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鲟秽淮傅挠ざ嫣糇琶拦斓拇痰墩蛩汤矗卤咝醋拧叭嗣窬⒅驹妇染任颐前伞薄A硪豢槟九粕匣氖橇郊鼙暧小癠S”字样的飞机在穿梭轰炸,正在扶犁耕地的阿妈妮身后背着孩子,飞机把牛炸飞了,阿妈妮倒在血泊中,孩子扑在妈妈身上,两只小手抓住妈妈的头发在哀号求生。
  “不能动!”毛岸英在工厂里做过宣传工作,知道这两块木牌的重要意义。他迅速脱掉身上的棉大衣,垫在车轱辘底下,然后摆手让司机去开车。
  十月二十四日早晨,任荣和毛岸英来到与大洞村一山之隔的大榆洞金矿,他们在一个铁皮木板房里见到了前两天已到这里的彭德怀司令员,第十三兵团的领导同志也都到了志愿军司令部驻地大榆洞,随即参加了由彭德怀主持召开的第一次作战会议。从此,毛岸英就留在志司作战室工作,担任彭德怀的秘书兼翻译,任荣被任命为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志愿军政治部驻地在几百米外的一条山沟底部,任荣经常到志司请示汇报。他很快就发现毛岸英是个大忙人,忙工作,忙学习,偶尔也碰到他陪彭德怀下象棋。任荣也是一个象棋迷,碰上他们对弈,只要时间允许肯定观战,还不时助毛岸英一臂之力。战争硝烟中的一点点娱乐,更增进了战友之间的友谊。
  冯志友:这个年轻人是从延安洞来的,又姓毛,难道他是毛主席的儿子?
  威克岛会议之后,麦克阿瑟仍然沉浸在仁川登陆成功的亢奋之中,时时表现出“胜利者”骄横不可一世的姿态。美国总统杜鲁门飘洋过海专程飞到威克岛来接见他,这件事本身足以说明麦氏在美国军界的政治地位举足轻重,却也足以滋长这位“远东王”那早已膨胀了的目空一切的骄横。世界各国的目光都在关注着朝鲜战局,而他作为指挥这场战争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当然是舆论注意的焦点。
  曾被杜鲁门诅咒“怎不在二战中当烈士”的麦克阿瑟,对杜鲁门的“亲切”接见并不领情。他对这位出尔反尔、投机钻营的政客、权术家一直没有好感,更何况又不是总统把荣誉赏给了他,而是他把仁川胜利的巨大花环套在了杜鲁门的脖颈上。要说感谢,那应当是杜鲁门和美国感谢他麦克阿瑟五星上将,而不是相反。
  麦克阿瑟在其烟斗酿造的雾霭中昏然遐想:向三八线以北长驱直入,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把整个朝鲜半岛统一在大韩民国的旗帜之下。到那时,杜鲁门和艾奇逊、布莱德雷之流才会知道,对于统一全朝鲜、将这个半岛置于美国势力范围之内的胜利来说,仁川登陆的胜利只不过是一个序曲……
  

第三章 神秘的旅伴(7)
麦克阿瑟收住他那野马奔腾一般的思绪,猝然想起一再传入耳内的有关中国军队参战的消息。第八集团军攻克平壤之后,韩国军队从俘虏嘴里获悉中国军队已大规模跨过鸭绿江。然而固执己见的麦克阿瑟却不相信:抓获的不过是几个北韩士兵,他们怎么会知道中国介入朝鲜战争的高级机密?深通谋略的毛泽东是不打无把握之仗的,绝不会在北韩气数已尽的时候再冒险出兵。
  尽管如此,坐镇东京遥控指挥的麦克阿瑟还是命令他的空军派出飞机,对中朝边境地区进行侦察,把中国是否出兵和出兵多少的情况搞准确。这位精通《孙子兵法》的职业军人,知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也知道中国人善于搞“兵不厌诈”的计谋。
  平安北道东仓郡的大榆洞原为朝鲜四大金矿之一,而今却是一派破败凄惨的景象,乱石、枯树、寒风充满山谷。南北两座大山之间,夹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路,路的两侧是一些简易工棚。山沟有一条伸向南边的岔子,那上面有一个阴暗潮湿的废矿洞,洞口上方五十米处,有一个比较大的长方形铁皮木板房,据说原是矿山的木工房。彭德怀看中了这个地方,于是在这里安营扎寨,铁皮木板房就成了他的“官邸”兼作战指挥中心。
