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鬼神秘案-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写作本书的缘由
《鬼神》所用四川方言查询表

  作者注:一直以来,众多小说在涉及四川方言时的描写少而不精,本书弥补了此缺憾,书中有大量方言的描写,足可以说是“土得掉渣”。

  四川话有大量异读(或称异化)现象,为了模拟真实语境,本书用了音近或形近的字。目的不过是使读者了解原滋原味的四川方言,而以往的小说在四川方言上的描写或仅是只言片语,或是语焉不详,语音语调上相差甚远,难以尽显方言的趣味性;作者难尽其实,读者也是一知半解,难以更深一步了解四川方言和四川的风土人情。

  四川方言的包容性是很强的,比如现在四川方言中有不少便是当年“袍哥”的切口。如“拉稀摆带”、“天棒”、“下黄手”、“认黄”、“放黄”、“臊皮”、“打平伙”、“落教”、“搁平”等等。

  这种包容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其不利的一面在于当今由于影视广播等各种形式的传媒的发达,语言流通比以前更快捷方便和全面,四川话受此影响,遣词用句正在渐渐向普通话接近,以前的很多方言和土话正在渐渐消失,这是一个必须重视的现实。

  当然其他方言也有此现象,若能保留一些方言语法,应有积极意义。毕竟要研究古代的语言,大多数时候只能从方言入手,方言中保留了更多值得深入探究的东西,方言本身就是语言的宝库,可惜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比如四川方言中也有很多“成语”,实可以补普通话中成语之不足。而著录四川方言更也作者一直以来的一个心愿,作者自信写这样的小说也是很有意义的尝试。谨以此书作引玉之砖。

  本书第一卷方言比例较重;以后的篇幅这只作一种点缀,以免流于行文的生硬,使读者腻烦,毕竟这只是作者一意孤行的作法。

  其实,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区别除了土话难懂之外,其发声方式也有很大不同,正好比歌唱家们所说的“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之间的区别。

  四川话是从嗓底里吼出来的,粗犷豪放;而普通话则好似从嗓尖上唱出来的,婉约清越;两者对应的声带发声部位不尽相同。

  四川话与普通话相比,有很多异读现象,同样的字词可能语音语调都有很大不同;川话中无翘舌和不翘舌之分,一律为不翘舌发音(儿话音出外);其他特点还有n与l不分、u与ü不分;声母无翘舌不翘舌之分,如z/zh,c/ch,s/sh不分;韵母无前鼻后鼻之分,所以c与ch,z与zh没有区别;n与ng没有区别。凡e音大都读作o音,如he便读成ho;ei大都读作ui音,如lei读成lui等等。

  此外四川方言有些音用音标不能准确的标注出来,只能取一个折中的音,如介于某音与某音之间。

  若要完整的表现出来,除非另建一套语音音标系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西南三省语言相近,有时候只是个别词句有细微差别,一个词大致有相近的发音,但又有细微的差别,因此形成了各个地方的土话。

  本书所采用的四川方言大体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作者力求文从字顺,从发音、字形、字意上追求准确,与普通话发音不一致的字词一律详细注明,未注明者与普通话一致,希望能给读者一个真实的语境。

  饶是如此,由于四川各地土话本身的细微差别,本书也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有所失漏之处也就在所难免。读者读到书中方言不明白的时候,一定要查询此表。

  另:四川话中有不少不雅之词,本书中有所涉及,但只取个别较能接受的词语,尽量少用不用。以免误导读者,有失风雅。

  另外特别注明:成渝片方言形成于清朝,是一种年轻的语言,最原始的四川方言现今只在川南川西等少数几个县市存在。

  如川南庐州地区的合江话更接近明朝以前的四川方言(已经有很多学者考证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著于明朝的四川方言志《蜀语》,其中收录的方言至今大多仍然在合江话中使用)。

  为何合江等地的方言会与四川东、北部的成渝片和贵州省的遵义、贵阳都不相同而形成了一些方言岛呢?

