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秋战国史之男人的鸡汤-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牧把女儿护送去吴国,并要鲍牧转告吴王,对爱女要加爱护。齐王幼女名少姜,自小聪明伶俐,为齐景公掌上明珠。少姜知道此行虽为生离,却无异死别,临行之际哭得如泪人儿一般。
少姜年幼,到吴国与太子波成婚后,不知夫妇之乐,一心思念父母,日夜哭泣,郁郁成病。吴王阖闾和太子波再三抚慰,日演歌舞,夜张宴筵,无法排解她的忧郁心情,每日里云鬓不整,泪痕满面。眼看如花似玉的金枝玉叶日渐憔悴。太子波又称终累,为阖闾长子,是一员英勇善战的猛将,对女儿家的心事也是知之甚少,一点注意也没有。最后又是伍子胥想了个办法:令人在苏州北城门上造一九层飞阁,并将北门改名为齐门,每日由太子波陪同少姜去城楼游玩,以北望齐国。然而齐女登楼北眺,哪里望得见齐国和父母的影子?在一个万里无云的晴天,少姜倚窗远眺,却见一座青山绵亘横卧,山色时而变化,太子波告诉她,这山名虞山,因葬虞仲得名,少姜凄然一笑,心中若有所思。由于齐女终日忧伤,不久就一命鸣呼了,临终前对太子波说:“妾闻虞山之巅,可见东海,乞葬于此,倘魂魄有知,庶几一望齐国也”。太子奏告吴王,于是将齐女少姜安葬于虞山,后人称之为齐女墓。太子波因忆念齐女,不久也郁郁而终。
第一女间谍西施
春秋末越国人,出生于苎萝山脚下苎萝村,原名施夷光。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天生丽质的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吴国终被勾践所灭。后不知所综。为中国四大美女之首。
西施世居越国苎萝(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水中的鱼儿被她的美丽吸引,看得发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所以后世用“沉鱼”来形容女子的美貌。西施幼承浣纱之业,故世称“浣纱女”。
公元494年吴越交战,越败于吴, 越王勾践被迫屈膝求和,携妻将臣入吴为质三年。勾践归国后,发誓洗刷这奇耻大辱,于是采用文种提出的“美人计”。几经寻觅,终于得苎萝山卖薪女西施,准备送于吴王,但是西施不善歌舞,更不懂礼仪,于是,开始学习,在三年时间里终于练得能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举手投足,均显美态,待人接物,十分得体。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献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而越国却上下一心,励精图治,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打败了吴国。
后世文人对西施褒贬不一,有人说她是红颜祸水,也有人说她有着高尚的爱国情操。唐代诗人罗隐以一首诗客观肯定了西施的人品和节操。诗中这样写道:“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至到现在她那种为国为民,忍辱负重的精神还在时常传诵。
后人为纪念这位忍辱负重,以身许国的绝代佳人,就在苎萝山下修建了西施殿。
聪慧善妒的郑袖
战国时人,楚怀王宠姬。魏王曾送给楚怀王美女,袖善待以示不妒,却教美女见王时要以手掩鼻,王问之于袖,袖以恶王之臭对答,王大怒遂割去美女鼻子。后怀王想要张仪求美女,袖恐失宠,于是贿赂张仪,仪以遍行天下,未尝见如此美者之说回复,方作罢。
