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秋战国史之男人的鸡汤-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心想宁可错杀一万,也不能漏网一人,何况这人还是自己送上门来了呢 ,于是急子也被杀。卫国人听说此事,无不涕零。丧子后的卫宣公精神恍惚,不久就病死了。公子朔顺理成章的当了王,称卫惠公。人们有感于这兄弟俩浓厚的亲情和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作二子乘舟的诗来悼念他们。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糟糠之妻情切切,听歌认亲美名传
百里奚是春秋时期虞国人,自小给人放牛,三十方娶妻杜氏。杜氏贤良能干,且善歌。后生一子,夫妻二人过着拮据的生活。百里奚颇有才华,面临家庭的窘迫,更想出外谋一番事业,博得个封妻荫子。终于在妻子的鼓励下,百里奚依依出门而去。可是运气不好,多年后两手空空回到老家,却已是人去楼空,妻儿皆逃荒去也。百里奚没奈何,只好又出去谋事;几年后竟当上了虞国的大夫。可惜好景不长,虞国不久就被晋国所灭,百里奚当然也就成了阶下囚,晋献公知道百里奚有治国才能,很想重用他,可他颇有骨气,不愿为敌国效劳,宁愿当个奴仆。后秦穆公向晋国求婚,晋国就把大公主嫁给他,同时送去很多陪嫁的奴仆,其中就有百里奚,可百里奚在半路上逃走了。秦穆公也久闻百里奚大名,多方打探,终于得知他在楚国放马,于是秦穆公就用五张羊皮换回了他,并拜为国相。话说回来,杜氏携儿逃荒,辗转也来到了秦国,其子闻得国相是王上用五张羊皮买来的且名叫百里奚,就告诉了其母。杜氏不敢贸然相认,就到相府做工,希望有机会能碰见百里奚。某天,相府举行宴会,期间音乐阵阵,杜氏思夫心切,仍不住踏着节拍唱起来:百里奚,五张皮,可记得;炖白菜;煮小米,灶下没柴火,劈了门闩炖母鸡?今天富贵了,扔了儿子忘了妻?在府内的百里奚一听马上跑了出来,夫妻相见,自然抱头痛哭。 txt小说上传分享

社稷安危系大任,且把私仇放一边
祁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大夫,任中军尉。公元前570年,请求告老。临下任前向晋平公推荐了继任中军尉的人选,首先推荐的是他的仇人解狐。悼公不解的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奚不以为然的说:“您是问谁可以担任这项职务; 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可惜解狐命短,就要当中军尉了,却突然死了,祁奚其后向晋侯推荐了他的儿子祁午。后来; 实事证明祁奚推举的人都很称职; 得到晋国人民的一致称誉; 大家都说祁黄丰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祁奚所秉持的;是一颗公正的爱国之心。他深知中军尉的人选;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遂抛却个人恩怨;举荐仇人解狐;表现出令人敬佩的高风亮节。在当今社会,有的领导为了巩固自己的实力,任人唯亲,不择手段的打击异己。所以祈黄羊更应该是现如今所有领导学习的楷模和榜样。今山西祁县阎名村北有祁奚父子墓。