  原来,明末清初,四川连年发生战乱。张献忠攻入四川,建立“大西国”,“杀戮惨酷”,致使“横亘数十里无人烟”,此即“张献忠屠四川”。(张献忠屠四川是否真实尚有争议,可参考胡昭曦《张献忠屠四川考辩》。)

  而其后清军为消灭义军也攻入四川烧杀抢掠,滥杀无辜。(有人曾记载但是川人十之二三是张献忠所杀,十之二三为满人所杀;还有十之二三为饿死,瘟疫,病死之类)长时间的兵火战乱致使四川人口锐减,尤其是成都平原更是白骨盈野,百里无人烟。

  后来清廷在康熙十六年下诏实施移民政策,于是便有大量来自湖广(主要指江西、湖南、湖北,也包括贵州、云南等省)的百姓移居四川,史称“湖广填四川”。(江西等省又移民湖南湖北,所以又叫“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或“四方填湖广”,均指这一历史事件。)

  移民们同时也带来了自己的方言。在与四川原住居民的交流融合中形成了新的四川方言--成渝话。至今湖南、湖北、贵州和云南等省的语言与四川方言都有相近之处。

  而由于张献忠兵力未及合江等川南川西地区而使这些地方保留了老四川话的特点,即语言学家所称的“南方官话”。

  所以合江等地的方言是一种不同于四川话(成渝片属于北方官话)的南方官话,是更老更纯净的四川方言,本书只针对成渝片方言,对此不作研究。 txt小说上传分享

《鬼神秘案》四川方言总表
《鬼神秘案》四川方言总表

  一、名词类:

  (1)人类

  腔尸——僵尸,川话中的异读,“僵”读作“腔”。

  脚杆——腿,大腿,小腿

  沟子——屁股

  默子——漂亮,能让人想的样子。默:想

  幺爸——最小的叔叔,父亲最小的兄弟

  阎汪——即“阎王”,异读

  公公——指祖父,俗称

  祖祖——曾祖父,曾祖母

  脑壳——脑袋,头

  脸包儿——脸蛋,脸

  棒老二——即土匪,强盗。因这类人常持棍棒抢劫。

  偷二贼——小偷

  道士三——道士,川人俗称道士为“道士三”或“道士仙”。

  告花子——即“叫化子”或“叫花子”,乞丐

  讨口子——乞丐,要饭的人

  老汉儿——父亲,川人对父亲的俗称

  木脑壳——指木偶。“木”念二声。另为骂人语,指人头脑愚蠢,“木”念四声。因“木”又指发呆,发木的样子。

  贼娃子——贼,小偷

  野物子——野兽

  人家户——人家,一户人家。户:读作fu(富)

  一火色——一下子,一家伙

  梯坎儿——石阶,台阶

  恨儿树——杏树,杏:异读为“恨儿”

  钵钵儿——钵

  女娃二——女娃儿,女孩子,“二”是“儿”的异读

  小娃二——即小娃儿,小孩

  脸嘴儿——脸蛋,容貌

  (2)动物

  蛥子——即虱子,蛥:读she(蛇)

  鱼鳅——泥鳅

  老娃——即老鸹,乌鸦。鸹:异读为“娃”

  (3)植物

  恩桃——樱桃,川话的异读

  树子——树

  (4)生活类

  茹——肉

  嘎嘎——肉,四川方言土话,嘎:ga,三声。

  家什——东西

  撇撇——块状物,引申为证书,撇:pie,二声(不读一声)

  杆杆——长的棍子,长杆

  坟山——坟包,坟墓

  吼子——猫,因猫喉咙里总有吼声。吼:hou,一声。

  台子——主意,招术

  坐独——屁股墩儿

  屋基——地基

  院坝——院子中的空地

  叶子烟——指乡下人自己种的烟叶,晒干搓成条状即可吸食

  二、常见异读(单字)

  卢——绿(音卢)

  嗷——咬(音袄)

  呛——象,异读

  爪——踹,蹬,踢,爪:zhua,二声

  爪——啄,爪:zhua,二声。“爪爪”又指钩状的突出物,因鸟嘴一般呈钩状。

  迢——跑,奔跑

  标——射,喷

  老——拿,扛

  搁——放,放上。搁:读作“科”。

  跶——摔,使劲往下砸

  扒——爬,攀爬

  躬——躬身钻进或钻出,躬:读作gong(贡)

