市为齐王。他对楚国使者说道:要他出兵可以,但楚国必须杀死田假,赵国必须杀死田角,田间。

    项梁认为田假是齐国正统王室,杀了是不义之举,拒绝了这个要求:什么东西,没了你齐国我照样打败秦军。

    田荣原以为可以假他人之手消除隐患,但没想到项梁会拒绝自己,所以就顺理成章拒绝了出兵。田荣心中且喜且怒,喜的是不用派兵去与秦军精锐接触,怒的是政敌还活得好好的。

    说起来,田荣也算忘恩负义,毕竟楚军救过他们,毕竟在宴席上亲口承诺共同抗击秦军。政治是没有道德底线的,它的唯一底线只有利益,自古皆然。

    项梁在定陶又跟秦军打了一仗,结果还是楚军大胜,而这一仗是章邯故意输给项梁的,目的是为了麻痹楚军。经此一战,项梁更是打心眼里看不起章邯:什么百胜将军,狗屁,他以前之所以打胜仗那是因为没有碰到我。

    项梁是个表里如一的人,心里怎么想,他就会怎么做,他开始与将士把酒言欢,日夜笙歌起来。

    楚军营寨里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楚军将士无不欢声笑语之时,有一个人心里却充满着忧虑,他明白楚军正慢慢的滑向危险的边缘。这个人叫宋义。宋义,楚国人,秦末大乱后,趁机聚众起义,后来转投项梁,读过些兵书,对兵法有自己的见解。

    宋义实在看不下去,对项梁进谏道:“打了胜仗,将骄卒惰者必败。现在士卒怠惰,秦兵日增,老朽很为将军担心啊。”

    项梁不但不听,还嫌耳根子不清静,给他个差事,去出使齐国,就因为他在路上说了一段话,他出了名。

    在出使齐国的路上宋义碰到了齐国的使者高陵君田显,问道:“您这是要去见武信君(项梁)吗?”

    高陵君说道:“是的!”

    宋义道:“我看武信君要大败了,你去得慢一点能免祸,去得快一点会遭殃。”

    不得不说,宋义作出这种论断,也确实有些能耐。

    高陵君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听从了宋义的劝告,放慢了脚步。

    秦军的援军陆续到达,章邯日夜不停的操练士卒,为了一雪前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项梁,你等着吧,你就继续得意吧,你得意不了几天了!

    章邯望着楚军日夜笙歌的美妙场景,嘴角露出了一丝恐怖的微笑。

    秦军调度完毕,章邯便作出了部署,命令司马欣等人留守大本营,亲率其他武将连夜偷袭楚军大营。偷营,是章邯最拿手的战法,他是屡试屡爽。

    前面已经说过,偷营不是那么好偷的,敌人的大本营,都是防守十分严密,弄不好会陷入重围。能偷营成功的,要么敌军营寨极度空虚,要么敌军将士极不正常。

    而眼前的楚军就属于极不正常的状态,战争期间,将士喝酒的喝酒,睡觉的睡觉,唱歌的唱歌,全然一副歌舞升平的景象,而一军统帅项梁也是喝得烂醉如泥,正在牙帐中鼾声如雷。

    项梁,是一个优秀的将领吗?我在怀疑…

    章邯率军悄然接近楚军营寨,见楚军果然防备松懈,大喜:天助我也,项梁,你的死期到了。当即一声令下:给我杀,给我痛痛快快地杀,给我一个不留地杀。

    秦军将士早已憋了一肚子气,今晚总算可以好好地发泄,窝囊了个把月,总算可以把这口恶气给讨回来了。不用过多描述了,结果可想儿知,项梁酩酊大醉,楚军措不及防,前些日子张牙舞爪的雄狮变成了一群待宰的羔羊。