郑袖是战国时代楚怀王熊槐的宠姬,貌美而极妒,性聪慧。开始很是得宠,后来魏国为了讨好楚国,送来了一个美女,容貌压倒了郑袖,喜新厌旧的楚怀王从此专宠专爱魏美人,不再理会郑袖。可贵的是,郑袖并没有气馁。其实,在宫廷里,要想升,必须博得君王欢喜,但要想活,就必须博得后宫其他女人欢喜。尽管郑袖长期浸泡在这些庸俗而愚蠢的女人身边,不过,她脑子还是清楚的,和男人的关系简单,和女人的关系才难,要长久,首先就是和魏美人搞好关系。于是,郑袖就常常送魏美人东西,并在怀王面前说她的好话,美人自是感激不尽,和郑袖倾心相交。有一天,郑袖对魏美人说,“妹妹,你真漂亮,难怪大王喜欢你了,但美中不足的是你的鼻子,真叫人惋惜呀。”魏美人不知何意,慌乱用手摸摸鼻子。郑袖接着说,“妹妹呀,我帮你想个法子吧。以后你再看见大王,应该用什么东西将鼻子遮住,不要让大王看见,这样大王就更喜欢你了。”魏美人对郑袖的指教悉心领会。此后,魏美人每次拜见楚怀王,总是用一束鲜花遮住鼻子,时间久了,楚怀王对魏美人的做法觉得非常奇怪;郑袖欲言又止,激起了楚王的好奇心,最后郑袖故意羞羞答答地说:“大王不要生气,是魏美人不惜抬举,大王对她如此宠爱,她却说大王身上有股臭味,她讨厌闻。”楚怀王一听,火冒三丈,立即下令把魏美人的鼻子割掉。果然,郑袖从此独占专宠。
郑袖不但聪明漂亮而且心肠坚忍狠毒,楚怀王又笨又蠢,根本就配不上她。不过,没办法,后宫女人之间的关系是由帝王建构起来的。郑袖虽然用尽心力来极力抢夺楚怀王,却一点也看不起他,相传她喜欢三闾大夫屈原而不得遂诬告屈原,令怀王疏远之,将之发配汉北。屈原郁郁不得志,后投水自尽。
郑袖还干预朝政,收受贿赂,放走张仪,令楚国最后“兵挫地削,亡其六郡,怀王客死于秦,为天下耻笑。”自己也在凄惨孤独中死去。
独具慧眼的君王后
战国时代田齐的亡国君田建的太后;齐襄王的王后。
君王后本姓后,是太史敫的女儿。其时齐国被乐毅攻陷,齐愍王被杀,全国只余下莒和即墨二城。太子田法章逃亡到莒,化名在太史家担当园丁。君王后当时感觉到太子的非凡身份,表示要下嫁,但父亲极力反对。不过二人却私订终身,并生下儿子田建。这在当时对儒家非常令人不齿的。不过后来田单利用火牛阵破燕军,迎立太子回朝,是为齐襄王,君王后亦成为了王后,并立田建为太子。由於她的特殊姓氏,当了王后之後,不能被称为后后,所以历史把她称之为君王后。
公元前265年,齐襄王离世后,君王后协助田建执政。在她辅政的41年,田齐一直都很太平,她对秦国非常谨慎,但亦对其它五国信任。所以四十多年来齐国都没有受到秦国及其他五国的威胁。但后世史学家认为这是一项重大的决策失误,四十年的和平其实是基于其它五国的牺牲,因为有这五个国家为田齐阻挡强秦,田齐才可以享有和平,君王后对秦王政处处忍让,奉行“事秦谨”的国策,对五国不施以援手,忽略了唇亡齿寒的结果,才让强秦有机会统一六国。
关于的君王后有名的故事莫过于解玉环。说的是秦王派使者拿着一套玉连环,专程送给齐君王后。使者说道:“我们国王听说齐国的老百姓都很聪明,你是一国之后,就更聪明了。聪明的王后,您一定有办法解开这套玉连环喽!”齐君王后接过玉连环,左看右看,不能解开。秦国的使者站在一边窃笑。王后突然明白过来,玉连环是玉匠制环时从一块完整的玉石上雕凿出来的,再聪明的人都不能解开。秦王出这样的鬼主意,完全是在凌辱齐国。“我必须维护齐国的国威和齐王的尊严。”她想。一个好主意在脑子里跳了出来。她轻蔑地对秦国的使者说道:“这样简单的事,我们齐国的小孩子都能办,亏着你千里迢迢赶到齐国来请教!”齐君王后说罢,叫侍从取来一把铁锤,向玉连环狠狠砸去,破碎的玉石飞散了一地。“这不是解开了吗?”她幽默地笑着、神态十分自若。秦国使者怒气冲冲地说:“哪有这样解玉连环的?你是蔑视秦王,秦王不会饶恕你们齐国的。”齐君王后也正色说道:“玉连环是秦王送来请我解的,我出于对秦王的尊敬,才帮这个忙。秦王是个知书达理的人,怎么会对帮助过他的人过不去呢?”使者无言以对,怏怏地退出了齐宫。
君王后死后,王后的族弟后胜执政。但后胜是一个贪官,不断收受秦国的贿赂,要求他们不要对其他五个施加援手,这样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亦很快灭亡。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风流妩媚的宣太后