  敲——敲,读作kao(*)

  哈——傻,哈:ha,二声

  哈——馊了。哈:ha,一声。例“这饭都哈了”意为“这饭馊了”。

  哈——下,“下”字读作ha,四声,比如“整一下”,“看一下”,“说一下”。比如:“勒哈”就是“这下子”的

  意思。本书中为了表现效果有时会直接以“哈”代替“下”字。但“下去”“下台”“下面”的“下”仍然读xia,和普通

  话一样。比如四川球迷常说的“下课”就完全和普通话一样。

  哈——拨,刨,哈:ha,一声。比如“砂锅里炒葫豆——哈不开了”

  气——去,有时又异读为“踥”或“际”。比如“你到哪点迄?”就是“你到哪里去?”的意思

  切——去,到,往。本作“朅”或“踥”,为易读易认改作“切”。比如“你踥哪点?”就是“你踥哪里?”的意思

  。切:qie,四声(怯),在句中表语气的时候也可读一声,但较少用。

  迹——去,“去”的异读。

  擂——滚,擂:音lui(普通话中无此发音),一声。注:普通话中凡是音为lei的,四川话中一律读作lui

  供——抚养,赡养。供:读作jiong(扃),一声。

  夺——戳,捅

  肮——响,本字作左口右昂

  卢——绿,“绿”读作“卢”。

  撇——差,孬,不行

  黑——黑色。音与说话时的“嘿嘿”相近。不读hei,发音介于he与hei之间,二声。

  花——劈,砍

  活——使刺痛,发痒。原字作“蠚”,如“活麻”

  的——的,读作“里”,一声。

  头——表方位,相当于“里”“面”。如“屋头”意为“屋里”,“坟山头”里为“坟里”。

  贼——贼,“贼”字川话中读zui(嘴),二声。普通话中zui音无二声,“嘴”作三声。

  喊——叫。有时用于组词,如“喊声”意为“万一”“如果”;“硬是喊”意为“实在是”

  默——心里暗想。川话中“默”和“麦”读音一样,发音介于me与mei之间。如“默一哈”意为“想一下”。

  搁——搁,放置。搁:ke(科),异读现象。不读ge。

  倒——到,四川方言中的异读。“到”字很多时候读成“倒”。另外“倒”用在动词之后作副词,相当于“着”,如“看

  倒”意为“看着”

  寒——咸。四川方言中的异读。“咸”读成“寒”。

  抻——伸,读作“撑”。如“抻懒腰”读作“撑懒腰”。四川方话中“伸”与“抻”读音含义相近,都读作“撑”。

  住——做,做事情。异读现象。如四川方言“做事”要说成“住事”。

  安——淹。如“那个人遭水安死了”意为“那个人被水淹死了”。

  安——安,安放,摆放,搁置,蓄意。如“把桌子安一哈”意为“把桌子摆放一下”。“安起心”意为“存心”

  胡——胡(服)。四川方言hu一律读成fu。如胡、湖、葫、户等字均读成fu,声调不变。

  木——蠢,笨,痴傻;麻木。木:mu,四声。川话中说“木头”或“树木”时反而读作二声。只有当变时“蠢笨”的意义

  时读四声(与普通话一样)。表示“麻木”的时候可以只说“木”,可读二声或四声均可。

  革——割,划。革:ge,读时介于ge与gei之间,二声,而与普通话的ge不太一样。又写作“格”。如“他把猪儿一刀儿革

  死了”意为“他将猪一刀杀死了”。

  折——摘。如“折柑子”意为“摘柑桔”。与古诗“有花堪折直须折”中的“折”字意同。

  择——挑选。择:ce,二声。而不读zhe。川话中无翘舌和不翘舌之分,一律为不翘舌发音(儿话音出外)。

  撇——掰,将东西掰断;或指形状很别扭。如“撇菜叶子”意为“把菜叶掰下来”。

  孬——很差,孬:pie,四声。注意不读nao。如“孬得很”意为“差得很”

  爪——踹,蹬,踢,爪:zhua,二声

  爪——啄,爪:zhua,二声。“爪爪”又指钩状的突出物,因鸟嘴一般呈钩状。

  敲——敲,读kao(*),一声。如“敲砂罐”意思即“枪毙”的意思

  甩——扔,丢掉,摇晃;抽,鞭打。如“把垃圾甩了”“甩他几鞭子”。

  岩——岩。川话中“岩”读ai(皑),二声。如“岩芊”读成“皑芊”;“岩岩”读成“皑皑”。

  胯——胯。胯:读作ka而不读kua,声调一致。

  拗——动,晃动。拗:niu,四声。如“你拗啥子?”意为“你动什么?”