让位称贤轻富贵,挂剑还情诚感天
季扎,号延陵季子。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寿梦的第四个儿子,聪明且贤能。吴王很是喜欢他,并希望将来把王位传给他。季札听说父王打算把王位传给自己后,坚决不肯接受,并请求出使到了别国。寿梦无法,只好让他们兄弟依次传位,心想终有一天会传给老四。前面的几个哥哥以很快的速度暴毙,三哥馀昧临终前遵从父愿再次打算传位于他,谁知季扎再次出走,二让君位。馀昧只好传给自己的儿子僚。受中原文化熏陶较深的吴人季扎,曾代表吴国出使文化发达的中原各国,先后与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叔向、子产、晏婴有过交往。在郑国,他向子产预言了郑国政局的走向,并忠告子产说:“现在郑国政治腐败,国家将会出现困难,到时您会掌握大权。希望您当政时要谨慎,以礼治国,不然,郑国将会出现一场大混乱。”后来子产果然当政,并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在齐国,他劝告晏婴明哲保身,交出自己的权和封邑,以免除灾祸。后来,齐国四大家族果然兵戎相见,祸害甚久。齐国国力和王权再度衰退,田氏掌控了大局。接着他又到了晋国,时值晋国国君正渐失权威,韩、赵、魏、范、中行、智氏六家异姓卿大夫掌握着国家大权。临行前叮嘱叔向说:“现在晋君越来越弱,大夫们的势力都发展起来了,以后政权将归于韩、赵、魏三家,先生一向坚持道义,不肯屈从于时势。我奉劝先生早想存身之道,以远离灾难。” 叔向是晋国一位保守的政治家,其宗族也是晋公室中仅存的一支,其他各支已为六家异姓卿大夫所灭。在政治上,叔向倾向维护公室,反对卿大夫进行的改革,因而成为韩、赵、魏等异姓卿大夫仇视的目标。叔向以后,其宗族果然为三家所灭,晋国也分裂成韩、赵、魏三国。季扎受寿梦委派出使中原诸国时,途经徐国,遇到徐君,徐君非常喜欢季扎的佩剑,但不好意思开口索要。季扎看出了徐君的心思,因为还要出使他国,不便立即解剑相送,想等回来路经徐国时再相送。不料回来时徐君已死。季扎凭吊了徐君之墓后,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的人问季扎:“徐君已死,为何还要送给他佩剑?”季扎回答说:“当时,我心里已把佩剑默许给他了,只是不便相送,现在岂能背信弃义,违背自己心中许下的诺言。” 季扎死后葬在上湖(今江苏江阴申港)中的小岛上,相传大圣人孔子因推崇季扎之德,曾手书十字碑文:“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二让君位,世人称贤。挂剑墓树,其诚可彪。

昔有君子柳下惠,今人怎堪来比拟
柳下惠,姓展,名获,字子禽,春秋时鲁孝公儿子公子展的后裔。子禽官拜士师,因他居官清正,执法严谨。弃官归隐后,居于柳下(今濮阳县柳屯),死后被谥为“惠”,故称柳下惠。史书记载齐国的国君派人向鲁国索要传世之宝岑鼎。鲁庄公舍不得,却又怕得罪强横无礼的齐国,遂打算以一假鼎冒充。但齐国人说:“我们不相信你们,只相信以真诚正直闻名天下的柳下惠。如果他说这个鼎是真的,我们才放心。”庄公只好派人求柳下惠。柳下惠说:“信誉是我一生唯一的珍宝,我如果说假话,那就是自毁我珍宝。以毁我的珍宝为代价来保住你的珍宝,这样的事我怎么干?”庄公无奈,只得以真鼎送往齐国。后来有一次,柳下惠宿于郭门,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人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也没有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孟子对柳下惠非常推崇,《孟子》一书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并称四位大圣人,认为他不因为君主不圣明而感到羞耻,不因官职卑微而辞官不做;身居高位时不忘推举贤能的人,被遗忘在民间时也没有怨气;贫穷困顿时不忧愁,与乡下百姓相处,也会觉得很愉快;他认为自己和任何人相处,都能保持不受不良影响。因此,听说了柳下惠为人处世的气度,原来心胸狭隘的人会变得宽容大度,原来刻薄的人会变得老实厚道。像柳下惠这样的圣人,是可以成为“百世之师”的。