    楚军阵营里一时火光冲天,鬼哭狼嚎。

    在牙帐里的项梁刚被惊醒,眼睛还没睁开,一个秦将飞马过来,手起刀落,项梁的头颅在地上咕噜咕噜的滚了起来。项梁,今夜再也无法入睡。

    可悲可叹。

    项梁已死,楚军士卒更是成了无头的苍蝇,到处乱窜,秦军直杀得手软。

    章邯报了大仇。感觉志得意满,神清气爽,他认为楚军主力已经悉数被歼,再也掀不起任何风浪。

    章邯遂把注意力望向了北方。

    章邯犯了一个意识上的疏忽,那位几次在战场上打败他的年轻人并没有在定陶战役中成为牺牲品。

    而项羽的存在,保留了楚军新生的火种。

    这个时候,赵国李良杀了赵王武臣,尔后被张耳,陈馀击败,李良投降章邯,请求发兵攻打张耳陈馀,章邯随即移师北上攻打赵国。

    史记中有这样的话:“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重点是‘以为’二字,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司马公的言外之意,他认为章邯移师北伐是一个致命的错误。而我认为,章邯北上的决定无论对错,其实都不重要,关键在于天下人已经抛弃了秦朝,即便章邯乘胜追击,杀死项羽,彻底打垮楚军,也无法挽回秦朝的败局。

    项梁死了,一个真正的王者却要崛起了。

第20章 楚怀王的智慧() 
豫鲁大地盛夏之时,正是雨季,项羽与沛公合兵攻打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县,却无法得手,尔后转攻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这时候,项梁兵败被杀的噩耗传来,楚军军心浮动,士卒惊恐。

    为了防止章邯乘胜进兵,项羽刘邦迅速退出战场。楚怀王为了保存主力,将都城于盱眙迁徙至彭城。

    吕臣驻军彭城东,项羽驻扎彭城西,而刘邦则驻军在砀郡。

    这个时候,楚怀王在紧张中接到一个稍稍值得安慰的消息,魏咎的弟弟魏豹夺回了二十多座魏国城池,为了提升士气,稳定军心,他将魏豹封为魏王,魏国由此复立。

    彭城三面驻军,被严密的保护起来,只等章邯来袭。

    可是左等右等,也没见秦军的影子,后来才知道秦军北上向赵国进攻去了,大家这才松了口气。

    章邯对无名之辈没有兴趣。

    陈馀,张耳的大名一直都让章邯很忌惮,早就想拿他们开刀,苦于腾不出手来,现在终于有机会了,他怎会放过?

    楚国上下总算松了口气,强敌已经撤退,按咱们祖先的优良传统,闲是闲不住的,外敌走了,所以就在内部搞点事做做。

    众所周知,楚怀王不是自己爬上去的,而是项梁立的,项梁在世的时候,楚怀王只有一个签字的权利,没有批准的权利,也就是说什么命令,什么事情项梁决定好了,按礼数向他禀报一下,楚怀王只需说‘知道了’三个字就完事,他的意见是有的,但也是不算的。

    说白了,楚怀王就是个傀儡。

    楚怀王要是什么傻子,浪子,纨绔子,小孩子或者有特殊爱好的什么家等等之类的人,那他会觉得很爽,可问题上他不是。

    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看到很多这种人,比如东汉那些娃娃皇帝们(小孩子),后主刘禅(纨绔子),晋惠帝司马衷(傻子),宋微宗赵佶(浪子兼艺术家),明熹宗朱由校(工艺制作家)等等,这些人当上皇帝做傀儡,他会觉得很爽。为什么爽?因为可以尽情地只顾自己乐,而且作为皇帝,要什么有什么,也不用为柴米油盐发愁,能不爽吗?

    前面说过,楚怀王是个颇有些想法的人,那么问题就来了。

    他怎甘心于做个傀儡?

    他不甘心,所以他在等待机会。项梁死了,机会终于来了。

    经过分析和计划,他认为,吕臣和项羽锋芒太露,不太可靠,而刘邦是可以信赖的。

    楚怀王经过周密的思考,终于出手了。在一天的朝会上,他宣布合并项羽和吕臣的军队,自任大将军,将兵权收归己有。刘邦军队不作变动(厚道人)。为了弥补项羽和吕臣的不快,他又同时下令封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项羽为长安候,再给个鲁公的号。刘邦为武安侯,官拜砀郡长。