  由于大榆洞山中蕴藏着黄金,曾引来不少做着发财梦的淘金者。如今这些淘金者已不知去向,他们留下的大大小小的矿洞也多已坍塌荒废。但这里毕竟是一个难得的军事用地,淘金者居住的工棚还在,这正好解决了志司的营房问题,废弃的金矿也成了很好的防空设施。
  从此,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沟与千里之外的中南海保持着热线联系,彭德怀和他的战友们将在这里部署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一仗。不过,这里距敌人仅有二十公里,作为志愿军的指挥中心稍显靠前了一些,但这正是彭德怀指挥作战的风格。
  站在铁皮木板房门口往下看,山间的大路像羊肠一样弯弯曲曲,若隐若现。此时,有两个身着土黄色军服的年轻人正向志愿军司令部走来,年龄大一点的是侦察队长王仁海,年轻一点的是侦察员冯志友。
  二人正行走间,突然响起防空警报,王仁海和冯志友动作熟练地往附近山沟里一滚,只见远处有个黑点,由小变大,逐渐清晰。随着一声撕裂空气的怪叫,他们仰头一看,原来是一架美军的侦察机。它飞得很低,飞机从他们头顶掠过时,连机身上的徽标都看得一清二楚。
  “妈拉巴子,我恨不得给它一梭子!”冯志友看着远去的敌机,问王仁海,“王队长,敌机天天来转悠,你说他是不是发现我们参战了?”
  “我看不像,如果发现志愿军参战了,麦克阿瑟会狗急跳墙的,肯定要派飞机来狂轰滥炸。”
  为了尽量不暴露志愿军主力入朝的目标,志愿军司令部曾一度规定各部队不准用轻武器打飞机。因此美军飞机横行无忌,十分猖獗。不但能擦着房顶、树梢飞,还可在山沟里钻来钻去,搜索目标,见人就打,见车就炸,甚至一垛草、一头牛、一缕炊烟,也要打上几梭子。
  几天前,志愿军总部附近有一辆输送给养的卡车,被敌机发现后来不及躲藏,一位管理员就钻到汽车底下隐蔽。敌机一个俯冲,从机翼下射出一颗火箭弹,汽车顿时起火爆炸,竟把这个管理员给烧死了。
  美国飞机隔三差五过来骚扰,造成了总部人员的一种矛盾心理:既警惕,又麻痹。家常便饭了,你炸你的,我干我的!大家对美国飞机从一开始的新鲜、恐惧,变成习惯和漠视了。
  防空警报解除了,他们同时跳出山沟继续赶路。山坡上光秃秃的,树木不是被炸飞了,就是被烧光了,一眼可以看得很远。这时,前方出现一个细高个子军人,朝这边走来。
  王仁海指着前方的那个人问:“小冯,你知道那位大个子是谁吗?”
  “不知道,他姓什么?”冯志友问。
  “姓毛。你仔细看看,他长得像谁?”
  “有什么好看的,反正大人物的子女不到朝鲜来。”
  “那不一定!”王队长神情严肃起来,“这个人是从延安洞来的。”
  冯志友知道,“延安洞”是毛主席当年所在延安的代号。听王队长这么一说,冯志友不禁愣怔一下,“这个年轻人是从延安洞来的,又姓毛,难道他是毛主席的儿子?”
  冯志友睁大了双眼,像雷达。经仔细端详,只见那人身材魁梧,器宇轩昂,长得真和画像上的毛泽东差不多,便俯耳悄问:“真是毛主席的儿子?”
  “对,叫毛岸英。”
  “你认识他?”
  “我在司令部见过他,不过他的情况我很早以前就听人讲过,他能说好几个国家的话。”
  

第三章 神秘的旅伴(8)
说着说着毛岸英就走过来了,王仁海赶快上前打招呼:“喂,毛秘书,你好!”
  “你好,王队长。你们这是从哪儿来?”毛岸英问。
  “我们执行任务刚回来。”王仁海说,“敌机这两天老是过来侦察轰炸,你可要注意点!”
  “飞机轰炸没什么可怕的,但是要小心。”毛岸英说话像他父亲一样举重若轻,“喂,你们怕不怕飞机?”
  “我们不怕!”
  “对,没什么可怕的,不就是一堆钢铁嘛!敌人往往从战术的角度来理解飞机的用途,总是把轰炸机视为决定意义的武器。其实,决定战争的胜负是人而不是飞机。我父亲就说过美国的飞机多,但历史不是飞机写的。”毛岸英风趣地说。
  冯志友性格活泼,爱说爱笑,他问毛岸英:“毛秘书,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你请讲。”
  “人家都说你在延安住过,是真的吗?”