千古艰难惟一死,大义当前莫奈何
聂政(?…前397),战国时侠客,魏国轵(今济源东南)人。年轻时因任侠好勇在家乡杀了恶人,便和母亲、姐姐逃往齐国做了一名以杀狗为生的屠夫。韩国大夫严仲子因为受到韩哀侯的宠信而受到了韩相侠累的嫉恨。惧为侠累所害,逃离韩国,开始游历各地,欲寻侠士刺杀侠累以报离乡之恨。后闻听魏人聂政仁孝侠义,武功高超,遂赴齐欲与之结交。寻至聂政所居,数次登门拜访,并备酒馔躬身向聂母致礼,并赠黄金百镒与聂母为礼,聂母深感其诚。聂政虽坚辞不受,但已心许严仲子为知己,所不能从,盖因老母在堂,不能以身许友。时过多日,聂母辞世,严仲子亲执子礼助聂政葬母,聂政感激在心。此后,聂政服母丧三年,并嫁其姐,独剩孤身始赴濮阳严仲子处,询问严仲子仇家的名字,并谢绝严仲子欲为其遣人相助的要求,孤身赴韩。韩相侠累府护卫森严,方时侠累正高坐府堂,执戟甲士侍立两旁。聂政仗剑直入韩府,诸多甲士反应不及,正自呆若木偶时,聂政以白虹贯日之势刺入侠累胸膛,侠累顷刻毙命。顿时府中大乱,甲士们醒悟过来,齐上围攻聂政。聂政仗长剑击杀数十人后,难逃重围,遂倒转剑柄,以剑尖划破面颊,剜出双眼,剖肚出肠。聂政死后,韩侯暴其尸于市,悬赏购求能辨认其人者。聂政姐聂荣闻听消息,即刻与人言:“此必聂政,昔韩相仇人严仲子国士相交,政必报其知遇。我当往认之”。遂动身赴韩,至市,果认出尸乃聂政。聂荣伏尸痛哭,失声道:“此轵地深井里人聂政啊!” 道有往来人,好心劝止道:“此乃刺韩相之凶手,韩侯悬赏千金欲求其姓名,你不躲避,怎么还敢来辨认呀?”聂荣回答:“我知。然聂政之所以蒙受屈辱隐迹于市贩之中,盖因老母在堂,我尚未嫁。严仲子识政于屠贩之中,屈身结交,此深厚知遇之恩怎可不报!士为知己者死,聂政不过是因为我还活着,才毁坏自己的躯体,以免被人辨认出来牵连与我。但我又怎能害怕被牵连而任政的英名埋没呢!” 话刚说完,聂荣长呼三声“天”,撞死在弟弟的尸体旁。后有人感其姐弟侠义,收其尸厚殓之。聂政忠孝侠义,聂荣刚强节烈。我们敬佩聂家姐弟的同时,要更加赞许养育出如此姐弟的聂母。后根据其事编《聂政刺韩王曲》,也就是闻名于世的《广陵散》。被琴家广为弹奏,用以表示对聂政的敬仰。 txt小说上传分享

郑庄公寤生传记
郑庄公,名寤生,今郑州市新郑人。是春秋初年的郑国国君,公元前757年生。公元前743年至公元前701年在位。他曾平定其弟共叔段的叛乱,继武公之后,为周平王的卿士。后来,周平王为了削弱郑的力量,分政于虢,任虢公忌父为右卿士,由郑庄公为左卿士,于是周、郑之间发生了矛盾,双方互派人质。不久,周平王死去,继之者周桓王打算让虢公单独执政,结果双方发生争执,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罢了郑庄公左卿士之职,郑庄公进行报复,不去朝见周王。于是桓王率领蔡国、卫国、陈国三国之师伐郑,战于葛,被郑军打得大败。到了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居然召齐国、卫国、宋国会盟于恶曹(今河南延津西南),几乎当上的春秋初年的霸主。

  郑庄公之父为郑武公,其母为申侯之女武姜。郑武公十四年(前757),武姜生太子寤生,郑武公十七年(前754),又生少子叔段。因寤生出生时难产,惊吓了姜氏,所以姜氏不喜欢他,而他的弟弟叔段长的英伟不凡,很得母亲宠爱。公元前744年,武公病重,武姜多次在武公面前说叔段贤,怂恿老公立小儿子,可是老公一直不同意。同年,武公病逝,寤生继承君位,这就是郑庄公。

  庄公元年(前743),武姜请求制地(今郑州市荥阳汜水镇)作为叔段封邑。庄公说:“那里不行,因为制邑地势险要,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军事要地。”武姜改而威逼庄公把京(今郑州市荥阳东南)封给叔段。京乃郑国大邑,城垣高大,人口众多,且物产丰富,庄公心里不肯,但碍于母亲请求,也只好答应。大夫祭仲进谏道:“京邑比都城还要大,不可作为庶弟的封邑。”庄公说:“这是母亲姜氏的要求,我不能不听啊!”

  叔段到京邑后,号称京城太叔。仗着母亲姜氏的支持,从不把尊君治民放在心上,而是招募勇士,加固城垣,囤积粮草,训练甲兵,加紧扩展自己的势力,与母亲武姜合谋,准备里应外合,袭郑篡权。

  郑庄公深知自己继位母亲大为不悦,对姜氏与叔段企图夺权的阴谋也清清楚楚,但他却不动声色。叔段在京城的反常举动引起了人们议论,大夫祭仲又对庄公说:“凡属都邑,城垣的周围超过三百丈,就是国家的祸害。所以先王之制规定,封邑大的不超过国都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城不合法度,您怎么能容忍呢?”庄公很无奈的说:“姜氏欲之,焉辟害?”意思是姜氏要这样,我哪里能避开这个灾祸呢?祭仲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给叔段安置个地方,不要让他再发展蔓延。一经蔓延就难于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难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先等等看吧。”