    高啊,实在是高啊,夺了实际的兵权,给与些虚空的名号。明升暗降。

    楚怀王貌似掌控了楚国大权。

    貌似而已,不必当真。

    他的计划很缜密,他的手段也很合理,他的收获也很不错。

    但是,他忽略了一点,非正常的年代,军权在不在手不是看那颗大印和名号,而是在于部下是否忠诚于自己。

    楚军核心为江东子弟,那些猛将都是跟着项家起兵的,就拿项家人来说,也是在楚军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什么项羽,项伯,项庄,项陀,项襄等等,也就是说,楚怀王至始至终都是自己一个人在玩儿。

    楚怀王以为他自己能办到的事,不用求别人。

    战争年代,有兵就是草头王,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就想称王称霸,那是在找死,因为没有人会服你的。人们群起造反的目的就是要干掉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还怕你个小小的王玩花样不成!

    楚怀王的悲哀就在于他至始至终是一个人在战斗。

    你就先玩吧,爱怎么玩怎么玩?项家人都在心中冷笑。

    我不玩儿白不玩儿!

    你玩了也白玩儿!项羽觉得很好笑。

    楚怀王在继续玩儿!

    这个时候,那个在路上磨磨蹭蹭的齐国使者高陵君田信终于来到了楚国,拜见了楚怀王,一见面,他便向楚怀王举荐宋义:那老头是多么英明神武,多么神机妙算啊!楚怀王很高兴,他知道宋义是做过楚国令尹的,楚怀王是读过书的,战争年代什么最宝贵,两个字;人才。

    他将宋义招来相见,宋义跟他侃侃而谈,一开口就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理。。。”,楚怀王见宋义摇头晃脑的样子颇有圣贤之风,大喜过望。

    尙父(姬发对姜子牙的称呼),绝对是寡人的尙父。寡人太高兴了,太高兴了…楚怀王禁不住热泪盈眶,他是恨不得扑上去,在他肩头哭上几个时辰。

    傀儡的日子好苦哇…呜呜…

    别怕,别怕…我这不是来了嘛。宋义流露出慈父般的关爱。

    楚怀王马上拿出自己刚刚‘玩’来的大将军头衔,把它送给了宋义,然后封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真是不拘一格招人才啊。

    楚怀王求贤若渴的态度是值得认可的,但是不考虑实际情况是错误的。两个在军中没有任何根基的人在一唱一和下进入了美妙的乌托邦世界。

    对此,还有一个解释,楚怀王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

    可笑的是坒熊心先生培养自己的势力不找有实力的人才行,却找个手下无一兵一卒的老头子。除了能糊弄他自己,谁都糊弄不了!

    楚怀王太天真了。

    玩的真精彩!项家人在心里笑开了花。

    宋义坦然接受了大将军的职位,并且有了个很大气的称号,卿子冠军。宋义这个冠军是假冠军,汉朝后来的那个冠军候,才是真冠军,以后会讲到。

    现在有很多的历史文章中,都推想过宋义是有能耐的,只是死得太早了,然后又假设宋义没死,会怎样怎样?

    这样的假设有意思么,没意思!很没意思!

    我始终认为历史研究不要研究不可能出现的假设!

    楚怀王在这段时间用自己的智慧还做了一件事,而这件事,是绝对影响历史进程的事情。

    事情很简单,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他立了个约,听了句话,最后表了个态。

    别觉得无聊,领导一般都干这种活,成了,功劳是领导的,败了,责任是下面的。

    事情是这样的,为了鼓励尽早灭亡秦朝,楚怀王与众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意思就是说谁先去摆平关中就可以称王。对于这个约定,大家都无疑义。接下来的问题是找谁入关作战,此问题一经抛出,热闹非凡的殿堂顿时变得鸦雀无声,诸侯们生怕挑中了自己,去关中送死,那地方,可是有秦军重兵把守。

    项羽看看这些人,心中充满鄙夷,他为了早点报杀叔之仇,主动请战。

    心怀鬼胎的诸侯们一听竟有人找死,还是很高兴地,再粗略地看看这小伙子长得还蛮帅的嘛,心中笑叹:死了倒蛮可惜的。再仔细一瞧,哎呦,这家伙不是项羽吗?这个杀人魔王,派他去,那不是造孽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