战国时人,秦昭襄王生母。楚国贵族,芈姓,秦惠文王妃,史称芈八子(妃的一个等级)。
公元前306年,芈八子借助弟弟魏冉的势力替儿子嬴稷夺取了君位。因夺位不久,政局动荡,再加上昭王年纪轻轻,难于服众。而秦国的大后方义渠也虎视眈眈,窥探着他们的动向。当时的情况只有稳固政权,安抚义渠才是良策。这时的芈八子新寡,有少女的娇羞又兼妇人的成熟风韵,总而言之狐媚而多情,这不是完全没有事实根据的,否则以芈八子的身份和地位又怎么会得到秦惠王的宠幸而生子呢?年轻力壮的义渠王很快迷上了大秦国的太后。二人遂暗通款曲,秘密交往起来。后传还为义渠王生了两个儿子。事实证明,宣太后以身体笼络义渠王的创意很成功,在她接下来长达三十多年的实际掌权时间里,义渠部落果然没有找秦国的麻烦。这样,秦国得以无后顾之忧,东征西讨,壮大国力,成为诸侯中的一霸。但宣太后牺牲色相讨好义渠王,基本是为政治和权力服务的。公元前272年,这位年逾七旬的老太婆开始对自己的老情人下手了。《史记匈奴传》载“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灭义渠。”可以看出义渠王是被骗来的。曾经的柔情蜜意顿时化作刀光剑影,位于甘肃宁夏一带的义渠领地很快全部归入了秦国版图,秦国再也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老迈的宣太后后又爱上一个叫魏丑夫的人,总是让他陪伴左右。公元前265年,她病笃将亡时,还曾发出狠话:“我死了以后,为我殉葬的必须是魏丑夫”。魏丑夫听说老太太要让他陪葬,吓坏了,赶紧找大臣庸芮为他说情。庸芮见宣太后问:“死者有知觉吗?”宣太后说:“当然没有。”庸芮接着说:“你还算明白。可既然死后无知觉,您为什么要把平生所爱的人,陪葬给没有知觉的死人呢?如果人死后有知,那么您的老公秦惠文王这几十年来,得积攒多少对您的愤怒呀。您到了阴间,补过还来不及,哪还有时间跟魏丑夫寻欢作乐?”这番话还真把宣太后吓住了,魏丑夫逃过了一劫。10月,宣太后病逝。
偷情生子的赵姬
秦庄襄王嬴异人夫人,秦始皇嬴政生母。
秦昭襄王时,在六国之中,赵国与秦国实力相当。赵国在廉颇的指挥下,两度击败了秦国的进攻。秦国被迫把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异人送入赵作为人质,异人在赵国过着被囚禁的生活,觉得自己此生就这么毁了。就在他抑郁寡欢之时,遇到了一位颇有政治眼光的珠宝商人——吕不韦。吕不韦精明地意识到把宝押在这位暂时不得志的王子身上,比买卖珠宝更有利可图。于是吕不韦先设法结交了监督异人的卫兵,方便自己与异人结交。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取得异人的信任,这一点并不算太难,因为异人身在异乡,举目无亲,可算有个人愿意听他诉说苦楚,替他设想将来的政治路途,他真是感激涕零,很快就视吕不韦为心腹。吕不韦首先买通了华阳夫人的姐姐,因为华阳夫人是安国君最宠爱的姬妾,但是无子嗣,于是华阳夫人的姐姐说服了华阳夫人收异人为义子,并在安国君那里吹枕边风,说异人如何如何孝顺、有作为,应该立他为太子。安国君同意了华阳夫人的请求,这样,吕不韦就迈出了第一步。
吕不韦又从邯郸名妓中,选中了一个叫赵姬的,她聪明伶俐,妩媚异常。吕不韦告知她要如此这般就能当上王妃,赵姬听了欣然应允。于是二人便行夫妻之礼,不久,赵姬怀有身孕,吕不韦将她献给异人,后来赵姬产下一男婴,就是后来的赢政。
在华阳夫人的作用下,异人携赵姬回到秦国并被立为储君。昭襄王不久病殁,安国君嗣位,即为秦孝文王,异人理所应当地当上了太子,秦孝文王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不久就因贪欢过度而一命呜呼!异人终于登上了王位,即为秦庄襄王。华阳夫人为皇太后,赢政为太子,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十万户。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庄襄王去世,嬴政即位为秦王。