  庄公一次次退让,促使叔段篡国称君的野心日益增长。不久叔段竟命令西部和北部边境同时听命于自己。接着又把京邑附近两座小城也收入他的管辖范围。大夫公子吕对庄公说:“一个国家不能听命于两个国君,主公究竟打算怎么办?您如果要把君位让给太叔,下臣就去侍奉他;如果不让,那就请除掉他,不要让老百姓生二心。”庄公则不温不火地说:“用不着除他,没有正义就不能得民心,迟早他会自取其祸。”

  叔段一再挑战庄公的权威,而郑庄公却一次次忍让,难道他真相信不用自己动手上天就会惩罚叔段吗?不是的。这是因为郑庄公作为一国之君,他不能把喜怒挂在脸上。更重要的是庄公知道过早动手,必遭外人议论,说他不孝不义,所以故意让叔段的阴谋继续暴露。

  庄公二十二年(前722)在母亲武姜怂恿下,叔段亲率甲兵万人准备袭击郑都,武姜准备开城门接应。庄公得到叔段起兵日期的密报,说:“该是动手的时候了!”即命令公子吕率200辆战车###叔段。京邑百姓闻讯,纷纷叛段。叔段大败溃逃,仓皇出奔鄢邑(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庄公又攻打鄢邑,叔段外逃共国(今河南辉县)避难。所以历史上又称叔段为共叔段。

  庄公对母后武姜十分恼恨,一气之下,把她逐出国都,软禁在城颖(今河南临颖西北)。发誓说:“不到黄泉,不相见!”但武姜毕竟是自己的母亲,郑庄公不久又后悔起来。他既思念母亲,又不愿违背誓言,就叫人修筑了一座高大的土台,思念母亲时,就登台向城颖方向眺望。后来人们就把这夯土台叫“望母台”。(今郑州市新郑洧水南岸)

  当时在颖谷管理边境事务的颖考叔看破了庄公的心思,就乘给庄公献礼的机会给他出了个主意。说:“你虽然发过誓,但真想见老夫人也不难。我给你出个主意,从现在开始挖地,一直挖到有泉水涌出,然后修一条通道,你就可以秘密见你母后了,相信天下人也再没有别的说法”庄公听了很高兴,就让颖考叔办理这事。隧道挖好后,庄公在地下见到了母亲,十分感慨地唱道:“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母子情意恢复如初。

  再说叔段之子公孙滑,搬请了卫国军队,走到半道,听说父亲已被杀,于是逃到卫国,向桓公哭诉伯父杀弟囚母之事。桓公听完后,安慰说:“庄公无道,我会替你###与他”庄公听闻卫师将兴兵攻郑。便开了个紧急会议,向群臣请计。公子吕说:“公子滑能得以活命,已经是老天照顾他啦,居然以解救祖母为借口请兵伐郑,这样的恶人绝不能轻饶,只要给卫君写封信,说明事情来龙去脉,我相信卫君不是不明事理之人”庄公点头称是。卫国国君收到信后,明白事情原委后,派使者传话撤兵,可惜使者还没到呢,已经开战了,并攻下郑国的一个城池,庄公很生气,派公子吕出兵,没用多久,卫兵溃败,乘胜追击,一直打到卫城郊外。卫国国君赶忙修书请罪,这时候庄公的老妈又站出来说话了,她哀求儿子说:“你们都是一家子,况且你弟弟已经被杀,你难道忍心看着他绝后吗?”庄公不得不给母亲面子,于是留侄子在卫国终老一生,也好延续叔段血脉。

  郑庄公“克段于鄢”,成功的处理了内政方面的问题,实现了国力的统一,从而为争霸中原奠定了基础。当时郑庄公还是周平王的卿士,权利非常大,这也为他借周王名义###不听话的诸侯创造了条件。前721年,即平息叔段叛乱的第二年,郑庄公就发兵攻打近邻卫国,从此走上了扩张的道路。

  周王室东迁,主要依靠郑国和晋国的力量,故周郑关系甚密。但随着郑国日益强盛,周平王担心朝政大权被庄公操纵,遂刻意削弱庄公的权力,准备将一些事权交虢公掌管。庄公怨恨平王,平王畏惧庄公,只好否认此事。但庄公不信,于是“周郑交质”,也就是各自把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交于对方。这个事件说明周王室已经丧失王权,君臣已经没有地位上的悬殊,朝纲尽废于此。

  庄公二十四年(前720),周平王去世,周桓王继位。庄公先后两次派兵强割周王室温地(今河南温县)、成周(今河南洛阳东)的庄稼以示威。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