  “那还假得了!我在延安住了一年多呢!”
  “你能给我们讲讲你在延安的事吗?”冯志友对延安很感兴趣,对从延安过来的人更是羡慕不已。
  “我在延安基本是种地,没啥好讲的呀!”
  “在延安种地?”
  “是的。”一提起革命圣地延安,毛岸英心里便翻江倒海一发不可收拾,立刻沉浸在酣畅的兴奋之中,“我是一九四六年初从苏联回国的,一到延安,我很兴奋,也很激动,因为我和父亲有十九年没见面了。当年父亲离家去领导秋收起义,我才五岁,刚刚记事。”
  “那你还认得毛主席吗?”
  “认得。我一走出飞机舱门看到迎面站着一个人长得和画像上的毛主席一样,就认出那人肯定是我的父亲。”毛岸英说,“父亲看到我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了,非常高兴。他问我在苏联的学习情况,又问我读过哪些中国的书,然后说:你在苏联长大,国内的生活不熟悉。你在苏联的大学读书,住的是洋学堂,我们中国还有个学堂,这就是农业大学、劳动大学。”
  “农业大学?毛主席是不是想叫你下农村锻炼?”
  “是的。当时我就领会到了父亲的意思,我说我离开中国这么久,在苏联大都过的是学校生活,对中国农村的情况不太了解,也不会种田,我愿意向农民学习。父亲说我在莫斯科睡的是钢丝床,到了延安,就是炕上摊床褥子,底下烧着火;老百姓有虱子,不要怕,有水就多洗一洗,没水就用手多捉几个。”
  “毛主席真逗。”王仁海和冯志友都笑了起来。
  “一天,父亲给我介绍一位叫作吴满有的劳动模范,说他就是我的校长,然后对吴满有说这个学生住过外国的大学,没住过中国的大学。吴满有说咱那叫什么大学?咱啥也不懂呀!父亲却说我知道的你都知道,你知道的我还不知道呢!这个娃娃,我就拜托给你了,你要教他嘛!告诉他,庄稼是怎么种出来的,怎样能多打粮食。吴满有这才说,那我行。”
  “你劳动的地方叫什么名字,离延安远不远?”
  “不甚远,那地方叫吴家枣园,在延安城南,离延安十五里。记得那一天,我是穿着父亲送给我的打了补丁的衣服和布鞋,背着两斗小米和几斤菜籽去吴家枣园的。父亲送了我一程,要我和老乡们一同吃、一同住、一同劳动,从开荒一直到收割后再回来,还说等我劳动大学毕业了,再上延安大学。”
  “你在吴家枣园劳动多长时间?”
  “时间倒不长,只有五十多天,因为胡宗南要进犯延安,村长看形势吃紧便把我送回延安了。父亲看到我头上扎着白羊肚毛巾,身上穿着土布褂子,脸膛晒得黑里透红,胳膊又粗又壮,非常高兴,说白胖子变成了黑小子了,和陕北青年一个样子!他摸了摸我的双手,一层厚厚的茧子,满意地说这就是你在劳动大学的毕业证!”
  毛岸英看了看表,说时间不早了,以后再聊吧,便匆匆地离开了。
  王仁海看着越走越远的毛岸英,对冯志友说:“毛秘书来朝鲜的事还没有公开,你知道就行了,可不能出去乱说啊!”
  冯志友没有答话,只是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只见这个纯朴的战士还张着嘴,目不转睛地望着毛岸英的背影发怔。此时,他心潮起伏:历朝历代的皇帝和外国的总统首相没有一个把自己的儿子送上前线的,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们共和国的领袖竟然将儿子送到硝烟弥漫的朝鲜,毛主席真伟大!