  拶——拥挤的搁置,如“东西到处拶起都是”意为“东西到处摆满了”。拶:za

  扏——拧,引申为双方意见不一致,闹别扭。扏:jiu(九),不读qiu。如“把衣服上的水扏干”,“话说扏了”。

  揪——抓,捉

  窊——凹陷,中间比两头要低。窊岩岩:指呈弓形或上部比下部更突出的悬崖。

  揍——堵,塞,“揍倒起”意为“堵住”“塞住”

  攘——向里填,装。攘:音让。如“攘香肠”意为“灌香肠”。

  穰——软,穰:本指柔软的果肉等

  融——软

  交——遍,如“到处找交了”意为“到处找遍了”

  桥——拱起,不平,也作“乔”。

  凳——立起,竖起

  瘪——瘪的,扁的。瘪:bia,二声,而不读bie

  印——量,斟;浇水,灌溉。

  捱——拖延,磨蹭。如“捱倒起紧倒不来”意为“磨蹭着始终不来”

  梭——滑,滚

  胎——承担,承受

  赏——责骂,责打,“赏你几掟子”意为“打你几拳”。

  啹——吮吸,啹:ju,川话中不读j后的u不读“迂”而读“乌”。

  挼——揉搓,挼:rua,二声,不读luo

  挼——不结实,松垮的样子,挼:rua,三声。

  揜——覆盖,掩上,撒上。揜:yan,三声

  面——在上面铺上一层,如“面路”意为“铺路”。

  怂——倦缩成一团的样子,怂:song,二声

  捴——推,顶,捴:song,三声

  闹——药,毒。如“闹药”即“毒药”;“闹倒起了”意为“中毒了”。“闹人”意为“使人中毒”。

  杵——拄,如“那个老人家杵起棒棒过来了”意为“那个老人家拄着拐棍过来了”

  码——堆放

  约——被约束被压制,处于难受的处境。如“约起了”意为“被人压制”。另:四川话中“约会”的“约”与“药”读音

  一样,均读yuo

  捡——拾取,又引申为学习模仿

  虚——害怕,胆怯。如“我虚了你了”意为“我怕了你了”。

  告——试,尝试;掩埋。如“告一哈”意为“试一下”。“把东西拿去告了”意为“把东西拿去埋了”。

  旁——碰,碰到。旁:pang(耪),三声。如“脑壳遭桌子旁了”意为“头被桌子碰了”。

  马——板着(脸),如“马起一块脸”意为“板着一张脸”。

  挠——用肩膀扛东西。挠:lao,可读作“老”或“捞”。非是普通话的“挠(抓)”的意思。

  抠——抓,挠,抠

  中——直上直下的捶击,冲击

  哽——卡住;囫囵吞咽,狼吞虎咽。如“机器遭哽死了”,意为“机器卡住了”。“勒几个老二哽了几大碗饭”意为“这

  几个家伙狼吞虎咽的吃了几大碗饭”。

  俩——滑掉,分开。如“俩不脱”意为“丢不掉”。俩:lia,三声。

  跐——被卡住或压住并移动。如“他被石头跐俩嘿大一块皮”意为“他被石头擦掉很大一块皮”。

  吆——通过吆喝或手势驱赶。如“吆牛”,“把鸡吆过来”。

  阿——碾,压。如“那个人遭车阿死了”,意为“那人被车压死了”。阿:a,读音近似“嗯啊”两字连读。

  跜——踩。跜:ni(泥),一声

  跒——跨。跒:qia(恰),三声。

  跘——碰,跘:读作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