赢政登上国君的宝座,仅十三岁。赵姬为太后,尊吕不韦为仲父,国事全部委任于他。赢政虽小,却有统治天下的野心和斗志,他知道吕不韦是他最大的障碍,而吕不韦也知道赢政非等闲之辈,两人都在暗暗的较量。但祸事最终出在赵姬身上,她年轻守寡,不甘寂寞,又与吕不韦有旧情,两人便秘密来往,吕不韦经常随意出入宫帏。但他也害怕赢政知道此事,像赵姬这样不知检点迟早会出事,自己不能不收敛一些。于是吕不为找到了一个名叫嫪毐的人,此人别的不会,只在房帏之事上能力异常,吕不韦把他献给太后。从此赵姬与嫪毐在后宫朝夕不分,不久就怀孕了。
太后寡居有孕,是何等耻辱的大事,为了不使赢政知道,她与嫪毐躲到距咸阳西北二十里处一座幽静而华丽的雍宫居住,并先后产下了两个男孩。日子一长,赢政也有所耳闻,但此时的赢政把精力正全部放在吞并六国的宏图伟略上,只好忍而不发。嫪毐在太后的作用下被封为长信侯。嫪毐封为长信侯以后,又得河西太原郡为毐国。他恣意享受着宫室车马衣服苑囿,过着优裕的王侯生活,他怎么能突然失去?于是,嫪毐先发制人,趁着风和日丽的四月嬴政宿雍城蕲年宫行冠礼,窃用秦王御玺和太后玺,调县卒、官卫士卒官骑攻击蕲年宫。秦皇嬴命相国昌平君、昌文君领咸阳士卒平息叛乱,两军战于咸阳。秦王下令:“凡有战功的均拜爵厚赏,宦官参战的也拜爵一级。”叛军数百人被杀死,嫪毐的军队大败,与死党仓皇逃亡。
秦皇令谕全国:“生擒嫪毐者赐钱百万,杀死嫪毐者赐钱五十万。”嫪毐及其死党被一网打尽,秦皇车裂嫪毐,灭其三族。嫪毐的死党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枭首,追随嫪毐的宾客舍人罪轻者为供役宗庙的取薪者——鬼薪;罪重者四千余人夺爵迁蜀,徙役三年。太后和嫪毐的两个儿子,均被一同囊载扑杀。太后逐出咸阳,迁住城外的棫阳宫,断绝母子关系,永不再见,并明令朝臣敢有为太后事进谏者,“戮而杀之,蒺藜其背”。结果,有二十七个进谏大臣被残酷的处死,并把他们的尸首挂在宫墙示众,后经众多朝臣以死劝谏,才与太后和好。
赢政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顺势将吕不韦贬居蜀中。吕不韦接到旨意后,矛盾万分,若说出实情,秦王政生性暴戾高傲,自己难再活命,眼看自己费尽心机几十年的功绩宣告破产,吕不韦绝望之中饮鸩自尽。赵姬闻讯后,想到与他共度的几十年风雨,真是痛不欲生,三四年后抑郁而死。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时代领路人鲁隐公
鲁隐公这个人大家并不熟知,也没有过人之处。可是他掌权时有着在春秋战国时具有深远意义的两个特别之处。
第一处就是因为鲁国孔子的编年史《春秋》记事是从公元前722年开始,这一年是唯一保存下来的最早的纪年,这一年恰逢鲁隐公元年,这是一点特别之处。因平王东迁建东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所以春秋开始年史学家一般都承认为公元前770年。
第二处就是由此掀起的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纷争乱世。大家知道鲁国的创始人就是后世闻名辅佐侄子周成王的周公旦。周公不仅对社稷有功,而且是文化巨人,所谓的“周公制礼”就是讲他。因为周公的功劳和威信,成王特别嘉奖了一项权利,那就是鲁国可以祭天下,行周礼。鲁国虽然不大,却是保留着最完整也是最高规格的祖宗文化的礼仪之邦,这大概也是这片土地终能产生孔子这样的旷世奇才和鲁国史书能流传千古的一个重要原因。
公元前722年,鲁国太子(隐公之弟;即鲁桓公)年幼,隐公摄政,掌握着大权。而就在他身上发生了几件不寻常事,第一件就是周平王死而不奔丧事件,这自然是目中无君,有违礼法了。 第二件就是时令不分的“观鱼”事件。说的是隐公要在休渔季节的春天去看鱼。这本来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