  

第四章 勇敢的小卒(1)
彭德怀看到毛岸英很兴奋,笑着说:“等我们打败了美国侵略者,我一定让你开着坦克回祖国报喜。”
  郭洪光:这哪里是在审战俘,简直是在同美国兵交朋友。
  平壤失陷的第三天,麦克阿瑟就飞到这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北方都市来视察他的占领军。在远东空军司令官斯特拉特迈耶和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沃克的陪同下,他检阅了最先打进平壤的第五骑兵团F连。麦克阿瑟请三个月前随该连入朝的所有官兵出列,结果这个编员二百人的连队只有五个人站出来,而且其中三人还挂彩于身。
  面对如此惨状,久经战阵的麦克阿瑟虽然心情沉重,但没有表露出来,他的脸色犹如被日月风化了的一片青石,不阴不阳。因为在麦克阿瑟的脑子里只有进攻,他要乘胜前进,不惜一切代价地前进,一举占领全朝鲜。于是,他一边对记者团得意洋洋地说“一切进展顺利”,一边命令第十军沿狼林山东侧向鸭绿江推进,第八集团军沿西侧独自向鸭绿江边进军。
  麦克阿瑟之所以肆无忌惮地向北侵犯,是因为他根据各种情况分析判断:中共四野过江的只不过是零散部队,“黑土地之狐”林彪将军绝对没胆量过江,他的指挥部甚至不敢设在安东,往近了说也就是在凤凰山,很有可能还躲在他的老巢长春。
  麦克阿瑟的分析并非无稽之谈,因为中国古代兵书白纸黑字写得清楚:“右倍(背)山陵,左前水泽”是安营扎寨的绝佳之地,中国军队的指挥部怎么会冒背水之险呢!然而他忽略了中国兵书上还有一句话,那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志愿军的指挥部不但过江了,而且就设在离平壤不到一百七十公里的大榆洞。
  冷月偏西,夜色朦胧,满天繁星闪烁着寒光,像碎冰块似的镶嵌在一碧如洗的夜空中。大榆洞山坡上的一个铁皮木板房里正在召开会议,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宣布了他的司令部成员:邓华任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洪学智、韩先楚任副司令员;解方(解沛然)任参谋长。为了便于和朝方协调,朝鲜人民军次帅朴一禹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一个几十万大军的司令部编制居然是在进入战场之后才确定下来的。但就是这么个匆匆组建的司令部,却以令人惊奇的超高效率迅速运转起来。此后数年间,这个精悍的“微型”司令部的一系列决策竟每每被世界各国军事机构高度关注、潜心研究,甚至被编入军事教材。
  志愿军司令部刚刚成立,各位将领来不及寒暄就围拢在地图旁边,迫不及待地策划大军入境之后的行动。作战参谋一边摊开军用地图,一边报告敌军动态;彭德怀手里攥着一支大号红蓝铅笔,不时在地图上敌我双方已经形成的钳口处重重地画上一笔。
  听完作战参谋介绍敌我态势后,彭德怀面对沙盘,喝了一口茶,若有所思地说:“我的意见,西线集中主力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和四十军,在云山、熙川一带伺机围歼敌人。我们先吃掉伪六、伪八两个师,把敌人引到有利地形上来打。东线交给四十二军,在长津地区组织防御,钳制东线之敌。”
  就在这时,毛岸英推门进来,送上一份急电,彭德怀戴上老花眼镜仔细阅读:
  南朝鲜第六师向楚山(鸭绿江边)进攻,南朝鲜第八师两个团今天可能至熙川,南朝鲜第一师已到宁边,正向泰川龟城进攻。美英部队已过新安州,敌人至今还不知道我情况,注意运动中歼敌。
  邓华从彭德怀手中接过电报,匆匆浏览一遍后说:“既然南朝鲜第六师冒进最突出,我们不妨先吃掉这个送到嘴边的敌人,歼灭他一部分,争取初战胜利。”
  “我也是这样想,敌人至今仍未发现我军大规模入朝,我们来个突然行动,打他个措手不及,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洪学智说。
  “当前必须立即改变原来设想的作战方针,把阵地防御战改为在运动中寻机歼敌。各军、师适时捕捉战机,分途歼灭冒进之敌一个团或两个团,求得数个战斗歼灭敌一两个师。”彭德怀面部的棱角,在烛光的辉映下显得更加坚毅。
  邓华手指戳着地图兴奋地说:“乘敌人兵力分散,尚未形成拳头,把他们拉长拉宽了更好打。”
  彭德怀沉吟片刻,用手指捏起杯子里的茶叶送进嘴里,一边津津有味地咀嚼一边说:“具体部署是,以部分兵力钳制东线之敌,集中主力于西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打西线战斗力较弱的南朝鲜三个师。”
  十月二十五日凌晨二时,月亮像一面大镜子挂在山头,把山地辉映得黑白分明。突然响起的铃声打破了死一般的沉寂,守在值班室的解方抓起电话:“喂,你是哪位?”
  

第四章 勇敢的小卒(2)
“噢,解参谋长,我是一一八师值班参谋,我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